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石方及基坑工程施工强制性条文执行记录表表 2-B-1 编号: 单位工程名称分部工程名称 分项工程名称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强制性条文内容 执行要素 执行情况 相关资料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施工技术措施7.1.3 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相一致,并遵循“ 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 顺序、方法施工技术措施编号: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基坑变形7.1.7 基坑(槽)、管沟土方工程验收必须确保支护结构安全和周围环境安全为前提。当设计有指标时,以设计要求为依据,如无设计指标时应按表 7.1.7(见附表)的规
2、定执行。周边环境安全检查记录编号: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3.1.2基坑支护应满足下列功能要求:1、保证基坑周边建(构)筑物、地下管线、道路的安全和正常使用。2、保证主体地下结构的施工空间。8.1.3 当基坑开挖面上方的锚杆、土钉、支撑未达到设计要求时,严禁向下超挖土方。8.1.4采用锚杆或支撑的支护结构,在未到达设计规定的拆除条件时,严禁拆除锚杆或支撑。8.1.5 基坑周边施工材料、设施或车辆荷载严禁超过设计要求的地面荷载限值。8.2.2 安全等级为一级、二级的支护结构,在基坑开挖过程与支护结构使用期内,必须进行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监测和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建(构)筑物、地面的
3、沉降监测。表 2-B-1 续 1 编号: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3.1.3建筑边坡工程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被保护的建(构)建筑物设计使用年限。3.3.6 边坡支护结构设计时应进行下列计算和验算:1、支护结构及其基础的抗压、抗弯、抗剪、局部抗压承载力的计算;支护结构基础的地基承载力计算;2、锚杆锚固体的抗拔承载力及锚杆杆体抗拉承载力的计算;3、支护结构稳定性验算。18.4.1 岩石边坡开挖爆破施工应采取避免边坡及邻近建筑物震害的工程措施 采取措施 施工措施编号:19.1.1 边坡蹋滑区有重要建(构)筑物的一级边坡工程施工时必须对坡顶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地表裂缝和坡顶建(构
4、)筑物变形进行监测项目部质检员:年 月 日专业监理工程师:年 月 日表 7.1.7 基坑变形的监控值(GB50202-2002) cm基坑类别 围护结构墙顶 位 移 围护结构墙体 最大位移 地面最大沉降监控值 监控值 监控值一级基坑 3 5 3二级基坑 6 8 6三级基坑 8 10 10注:1、符合下列情况之一,为一级基坑:(1)重要工程或支护结构做主体结构的一部分;(2)开挖深度大于 10m;(3)与临近建筑物,重要设施的距离在开挖深度以内的基坑;(4)基坑范围内有历史文物、近代优秀建筑、重要管线等需严加保护的基坑。2、三级基坑为开挖深度小于 7m,且周围环境无特别要求的基坑。3、除一级和三
5、级外的基坑属二级基坑。4、当周围已有的设施有特殊要求时,尚应符合这些要求。湿陷性黄土地区土石方及基坑工程施工强制性条文执行记录表表 2-B-2 编号: 单位工程名称分部工程名称 分项工程名称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强制性条文内容 执行要素 执行情况 相关资料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8.1.1 在湿陷性黄土场地,对建筑物及其附属工程进行施工,应根据湿陷性黄土的特点和设计要求采取措施防止施工用水和场地雨水流入建筑物地基(或基坑内)引起湿陷。防(排)水措施 施工措施编号:检查记录编号:8.1.5 在建筑物邻近修建地下工程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原有建筑物和管道系统的安全使用,并应保持
