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精品解析:【全国校级联考】江西省九江市十校2017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329375 上传时间:2018-03-29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全国校级联考】江西省九江市十校2017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精品解析:【全国校级联考】江西省九江市十校2017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精品解析:【全国校级联考】江西省九江市十校2017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精品解析:【全国校级联考】江西省九江市十校2017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精品解析:【全国校级联考】江西省九江市十校2017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卷 阅读题(共 70 分)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拜祭先祖,其来有自。从甲骨文时代就有文字的证明,延绵至清末,始终未断。纵观古今,拜祭的形式随着时间、世情的变化而有所演变。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拜祭先祖理念的根基,也就是为何拜祭先祖,没有改变。炎黄文化成型于农耕时代。农耕生产的发展、家庭和家族的繁衍,很重要的是要靠继承。从财产到技能 、知识,都需要承接先人和前辈的成果。重继承,是中华民族文化区别于世界上很多民族文化的特征。不仅继承宗祖给自己的知识,还要延续他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追求。 正是由于重继承,在继承中发展,所以中国被称为一个文化“早熟”的民族。

2、这是以希伯来系列文化为标杆,而且出于历史线性发展观。前工业化时期希伯来文化与希腊罗马文化结合,经过文艺复兴,形成了西方的观念体系,包括西方哲学所说的宇宙观、价值观、伦理观和审美观。而中国早在农耕还比较原始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自己的哲学思考体系,这一体系的定型者就是孔子。我们的文化至少五千年来延绵未绝。定型早,有足够的时间深入到民众心里,渗透在人们衣食住行的每一个习惯里。因此,尽管有外族入侵和内乱,仍然无法使它中断和消灭。中华民族一代一代举行拜祭,反映了人们对于社会发展、进步的思考。我们对于先祖先烈为社会所作的贡献和对今天的影响,有着富于理性的认识。这就是,社会要通过劳动,构成和谐的气氛,加强继承

3、和传播,并且不断地创造。今天无论是拜祭伏羲、黄帝,还是拜祭孔子,没有人想回到那个时代的状况中去生活,先祖的精神是在激励我们不断前进。我是从哪里来的?将要归于何处?至今这还是人类思考的头等问题。中华民族长期思考得出的结论是:我们来自大自然与先祖;自己也会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人终有一死,尸骨灭而精神存;时间、空间转变了,此理则依然。例如清明节的家祭,实质和拜祭民族共同祖先相同。用宋朝哲学家的话说,这叫“理一分殊”。理一,就是寻根溯源,想象未来,想到自己如何继承先祖的精神,如何继续创造,而这一切都围绕着如何完善人生的价值;“分殊” ,就是拜祭黄帝、伏羲、家祖和父母等等,对象、形式各有特色。但是,当一个

4、社会只有小家庭拜祭祖先,久之,这个社会就呈现出一种离散趋势,凝聚力减弱。想想过去,思考现在,有心人都会认识到,我们今天的生活、学术、社会,都是对古代的继承和发展。未来的发展,也离不开今天的基础。既然如此,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就要想到,应该如何做人,一百年后的后代将如何议论现在的我们。一想到此,我们越发感到一种敬畏,应该感谢列祖列宗,应该给后人留下点什么。1下列关于“拜祭先祖”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华民族拜祭先祖的历史极其悠久,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时代。B拜祭先祖,虽说拜祭对象和形式可以不同,但在精神实质上却是一致的。C尽管拜祭先祖的形式会因时代和世情的不同而有所改变,

5、但拜祭先祖的理念一直未变。D拜祭先祖,缅怀先祖,是为了延续他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追求,用先祖的精神激励我们不断前进。2下列理解 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华文化是“早熟”的文化,而且定型早,所以才能历经外族入侵和内乱,仍然延绵不断。 B中华文化是农耕文化。农耕生产的发展、家庭和家族的繁衍,很重要的是要靠继承。所以注重继承是中华文化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的根本区别。C中华民族拜祭先祖,无论是拜祭伏羲、黄帝、孔子,还是拜祭自己的祖先,都是为了对先祖的贡献有理性的认识,并将先祖的精神继承和传播下去。D拜祭先祖既是寻根溯源,继承先祖的精神,又是想象未来如何继续创造,最终指向是完善人生的价值。

