1、1,2. 天然药物的基础知识,2,2.1 概述(1)天然药物概念指动物、植物、和矿物等自然界中存在的有药理活性的天然产物。 包括药材、饮片和中成药等。为我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 中药主要起源于中国,少数中药源于外国,如西洋参。,3,(2) 天然药物种类植物类(麻黄、桂枝)为主,最多 动物类(鳖甲、龟甲) 矿物类(磁石、代赭石) 部分加工品(神曲、阿胶) 化学制品(轻丹、铅粉) 外来药(番泻叶、安息香),4,(3)天然药物文献简介,本草或本草学 本草是我国传统药学(即中药学)的古代称谓。为什么称“本草”或“本草学”呢? 因为由于药物中以植物类居多,使用也最普遍,“诸药以草为本”,所以,古来相沿把药
2、学称为“本草”或“本草学”。 随着西方医学在我国的传播,将“本草”学改为中药学。,5,神农本草经按性能分上品(120种)能补养,可久服,大都无毒(人参、地黄、大枣)中品(120种)能治病,能补虚。无毒或有毒(黄连、麻黄、百合、当归)下品(125种)能祛邪破积,有毒者多,不可久服、多服。(大黄、巴豆、乌头)。,6,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共七卷,载药730种。特点:改进了药物的一般分类:按药物的自然属性分类(玉石、草木、虫兽、果)按药物的用途分类(创立诸病通用药:如治风通用,防风,防己;治黄疸通用茵陈、栀子)本书对后世影响较大,唐代新修本草就是在此基础上补充修订而成的。,7,新修本草 又称唐本草苏敬等人
3、编著,共五十四卷,载药844种。 特点: 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比欧洲纽伦堡药典(公元1542年)早800余年。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 书中增加了药物图谱,并附以文字说明,这种图文对照的方法,开创了世界医药著作的先例,无论形式和内容,都有崭新的特色。 唐朝政府规定,为医学者必读之书。,8,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宋代(公元1082年)宋元丰5年共三十卷,载药1500余种(1558种),收方3000余个。方药兼收。特点:积累了民间和历代本草文献资料,有论、有图、有药物主治和炮制方法,综合了民间用药经验,是医学家集中劳动群众用药经验、成果的汇集。,9,本草纲目明代(公元1578年
4、)李时珍著 全书52卷,收药1892种(新增374种),附方11096个,附图1100幅。 特点: a、改正了前代本草著作中的许多错误; b、在分类方法上,振纲分目,纲目分明, 把药物分为十六部(纲),每部又分若干类,共计六十类(目)。,10,本草纲目拾遗清朝,公元1765年(乾隆30年),赵学敏编著,共十卷,载药921种(新增716种)。此书在本草纲目刊行100余年之后编著,其目的:拾本草纲目之遗。特点:对本草纲目作了重要的补充和订正,有较大的实用和研究价值。,11,当代本草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最新2010版);中药大辞典(1977年)江苏新医学院编写,收载药物5767种;中华本草(1
5、999年)收载药物8980种,12,(4)天然药物发展,植物药的研究 世界范围 高等植物1315万种,其中药用植物约1.45万种以上。活性筛选仅占 5%,化学成分研究则更少。 中国 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植物品种繁多,其中药用植物1.11万多种,常用0.6万余种,2010药典共收载了2136个中药品种。,13,1803 1806年发现吗啡(鸦片)开始,重视天然药物及其提取物 1818 士的宁碱 1820 咖啡因 1820 喹宁 1828 尼古丁 1831 阿托品 1833 乌头碱,14,(1)20世纪20年代 主要成就是麻黄碱的研究,同时还对闹羊花、莽草、延胡索等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 (2)30年
6、代 延胡索、防己、贝母、陈皮、细辛、钩吻、洋金花、除虫菊、雷公藤、三七、广地龙、柴胡等中药的化学成分研究。赵承嘏、黄呜龙等:延胡索延胡索乙素(dl-Tetrahydropalmatine) 庄长恭等:粉防己防己诺林碱(Fangchinoline);粉防己碱(Tetrandrine),15,(3) 40年代主要研究了常山的抗疟有效成分,定出了常山生物碱的分子式、母核,并和国外学者共同研究取得一定成绩。另对远志、前胡、丹参、射干、使君子等也做了许多工作。 (4) 50年代以后 1)利用丰富药源生产药物 麻黄素、芦丁、洋地黄毒苷、咖啡因、黄连素、粉防己碱、加兰他敏、山道年等。 2)减少进口、自给自足
