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宝宝爱打人?再不管管你会后悔的!.docx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296515 上传时间:2018-10-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宝宝爱打人?再不管管你会后悔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宝宝爱打人?再不管管你会后悔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宝宝爱打人?再不管管你会后悔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宝宝爱打人?再不管管你会后悔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宝宝爱打人?再不管管你会后悔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前段时间,某游乐场因为孩子之间的推搡导致的母亲咆哮事件中,引发的广泛讨论里,有一条是这样的:说实话,这种想法小编也曾有过。不过,看到最近江湖上的腥风血雨:(格斗狂人徐晓冬 PK 雷公太极掌 门雷雷)所以,以后宝宝之间互相打打闹闹,大家是想来场“巅峰对决”吗?嘻嘻宝宝打人,几乎是每位家长都会遇到的状况。咱们先做一个小调查吧!咦?宝宝怎么忽然就学会了打人?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宝宝开始打人了!约了和妹妹一起玩,没想到一见面,宝宝就打了妹妹一下;在游乐场,和别的小朋友抢玩具,抢不过就打人;跟奶奶要零食,奶奶表示“不能再吃了”,宝宝气得直捶奶奶有的家长担心:宝宝的“暴力 倾向”再发展下去,会变成一个欺负

2、人、爱打架的小霸王吗?另外,一个总爱打人的宝宝,别的家长会让小朋友疏远他,会不会对宝宝以后的社交产生不良影响呢?其实,宝宝打人,有时未必意味着暴力或攻击。小编借用“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发布过的两张“宝宝打人”的图片,大家能看出来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吗?哪个是真正的攻击行为?要搞清楚这一点,我们首先需要明白,宝宝在不同年龄段打人的原因和目的:0-1岁:出现早期冲突虽然婴儿偶尔会打人,但是很难把这种行为看成故意攻击。西尔斯亲密育儿全书认为,“婴儿的拍打,尽管看起来令人不快,但实际上是嬉戏式的交流,最不济也不过是心理挫败的表达方式而已,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攻击、无礼的行为。”也就是说,婴儿之间的拍打,很可能

3、意味着,“嗨,你好,我很喜欢你!”1-2岁:攻击行为萌芽1岁 的宝宝,就已经会用 “武力”对待拿着他想玩的玩具的同伴了。这种“武力”行为目的在于释放被压抑的愤怒、控制住某个局面、展示自己的力量、或者在为争夺玩具而发生的争吵中保护自己的领地。2岁以后:为 争夺玩具的攻击行为下降研究表明,到了 2岁半,宝宝与同伴之 间的冲突行为只有最初的 20%。因为随着宝宝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学会了通过协商和分享的方式和平解决冲突,而非打斗。如果此时宝宝打人的行为仍然没有减少,可能是家庭成员中有人在有意无意地通过“ 打”来表达某种诉求,宝宝只是有样学样;也可能是宝宝正在通过这种举动,孤注一掷地寻求父母对他的关注

4、总之,宝宝尚且缺乏体会他人感受、控制冲动、预见后果的能力,也缺少社交技巧和经验。打人,是宝宝在特定年龄里,因为各种客观局限导致的一种再正常不过的表达方式。不过!鉴于打人可能会带来的种种恶果,家长们绝对不能一味坐视不理!家长该以暴制暴还是顺其自然?其实,小编把“以暴制暴”这个做法一写出来,很多家长会意识到:这样肯定不对!但现实生活中,不乏有家长这样做:宝宝打了邻居家的妹妹,家长觉得很尴尬,象征性地在宝宝屁股上打几下,“叫你打妹妹!”也有的家长不由分 说地就斥责宝宝,“你这孩子怎么打人啊?”那顺其自然呢?不是说宝宝 2岁半以后,对同伴的攻击行为就减少了吗?拜托!这种减少是建立在宝宝学会了协商和分享

