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美产业结构对比分析.pdf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261842 上传时间:2018-10-09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1.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美产业结构对比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美产业结构对比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美产业结构对比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美产业结构对比分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美产业结构对比分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重要声明:本报告仅作提供资料之用,客户并不能尽依赖此报告而取代行使独立判断。本公司力求报告内容准确完整,但不对因使用本报告而产生的任何后果承担法律责任。本报告的版权归诺亚控股有限公司所有,如需引用和转载,需征得版权所有人的同意。任何人使用本报告,视为同意以上声明。 报告摘要: 从各国发展 经验来看 , 随着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导致消费需求的不断提高,从而带动产业结构的变迁。 中国目前产业结构从某个角度分析与美国 1900 年的状况非常相似。而当时美国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工业化进程,其背后的推动因素包括: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充裕 的 劳动力供给;铁路的发展;资本市场崛起等。 100 年前经济水

2、平发展和美国相差不大的阿根廷由于错失了工业化的机会,导致如今大幅落后美国的发展。 中国目前农业劳动生产率较低,劳动力供给增幅放缓,老龄化趋势初显,交通运输 业 及金融业 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部门在 GDP 中的占比仍较低。 未来以高科技带 动的现代化农业, 健康医疗及养老相关产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业将有巨大增长潜力。 夺 近期报告: 地方融资平台风险分析( 2011-7-25) 从人口结构看住房需求( 2011-6-9) 美联储退出宽松货币政策 的 临 界 已 过( 2011-4-8) 2011 年二季度策略报告( 2011-3-20) 1月 PMI指标与经济走势分析( 2010-2-9)

3、2011 年产品投放策略( 2010-1-26) 诺亚财富管理中心 袁源 研究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美产业结构对比及分析 专题研究报告 2012 年 3 月 20 日 2 重要声明:本报告仅作提供资料之用,客户并不能尽依赖此报告而取代行使独立判断。本公司力求报告内容准确完整,但不对因使用本报告而产生的任何后果承担法律责任。本报告的版权归诺亚控股有限公司所有,如需引用和转载,需征得版权所有人的同意。任何人使用本报告,视为同意以上声明。 一、 人均收入增加导致需求结构变化,从而带动产业结构升级 回顾发达国家百余年的经济发 展史,几乎都走过了一个由农业生产为主向工业化发展,最后逐渐迈入 第三产

4、业占主导的经济发展历程。根据配第 -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开始上升。 以美国为例,如图 1 所示,随着人均 GDP 的不断上升,美国农业就业人口占比不断下降。尤其是从 1890 年起,当人均 GDP有了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之后,美国农业就业人数占比迅速从50.6%下降至 45.2%,并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一直保持着较为明显的降速 。 但第二产业的情况却略有不同。在经历了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后,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占比最终保持在一个较为稳定

5、的水平上。从 1890 年起至 1920 年,美国人均 GDP 迅速从 200 美元增加至近 800 美元。也就是在这一阶段,美国完成了本国历史上的工业化进程,反映在产业结构上,便是第二产业就业占比从 1890年的 28.3%上升至 1920 年的 35.5%。然而,随着人均 GDP 的继续上升,第二产业占比却 没有继续随之增长,而是维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上。 取而代之的则是第三产业的迅速崛起。从 1920 年 起 ,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比基本保持在平均每年 5%的增幅上。尤其是当人均GDP 超过 1000 美元,也就是在 1940 年前后,美国第三产业就业占比接近 50%,而当人均 GDP

6、在 1960 年超过 3000 美元时,第三产业就业占比达到了 56%,至此,第三产业正式成为美国社会的主导产业。 图 1. 美国三大产业就业人数占比:3 重要声明:本报告仅作提供资料之用,客户并不能尽依赖此报告而取代行使独立判断。本公司力求报告内容准确完整,但不对因使用本报告而产生的任何后果承担法律责任。本报告的版权归诺亚控股有限公司所有,如需引用和转载,需征得版权所有人的同意。任何人使用本报告,视为同意以上声明。 图 2. 美国人均 GDP 来源:诺亚研究、 CEIC, wind 造成产业结构变迁的原因复杂多样,但归根结底 则是需求的变化。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人们消费的需求从最基本的衣食住

