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电视用光.ppt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326311 上传时间:2018-03-29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17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视用光.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电视用光.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电视用光.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电视用光.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电视用光.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五章 电视用光,电视用光的任务曝光与照度色温与色彩自然采光人工布光,电视用光的任务,满足摄录技术的照度要求完成画面形象的艺术造型突出主要场景和主要人物再现环境气氛与时间概念表现戏剧张力完善画面构图,满足摄录技术的照度要求在前期拍摄的技术处理上,不但要求满足其曝光,画面具有层次与密度,还要求不同镜头间亮度、影调和色彩要保持一致,密度要接近,亮度要统一,镜头间要连贯。,完成画面形象的艺术造型画面艺术造型,主要是把画面的平面结构变为视觉上的立体结构,表达深远的空间感、纵深感,描绘物体的立体形状,表达物体的表面结构和质感。,突出主要场景和主要人物 电视照明的主要对象是场景与人物。场景与人物也有过渡场

2、景、重点场景和陪衬人物、主体人物。照明就是要“倚重就轻”,光线着重刻画、描绘主要的景和人,避免非主要的对象和杂乱线条分散观众的注意力。 在暗的环境与背影中,光线着力刻划、描绘明亮部分(主体本身及所在位置),在亮的环境与背影中,着力刻划、描绘暗的部分。,再现环境气氛与时间概念 环境气氛的表现和特定光线照明效果的运用,可给观众强烈的时间概念。根据剧情发展,可利用人工照明模拟,再现特定时间(早晨、中午、傍晚或月夜等)的光线,使画面视觉语言更有说服力。,表现戏剧张力 主要指剧本要求的、拍摄现场内所提供的环境和人物的渲染、刻划、表现。不同剧情、不同场景、不同人物、不同情绪特征,采用不同的照明方式与方法。

3、力求用光线语言揭示事物的本质,塑造人物形象并揭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帮助人物(演员)进行表述(表演),达到光线与演出相辅相成,使完美的照明形式与剧情(内容)趋于和谐统一。,画面构图的需要 电视画面构图讲究有章法、有秩序,重点突出主要的场景和主要对象。照明能够发挥其优势,利用光影、明暗和色调的配置,以及照明范围的大与小、入射角度的高与低、照度的强与弱等,来增加画面的形式表现力,并在造型上起着揭示、隐弊、突出、夸张、修饰和弥补的作用。有时还可以达到画面的平衡或破坏这种平衡,展示画面的内象空间(封闭式构图形式)或造成外象空间(开放式构图形式)。,亮度适应范围:人眼 1000:1 左右 摄像机 50:

4、1摄像曝光控制: 被摄物亮度范围大于摄像机宽容度 被摄物亮度范围等于摄像机宽容度 被摄物亮度范围小于摄像机宽容度,曝光与照度,被摄物亮度范围大于摄像机宽容度,亮部曝光法:亮度较高物体曝光还原准确 亮度较低物体一片漆黑暗部曝光法:亮度较低物体曝光还原准确 亮度较高物体一片雪白中间曝光法:中间亮度物体曝光还原准确 亮度较高物体稍微发白 亮度较低物体稍嫌发黑,自动光圈,被摄物亮度范围等于摄像机宽容度,视频平均值曝光法:最高亮部显示不是白色而是灰白色;最低亮度部不是黑色而是深灰色, 整个图像灰暗一片,且容易出现噪声粒;视频峰值曝光法:最高亮度部显示为白色,最低亮度部不能显示为黑色 , 表现为灰色 ,

5、整个图像灰蒙蒙一片 , 没有层次 , 噪声粒也较多;,被摄物亮度范围等于摄像机宽容度,编程自动曝光,运动模式肖像模式点光源模式沙滩 & 雪地模式夜景模式舞台模式,色温是表示光源的光谱成分的概念。也可以说,色温就是光线颜色的一种标志,而不是指光线的温度。色温用绝对温标来表示,单位为K。,色温与色彩,在物理学中,如果对铁、钨等标准黑体从绝对零度(一273 )起开始加温,随着温度增高,黑体会发出有颜色的可见光,光的颜色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发生变化。当对其加热至800K (800一273 = 527)时,黑体出现暗红色的光;再加温,由暗红色变为黄色;当加温至5600K时,颜色由黄色变为日光即白色的光,