6、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 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民族拜祭先祖的传统绵延不绝,反映出炎黄子孙对先祖开创的中华文明的热爱,缅怀先祖的精神,渴望从先祖的精神中得到激励。B中国文化被认为“早熟” 的文化,这是以希伯来系 列文化为标杆得出的观点。如果以中华文化为标杆,也可以说西方的文明是“晚熟”的。C拜祭先祖,要求我们想想过去,我们今天的生活、学术、社会,都是对古代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要求我们想想现在,我们应当给后人留下点什么。D一个只有小家庭拜祭祖先的社会是一个人心离散的社会,因此,只有恢复全社会对民族共同祖先的祭拜仪式,才能增强民族凝聚力。【答案】1C2B3D【解析】1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

7、出关于“拜祭先祖”的说法不正确的,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C 项结合原文内容“纵观古今,拜祭的形式随着时间、世情的变化而有所演变。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拜祭先祖理念的根基,也就是为何拜祭先祖,没有改变”可知,原文是拜祭先祖理念的根基,也就是为何拜祭先祖,没有改变。【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 ,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 意,偷换概念、无中生

8、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联系题干,此题的选项 C 结合原文内容“纵观古今,拜祭的形式随着时间、世情的变化而有所演变。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拜祭先祖理念的根基,也就是为何拜祭先祖,没有改变”可知,原文是拜祭先祖理念的根基,也就是为何拜祭先祖,没有改变。2【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是“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

9、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 ,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 “因果倒置” “混淆范围” “无中生有” “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B 项结合文本内容“农耕生产的发展、家庭和家族的繁衍,很重要的是要靠继承。从财产到技能 、知识,都需要承接先人和前辈的成果。重继承,是中华民族文化区别于世界上很多民族文化的特征”可知,原文是重继承,是中华民族文化区别于世界上很多民族文化的特征。不是所有的其他民族,文中也没说是根本区别。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D

10、 项结合文本内容“当一个社会只有小家庭拜祭祖先,久之,这个社会就呈现出一种离散趋势,凝聚力减弱。想想过去,思考现在,有心人都会认识到,我们今天的生活、学术、社会,都是对古代的继承和发展”可知,恢复仪式只是形式,不一定能增强民族凝聚力。【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是“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 ,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 “因果倒置” “混淆范围” “无中生有” “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

11、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 D 结合文本内容“当一个社会只有小家庭拜祭祖先,久之,这个社会就呈现出一种离散趋势,凝聚力减弱。想想过去,思考现在,有心人都会认识到,我们今天的生活、学术、社会,都是对古代的继承和发展”可知,恢复仪式只是形式,不一定能增强民族凝聚力。来源:学科网 ZXXK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叶嘉传(宋)苏轼叶嘉,闽人也。其先处上谷。曾祖茂先,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尝曰:“吾植功种德,不为时采,然遗香后世,吾子孙必盛于中土。 ”茂先葬郝源,子孙遂为郝源民。至嘉,少植节操。或劝之业武。

12、曰:“吾当为天下英武之精,一枪一旗,岂吾事哉!”因而游见陆先生,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上读其行录而善之,敕建安太守召嘉,给传遣诣京师。郡守始令采访嘉所在,命赍书示之。嘉未就,亲至山中,为之劝驾,始行。天子见之,曰:“吾久饫卿名,但未知其实尔,我其试哉!”因顾谓侍臣曰:“视嘉容貌如铁,资质刚劲,难以遽用,必槌提顿挫之乃可。 ”遂以言恐嘉曰:“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烹子,子视之如何?”嘉勃然吐气,曰:“臣山薮猥士,幸惟陛下采择至此,可以利生,虽粉身碎骨,臣不辞也。 ”上笑,命以名曹处之,又加枢要之务焉。上敕御史欧阳高、金紫光禄大夫郑当时、甘泉侯陈平三人与之同事。欧阳疾嘉初进有宠,计欲倾之

13、。嘉虽见侮,为之起立,颜色不变。上为责欧阳,怜嘉,视其颜色,久之,曰:“叶嘉真清白之士也。其气飘然,若浮云矣。 ”遂引而宴之。少顷,上鼓舌欣然,曰:“始吾见嘉,未甚好也,久味其言,殊令人爱,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 书曰:启乃心,沃朕心。 嘉之谓也。 ”于是封嘉钜合侯,位尚书,曰:“尚书,朕喉舌之任也。 ”由是宠爱日加。后因侍宴苑中,上饮逾度,嘉辄苦谏。上不悦,曰:“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遂唾之,命左右仆于地。嘉正色曰:“陛下必欲甘辞利口然后爱耶?臣言虽苦,久则有效。陛下亦尝试之,岂不知乎!”上因含容之,然亦以是疏嘉。嘉既不得志,退去闽中。上以不见嘉月余,劳于万机,神苶思困,颇

