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光伏产业链浅析,中国光伏产业链浅析,目录,光伏及光伏产业链概述光伏产业链及主要行业风险光伏产业主要政策光伏产业主要上市公司,光伏及光伏产业链概述 光伏(PV or photovoltaic),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photovoltaic power system)的简称,是一种利用太阳电池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新型发电系统。太阳能光伏产业是指通过各种技术和工艺环节生产出太阳能电池,并将太阳能电池经过串并联后进行封装保护形成大面积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再配合功率控制器等,形成光伏发电装置的产业链。,光伏产业概述,太阳能开发潜力巨大(GW),光伏发电就地利用、建
2、设灵活,光伏产业与其他能源比较:,光伏产业概述,光伏产业的整个链条分为:上游的硅料、硅片环节;中游的电池片、电池组件环节;下游的应用系统环节。从产业结构来看,光伏市场呈倒金字塔型,涉及的企业数量依次大幅增加。从利润结构来看,上游的硅料生产获利最高,下游应用端的收益也非常稳定。中间端电池片和电池组件的附加值较低。,光伏产业链示意图,光伏产业链介绍,光伏产业链发展方向,由于目前光伏发电成本整体仍高于常规能源的发电成本,因此光伏行业的终端 需求仍然不是完全市场化的,需求主要取决于国家光伏产业政策的导向。,光伏产业链介绍,光伏产业链周期,回顾光伏行业周期波动对光伏产业链的影响,回顾过去近十年的光伏行业
3、周期,可以看到2005-2012年的两轮光伏行业周期均是由欧洲市场推动。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先后推出FIT(Feed-in tariff)补贴政策,刺激欧洲市场装机量快速增长。本轮光伏周期主要由中国、日本、美国等新兴市场推动,这三大市场在政策刺激下需求出现爆发。,光伏产业链上游,从产量上来看,2014年我国多晶硅产量达到13.2万吨,同比增长57%,位居全球首位。仅保利协鑫下属的江苏中能硅业年产能就达6.5万吨。随着更大规模生产线的上马以及技术的进步,我国多晶硅的竞争优势在加强。,2012-2014年间,由于多晶硅价格的滑坡,我国多晶硅企业面临了巨大的亏损。虽然目前价格回升导致行业回暖,
4、但产能的恢复多半集中在保利协鑫、大全新能源、特变电工等少数大型企业手中。 多晶硅价格从前期的低点15美元/KG 的价格,逐步回升至20美元/KG,回升幅度达33%左右。,光伏产业链上游,从图示中可以看出,多晶硅材料反弹幅度明显,主要是由于在前期行业低谷期间,收到国内外需求不振的影响,大批中小硅料生产企业出现严重亏损,关停并转;同时,硅料生产线的复产成本较高,使得前期停产企业再难回到行业中参与竞争。目前硅料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比较高,截至2013年末,全球前四大硅料生产企业市场占有率已经接近75%,呈现出典型的强者恒强的格局。晶硅片和单晶硅片价格也有所回升,分别回升至0.90美元/片和1.14美元/
5、片。,全球主要大型硅料生产企业 GCL Hemlock Wacker OCL REC根据光伏行业协会的数据,截止2014年底, 我国硅片产量达到88亿片,约占全球的76%。,光伏产业链上游,中国硅料产品依赖进口,技术革新或带来新的投资机会2012年7月中国商务部发起了对于产自美国、韩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的反倾销调查及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反补贴调查。同年9月,商务部收到了江苏中能、江西赛维LDK、洛阳中硅和重庆大全新能源代表国内多晶硅产业提交的对于产自欧盟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反补贴调查的申请。2012年11月商务部公告称将对于原产于美国、欧盟及韩国的井口太阳能级多晶硅追溯征收反倾销
6、税。根据仲裁结果中国开始对于产自美国的太阳能级多晶硅征收53.3%-57%的反倾销税率;对于韩国企业征收2.4%-48.7的反倾销税率;对于欧盟产地的产品征收14.3%-42%的反倾销税率。进口多晶硅反倾销和反补贴税的征收虽然从一定程度上对国内主流的多晶硅生产商形成了一定的保护,但是目前我国多晶硅料依然很大一部分依赖进口。,光伏产业链上游,资料来源:Wind,东兴证券研究所,2012年我国多晶硅进口量为8.28万吨,同比增长28.17%,2013年进口量虽然小幅回落至8.07万吨,但仍维持在高位;进入2014年后,中国多晶硅单月进口量快速攀升,截至2014年末,多晶硅进口量达10.22万吨,同
