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大连大豆期货市场与中国大豆产业发展.pdf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280088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261.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连大豆期货市场与中国大豆产业发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大连大豆期货市场与中国大豆产业发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大连大豆期货市场与中国大豆产业发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大连大豆期货市场与中国大豆产业发展.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大连大豆期货市场与中国大豆产业发展.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大连大豆期货市场与中国大豆产业发展 内容提要:大豆是我国四大粮食品种中最早市场化、国际化的品种,大豆产业在蓬勃发 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国际国内市场的巨大风险。大连大豆期货市场作为全球第二大大豆期货 市场,多年来一直服务于大豆的生产、流通,提供了重要的价格发现和保值避险机制,对于 我国大豆产业的地位提升和稳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国际市场一体化程度的加强,期 货市场与大豆产业的联系日益紧密,企业避险意识明显增强,运用期货等风险管理工具规避 风险、稳定经营的愿望更加迫切。本课题分析了近年大豆产业的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客观 评价了大连大豆期货市场对大豆产业的功能发挥状况, 根据国内外形势对大豆产

2、业及期货市 场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并就促进期货市场更好地服务大豆产业提出了一些尝试性的政策建 议。 本课题撰写人朱玉辰,男,1961 年生,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大连商品交易所党 委书记,总经理。 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大豆期货已经走过了十一年的发展历程,而这十一年,也 是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十一年, 大豆期货市场和大豆产业一起经受 着体制转轨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自我完善与发展中,大商所大豆期货市场规 模不断扩大,内在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对大豆产业的资源 配置与风险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 2004 年底黄大豆 2 号期货合约的推 出,使我国期货市场与国际大豆市

3、场的联系更加紧密,功能发挥更加充分。在我 国大豆产业市场化、国际化的进程中,大豆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已经非常地紧密 联系在一起,彼此协调发展,互为影响,大豆期货市场作为一种高度制度化、规 范化的市场组织,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和促进了大豆产业的规范与进步。随着我 国粮食流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大豆期货迎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必将为我国大 豆产业的振兴带来更加积极深远的影响。 2 一、我国大豆产业的历史与现状 (一)我国大豆政策和产销状况 我国对大豆品种一直实行比较积极的产销政策。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国家 通过严格的计划购销措施,控制包括大豆在内的所有粮食的流通全过程。而在 1979 年以后,我国在向市场

4、经济转型的过程,粮食的购销政策逐渐松动,大豆 在四大粮食品种中市场化改革的力度最大。到目前为止稻谷、小麦、玉米在一定 范围内仍存在保护价收购,而对大豆品种而言,国家基本没有任何形式的保护, 商品化率高过70-80。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豆已经从粮食作物转变为 重要的油用作物,榨油用量占到我国大豆总消费量的75%以上,成为主要粮食品 种中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品种。 图1:19512003年大豆产量变化图 0 500 1000 1500 2000 1951 1955 1959 1963 1967 1971 1975 1979 1983 1987 1991 1995 1999 2003 万吨大豆生产

5、情况看, 建国以后, 我国大豆生产一直保持平稳增加态势, 近年来, 随着越来越多的省份开始意识到大豆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开始增加大豆播 种面积。与此同时,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大豆生产成本有效降低,促使了大豆 单产量的提高。 建国 50 多年来大豆亩产提高了 191%, 年均增幅达到 3.75%, 2003 年我国大豆产量为 1650 万吨,仅次于美国、巴西、阿根廷,位居全球第四位; 从流通情况看,目前国产大豆呈现多渠道流通格局,国家收购、定购比例逐年下 降,直接进入市场加工的大豆数量越来越多;从消费情况看,我国的大豆消费近 年来发展很快,其中榨油消费成为其中的主流。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

6、资料, 3 我国榨油用大豆的消费量从 1992/93 年度的 503 万吨,上涨到 2003/04 年度的 3300 万吨,十年间增长了六倍以上。从进出口情况看,大豆是四大粮食品种中 国际贸易最先开放的品种,进口基本没有配额管理,仅征收 3%的进口关税,宽 松的国际贸易政使进口大豆逐年增加,成为我国大豆市场有效的补充。2003 年, 我国大豆进口量达 2074 万吨,首次超过当年大豆产量,是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 国,我国大豆进口变化对世界大豆供求有着重要影响。 (二)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 随着大豆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显现, 我国大豆产业也出现了长足的 进步。首先,以大豆为加工原料的压榨行业成