7、药物 地高辛、西地兰、麦角新碱、秋水仙碱、阿托品、东茛菪碱、长春碱、长春新碱、薯蓣皂苷元等。,16,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如提取分离、化学结构分析方面,如NMR、MS、IR、HPLC-MS、GC-MS等分析测试手段的运用,人们能更好地研究天然药物,并取得一系列成果。,17,传统中药白果,并没有银杏叶,通过现代研究发现银杏叶含有较高含量的黄酮,对心脑血管病有益,故收录于新药典中, 其它,如山楂,现在山楂叶也入药典。,18,天然保健品、化妆品等也促进了天然药物的快速发展。国际上,如德国,每年从我国进口大量银杏叶,经加工成银杏制剂,出口,每年创汇额达3.5亿美元。 美国、欧洲等已经将天然药物直接用于食
8、品。,19,2.2 天然药物的产地与采集,天然药物的来源,除部分人工制品外,主要是天然的动物、植物和矿物。 中药的产地、采收和贮存是否适宜是影响药材质量的重要因素,不合理的采收对野生动、植物来说,还会破坏药材资源,降低药材产量。 神农本草经指出:“阴干、暴干,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中药的产地与采集,并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20,天然药物采集季节的原则: 在药用部分中有效成分含量最高的时候采集。,天然药物的产地、采收与贮存方法的研究,是保证药材质量和保护药源的重要课题。,21,2.2.1 产地道地药材形成的原因(为什么天然药物的生产
9、多有一定的地域性) 我国特殊的自然地理状况。 古代医药家的实践。 怎样正确对待道地药材 长期的临床医疗实践证明,重视天然药物产地与质量的关系,强调道地药材开发和应用,对于保证天然药物疗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单靠强调道地药材产区扩大生产,已经无法满足药材需求。进行药材的引种栽培以及药用动物的驯养,成为解决道地药材不足的重要途径。,22,(1)道地药材的含义 来自特定适宜的产区、生产历史悠久、栽培和加工技术精细、质量优良、产量宏丰、疗效显著的药材。从其含义可知,道地药材是优质药材的代名词,是鉴定药材品质优劣的综合性标准。,23,(2)道地药材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品种退化严重。原因:a.田间管理
10、过程中,药农为追求高产,长期大剂量施用无机肥以及植物生长素,促使其生长速度加快,扰乱了其自有的生物学特性,从而使品种退化;b.人为的改变其生态环境;c.不重视对优良品种的选育。 “公害”问题较为普遍。 加工规格无创新。 缺乏“品牌”意识。 生产带有盲目性。,24,2.2.2 采收,(1)适时采收天然药物中植物药占绝大多数,采收主要是针对植物药的采收。,“ 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砍了当柴烧”。 茵陈,俗称白蒿,清明前后,三寸长短时采摘,可以治疗瘟黄病;三月初夏,万物发叶生枝,翠绿青蒿有清退虚热,截疟凉血作用。,25,(2)采收时期的方法决定药用植物的采收时期的主要依据: 植物有效成份的含量,药用部
11、分的产量。只有从这两点考虑,才能选择出最适合的采收期。,26,(一)根及根茎 根及根茎类的药用植物,从种到收,其种类不同采收年限各异。 (二)皮类(树皮和根皮) (1)树皮时期:春末夏初。因为:此时植物生产旺盛,皮部养分和树液增多;形成层细胞分裂快,皮部和木部易于分离;剥取树皮后伤口较易愈合。 方法:半环状剥取、条状剥取、砍树剥取 (2)根皮:秋季采收。,27,(三)叶类 宜在植物生长是旺盛,花未开放或果实未成熟前采收。此时光合作用最旺盛,有效成份高,若一旦开花、结实,叶肉组织中贮藏的物质便转移到花和果实中,影响质量和产量。,28,(四)花类 多在花蕾含苞待放或花朵初开时采收。 如已盛开,则花
12、易散落、破碎、失色、香气逸散而影响质量。 槐米,29,(五) 果实类 多在自然成熟或将成熟时采收。亦有少数在未成熟时采收(枳壳、枳实),有些须在成熟经霜后采摘为佳(山茱萸变红、川楝变黄)。 过早,肉薄产量低,过迟,肉松泡,影响质量,果实成熟期不一致,要随熟随采。(木瓜)女贞子,30,(六) 种子类 药用种子多在将成熟时采摘。因为这时种子发育旺盛,子粒饱满,有效成份高。过余成熟,以免种子散落。,31,(七)全草类多在植物生长是旺盛而将开花前,或花蕾将放而未盛开前割取。(薄荷、藿香)。,32,2.2.3 加 工 (1)产地加工 a可防止霉烂腐败,便于贮藏和运输。 b剔除杂物及质劣部分,保证药材质量
13、,提高临床疗效。 c按药材和用药的需要,进行分级和其它技术处理,有利于炮制和药用。,33,(2)、产地加工方法 - 根及根茎类 大小分档:按不同大小分在若干等级,便于加工。如贝母、玄胡。 清洗:洗净泥土,除去毛须。也可不洗使泥土自行脱落,或通过搓、撞等方法。 刮皮:如:桔梗、芍药(后)使颜色洁白防止变色。 切片:凡质坚、不易干燥的,则在采收后除去残茎和毛须,洗净,呈鲜切成片,晒干。如:大黄、玄参、葛。,34,2.3 天然药物的炮制,2.3.1 炮制的概念炮制,又称炮炙,古代称为炮炙、修治、修事等。 药物在制成各种剂型之前对药材的整理加工以及根据医疗需要而进行加热处理的一些方法。,35,由于中药