7、比增长26.7%。多晶硅进口量的持续攀升与国内外多晶硅料生产成本的差异和产需结构的不均衡有直接关系。,光伏产业链上游,在生产成本方面,受到终端售价的制约以及生产工艺的革新,国内主流多晶硅生产工艺已经从热氢化全面进入冷氢化时代。经历了行业低谷后,国内未能在生产工艺跟进的热氢化多晶硅生产企业,已经全部停产或倒闭。存活下来的冷氢化生产企业也将多晶硅的生产成本从热氢化阶段的28-35美元/Kg,降至18-22美元/Kg的水平。与国外主流冷氢化多晶硅生产企业相比,受到能耗成本低、折旧减少和核心技术不完善等因素影响,国外主流厂商多晶硅生产成本约为14-16美元/Kg,优于国内企业,这也是前期多晶硅价格下探
8、至15美元/Kg时,国外企业处于盈亏平衡点,而国内企业普遍出现亏损的主要原因。显而易见,同一代技术面前,国内冷氢化多晶硅生产企业始终受制于国外企业的低成本压制。,国内外多晶硅 生产成本线,光伏产业链上游,2013年主要多晶硅产国及产量情况 2013年我国多晶硅产量和消耗量占比,在产需结构方面,2013年全球多晶硅产量约25.5万吨,其中太阳能级多晶硅产量为23.5万吨,占比92.16%。国内外多晶硅产量分别为8.2万吨和15.3万吨,分别占比34.89%和65.11%,主要多晶硅生产国中国、美国、德国、韩国和日本多晶硅产量分别为8.2万吨、5.5万吨、4.3万吨、4.8万吨和1.4万吨。我国已
9、经连续三年成为全球多晶硅产量第一的国家,但是在需求端2013年我国多晶硅消耗量约为15.7万吨,占全球多晶硅总产量的61.57%,占全球太阳能级多晶硅总产量的66.81%。产需结构上的不均衡也是导致我国产期以来多晶硅进口量持续攀升,不能摆脱海外企业压制的主要原因之一。未来中国多晶硅产量占比的提升更多需要的是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从而带来低成本的企业的出现,而非简单的高能耗热氢化企业的复产。,我国多晶硅产量全球第一,但是仍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光伏产业链中游,与国外光伏产业的发展相比,前期中国光伏产业虽然经历了快速的发展阶段,但是产业结构严重失衡。2012年全球光伏组件需求量为25GW,而我国光伏组件实
10、际产能已经高达40GW。产业链产能过剩,需要依靠海外市场以消化我们绝大部分组件产能。,中国光伏组件产量及占比,光伏产业链中游,中国光伏新增装机量与组件产量(单位MW),在光伏组件产能过剩的前提下,2012 年我国继续加大对光伏应用的支持力度,先后启动两批“金太阳”示范工程,发布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启动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等举措,当年装机容量达到4.5GW。,光伏产业链中游,光伏产业链中游行业风险,1、产能过剩风险 对于制造环节而言,如果企业对于未来需求过于乐观而大幅扩产,可能导致行业重新出现2011-2012严重影响甚至大幅亏损。2、需求下滑风险 现阶段光伏行业需求仍主要受
11、到政策驱动,如果主要终端市场补贴政策出现调整,可能会导致需求出现超预期下滑,从而使得制造环节利润下滑。3、技术革新风险 光伏行业是技术变革很快的行业,目前光伏组件技术路线以晶硅、薄膜为主,未来如果出现其他更为成熟的技术路线,制造企业可能面临技术革新的风险。,与光伏资源的巨大潜力相比,我国目前对太阳能的利用水平相对仍然有限。根据统计数据,2013 年全国发电量约为5.35 万亿度电,而其中光伏发电仅约89 亿度,占比为0.17%。与意大利、德国等欧洲国家相比,光伏发电在中国的占比水平还有非常大的差距。,2013年中国发电量结构 各主要国家光伏发电占比(2012),光伏产业链下游,2013 年,一
12、方面随着光伏组件价格的一路下滑,光伏发电成本不断下降,在标杆电价变动不大的情况下,光伏电站的投资回报率前景看好;另一方面,在欧美双反的压力之下,国内开始密集出台支持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对于地面电站并网难、补贴年限不确定以及补贴拖延等问题出台针对性政策,从而使得光伏电站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大大减弱,刺激更多资金积极进入光伏电站领域。在此背景下,2013 年中国光伏应用市场迎来爆发,根据中电联的数据,2013 年全国新增并网光伏发电达11.3GW,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终端市场。,中国光伏累计装机量预计(能源局及可再生能源协会预计),光伏产业链下游,光伏产业链下游包括建站及运营两部分,BT 模式主要
