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从药品市场需求曲线特性看医改政策.pdf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277901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药品市场需求曲线特性看医改政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从药品市场需求曲线特性看医改政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从药品市场需求曲线特性看医改政策.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从药品市场需求曲线特性看医改政策.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从药品市场需求曲线特性看医改政策.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20商场现代化2011年1月(中旬刊)总第635期热点分析医药行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我国医药卫生行业的改革也一直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国家发改委关于公布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的通知等文件的颁发,一系列医改政策也陆续出台。各项医改政策能否取得预期的实施效果?老百姓普遍关注的看病吃药贵的问题能否得到根本性地改善?本文将从药品市场的需求曲线特性的角度,来探讨医改政策的方向。一、药品市场的消费需求特点医药和教育一样是特殊产业,医药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不能象别的产业一样市场化。一直以来,国家对医药卫生行业的管理都是较为严格的。对医药卫生行业实施审慎和严格的准入和监管制度保护了老

2、百姓的根本利益。医药行业的这些特点,也决定了它的消费需求具有一些独有的特点:1.药品市场的消费需求多为代理需求药品的最终消费主体主要为病人。与其他市场化的行业消费不一样,医药行业的消费者(病人)在购买产品(药品)时,通常对产品的特性并不了解,因而不知道选择什么产品,也并不知道要购买多少。病人对药品的消费需求主要来自于医生(医院)的建议,因此,医生对病人的消费需求有较大的影响权甚至是决定权。基于这种特性,我们可以把药品市场的消费需求称为代理需求。药品市场的需求主要为代理型需求,即其消费决策主体和消费支付主体是分离的,这是医药行业的重要特点。2.医疗机构既是药品的供给方,又是需求方我国医疗机构既提

3、供医疗服务,又提供药品销售服务。因此,在药品流通的过程中,医疗机构实际上还担负着药品零售终端的职责:既购进药品,又销售药品。而且国家在药品价格的管理政策方面,一度实行“顺加作价”的办法,即允许医疗机构在药品购进价的基础上,顺加15%销售,赚取一定的药品差价。在这种政策下,高进价的药品可以获得高差价额,低进价的药品只能获得较低的差价额。3.药品市场的有效需求具有较大的弹性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身体的健康越来越重视,对健康的投入也越来越大。在求医问药的时候,很少会有人因为药价或药费昂贵而放弃健康。人们常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用青山和木柴来比喻健康和财富的主次关系。因此,人们对健康的

4、需求是相对刚性的。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刚性,会导致医药行业的有效需求具有较大的弹性。这主要是因为,由于患者对健康的需求是刚性的,那么在医药市场上他们会完全将自己的药品消费需求的决策权交给医疗机构。因此,药品市场上医疗机构的采购需求动机,就成为买方需求的代表。医疗机构作为患者的药品消费需求代理,进价越高的药品因为利润越高,越将受到医疗机构的欢迎,采购量就越大;进价低的药品利润低,采购量就越少。因此,药品市场的消费需求,总体会表现为对价格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具有较大的弹性。二、药品市场的需求曲线分析从上述医药行业的消费需求特点我们可以发现,医药行业的需求与传统意义上的市场消费需求大不相同。这决定了医药行

5、业的需求曲线不同于经济学上一般意义的市场需求曲线。那么,医药行业的需求曲线会是怎么样的呢?1.关于医药购销主体的假设前提:经济人在分析药品市场需求曲线特点时,我们同样需要做一定的前提假设:即假定药品购销主体均为经济人。按照该假设,医药行业各环节主体都以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下面所有的分析和结论都是建立在这个经济人假设的基础上的。虽然这个假设不一定符合所有的情况,但仍具有代表性和分析参考价值。2.药品市场的需求曲线分析前面谈到,药品市场的消费需求有三个特点:一是主要为代理需求。这个特点决定了医疗机构承担了医药市场的需求总代理人的角色,有较大的需求决定权;二是医疗机构承担着药品零售终端的职能。

6、传统的药品价格管理实行“顺加作价”政策,按照经济人的假设,医疗机构在作为药品市场的需求方采购药品时,缺乏削低药品进价的动力,相反将更加偏好采购高价药。这个特点意味着在一定范围内,药品的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大;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少。即药品的需求量与价格是正相关的,这与普通的商品需求曲线是完全相反的;从我国药品市场的需求曲线特性看医改政策 梁建桥 中国政法大学摘 要 我国药品市场的需求曲线与普通商品的需求曲线完全不一样,它的主要特点是药品需求量与价格正相关。在这种需求曲线和药品供给曲线的作用下,药品供需平衡是不稳定的动态平衡,会导致药价只能升不能降,从而推高药品价格。医改措施中的“医药分开”、药品进