14、材大都是生药,在制备各种剂型之前,一般应根据医疗、配方、制剂的不同要求,并结合药材的自身特点,进行一定的加工处理,才能使之既充分发挥疗效又避免或减轻不良反应,在最大程度上符合临床用药的目的。药物炮制法的应用与发展,已有很悠久的历史,方法多样,内容丰富。,36,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净制去毒:如蕲蛇、乌梢蛇,去头、鳞、骨。 水制去毒:水飞法提取雄黄细粉。 加热去毒:炒牵牛子。 辅料去毒:醋制芫花。,2.3.2 炮制的目的,芫花,37,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 大黄生品苦寒泻下 大黄熟品苦寒偏于平和 蒲黄生品性滑,活血行瘀止痛 蒲黄炭性涩,止血,38,增强药物疗效 a.增强煎出,提高疗效 如延
15、胡索 b.减少损失,保存药效 某些含苷类成分的药物,如黄芩、杏仁等。 c.辅料协同,增强疗效 黄芪生品补中益气蜜制补气作用 d.制备新药,扩大药效 如人发、棕榈、黑豆等。,39, 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趋向 大黄生品苦寒,性沉而不浮,走而不守酒制品引药上行,在上焦产生清热作用 生莱菔子升多于降,涌吐风痰 炒莱菔子降多于升,降气化痰,消食除胀 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 黄连生用入心经姜汁炙入胃经吴萸制增强入肝经的作用,40, 便于调剂和制剂 原型整根药材、质地坚硬的矿物类、甲壳类及动物化石类药材。 如自然铜。 洁净药物,利于贮藏保管 如桑螵蛸清蒸后,有两方面作用: a.保存药效,消除
16、副作用 b.杀死虫卵,易于贮藏。 莱菔子、某些苷类药物,如黄芩等。,41, 矫臭矫味,利于服用 a.矫味 甘草水炙远志。 b.矫臭 紫河车、乌贼骨、乌梢蛇等。,2.3.3 炮制的方法,现代的炮制方法在古代炮制经验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改进,根据目前的实际应用情况,可分为五大类型: 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43,(1) 修治,纯净处理采用挑、拣、簸、筛、刮、刷等方法,去掉灰屑、杂质及非药用部分,使药物清洁纯净。 粉碎处理 采用捣、碾、镑、锉等方法,使药物粉碎,以符合制剂和其他炮制法的要求。 切制处理 采用切、铡的方法,把药物切制成一定的规格,便于进行其它炮制,也利于干燥、贮藏和
17、调剂时称量。根据药材的性质和医疗需要,切片有很多规格。,44,(2) 水制,洗:将药材放入清水中,快速洗涤,除去上浮杂物及下沉脏物,及时捞出晒干备用。淋:将不宜浸泡的药材,用少量清水浇洒喷淋,使其清洁和软化。 泡:将质地坚硬的药材,在保证其药效的原则下,放入水中浸泡一段时间,使其变软。 润:又称闷或伏。根据药材质地的软硬,使清水或其它液体辅料徐徐入内,使药材软化,便于切制饮片。 漂:将药物置宽水或长流水中浸渍一段时间,并反复换水,以去掉腥味、盐分及毒性成分的方法。 水飞:系借药物在水中的沉降性质分取药材极细粉末的方法。,45,(3)火制,炒:有炒黄、炒焦、炒炭等程度不同的清炒法。还可拌固体辅料
18、如土炒、麸炒、米炒,与砂或滑石粉、蛤粉同炒的方法。 炙:是将药材与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材内部的炮制方法。炙可以改变药性,增强疗效或减少副作用。 煅:将药材用猛火直接或间接煅烧,使质地松脆,易于粉碎,充分发挥疗效。 煨:将药材包裹于湿面粉、湿纸中,放入热火灰中加热。 烘焙:将药材用微火加热,使之干燥的方法叫烘焙。,46,烫:有些肉质根和地下茎含水多,采收后,需放入沸水中烫片刻,捞也晒干。如:天门冬、百部、玄胡。 蒸:采收洗净,蒸煮后再晒干。如:首乌。 熏:为了保护产品色泽,在干燥前可用硫磺熏蒸。,47,(4)水火共制,煮:是用清水或液体辅料与药物共同加热的方法。如醋煮芫花、酒煮黄芩。
19、蒸:是利用水蒸气或隔水加热药物的方法。不加辅料者,称为清蒸;加辅料者,称为辅料蒸。 潬(tan):是将药物快速放入沸水中短暂潦过,立即取出的方法。常用于种子类药物的去皮和肉质多汁药物的干燥处理。 淬:是将药物煅烧红后,迅速投入冷水或液体辅料中,使其酥脆的方法。,48,(5)其他制法 常用的有制霜、发酵、发芽等。,制霜:种子类药材压榨去油或矿物药材重结晶后的制品,称为霜。其相应的炮制方法称为制霜。前者如巴豆霜,后者如西瓜霜。 发酵:将药材与辅料拌和,置一定的湿度和温度下,利用霉菌使其发泡、生霉,并改变原药的药性,以生产新药的方法,称为发酵法。如神曲、淡豆豉。 发芽:将具有发芽能力的种子药材用水浸