7、行转向层次较高的非物质需求。这和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不谋而合(图 3)。 在产业结构简单、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地区,人们只能维持 简单的 生理需求,即 满足 对基本的食物、衣着、住房等生活资料的需求 。此时 相对应的产业结构 则 处于 低级水平。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的需求结构逐渐向较高阶段转变,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大大提高。反应在供给阶段, 产业结构 也会发生 相应变化, 第三产业会快速发展以此满足人们对于服务,精神等层面的需求 。 图 3. 马斯洛需求理论 4 重要声明:本报告仅作提供资料之用,客户并不能尽依赖此报告而取代行使独立判断。本公司力求报告内容准确完整,但不对因使用本报告而

8、产生的任何后果承担法律责任。本报告的版权归诺亚控股有限公司所有,如需引用和转载,需征得版权所有人的同意。任何人使用本报告,视为同意以上声明。 二、 中国目前的产业结构相当于 美国 1900 年时的水平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中国的产业 结构也开始由较为低层次的农业社会向工业,服务业占主导地位的产业结构发展。但是产业结构的变迁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仍处于相对低级的阶段。如图 4 所示, 20 世纪初,美国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比分别为 38.1%, 30.5%, 31.4%。而中国则在 100年后的今天才达到类似的比例。 2010

9、 年,中国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比为 36.7%,而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比分别为 28.7%和 34.6%,与美国 1900 年时的水平相差无几。 图 4. 中国 VS.美国:三大产业就业人数占比 来源:诺亚研究、 CEIC, wind 5 重要声明:本报告仅作提供资料之用,客户并不能尽依赖此报告而取代行使独立判断。本公司力求报告内容准确完整,但不对因使用本报告而产生的任何后果承担法律责任。本报告的版权归诺亚控股有限公司所有,如需引用和转载,需征得版权所有人的同意。任何人使用本报告,视为同意以上声明。 历史总是不断重演的,美国在 100 年前走过的路或许正是中国即将面对的。那么,读懂 100

10、年前美国的经济发展史也就在某种程度上帮助我们更好的把握中国经济未来的走向,从而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产业结构的升迁。 时光回溯至 19 世纪末,当时美国正经历着一场意义深远的工业化进程,其程度之深史无前例。而推动美国 当时工业化的因素包括: 1. 农业生产率: 美国农业部在 1862 年成立时,在其部徽上刻下了“农业是制造业和商业的基础”。的确,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农业始终是最根本的。虽然随着经济发展,其占比会越来越小,但是,无论是 19 世纪初在工业化起飞的关键时点,亦或是工商业高度发展的今天,美国 对于 农业的重要性自始至终都没有减弱过。尤其是在 100 年前的美国,正是由于农业生产率的提

11、高, 导致 了农业的迅速发展,才给其他产业的崛起奠定了 坚实的 根基。 如图 5 所示,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农业向专业化,规模化趋势发展,从而带动农业生产率的 提高。 美国农业生产率在 1840-1900 年始终占据世界首位,并与第二位的英国逐渐拉开差距。 在 1840年 1900年,美国农业生产效率提高了 44.19%,而英国则只提高了 28.57%。 而 小麦生产效率提高了 133.3%,玉米生产效率提高了 87.76%,棉花生产效率提高了 56.79%。 图 5.美国农业生产率( 1840-1900 年) 数据来源:诺亚研究 ,网络 6 重要声明:本报告仅作提供资料之用,客户并不能尽

12、依赖此报告而取代行使独立判断。本公司力求报告内容准确完整,但不对因使用本报告而产生的任何后果承担法律责任。本报告的版权归诺亚控股有限公司所有,如需引用和转载,需征得版权所有人的同意。任何人使用本报告,视为同意以上声明。 而 随着 农业劳动生产率 的不断提高 , 生产单位农产品的劳动力 及时间被大大缩减, 因此释放出了大量劳动力。而 农业的弹性需求相对较低, 剩余劳动力 在农业 部门不再有用武之地,因此便 迁移至其他产业, 如工业 ,给工业化大生产奠定了扎实的劳动力基础。 2. 劳动力供给 :移民 推动美国 20 世纪工业化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即是大量移民的涌入。 如图 6 所示,美国在 181