7、为国内农业相关产业中技术含量最 高、管理水平最高、国际化水平最高的行业。大豆在我国的广泛消费促进了我国 油脂加工业的迅猛发展,大量国外资金开始进入大豆压榨行业,新加坡、美国、 日本等国际大公司分别在我国投资建厂,使我国的大豆加工能力成倍增长。我国 大豆加工业在引入外资的同时,一些新的生产技术和工艺也被同时引进,更为重 要的是,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理念,这些压榨企业多是当地企业管理的明星企业; 其次,国内的大豆生产企业在竞争中得到发展。我国是世界上种植大豆最早的国 家,后来由于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家大豆生产的发展,我国大豆在国际市场 中的竞争能力出现下滑势头。但最近几年来,由于实现了机械化大生产,

8、降低了 生产成本,同时我国大豆的非转基因特征受到国际普遍关注,我国大豆的国际竞 争力开始回升,近几年国内大豆出口一直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出口大豆的品质 和价格也明显提高。2004 年,我国国产大豆出口数量达到 33 万吨,比上年增长 了 25%,并涌现出像黑龙江农垦集团这样足以与国外大型农场抗衡的大型企业生 产集团;再次,大豆的市场体系建设日趋完善,相关企业已经具备一定的抗风险 能力。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大豆市场已经形成已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大豆期货市 场为龙头,众多批发市场为龙身的大豆市场体系,相关企业可以利用期货市场, 有效发现价格进行套期保值, 初步解决企业经营农产品品种中经常面临的各种风

9、险。 近年来,为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大豆产业的竞争力,国家开始实施大豆振兴发 展计划,以东北和内蒙古为突破口,用 5 年时间使国产大豆的单产和含油率达到 或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绿色、有机及特种大豆出口初具规模,形成东北高油大豆 4 和黄淮海高蛋白大豆共同发展的趋势,全面提升大豆的国际竞争力。根据农业部 发布的我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 年至 2007 年),到 2007 年, 东北地区高油大豆总产量要明显提高,含油率提高两个百分点。预计到 2007 年 全国高油大豆将达到 2500 万吨,成为榨油用大豆的主流。 (三)我国大豆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肯定我国大豆产业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同时

10、, 我们也不能忽视大豆产业现 存的一些问题。首先,我国大豆供求还存在较大缺口,供给需要进一步提高。近 十年来,我国大豆需求量持续增长,但产量增长缓慢,进口依赖度越来越高,而 国际大豆市场供求变化复杂,影响因素众多,给我国大豆产业发展增添了很多不 确定性,进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的粮食安全。如何促进大豆增产、弥补大 豆供求缺口是保证大豆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而增强国产大豆竞争力、保 证农民增收则是调动农民种豆积极性的两个重要因素。其次,大豆产业的风险管 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大豆是我国粮食品种中最早市场化、国际化的品种,大 豆产业在享受市场商机的同时,也承担了市场价格波动所带来的风险。大豆

11、相关 企业必须善于运用期货等各种风险管理工具,有效规避市场风险,锁定利润,稳 定经营,才能不断增强自身实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主动。近两年,国际 大豆价格波动给我国很多大豆企业带来了巨大冲击, 我国企业在国际大豆购买过 程中也频频吃亏,屡次成为国际基金狩猎的对象,表明我国大豆企业在风险管理 意识和管理手段方面与国外还有一定差距。 二、大豆期货市场在大豆产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自 1993 年起,大商所在成立之初就推出了大豆期货交易,交易规模逐年扩 大,价格发现更加真实,内在运行质量不断提高,目前已成为仅次美国芝加哥期 货交易所的全球第二大大豆期货市场。2002 年,为配合国家政策和适应现货市

12、 场变化,大商所将大豆合约拆分,以非转基因大豆为交易标的的黄大豆 1 号合约 先行上市,2004 年底,以榨油用大豆为交易标的的黄大豆 2 号合约上市交易, 中国、北美、南美的大豆都可以进入期货市场交割,与黄大豆 1 号合约形成良性 互动,健全的大豆避险体系终于形成。经过多年的发展,大连大豆期货市场的功 能发挥日益充分,在指导生产大豆种植、稳定企业生产经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 5 用,有力推动了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 (一)大豆期货价格对国产大豆种植和经营产生着积极影响 农产品具有生产周期较长的特点, 农户只能根据粮食的即期行情来安排下一 阶段的生产,难以做到供需相符,容易陷入典型的“蛛网周期”中