20、泡后,经常保持一定的湿度和温度,使其萌发幼芽,称为发芽。如谷芽、麦芽、大豆黄卷等。,49,2.4 中药的性能,中药的性能:性,药性;能,效能。即对中药的基本性质和作用特征的高度概括。中药性能的内容: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50,2.4.1 四气,(1)概念 四气:又称四性,是指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 是药物作用于肌概括出来的,它是同疾病的寒热、温凉相对而言的,凡能治疗寒性病的药物便认为是热性和温性,凡是能治疗热性病的药物便认为是寒性和凉性,其中寒与凉、温与热是同一属性,仅是程度上差异,寒性较小的称凉性,热性较小的称温性。 有些药物作用较和缓,称为平性,但实际向有偏温
21、、偏凉之别,仍未超出四性的范围。,汉书艺文志技略:药有寒热温凉四气。,51,(2)作用与用途,药性是对药物功效高层次的概括,高度的抽象化,“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素问至真要大论),52,2.4.2 五味,由于药食“入口则知味,如腹则知性”,因此古人很自然地将滋味与作用联系起来,周米礼天官所载“凡药以酸养骨,以辛养精,以咸养脉,以苦养气,以甘养肉,以滑养窍。”即是当代表现性的论述。 后来,由于五行学说的盛行和影响,这中原初的“滋味说”遂被改造成为“五味说”。“五味”的提法在尚书、周礼、左传、礼记中皆有记载,其重点偏于四时五味饮食调养。内经,五味学说在内容和系统性上都大大超过了前一时期。,53,(
22、1)概念味,即滋味,至于药味的确定,最初是由口尝而得,后来,逐渐发展为利用医疗作用来说明药物的味,是指药物具有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味道, 有些药物还具有淡味和涩味,淡味实为甘味中最淡薄者,习惯上依附于甘、甘淡并提,涩味是酸之变味,作用与酸相似,故仍然概括为“五味”。,54,(2)作用与用途,55,甘草 Radix Glycyrrhizae 别名 甜草根、密草。 性状 根圆柱形,长25100cm,直径0.63.5cm。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具纵皱纹、皮孔及细根痕。质坚实,断面略呈纤维性,黄白色。根茎表面有芽痕,断面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 性味 性平,味甘。 功能主治 补脾益
23、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缓解药物毒性。,56,枸杞 Fructus Lyeii 别名 西枸杞、白刺、山枸杞。 性状 果实椭圆形,长618mm,直径68mm。表面鲜红色或暗红色,具不规则皱纹,略有光泽,顶端有花柱痕,另端有果梗痕。质柔润,果肉厚,有粘性,内含种子2550粒。种子扁肾形,长至2.5mm,宽至2mm,土黄色。气微、味甜、微酸。 性味 性平,味甘。 功能主治 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57,(3)气味之间的关系性和味是构成药物性能的两个重要方面,每种药物只能有一种药性,味则
24、 有多种以上,二者结合能产生多种药性和功效。 a . 气味完全相同的药物作用相近;如:紫苏:辛温发散风寒表寒证;荆芥:辛温发散风寒表寒证; b一气一味,气同味异、味同气异作用也不相同:如:气同味异:生姜:辛温 发散风寒表寒证苍术:苦温 温脾燥湿湿阻之证 味同气异:芦根:甘寒 清热和津热甚伤津肉桂:甘热 湿肾壮阳肾阳虚,58,c一气多味的药物作用范围有所扩大:如: 厚朴:辛甘温 燥湿行气湿阻之证,气滞之证当归:苦甘温 补血活血血虚证,月经不调等药物的四气五味仅显示了药物的部分性能,不能全面说明药物的性能,需结合其它理论才能做到辨证用药。,59,2.4.3 升降浮沉(1) 概念指药物在体内的作用趋
25、向,升是上升举陷,趋向于上;降是下降平逆,趋向于下;浮是发散向外,趋向于表;沉是泄利向内,趋向于里。人体正常人体升降出入有序;疾病状态升降出入异常。 如:呕吐、咳喘生姜、麻黄泄利、脱肛五味子、黄芪 药物对这种异常的升降出入产生的治疗作用即对疾病治疗的趋势而论的。,60,麻黄Herba Ephedrae 性味 性温,味辛、微苦。 功能主治 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61,生 姜 Rhizoma Zingiberis 性状 根茎扁平块状,指状分枝,长37cm,厚 12cm。表面灰黄色或淡灰棕色,粗糙,具纵皱纹及环节。分枝处常有鳞叶残存,分枝顶端
26、有茎痕或芽。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粉性和颗粒性,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及黄色油室散在。气香特异,味辛辣。 性味 性热,味辛。 功能主治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温消痰。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泻泄、肢冷脉微、痰饮喘咳。,62,(2) 作用与用途,63,2.4.4 归经,(1)概念 指药物对机体某些脏腑经络的病变起着选择性的治疗作用,也就是指药物治病的适应范围、药物作用的部位。 (2) 归经的理论依据一是依据脏腑经络学说:脏腑通过经络联系到体表,体表的病证也可影响相应的脏腑,能治疗某种体表的病即入相应的脏腑、归相应的经络。 二是根据五味对脏腑经络的配属关系:五味入五脏,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