13、5 年至 1860 年移民数达到了 500 万,而到了 1860 年至 1915 年,移民数量飙升至2286 万, 其中 1820-1860 年间外来移民中男性 60 ; 15-40岁的占 67。 从 1815 年至 1920 年这 100 多年中,共有约3700 万外来移民涌入美国。大量欧洲 移民大不但带来了先进的技术,更大幅增加了美国 劳动力供给 ,而充裕的劳动力供给在很大程度上是工业化进程中的必要条件之一。 图 6 美国移民数 数 据来源:诺亚研究 ,网络 3. 铁路 铁路既是美国工业革命和技术发明的结果,也是促进美国工业革命、技术发明和现代化的重要因素。 相比于水路运输,铁路运输不会像

14、水路一样受到季节的影响。而且在速度,运费等方面都略胜一筹。 如图 7 所示,美国 1840 年修建的铁路里程 仅 为 2820 英里,而到了 1888 年, 里程数已经达到 156080 英里,超过了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 大规模铁路的出现 是 美国当时经济高速发展 最重大的革新和原动力。 一方面, 由铁路建设推动了钢铁 、煤炭、机械制7 重要声明:本报告仅作提供资料之用,客户并不能尽依赖此报告而取代行使独立判断。本公司力求报告内容准确完整,但不对因使用本报告而产生的任何后果承担法律责任。本报告的版权归诺亚控股有限公司所有,如需引用和转载,需征得版权所有人的同意。任何人使用本报告,视为同意以上

15、声明。 造、木材加工等一系列相关行业的发展。这种连锁效应对美国整个经济的全面增长作出了重大贡献 。另一方面, 它通过促进工业化和提供便捷的交通运输服务,推动了经济和人口重心向城市的转移 , 从而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城市化的进程。 图 7: 1848 1888 年欧洲主要国家和美国铁路里程对比表(英里) 4. 数据来源: 诺亚研究, 沃尔特 W. 罗斯托著世界经济史:历史和展望 4.资本市场 的发展。 1860 年的时候,美国大部分的钢铁产品 仍需进口 , 然而 到 了 1900 年,美国的钢铁产量已经超过了英国、法国 、普 鲁士、俄罗斯 等 欧洲列强的总和。 而实现这一扭转的渠道便是资本市场。当时

16、 很多钢铁公司一出现,就迅速地通过资本市场来上市,来融资和发行债券,然后实现扩张 ,在最短的时间内取代 欧洲列强。 因此可以说,美国 资本市 场的发展对美国 工业化进程 功不可没, 它就如同催化剂一般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美国实现了 工业化。 阿根廷经验: 如果我们将美国作为一个正面的参照,那么在一百年前几乎和美国处于同一经济水平的阿根廷则可以作为一个反面的案例,由于阿根廷在关键节点未抓住工业化发展的契机,从而 错失了成为超级大国的机会, 从当时一个经济高度 发展的国家一落千里,至今未恢复元气。 19 世纪的最后三十年 ,阿极廷的移民数量、修建铁路里程、吸纳外资、对外贸易进入大发展阶段 :220万

17、移民进入阿根廷 ;铁路里程从 1870年的 458英里到 1880年增8 重要声明:本报告仅作提供资料之用,客户并不能尽依赖此报告而取代行使独立判断。本公司力求报告内容准确完整,但不对因使用本报告而产生的任何后果承担法律责任。本报告的版权归诺亚控股有限公司所有,如需引用和转载,需征得版权所有人的同意。任何人使用本报告,视为同意以上声明。 加到 1500 英里 ,1900 年达到 1 万英里。从 1880 年到 1900 年 ,英国投资从 2000 万英镑上升到 2 亿英镑以上。 1900 年 ,阿根廷的工业企业总数已经有 2700 家。农业的耕地面积大幅度增加 ,从 1870 年的 150 万

