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 1 页 共 19 页 附件 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 非洲猪瘟( ASF)全产业链防控 指导手册 二一八年八月十日 第 2 页 共 19 页 目 录 1 总则 . 3 1.1 编制目的 3 1.2 指导方针 3 2 组织管理 . 3 2.1 股份公司 ASF 临时防控领导小组 3 2.2 各级经营单元 ASF 临时防控领导小组 4 2.3 紧急求教电话 4 3 ASF 诊断 4 3.1 ASF 流行病学 4 3.2 临床表现 5 3.3 病理变化 6 3.4 鉴别诊断 6 3.5 实验室检测 6 3.6 结果判定 8 3.7 结果处置 9 4 ASF 防控措施 9 4.1 动保中心防控措施
2、 9 4.2 饲料厂防控措施 . 10 4.3 种猪场防控措施 . 11 4.4 商品猪放养防控措施 . 12 4.5 屠宰、猪肉食品深加工防控措施 . 12 5 ASF 疫情监测与 报告 . 13 5.1 疫情监测 . 13 5.2 疫情报告 . 14 5.3 信息共享 . 14 6 ASF 疫情应急处置方案 . 15 6.1 应急预案 . 15 6.2 生猪养殖疫情应急处置措施 . 15 6.3 生猪屠宰停产应急处置措施 . 16 7 外部联防措施 17 8 其他注意事项 17 附件 1 非洲猪瘟消毒技术 18 第 3 页 共 19 页 1 总则 针对我国首次发生的非洲猪瘟疫情,为确保股份
3、公司生产主体和经营的安全,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的传播和流行,确保疫情发生时,能够及时、迅速、有效的进行应急处理,最大限度的减轻疫病的危害,特编制非洲猪瘟( ASF)全产业链防控指导手册。 1.1 编制目的 提高全员预防意识,强化管理、科学预防,最大限度减轻 ASF 疫情风险及危害。 1.2 指导方针 贯彻农业农村部“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 24 字防控方针, 坚持预防为主,严格落实各项生物安全制度,积极应对 ASF 带来的经营风险。 2 组织管理 2.1 股份公司 ASF 临时防控领导小组 成立股份公司 ASF 临时防控领导小组,统筹各级单元防控预案和指导防
4、控措施及应急管理。 组 长:邓 成 顾 问:闫之春、张秀美 成 员:吉崇星、韩继涛、陶玉岭、杜江平、朱正鹏、秦立廷、 张 早 秘书长:刘龙海 第 4 页 共 19 页 2.2 各级经营单元 ASF 临时防控领导小组 各经营单元在股份公司 ASF 临时防控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协调本经营单元的 ASF 疫情防控管理工作,并根据突发疫情情况,向股份公司反馈疫情处置情况。 各经营单元成立以经营单元负责人为组长、生猪养殖、合同放养 /生猪屠宰负责人为执行组长的临时防控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所辖区域防控预案和应急管理工作。各相关部门应加强协调配合,建立多部门共同参与的联防联控协作机制。 2.3 紧
5、急求教电话 动保中心:陈婷 18853235263 生猪养殖:李孝文 18162028272 生猪屠宰:龚官兵 15996240848 饲料产业:陈刚 18581891122 在各产业板块紧急求教电话无法接通时,可拨打安全环保部应急处置电话。 安全环保部:刘泳 15165765862。 3 ASF 诊断 3.1 ASF 流行病学 3.1.1 传染源 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家猪、野猪(包括病猪、康复猪和隐性感染猪)和钝缘软蜱为主要传染源。 第 5 页 共 19 页 3.1.2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接触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猪或非洲猪瘟病毒污染物(泔水、饲料、垫草、车辆等)传播,消化道和呼吸道是最主要的感染途