6、场地排水畅通。施工措施 施工措施编号:检查记录编号:8.2.1 建筑场地的防洪工程应提前施工,并应在汛期前完成。 完成情况 检查记录编号:8.3.1 浅基坑或基槽的开挖与回填,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基坑或基槽挖至设计深度或标高时,应进行验槽。验槽情况 地基验槽记录编号:勘查情况 勘测报告编号:8.3.2 深基坑的开挖与支护,必须进行勘查与设计。 设计情况 施工措施编号:浸水原因、范围建筑物观测沉降观测记录编号:裂缝观测记录编号:8.4.5 当发现地基浸水湿陷和建筑物产生裂缝时,应暂时停止施工,切断有关水源,查明浸水的原因和范围,对建筑物的沉降和裂缝加强观测,并绘图记录,经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7、处理措施 技术措施编号:试验情况试验结果水压试验记录编号:灌水试验记录编号:8.5.5 管道和水池等施工完毕,必须进行水压试验。不合格的应返修或加固,重做试验,直至合格为止。清洗管道用水、水池用水和试验用水,应将其引入排水系统,不得任意排放。 排放措施 措施编号:项目部质检员:年 月 日专业监理工程师:年 月 日膨胀土土石方及基坑工程施工强制性条文执行记录表表 2-B-3 编号: 单位工程名称分部工程名称 分项工程名称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强制性条文内容 执行要素 执行情况 相关资料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 50112-2013施工用水管理情况4.1.3 施工用水应妥善管理,防止管网漏水。临时水
8、池、洗料场、淋灰池、防洪沟及搅拌站等至建筑物外墙的距离,不应小于 10m。临时性生活设施至建筑物外墙的距离,应大于15m,并应做好排水设施,防止施工用水流入基坑(槽)。排水措施施工措施编号:检查记录编号:项目部质检员:年 月 日专业监理工程师:年 月 日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强制性条文执行记录表表 2-B-4 编号: 单位工程名称分部工程名称 分项工程名称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强制性条文内容 执行要素 执行情况 相关资料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施工技术措施7.1.3 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相一致,并遵循“ 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
9、顺序、方法施工技术措施编号: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基坑变形7.1.7 基坑(槽)、管沟土方工程验收必须确保支护结构安全和周围环境安全为前提。当设计有指标时,以设计要求为依据,如无设计指标时应按表 7.1.7(见附表)的规定执行。周边环境安全检查记录编号: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3.1.2基坑支护应满足下列功能要求:1、保证基坑周边建(构)筑物、地下管线、道路的安全和正常使用。2、保证主体地下结构的施工空间。8.1.3 当基坑开挖面上方的锚杆、土钉、支撑未达到设计要求时,严禁向下超挖土方。8.1.4采用锚杆或支撑的支护结构,在未到达设计规定的拆
10、除条件时,严禁拆除锚杆或支撑。8.1.5 基坑周边施工材料、设施或车辆荷载严禁超过设计要求的地面荷载限值。8.2.2 安全等级为一级、二级的支护结构,在基坑开挖过程与支护结构使用期内,必须进行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监测和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建(构)筑物、地面的沉降监测。表 2-B-4 续 1 编号: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3.1.3建筑边坡工程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被保护的建(构)建筑物设计使用年限。3.3.6 边坡支护结构设计时应进行下列计算和验算:1. 支护结构及其基础的抗压、抗弯、抗剪、局部抗压承载力的计算;支护结构基础的地基承载力计算;2. 锚杆锚固体的抗拔承载力及锚杆
11、杆体抗拉承载力的计算;3、支护结构稳定性验算。18.4.1 岩石边坡开挖爆破施工应采取避免边坡及邻近建筑物震害的工程措施 采取措施 施工措施编号:19.1.1 边坡蹋滑区有重要建(构)筑物的一级边坡工程施工时必须对坡顶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地表裂缝和坡顶建(构)筑物变形进行监测项目部质检员:年 月 日专业监理工程师:年 月 日表 7.1.7 基坑变形的监控值(cm)基坑类别 围护结构墙顶位移 监控值 围护结构墙体最大位移 监控值 地面最大沉降 监控值一级基坑 3 5 3二级基坑 6 8 6三级基坑 8 10 10注:1、符合下列情况之一,为一级基坑:(1)重要工程或支护结构做主体结构的一部分;(
12、2)开挖深度大于 10m;(3)与临近建筑物,重要设施的距离在开挖深度以内的基坑;(4)基坑范围内有历史文物、近代优秀建筑、重要管线等需严加保护的基坑。2、三级基坑为开挖深度小于 7m,且周围环境无特别要求的基坑。3、除一级和三级外的基坑属二级基坑。4、当周围已有的设施有特殊要求时,尚应符合这些要求。灰土、砂和砂石、粉煤灰地基施工强制性条文执行记录表表 2-B-5 编号: 单位工程名称分部工程名称 分项工程名称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强制性条文内容 执行要素 执行情况 相关资料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地基类型工程数量检测方法检测数量设计要求检测结果 承载力为:4.1.