6、近似太阳光;继续加温至25000K时,颜色逐渐由白色变为蓝色。黑体随着温度增高而发出的色光,就叫作光源色温度,通常简称为色温。,电视照明的光源可分为两大类: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自然光的色温随气候、季节、时间、天气等变化而变化,其中时间和天气的变化对日光色温的影响最为明显。拍摄电视节目时,应根据自然光色温的变化与不同不断地调整摄像机的白平衡,使画面色彩还原准确。人工光源的种类、规格较多,功率和亮度指数也不尽相同。,自然光和人工光的色温,色温平衡:指使用的光源色温与摄像机的色温一致、同一场景中几种不同的光源色温一致、日光下被摄体亮部的日光色温与暗部的灯光辅助光色温一致等。平衡光源色温与摄像机色温。

7、标准的日光色温为5400K,灯光色温为3200K。摄像机自身有三档滤色片可供使用,一是3200K档灯光色片,二是5600K档日光色片,三是5600K+ 1/4ND(灰片)档日光色片。如果出现上述色温不平衡现象,可将光源色温调整到摄像机色片的标准上,也可将摄像机色片调整至现场光源色温的标准上。除了选择合适的摄像机滤色片之外,最好在现场使用光源色温调整白平衡。,平衡一个场景中几种不同的光源色温。例如在内景某一场景拍摄,门窗部位有大量的5400K日光进入,场景暗部加用3200K的灯光加以辅助照明,两者色温差异较大。可考虑在灯光前加升色温的蓝色灯光纸,将原色温由3200K提高至5OOOK以上;也可以在

8、自然光入口处加用降色温的橙红滤色片,人为降低5400K日光色温至3200K左右。以上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前种方法简单易行,但灯光亮度损失大;后种方法较适合于小场景。,在自然光的直射光照明下,被摄体暗部有时需要加辅助光照明,以表现和强调暗部层次。常见的方法是使用电瓶灯或一般灯具打辅助光,但日光色温与灯光色温不一致,需要人为提高灯光色温。目前,灯具生产厂家考虑到电瓶灯有时用于外拍的特点,一般每套电瓶灯都配有标准升色温蓝滤色片。可用蓝色片提高电瓶灯色温。另外,如用一般灯具打辅助光,可在灯前加提高色温的蓝色纸。,彩色还原控制的基本方法,摄像机适应照明光的彩色还原控制 通过加装滤色镜改变画面的色调降低光源

9、色温的滤光片:橙系列滤光片(雷登85、81)提高光源色温的滤光片:蓝系列滤光片(雷登80、82) 通过电路状态调整改变画面色调照明光适应摄像机的彩色还原控制 利用色温校正滤色纸改变照明光色温降色温 (橙)升色温 (蓝),日光的三种形态不同时段日光的特点外景照明的任务晴天的用光阴天的用光雨天的用光雪天的用光黑夜的用光,自然采光,日光的三种形态,直射阳光:太阳光直接从大气层透射到地面景物身上。是平行光束 , 是硬光。形成的光影结构具有典型的硬光造型效果,有明显的受光面和背光面 , 阴影清晰而结实。不同时段直射阳光的强度和色温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大气层漫射光:指太阳光通过大气层时 , 经大气层漫反射

10、的部分太阳光线。漫射光方向杂乱 , 是软光, 是蓝光,色温较高。环境反射光:指直射阳光被物体表面所反射的光线。环境 反射光的强度、色温、软硬等性质较复杂 , 由反射体的表面结构与光谱特性 ,直射阳光与大气层漫射光的强度、色温及其比例等多方面的因素共同决定。,黎明,黄昏,早晨,傍晚,上午,中午,下午,日出,日落,不同时段日光的特点,黎明或黄昏,日光通过云层的反射照到大地 ,光线的强度较弱;色温约为 2000K;地面景物的向阳面有暗淡、柔弱呈橙红色光照 , 背面则显得昏暗;地面普遍照度偏低,景物处于昏暗之中,整个画面昏暗、缺乏细节和层次。,早晨或傍晚,太阳光与地平线成15度夹角;光线较弱且柔和;色