14、思嘉。因命召至,遂恩遇如故。居一年,嘉告老,上曰:“钜合侯,其忠可谓尽矣。 ”遂得爵其子,又令郡守择其宗支之良者,每岁贡焉。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居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多,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闽之居者又多,而郝源之族为甲。嘉以布衣遇天子爵彻侯位八座可谓荣矣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 (选自东坡全集 ,有删改)【注】叶嘉:叶之嘉者,指茶叶。陆先生:陆羽,唐朝人,著茶经 ,被后人称为“茶圣” 。传:传车,驿站的车马。饫(y):饱食,这里引申为听闻。山薮:深山密林。苶 (ni):疲倦来源:学*科*网 Z*X*X*K4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

15、的断句,正确的是( )A嘉以布衣/遇天子爵/彻侯位 /八座/可谓荣矣/ 然其正色/苦谏竭力/ 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B嘉以布衣遇天子/爵彻侯位/八座/ 可谓荣矣/然其正色苦谏 /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C嘉以布衣/遇天子爵/彻侯位/ 八座/可谓荣矣/ 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D嘉以布衣遇天子/爵彻侯/位八座/ 可谓荣矣/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 盖有以取之5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郡守:官名。郡的行政长官,始置于战国,原本是防守边地的官员,后渐成为地方行政长官。B 书:即尚书 ,也称为 书经 ,是我国第一部古典文集和最早

16、的历史文献,以记言为主。后被列为“五经”之中,是儒家重要的经典。 “尚”即为“上” , 尚书就是上古之书的意思。C鼎镬:是鼎与镬的合称,二者都是古代的烹饪器。后来成了古代的一种酷刑,就是用鼎镬烹人。D告老:指封建时代臣子或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后专指官员因身体有病或政见不合而委婉地提出辞职。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为叶嘉作传,目的在于表达自己对高洁刚正、恬淡飘然的品格的追求,同时也通过对叶嘉生平的叙述,劝诫人们对名利不必汲汲以求,而应功成身退。B本文表面写人,实际写茶叶。通篇无一“茶”字,却又无处无茶,从茶的历史到茶的采摘、制作、品质、功效,其中蕴含着丰厚的茶

17、文化内涵。C叶嘉出身布衣,从小树立气节操守。因品行出众被皇上征召入朝,在朝中他宠辱不惊,气度非凡,敢于直谏,忠心报国。 【来源:学科网】D文章开篇介绍了叶嘉的家世,他的原籍是福建,祖先曾居上谷,曾祖父茂先迁居武夷,死后葬在郝源,从此茂先的子孙都成了郝源人。7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 因而游见陆先生,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来源:Zxxk.Com(2) 嘉虽见侮,为之起立,颜色不变。【答案】4D5D6A 7(1)于是游学并拜见陆羽先生,先生认为他与众不同,为他写下了记录他特点的文章,并流传于后世。(2)叶嘉虽然遭受羞辱并因而站起来,但容色并未改变。【解析】4【

18、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

19、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

20、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 D 项告老指因年老、疾病等原因辞官,不是专指官员因身体有病或政见不合而辞职。【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名师点睛】告老,指封建时代臣子或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后泛指年老退休。语出左传襄公七年:冬十月,晋韩献子告老。平时需要注意积累。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A 项结合文章的“评论”可知,苏轼为叶嘉做传的目的主要是表达对叶嘉高洁刚正、恬淡飘然品格的赞美。也没有劝谏人们功成身退的意思。【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

21、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A 项结合文章的“评论”可知,苏轼为叶嘉做传的目的主要是表达对叶嘉高洁刚正、 恬淡飘然品格的赞美。也没有劝谏人们功成身退的意思。7【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

22、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如“叶嘉”;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虽”“见”“颜色”等词语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参考译文】叶嘉,福建人。他的先人住在上谷。曾祖父叫茂先,修养高尚