13、,导致农业生 产盲目扩大或萎缩,价格大起大落,资源浪费;而期货市场制度安排形成了一个 公平、合理、权威的粮食基准价格,与现货价格紧密联系,共同作为生产者调整 种植面积的参考和依据。多年来,大连大豆期货价格走势与现货价格保持紧密联 系,提供的价格信号真实反映了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成为全国大豆生产流通中 最具影响力的指导价格和国内大豆市场的晴雨表。同时,随着我国大豆市场国际 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大连大豆价格被国际市场视为全球大豆销区的权威价格之 一,受到国际大型粮商的密切关注。图 2 是 1995 年以来大连大豆期货价格与现 货价格的对比图。 从中可以看出, 大豆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14、, 期货价格往往领先于现货价格一段时间,而在交割日期,期货价格自然回归到现 货价格。这充分反映了在我国大豆现货价格波动较大的现实情况下,大商所大豆 期货价格走势仍能与现货价格保持紧密联系, 所提供的价格信号具有高度的合理 性和有效性。 图 2:大连大豆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对比图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9502 9510 9606 9701 9708 9803 9810 9906 0001 0008 0104 0111 0206 元/吨 期货价 现货价近年来,东北广大大豆种植者在利用期货价格指导种植和销售方面,收到了 良好效果。黑龙江农垦集团下属的 120 多

15、个农场,都配有大商所的行情终端,可 以随时了解到大商所期货行情,提前了解大豆未来供求情况,科学制订大豆种植 和销售策略。2003 年 10 月,虽然大豆现货价格不高,但国际和国内大豆期货价 格上涨迅速,暗示未大豆存在供求缺口,黑龙江农场及广大豆农根据期货信息, 6 及时调高大豆销售价格,有利地促进了农民增收。2004 年初,时逢产区确定大 豆种植面积之际,大大豆期货价格仍然在高位盘整,以此价格推算农民种植大豆 将获利 80%以上。广大农民根据期货信息,合理扩大大豆种植面积,2004 年,我 国种植面积达到 999 万公顷,较 2003 年增长 7%,对于大豆增产和农业种植结构 优化都发挥了重要

16、的作用。 (二)大豆期货市场为大豆生产、流通和加工企业提供了有效的风险规避工 具 期货市场作为风险转移和风险再分配市场,为企业分散、转移粮食价格风险 提供了有效的避险工具。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油脂、饲料等大豆相关企业树立了 风险管理意识,积极参与和利用期货市场,回避价格波动风险,稳定企业生产经 营。在大商所会员和客户中,参与套利交易的会员客户在 30%以上,套利交易量 占市场交易量的 60%左右,成为分担市场风险、稳定市场运行的中坚力量。2004 年底大商所客户总数有 11 万多个,其中法人客户 4500 余个,法人客户中约有一 半是粮食、油脂相关企业,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总公司、中国饲料进出口公

17、司、 中谷集团、黑龙江省农垦集团、吉林省吉粮集团、华农集团等都是大商所的骨干 会员。他们长年在大连期货市场从事套期保值业务,将期货交易视为现货生产贸 易中的重要环节,期、现货市场两条腿走路,双管齐下,稳定了企业经营,取得 了良好的效益。可以说,大连大豆期货市场已经成为国内大豆相关企业市场经营 的“避风港” 。 2003 年以来,国际国内大豆价格变化非常剧烈,最初大豆价格持续上涨, 一年时间上涨 70%以上,国内大豆压榨企业的成本不断增加;2004 年 5 月中旬, 国际大豆期货价格突然狂跌,CBOT 大豆及下游产成品价格在短短一个月内下跌 了 40%,压榨企业手中库存顿时大幅缩水,产成品销售困

18、难,很多企业举步维艰。 但是,一些注重风险管理的企业,如九三油脂、华农集团等企业,一直采用主动 避险、 稳定经营的长效机制, 积极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 提前锁定成本和利润, 在大豆价格的大起大落过程中并没有遭受太大损失。 (三)黄大豆1号合约提升了国产大豆商品价值 2001 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农业转基因政策及相关管理办法陆续出台,加强 对进口转基因大豆的管理,我国大豆市场被逐渐细分为食用和榨油用两个市场。 为适应现货市场变化,2002 年 3 月大连商品交易所对原有大豆合约进行拆分, 7 推出了只允许非转基因大豆交割的黄大豆 1 号合约。 黄大豆 1 号合约代表了国产 大豆的价格走势,体现了