11、温在 3500K4500K 之间 ( 呈橙黄色 );景物向阳面能获得一定的照度,并在地面投下斜长的阴影。历时较短(一小时内),日光的性质变化较大较快 , 景物明暗部的反差对比适中 , 影调较柔和。景物向阳面为直射阳光,色温较低、强度适中,因而既能较好地表现其固有色 , 又带偏橙黄色调;而背光面虽然较暗、但受色温较高的天空散射光的影响而偏蓝色调,从而形成了一定的色调对比。这一时段容易拍摄到色彩和光影结构变化丰富、影调适中、远近浓淡透视较好的画面效果。,照明条件不稳定; 时间短促变化大; 明暗对比反差强; 地面物体投影长; 光线偏暧色温低; 近浓远淡透视好;,上午或下午,阳光与地平线的夹角约在15

12、60度范围;历时较长(视不同季节而定,一般有2小时以上 );日光光线较强且较硬;色温在 5400K5600K 之间,呈白色或略带淡淡的橙黄色;地面景物向阳面和地面都得到充足而较高的照度 , 景物投影长短适中 , 因而能较好地表现景物的立体感和质感。由于历时较长,光线的软硬、色温、光强等性质的变化幅度小,因此,特别适于拍摄整场戏和整段镜头。,中午,阳光与地平线的夹角在6090度之间 , 近乎顶光效果;光强最强且最硬,光影界限非常分明;色温在 5600K-6000K之间;强烈的阳光直射景物顶部 , 景物的垂直面受光反而不足;地面照度偏强,因此,景物一般较暗,与较亮的地面等背景形成一定的反差。,对自

13、然光进行选择不是所有自然光照明效果都能为创作所利用。剧情对场景,环境,照明及光线条件有直接或间接或具体的要求,需要对自然界光源的照明以及天气条件进行选择。如直射光照明的晴天,散射光照明的阴天和半阴天,天光照明的日出前和日落后,特殊天气的雨,雪和雾天,富有意境与气氛表现的日出和日落,形状各异和薄厚不均的云等。选择合适的光线照明条件,是主题表达,气氛再现,意境抒发的关键。,电视外景照明的任务,弥补自然光照明的不足自然光照明的特点是面上照明有余,局部重点照明不足,许多场景与镜头需要人为的进行“修与补”:局部需要突出和强调的东西却置于阴影部位,背景太暗而失去层次,需要表现的线条不明显,前景过亮失去透视

14、等,都需要进行适当的照明上的处理。调整反差在自然光的直射光照明中,摄像机对于自然界的高反差现象十分敏感。很多情况下,不能正确记录其亮暗层次,有时会出现失真现象,需要人工光线进行辅助,修饰照明,加强其暗部照明亮度。有时在散射光照明的天气中,又需用人工光线,提高部分景物的亮度,加强其亮暗对比。这种反差的合理调整,在外景照明中是其主要任务。,避免偏色偏色常指景物或人物在照明不足或不均匀情况下产生的非正常颜色的现象。在自然光照明下的大面积阴影部分和逆光照明下的人物脸部(或暗部),常会出现这种现象这时就需要加光或进行适当的辅助光照明,从而达到色彩和谐的目的(当然除此之外环境色的影响如红墙,草地,麦田等也

15、会出现偏色现象,有时照明无法弥补或调整)。 造成特殊的光线效果特殊的光线效果常指:湖光的波动,行驶的车中人物和环境的忽明忽暗,阳光透过树的间隙在地面和人物脸部闪动的斑点,风雨欲来时的雷光闪电等,这些特殊的光线效果,有时同剧情及人物的特定心绪有密切联系,自然光的照明有时不能准确,完美地加以再现,这就需要调动人工的用光手段,加以模拟照明。,再现真实的夜景气氛夜景除在直射光照明的白天和真正的夜间拍摄之外,大部分夜景要在日出前或日出后一段时间内拍摄,这样才能获得真实的夜景气氛。为了模拟外景中的真实光线来源,除利用天空有限的照明之外,主要要加用人工光线照明,工作量较大,是外景照明中艺术创作要求比较高的一