13、5 对灰土地基、砂和砂石地基、土工合成材料地基、粉煤灰地基、强夯地基、注浆地基、预压地基,其竣工后的结果(地基强度或承载力)必须达到设计要求的标准。检验数量,每单位工程不应少于 3 点。1000 m2 以上工程,每 100 m2 应至少有 1 点, 3000 m2 以上工程,每 300 m2 至少有 1 点。每一独立基础下至少应有 1 点,基槽每 20 延长米应有 1 点。压实系数 压实系数:检测报告编号:项目部质检员:年 月 日专业监理工程师:年 月 日土工合成材料地基施工强制性条文执行记录表表 2-B-6 编号: 单位工程名称分部工程名称 分项工程名称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强制性条文内容 执行
14、要素 执行情况 相关资料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地基类型工程数量检测方法检测数量设计要求4.1.5 对灰土地基、砂和砂石地基、土工合成材料地基、粉煤灰地基、强夯地基、注浆地基、预压地基,其竣工后的结果(地基强度或承载力)必须达到设计要求的标准。检验数量,每单位工程不应少于 3 点。1000 m2以上工程,每 100 m2 应至少有 1 点,3000 m2 以上工程,每 300 m2 至少有 1 点。每一独立基础下至少应有 1 点,基槽每 20 延长米应有 1 点。检测结果 承载力为:检测报告编号:项目部质检员:年 月 日专业监理工程师:年 月 日强夯地基施工强制
15、性条文执行记录表表 2-B-7 编号: 单位工程名称分部工程名称 分项工程名称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强制性条文内容 执行要素 执行情况 相关资料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地基类型工程数量检测方法检测数量设计要求4.1.5 对灰土地基、砂和砂石地基、土工合成材料地基、粉煤灰地基、强夯地基、注浆地基、预压地基,其竣工后的结果(地基强度或承载力)必须达到设计要求的标准。检验数量,每单位工程不应少于 3 点。1000 m 2 以上工程,每 100 m2 应至少有 1 点,3000 m2 以上工程,每 300 m2 至少有 1点。每一独立基础下至少应有 1 点,基槽每 20 延
16、长米应有 1 点。检测结果 承载力为:检测报告编号:项目部质检员:年 月 日专业监理工程师:年 月 日振冲地基施工强制性条文执行记录表表 2-B-8 编号: 单位工程名称分部工程名称 分项工程名称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强制性条文内容 执行要素 执行情况 相关资料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地基类型工程数量检测方法检测数量设计要求检测结果 承载力为:4.1.6 对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高压喷射注浆桩复合地基、砂桩地基、振冲桩复合地基、土和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及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其承载力检验,数量为总数的 0.5%-1%。但不应少于 3 处。有单
17、桩强度检验要求时,数量为总数的 0.5%-1%,但不应少于 3 根。试验结果 承载力为:检测报告编号:项目部质检员:年 月 日专业监理工程师:年 月 日砂桩地基施工强制性条文执行记录表表 2-B-9 编号: 单位工程名称分部工程名称 分项工程名称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强制性条文内容 执行要素 执行情况 相关资料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地基类型工程数量检测方法检测数量设计要求检测结果 承载力为:4.1.6 对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高压喷射注浆桩复合地基、砂桩地基、振冲桩复合地基、土和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及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其承载力检验,数量
18、为总数的 0.5%-1%。但不应少于 3 处。有单桩强度检验要求时,数量为总数的 0.5%-1%,但不应少于 3 根。试验结果 承载力为:检测报告编号:项目部质检员:年 月 日专业监理工程师:年 月 日预压地基施工强制性条文执行记录表表 2-B-10 编号: 单位工程名称分部工程名称 分项工程名称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强制性条文内容 执行要素 执行情况 相关资料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地基类型工程数量检测方法检测数量设计要求检测结果 承载力为:竖向变形及平均固结度4.1.5 对灰土地基、砂和砂石地基、土工合成材料地基、粉煤灰地基、强夯地基、注浆地基、预压地基,其竣工
19、后的结果(地基强度或承载力)必须达到设计要求的标准。检验数量,每单位工程不应少于 3 点。1000 m2以上工程,每 100 m2 应至少有 1 点,3000 m2 以上工程,每 300 m2 至少有 1 点。每一独立基础下至少应有 1 点,基槽每 20 延长米应有 1 点。试验方法检测报告编号:项目部质检员:年 月 日专业监理工程师:年 月 日高压喷射注浆桩地基施工强制性条文执行记录表表 2-B-11 编号: 单位工程名称分部工程名称 分项工程名称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强制性条文内容 执行要素 执行情况 相关资料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地基类型工程数量检测方法检测
