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 2007 年第 12 期专题:关注中国商业养老保险发展 主持人:张艳花年金保险大发展是发达国家寿险公司业务结构转型的必然美国年金保险的发展在过去的二十几年中, 美国年金保险保费收入和寿险保费收入占寿险公司总保费收入的比重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 1986 年以前,寿险保费收入一直多于年金保费收入, 从1986 年开始, 年金保险保费收入第一次超过了寿险保费收入, 此后年金保险保费收入的增长幅度一直快于寿险 (参见图 1 )。 随着年金保费收入的快速增长, 年金准备金也快速积累 (参见图 2 )。到 2004 年, 寿险保费收入在人身保险总保费中占比约为 1/4 ( 26% ), 而年金保险保
2、费收入超过了人身保险总保费收入的一半( 51% )。 健康保险的比重也由 1975 年的 33%降低到 2004 年的 23% 。2004 年美国年金保费收入为 2770 亿美元, 其中个人年金保费收入 1721.40 亿美元, 团体年金保费收入 1045.37 亿元。 近年来, 个人年金保费收入已经远远超过了团体年金的保费收入规模 (参见图 3 )。 在全部年金保费收入中, 趸缴保费占比最大, 为 860亿美元, 而在续缴保费中, 团体年金占比最大,为 530 亿美元。2004 年, 个人年金占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近 2% (参见表 1 )。英国年金保险的发展2005 年, 英国寿险业总净保
3、费收入992.7 亿英镑,其中寿险和年金占比 36.58%,个人养老金占比 21.64% , 团体养老金占比39.83% , 收入保障和其他业务占比 1.96%(参见图 4 )。 2001 2005 年, 寿险和年金以及个人养老金所占的比重有所降低, 团体养老金所占的比重有所提升。 其中, 净期缴保 庹国柱 朱俊生国外个人年金保险的发展变化及其启示递延纳税的方法, 即缴费时免税, 给付时征税, 牺牲政府当前财政收入, 以解决长远的国民养老的财政负担。 当然, 在进行制度设计时, 一方面要考虑以税收优惠的方式鼓励职工为将来的退休收入进行积累, 减少国民对社会基本养老金制度的依赖, 另一方面也要考
4、虑国家的财政承受能力, 使其达到有机的平衡。对企业购买契约型的商业养老保险给予税收优惠。 纵观国外的企业年金市场, 保险公司契约式的养老保险产品占据了相当的市场份额。在国内, 企业年金刚刚起步, 而契约型团体养老保险经过寿险公司多年的经营相对已经比较成熟, 但由于无法享受税收优惠, 打击了企业向寿险公司购买契约型养老保险的积极性。 因此, 建议将企业购买企业年金可享受的税收优惠也惠及契约型养老保险, 使二者共同支撑起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二支 柱。提高雇主缴费的税收优惠力度。 对于企业雇主来讲, 为本企业职工开办补充养老保险可以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 4 的优惠比例对员工缺乏吸引力,
5、若企业从成本外列支, 又使企业负担较重。考虑到国家财政的现实状况, 建议在几年内逐步提高至 68。 此外, 建议出台全国性的统一的优惠比例, 并允许在福利费之外的其他会计科目列支。对保险公司的企业所得税采用累进税率。 目前保险市场的格局比较集中, 而统一的所得税率不利于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小保险公司扩大资本、 增强实力,而事实上, 只有保险市场繁荣, 才能带动商业养老保险供给数量的增多和质量的提升。 因此, 建议对保险公司的企业所得税采用累计税率,使中小公司减轻所得税负担, 为做大做强保险业、 建立健全中国的养老保障体系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系长城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责任编辑 张艳花)26 中
6、国金融 半月刊专题 : 关注中国商业养老保险发展费收入 244.77 亿英镑, 其中寿险和年金占比 43.09% , 个人养老金占比 32.52% , 团体养老金占比 19.27% , 收入保障和其他业务占比 5.12% 。 2001 2005 年, 寿险和年金所占的比重有所降低, 团体养老金所占的比重有所提升。 净趸缴保费收入 747.92 亿英镑, 其中寿险和年金占比 34.45% , 个人养老金占比 18.07% , 团体养老金占比46.56% , 收入保障和其他业务占比 0.92% 。2001 2005 年, 寿险和年金以及个人养老金所占的比重有所降低, 团体养老金所占的比重有所提升。