7、销“差别差价率”等都能够改变当前药品市场的需求曲线,使得其需求曲线与普通商品一样需求量与价格负相关,这样即可以达到通过市场“无形的手”降低药价的效果。关键词 药品市场 需求曲线 药品价格 医改政策图1我国药品市场的需求曲线221商场现代化2011年1月(中旬刊)总第635期热点分析三是药品需求具有较大的弹性。这个特点决定了药品需求量随价格的波动影响较大其需求曲线将是相对比较平滑的。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绘出药品市场的需求曲线与普通商品的需求曲线对比图,如下图1:三、医药行业的动态供需平衡分析医药行业的供给曲线,与一般商品市场上的供给曲线基本相同。那么,我们可以推断出,药品市场的供需曲线应如下:图2

8、我国药品市场的供需曲线从上述医药行业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可以看出,由于药品市场的需求量虽然与价格正相关,但药品需求曲线有较高的价格敏感性(即弹性大),其曲线相对更加平滑,因此,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也会有交点。但这个交点不同于传统经济学上的供需平衡点,因为这个供需平衡点是不稳定的、动态的。原因如下:我们可以设想,当药品价格上涨时(从P0上涨到P1),药品的需求量会大于现有生产量。在当前买方主导的市场下,此时药品生产企业会迅速扩大生产以满足需求,这样药品价格会在一个新的交点动态平衡(表现为供给曲线向右平移,与需求曲线在Q1处相交);而药品价格下跌时(从P0下降到P),会导致药品需求量大幅度萎缩(从Q

9、0迅速下降到Q),此时药品需求量(Q)大大小于生产量(Q”),药品出现滞销(甚至退市)的现象。因此,药品市场的供需平衡是不稳定的平衡,价格上涨后可以平衡,下跌后由于需求量萎缩会滞销。这样药品价格只能上涨,不能下跌。这个结论很好地解释了当前医药行业药价节节攀升,却居高难下的现状。四、从药品市场需求曲线看医改政策药品市场的需求曲线及供需动态平衡的分析结论告诉我们,当前的医药行业不但难以通过市场这只“无形的手”降低药价,相反,市场机制只能把药品价格节节推高。一旦出现政府通过“有形的手”强制降价时,许多药品就会滞销,甚至是退市。因此,医改的关键,是彻底改变当前的需求曲线特性。形成当前药品市场需求曲线的

10、关键因素有三个方面,一是代理性需求;二是医疗机构承担零售终端的职能;三是药品价格管理的“顺加作价”政策。这三个因素的改变都可以改变当前的需求曲线特性。1.改变药品代理性需求的可能性如果医药行业的消费能像普通商品的消费一样,能由消费者自主选择产品的种类和数量,那么医药行业的需求曲线就会与普通商品的需求曲线一样与价格负相关。问题是,医药的消费属于专家型消费,患者对于自己最关心的健康问题缺乏自主选择的必要专业知识。所以说,让患者进行医药品的自主消费还难以实行。因此,当前的环境下,彻底改变医药行业代理性需求特性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不过,医保部门通过按病种制定医疗费用标准的方式,一定程度地限制了代理需求的

11、弹性空间。2.改变医疗机构承担药品销售终端的职能医院是否应该承担药品销售职能这是个颇受争议的话题。如果医疗机构不承担药品销售职能即人们常说的“医药分开”,即使药品是仍然是代理需求,也会改变当前的药品需求特性。近几年各地开展医药分开探索试点的经验表明,要实行真正意义的“医药分开”又会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这里面最关键的问题又是如何给医药分开后的医疗机构进行经济补偿。如果能很好地解决医疗机构的补偿问题,那么医药分开的想法就能变为现实,药品需求曲线也能变为与普通商品一样的与价格负相关了。3.改变药品“顺加作价”的价格管理政策“顺加作价”的药品价格政策为我国药品需求曲线的形态进行了最后的定形。如果改变药

12、品顺加作价政策,药品消费的利益驱动机制发生变化,也必然会导致医药需求曲线改变。下面从需求曲线的角度,就当前几种典型的药品价格管理改革方案进行探讨:(1)按价格高低实行“差别差价率”的政策该政策的核心思路是:按药品价格的高低,对高价格的药品实行低差价率(利润率) ,对低价格的药品实行高差价率,以鼓励和引导医药需求消费低价药,抑制高价药。如果“差别差价率”制定得非常合理,那么该政策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这时医疗机构将更有动力采购和销售低价药品,药品需求曲线调整为与普通商品一样,在“无形的手”调节下就能与药品供给曲线形成稳定的市场平衡。图3“差别差价率”政策下的药品市场供需均衡曲线可见,对药品价格管理

13、实施“差别差价率”控制是一项非常积极有效的措施。这项措施的积极推行,将有利于引导市场优先消费质优价低的药品,有利于在医药行业建立健康的消费机制。不过,这项措施成功的关键是需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差别差价率。另外,这项措施的实施,还可能会引起少数企业为了提高利润水平,将药品的大包装调整为小包装,以通过更改药品包装(或规格)来获得较高利润水平的问题。管理部门应在实行“差别差价率”的同时,制定相关配套措施杜绝更改药品包装和规格的问题。(2)药品进销“零差价率”的价格管理政策2009年,卫生部等9部门联合发布了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通知,通知中明确提出了对基本药物要实施“零差率”销售 。这222商场现代化