20、数量设计要求4.1.6 对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高压喷射注浆桩复合地基、砂桩地基、振冲桩复合地基、土和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及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其承载力检验,数量为总数的 0.5%-1%。但不应少于 3 处。有单桩强度检验要求时,数量为总数的 0.5%-1%,但不应少于 3 根。检测结果 承载力为:检测报告编号:项目部质检员:年 月 日专业监理工程师:、年 月 日土和灰土挤密桩地基施工强制性条文执行记录表表 2-B-12 编号: 单位工程名称分部工程名称 分项工程名称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强制性条文内容 执行要素 执行情况 相关资料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
21、202-2002地基类型工程数量检测方法检测数量设计要求检测结果 承载力为:4.1.6 对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高压喷射注浆桩复合地基、砂桩地基、振冲桩复合地基、土和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及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其承载力检验,数量为总数的 0.5%-1%。但不应少于 3 处。有单桩强度检验要求时,数量为总数的 0.5%-1%,但不应少于 3 根。试验方法检测报告编号:项目部质检员:年 月 日专业监理工程师:年 月 日注浆地基施工强制性条文执行记录表表 2-B-13 编号: 单位工程名称分部工程名称 分项工程名称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强制性条文内容 执行要素 执行情况 相关资料
2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地基类型工程数量检测方法检测数量设计要求检测结果 承载力为:4.1.6 对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高压喷射注浆桩复合地基、砂桩地基、振冲桩复合地基、土和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及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其承载力检验,数量为总数的 0.5%-1%。但不应少于 3 处。有单桩强度检验要求时,数量为总数的 0.5%-1%,但不应少于 3 根。试验方法检测报告编号:项目部质检员:年 月 日专业监理工程师:年 月 日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地基施工强制性条文执行记录表表 2-B-14 编号: 单位工程名称分部工程名称 分项工程名称施工单位
23、项目经理强制性条文内容 执行要素 执行情况 相关资料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地基类型工程数量检测方法检测数量设计要求检测结果 承载力为:4.1.6 对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高压喷射注浆桩复合地基、砂桩地基、振冲桩复合地基、土和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及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其承载力检验,数量为总数的 0.5%-1%。但不应少于 3 处。有单桩强度检验要求时,数量为总数的 0.5%-1%,但不应少于 3 根。试验结果 承载力为:检测报告编号:项目部质检员:年 月 日专业监理工程师:年 月 日夯实水泥土桩地基施工强制性条文执行记录表表 2-B-1
24、5 编号: 单位工程名称分部工程名称 分项工程名称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强制性条文内容 执行要素 执行情况 相关资料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地基类型工程数量检测方法检测数量设计要求检测结果 承载力为:4.1.6 对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高压喷射注浆桩复合地基、砂桩地基、振冲桩复合地基、土和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及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其承载力检验,数量为总数的 0.5%-1%。但不应少于 3 处。有单桩强度检验要求时,数量为总数的 0.5%-1%,但不应少于 3 根。试验结果 承载力为:检测报告编号:项目部质检员:年 月 日专业监理工程师:年
25、月 日水泥土搅拌桩地基施工强制性条文执行记录表表 2-B-16 编号: 单位工程名称分部工程名称 分项工程名称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强制性条文内容 执行要素 执行情况 相关资料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地基类型工程数量检测方法检测数量设计要求检测结果 承载力为:4.1.6 对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高压喷射注浆桩复合地基、砂桩地基、振冲桩复合地基、土和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及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其承载力检验,数量为总数的 0.5%-1%。但不应少于 3 处。有单桩强度检验要求时,数量为总数的 0.5%-1%,但不应少于 3 根。试验方法检测报告编
