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精品解析:【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菏泽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b)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329312 上传时间:2018-03-29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9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菏泽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b)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精品解析:【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菏泽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b)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精品解析:【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菏泽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b)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精品解析:【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菏泽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b)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精品解析:【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菏泽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b)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卷(共 36 分)一、基础知识(15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苏轼在文学上春风得意,但仕途多舛(chan) 。王安石变法之时,他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和独立人格,站在保守派司马光一边。他被贬到外地做官。数年后司马光派执政,按说苏轼可以鹞(yu)子翻身了。可他依然顾我,又不赞同全盘否定王安石。后来,司马光派 甲 (失势/失利) ,苏轼却被认定为司马光派,被一贬再贬,直贬到遥远的海南岛。好在苏轼也只是被一贬再贬,而没有削(xu)职为民,更没有被杀。官小了,俸禄低了,但温饱还是有 乙 (保证/保障)的。苏轼无论被贬到哪里,都留下了优秀的篇章。在山东密州,写下了脍灸人口的水调歌

2、头明月几时有 ,被称为中秋节的绝唱。在黄州,在琼州,也都风流倜(t)傥有遗篇, “门大要容千骑入,”的楹联就说明了他在黄州生活的状态。虽然其中也流露出“人生如梦”的低靡,但主旋律乐观向上, 丙 (倾注/灌注)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他每到一处,都“入乡随俗”地 丁 (享用/享受)当地的特产。苏轼,无论多么颠沛漂泊,都保持着一种好心情,乐观、潇洒、豁达地生活着。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仕途多舛(chan) 颠沛 B削职(xu) 脍灸人口 C风流倜傥(t) 低靡 D鹞子(yu) 依然顾我2在文中甲、乙、丙、丁四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失势 保证 倾注 享用 B失势 保

3、障 灌注 享受C失利 保证 倾注 享用 D失利 保障 灌注 享受3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 )A露花倒影柳屯田 B风摇钟磬落人间C堂深不觉百男欢 D水光翻动五湖天【答案】1D2A3C【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字音和字形。A 项正确;B 项灸炙(炙:烤熟的肉) ;C 项靡迷(倒下) ;D 项鹞(yo) ,顾故(从前) 。【考点定位】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技巧点拨】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

4、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平时要多观察形近字的区别,如“灸” “炙” ,扎实掌握。字形还需要理解意思识记,如依然故我:形容自己一切跟从前一样,没有变得更好。2【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技巧点拨】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本题主要考查辨析词义,放到语境中,根据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进行选择,如失势:失去权势。失利:打败仗;战败;在比赛中输了。甲处表示司马光等人政治上不得志,

5、应用“失势” 。3试题分析:对联讲究结构、词性、字数相同和平仄相对, “门大”可知“风摇”词性不对,排除 B 项;“入”动词, “天” “田”名词,词性不对,排除 AD 项。【考点定位】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技巧点拨】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严格、分大小词类相对。传统对联的形 式相通、内容相连、声调协调、对仗严谨。如本题“入”动词, “天” “田”名词,词性不对,排除 AD 项。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中国选手苏炳添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在男子 100 米比赛中以 9 秒 99 的成绩获得季军

6、,成为历史上首位突破 10 秒大关的黄种人。B央视等着我播出了莫松秀老人与失联 60 年的老战友孙英财相见的场景,看到两位老人一见如故,泣不成声,在场观众无不潸然泪下。C明星要自律,明星要守法,这个话题已经说了很多年,但“明星”出事似乎有增无减,而且还有方兴未艾之势。D今日,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声称响应总理 “提网速、降网费”的要求下调资费,但大部分网友认为他们出台的降价方案不得要领。【答案】D【解析】【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技巧点拨】成语的错误类型主要有内涵不明,感情色彩失当、对象错类和不合语法,考核的重点是望文生义、对象错配和褒贬失当,这就要

7、求在平时的成语积累中找到成语的关键,记忆含义的同时还要记忆用法,如词义的褒贬、适用的对象、语法功能,在答题时首先明确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分析成语的内涵,看是否搭配恰当,此题中 B 项一见如故:初次见面就象老朋友一样合得来。不能用于“老战友” 。总之不但要加强成语的意思的积累,还要注意用法的积累。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新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 突出规范驾驶行为、增强安全意识为原则,对闯黄灯、故意遮挡号牌等行为加大了处罚力度。B歼-15 飞机是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首型舰载多用途战斗机,它具有作战半径大、机动性好、载弹量多等特点,被誉为凶猛强悍的空中“飞鲨” 。C