19、国产大豆的品质特征,使国产非转基因大豆开始有了自 己的价格发现中心,大连商品交易所也成为世界最大非转基因大豆期货市场。 2002 年 3 月 15 日非转基因大豆推出后,当天 0303、0305 和 0307 合约价位都收 在 2100 元吨以上,都高于原大豆合约价格。在期货市场对国家政策的反映传 导中,在非转基因大豆期货品种对国产大豆非转基因概念的提炼升华中,国产非 转基因大豆安全、绿色价值被市场充分发掘出来,并深刻影响着现货市场,引导 着国产大豆与进口转基因大豆合理比价关系的形成。目前,以国产非转基因大豆 为标的的非转基因大豆期货价格高于进口转基因大豆价格 5%以上,比较准确地 体现了非转

20、基因大豆的价值, 推动了国产大豆和进口大豆的比价结构开始重新形 成和调整。大商所大豆的非转基因概念得到了其他国家的关注。日本东京谷物交 易所、日本中部交易所都研究并推出了中国产大豆的期货交易,大连期货市场非 转基因大豆合约价格也成为日本大豆期货投资者的交易决策参考。 (四)黄大豆2号合约增强了大豆产业的国际影响力 近年来,随着大豆压榨行业的迅速发展,榨油用大豆已成为我国大豆市场的 主流品种,大豆进口量也逐年增加,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在大 豆国际贸易中处于主销区地位。2003 年,我国榨油用大豆数量达到 3000 万吨以 上,大豆进口量达到 2074 万吨,已超过当年国内大豆产量。

21、由于原料大豆价格 变动频繁,给相关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带来了较大风险,企业的保值避险需求十分 强烈。为了适应油用大豆现货市场的发展,以及为处于国际贸易销区的中国企业 提供便利的交易平台,不出国门就可以参与大豆交易和开展保值业务,有效回避 大豆国际贸易中的价格风险,大商所于 2004 年底推出了黄大豆 2 号合约。黄大 豆 2 号合约定位于榨油用大豆,以含油率为定等指标,体现优质优价原则,与现 货企业需求密切结合,同时,黄大豆 2 号合约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涵盖性,不区 分国产与进口、转基因与非转基因,全球大豆都可以参与交割,增强了国内大豆 期货价格与国际市场的联动,能够迅速吸收和消化市场信息,及时体

22、现榨油用大 豆现货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趋势,真实准确地反映国内榨油用大豆的权威价格, 使中国在国际大豆价格形成中发挥更大作用, 增强中国大豆产业在国际市场的号 召力和影响力。 8 (五)大豆期货市场有效解决了大豆订单农业的风险出口问题 订单农业是国外普遍采用的贸易方式,发展订单农业对推进粮食产业化经 营, 提高粮食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具有重要意义。 在推行订单农业过程中, 粮食流通企业与签约的农户在生产前按约定价格签订收购合同, 农民将其价格风 险转移给了粮食流通企业。 但作为订单农业的重要组织者的企业仍然承担着巨大 的价格波动风险。期货市场在订单农业实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期货

23、价格可以为订单价格的确定提供重要参考,使企业和农民比较容易达成一致;其 次,企业和农民签订合同后,农民将其价格风险转移给了企业,企业就可以在期 货市场中做反向操作,保值避险,从而保证到期履约。近年来,象九三油脂等大 型企业,都广泛采用订单方式收购大豆,然后再到期货市场保值,既保证了原料 供应的稳定,还规避了价格波动风险,并确保了广大农民收入的实现。 (六)大豆期货市场成为国内大豆流通的新渠道和现货流通调节阀 期货市场有着较高的市场信用和品质保证, 在期货市场上进行现货买卖可以 有效降低现货企业采购和销售成本。目前,国内现货经营企业积极把大连期货市 场作为现货经营渠道之一,如大连华农企业集团、普

24、兰店连王油厂、金石油厂、 日清制油等每年通过大连期货市场直接购进大豆原料在二三十万吨以上, 期货市 场已成为他们稳定的原料进货渠道。 黄大豆 2 号期货合约的推出, 为使用进口大豆的企业提供了重要的蓄水池和 调节阀。目前进口大豆国内市场流通存在一定障碍,而且由于大豆进口要经过严 格审批,环节多,周期较长,企业无法据市场情况做到大豆的均衡进口,不能保 证原料供应的持续性,极易出现时多时少的情况。有了黄大豆 2 号期货,各油脂 企业通过期货市场买卖进口大豆,互通有无,调剂余缺,从而保证各油脂企业的 稳定生产,减少对国外市场的依赖度,促进我国压榨行业的稳定。 三、新时期我国大豆产业与期货市场发展前景