13、指公司自己作为电站项目的开发商,进行项目前期开发、路条获取以及项目融资,然后通过EPC 建设方(可以自己做EPC 或找第三方EPC)进行项目的设计及施工建设,建设完成后开发商负责电站并网和申请国家补贴,最终将电站产品出售给运营方。BOT 模式与BT模式比较类似,即开发商完成后电站项目建设后,自行运营一段时间之后再出售电站。EPC 模式即工程总包,总承包商与电站项目开放商签订工程总包合同,负责电站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服务等工作,不包括项目的前期开发和后期并网及销售,因此利润率也低于BT 模式。,光伏产业链下游,EPC,影响光伏电站发电收益因素,光伏电站建设成本构成,光伏产业链下游,光伏
14、电站之所以在2014年掀起一波建设热潮,主要是由于其投资回报率较高并且收益明确,类似于高收益的固定收益产品。其回报的明确性来源于来个方面的保证: 1.在国家相关政策的保证下,上网电价、电价补贴等得以明确 2.在20-25年光伏电站使用周期内,发电量稳定。在两方面的保证下,光伏电站成为类似于房地产经营,建设期一次性投入,后续通过售电和租赁实现每年稳定的现金流回报。,光伏建站部分核心内容-路条及并网,光伏产业链下游,取得发改委(能源局)的核准和国网的并网许可最为重要。国家对新增光伏电站项目有规模指标,所以取得项目建设资质成为了稀缺资源。不少地方企业通过和当地政府的关系取得相关路条,再转手倒卖给有建
15、设能力的企业,获取灰色利益。倒卖路条的存在,增加了正规建设企业的成本,不利于整体光伏电站的建设。10月,国家能源局连续下发3份文件,即关于进一步加强光伏电站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规范光伏电站投资开发秩序的通知、关于开展新建电源项目投资开发秩序专项监管工作的通知,明确表明了国家能源局坚决遏制“路条”投机的巨大决心。,光伏产业链下游,光伏运营部分核心内容-补贴政策,全国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表(单位:元/千瓦时,含税),2013年8月,发改委公布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针对光伏地面电站项目,将全国根据太阳能资源条件及建设成本划分为三类区域,相应制定了新的标杆上网电价。,光
16、伏产业链下游,光伏建站及运营部分核心内容-融资问题融资难问题是困扰光伏电站建设和运营商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也是阻碍光伏电站建设大规模推广最核心的原因之一。光伏电站作为重资产项目,具有一次性投入和逐年回报的特性。根据2014年的数据,建设1GW的电站所需的资金在8亿多人民币。即便按照银行2:8的比例配资,建设企业也至少动用自有资金近2亿人民币。对于一般的企业来说,这都是非常承重的压力。 光伏建站及运营部分核心内容-光伏电站质量风险国内光伏电站目前仍属于相对较新的行业,由于光伏电站的收益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2025年)中通过电费收益逐步实现,如果由于光伏电站质量问题造成发电量低于预期(如组件衰减过
17、快)或运维成本高于预期,可能会对电站收益产生较大的影响。,光伏建站运营部分核心内容-弃光限电风险目前国内光伏新增装机主要以西部大型地面电站为主,当地负荷有限,电量无法实现大部分就地消纳,因此需要通过电网进行远距离输送。如果地面电站装机量增长速度过快,可能面临电网输送能力有限导致弃光限电现象加重的风险。,2013 年年全国各省市区用电量缺口(用电量-发电量),光伏产业链下游,光伏产业链下游,分布式光伏系统与地面光伏电站对比,资料来源:申万研究,光伏产业常见上市公司,国内上市公司主要采用BT/BOT/EPC/运营的商业模式。BT 模式涵盖项目前期工作、路条获取、融资、项目设计、产品采购、电站建设、