18、英亩增加到 1901 年的 1700 万英亩以上。出口值从 1870年的 3000万金比索增加到 1900年的 1.5亿金比 索 ,增长了 4 倍。 但是,正如图 8 所示,阿根廷 由于优越的 的 自然环境,拥有大量丰富的农牧业资源,因此其 经济发展更多的是依赖 农牧业出口, 这个阶段阿根廷经济和出口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率,1918-1920 年,阿根廷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 9.8%,1927-1929 年为 6。出口年增长率为 6.6。至 1929 年,阿根廷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之一,它是肉类、玉米、亚麻籽和燕麦最大出口国,小麦和面粉第三大出口国。 大力发展以出口为主要目的的农

19、牧业,使阿根廷获得了宝贵的外汇,得以进口生活与生产所必需的工业产品,也 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资金条件。但是,由于 决策者在国际分工问题上的认识失误,忽视了工业的发展,使阿根廷在 丧失了欧美工业革命给各国带来的工业化的大好机会。换言之,阿根廷抓住了赚钱的机会,却失去了发展工业的机遇。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 1976 年军事政变后,马丁内斯 德奥斯任军政府经济部长。 他颁布了 改革金融体制,实行金融市场自由化 的政策 。 1978 年实行新的汇率制度,允许比索逐月贬值。实行高利率,国家保证购买美元的自由 。但是 高利率和自由买卖美元的制度,有利于投机资金的流动,而不利于产业发展。所以

20、外资进入 阿根廷后,没有投向生产领域,而是流入金融体系。大量拥入的外国资金,形成的庞大投机资金,给国家金融带来巨大冲击。 从阿根廷的经验上看,金融 安全 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各方面条件尚不具备的时候,盲目开放金融 体系,或许会对国家的经济产生毁灭性的影响。 图 8.阿根廷经济 发展轨迹 : 9 重要声明:本报告仅作提供资料之用,客户并不能尽依赖此报告而取代行使独立判断。本公司力求报告内容准确完整,但不对因使用本报告而产生的任何后果承担法律责任。本报告的版权归诺亚控股有限公司所有,如需引用和转载,需征得版权所有人的同意。任何人使用本报告,视为同意以上声明。 数据来源:诺亚研究 三 借鉴美

21、国的经验,分析 中国目前 的状况 1. 产业结构 逐步升级 在 过 去的半个多世纪中, 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 中 国产业结构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从三大产业占 GDP的比重来看,中国已经从农业为主的较低层次向以第二,第三产业占主导的产业结构变迁。如图 9 所示, 第一产业占 GDP 的比重从 1952 年的 50%下降至 2010 年的 10%,而第二产业占比则大幅提高,并稳定保持在 GDP 总量的 50%左右 的水平。而第三产业的比重虽然也有所提高,但上升幅度却相对 有限。 相似的结论 从三大产业就业人数占比也能看出。 如图 6 所示, 1952 年中国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

22、比达到 83%,而到了 2008 年,该比例已经小于 40%。与此相反,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则呈 不断 上升 的趋势 。 因此,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随着 中国 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们相信产业结构变迁步伐将继续向前迈进。第一产业的比较继续下降,而第二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比重将不断上升。 2.农业 劳动生产率 仍然较低 然而, 对比图 9 及图 10,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两者 间 的差异。 第一产业 占 GDP 的比重的下降幅度远远高于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比 的下降幅度 。 1952 年, 82%左右的农业就业人口创造了 50%的 GDP,而到了 2010 年,近 40%的农业就业人口只创造了 10%

23、的GDP。 也就是说, 就劳动生产率而言,农业劳动生产率仍 然非常低。 我国目 前的农业 生产方式 仍处于 以人力为主要生产要素的阶段 , 而 科技,资本 对于农业生产的贡献却 非常有限。而借鉴10 重要声明:本报告仅作提供资料之用,客户并不能尽依赖此报告而取代行使独立判断。本公司力求报告内容准确完整,但不对因使用本报告而产生的任何后果承担法律责任。本报告的版权归诺亚控股有限公司所有,如需引用和转载,需征得版权所有人的同意。任何人使用本报告,视为同意以上声明。 美国 100 年前的经验,农业机械化能够大力促进农业生产率的提高, 这一方面能够使得农业生产力大幅提高,另一方面也 能释放更多的劳动力