16、项任务。,晴天的用光,黎明或黄昏:此时若逆光拍摄 , 可获得剪影效果 , 但对比度一般不高 , 剪影不够鲜明。不过 , 由于景物的背光面和阴暗部主要靠远离东(或西)方的天幕的月亮或星辰的微弱光线照亮 , 因此 , 色温较高、呈偏蓝色调 , 与画面所拍得的橙色主体会形成色调对比 , 从而增强画面造型效果。若用反光板或外景灯 ( 加柔光纸 ) 适当对近处景物进行补光 , 可拍摄到层次较丰富的画面。,早晨或傍晚:只要选择好拍摄角度,可通过光与影将景物的一些富有个性特征或特色的结构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获得有力造型效果;由于光位较低,所以逆光拍摄时 , 画面中不仅有高亮度的天幕 , 若巧妙利用反光系

17、数较高的地面、水面 , 可通过地面、水面的反光或高亮的背景表现水天、天地一色同辉,反衬人物形成富有魅力的剪影;利用光线入射角度较平的特点 , 通过侧光造型 , 可突出人物的轮廓形态;利用斜长小影子 , 可营造特定的画面氛围 , 增强画面的艺术感染力。,晴天的用光,上午或下午:光线与地平线夹角在15-60度之间; 光线较硬,色温为5600K左右;在表现物体的立体感、表面纹理结构和色彩特征等客观信息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尤其是对人像造型,表现力极强,不会歪曲人物形象。光位往往较高,当逆光仰拍高大的景物时,往往有较强的直射光进入镜头,形成晕光,逆光仰拍有时是创造崇高的视觉感受的主要途径,适当的晕光反而让

18、景物套上一些美丽而神秘的光环,使画面平添几分神圣感。逆光平拍景物,可在景物身上勾勒出明亮动人的轮廓光,利用环境反射光或适当使用反光板等补光,不仅可使人物的面部细节表现等清晰而层次丰富,而且配合明亮动人的轮廓线,可使人物表现得形神兼备,极富表现力。,晴天的用光,中午:光位在景物的顶上(60-90度),形成顶光造型效果;光线硬、光强高;此时段拍摄人像,会在眼窝、鼻子、下领等处留下清晰、长而浓的阴影,因此,通常需要调动各种技术手段来转化这些不利造型的因素,以消除不利于人像造型的阴影。,晴天的用光,阴天的用光,阴天日光的总特征是:光线偏柔、偏弱、色温偏高(6000K至8000K之间)。地面景物照度偏低

19、、亮度范围偏窄(明暗反差小)、阴影虚散、色彩饱和度不高 , 画面光效表现为影调柔和、偏暗、偏冷。因此 , 需要通过选择亮度范围宽、色调明快的被摄物来增加画面影调层次。,雨天用光,厚重的雨云和落下的雨水挡住了太阳 , 阳光主要靠云层的漫反射,因此雨天的日光的光线特征与阴天相近。与阴天相比:一,由于空气中大量雨水的存在使大气能见度降低 , 调子透视效果增强;二 , 由于雨水积聚而反光率较高。,雪天用光,皑皑白雪使环境反射光的能力极强 , 景物的亮度范围大大超出电视摄像机的宽容度。若在阴天,结合上述高反射率的环境 ,光线从前后左右四面八方照射到景物身上,因此,画面反差将更小。除此以外,无论是色调、影

20、调,还是色彩饱和度都与阴雨天相似;若在晴天,除了要考虑不同时段日光光线的特征外 , 更重要的是,根据表现意图选择好光线角度和曝光基准。,夜间用光,光线亮度微弱、景物接受的照度普遍很低 , 因此 夜景是暗的。电视夜景画面大部分应当是处于暗调中 , 但空间应有一定的层次和距离感。夜景天空的光线虽然较弱 , 但它不是环境中最暗的部分 , 而是有一定亮度和层次的 , 且给人青蓝色的视觉效果。拍自然光夜景时 , 可适当降低最佳照度标准虽然会降低电视画面质量、增加噪声粒,但由于夜景本身就有朦胧感,因此,噪声粒不会带来视觉上的不真实感。,夜间用光,为了增加画面的亮度层次 , 应将一些光斑(如, 月亮、环境人