25、展望 我国作为世界大豆的重要产销国,面对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我们必须及时 调整大豆产业政策,优化大豆种植结构,推行大豆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我国大 豆的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确立在全球大豆市场中的有利位置,全面振 兴我国大豆产业。在这一产业背景下,大豆期货市场应不断进行自身的完善与提 9 高,在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一)大豆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的竞争格局可能不会改变。这种格 局一方面有助于我国充分享受进口大豆的低成本, 另一方面有助于我国及时灵活 调整大豆的种植结构,充分发挥国产大豆的比较优势,更深地参与大豆的国际分 工,积极开展大豆

26、国际贸易,占领国际市场,通过扩大国际市场份额来弥补被进 口大豆挤占的国内市场份额。 但国内市场缺口同时显示大豆产业在国内的发展空 间,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大豆生产,优化大豆种植结构,加大我国大豆的科技含 量,提高大豆单产,增强我国大豆的自给能力,同时引导大豆生产向产业化方式 推进,发展大豆精深加工,推动大豆增长方式的转变。随我国大豆产业振兴发展 计划的实施,我国大豆市场竞争力将不断增强,特别是高油大豆种植得以推广和 稳定之后,我国高油大豆和高蛋白大豆的生产将全面撑起我国大豆产业,使大豆 产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为使我国大豆产业在开放的市场体系中获取竞争优势, 应适当调整目前的大 豆产业政策,建立

27、完整的扶持大豆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世贸组织为保护成员国 的农业利益,在农业协议中设立了专门的保护条款,即“绿箱政策” 。我们 可以充分利用“绿箱政策” ,支持和保护大豆产业,提高国内大豆生产力和可持 续发展能力。这些政策可能包括:建立对大豆生产的补贴支持政策;增加农业基 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农产品外贸体制改革,打破行业部门界限,使农产品的生 产与贸易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农产品生产和贸易的一体化管理;建立农业保险 制度和保险体系等。 (二)大豆期货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强,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将更加密切,商品 价格波动更加频繁,国内企业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竞争环境和更为巨大的市

28、场风 险,企业运用期货市场发现价格、规避风险的需求将变得更为迫切,期货市场的 地位将更加突出。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利用市场手段管理市场的理 念日益深入人心,期货市场发展的宏观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将变得更为宽松。 大连商品交易所作为全球第二大大豆期货市场,经过十多年发展,已经搭建 起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基本框架,期货功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现货企业 10 参与比例日益增多,期货市场与大豆产业的联系更加紧密。随着以榨油指标体系 为基础的黄大豆 2 号合约的推出,大连大豆期货市场在形成中国特色的黄大豆 1 号期货市场的同时,将更加充分地体现其国际化特征,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大豆 期货价格体系

29、。除了现在运行的黄大豆1号、黄大豆2号、豆粕等品种外,今后 还会推出豆油期货,大豆期权等,大豆期货品种的系列化将使大连大豆期货市场 具有更强的国际吸引力。从国际市场看,农产品现货贸易都是以 CBOT 的期货价 格作为定价依据,美国以其强大的现货和期货实力,掌控着全球农产品市场的贸 易和流通秩序,垄断了全球大豆的供给、贸易和定价。中国同样农产品大国,有 着雄厚的现货市场基础,以大连大豆期货市场在国际农产品期货市场中的地位、 市场自身的发展来看,完全有可能成长为国际农产品市场的价格中心、信息中心 和交易中心,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大豆产业的稳定发展,提升我国在国际大豆 市场中地位。 四、充分利用期货

30、市场服务大豆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正确认识期货市场,积极引导市场主体利用期货市场 从大连大豆期货市场在大豆产业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看, 发展期货市场可以 发挥我国粮食商品大国的优势建成自己的价格形成中心, 从而可以为企业市场经 营和国家经济宏观调控提供有效的市场信号; 它可以为企业的市场经营提供有效 的避险渠道,以数十亿的游资交易品种产业链上的经营主体筑起避险的港湾,以 社会闲散资金来承担分散大豆产业的系统风险。 在当前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背景 下,需要我们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加强期货培训,提高市场主体对期货市场的认 识,积极引导市场主体利用期货市场价格信息指导生产经营,回避市场风险,以 保护农民利