6、径;也可经 钝缘软蜱等媒介昆虫叮咬传播。 3.1.3 易感动物 家猪和欧亚野猪高度易感,无明显的品种、日龄和性别差异。疣猪和薮猪虽可感染,但不表现明显临床症状。 3.1.4 潜伏期 因毒株、宿主和感染途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OIE陆生动物卫生法典规定,家猪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潜伏期为 15 天。 3.1.5 发病率和病死率 不同毒株致病性有所差异,强毒力毒株可导致猪在 4 10 天内 100% 死亡,中等毒力毒株造成的病死率一般为 30% 50% ,低毒力毒株仅引起少量猪死亡。 3.1.6 季节性 该病季节性不明显。 3.2 临 床表现 3.2.1 最急性:无明显临床症状突然死亡。 3.2.2
7、急性:体温可高达 42 ,沉郁,厌食,耳、四肢、腹部皮肤有出血点,可视黏膜潮红、发绀。眼、鼻有黏液脓性分泌物;呕吐;便秘,粪便表面有血液和黏液覆盖;或腹泻,粪便带血。共济失调或步态僵直,呼吸困难,病程延长则出现其它神经症状。妊娠母猪流产。病第 6 页 共 19 页 死率高达 100% 。病程 4 10 天。 3.2.3 亚急性:症状与急性相同,但病情较轻,病死率较低。体温波动无规 律,一般高于 40.5。仔猪病死率较高。病程 5 30 天。 3.2.4 慢性:波状热,呼吸困难,湿咳。消瘦或发育迟缓,体弱,毛色暗淡。关节肿胀,皮肤溃疡。死亡率低。病程 2 15 个月。 3.3 病理变化 浆膜表面
8、充血、出血,肾脏、肺脏表面有出血点,心内膜和心外膜有大量出血点,胃、肠道黏膜弥漫性出血。胆囊、膀胱出血。肺脏肿大,切面流出泡沫性液体,气管内有血性泡沫样粘液。脾脏肿大,易碎,呈暗红色至黑色,表面有出血点,边缘钝圆,有时出现边缘梗死。颌下淋巴结、腹腔淋巴结肿大,严重出血。 3.4 鉴别诊断 非洲猪瘟临床症状与古典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疫病相似,必须开展实验室检测进行鉴别诊 断。 3.5 实验室检测 公司为防范非洲猪瘟,尽早发现隐患,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安排进行内部实验室抗体或病原筛查和检测;日常检测由各养殖板块卫星实验室和动保中心完成,临床可疑病例仅由动保中心进行内部检测,检测结果由动保中心上报股
9、份公司 ASF 临时防控领导小组。 3.5.1 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第 7 页 共 19 页 检测项目 检测方法 采集样品 采集方法及保存 血清学 ELISA 血清 无菌采集 5ml 血液样品,收集血清,冷藏运输,到达检测实验室后,冷冻保存。 病原学 普通 PCR或荧光定量 PCR 1、疑似发病猪群:抗凝血、组织样品(首选脾脏,其次为扁桃体、淋巴结、肾脏、骨髓等)、排泄物(粪便等) 1、抗凝血:用含有抗凝剂的采血管无菌采集 5ml 血液,冷藏运输,到实验室后 -80保存。 2、组织样品:疑似发病猪群尽量不剖检,如果必须剖检,做好后续的消毒工作、动物尸体及污染物品的无害化处理。冷藏运输,到实验室后
10、 -80保存。 2、饲料原料 多点采样,每份 100g 左右,常温保存运输。到实验室后冷冻保存。 3、车辆、环境等棉拭子 关键部位棉拭子涂抹采样,放入含有1ml 生理盐水的 EP 管中,冷藏运输,到实验室后 -80保存。 4、软蜱 将收集的钝缘软蜱放入有螺旋盖的样品瓶 /管中,放入少量土壤,盖内衬以纱布,常温保存运输。到达检测实验室后, 80冷冻保存或置于液氮中;如仅对样品进行形态学观察时,可以放入 100%酒精中保存。 其他 3.5.2 样品包装 内包装袋必须是结实、不透水、防泄漏的,保证完全密封,自封袋的话至少套两层;如果是用 EP 管装必须用封口膜密封,以防开盖泄露。 外包装用泡沫箱,里
