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说木叶》课件.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263922 上传时间:2018-10-09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木叶》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说木叶》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说木叶》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说木叶》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说木叶》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说“木叶”,林庚(19102006),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请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折柳”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杨柳在古诗词中多用于写离别的情景,表达离愁别绪。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羌笛何需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其原因一是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习俗;二是“柳”与“留”谐音。像“杨柳”这样的具有暗示性的概念,不知不觉地影响着人们。感染着人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林庚先生的说“木叶”看看作者又是如何来分析“木叶”的暗示意思的。,林 庚,说“木叶”,一、预习情况检测,1、关于作者 2、知识积累 3、意象意境,生于北

2、京。现代诗人、古代文学学者、文学史家。北京大学教授。在 的研究中卓有建树,提出了著名的 著有春夜与窗、问路集、空间的驰想等六部诗集及中国文学史、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诗人李白、唐诗综论等十一部文集。,林庚(19102006),唐诗和楚辞,“盛唐气象”。,识词释义1词语认读袅袅( ) 照浦( ) 褒( )奖灼灼( ) 亭皋( ) 寒砧( )涔( )阳 万应锭( ) 言筌( )窸窣( ) 迢( )远 庾( )信橘徕( ) 冉冉( ) 陆厥( ) 柳恽( ) 桅( )杆潜力( ),nio,p,zhu,cn,x s,li,ju,tio,rn,dng,go,yn,zhn,wi,qun,bo,y,qin,

3、2词语理解袅袅皎皎灼灼寒砧迢远亭皋,形容微风吹拂的样子。(形容烟气缭绕上升;形容声音延长不绝),洁白明亮的样子。,明亮鲜艳的样子。,秋后的捣衣声。诗词中常用来象 征凄凉萧瑟的景象。砧,捣衣石。,遥远。,水边平地。亭,平;皋,水旁地,萧萧窸窣歧路冉冉缠绵翩翩绵密,此处形容草木摇落的声音。,象声词。此处指叶落的细小的声音。,岔路。,形容枝条柔弱下垂的样子。,文中形容叶对枝情深意厚,难以解 脱,是活化的拟人辞格的运用。,飞舞的样子。,柔和紧密的样子。,诗歌的意象与意境,意象是物象与情意的融和。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意象一般是对文字所描写的物象的感受和

4、体会,意境是在意象所烘托的氛围中达到的一种境界,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意象与意境是中国所特有的理解和概念,受文化传统的影响,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具有相对稳定性。 古诗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他们如“木叶”一样,成为难以言传的精妙语言。如杨柳、月、燕、草、梅花等。,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进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2了解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相对稳定性特点,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 3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及获得的能力分析诗歌同类现象。,1、阅读1-3段,思考:,作者谈了一个怎样的文学现象?,一、问题引导下的再学习(细读、思考),1、木叶是历代诗人笔下钟爱的对象

5、。,2、“木叶”一用再用,且有所发展(落木)产生过许多精彩的诗句;,3、“树叶”“落叶”却无人过问。,二、问题引导下的再学习( 筛选信息 ),2、阅读4、5、6段,文中阐释了“木”在形象上有哪些特征?,“木”的这两个特征体现了诗歌语言中的问题。,暗示性,“木”在形象上有两个艺术特征: 其一, “木”比“树”更显得单纯,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其二, “木”不但容易让我们想起树干;而且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问题引导下的再学习(筛选词语),3、比较“木”和“树”各有什么特征?,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

6、木。,(饱满),(空阔),树,木,满树的叶子,浓阴,水分很充足,浓绿,木头木料、木板,树干,落叶,秋天,微黄,干燥,木 叶 的特征,本身含有落叶的因素 微黄干燥,单纯、空阔、疏朗的清秋气息。,场合:,秋天叶落,情感:,离人的叹息、游子的漂泊,总结:树(叶)繁茂的枝叶 密密层层 浓阴饱满 无飘零之意 落叶繁密 湿润 飘零之意木叶落叶的因素 木质的树干微黄 干燥 空阔 疏朗落木无“绵密”之意 空阔,对于这个现象,我们的诗人早就慧眼独具的发现了。在表示清秋的句中,诗人们用“木叶“取代了“树叶“。接下来我们看看,木叶与树叶在意味上有何不同? 木叶:疏朗微黄(微黄干燥的叶子正在飘零,越来越少) 树叶:繁