31、益,提高农民收入,为企业提供避险出口,增强我国农业产业地位和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二)推动大连期货市场品种体系的完善,更好地服务大豆产业发展 目前,我国只有大豆、豆粕期货交易,大豆的主要产成品豆油还没有上 市交易。由于缺少豆油期货,相关油脂企业无法规避大豆压榨后的产成品价格风 险,只能通过大豆期货来替代保值,他们要求上市豆油期货的呼声十分强烈。有 了豆油期货后,大豆企业可以实现从原料到成品的全套避险,还可以在大豆、豆 11 粕、豆油等品种间进行反复套作,促进三个市场同时活跃。此外,我们还应该尽 快推出大豆期权交易。和期货相比,期权具有占用资金少、操作灵活、风险小等 优点,非常适合广大豆农和中

32、小企业的参与。同时,期权和期货之间的套作,为 市场参与者提供更多的投资组合方式,更有利于大豆相关企业的保值避险。实现 完全避险。 (三)建立畅通的期货信息传播渠道,加强市场培训工作 期货信息的准确和及时传播,对于农民调整种植结构、把握售粮时机和价格 都非常重要。因此,应对国家相关部门农产品信息统计和发布环节进行整合,形 成全国统一的集生产、消费、流通、期货等各类信息于一身的信息系统,保证价 格的完整性、及时性和统一性;其次,建立省、县、乡、村四级信息服务网络和 传播通道,应建立以网络、媒体为主渠道,以龙头企业、中介组织传导为带动的 信息发布渠道, 将信息送到农户; 结合农业信息化建设和农村市场

33、信息体系建设, 解决农产品价格信息工作的正常经费和设备投入,改善农产品信息服务条件。再 次,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工作,要帮助他们了解期货市场,运用期货市场, 增强对市场信息的分析能力,切实将期货市场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近期, 大商所正在东北地区推动“千村万户工程” ,加强对东北数万农户的期货培训, 增强他们对期货市场的认识,关注期货信息,运用期货工具,并推动农村中介组 织建设,逐渐形成“公司农户”的订单模式,帮助农民更好利用期货功能,使 期货市场深深地扎进产业的土壤之中。 (四)培育农产品中介服务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开展订单农业 农产品中介服务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是架起农民走向市场的桥

34、梁, 是稳定农 产品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的组织保障之一。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政策,允许农民自 愿联合起来,成立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各类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对于地方农业龙头 企业, 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对其进行扶持, 引导其反哺农业和农民, 促进农民增收。 在扶持农民中介组织和龙头企业的同时,应大力推动能分散农民市场风险、稳定 农业生产的订单农业的开展。农民参与期货,并不一定直接做期货。由于我国的 农民居住分散、 土地经营规模小, 一家一户的农民去市场做期货目前还不太现实。 因此应鼓励支持采取“公司农户” 、 “订单期货”的模式,为农民架起通向市 场的桥梁。发展订单农业,应充分利用期货市场价格的超前性,引导订单

35、双方合 12 理确定订单价格; 还应积极鼓励订单企业利用期货市场将从农民那里转移过来的 风险通过期货市场转移分散出去,减少企业因出现价格波动风险而违约。这是订 单农业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 (五)推动期货市场的国际化进程,便利大豆企业保值避险 近年来,我国大豆产业国际化步伐加快,大量外资企业在中国建立榨油厂, 国内企业也大量进口国外大豆,国内外大豆市场联系更加紧密,企业在生产经营 中也面临着更多的国际国内风险。与现货市场相适应,期货市场的发展也要加快 国际化进程,为企业保值避险创造有利条件。一方面,要在政策环节给予积极支 持, 允许更多国内企业通过合法手段参与国际期货市场, 规避国际价格波动风险。 另一方面,要为使用进口大豆的国内企业在国内保值避险提供便利通道。目前, 大商所已推出适合进口大豆避险的黄大豆 2 号期货合约, 以后还要加强市场开发 工作,帮助企业了解、熟悉2 号合约,同时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完善合约、规则, 使期货制度更贴近现货习惯,更符合国际惯例,并尝试推行 QFII 制度,吸引更 多的外资企业进入中国期货市场, 不断提高在我国期货市场在国际定价中的地位 和影响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