11、面放置冰袋,保证冷链运输,空隙放置报纸或泡沫等填充,防止样品运输过程中晃动造成包装破损等。 泡沫箱内注意放置标注“高危品,非专业人员严禁拆开!”的警告语。 3.5.3 检测人员安排 由专业培训过的人员进行样品接收、检测、物品无害化处理等,专第 8 页 共 19 页 人专项负责。 3.5.4 血清学检测 将血清样品,应用成品 ELISA 试剂盒进行检测,按照说明书检测ASF 特异性抗体。 参照新希望六和动保中心实验室操作手册 ELISA 标准操作规程完成抗体检测。 3.5.5 病原学检测 对可疑病例样品进行 60 30min 灭活,使病毒失去感染活性; ASF 病毒为 DNA 病毒,应用普通 P
12、CR 或荧光定量 PCR 方法进行检测。 参照新希望六和动保中心实验室操作手册中 PCR 实验操作步骤及试剂配制、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操作步骤及试剂配制完成病原检测。 3.6 结果判定 3.6.1 临床可疑疫情 符合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判定为临床可疑疫情。 3.6.2 疑似疫情 对临床可疑疫情,经上述血清学方法或病原学快速检测方法检测,结果为阳性的,判定为疑似疫情。 第 9 页 共 19 页 3.7 结果处置 3.7.1 各经营单元发现临床出 现疑似病例, 12 小时内上报股份公司ASF 临时防控领导小组,并联系动保中心进行血清学或病原学快速检测。 3.7.2 经
13、血清学或病原学快速检测方法检测,结果为阳性的,判定为疑似疫情,第一时间上报股份公司 ASF 临时防控领导小组,由股份公司 ASF 临时防控领导小组决定对疫情的处置方案。 4 ASF 防控措施 4.1 动保中心防控措施 4.1.1 凡是存在病毒传入风险的关口、物品,都要做好防控措施,出现临床疑似病例或接收来自疫区的原物料时可安排进行内部实验室检测。 4.1.2 动保中心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样品接收、检测及物品 无害化处理等工作,由专人专项负责。 4.1.3 动保中心收到临床疑似症状的检测样品后,优先对出现临床疑似症状的样品进行加急检测。 4.1.4 临床可疑病例或采集的可疑样品经血清学或病原学快速检
14、测方法检测,结果为阳性的,判定为疑似疫情,第一时间上报股份公司 ASF临时防控领导小组,由股份公司 ASF 临时防控领导小组决定对疫情的处置方案。 4.1.5 样品及检测过程中用到的检测耗材、容器等进行严格的高压灭菌处理,处理完的废弃物交由专业的无害化处理公司进行处理。 第 10 页 共 19 页 4.1.6 检测过程中接触到的实验区域进行全面的消毒处理,对实验室人员的衣、帽、鞋等物品,采取消毒液浸泡、高压灭菌等方式消毒。 4.2 饲料厂防控措施 4.2.1 密切关注疫情动态信息,与政府部门及与养殖场(户)保持联系沟通,及时了解周边生猪养殖情况以及疫情进展对周边生猪养殖的影响。 4.2.2 每
15、天对场内环境卫生进行清理、清扫、喷洒消毒处理,保持厂区整洁,减少尘土飞扬。 4.2.3 加强车辆和原料的管控,对原料车辆进行严格的喷雾消毒处理,降低原料车辆携带病毒的可能。 4.2.4 饲料厂安排专人对饲料运输车辆的清洁情 况进行检查,并在饲料装车前对运输车辆进行雾化消毒处理。 4.2.5 对厂内原料进行排查,重点排查来自的疫区方向的原料及车辆,对车辆及原料采样送检,确保来自疫区的饲料原料及车辆未受到ASF 病毒污染。 4.2.6 做好下游生猪养殖场(户)的 ASF 知识普及及培训工作,提高养殖户的警惕性,避免养殖户产生恐慌情绪。 4.2.7 饲料厂周边出现猪只异常死淘或 ASF 疫情时,应安
16、排专人负责周边疫情的动态信息并与当地的兽医主管部门保持联系,根据疫情信息调整生产计划,降低 ASF 疫情带来的损失。 4.2.8 疫情解除后,饲料厂应 密切关注疫区养殖生产恢复情况,根据疫区生产恢复状况,制定有效的激励政策,抢占市场。 第 11 页 共 19 页 4.3 种猪场防控措施 4.3.1 每周对种猪场周边 3km 范围内的生猪养殖及屠宰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和风险评估,确认种猪场周边的疫情风险。 4.3.2 做好非洲猪瘟( ASF)的知识普及,提高警惕,避免恐慌,各聚落、分子公司分别制定疫情期间的应急管理措施。 4.3.3 全面排查养殖现场的生物安全措施,防微杜渐,确保养殖现场生物安全措施