27、肾,甘入脾,入什么脏即归什么经络。,64,65,2.4.5 毒性,(1 )概念“毒者,物之能害人者是也”。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性。祖国医药学之毒有三: 药物的总称。“医师常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 药物的偏性。“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者,以气味之有偏也。” 药物的毒副作用。现代中药毒理的概念。,66,(2) 毒性分类素问、五常政大论“大毒治病,十去其三;常毒治病,其病去七;小毒治病,其病去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适病而止、勿过伤致弊”。 毒性分无毒、有毒、小毒、大毒。 无毒作用平和,不致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不注明。 有毒具有强烈作用,可能引起不良反映的药物以及具有毒理作用,可能导致
28、中毒的药物,需小心谨慎使用。 小毒指药物使用虽可出现一些副作用,但一般不会导致严重后果。 大毒具有明显毒理作用的药物,此毒药物使用时必须谨慎小心,由于毒性强烈,临床多供外用,内服须严格掌握,炮制合格,剂量严格在中毒量以内。 如:砒石:0.0020.004g 硼砂:36g,67,(3 ) 属于管理范围的毒性中药药品管理法规定:“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外用药品等都要按照剧毒药物管理办法进行。 什么办法? 在药监局核领:药品企业经营许可证。 毒剧药物必须是国营医疗单位或国家批准的集体医疗机构方能配方。 剧毒药物的经营必须建立严格的验收、领发、查对制度。 调配剧毒药的工具必须洗净,
29、避免污染。 凡规定炮制后才能应用的毒剧药物,必须炮制合格方能配方。配发毒剧中药一律凭中上处方及证明,供应数量除外用者外每次处方不得超过常用最高量,每方不得超过二剂。,68,(4) 常见30种毒性中药,注: 水银、白降丹、红粉、轻粉、官粉、密陀僧、火硝、硫磺、 砒石、腾黄、蟾蜍、斑蟊、粟壳、红娘虫、生巴豆、 生半夏、生南星、生附子、生白附、狼毒、甘遂、闹洋花、洋金花、千金子、天仙子、芫花、大戟、生马前、商陆、藜芦,69,半 夏 Rhizoma Pinelliae 别名 三叶半夏、三步跳、麻芋子。 化学成分 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等多种氨基酸,1- 麻黄碱、久谷甾醇及其葡萄糖甙、尿黑酸(homogen
30、tisic acid)及其葡萄糖甙、胆碱和半夏蛋白等。 性味 性温,味辛;有毒。 功能主治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内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症;生用外治痈肿痰核。,70,洋金花 Flos Daturae 别名 南洋金花、风茄花、醉仙桃花、曼陀罗。 化学成分 含多种莨菪烷类生物碱,以东莨菪碱(scopolamine)含量较高,莨菪碱(hyoscyamine)少量。 性味 性温,味辛;有毒。 功能主治 平喘止咳,镇痛,解痉。用于哮喘咳嗽、脘腹冷痛、风湿痹痛、小儿慢惊、外科麻醉。,71,马兜铃科,细辛属植物的泛称,是一种带“剧毒”的中草药,常用量药
31、剂内一般不过一钱(3g) 性味归经 辛,温。 入肺、肾经。 功用主治 祛风,散寒,行水,开窍。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合适尺寸 实际尺寸 上图已是实际尺寸,72,2.5 天然药物的配伍,(1) 概念 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的将两味以上的药物配合同用称为中药的配伍。 (2)目的 协调药物的偏性;克服不良反应;更好的发挥药物的效用;对于较复杂的病证可以全面照顾;掌握配伍禁忌,确保用药安全。,73,(3) 配伍的方法七情:就是将单位药的应用同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总结为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反、相杀等七个方面。也就是药物配伍的法则。,74,七情各自的含义,