26、号:项目部质检员:年 月 日专业监理工程师:年 月 日先张法预应力管桩、钢桩预制混凝土方桩地基施工强制性条文执行记录表表 2-B-17 编号: 单位工程名称分部工程名称 分项工程名称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强制性条文内容 执行要素 执行情况 相关资料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5.1.3 打(压)入桩(预制混凝土方桩、先张法预应力管桩、钢桩)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表 5.1.3(见附表)的规定。斜桩倾斜度的偏差不得大于倾斜角正切值的 15%(倾斜角系桩的纵向中心线与铅垂线间夹角)。桩位允许偏差 最大偏差值: 施工记录编号:检查方法检查数量5.1.5 工程桩应进行承载力检验。
27、对于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低的灌注桩,应采用静载荷试验的方法进行检验,检验桩数不应少于总桩数的 1,且不应少于 3 根,当总桩数少于 50根时,应不少于 2 根。检验结果 承载力:检验报告编号:项目部质检员:年 月 日专业监理工程师:年 月 日表5.1.3 预制桩(钢桩)桩位的允许偏差(GB 50202-2002)(mm) 序号 项 目 允许偏差(mm)1盖有基础梁的桩:(1)垂直基础梁的中心线(2)沿基础梁的中心线100+0.01H150+0.01H2 桩数为13根桩基中的桩 1003 桩数为416根桩基中的桩 1/2桩径或边长4桩数大于 16 根桩基中的桩:(
28、1)最外边的桩(2)中间桩1/3 桩径或边长1/2桩径或边长注:H 为施工现场地面标高与桩顶设计标高的距离。灌注桩地基施工强制性条文执行记录表表 2-B-18 编号: 单位工程名称分部工程名称 分项工程名称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强制性条文内容 执行要素 执行情况 相关资料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浇筑数量试件数量成孔方法桩径偏差 偏差值:垂直度偏差 偏差值:5.1.4 灌注桩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表 B.2(见附表)的规定,桩顶标高至少要比设计标高高出 0.5m,桩底清孔质量按不同的成桩工艺有不同的要求,应按本章的各节要求执行。每浇注 50m3必须有 1 组试件,小于 5
29、0m3的桩,每根桩必须有 1 组试件。桩位偏差 偏差值:施工记录编号:检查方法检查数量5.1.5 工程桩应进行承载力检验。对于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低的灌注桩,应采用静载荷试验的方法进行检验,检验桩数不应少于总桩数的 1,且不应少于 3 根,当总桩数少于 50根时,应不少于 2 根。检验结果 承载力:检验报告编号:项目部质检员:年 月 日专业监理工程师:年 月 日表5.1.4 灌注桩的平面位置和垂直度的允许偏差 桩位允许偏差(mm)序号 成孔方法 桩径允许偏差(mm)垂直度允许偏差()13根、单排桩基垂直于中心线方向和群桩基础的边桩条形桩基沿中心线方向和群桩基础的
30、中间桩D1000mm 50 D/6,且不大于100 D/4,且不大于1501 泥浆护壁钻孔桩 D1000mm 50 1 1000.01H 1500.01HD500mm -20 70 1502 套管成孔灌注桩D500mm -201100 1503 干成孔灌注桩-20 1 70 150混凝土护壁 +50 05 50 1504 人工挖孔桩 钢套管护壁 +50 1 100 200注:1、桩径允许偏差的负值是指个别断面。2、采用复打、反插法施工的桩,其桩径允许偏差不受上表限制。3、H 为施工现场地面标高与桩顶设计标高的距离,D 为设计桩径。防水混凝土施工强制性条文执行记录表表 2-B-19 编号: 单位
31、工程名称分部工程名称 分项工程名称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强制性条文内容 执行要素 执行情况 相关资料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程GB50108-2008混凝土离析4.1.22 防水混凝土拌和物在运输后如出现离析,必须进行二次搅拌。当坍落度损失后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加入原水灰比的水泥浆或二次掺加减水剂进行搅拌,严禁直接加水。混凝土坍落度检查记录编号:4.1.26 施工缝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平施工缝浇灌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先铺净浆,在铺 3050mm厚的 1:1 水泥砂浆或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并及时浇灌混凝土。2、垂直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清理干净,再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或
32、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并应及时浇筑混凝土。施工缝处理 施工措施编号:检查记录编号:5.1.3 变形缝处混凝土结构的厚度不应小于 300mm。 混凝土结构厚度 检查记录编号: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设计要求 图纸卷册号:4.1.16 防水混凝土结构的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穿墙管、埋设件等设置和构造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施工技术措 施 检查记录编号:4.4.8 涂料防水层的平均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最小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厚度的 90。5.2.3 中埋式止水带埋设位置应准确,其中间空心圆环与变形缝的中心线应重合。5.3.4 采用掺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其抗压强度、抗渗性能和