17、的良好运行。 4.3.4 加强经典猪瘟的免疫监测管理,对经典猪瘟的免疫后抗体进行全面筛查,确保新好 、新六经典猪瘟的免疫效果。 4.3.5 各种猪场和商品放养猪场建立并认真填写基础养殖档案(包括疫苗免疫记录表、兽药使用记录表、猪群诊疗记录表及饲料使用记录表),确保场内猪只、原物料可追溯。 4.3.6 严格控制人员、车辆和易感动物进入养殖场,进出养殖场及其生产区的人员、车辆、物品要严格落实隔离、消毒等措施。 4.3.7 严禁采购疫区来源的各种物资,严禁合作饲料厂使用来自疫区的饲料原料,禁止员工网购发货地址为东北地区的产品;养殖基地安排专人负责采购物资的消毒处理,各种物资需经严格的消毒处理后方可进
18、场。 4.3.8 严格执行环境消毒制度,生活区每月彻底清理、消毒一次,猪舍周边环境每周彻底清理、消毒一次。 4.3.9 做好场区有害动物控制,场内禁止任何形式的饲养动物,做好灭鼠和防鸟工作,清理场内垃圾和杂草,定期灭杀媒介昆虫,尽量避第 12 页 共 19 页 免生猪与媒介昆虫 的接触。 4.3.10 发现可疑临床症状的病例严格隔离, 12 小时内上报和送检。 4.4 商品猪放养防控措施 4.4.1 严禁使用泔水和餐余垃圾饲喂猪只,开展全面的检查工作,各放养服务部要全面检查泔水和餐余垃圾饲喂生猪违规行为,对体系内养猪场(户)检查工作要全覆盖,做到 100%排查。 4.4.2 对进出合作养户的运
19、输车辆进行检查、登记,保证车辆清洁干净。特殊条件下需进入场区的车辆必须经过戊二醛类或者碱类消毒液的消毒处理,各养殖服务部按排专人负责车辆的检查、登记工作。 4.4.3 养户需配备消毒设备,管理人员和销售人员负责拉猪车辆的消毒检查工作,拉猪前在离养户 2km 处进行检查,检查合格的车辆方可靠近养户猪场,进行消毒后装猪;检查不合格的拉猪车辆禁止驶入,需要重新冲洗、清洁合格后方可驶入。 4.4.4 加强内部和合同猪场的巡查工作,发现可疑临床症状的病例严格隔离, 12 小时内上报和送检。 4.4.5 疑似临床症状的养殖场内一切物资供应需要专用车辆,严禁共用,同时启动场内封锁,任何人员限制出场。 4.5
20、 屠宰、猪肉食品深加工防控措施 4.5.1 禁止采购疫区及其邻近区域的生猪和猪肉产品。 4.5.2 各分子公司采购的生猪必须为合格猪源,生猪进厂应一车一第 13 页 共 19 页 户,一车多户的必须进行明显的物理隔离。采购的生猪除必须具备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耳标外,还应随车提供生猪分户记录表、生猪装车影像资料以及当批次的饲养日志,证件、标识齐全有效、证物相符的生猪方可入厂。 4.5.3 设定专用区域用于运猪车辆的清洗消毒,进厂时需对车辆、生猪进行消毒,运猪车辆在卸猪完毕后必须经清洗消毒后方可出厂,保证消毒池、喷雾消毒设备有效使用,确保生猪进厂批批消毒,安排专人对车辆消毒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4.5
21、.4 辅料、包材以及采购的原料肉 应来自于非疫区,且相关检验检疫票证齐全有效。必要时应对相关物料进行采样检测,确保无异常后方可使用。 4.5.5 加强人员、工器具、设备、车辆以及环境的消毒管理,做好生产前、生产过程以及生产结束后的清洗消毒工作。安排专人对消毒程序执行情况、消毒液有效性、消毒效果等进行监督检查。 4.5.6 对病死猪及病害产品应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并按照专人负责,同时应做好无害化处理相关人员、工器具的消毒工作。 4.5.7 做好生猪入场和产品出场登记、宰前、宰后检验、消毒、无害化处理等相关记录,保证原料、产品的可追 溯。 5 ASF 疫情监测与报告 5.1 疫情监测
