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镇原县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情况汇报中共镇原县委农村工作办公室(2009 年 6 月 24 日)今年,我县新农村试点工作按照中央提出的“二十字” 方针,在市办的精心指导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们本着“科学 规划,主攻 产业,夯实基础 ,配套建设,试点先行,整合项目,扎实推进” 的思路,在全县确 定了 1 个镇、15 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城关镇为市级城乡一体化试点镇;上肖乡北庄村、屯字镇阳宁村、新城乡杜寨村为市级新农村试点村,南川乡原芦等 12 个村为县级试点村。经过半年的试点建设,市级试点镇、村完成了“ 方案” 规划 编制,县级试点村分区域、分 类别、分时段确定了目标任务
2、。目前这些试点镇、村在基础建设、产业培育、中心村农宅建设、村级社会事业及村容村貌整治等方面,都已取得了阶段性进展。现简要汇报如下:一、试点工作进展1、市级试点镇工作进展。我们把城关镇作为全县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镇,紧紧抓住试点这一机遇,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模式,高起点规划,着力在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公共服务、城乡劳动力就业等方面抓好项目的落实,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一是结合农村实际,抓好集中规划。今年以来,全镇结合农村群众居住特点,完成了居民点规划,共规划自然村 60 个,待安置群众 1190 户,规划用地 620 亩,现已动工修建的自然村 2- 2 -
3、个。原郑村集中土地 51 亩,修建房屋 196 间,安置群众 32 户,五保户 8 人。目前,五保家园已完成主体工程,村级文化广场工程正在积极实施,预计 7 月份可全面建成;丰台村集中土地 43亩,规划修建房屋 129 间,安置群众 23 户;完善了莲池水荫小康农宅 67 户遗留工程的通电、通水和绿化工作;投入 32 万元,完成了镇中心养老院建设,可入住五保老人 40 人。 二是加大产业开发,落实配套设施。按照全县茹河川区开发的总体部署,完成各类设施大棚建设 608 座,其中当年投入资金 115 万元,通过土地流转示范建设大棚 152 座,涉及五个村610 亩土地。完成新打机井 2 眼,维修机
4、井 4 眼,新修灌渠 4000多米。为了解决塬区苹果、人畜饮水、交通安全问题,投入 25 万元,在原郑、丰台两村新打水泥窖 200 眼,压埋供水管线 7 公里,自来水管线入户 100 户。采取投工投劳的办法,新修付坪至张刘咀村组道路 6.2 公里。三是集中非公企业,服务园区建设。根据县委、县政府提出的“ 生 态立 县、产业 富民、工业强县” 的 总体思路,积极配合县工业局、国土局、规划局等部门实施金龙工业园区建设,协调完成租地 414 亩,拆迁农宅及地面附属物 6 处,安置拆迁户 4 户,协调处理矛盾纠纷 6 起。园区的三通一平,绿化、美化、路灯安装等工程全部结束,为全县非公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
5、良好的发展环境。目前,园区内已入住 6 户企业。2、市级试点村进展。3 个试点村规划总投资 1244 万元,其中市财政扶贫资金 150 万元,县财政配套 90 万元,部门配套363 万元,群众自筹 641 万元。目前,3 个村按照 4 个大项建设- 3 -内容,分三个功能区(即产业开发区、公共事业区、集中住宅区)进行实施。截止目前,已完成投资 793 万元,占计划的 64%;具体完成:(1)新栽苹果 1800 亩,种植瓜菜 1050 亩;(2)建养畜暖棚29 座;(3) 新打机井 1 眼,维修机井 2 眼,自来水管线延伸 2 公里,入户 63 户;(4)新建小康农宅 85 户;(5)完成道路铺
6、油 4 公里,新修拓宽道路并铺沙 16 公里;(6)绿化村组道路 28 公里;(7)迁址新建村部 1 处;(8)搬迁新建了仪封小学;(9)新建五保家园 3 处;(10)设垃圾箱 10 处,小型垃圾运送车 1 辆;(11)新建文化广场 1处;(12)新建便利店 3 个;(13) 培训农民 400 人(次) ,输转农村剩余劳动力 700 人。3、县级试点村进展。县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梯次推进” 的办法,依托异地移民搬迁、灾后重建、危房改造等项目支撑,以中心村建设为切入点,以发展产业开发为重点,整合项目资金,改善基础条件,使县级 12 个试点村在新农村建设、产业培育、公共事业
7、配套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进展。目前,12 个县级试点村共完成投资 1400 万元,占年度规划投资的27%。栽植苹果 0.3 万亩;种植瓜菜 0.6 万亩,其中设施蔬菜大棚300 座 300 亩;新增规模养殖户 23 户,修建暖棚 62 座,养牛 80头,养猪 240 头;新打机井 2 眼,新修水塔 2 座,维修机井 3 眼,延伸供水管线 12 公里,自来水入户 520 户;新修梯田 300 亩;新修、整修拓宽村组道路 13 条 30 公里;绿化道路 15 公里;新建文化广场 3 处;新建五保家园 5 处;新建居民集中点 12 处 420 户;新建标准化卫生所 5 处;培训科技明白人 800 人。二
8、、主要做法- 4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五个方面:(一) 加强领导,周密安排。县上把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作为统领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一项大事来抓,县上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委办、政府办、组织部、财政局、农村办等 22 个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委农村办。与此同时,试点镇、村都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定期召开各类会议,安排部署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保证了新农村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县上还建立了县级领导和部门联系试点村工作制度,明确了试点镇、村县直联系部门各自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及时限要求。这样形成了全社会上下联动,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