14、2011年1月(中旬刊)总第635期热点分析项政策的核心是:医疗机构的药品销价应与进价相等,进销差价率为零。如果这项政策能取得理想效果,那么医疗机构与药品销售的利益也被割裂,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的“医药分开”。此时,医药品的需求与药品价格的敏感性大幅降低表现为药品需求曲线比较陡峭,且会一定程度地反映最终消费者的需求特性相同条件下,更倾向于选择低价药。这样,医药品需求曲线将如下图所示:图4“零差价率”政策下的药品市场供需均衡曲线从上图看出,实行药品进销“零差价率”的价格管理政策同样可以矫正药品需求曲线的图形,使得药品需求与供给形成稳定的市场平衡。当然,实行药品进销“零差价率”,同样需要解决医疗机构

15、的利益补偿问题。另外,还需要防范医药市场的暗箱操作,杜绝药品存在隐性差价率的情况。五、结论在我国传统的药品消费机制下,我国医药品的市场有一个与普通商品不同的需求曲线。这个需求曲线与药品供给曲线的共同作用,会将医药市场产品价格步步推高,而且只能升不能降。如果国家对这些药品进行强制降价,那么这些降价药品会出现需求大幅萎缩,最后药品“一降价就消失”。这最终使得老百姓医药负担日益加重。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看病贵”的现象,就必须通过一系列措施彻底改变传统的药品需求曲线特性。上述分析说明,实行“医药分开”、按药品购进价格的高低实行“差别差价率”,以及实行药品进销“零差价率”的价格管理政策都能矫正药品需求曲

16、线特性,形成药品需求量与价格负相关的正常需求曲线。因此这些政策都是医改的积极选择。当然,这些政策能否取得良好的实施效果,不但取决于这些政策细节本身的制定是否科学合理,还需要许多相关配套措施的保证。总之,我国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参考文献:1 陈文玲:对我国医药卫生体制基本框架的思考与建议J.学习与研究,2008,(08):46-502 王永玲 王清理: 医疗机构药价虚高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药业,2009,(8):33 王保锋:现行药品采购模式和加价政策的弊端及对策J.卫生经济研究,2009,(3):554 肖亚琴 郑大喜:药品价格虚高的成因及其对策J. 中国药事,2008,(0

17、9):751-7555 张映明 李建民:“医药分业”是一个因噎废食的命题J.中国药事,2010,(3):266-267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致害事件的数量不断增多,其破坏性日益严重。一些地区因为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不断发生环境纠纷和群体冲突,甚至影响安定团结,危及社会稳定。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1997年,我国环境纠纷一直稳定在每年10万件左右,1999年猛增到25万多件,2000年超过了30万件。根据全国环境统计公报的统计,2005年,仅投诉到环保部门的环境纠纷就达到了60余万件。一、我国环境保护机制的主要缺陷我国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环境纠纷与日俱增。从制度方面考量,其根源主要在于

18、单轨制的管理体系。在我国的环保领域,环境行政管理长期以来一枝独大,国家通过各级政府的环境保护机关,全面行使对环境保护的执行、监督、管理职能,并对全社会环境保护进行预测和决策。这种缺乏民众参与的行政管理单轨制存在着重大的缺陷。政府公共执法的不足逐步显现,出现了所谓的“政府失灵”现象。在实践中,各种诉讼外解决环境纠纷的方式纷纷涌现,协商、调解、行政处理、仲裁及其混合机制在现代社会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但是就环境纠纷的特殊性而言,诉讼作为最后的、最权威的救济途径,在环境纠纷解决中仍占据着不可动摇的优势。然而,法律制度的缺失导致诉讼在环境纠纷解决机制中所占比例却微不足道。与我国环境纠纷呈逐年递增趋势相

19、比,环境诉讼并未呈现出相应的增长。二、环境诉讼的缺失及其原因分析与我国现有的其他各类诉讼案件相比较,环境诉讼受到民众和学者更多的关注,原因在于环境污染涉及到的往往不是某个个体的利益,而是一个群体的公共利益。但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环境诉讼因其特殊性,却成了环境纠纷解决机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环境诉讼的特殊性可以概括为两点: 1.受害主体的不确定性由于环境污染或破坏属于社会公害,危害范围较广,受害者往往是多数人。加之因环境破坏而在特定受害者人身或者财产上的表现不完全一样,或者说由于多种原因导致损害表征复杂化,受害人的范围就更加难以确定。此外,如果某环境污染并未造成任何私人我国环境纠纷解决机制的困境和出路 郑贤宇 集美大学政法学院本文系农业部基金项目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立法研究与建议(RYB0801)部分研究成果摘 要我国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制度根源在于环境保护机制的缺陷,行政机关一支独大造成监管效率的地下。因此,完善环境诉讼机制,是解决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手段。我国的环境诉讼机制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法院在当事人适格问题上对法律从严解释,将众多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拒之门外;二是环境污染的复杂性、跨区域性等特点决定了环境诉讼需要由专门的审判机构审理才可以适应其特殊性。因此,本文从当事人适格之扩张和环保法庭机制的完善两个方面提出建议。关键词环境诉讼 当事人适格 环保法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