7、2005 年, 英国寿险业共给付保险金1087.98 亿英镑, 其中寿险和年金占比38.12% , 全部养老金占比 60.99% , 收入保障和其他业务占比 0.89% 。 2001 2005 年,寿险和年金给付所占的比重有所降低, 全部养老金给付所占的比重有所提升。2005 年, 英国寿险业有效保单 742.91亿份, 其中寿险和年金保单占比 68.36% , 全部养老金保单占比 28.29% , 收入保障和其他业务保单占比 3.35% 。 2001 2005 年, 寿险和年金保单所占的比重有所降低, 全部养老金保单以及收入保障和其他业务保单所占的比重有所提升。加拿大年金保险的发展2004
8、年, 加拿大人支付的个人年金保费为 109 亿加元, 团体年金保费为 138 亿加元, 总年金保费支出为 247 亿加元。 其中,个人注册退休储蓄计划 ( IndividualRegistered Retirement Saving Plans,RRSPs ) 占总年金保费收入的 47% , 占年金总资产的 36% 。截至 2004 年底, 加拿大人拥有 360 万张个人年金合同, 2004 年, 向年金受领人支付 237 亿加元。2004 年, 加拿大寿险保费收入 131 亿加元, 市场份额继续下降至 23% ; 年金保费收入市场份额提高到 42% , 健康福利计划保费收入为 204 亿加元
9、, 市场份额下降到 35% (参见表 2 )。各国年金保险发展的原因从以上美、 英、 加等欧美国家的年金保险发展来看, 其寿险与年金险业务大多呈现40% 60% 的状况, 年金保险快速发展, 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 老龄化比例越来越高, 同时高龄化程度也越来越深。 与老龄化社会和人口转型相适应, 老年经济安全成为寿险业的重心, 这是各国年金保险快速发展的社会和人口基础。第二, 在养老保障体系中对年金保险作合理的定位, 这是促进年金保险发展的首要前提。 从世界主要组织以及各国养老保障体系改革的取向看, 年金保险在养老保障从“单一支柱” 向多支柱体系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个人年金保
10、险属于世界银行提出的 “三支柱” 以及 “五支柱” 养老保障体系中的 “第三支柱”, 属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的养老保障模式的第三个层次,属于国际劳工组织提出的四层次养老保障体系中的第四个层次, 属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倡导的三级养老保障模式中的第三级, 属于我国台湾保险学者方明川教授提出的中国四层柱或四轮式的老年经济安全保障体系中的第四层柱或第四轮式。 各国纷纷将个人年金27 2007 年第 12 期专题 : 关注中国商业养老保险发展 主持人 : 张艳花保险视为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变其在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补充地位, 这是年金保险获得快速发展的宏观背景。同时, 一些国家第一支柱 (
11、国民年金)与第二支柱 (企业年金) 出现困难, 国民为了提高老年保障水平, 纷纷购买个人年金。同时, 为减轻政府的财务负担, 一些国家也鼓励国民购买个人退休年金。 如英国政府允许国民自其社会保障部门 ( Department ofSocial Security, DSS ) 基金释出, 购买个人退休年金。 鼓励国民自国民年金转向个人年金。第三, 各国对退休年金计划采取税收优惠政策, 以鼓励人们通过购买个人年金保险提供养老保障, 这大大推动了各国个人年金保险市场的发展。 各国年金保险的发展与其税收政策的支持有很大关系。 从各国的实践看, 一般对年金保险免征营业税 , 其原因在于年金保险采用平准式
12、与卡文式准备金, 责任准备金甚至超过 100% , 如美国 95% 的州对年金险采取零税率。 同时, 各国一般对所得税递延征税, 以增加年金保险基金的积累。第四, 经济环境的变化客观上推动了对个人年金的需求。 如美国 20 世纪 80 年代市场利率大幅提高, 人们纷纷购买理财型产品, 于是利率敏感型或账户型的个人年金获得大幅增长。对我国年金保险发展的启示各国个人年金的发展为我国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为了完善养老保障体系, 我国不应仅仅重视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还要重视个人年金的发展。 同时, 我国老龄化程度正逐渐提高, 高龄化的趋势也初见端倪,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社会大众对寿险