23、却不去做官,喜欢游览名山,到武夷山,很喜欢它,于是就在这里安了家。曾经说:“我在培植功德,虽然不一定被当时的人所采用,然而会给后世留下清香,我的子孙后代一定会在中原地区兴盛起来的,他们将来一定会享受到我所培植的功德的恩惠的。 ”叶茂先安葬在郝源,子孙于是都成为郝源人。等到叶嘉这一代,年轻时就注重培养好的气节品行。有人劝他练习武艺。他说:“我应该作为天下英武之人的精华,扛一支枪举一杆旗哪里是我做的事呢?”于是游学并拜见陆羽先生,先生认为他与众不同,为他写下了记录他特点的文章,并流传于后世。皇上读了介绍叶嘉的文章,认为他很好,下令建安太守征召叶嘉,并用传车送他到京城来。太守开始派人查访叶嘉的住处,

24、让拿出皇帝的诏书给叶嘉看。叶嘉没出来。郡守亲自到山中,劝说他,才登车出发。皇帝看到了叶嘉,说:“我很久以前就听过你的大名,只是不了解你的真实情况,我一定要试试看。 ”于是就回头对大臣们说:“看到叶嘉外貌像铁一样,禀性刚劲,难以急用,必须用棰子不断敲打捣碎才可以。 ”就用话来吓唬叶嘉:“砧板斧子在你面前,锅鼎就在你的背后,将要烹煮你,你觉得怎么样?”叶嘉激动地吐了一口气,说:“我只是住在深山密林的卑贱之人,有幸被你采摘到这里,能够造福他人,即使粉身碎骨,我也不会推辞。 ”皇上听罢笑了,把叶嘉安排到重要的部门,让他掌管机要事务。皇上于是下令御史欧阳高、金紫光禄大夫郑当时、甘泉侯陈平三人,和叶嘉共事

25、。欧阳高嫉妒叶嘉刚一做官就得宠,谋划着要排挤他。叶嘉虽然遭受羞辱并因而站起来,但容色并未改变。皇上责备欧阳高,爱怜叶嘉,看着他的脸色,过了好一会儿,说:“叶嘉确实是清白之士,他的清气飘然如白云。 ”于是邀请他一起宴饮。过了一会儿,皇上高兴地哑了咂舌头,说:“刚才我看到叶嘉并没有多少好感,回味他的话,很是让人珍爱啊,我的精神不知不觉就轻松而清醒了。 尚书说敞开你的心扉,滋润我的心田 ,说的就是叶嘉啊 。 ”于是封叶嘉为钜合侯,位居尚书,并说:“尚书是专管我的喉舌的。 ”从此叶嘉更加受到皇上的宠爱。后来因为在花园侍宴,皇帝饮用过量,叶嘉苦苦劝谏。皇帝很不高兴,说:“你专管我的喉舌,却用难听的话忤逆

26、我,我怎么受得了呢。 ”就唾弃他,命令侍从把他打倒在地上。叶嘉严肃地说:“陛下一定要那人甜言蜜语口齿伶俐,这样才喜欢他吗?我说的话虽不好听,时间久了却有好处,陛下尝试一下不就知道了吗?皇上于是宽恕了叶嘉,然而也因此疏远了他。叶嘉仕途不顺之后,就隐退回到福建中部。皇帝因为一个多月没有看到叶嘉,又在国事上操劳受累,神情倦怠思维困顿,很想念叶嘉。就下令把他召来,还像以前一样恩宠他。过了一年,叶嘉请求让他告老回乡,皇帝说:“钜合侯,对我可真是尽忠了。 ”就给他的儿子封赐爵位,又下令郡守选择他家族中品行优良的弟子,年年推荐给朝廷。评论说:现在姓叶的分散在天下各地,他们都不喜欢住在县城里,只喜欢住在山中。

27、住在福建中部的,是叶嘉的后代。天下姓叶的虽然很多,可是品德芳香被世人看重的,都比不上福建的。住在福建的叶姓人也很多,但住在郝源的一族是最好的。叶嘉以平民百姓的出身受到皇帝礼遇,被封为最高的侯的爵位,位居八大职位之列,可也说是相当荣耀了。那么他正直的本色、苦苦劝谏的精神,尽心尽力报效国家、不替自己考虑的品行,那是有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文后各题。孤雁儿 世人作梅诗 李清照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