32、单行:指单用一味药物治疗疾病,不须其它药物辅助。如:独参汤人参,大补元气 相须:须,必须,应当,指两种以上的功效类似的药物同用,可以起协同作用,增强疗效。如:麻黄桂枝:麻黄汤 相使:使,使劲,差使,使命,指在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的药物互相配合,以一药为主,余药为辅,能提高主药疗效。,75,相畏:畏,畏惧。两药合用后,一种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相杀:两药合用后,一种药物能减轻或解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 相恶:恶劣,凶狠,W:讨厌。两药合成,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的功效降低。 相反:指两药合用后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76,(4) 配伍的应用,常用的配伍关系:药物合用
33、能产生协同作用和增进疗效,指相使、相须。 用药注意的配伍关系:有些药物可能互相拮抗,而抵消和削弱原有的功效。指相恶。 应用毒性药物的配伍关系:有些药物由于相互作用,而能减轻或消除原有的毒生或副作用,原则上要警慎小心选用。指相畏、相杀。 配伍禁忌:一些本来单用无害的药物,却因相互作用而产生毒性反应或强烈的副作用,避免应用。,77,2.6 中药的用药禁忌,2.6.1 配伍禁忌的含义 两种药物配伍使用,会产生或增强药物的毒副作用,或降低药物的疗效,因而临床应当避免配伍使用。 本经序例指出:“勿用相恶、相反者。”但相恶与相反所导致的后果不一样。,78,2.6.2 配伍禁忌的主要内容 目前医药界共同认可
34、的配伍禁忌,有“十八反”和“十九畏”。十八反:乌头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甘草反海藻、大戟、甘遂、芫花;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歌诀 本草名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79,十九畏硫磺原为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制药配方莫相依。即: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子,丁香畏郁金,牙硝畏三棱,川乌草乌畏犀角,人参畏五灵脂;官桂畏赤石脂。,80,2.
35、6.3 妊娠禁忌,(1)概念: 指某些药物具有伤胎、堕胎的副作用。孕妇服用后可引起流产,损害母子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妊娠期间禁止使用。 (2)为什么妊娠禁忌药不是用于堕胎的 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在我国古代,堕胎是违反我国传统道德观念的。前人记载堕胎药,主要还是从妊娠禁忌药的角度来认识、对待,而不是在寻求堕胎的有效药。 用妊娠禁忌药堕胎,既不可靠,也不安全。 能引起堕胎是早期妊娠禁忌的主要理由。,81,(3)分类 根据对孕妇和胎儿损伤的程度分禁用、慎用。 禁用药 禁用药大多系剧毒药,或药性作用峻猛之品,及堕胎作用较强的药。包括:峻泻、逐水、催生、化瘀、破血、开窍、有毒性的药物。 慎用药 慎用药主要
36、是活血祛瘀药、行气药、攻下药、温里药中的部分药。 常见禁用药:水银、砒霜、雄黄、轻粉、斑蝥、马钱子、蟾酥、川乌、草乌、藜芦、胆矾、瓜蒂、巴豆、甘遂、大戟、芫花、牵牛子、商陆、麝香、干漆、水蛭、虻虫、三棱、莪术等。,82,2.6.4 病情禁忌,(1)概念 是指根据药物的性能和作用范围在临床辩证用药时,对某些病症不宜应用的用药原则。 (2)一般原则 寒凉药为味苦腻滞之品,易伤阳气,对寒证,阳虚者禁用。 温热药为味辛燥烈之品,易伤阴血,对热证,阳虚者禁用。 升浮药,对病势上逆之证不宜用。 在病症复杂之时当属例外。,83,沉降药,对病势下陷之证不宜用。 偏于攻邪的泻药多能损伤正气,正虚者应慎用。 偏于
37、扶正的补药易于恋邪,对邪实之证不宜用。 有毒之品能克伐正气,导致中毒,在正非确凿之时禁用。,84,2.6.5 药食禁忌,(1)概念 药食禁忌又称服药禁忌,即通常的服药禁忌。即“忌口”,指在患病期间,由于治疗的需要,要求病人忌食某些有碍病情的食物或药物,以免影响药效或产生副作用。 (2)分类 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辛辣、不易消化用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 寒性病忌食生冷食物,热性病忌食辛腻食物。 脾胃虚弱患者应忌食油炸粘腻、寒冷固硬、不易消化的食物;,85,水肿病忌食多盐。 黄疸、腹泻、消化不良者忌食油腻。 皮肤疮疡病患者忌食腥膻及刺激性的食物。 麻疹忌食油腻、酸、涩之物。 高BP勿饮酒,失眠忌喝