22、5.1.1 各分子公司应密切关注疫情动态,与工厂所在地兽医部门、第 14 页 共 19 页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以及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等相关部门保持沟通联系,及时了解疫情进展情况以及对周边的影响,做好信息收集工作,每周将收集到的相关疫情信息报送各经营单元 ASF 临时防控领导小组及股份公司 ASF 临时防控领导小组。 5.1.2 各分子公司原料采购部门应与原料供应商、养殖场(户)保持联系沟通,及时了解工厂周边的生猪养殖情况,以及政府部门对生猪运输的相关要求,做好信息收集工作,出现异常情况 12 小时 内报送各经营单元 ASF 防控领导小组。 5.2 疫情报告 5.2.1 任何单位和个人,如发现不
23、明原因生猪死亡、野猪异常死亡等情况,应第一时间向股份公司 ASF 临时防控领导小组报告,未得到明确指导意见前严禁个人私自对外传播。 5.2.2 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发布和散播非洲猪瘟疫情的不实信息。 5.2.3 各经营单元 ASF 临时防控领导小组每周将收集到的 ASF 疫情信息及内部猪群健康状况汇报至股份公司 ASF 临时防控领导小组,并说明目前的状况以及可能的发展态势。当地兽医主管部门介入后,各经营单元 ASF 临时防控领导小组需安排 专人跟踪兽医主管部门对疫情的判定及处置方案,并在 12 小时内汇报给股份公司临时防控领导小组。 5.3 信息共享 5.3.1 各经营单元应密切关注 ASF 疫
24、情动态信息,及时了解本区域内疫情信息,本区域内出现异常信息时,各经营单元将目前的状况及可第 15 页 共 19 页 能的发展态势 12 小时内汇报给股份公司 ASF 临时防控领导小组,由股份公司 ASF 临时防控领导小组做出信息共享。 5.3.2 各经营单元内出现临床疑似症状时,各经营单元 12 小时内将现场情况及发展态势汇报给股份公司 ASF 临时防控领导小组,并由股份公司 ASF 临时防控领导小组协调周边 的经营单元做出防范及应对措施。 6 ASF 疫情应急处置方案 6.1 应急预案 各级经营单元根据本经营单元的非洲猪瘟疫情风险情况,制定相应的非洲猪瘟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内容包括应急处理流程
25、、应急处理方法及要采取的措施,并根据周边疫情发展态势,做好统筹安排。 各级经营单元每月对应急预案进行演练,确保应急预案能够顺畅、有效的实施。 6.2 生猪养殖疫情应急处置措施 6.2.1 出现临床可疑疫情时,相关经营单元负责人必须在 12 小时内将相关情况汇报股份公司 ASF 临时防控领导小组,并启动 ASF 疫情应急预案,安排专人负责,对发生临床可疑疫情的场区进行封锁隔离,并采集样品送养猪研究院和动保中心进行非洲猪瘟抗体或病原检测,在疫病确诊前严禁员工出场,物品只进不出。 6.2.2 动保中心对送检样品进行加急检测,若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第一时间汇报给股份公司 ASF 临时防控领导小组,由股
26、份公司 ASF临时防控领导小组启动相应的应急措施;若检测结果为阴性,动保中心第 16 页 共 19 页 第一时间将检测结果汇报至股份公司 ASF 临时 防控领导小组,并安排对其他相似症状疫病进行排查,确定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6.2.3 当地兽医主管部门介入后,积极协助其进行现场调查核实,初步判定为临床可疑疫情时,各经营单元 ASF 临时防控领导小组将兽医主管部门的判定结果及处置方案第一时间汇报给股份公司 ASF 临时防控领导小组,并协助兽医主管部门做好场区的隔离、消毒及无害化处理等处置工作。 6.2.4 各经营单元出现 ASF 疫情或者处于疫区范围时,积极协助当地兽医主管部门做好相关的