33、限值膨胀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7.1.12 隧道、坑道排水系统必须通畅。项目部质检员: 专业监理工程师:年 月 日 年 月 日组合模板工程施工强制性条文执行记录表表 2-B-20 编号: 单位工程名称分部工程名称 分项工程名称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强制性条文内容 执行要素 执行情况 相关资料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 50496-20095.3.2 模板和支架系统在安装、使用或拆除过程中,必须采取防倾覆的临时固定措施。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 版)模板及其支架设计施工措施编号:检查记录编号:4.1.1 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
34、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计算4.1.3 模板及其支架拆除的顺序及安全措施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施工方案执行施工措施编号:检查记录编号:项目部质检员: 专业监理工程师:年 月 日年 月 日大模板工程施工强制性条文执行记录表表 2-B-21 编号: 单位工程名称分部工程名称 分项工程名称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强制性条文内容 执行要素 执行情况 相关资料建筑工程大模板技术规程JGJ74-20033.0.2 组成大模板各系统之间的连接必须安全可靠。 连接情况 检查记录编号:支撑系统
35、 检查记录编号:3.0.4 大模板的支撑系统应能保持大模板竖向放置的安全可靠和在风荷载作用下的自身稳定性。地脚调整螺栓长度应满足调节模板安装垂直度和调整自稳角的需要;地脚调整装置应便于调整、转动灵活。地脚螺栓 检查记录编号:吊环材料 合格证编号:吊环形式焊接情况3.0.5 大模板钢吊环应采用 Q235A材料制作并应具有足够的安全储备,严禁使用冷加工钢筋。焊接式钢吊环应合理选择焊条型号,焊缝长度和焊缝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装配式吊环与大模板采用螺栓连接时必须采用双螺母。双螺拴连接检查记录编号:模板重量4.2.1.3 大模板的重量必须满足现场起重设备能力的要求。 起重设备6.1.6 吊装大模板时应设
36、专人指挥,模板起吊应平稳,不得偏斜和大幅度摆动。操作人员必须站在安全可靠处,严禁人员随同大模板一同起吊。吊装措施执行 检查记录编号:吊钩类型6.1.7 吊装大模板必须采用带卡环吊钩。当风力超过 5 级时应停止吊装作业。 现场情况表 2-B-21 续 1强制性条文内容 执行要素 执行情况 相关资料建筑工程大模板技术规程JGJ74-2003拆除措施 措施编号:6.5.1 大模板的拆除应符合下列规定:起吊大模板前应先检查模板与混凝土结构之间所有对拉螺栓、连接件是否全部拆除,必须在确认模板和混凝土结构之间无任何连接后方可起吊大模板,移动模板时不得碰撞墙体。拆除前检查 检查记录编号:堆放区域情况 检查记
37、录编号:模板堆放措施 堆放措施编号:6.5.2 大模板的堆放应符合下列要求:1 大模板现场堆放区应在起重机的有效工作范围之内,堆放场地必须坚实平整,不得堆放在松土、冻土或凹凸不平的场地上。2 大模板堆放时,有支撑架的大模板必须满足自稳角要求,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必须另外采取措施,确保模板位置的稳定。没有支撑架的大模板应存放在专用的插放支架上。不得倚靠在其他物体上,防止模板下脚滑移倾倒。3 大模板在地面堆放时,应采取两块大模板板面对板面相对放置的方法,且应在模板中间留置不小于 600mm 的操作间距;当长时期堆放时,应将模板连接成整体。模板堆放模板堆放情况:操作间隙: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38、GB50204-2002 (2011 版)模板及其支架设计4.1.1 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 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计算施工措施编号:检查记录编号:4.1.3 模板及其支架拆除的顺序及安全措施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施工方案执行施工措施编号:检查记录编号:项目部质检员:年 月 日专业监理工程师:年 月 日滑动模板工程施工强制性条文执行记录表表 2-B-22 编号: 单位工程名称分部工程名称 分项工程名称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强制性条文内
39、容 执行要素 执行情况 相关资料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 版)模板及其支架设计施工措施编号:检查记录编号:4.1.1 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 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计算4.1.3 模板及其支架拆除的顺序及安全措施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施工方案执行施工措施编号:检查记录编号:滑动模板工程技术规范(GB 501132005)6.3.1 支承杆的直径、规格应与所使用的千斤顶相适应,第一批插入千斤顶