8、关于高考改革,有评论者认为,教育最大的价值在于公平与否,改革最应捍卫的目标也是公平。社会关注教育改革,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对教育公平的关切。D市旅游局要求各风景区进一步加强对景区厕所、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整治和引导不文明旅游的各种顽疾和陋习,有效提升景区的服务水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 项句式杂糅, “突出的原则”与“以为原则”杂糅;C 项两面对一面;D 项搭配不当, “引导”不能跟“顽疾” “陋习”搭配。【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技巧点拨】语病主要

9、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如 D 项搭配不当, “引导”不能跟“顽疾” “陋习”搭配。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如 A 项句式杂糅, “突出的原则”与“以为原则”杂糅。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注意题

10、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二、 (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2015 年是抗战胜利 70 周年,当全国人民都在纪念抗日英雄的时候,现实生活中却有一种不良的文化现象屡屡发生,这就是英雄叙事的扭曲问题。比如,大量抗战“雷剧” “神剧”涌现,将严肃的抗战历史娱乐化;有人对抗战中的英雄人物进行解构乃至重构,试图颠覆或终结相关英雄的经典形象。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微博、微信、微视频、客户端为代表的“三微一端”全面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一些错误的英雄叙事借助新媒介,传播范围更广,受众更多,产生了更加恶劣的影响。比如,近年来互联网上出现了不少诋毁邱少云、

11、狼牙山五壮士的各种扭曲的“英雄叙事” 。媒体把这类叙事的“主体”命名为“凿船党” ,并表达了对他们的警惕:“他们每天寻寻觅觅,看见正面的东西就上去凿几下子,而且每每有所斩获,用着放大镜在英雄身上发现了一些瑕疵,他们便极力将其放大。慢慢地,一些英雄的形象开始坍塌。 ”与此同时,一些抗战题材影视剧不顾历史本真,肆意将爱情、悬疑、性感、时尚等元素塞进来,这种做法是对英雄形象的亵渎,以至连普通观众对“手撕鬼子”之类不靠谱的剧情都忍无可忍。在媒介融合的语境下,这些影视剧经由电视、电影、互联网等媒介渠道得以在更大范围传播开来。伴随着上述种种媒介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濡染,这种不着边际的“英雄叙事”对成千上万的普

12、通观众尤其是对年轻人贻害不小。抹黑恶搞英雄形象,导致英雄形象扭曲,既伤害了人们的历史记忆和身份认同,也恶劣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这种错误的英雄叙事,既具有明显的隐喻性特征它隐喻了当下有些人存在着虚无化的价值取向和戏谑化的政治取向,也具有另一种特征扭曲的生活化叙事:传统的英雄叙事在本质上是传奇性的叙事,近年来由传奇性叙事向生活化叙事的转变,有人刻意对英雄人物进行解构甚至污蔑。新媒介环境下,扭曲的英雄叙事的出现有着诸多原因。首先,新媒介的技术特性,对英雄叙事 的变迁乃至扭曲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新媒介为英雄叙事提供了相应的技术环境和文化环境,也被“凿船党”们纳为其建构与传播“英雄叙事”的重要平台

13、。进而,英雄形象的崇高性与非功利性被消解,并呈现出融合世俗、迎合消费的特征。其次,网络推动了众多思潮的传播,一些非主流思潮成为扭曲的英雄叙事得以展开的思想土壤。一些人站在人民群众利益和情感的对立面,利用网络上的社区、微博、微信等媒介,散播包括其“英雄叙事”在内的种种言论,挑衅人们的传统信仰,鼓吹错误的价值观。在这种思想土壤之上,“凿船党”们进行“英雄叙事” ,是为达到其目的所采用的所谓“策略”而已。再次,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双向互动的“微时代” ,在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助推了英雄叙 事的扭曲现象。作为国人精神图腾的英雄形象,体现了大义凛然、 坚强不屈的精神,不应被扭曲的英雄叙事所