27、处置工作,需执行强制捕杀的,第一时间汇报给股份公司 ASF 防控领导小组,并按照 兽医主管部门的要求做好相关的强制捕杀记录,积极主动的联系捕杀补助的申报工作。 6.2.5 做好内部人员及合同养殖户培训和安抚工作,提高全员防范意识,减少疫情期间的人员流动,降低疫情信息传播风险。 6.3 生猪屠宰停产应急处置措施 6.3.1 根据疫情严重程度,农业农村部会启动一级或二级响应,对发生疫情的县区进行封锁、禁运、禁产,处于疫区内的各经营单元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减少停产造成的损失。 6.3.2 处于疫区内的工厂安排从非疫区内部厂家调拨产品,运输到销区进行分销,防止重要客户渠道的流失。 6.3.3 加 强与
28、非疫区调拨公司及重要客户渠道的沟通、协调,确保调拨产品出库、装卸、运输、销售流程通畅。 6.3.4 详细评估疫情发生后停产造成的损失以及对后期经营的影第 17 页 共 19 页 响,测试和分析调拨产品的利润情况,及时调整调拨产品,尽全力防止渠道客户流失。 6.3.5 停产期间,做好场内职工的安抚工作,确保职工稳定。安排停产工厂班组长以上骨干人员到集团内部工厂进行交流学习,提升工厂骨干人员的技术管理水平。 6.3.6 工厂时刻做好恢复生产的准备,疫情解除后,工厂能够迅速恢复生产,所有到厂生猪来自非疫区,生猪检疫手续齐全,资料真实。 6.3.7 市场人员对外统一口径,传递正能量,安抚客户;支持渠道
29、客户恢复上量,实施有效的激励政策,抢先占领市场。 7 外部联防措施 7.1 与兽医主管部门、上游企业及下游客户之间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关注了解疫情发展情况,以及对当地采购、生产、销售的影响,尽早采取相关的防范措施。 7.2 对周边的养殖企业、养殖户进行辅导和宣传教育,建立系统的生物安全防御体系,降低养殖基地周边发生疫情的可能。 8 其他注意事项 在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措施的同时,注意消毒剂的选择与存储,防止因消毒剂选择或储存不当带来的食品安全及生产安全风险。 第 18 页 共 19 页 附 : 非洲猪瘟消毒技术 1 药品种类 最有效的消毒药是 10% 的苯及苯酚、去污剂、次氯酸、碱类及戊二醛。碱类(
30、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氯化物和酚化合物适用于建筑物、木质结构、水泥表面、车辆和相关设施设备消毒。酒精和碘化物适用于人员消毒。 2 场地及设施设备消毒 2.1 消毒前准备 2.1.1 消毒前必须清除有机物、污物、粪便、饲料、垫料等。 2.1.2 选择合适的消毒药品。 2.1.3 备有喷雾器、火焰喷射枪、消毒车辆、消毒防护用具(如口罩、手套、防护靴等)、消毒容器等。 2.2 消毒方法 2.2.1 对金属设施设备消毒,可采用火焰、熏蒸和冲洗等方式消毒。 2.2.2 对圈舍、车辆、屠宰加工、贮藏等场所,可采用消毒液清洗、喷洒等方式消毒;运输车辆进入洗车点 /洗消中心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后方可按照指定路
31、线进入指定位置停放;内部饲料车进入生产区需经过轮胎的彻底清洗消毒; 2.2.3 对养殖场(户)的饲料、垫料,可采用堆积发酵或焚烧等方式处理,对粪便等污物作化学处理后采用深埋、堆积发酵或焚烧等方式处理。 第 19 页 共 19 页 2.2.4 对生活区范围内办公、饲养人员的宿舍、公共食堂等场所,每月彻底消毒一次,猪舍周边环境定期清理,保持干净整洁,每周消毒一次。 2.2.5 对消毒产生的污水应进行无害化处理。 3 人员及物品消毒 3.1 饲养管理人员可采取淋浴消毒(尤其是注意头发和指甲的清洗),更换场内工作服和靴子后方可进入场内。随身物品(手机、眼镜等)要经过紫外线消毒后方可带进场内,其他任何需要进入生活区的个人携带物品都必须接受门卫检查,经雾化消毒后方可带入生活区。 3.2 对衣、帽、鞋等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可采取消毒液浸泡、 高压灭菌等方式消毒;生产区内工作服每日清洗消毒一次,生活区内工作服每周清洗消毒一次;进入场内的物资须经紫外线照射或臭氧熏蒸消毒处理后方可进入场内库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