18、并网及验收、转让,以航天机电和中利科技为代表。EPC 模式主要是负责项目的设计、施工建设,一般不包括项目的前期开发和后期并网,利润率低于BT 模式,以阳光电源和特变电工为代表。运营模式分自建持有运营和收购持有运营两种,以爱康科技和上海电力为代表。,A 股和港股进入光伏电站领域的上市公司,光伏产业导向及政策,一、国家宏观政策导向:将节能环保能源产业打造为新兴支柱产业。,2014、2015两届政府工作报告中均将光伏产业作为未来政府工作的重点: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生活,关乎民族未来。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发展方式亮起的红灯。必须加强生
19、态环境保护,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 李克强表示,今年能源消耗强度要降低3.9%以上,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都要减少2%;同时提高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发展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鼓励太阳能、风能的进一步发展。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指出: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关乎发展与民生。要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积极发展水电,安全发展核电,开发利用页岩气、煤层气。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节能。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工业废物和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我国节能环保市场潜力巨大,要把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新兴的支柱产业。,二、国家对光伏产业电价的补贴是推进光伏产业发展的政
20、策利好,新能源发电的整体成本仍然远高于传统能源发电,相应在售电电价方面不具备优势。无论在海外市场还是国内市场,电站建设依赖对其电价的补贴。国家能源局规定,2014年国家太阳能资源三类地区的建成光伏电站分别给予1元/千瓦时,0.95元/千瓦时,0.9元/千瓦时的标杆电价。同时,各省根据自身情况给予一定省内补贴。,光伏产业导向及政策,二、国家对光伏产业电价的补贴是推进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利好,光伏产业导向及政策,三、并网政策的完善是推进光伏电站建设的一大助力。,光伏发电的并网问题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光伏发电具有随机性、波动性的特征,大规模的并网可能对电网电压、频率及相位有影响,因此电网企业对于新
21、能源发电仍然有不少保留态度。 2014年7月,国家能源局和工商局印发风力发电场、光伏电站并网调度协议示范文本,规范电网企业与风电、光伏发电企业的并网调度行为,维护和促进电力系统安全优质经济运行。 另一方面,在西部建设地面集中式电站,由于当地电力消纳能力较差,如果无法远距离输出,就可能出现“限电”现象,这在甘肃等地尤为明显。这需要配套的特高压输电线路建设,来解决西部电力过剩的问题。,光伏产业导向及政策,四、国家相关监管规定的出台,逐步规范光伏产业下游的行业秩序。,国家能源局2014年末连续发布三项通知规范光伏市场秩序,分别为:关于进一步加强光伏电站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的通知(国能监管2014445 号) 关于开展新建电源项目投资开发秩序专项监管工作的通知(国能监管2014450 号) 关于规范光伏电站投资开发秩序的通知(国能监管2014477 号)。,三项政策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规范光伏电站建设运营的事项:(一)强调电网配套建设规划,解决接入和消纳(二)大型电站基地单独规划,或不占用省内配额(三)完善配置方式、制止投机行为、规范市场秩序(四)简化流程,加快配额分配及电站建设,光伏产业导向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