9、局,有效地推动了新农村试点工作的开展。同时,还建立健全了督查考核工作机制,制定考核办法,把经常性的跟踪督查和专项考核相结合,实行严格的考核奖惩措施,确保该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二) 明晰思路,科学规划。试点镇、村确定以来,我们坚持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 ”方针要求,本着 “科学规划、主攻产业、夯实基础、配套建设、点面结合、整合项目、扎实推进”的思路,按照规划先行的建设原则,基本按照规划一个中心(以村部为中心)、三个功能区(公共事业区、集中住宅区、产业开发区)的新村建设方案。在产业开发上,重点发展苹果、瓜菜、规模养畜、劳务四大产业;在基础设施上,重点加强农田、道路、人畜饮水、校舍建设等方面
10、工作;在科技兴农上,大力实施农民培训工程,积极引进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新技术;在生态建设上,重点建设户用沼气,并加快对荒山荒沟和坡耕地的综合治理;在村容村貌整治上,重- 5 -点对全村道路、庭院等区域进行绿化、亮化建设,同时对生活生产垃圾进行了集中处理掩埋;在公共设施建设上,通过建设文体活动中心,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科学的规划,明晰的工作思路,使我们在试点工作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三) 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涉及方方面面,量大面广,建设任务繁重,而资金短缺又是制约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素。为了使试点工作真正起到典型示范作用,我们加大了资金整合力度。一是尽力用好各级财政补助资
11、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 四两拨千斤” 的作用, 县财政在财力极其困难的情况下,预借 60 万元作为试点镇、村的启动资金。同时,我们出台了新农村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加强资金管理,保证有限的资金用在试点村建设上,有效提升新村建设的规模、品位和水平,使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成为全县的亮点、精品和典型。二是加大部门整合资金力度。为了聚集资金,合力建设新农村,县上出台了新农村建设整合项目办法草案,对试点村涉及到的责任单位的任务进行了明确,将异地扶贫搬迁、灾后重建、危改工程、水利设施、农综开发、学校危房改造、村级阵地建设等项目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目前,共整合资金 468 万元,有效地支持新农村建设工作。
12、三是积极吸引民资支持新农村建设。城关镇吸引民资 220 多万元,建办了聚丰科技有限公司,建设新一代温室 6 座,年产值可达百万,有效地带动了川区产业的开发。四是充分发挥群众投资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在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中,我们积极协调落实农户信贷资金 200 万元,动员群众投资 280 万元,占总投资计划的 45.8%,农民群众自力更生建设美- 6 -好家园的浓厚氛围正在形成。(四) 创新机制,统筹发展。在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中,我们逐步探索“ 政府主导 、农民主体、多方参与 ”的建设机制;“乡村共建、主抓靠乡、行动在村、实惠到户”的工作机制;“ 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投其资、各记其功”的投资机
13、制和职责到位、服务到位、考核到位、奖惩到位的“四到位” 管理机制。三、存在问题尽管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上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与上级业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相比,还有许多差距。目前,我县新农村试点工作尽管完成了建设方案规划的主要任务,但在具体建设过程中,仍然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一) 产业培育难度大。苹果作为我县试点村的优势主导产业,通过资金、政策扶持,现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优势。但苹果是一个生产周期长、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和技术作支撑。同时,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果树管护工作的困难和压力很大。部分农民对长远
