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摩擦力 ,选自人教版高中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这是一节概念课,计划一课时完成。下面我将从这六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初中定性地学习了摩擦力、掌握了增大和减小摩擦力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定量学习摩擦力。在本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重力、弹力,结合本节的摩擦力,这些内容是受力分析的“基石” ,对学生受力分析的学习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本节内容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教科书中,本节采用复习回顾的方式引入摩擦现象,以探究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为主线,让学生经历探究两种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体现“让学生经历
2、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精神”这个课程理念。二、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学内容的分析,结合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摩擦力的定义、方向及分类;掌握静摩擦力与拉力的关系和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摩擦力的过程,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法” 、 “转换法” 、 “放大法”以及“假设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通过科学探究获取知识的成功感和喜悦感,养成科学探究的精神,体会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三、重点与难点:基于以上教学目标的设计,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方向与大小和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实验
3、设计。与摩擦力相关的物理问2题具有“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 “若有若无,方向不定”的特征,而学生在分析时经常将摩擦力的方向判断错误,因此判断摩擦力的有无及其方向是本节的教学难点。四、学法与教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学生将会采取“边学边实验”并辅助于交流、讨论的学习方法。我采取启发、引导并辅助于演示实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五、教学流程根据以上的分析以及所确定的学法与教法,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流程图,下面我将结合所确定的教学流程图来具体介绍和解释摩擦力的教学设计。在课题引入时,我首先让学生们进行“夹玻璃球”的小型游
4、戏,比赛谁夹玻璃球的速度快,而不同的是,有的学生用的是塑料制成的较光滑的筷子,有的学生用的是木头制作的较粗糙的筷子。游戏结束后,我会利用 PPT 课件向学生展示与摩擦力相关的生活现象,例如:砂石场利用传送带运送砂石料、凹凸不平的汽车轮胎、拔河比赛中用的粗麻绳等。通过“夹玻璃球”的游戏以及这些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贯彻“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课程理念。学生容易联想到初中曾经学习过的摩擦力,进而引入摩擦力概念的教学。为了帮助学生回顾摩擦力的概念,我会利用讲台上的木块与木板进行演示实验,将木板斜放在桌面上,木块静止在木板上,这时,学生思考木块是否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如果渐渐抬高木板,木块
5、下滑,学生再次思考木块是否受到摩擦力。学生根据初中的知识知道木块受到摩擦力,进而分析木块要与木板接触,有运动,或者有运动的趋势,才会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并且阻碍相对运动的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从而概括出摩擦力的概念和摩擦力的分类。为了让学生回顾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我会采取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手掌在桌面上滑动进一步感受摩擦力的存在,感受手对桌面压力的大小不同影响手滑动的容易程度,再将桌面换成毛巾面进行实验,从而有效回顾滑动摩擦3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学生的亲身感受能够有效唤起以往的学习经验,有利于温故而知新。基于手的实验只能定性得到滑动摩擦
6、力的大小与粗糙程度和压力的大小有关,那么它们的定量关系如何呢?要研究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需要用怎样的方法?如何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怎样改变粗糙程度呢?在此利用问题串形式先提出这些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后再设计实验,避免了实验中经常出现的混乱和错误的现象,使学生养成实验前先认真思考和制定计划的好习惯。该实验设计的难点是如何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引导学生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拉力的大小等于摩擦力,从而进行测量。要确保拉力的大小等于摩擦力的大小,就必须使木块处于匀速直线运动,有同学设计了这样的实验:拉动木块,使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能够确保木块处于匀速直线运动吗?如果不能,那怎样改进呢?在
7、此利用转换法,将木块的运动转换为木板的运动,将木块相对与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转换为木块相对于地面静止。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得到弹簧秤此时所测量的力的大小就等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从而突出了本节课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实验设计的教学重点。学生根据控制变量法和要测量的相关物理量设计如下的表格,进行实验并收集实验数据。接触面 次数 压力/N 摩擦力/N1 5 1.52 10 3.1木块木板3 15 4.444 20 6.01 5 2.52 10 5.13 15 10.1木块棉布4 20 15从以上的数据看,接触面一定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压力一定时,接触面粗糙程度越大,摩擦力越大。那么他们之间有怎
8、样的定量关系呢?引导学生利用图像法研究定量的关系,做出 FFN图像,从而发现相同接触面的F、F N数据几乎落在一条直线上,由此可以得到 F 与 FN成正比,比较不同的接触面,接触面越粗糙,比例系数就越大,从而总结出 FF N,从而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分析与论证环节,我利用列表法和图像法分析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掌握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我们得到了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定量计算公式,那么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如何判定呢?我们利用毛刷演示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当毛刷压在桌面上向前运动时,刷毛向运动相反的方向弯曲,说明刷毛受到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力的作用,所以,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从而突出本节课的教学
9、重点,突破了本节课的滑动摩擦力方向判断的教学难点。在此我利用转换法和放大法演示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利用身边的毛刷做实验,体现“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实验教学理念。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过程中,我们刚开始拉动弹簧时,木块有没有动?弹簧秤是否有示数?请大家再次做一下这个实验,注意慢慢拉动弹簧。观察弹簧秤的示数和木块的运动情况,你能发现什么问题。5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在弹簧秤慢慢拉伸的过程中,弹簧秤的示数变大,木块处于静止状态,随着拉力增大到某一数值时,木块突然运动了,弹簧秤的示数随之减少。为什么拉力逐渐增大时,木块不动呢?在此利用假设法,假设木块不受到摩擦力,那么木块在水平方向上仅受到拉力的
10、作用,根据牛一定律必然运动,与现象矛盾,所以木块受到摩擦力的作用,这个摩擦力就是静摩擦力。那么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呢?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多少呢?静摩擦力的方向呢?利用问题串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抓住静摩擦力的本质,有利于学生突破静摩擦力方向判断的难点。学生形成新的物理概念,必须要提供运用这些概念的机会,让学生将物理概念“返回”到具体的物理现实,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深化、活化概念,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概念应用:思考与讨论:如下图所示,A、B 叠在一起放在水平桌面上,现在对 B 施加一水平力 F,此时 A、B 都处于静止状态,请判断 A、B 之间,A 与桌面之间有无静摩擦力的作用?如果有,方向如何
11、?如果在水平拉力 F 的作用下,A、B 都处于匀速运动,请判断 A、B 之间,A 与桌面之间有摩擦力的作用?如果有,大小、方向如何?通过本道题的练习,学生们可以体会到摩擦力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若有若无,方向不定”的特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摩擦力的存在以及方向判断的难点。在课堂最后,我会和学生们一起结合本节课的板书进行课堂小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更深刻的理解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最后我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布置作业,P65 第 2、3 题。并让学生们课后进行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不存在摩擦力,那我们的生活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6呢?这样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开展想象力,贯彻“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与理解本节课所学的科学知识。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