14、游戏化、娱乐化,而应成为国人的精神塔基。面对扭曲的英雄叙事及其危害,我们不可漠视,要保持清醒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价值立场。来源:学。科。网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量抗战“雷剧” “神剧 ”涌现以及有人试图颠覆或终结抗战中的英雄人物的经典形象,这都属于英雄叙事的扭曲问题。B “凿船党”们借助“三微一端 ”等新媒介将一些错误的英雄叙事传播的范围更广,受众更多,产生了更加恶劣的影响。C一些抗战题材影视剧出现“手撕鬼子”之类不靠谱的剧情,是因为创作者在剧中加入了许多爱情、悬疑、性感、时尚等元素。D不着边际的“英雄叙事” ,抹黑恶搞英雄形象,既伤害了人们的历史记忆和身份认同,也恶

15、劣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来源:学|科| 网】A错误的“英雄叙事”反映了有些人错误的价值取向和政治取向,也反映了英雄叙事文本由传奇性叙事向扭曲的生活化叙事的转变。B英雄形象被一些人解构甚至污蔑,从而他们的崇高性与非功利性被消解,并呈现出融合世俗、迎合消费的特征。C “凿船党”们为达到扭曲“ 英雄叙事”的目的,采取的是利用网络上的社区、微博、微信等媒介传播的策略。D英雄形象是国人的精神图腾和精神塔基,体现了大义凛然、坚强不屈的精神,不应被扭曲的英雄叙事所游戏化、娱乐化。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全国人民纪念抗日英雄时

16、,在现实生活中,却有一些人站在人民群众利益和情感的对 立面,挑衅人们的传统信仰,鼓吹错误的价值观。B英雄人物身上可能存在一些瑕疵,但是“凿船党”们发现这些瑕疵后,把这些瑕疵极力放大,慢慢地,一些英雄的形象开始坍塌。C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双向互动的“微时代” ,助推了英雄叙事的扭曲现象,加强对微博、微信的监管能一定程度上遏制这种现象。D我们面对扭曲的英雄叙事及其危害不能漠视,只要保持清醒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价值立场,就能防止扭曲的英雄叙事对我们带来危害。【答案】6C7C8D【解析】6【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

17、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 ,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联系题干,此题的选项 C 结合文本内容“与此同时,一些抗战题材影视剧不顾历史本真,肆意将爱情、悬疑、性感、时尚等元素塞进来,这种做法是对英雄形象的亵渎,以至连普通观众对手撕鬼子之类不靠谱的剧情都忍无可忍”可知,强加因果,前后内容不构成因果关系。7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18、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选项 C 弄混了“目的” 和“策略” ,原文:“凿船党”们进行“英雄叙事” ,是为达到其目的(使影视剧经由电视、电影、互联网等媒介渠道得以在更大范围传播开来)所采用的所谓“策略”而已。【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是“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 ,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 “因果倒置” “混淆范围” “无中生有” “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

19、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 C 弄混了“目的”和“策略” ,原文:“凿船党”们进行“英雄叙事” ,是为达到其目的(使影视剧经由电视、电影、互联网等媒介渠道得以在更大范围传播开来)所采用的所谓“策略”而已。8【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是“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 ,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 “因果倒置” “混淆范围” “无中生有” “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

20、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 D 结合文本内容“不应被扭曲的英雄叙事所游戏化、娱乐化,而应成为国人的精神塔基。面对扭曲的英雄叙事及其危害,我们不可漠视,要保持清醒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价值立场”可知, “就能防止扭曲的英雄叙事对我们带来危害”说法过于绝对。三、 (12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 言文,完成文后各题。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 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

21、我胯下。 ”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 ”上大怒。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上曰: “若所追者谁?”曰: “韩信也。 ”上复骂

22、曰:“ 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 ”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 ”王曰:“以为大将。 ”何曰:“幸甚。 ”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沐浴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有改动)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

23、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为布衣时,贫无行 无行:不行动B不为具食 具:准备C坐法当斩 坐:犯罪D居一二日,何来谒上 居:过了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信亦知其意 其出人也远矣B若虽长大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诸将亡者以十数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D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11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常从人/ 寄食饮/人多厌之者B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 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C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 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D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常从人/ 寄食

24、饮/人多厌之者12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信还是平民的时候,家境贫寒,生活无着,常常寄人篱下,曾经在一位亭长家混饭吃,一吃就是几个月,惹得亭长妻子很不高兴。B淮阴有位卖肉的年轻人,认为韩信虽然身材高大并佩带刀剑,却内心胆小。他当众欺负韩信,要韩信从他胯下钻过去。C刘邦能够知人善任,他虽然没有发现韩信有什么特别出众的地方,但依旧采纳滕公的意见,拜韩信为治粟都尉。D萧何追回韩信后,对刘邦说了韩信的长处,并劝说刘邦沐浴斋戒,修筑坛场,举行了隆重的仪式拜韩信为大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 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何闻信