38、茶、烦燥易怒者忌食辣椒、大蒜。 胸痹患者应忌食肥肉、脂肪、动物内脏及烟酒等; 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烦躁易怒等患者应忌食胡椒、辣椒、大蒜、白酒等辛热助阳之品;,86,2.7 用药剂量与用法,2.7.1 用药剂量用药量称剂量,剂量包含三方面的内容:1、单味药物的成人一日量。(一般指这1项)如:麻黄 用量3-10g,桂枝3-10g2、方剂中各药的相对用量。 如:六一散中的滑石与甘草的分量比是6:13、制剂中的实际服用量 如:六一散,每次服9g左金丸每次服1.5-3g,87,剂量的表示 中药的计量单位,古代有重量、度量、容量、数量等多种计量方法,用来量取不同的药物。由于古今度量衡制的变迁,后世多以重量为
39、计量固体药物的方法。明清以来,普遍采用16进位制,现在我国对中药生药计量采用公制。 一两(16进位制)=30g 一钱=3g,88,确定剂量大小的依据 剂量是否得当,是能否确保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因素之一。临床上主要依据所用药物的性质、临床运用的需要以及病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中药的具体用量。 在确定药物剂量时,除应注意上述因素外,还应考虑到季节、气候及居处的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做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89,2.7.2 中药的用法,给药途径 口服,皮肤给药,吸入,舌下,粘膜,直肠给药,肌肉,静脉。 根据病证、病人、药物综合选择。 常用剂型 汤剂,丸,散,酒,膏,露,丹,擦,洗,熏,栓,药
40、条,钉,胶囊,气雾,膜。 汤剂的煎法 煎法即煎药的方法,汤剂是临床最常见的剂型,“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与不效,全在此乎。”,90,2.8.1 糖和苷,糖又称作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s),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类重要的天然产物,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一类物质,和核酸、蛋白质、脂质一起称为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四大类化合物。,苷类又称配糖体(glycoside),是由糖或糖的衍生物等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其端基碳原子联接而成的化合物。,2.8 天然药物的物质基础,91,糖和苷类的生理活性是多种多样的,糖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初生产物,通过它进而合成了植物中的绝大部分成分。糖类除了作为植物的贮藏养料和骨架
41、之外,还是其它有机物质的前体。一些具有营养、强壮作用的药物,如山药、何首乌、大枣等均含有大量糖类。,92,苷类种类繁多,结构不一,其生理活性也多种多样,在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以及抗菌消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等方面都具有不同的活性。许多常见的天然药物,例如人参、甘草、柴胡、黄芪、黄芩、桔梗、芍药等都含有苷类。,93,(一) 单糖 (1)五碳醛碳(aldopentoses) L-阿拉伯糖(L-arabinose),D-木糖(D-xylose)等。(2 )六碳醛糖(aldohexose) 常见的有D-葡萄糖(D-glucose),D-甘露糖(D-mannose),D-阿洛糖
42、(D-allose),D-半乳糖(D-galactose)等。其中以D-葡萄糖最为常见。,94,(二)低聚糖(oligosaccharides,寡糖)由29个单糖通过苷键键合而成的直链或支链的聚糖称低聚糖。按单糖个数分类: 二糖、三糖等;,95,(三 )多聚糖(polysaccharides, 多糖) 由10个以上的单糖基通过苷键连接而成。 聚合度:100以上至几千 性质:与单糖和寡糖不同,无甜味,非还原性,96,(四 )苷类 (glycoside) (又称配糖体) 苷类化合物的组成:苷元-苷键-糖 苷元(配基):非糖的物质,常见的有黄酮,蒽醌,三萜等。苷键:将二者连接起来的化学键,可通过 O
43、,N,S等原子或直接通过N-N键相连。,97,桂皮酸的衍生物:1 对羟基桂皮酸 R1= H R2=H (p-hydroxy cinnamic acid)2 咖啡酸 (caffeic acid) OH H3 阿魏酸 (ferulic acid) OCH3 H4 芥子酸 (sinapic acid) OCH3 OCH3,2.8.2 苯丙素类和香豆素,(一)苯丙素类,98,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 绿原酸是3-咖啡酰奎宁酸,存在于很多中药如茵陈、金银花中,是其抗菌、利胆的有效成分。金银花、双黄连口服液(金银花、黄芩和连翘组成的复方),药典中以绿原酸作为鉴别金银花的依据。,实例,99
