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易经卦象的生成、 卦序及其吉凶的预测问题,一、卦象生成的根本原理,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二、生成次第,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太极图,两仪 阳仪:奇故为阳仪;实故主乎施;如标杆故有专有直。 阴仪:偶故为阴仪;虚故主乎承;如门扇故有翕有闢。,四象 一阳上加一阳为太阳,阳自然老之象;加一阴为少阴,阴自然少之象。 一阴上加一阳为少阳,阳自燃少之象;加一阴为老阴,阴自然老知象。,八卦,太阳上加一阳为乾,加一阴为兑; 少阴上加一阳为离,加一阴为震; 少阳上加一
2、阳为巽,加一阴为坎; 太阴上加一阳为艮,加一阴为坤。,六十四卦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下) 重天乾、重地坤、水雷屯、山水蒙、水天需、天水讼、地水师、水地比、风天小畜、天泽履、地天泰、天地否、天火同人、火天大有、地山谦、雷地豫、泽雷随、山风蛊、地泽临、风地观、火雷噬嗑、山火贲、山地剥、地雷复、天雷无妄、山天大畜、山雷颐、泽风大过、重水坎、重火,离、山泽咸、雷风恒、天山遯、雷天大壮、火地晋、地火明夷、风火家人、火泽睽、水山蹇、雷水解、山泽损、风雷益、泽天夬、天风姤、泽地萃、地风升、泽水困、水风井、泽火革、火风鼎、重雷震、重山艮、风山渐、雷泽归妹、雷
3、火丰、火山旅、重风巽、重泽兑、风水涣、水泽节、丰泽中孚、雷山小过、水火既济、火水未济。,卦序歌: 乾 坤 屯 蒙 需 讼 师, 比 小 畜 兮 履 泰 否; 同 人 大 有 谦 豫 随, 蛊 临 观 兮 噬 嗑 贲; 剥 复 无 妄 大 畜 颐, 大 过 坎 离 三 十 备。,咸 恒 遁 兮 及 大 壮, 晋 与 明 夷 家 人 睽; 蹇 解 损 益 夬 姤 萃, 升 困 井 革 鼎 震 继; 艮 渐 归 妹 丰 旅 巽, 兑 涣 节 兮 中 孚 至; 小 过 既 济 兼 未 济, 是 为 下 经 三 十 四。,三、六十四卦的特点与,1.错(变)宗(覆) 错,即阴阳相对。天地造化之理,独阴独阳
4、不能生成,故有刚必有柔,有男必有女,所以八卦相错。 八卦既相错,象即寓于错之中。如乾错坤,乾为马,坤即利牝马之贞。,综,即织布帛之综,或上或下,颠之倒之者也。如乾坤坎离四正之卦,则或上或下;巽兑艮震四隅之卦,则巽即为兑,艮即为震,其卦名则不同。如屯蒙相综,在屯则为雷,在蒙则为山。 八卦既相综,象即寓于综之中。如噬嗑“利用狱”,贲乃相综之卦,亦以狱言之;旅丰二卦亦以狱言者,皆因其相综也。,2.变易 变易,指爻阴变阳,阳变阴。爻一动即变。如渐卦九三以三为夫,以坎中满为孕妇,及三爻一变,则阳死成坤,离绝夫位,故有夫征不复之象。既成坤,则井坎中满通不见矣,故有妇孕不育之象。,乾坤相错;屯蒙相综;需讼相
5、综;师比相综;小畜履相综;泰否相综;同人大有相综;谦豫相综;随蛊相错相综;临观相综;噬嗑贲相综;剥复相综;无妄大畜相综;颐与过相错;坎离相错;咸恒相综;遯大壮相综;晋明夷相综;家人睽相综;蹇解相综;损益相综;夬姤相综;萃升相综;困井相综;革鼎相综;震艮相错相综;渐归妹相错相综;丰旅相综;巽兑相错;涣节相综;中孚小过相错;既济未济相错相综。,四、易经取象的依据,1.依卦情立象 如乾卦象本为马,而各爻却说龙,因为乾道变化,而龙乃最极变化之物,故以龙言之。 又如中孚以豚鱼、鹤、鸡言信,因豚鱼知风、鹤知秋、鸡知旦,皆有信义,故如此。,2.依卦画之形取象 如剥卦言宅、床、庐,皆因五阴在下列于两旁,一阳覆
6、于其上,如宅、床、庐之形而然。 又有卦体大象之象。凡阳在上者皆象艮巽,阳在下者皆象震兑,阳在上下者皆象离,阴在上下者皆象坎。如益象离,故言龟;大过象坎,故言栋,颐亦象离,故同样言龟。,又有以中爻取象者,如渐卦九三“妇孕不育”,因中爻二四合“坎中满”;九五“三岁不孕”,因中爻三五和“离中虚”。,3.依错综卦立象 如履卦言虎,因为下卦兑错艮卦;如井与困相综,巽为市、邑,在困为兑,在井为巽,遂改为邑。,4.依阴阳取象 如马为乾本象,坎与震皆得乾之一画,亦言马;牛为坤本象,离得坤之一画,亦言牛,等等。,5.依相因取象 如革卦九五言虎,因为兑错艮,艮为虎;上六以豹言,豹次于虎,故相因而言之也。 因此有无