7、润青翠(就象窗外,偶尔飘落一两片),好这些不同暗示性的字词进入诗歌,就造成了大不相同的意味。我们不妨看看以下四句诗,它们分别体现了怎样的意境? 空阔 黄色- 木: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饱满 绿色-树: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 疏朗 微黄-木叶: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繁润 绿色-树叶: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总结:不同暗示性的字进入诗歌,往往产生了不同的意境与情感。,正是有了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树与木就有了不同的意味,我们由此也可明白,清秋的落叶,诗人为何用“木叶“取代了“树叶“。“木叶“更能体现秋的性格:空阔,疏朗,微黄,干燥。正有了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我们的诗人才“吟

8、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才有了“推敲“的美谈,5、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是为了阐述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问题引导下的再学习,6、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作者通过说“木叶”,告诉人们诗歌语言是富于暗示性的,提倡推敲用字用词,更好的把握诗歌的内涵和意境。“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成为一种“潜在的力量”。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问题引导下的在学习1、 文章结构思路如何?(概括归纳 ),1

9、、(13)“木叶”为诗人所钟爱。,2、(46)“木”被人喜欢的原因,分析木的两个艺术特征。,3、(7)总结:“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总结全文),发现问题(13),分析问题 (46),分析“木”的两个艺术特征,总结全文(7),艺术领域: 一字之差 相隔千里,全文思 路,“木叶”为古代诗人所钟爱,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性,那些微妙的意味往往寄诸言外。,鉴赏诗歌,不仅要品尝言内的意思,而且要品尝言外意味。,得到启示,读诗,要读出躲在概念后面的语言的暗示性,从概念领域进入到艺术形象领域,才能读出诗歌丰富的内涵。学习本文之后,我们

10、在读古诗时见到“木叶”大家就会想到在瑟瑟秋风中凋零的树木,进而体会诗人抒发的感伤情怀。以此类推,很多意象在长期的文化进程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古诗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它们如“木叶”一样,成为难以言传的精妙语言。 1、阅读下列诗句,说说它们的特定文化意味。,四、课堂训练与检测,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怀人思乡,柳,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离别之情 思念之

11、苦,梅 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宋) 陈亮,不怕挫折打击 敢为天下先 不愿同流合污,高贵 圣洁 坚贞,燕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晏几道临江仙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望长安,前程渺渺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难。张可久殿前欢,爱情的美好

12、,传达思念情人之切。,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冤 怨 恨 思乡,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 往往取酒还独倾。,酒,.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在很多传统诗歌中,酒是愁的象征。,雨,寒雨连江夜入吴 骤雨初歇 夜来风雨声 渭城朝雨浥轻 红

13、雨随心翻作浪 空山新雨后 叶上初阳千宿雨 山色空濛雨亦奇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江雨霏霏江草齐 天街小雨润如酥,一是清新可爱的,还有一个是忧愁的,当堂训练与检测,2、体味下列诗句中各意象潜在暗含的意义,把它们各自表达的情感连线起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忧愁情绪,离别之情,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期间旦暮为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怨恨之情,思念之情,脱俗之境,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圣洁 坚贞,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试分析诗人写柳的用意。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14、已带斜阳又带蝉。 垂柳 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注释】乐游苑:长安东南名胜,地势很高,可俯瞰长安全城,是当时仕女节日游赏之处。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即销魂,言花之色香使人心醉神摇。 “饿损纤腰”:暗含“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的典故。,当堂训练与检测,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又带蝉。,用春日之柳的繁茂 衬秋日之柳的枯凋。 借咏柳自伤迟暮, 倾诉隐衷。,垂 柳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 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 饿损纤腰学不成。,纤柔轻盈,妖媚多情。 反衬邀宠取媚的小人的 无

15、耻和朝政的腐败。,五、课堂小结:,1、意象是物象与情意的融和。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意象与意境需要作者与读者共同完成,意象与意境是中国所特有的理解和概念。 2、作者通过说“木叶”,告诉人们诗歌语言是富于暗示性的,提倡推敲用字用词,更好的把握诗歌的内涵和意境。,3、很多意象在长期的文化进程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古诗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它们如“木叶”一样,成为难以言传的精妙语言,如月、燕、柳、梅、杜鹃等。 4、读诗,要读出躲在概念后面的语言的暗示性,从概念领域进入到艺术形象领域,才能读出诗歌丰富的内涵。,风雅颂是诗,古乐府是诗;三闾大夫的狂放是诗,诗仙太白的神游是诗;大江东去是诗,把酒临风也是诗;诗,可以静静的坐下倾听;也可以在微雨街头温柔吟唱爱诗,其实是在爱着,我们的生活。同学们,我们生长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诗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遗产,更是我们的骄傲。希望同学们在今天品味诗句的审美体验之后,能更加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 读诗,学诗,爱诗,成为一个个有激情,有修养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