44、,(二)香豆素具有苯骈-吡喃酮母核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在结构上可看作顺式邻羟基桂皮酸失水而成的内酯。香豆素类化合物也广泛分布于植物界,只有少数来自动物和微生物,在伞形科、豆科、芸香科、茄科和菊科等植物中分布更广泛。其中被药典收载的有秦皮、白芷、独活、前胡、菌陈、补骨脂等。,100,存在于豆科植物粉绿小冠花(Cornilla glauca)种子,补骨脂(Psoralea corylilolia)果实中的补骨脂内酯,可作为皮肤科用药,有光敏作用,注射或内服,再以长波紫外线或日光照射,可使受照射处皮肤红肿,色素增加。适用于白癜风、牛皮癣及斑秃。在紫外线存在时,可引起DNA合成损伤。另外还具有止血、抗
45、菌等作用。,实例,101,(一 ) 苯醌类(benzoquinones)有邻苯醌和对苯醌两种天然的多为对苯醌 常见的取代基为OH,OMeMe和烷基等 对苯醌 邻苯醌较简单的对苯醌多为黄色或橙黄色结晶,能随水蒸气蒸馏,常有令人不适的臭味,对皮肤和粘膜有刺激性,易被还原成相应的对苯二酚。,2.8.3 醌类化合物,102,(二 ) 萘醌(naphthoquinones)有三种可能结构,但天然的萘醌仅有-萘醌中药中的萘醌多带有羟基,多呈橙色至黄色。一些化合物具有较强的生理活性。,103,实例 维生素K1和K2维生素K1和K2的差别只在于侧链有所不同(K1 n=3,K2 n=2),维生素K1为黄色油状液
46、体,维生素K2为黄色晶体。维生素K1和K2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绿色植物(如苜蓿、菠菜等)、蛋黄、肝脏等含量丰富。 维生素K1和K2的主要作用是能促进血液的凝固,所以可用作止血剂。,104,黄酮类化合物多具有颜色,在植物体内大部分与糖结合成甙,一部分以游离形式存在。 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 泛指两个苯环(A-与B-环)通过中央三碳链相互联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即C6-C3-C6结构。,2.8.4 黄酮类化合物,105,106,实例 槐米(槐树Sophora japonica L. 花蕾)含芦丁约8-12%,具有抗炎作用;维生素P样作用,具有维持血管抵抗力、降低其通透性、减少脆性等作
47、用,对脂肪浸润的 肝有祛脂作用 ;抗病毒作用。,107,2.8.5 萜类和挥发油,(一)萜类化合物 常根据分子结构中异戊二烯单位的数目进行分类, 单萜、 倍半萜、 二萜等,,108,实例-单萜,芍药苷(paeoniflorin)是从芍药paeonia albiflora根中得到的蒎烷单萜苦味苷,对小鼠显示有镇静、镇痛及抗炎等药理作用。 近年报道芍药苷具有防治老年性痴呆的生物活性。,109,实例-环状二萜维生素A(vitamin A)是一种重要的脂溶性维生素,主要存在于动物肝中,特别是鱼肝中含量较丰富。维生素A 与眼睛的视网膜内的蛋白质结合,形成光敏感色素,是保持正常夜间视力的必需物质,而且维生
48、素A也是哺乳动物生长必不可缺少的物质。,110,挥发油(volatile oils)又称精油(essential oils), 是一类具有芳香气味的油状液体的总称。芳香植物中。 挥发油多具有祛具有祛痰、止咳、平喘、驱风、健胃、解热、镇痛、抗菌消炎作用。,(二)挥发油,111,2.8.6 三萜及其皂苷,(一)三萜 多数三萜(triterpenoids)是由30个碳原子组成的萜类化合物,根据“异戊二烯定则”,多数三萜被认为是由6个异戊二烯(三十个碳)缩合而成的。 该类化合物有的以游离形式存在,有的则与糖结合成苷的形式存在, 苷类化合物多数可溶于水,水溶液振摇后产生似肥皂水溶液样泡沫,故被称为三萜皂苷(triterpenoid saponins),该类皂苷多具有羧基,所以有时又称之为酸性皂苷。,112,人参中的人参皂苷(ginsenosides):,实例,113,甘草(Glycyrrhiza urlensis)中含有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 acid)和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又称甘草皂苷(glycyrrhizin )或甘草甜素。 甘草次酸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样作用,临床上用于抗炎和治疗胃溃疡。但只有18-H的甘草次酸才有此活性,18H者无此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