21、造光源、反光率高的景物等) 纳入构图范围。可利用日常照明光线(如夜晚的家居照明、路灯或装饰灯、商场照明灯等。不同场景由于照明条件不同 , 光效会有很大的差异,拍摄时,不仅需要摄像人员根据影视作品的表现意图,巧妙利用和控制环境光线,还要结合摄像机的各项曝光控制功能 (如自动/手动光圈、增益、各种程序曝光模式等)灵活运用。同时 , 也需要适当地补光。,热辐射型、散光型、市电型。体积小、寿命长、光通量大、发光效率高、色温恒定、显色性十分好使用时应注意防震动、防污染、散热。,人工布光,卤钨灯,主光辅光轮廓光背景光装饰光效果光场景光,主光,是表现主体造型的主要光线,用来照亮被摄物最富有表现力的部位。在画

22、面上形成明显的光源方向、亮部、阴影和投影,由于它塑造了物体的基本形态和表面结构 , 故又称塑造光。它不一定是最强的光,但起着主导作用,突出了物体的本质属性。主光可以位于摄像机的左侧或右侧,与摄像机镜头轴线成50至45度水平角。,主光的布光要注意:光线的投射方向要有依据;有利于渲染和塑造气氛、形象;行为和目的要明确;组成画面中影调、色调的合理配置;同镜头构成一定的角度;突出重点场景和重点人物。,辅光,又叫补光,弥补主光的不足,照亮被摄物的阴影。它使阴影部分产生细腻、丰富的中间层次和质感 , 起辅助造型作用。辅光的强弱变化可以改变影调的反差 , 形成不同的气氛。主光和辅光的光比约为 2比1。光比大

23、 则影调硬 ; 光比小则影调软。辅光位于主光和摄像机的另一侧, 辅光的亮度和角度以冲淡主光的影子和避免产生第二个影子为宜。,辅助光的运用原则是:光亮度绝对不能强于主光;不能产生光线投影;不能干扰主光正常的光线效果;在保持主光投射的阴影特征前提下,尽量再现阴影部位的层次和质感。主光和辅助光的合理配置,构成了画面上表现被摄体的基本形式,构成了画面光线结构的基础。但是,要想获得较完美的用光效果,还必须有其它光线的配合。,轮廓光,又叫逆光或背光,是从被摄物背后来的光。它使被摄物产生明亮的边缘 , 勾划出被摄物各部分的轮廓形状,将物体与物体之间、物体与背景之间分开,增强画面的纵深感。轮廓光通常是画面中最

24、亮的光,主光与轮廓光的光比约为1比1至1比2之间。但轮廓光不宜过强 , 否则会使轮廓“发毛反白”。轮廓光的方位在被摄物的后面 , 注意落地灯架不要被摄入画面。,在以人物为主的轮廓光用光中,要注意:确定主光与轮廓光的主次关系,在一组成功的光线照明组合中,轮廓光的运用一般不能太亮,太亮或光线亮度跳跃幅度过大,会破坏整体用光和谐。轮廓光的入射角不能太大,在有些演播室中轮廓光灯是固定是架上的,不能上下调节,致使许多人物的轮廓光用光偏高,轮廓光条过宽,超过了人物的肩和头,如果再高一点的话,恐怕就变成顶光了,这样就很容易降低轮廓光照明的效果。轮廓光角度位置应准确,主要应置于被摄体后方或侧后方,不能随意改变

25、其位置变成后侧方或侧方,这样容易破坏其它光线的照明的效果,有时还会出现轮廓光与主光的夹光现象。,背景光,背景光是照亮被摄物背景、布景、天幕的光。它的作用是消除被摄物在背景上的投影 ,使物体与背景分开 , 衬托背景的深度。背景光的亮度决定了画面的基调:高调画面,背景光亮度可与主光亮度相同或略高于主光,形成洁白明净的背景;低调画面,背景光的亮度要低于辅光,形成深沉的背景;中调画面,背景光亮度在主光和辅光之间,约为主光的三分之二。在这样的背景衬托下 , 主体亮部的背景会显得暗些 , 主体暗部的背景会显得亮些。背景光一般采用天幕灯和散光灯。天幕灯沿着演播室悬挂式灯架的边缘一字排列,水平放置,角度以均匀