13、商品的内涵与质量的需求形态必然会发生转变, 寿险重心自承保死亡风险的人寿保险必然会逐步转向承保生存风险的年金保险, 老年经济保障将成为未来寿险业的重心。 因此, 我国保险业应该未雨绸缪, 重视个人年金保险的发展。发展我国个人年金市场, 我们必须利用后发优势, 充分借鉴国际成功经验, 并结合我国国情, 着重从明确发展定位、 扩大供给、 提高需求以及政策驱动四个方面入手,构建个人年金发展的政策环境和框架。第一, 明确发展定位。 必须从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高度来看待个人年金的发展, 将个人年金真正作为养老保障的“第三支柱”。 在养老保障体系改革和政策调整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个人年金与基本养老
14、保险以及企业年金的互动关系, 这是个人年金发展的关键和前提。第二, 扩大个人年金的供给能力, 提高保险公司的供给效率。 要加大产品创新力度, 在养老产品上寻找突破口, 改变现有产品责任单一、 回报单一的现状。 一是针对不同群体 (如年轻人群、 老年人群等) 和特殊群体 (如农民工、 务农农民等) 的消费观念,组织开发设计更加人性化的产品 ; 二是增强个人养老金产品的投资功能和账户管理功能 ; 三是深入研究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加强个人转换年金产品的开发和创新。 同时, 随着个人养老年金产品资金的投资渠道逐渐拓宽, 要提高资产管理能力和效率, 以提升个人养老年金产品在其他类型的个人理财产品中的竞争
15、力。第三, 提升对个人年金的需求。 要广泛宣传个人养老年金的作用和益处, 通过教育宣传, 改变老百姓 “养儿防老” 的传统思想观念, 引导国民积极购买个人养老年金产品, 尤其要重视对年轻一代的养老风险教育。第四, 建立和完善税收优惠政策, 推动个人年金的发展。 税收优惠政策至少包括两个方面 : 一是对于经营养老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 在扩宽投资渠道的同时, 应视其经营状况, 对投资收益给予税收优惠, 以此提高金融机构经营养老保险的积极性, 以提高年金保险的竞争力与供给效率。 二是对于购买个人年金的投保人、 被保险人以及年金保险的受领人, 分别在年金保险的购买、 累积和领取三个阶段实
16、行税收优惠政策, 以提升国民对年金保险的需求。 作者单位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责任编辑 张艳花)中国金融出版社新书新加坡期货市场法律规范研究期货与金融衍生品系列丛书作者 : 上海期货交易所课题组ISBN : 7-5049-4227-2定价 : 68.00 元本书对新加坡期货市场发展的历史、 法律渊源、 监管体系、 禁止行为及投资者保护制度等作了阐述, 并收录了新加坡 证券期货法 和 商品交易法。 新加坡是世界上期货市场发达、 期货法律制度成熟的国家。 本书作为金融法律的 “他山之石”, 对建立和完善我国的金融法律制度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中国煤炭期货品种开发研究期货与金融衍生品系列丛书作者
17、 : 雷仲敏 杜铭华 郭明 傅经纬ISBN : 978-7-5049-4259-3/F.3819定价 : 45.00 元本书从煤炭分类及其基本特征的分析入手, 对我国煤炭的生产、 消费、运输、 价格、 进出口、 国内外煤炭期货发展现状、煤炭现货市场运行状况、 煤炭期货品种开发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美国期货市场法律规范研究期货与金融衍生品系列丛书作者 : 上海期货交易所课题组ISBN : 978-7-5049-4306-4/F.3866定价 : 42.00 元本书从美国期货立法历史开始,介绍了历次期货立法及现行期货法律规范,其中,以 2000 年商品期货交易现代化法为主,并各有侧重。本书不仅就美国期货交易管理机构、执行机构、交易场所和期货交易组织等进行了介绍,对期货交易主体及市场参与者的权利、义务,市场交易规则,交易权利救济等作了详细介绍和解读,还对美国 2000年商品期货交易现代化法全文进行了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