24、参与到工业化的进程中 。 因此,我们相信在未来的几年中, 农业 现代化 将有很大的增长潜力,而农业生产领域的技术革新或将成为下一个经济亮点 。 图 9. 中国三大产业占 GDP 比重 来源:诺亚研究、 CEIC, wind 图 10. 中国三大产业就业人数占比 来源:诺亚研究、 CEIC, wind 3. 劳动力供给 增速放缓 图 11 显示的是中国,日本和美国的劳动人口占比( 15-64 岁)。其中,日本在经历了 60 年代末和 90 年代初两次劳动人口占比的 高 峰后,开始直走下滑路。而劳动力供给的不足对于日本经济的影响也显而易见,日本经济正是从 90 年代末开始停滞 不11 重要声明:本

25、报告仅作提供资料之用,客户并不能尽依赖此报告而取代行使独立判断。本公司力求报告内容准确完整,但不对因使用本报告而产生的任何后果承担法律责任。本报告的版权归诺亚控股有限公司所有,如需引用和转载,需征得版权所有人的同意。任何人使用本报告,视为同意以上声明。 前。相对而言,美国的劳动力供给一直 处于较为 稳定的水准上。这与其较为开放的移民政策不无关系。 回到中国, 中国目前劳动力 占比超过 70%,高于美国及日本同期水平 。 但是从增长率的角度来看,中国劳动力供给的增速已经开始大幅 下滑 , 70 年代初至 90 年代初 劳动力供给高速增长的黄金时间已经 一去不复返。 也就是 说 , 在可以预见的未

26、来中,中国劳动力供给的上升趋势 必 将彻底消失殆尽。而中国 完全依靠人口红利而获得 的人力成本 优势在 未来 或将不可行。 而回顾美国的工业化进程,充裕的劳动力供给是非常重要的先决条件之一,因此,适当放开中国目前的生育政策,以增大 劳动力供给或许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图 11.中美日劳动人口占比 来源:诺亚研究、 CEIC, wind 4. 人口老龄化 趋势初显 根据联合国的标准,如果一个国家 65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 7%以上,那么这个国家就已经属于人口老龄化国家。如图 12 所示, 2001 年, 中国 老 年 人口比重已经达到7.12%, 正式迈入老龄化社会。虽然与邻国日本相比,中

27、国老年人口占比仍低于日本 ,但是中国 老龄化进程有独有的特性,因此不能仅仅从这一指标妄下结论。首先,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老年人口基数大。联合国预测,中国在21 世纪上半叶将一直是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 年人口的 20%; 21 世纪下半叶,中国也还是仅次于印度的第二老年人口大国。其次,中国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从12 重要声明:本报告仅作提供资料之用,客户并不能尽依赖此报告而取代行使独立判断。本公司力求报告内容准确完整,但不对因使用本报告而产生的任何后果承担法律责任。本报告的版权归诺亚控股有限公司所有,如需引用和转载,需征得版权所有人的同意。任何人使用本报告,视为同意以上声明。

28、 1980 年到 1999 年,在不到 20 年的时间里,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就基本完成了从成年型向老年型的转变,而英国完成这一过程大约用了 80 年,瑞典用了 40 年。第三,地区老龄化程度差异较大。上海的人口年龄结构早在 1979 年就进入了老年型,而青海、宁夏等西部省、自治区预计要到 2010 年左右才进入,相差约 30 年。第四,中国 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不相符 。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在进入老年型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在 5000 10000 美元左右,而中国在 2001 年进入老龄化的时候,人均 GDP 仅为 1050 美元 ,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国家。 综上所述,相比于其他