26、照亮天幕为宜。如果用落地式散光灯照亮背景,散光灯的位置在被摄物后面 , 以不被摄入画面为宜。,装饰光,用来突出被摄物的某一细部造型的质感,以达到造型上的完美,例如眼神光、头发光、服饰光等。当主光、辅光、轮廓光、背景光依次布局完善以后 , 分析被摄物局部的亮度是否合适 , 层次表现是否完美,如果不够理想 , 就用装饰光修饰这些局部和细节部位。因此 , 装饰光的角度要准确无误才能起装饰作用。装饰光不宜过分强烈 , 否则会出现过亮的光斑 , 破坏整体布光效果 , 要与环境协调 , 做到合情合理。,效果光,用人工光源再现现实生活中一些特殊光源的光线效果或特定环境、时间、气候 等的照明。,场景光,是拍摄

27、大场面才用的。场景光要均匀照亮整个场景,使彩色摄像机无论拍摄哪个角度都能符合色彩还原的基本要求 , 所以场景光又称 为基础光。主光为基础光的 1.2-1.5 倍;辅光为基础光的 0.8-1 倍;轮廓光为基础光的1.5-2 倍; 背景光为基础光的 0.8-1 倍;,人物布光模式,顺光一明调布光模式侧光一全调布光模式逆光一暗调布光模式,顺光一明调布光模式,人像只有受光面,只有亮面和次亮面,调子平淡,缺乏立体感和空间感。不易表现人脸的结构特征,但却能很好地表现人脸的皮肤质感和肤色,是表现妇女年轻、温柔的常用布光模式。在这个布光方式中,侧光、两侧光、逆光、顶光、脚光等光线都是修饰光,主要用于修饰人像造

28、型、增加画面影调层次。,侧光一全调布光模式,人像有亮面、次亮面、暗面、次暗面和明暗交界线等 5 类亮度层次,因此,能较好地表现人物脸部的立体结构和皮肤质感。在这种布光模式中 , 侧光是决定人像造型的主光。侧光按其相对于人物正面的方位不同 , 可分为: 斜侧光、侧光和侧逆光等三种典型形式;按其相对于人脸的高度不同,可分为:顶光、平光和脚光等三种典型形式。这些侧光形式的不同组合 , 使人像造型千变万化 , 塑造出各种具有或正或斜、或善或恶等不同观感 , 但均是强势的人物形象。,如主体在运动或镜头跟随主体运动时,起幅落幅画面要考虑到斜侧光造型特点,注意起幅落幅画面的光线效果。人物面向镜头时,要防止出

29、现脸部照明的明暗各半,相互对崎状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阴阳脸”,把用光的主要注意力和观众的主要视线引导到被摄体的主要部位上。,光源在被摄体的后方,镜头的前方,统称为逆光照明。也称为“背光”,“轮廓光”,“隔离光”照明。分为:正逆光:光源置于被摄体的侧后方,有时光源,被摄体和镜头几乎在一条直线上;侧逆光:光源置于被摄体的侧后方,同摄像机光轴线构成一定角度,拍摄中,光源一般不出现在画面中:高逆光:有时也称为“顶逆光”,光源在被摄体后上方或侧后上方,一般在被摄体边缘构成了比较宽的轮廓光条。,逆光一暗调布光模式,逆光照明相对顺光和斜侧光而言,在远景和全景拍摄中,是表现气氛,气势,地势,地貌的理想光源,逆光照明使得画面亮暗影调配置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距离镜头比较近的景物,色调偏深,偏浓,偏暖,而距离镜头逐渐运去的景物,色调明显偏浅,偏淡,偏冷,形成了比较真实而强烈的大气透视效果。逆光照明还能十分强烈地强调大场面中各种景物的轮廓形态和相互数量距离的感觉,景物与景物的层次关系比较清楚。,运用逆光照明应注意:考虑加用辅助光照明。妥善处理亮暗光比,明确表现重点。注意光,形,线的造型。形成较暗的背景及环境。选择理想的照明时间。防止不良的镜头眩光,提高画面的清晰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