28、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注】北宋朝廷南迁后,李清照丈夫赵明诚在移官湖州途中不幸病故,这首词即为悼亡之作。8上片“沈香断续玉炉寒”一句中哪个字用得好?好在哪里?(6 分)9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一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答案】8 “寒”字用得好。词人由于心情不好而没有添香,致使香消炉“寒” 。一个“寒”字,既深化了对内心情绪的刻画,又突出了环境的凄冷(炉寒)与心境之痛苦(心寒) 。9运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一边是小风疏雨,一边是泪下千行,痛苦之深,使泪水多于雨水,表达了词人对丈夫赵明诚的深挚感情和凄楚哀思。【解析

29、】8【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技巧点拨】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链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一般都有炼意的内容,如是写景的诗句往往有炼意的成分,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的作用,如转折、过渡等,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答题时先答出字的含义,然后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效果。此题主要从炼意和炼结构方面考虑。如本题“寒”字用得好。词人由于心情不好而没有添香,致使香消炉“寒” 。9试题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 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

30、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如此题对比的手法。【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技巧点拨】规范答题: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诗歌的表达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古诗词阅读答案孤雁儿 世人作梅诗 李清照 世人作梅词,

31、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古诗词鉴赏。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如本题运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一边是小风疏雨,一边是泪下千行,痛苦之深,使泪水多于雨水,表达了词人对丈夫赵明诚的深挚感情和凄楚哀思。(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山间春夏之景的句子是“_ _

32、,_。 ”(2)苏轼的赤壁赋中用精练的文字描绘月亮升起后江面水天一色的辽阔画卷的句子是“_,_。 ”(3)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写琵琶曲的演奏在短暂停歇之后又推向一个高潮的两句是“_,_。 ”【答案】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3)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解析】【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名师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 “翻船” ,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

33、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如本题“野芳发而幽香”的“幽”是幽香是形容花的气味,清淡的香气的意思。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 ,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 ,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25 分)启明小学侯发明靠山屯小学原来是一座庙,有些年头了。墙是那种用土和麦秸混合后夯起来的,只有四边墙角是用规则不一的石头垒起来的,屋 顶是用红瓦一块一块铺上去的,说是红瓦,颜色已经变得淡了许多。窗户是用塑料薄膜蒙上去的,稍微有一点风吹草动,呼啦呼啦响,像是出鬼了。若是冬天,屋子成了冰窖

34、,冷得坐不住人;若是雨天,屋外大雨,屋里小雨像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看着就让人心酸。村主任老贵愁得不行,没少往乡里跑。弄得到了后来,乡政府的人见了老贵,能躲就躲,不能躲就拖。也不能怪乡政府不作为,本来就是穷乡僻壤,交通不便,没有厂矿,去哪里弄钱?有一任乡长曾对老贵说过这样的话:“老贵,我要是能屙钱,谁不给你屙谁就是龟孙。 ”就在老贵绝望的时候,他的眼里又有了火苗从靠山屯小学走出的赵启明大学毕业了,分配到了本县教育局。这可是本村唯 一在外干事的人。不单是老贵,不单是靠山屯的男女老少,连乡里的人也觉得这一次大有希望。老贵去找赵启明,知道他是一般科员,让他给领导建议建议,政策给靠山屯倾斜一下。对于靠

35、山屯小学的情况,赵启明心里跟明镜似的,答应得很爽利,说靠山屯的校舍早就该翻修了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 不能苦孩子。老贵听了这话,眼泪都差点掉出来。春种了,秋收了,还不见有动静。老贵又去找赵启明。赵启明为难地说,他 当不了老一的家,让老贵再等等,再等等。结果等了一年又一年,一直等到赵启明当上局长。都说,这下该有戏了。赵启明现在是局长了,老一了,建个小学那是小菜一碟,根本就不是个事。没想到,秋去了,冬来了,赵启明愣是连个屁也没放。老贵忍不住,又去找赵启明。老贵去的时候,赵启明正在办公室练习书法。赵启明放下毛笔,洗了洗手,一边给老贵倒水一边说,老贵叔,咱农村有句俗话,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我当了局长,才知道财政上那点钱用来开展全县的教育工作无异于杯水车薪,点眼都点不过来。老贵不知道“杯水车薪”啥意思,但他知道“点眼”的意思。赵启明说,老贵叔,你难,我也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试题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