29、国家,中国老龄化问题可能更为来势汹涌。而及早做好相关的产业布局或许能帮助中国更好的迎接好这场挑战。 图 12.中美日老龄人口占比 来源:诺亚研究、 CEIC, wind 如图 13所示的是中国在 8个所取年份中的人口金字塔图。 其中,中国在 1954 年, 1963 年及 1987 年分别经历了三次生育高峰。而如果以 15-64 岁定义劳动人口,那么在这三波生育高峰中出生的人口将分别 在 15 年后步入劳动力阶段,相对应的则分别是70 年代初, 80 年代初及 21 世纪初期, 尤其是在 80 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加入巨大的人口红利,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然而,这种单纯依靠劳动力的经

30、济增长模式将随着中国13 重要声明:本报告仅作提供资料之用,客户并不能尽依赖此报告而取代行使独立判断。本公司力求报告内容准确完整,但不对因使用本报告而产生的任何后果承担法律责任。本报告的版权归诺亚控股有限公司所有,如需引用和转载,需征得版权所有人的同意。任何人使用本报告,视为同意以上声明。 劳动力供给的逐渐减少而停滞不前。正如人口金字塔图所示,到了 2050 年,最后一波生育高峰的出生人口也 将步入老年的行列, 彼时, 60-64 岁的人口将占据最大的比重。 我们相信,中国劳动力供给将渐渐放缓,中国将逐渐从一个青壮年占主体的社会逐步迈入老龄 化社会。 图 13.人口金字塔图 生育高峰: 195

31、4,1963,1987 数据来源:诺亚研究 5. 部分 行业 发展潜力巨大 :金融业 ,交通运输业 14 重要声明:本报告仅作提供资料之用,客户并不能尽依赖此报告而取代行使独立判断。本公司力求报告内容准确完整,但不对因使用本报告而产生的任何后果承担法律责任。本报告的版权归诺亚控股有限公司所有,如需引用和转载,需征得版权所有人的同意。任何人使用本报告,视为同意以上声明。 在经济发展的历程中 ,某些行业 由于其本身的特性将 对 整个经济 发展起 到至关紧要 的作用 。 这些被选中的行业 一方面是经济发展到某一阶段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这些行业的崛起对于整个经济的发展也将起到 推波助澜的效果。 从美

32、国的经验来看,由铁路为主 的 交通运输业及代表着资本市场 的金融业 则是 两个 被历史选中的行业 。 那么在如今的中国,相似的情况或将再次上演。 铁路: 从历史发展的角 度来看 ,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加速时期才相伴 产生了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高潮阶段。 20 世纪初,美国迅速崛起的铁路运输业正式伴随着美国经济大高速发展。而在现在的中国,经济仍保持着高速的增长,因此交通运输业的高速发展也是可以预计的。而以铁路为代表的 交通运输业一方面 是 工业化的产物, 另 一方面又是推动工业化发展的巨大力量 。发展交通运输业将有效形成区域化经济。在促进产业聚集,城市经济多元化发展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交通

33、运输业 本身是作为一个 为满足需求而存在 的产业部门 。任何时期 ,社会经济发展所 产 生 的对人、物空间位移的需求 ,正是运输业存在和发展的市场基础。 金融: 如 14 图所示,美国金融业占 GDP 的比重在过去的三十余年中稳步上升,从 1979 年的 5.3%提高到 2004 年的 8.8%。而日本金融业占 GDP 的比重虽然略低于美国,但在 2002 年的占比也达到 7%。而对比 这两个国家,中国金融业占 GDP 的比重相对较低, 在 2008 年仅为 4.5%左右。虽然从增速上看 ,中国金融产业占 GDP 的比重 过去的 30 余年 已经 翻了一番,由 1979 年的不到 2%上升到

34、2008 年的 4.5%。 这仅相当于美国 1979 年左右的水平。而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单纯依靠低 廉而充裕的劳动力成本或将不可行, 相反,资本的重要性将越来越凸显。因此,在未来的经济发展,金融业或将成为新的推力之一。 15 重要声明:本报告仅作提供资料之用,客户并不能尽依赖此报告而取代行使独立判断。本公司力求报告内容准确完整,但不对因使用本报告而产生的任何后果承担法律责任。本报告的版权归诺亚控股有限公司所有,如需引用和转载,需征得版权所有人的同意。任何人使用本报告,视为同意以上声明。 图 14.美国,日本, 中国金融 行业占 GDP 比重 I:批发零售与餐饮旅店业 II:交通运输仓储