40、的支承杆其长度不得少于 4 种,两相邻接头高差不应小于1m,同一高度上支承杆接头数不应大于总量的 1/4.当采用钢管支承杆且设置在混凝土体外时,对支承杆的调直、接长、加固应作专项设计,确保支承体系的稳定。6.4.1 用于滑模施工的混凝土,应事先做好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工作,其性能应满足设计所规定的强度、抗渗性、耐久性以及季节性施工等要求外,尚应满足下列规定:混凝土早期强度的增长速度,必须满足模板滑升速度的要求。6.6.9 在滑升过程中,应检查操作平台结构、支承杆的工作状态及混凝土的凝结状态,发现异常时,应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表 2-B-22 续 1 编号: 滑动模板工程技术规范(G
41、B 501132005)6.6.14 模板滑空时,应事先验算支承杆在操作平台自重、施工荷载、风荷载等共同作用下的稳定性,稳定性不满足要求时,应对支承杆采取可靠的加固措施。6.6.15 混凝土出模强度应控制在 0.20.4MPa或混凝土贯入阻力值在 0.301.05kN/cm 2;采用滑框倒模施工的混凝土出模强度不得小于0.2MPa。6.7.1 按整体结构设计的横向结构,当采用后期施工时,应保证施工过程中的结构稳定并满足设计要求。8.1.6 混凝土出模强度的检查,应在滑模平台现场进行测定,每一工作班不应少于一次;当在一个工作班上气温有聚变或混凝土配合比有变动时,必须相应增加检查次数。烟囱工程施工
42、及验收规范 (GB50078-2008)13.0.11 采用电动(液压)提模或滑动模板工艺施工时,提模或滑升前应做.倍的满负荷静载试验和.倍的满负荷滑升试验。项目部质检员:年 月 日专业监理工程师:年 月 日钢筋工程施工强制性条文执行记录表表 2-B-23 编号: 单位工程名称分部工程名称 分项工程名称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强制性条文内容 执行要素 执行情况 相关资料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2011 版)5.1.1 当钢筋的品种、级别或规格需作变更时,应办理设计变更文件。 设计变更情况 文件编号:5.2.1 钢筋进场时,应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
43、和重量偏差检验,检验结果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力学性能检验情况 试验报告编号:结构类型及抗震等级设计要求5.2.2 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一、二级抗震等级,检验所得的强度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 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 1.25;2 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比值为:试验报告编号:值不应大于 1.3。3、钢筋的最大力下总伸长率不应小于 9%。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比值为: 试验报告编号:5.5.1 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数量必须
44、符合设计要求。 施工情况品种:规格:数量: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编号: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1.0.4 从事钢筋焊接施工的焊工必须持有焊工考试合格证,才能上岗操作。 持证上岗 证件编号:设计要求钢筋、钢板 合格证编号:3.0.8 凡施焊的各种钢筋、钢板均应有质量证明书;焊条、焊剂应有产品合格证。焊条、焊剂 合格证编号:焊接工艺试验 报告编号:4.1.4 在工程开工正式焊接前,参与该项施焊的焊工应进行现场条件下的焊接工艺试验,并经试验合格后,方可正式生产。试验结果应符合质量检验与验收时的要求。 试验结果抗拉强度:抗弯强度:表 2-B-23 续 1强制性条文内容 执行要素 执行情况 相关
45、资料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5. 1. 7 钢筋闪光对焊接头、电弧焊接头、电渣压力焊接头、气压焊接头、箍筋闪光对焊接头、预埋件钢筋T 形接头的拉伸试验,应从每一检验批接头中随机切取三个接头进行试验并应按下列规定对试验结果进行评定:1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应评定该检验批接头拉伸试验合格:1) 3 个试件均断于钢筋母材,呈延性断裂,其抗拉强度大于或等于钢筋母材抗拉强度标准值。2) 2 个试件断于钢筋母材,呈延性断裂,其抗拉强度大于或等于钢筋母材抗拉强度标准值;另一试件断于焊缝,呈脆性断裂,其抗拉强度大于或等于钢筋母材抗拉强度标准值的1. 0 倍。注:试件断于热影响区,呈延性断裂,应视作与断于钢筋母材等同;试件断于热影响区,呈脆性断裂,应视作与断于焊缝等同。2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应进行复验:1) 2 个试件断于钢筋母材,呈延性断裂,其抗拉强度大于或等于钢筋母材抗拉强度标准值;另一试件断于焊缝或热影响区,呈脆性断裂,其抗拉强度小于钢筋母材抗拉强度标准值的1. 0 倍。2) 1 个试件断于钢筋母材,呈延性断裂,其抗拉强度大于或等于钢筋母材抗拉强度标准值;另2 个试件断于焊缝或热影响区,呈脆性焊接种类 报告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