7、此事而立此象的现象,如金车、玉铉之类。,五、易传所见易经筮法,大衍之數五十(有五),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扐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扐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後掛。(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1.筮之義 筮,從竹,從巫,“竹”表草木,“巫”表占卜者,筮指古代用蓍草占卜以預測吉凶的活動。,2.天數地數 “天一地二”這段話是什麼意思,天地是什麼意思,周易注疏沒講清楚,很多書都沒講清楚,朱熹易本義用河圖、洛書解釋,更不切近。其實,天地並不神秘,天地就是
8、陰陽,也就是把自然數劃分為兩類,單數叫做天、叫做陽,雙數表奇數,地代表偶數。1、3、5、7、9是奇數,稱作天數;2、4、6、8、10是偶數,稱作地數。,3.天地二數的總數 “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五”就是1、3、5、7、9這5個數,“地數五”就是2、4、6、8、10這5個數,即10以內的奇數和偶數。“五位相得”是1與2、3與4、5與6、7與8、9與10兩兩相得。“各有合”是5個天數合到一起等於25,5個地數合到一起等於30,25+3055。這就是“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繋辭傳講“大衍之数五,十”,其實應該是“五十有五”,傳本脱掉了“有五”二字。後人不察,做出了种种錯誤解釋。
9、實際上,漢代的易緯乾鑿度中也說“五十有五”而非“五十”。所謂“大衍之数”就是由1至10这十个天地之數的合。 周易的千變萬化,神秘莫測,正是由此產生的。“五十有五”的變化產生7、8、9、6這4個數字,由此產生爻,由爻組成卦。所謂“成變化行鬼神”即指此而言。,但筮時只用49根而不用55根蓍草,其理由過去京房、馬融、荀爽、鄭玄、姚信、董遇、王弼、朱熹等人都沒講清楚。實際上這裏面没有什麼奥妙,只是因为用49能得出7、8、9、6,因此能成卦;而用55則不能得出7、8、9、6,不能成卦。,4.具體筮法 第一步:“分而為二以象兩。” “分而為二”,即將49根蓍草信手分為二(每組不少於2根),象徵兩儀 。最後
10、得出7、8、9、6四個數位中的哪一個數位,全在這信手一分上。也就是說,得出陰爻或陽爻在信手一分的時候已經定下來了。 “以象兩”,未分前的55這渾然的整體,可以理解為易體(即周敦頤所謂“無極”)本身;將用的49雖然也是一,但它已起用,與55不同,可以理,解为太一(即太極)。古人曾說,50減去49剩下的1是太極,如果我們沿襲此說,也可說55減去49所得6象天地、陰陽、晝夜。 第二步:“掛一以象三。”從分為組的蓍草中拿出一根挂在無名指與小指之間,於是形成三部分。古人認為這三部分也有意義,象天、地、人三才。先前的兩部分蓍草象天地兩儀,拿出一根來,就是天地之間產生了人。人在天地之間,人能參天地。這一點很
11、重要,古人這時已充分認識了人的作用。人與天地參,把人看得很,重要,與天地一樣重要。古人說的天地指宇宙,人指人類社會。 第三步:“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揲的意思是數,“揲之以四”就是四個四個地數。先前共49根蓍草,“分而為二”,分成兩部分,兩隻手各拿一部分。 “掛一”,從一部分中拿出1根,兩部分餘下來的還有48根。分別四個四個地數,一隻手可能餘1,則另一隻手必餘3;一隻手餘2,則另一隻手必亦餘2。若一隻手數盡不餘,則另一隻手必亦不餘,不余則視作餘4。總之,每只手的餘數不外乎1、,2、3、4這幾種情況,而兩隻手餘數的合只有4與8兩種情況。“以象四時”的四時,是指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 第四步:“