25、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5 分)(2)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5 分)【答案】9A10C11A来源:Zxxk.Com12C13 (1)韩信多次跟萧何谈话,萧何认为他是位奇才。到达南郑,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报告汉王,亲自追赶他。(2)至于像韩信这样的杰出人物,普天之下找不出第二个人。大王果真要长期在汉中称王,自然用不着韩信,如果一定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没有可以和您计议大事的人了。【解析】9【技巧点拨】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

26、,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注意词性,如此题的无行:没有好的品行。此处为古今异义词。文言词语大部分对应的是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但也有词义转移的现象,答题时应该重点注意。10试题分析:A 项,前一个“其 ”是代词,指“他的” ;后一个“其”也是代词,指“他们” 。B 项,前一个“若”是代词,解释为“你” ;后一个“若”是连词,解释为“如果” 。C 项。两个“以”都是介词,解释为“用” 。D 项,前一个 “与”是介词,解释为“跟、同” ;后一个“与”是动词,解释为“结交、亲附”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技巧点拨】文言虚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

27、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如此题的选项 D前一个“与”是介词,解释为“跟、同” ;后一个“与”是动词,解释为“结交、亲附” 。此外还需要注意是否合语境,感情色彩等。文言词语大部分对应的是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但也有词义转移的现象,答题时应该重点注意。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始为布衣时贫 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这段话断句主要理解句意。联系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当初为平民百姓时,贫穷

28、,没有好品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官,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活,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人们大多厌恶他”。【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

29、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 “已而 ”“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12【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 思。能力层级为分

30、析综合 C。【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C 项表述顺序错误,刘邦拜韩信为治粟都尉后,并没有觉察他有什么出奇超众的才能,并不

31、是“他虽然没有发现韩信有什么特别出众的地方,但依旧采纳滕公的意见,拜韩信为治粟都尉”。【参考译文】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当初为平民百姓时,贫穷,没有好品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官,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活,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人们大多厌恶他。曾经多次前往下乡南昌亭亭长处吃闲饭,接连数月,亭长的妻子嫌恶他,就提前做好早饭,端到内室床上去吃。开饭的时候,韩信去了,却不给他准备饭食。韩信也明白他们的用意。一怒之下,居然离去不再回来。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的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是个胆小鬼罢了。 ”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 ”于是韩信仔细

32、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等到项粱率军渡过了淮河,韩信持剑追随他,在项粱部下,却没有名声。项粱战败,又隶属项羽,项羽让他做了郎中。他屡次向项羽献策,以求重用,但项羽没有采纳。汉王刘邦入蜀,韩信脱离楚军归顺了汉王。因为没有什么名声,只做了接待宾客的小官。后来犯法判处斩刑,同伙十三人都被杀了,轮到韩信,他抬头仰视,正好看见滕公,说:“汉王不想成就统一天下的功业吗?为什么要斩壮士!”滕公感到他的话不同凡响,见他相貌堂堂,就放了他。和韩信交谈,很欣赏他,把这事报告汉王,汉王任命韩信为治粟都尉。汉王并没有察觉他有什么出奇超众的才能。韩信多次跟

33、萧何谈话,萧何认为他是位奇才。到达南郑,各路将领在半路上逃跑的有几十人。韩信揣测萧何等人已多次向汉王推荐自己,汉王不任用,也就逃走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报告汉王,亲自追赶他。有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 ”汉王大怒,如同失去了左右手。过了一两天,萧何来拜见汉王,汉王又是恼怒又是高兴。骂萧何道:“你逃跑,为什么?”萧何说:“我不敢逃跑,我去追赶逃跑的人。 ”汉王说:“你追赶的人是谁呢?”回答说:“是韩信。 ”汉王又骂道:“各路将领逃跑了几十人,您没去追一个;却去追韩信,是骗人。 ”萧何说:“那些将领容易得到。至于像韩信这样的杰出人物,普天之下找不出第二个人。大王果真要长期在汉中称王,自然用不着韩信,如果一定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没有可以和您计议大事的人了。但看大王怎么决策了。 ”汉王说:“我是要向东发展啊,怎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试题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