5、的前提下才发生的啊!跟谁学?当然是家长的言传身教!不要忽视你的行为对宝宝的影响!研究表明,攻击型儿童的父母往往是这样的:专制:对宝宝冷漠、严厉,要求很高,经常对宝宝体罚或责骂。纵容、溺爱:对宝宝缺少管教,甚至认为“打人”很勇猛。忽视:对宝宝缺少关心,当宝宝出现错误时才给予关注。此外,父母之间的冲突(家暴)、不当处理与他人的矛盾都会导致宝宝产生更多的攻击行为,因为诉诸暴力、恶语相向给宝宝提供了一系列不好的人际交往模板。小编想起了前段时间的一个新闻:为了一个停车位,父亲当着孩子的面,抱摔他人,造成他人胸椎骨折。尽管这位父亲已被刑拘,但他的行为却引发了广泛的批评。众所周知,每个照顾宝宝的人天然会成为

6、宝宝的榜样!因此,家庭任何成员(包括保姆)都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可能会对宝宝造成的影响:宝宝通过打人抢夺了别人的玩具,家长不能因为一时气急,就把玩具从宝宝手里抢夺过来,这会无意中给宝宝做出了抢夺东西的榜样;不要向宝宝灌输不良教育。家长可以回忆一下,平时宝宝如果摔了一跤,磕到桌子,家长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打地板、打桌子?这样的做法,也会使宝宝把“打 ”当成理所应当的事;如果家长平时打过宝宝,那么宝宝自然会认为这样的动作是可以做的。在特定情况下,比如为了引起家长的关注、为了释放被压抑的愤怒,宝宝也会学着“打人”因此,正如美国儿科学会所言,“预防攻击行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宝宝幼儿期和学前期,给他提供

7、稳定、安全的家庭生活,稳定的、充满爱的管教和全天候的照料。”尽早为宝宝建立社交原则。崔玉涛医生发现,“有些家 长和宝宝亲近,会拍拍他的小屁股、胡撸胡撸脑袋,而宝宝学着做的时候,却被当成打 。”也就是说,宝宝从家长的行为中,无形地学习到:“哦!原来拍打是一种亲近和示好的方式啊!”而当宝宝用同 样的行为对待别人,家长却在惊呼,“宝宝,你怎么能打人呢?”天呐!宝宝心里苦,宝宝说不出啊!如果宝宝认为“打人”是一种打招呼的方式,家长需要尽早教会宝宝一些简单的问候方式来替代“打人” ,比如“飞吻”、“抱抱”、“拉手”针对宝宝一些并不友好的、带有明显攻击性的打人,家长必须要坚定而平静地告诉宝宝,“不可以打人

8、”。家长可以首先通过共情的方式,帮助宝宝把不良情绪表达和发泄出来,然后告诉宝宝怎么做,为他提供一种另外的做法,比如:“你很想玩小妹妹手里的玩具,对吗?”“可是我们要排队啊!”“你愿意先去玩小汽车吗? ”“等小妹妹玩完了我们再过 来,好吗?”“你愿意和小妹妹交换玩具 吗?”这种社交规则的建立,需要家长保持十足的耐心,因为宝宝必须积累足够的经验才能掌握良好的社交技巧,他们也需要到达一定的年龄段才能够理解他人的感受。尽量营造非暴力的环境。有时,尽管家长已经做了很多努力,但不可避免地,宝宝会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了减少宝宝的攻击行为,你可以:避免宝宝观看有暴力情节的动画片;避免宝宝玩暴力型游戏;提供足够多的玩具,避免孩子们为了有限的资源而竞争但是!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还可能会遇到另外一种状况:被别的小朋友欺负!在一些家长的眼里:宝宝打人?哎呀,小朋友之间打打闹闹很正常!宝宝被打?绝对不行!受不了!喂喂喂,这是什么双重标准啊!各位家长在宝宝打人时是怎么处理的?自家宝宝被别的小朋友欺负,您又是怎么做的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