12、歸奇於扐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後掛。”“五歲再閏”,5年之中置兩個閏月。“再扐”,扐是餘數的意思。兩隻手各拿一部分蓍草,經過四個四個地數,都必有一個餘數,兩隻手有兩個餘數,故云“再扐”。得出兩個餘數,將此,餘數合到一起“而後掛”,這一易宣告完畢。這一易經過分二、掛一、揲四、歸奇四個步驟,現將左手上的1根蓍草與左右手餘下的蓍草合起來,不是9根必是5根。將餘下的9根或5根蓍草放在一邊,不再參加演算,就完成了第一易,這就是所謂“四營而成易”。 第1易完成之時,“再扐”的餘數不是4就是8。第二變時蓍草總數是40或44根,將它作爲一個整體任意分爲兩組(每組不得少於2根),按第一變的程序操作。先從右手
13、組取1根置於,左手無名指與小指之間,然後以右手去數左手上的蓍草,4根一組,將餘數(4或少於4)置於左手中指與無名指之間。再以左手4根一組去數右手的蓍草,餘數(4或少於4)置於左手食指與中指之間。將左手指間的兩組餘數與小指上的1根加在一起,不是8就是4。將這8根或4根蓍草放在一邊,不再參加演算,就完成了第二變。 然後,將可以參加演算的蓍草再分爲兩組,再依第一、二變的程序操作。最後餘在手中的餘數(左、右手組的,餘數加上小指上的1根)不是8根就是4根。再將這8根或4根放在一邊,這就是就是第三變。 經過三變,剩下的蓍草可能是36、32、28、24根。最後將三變後剩下的蓍草除以4,所得的商相應可能是9、
14、8、7、6,這就筮得了第一爻。一卦六爻,須經十八變成卦。 (5)卦爻的記錄 每卦由六爻組成,卦爻的記錄順序是由下往上逐爻記錄。陽爻稱九,即是老陽之數。陰爻稱六,即是老陰之,數。第一爻稱初爻,第六爻稱上爻,二至五爻按爻位分別稱九(六)二、九(六)三、九(六)四、九(六)五。 筮法規定:老陽、老陰為變爻,少陽、少陰為不變爻,所謂老變少不變或六九變七八不變。 老陽為變爻,先將此爻作爲陽爻與其他五爻組成一卦,稱爲本卦;然後將老陽變成陰爻再與其餘五爻組成另一卦,形成之卦或變卦。老陰為變爻,也如前處理。,例如: 經第1次三變,餘數除以4得商8; 經第2次三變,餘數除以4得商7; 經第3次三變,餘數除以4得
15、商7; 經第4次三變,餘數除以4得商8; 經第5次三變,餘數除以4得商8; 經第6次三變,餘數除以4得商7。 此卦記為 巽下 艮上山风蛊。此卦中無變爻,非變卦。,如果: 經第1次三變,餘數除以4得商7; 經第2次三變,餘數除以4得商9; 經第3次三變,餘數除以4得商8; 經第4次三變,餘數除以4得商7; 經第5次三變,餘數除以4得商6; 經第6次三變,餘數除以4得商6。 此卦二爻為老陽變爻,五六兩爻為老陰變爻,乃是變卦,故記為兌下震上即雷澤歸妹之震下乾上,即天雷無妄。,5.斷吉兇 左傳、國語等卦例并沒有確然不變的解雇方法,而是綜合考慮本之卦卦象卦辭、本之卦變爻爻辭和互卦卦象等因素來解卦的,因此
16、是一種“靈活解卦”法,幾乎無規律可循。后來,朱熹為了改變這“筮無定法”的狀況,規定了如下“變占”之法: 六爻皆不變,以本卦彖辭斷吉兇;一爻變,以本卦變爻斷吉兇;兩爻變,以本卦二變爻上爻爻辭斷吉兇(后人,更細密化發展:變爻為一陰一陽則以陰爻斷,為兩陽或兩陰爻則以上爻斷);三爻變,以本卦和之卦之彖辭斷吉兇,而以本卦為貞、之卦為悔,前十卦主貞,後十卦主悔;四爻變,以二靜爻下爻斷吉兇;五爻變,以靜爻斷吉兇;六爻皆變,乾坤兩卦以二用斷吉兇,其余諸卦則以之卦彖辭斷吉兇。 朱熹的改革固然有規律可循,但卻將“無方無體”的易變成了死氣沉,沉的易。實際上,先秦時代綜合各種因素斷吉兇的占筮法更好地放映了人在卜筮中的
17、作用:人因有疑惑纔需占筮,占筮的最終目的不是趨吉避兇而是開智慧、決嫌疑,因此占筮主要是人們藉以開發智慧的一種方便法門,人只要有了智慧和道德,是無往而不吉吉利的。這就是孔子說“不占而已矣”荀子說“善為易者不占”的深意。,六、京氏易简介,5.八宫卦,京氏易中,初爻为元士,二爻为大夫,三爻为三公,四爻为诸侯,五爻为天子,六爻为宗庙。占得一卦后应如何定吉凶呢?京房认为应以其中一爻来定夺。京氏易传姤卦说:“定吉凶只取一爻之象。”这为主的一爻,如果一世卦则以初爻为主,二世卦则以二爻为主,直至五世卦皆如此。本宫卦以上爻为主;游魂卦以四爻为主;鬼魂卦以三爻为主。为主之爻称为世爻。,按爻位贵贱说,一世卦初爻元士居世,二世卦二爻大夫居世,三世卦三爻三公临世,四世卦四爻诸侯临世,五世卦五爻天子治世,本宫卦上爻宗庙治世,游魂卦与四世卦同,鬼魂卦与三世卦同。 断吉凶时,还要世爻与卦中其他爻的关系,于是有应爻。初爻与四爻相应,二爻与五爻相应,三爻与上爻相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