35、与通讯业 III:金融保险业 IV:房地产,租赁与商务服务业 V:教育,医疗卫生,社会及其他服务业 VI:公共行政与防务 来源:诺亚研究、 CEIC, wind 四结论 16 重要声明:本报告仅作提供资料之用,客户并不能尽依赖此报告而取代行使独立判断。本公司力求报告内容准确完整,但不对因使用本报告而产生的任何后果承担法律责任。本报告的版权归诺亚控股有限公司所有,如需引用和转载,需征得版权所有人的同意。任何人使用本报告,视为同意以上声明。 回到本文最初的观点:人均收入增加导致需求 层次的变化 ,从而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在目前的中国,人均收入不断提高以 及产业结构向较高层次变迁都是不争的事实 ,所以

36、中国应该抓住工业化的机会,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除此之外,更 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则是 如何从 这两端推导出 需求结构的变化 ,从而未雨绸缪的做好相关的产业布局 。根据 前文所作的 分 析,并且 借鉴美国 历史发展 的经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 1. 中国 目前 劳动生产率较低,尤其是农业的劳动生产率 非常低。 因此如何以高科技,高新技术推动 现代化 农业的发展将是未来的一大关注点。 2.中 国目前 老龄化 趋势初显,因此可能带动医疗健康,养老相关等产业 的发展。 3. 中国资本市场 仍不够发达,金融业占 GDP 比较相对较小,而美国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完善有效的资本市

37、场 能够 推动 经济 高速 发展 ,因此, 金融业 的崛起将是未来不可避免的一大趋势 。但是也不能操之过急, 在经济条件等各方面尚不符合的前提下,如阿根廷那样过早全面开放金融市场,将会导致国内金融系统的奔溃。 4. 以铁路为代表的 交通运输业一方面 是 工业化的产物, 另 一方面又是推动工业化发展的巨大力量 ,对于整个社会的产业结构向较为高层次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 交通运输业在未来 仍有许多增长空间。 研究员简介: 袁源 , 诺亚研究部研究 员。 17 重要声明:本报告仅作提供资料之用,客户并不能尽依赖此报告而取代行使独立判断。本公司力求报告内容准确完整,但不对因使用本报告而产生

38、的任何后果承担法律责任。本报告的版权归诺亚控股有限公司所有,如需引用和转载,需征得版权所有人的同意。任何人使用本报告,视为同意以上声明。 复旦大学经济学学士 荷兰蒂尔堡大学金融学硕士 现任诺亚财富管理中心研究员,主要负责 私募股权类产品的研究 工作。 研究员承诺: 负责本研究报告全部或部分内容的每一位研究员,在此申明,本报告清晰、准确地反映了研究员本人的研究观点。作者保证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本人的职业理解,通过合理判断并得出结论,力求客观、公正,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影响。作者薪酬的任何部分过去不曾与、现在不与、未来也将不会与本报告中的具体推荐或观点直接或间接相关。

39、 产品评价风险提示 对于理财产品的评级是对其 已有信息的评价,并不表示对产品未来表现的预测。 理财产品评级变化并不一定表示产品业绩趋于上升或下降,或者绝对风险较小或较大,也可能是该产品与其它同类产品的相对排名发生变化。 由于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有所差异,高星级的产品未必适合所有投资者,投资者需结合产品收益风险特性及自身需求进行选择。 免责声明 本报告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本公司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确定性的判断。投 资者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和作者无关。 本 报告 相关知识产权归诺亚控股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所有,未经诺亚控股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许可,任何个人或组织,均不得将本 报告 内容以转载、复制、编辑、上传或发布等任何形式使用于任何场合。 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诺亚 (中国) 财富管理中心,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诺亚控股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之权利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