14、发展苹果产业缺乏信心,重栽植轻管理的现象仍然存在,严重影响了试点村产业培育和发展。(二) 农业基础脆弱。由于受“ 十年九旱”等因素的制约,农业生产面临着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双重考验,特别是农田、水利等基础建设十分薄弱,农村的贫困面还很大,农民的人居环境还很差,农村经济的发展还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要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只有抢抓省市的政策机遇,借梯登高,借船出- 7 -海,加快步伐,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 农民教育管理任重道远。由于受传统小农意识的影响,部分群众法制观念、集体观念淡薄,缺乏责任意识。加之,乡村对农民的教育管理缺乏相应的措施和手段,严重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15、四) 新农村建设人力缺乏。大批年轻劳动力从农村向城镇和县外转移,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但与此同时,它的负面作用也开始显现,最突出的是个别村出现 “空壳化” 现象。打工挣钱回家修新房,建好后整家外出,关门上锁成了“空巢” ,导致公路、水利等基础建设和公益设施建设成本高、进度慢。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进一步加快产业开发。对照产业发展规划,依托项目资金扶持,优先发展“ 苹果、瓜菜、草畜、 劳务” 四大产业,大力调整农业结构,突出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繁荣农村经济,致富农民群众。二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年内,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市级试点镇、村年度建设任务,使新建的中心村
16、通水、通电,达到绿化、亮化、美化,为我县新农村建设树立典型。三是落实整合项目资金。除落实市级试点村 363 万元部门整合项目资金外,全面落实城关镇 200 万元整合任务,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对县级试点村进行项目倾斜,确保新农村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四是加强资金管理。严格执行新农村建设试点资金管理办法,严肃报账程序,对涉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资金,必须实行- 8 -招投标制,把有限的资金用在项目建设上。五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坚强堡垒。 “给钱给 物,不如 给个好支部;治 穷致富,关键在党支部” 。我们将继续抓好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积极做好农村党员发展工作,加强党员
17、教育、培训和管理,不断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9 -项 目投 资县 区镇 原 县 1.925026.524765464318056015016313690149264721360240238941285670455030152164402512单 位 : 万 元流 域治 理 造 林 精 神 文 明 建 设计 划总 投 资(亿 元 )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产 业 开 发 其它信 息网 络村 级组 织 宣 传教 育农 民培 训培 训教 育基 地合 计投 资社 会 公 益 事 业体 育事 业209年 全 市 新 农 村 建 设 投 资 完 成 情 况 统 计 表种 植业合 计投
18、 资 其 它农 民合 作经 济组 织农 业机 械良 种推 广 农 村卫 生投 资合 计 农 田水 利 绿 化通 电通 讯能 源沼 气安 全饮 水道 路建 设 文 化事 业占 % 农产 品加 工养 殖业 合 计投 资 农 村教 育 科 技事 业完 成投 资项 目 其 中试 点单 位 油 路镇 原 县 120806717901.6 10.7995.4 8.4416420126080.242542027455183458890356040203619209年填 报 单 位 : 镇 原 县 委 农 村 办209年 全 市 新 农 村 建 设 工 作 进 展 情 况 统 计 表 ( 二 ) 入户率209
19、年 占计划 %实 际完 成计 划实 际完 成209年实 际完 成计 划 占计划 % 209年209年计 划 占计划 %实 际完 成计划实 际完 成 占计划 %入 户率累 计完 成 209年 计 划自 来 水 入 户 (户 ) 通 电 农 户 (户 ) 通 村 道 路 (公 里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农 村 沼 气 (户 ) 通 讯 入 户 (户 )累 计 完 成总 户数 入户率砂 石路 柏 油路累 计 完 成 油 路通 村率 计 划 占计划 %实 际完 成 投 资 累 计 完 成总 亩数 梯 田化 率总 户数 累 计完 成总 户数 通电率 农 田 改 造 (千 亩 )占计划 % 累 计完
20、成总 户数项 目试 点单 位镇 原 县 604371247120120104810.9283387218282371933132151014030213276累 计 完成 (件 )计 划 新建 卫 生室 (个 ) 占计划(%)累 计 完 成 (个 )计 划新 增设 备(件 )209年 209年 累 计完 成(间 )累 计完 成社 会 事 业209年 全 市 新 农 村 建 设 工 作 进 展 情 况 统 计 表 ( 三 )计 划改 造小 学(所 ) 村 卫生 所总 数 占 行政 村总 数(%)209年 实 际完 成(件 )占计划(%)实 际完 成(所 ) 实 际完 成(个 )占计划(%)实 际
21、完 成(间 )计 划 改造 危 房(间 )计 划 实 际完 成 占计划 % 计 划 实 际完 成 占计划 %流 域 治 理 造 林 (退 耕 还 林 )生 态 建 设 农 村 教 育 农 村 卫 生209年 投资 累 计 完 成总 面积 治 理率 绿化率累 计 完 成总 面 积 209年 209年占计划(%)填 报 单 位 : 镇 原 县 委 农 村 办- 10 -项 目试 点单 位镇 原 县 1054910101016020 4060183020432327762571 2049540 6128计 划 新建 农 家书 屋(处 )实 际完 成(处 )209年 累 计完 成(处 )209年 20
22、9年 209年 209年占计划(%)实 际完 成(个 )计 划新 增器 材(件 ) 计 划新 建村 部(个 )占计划 % 累 计完 成(个 )209年计 划新 增图 书(册 ) 占计划(%)209年实 际完 成(个 ) 计 划新 建体 育 场(个 ) 占 行政 村总 数(%)实 际完 成(处 )计 划新 建(处 )计 划新 建文 化 室(个 ) 占 行政 村总 数(%) 占计划(%)累 计完 成(件 )实 际完 成(个 ) 占计划(%)实 际完 成(件 )便 民 连 锁 商 店村 部 建 设农 村 文 化 室 农 村 体 育社 会 事 业 投 资 累 计 完 成(个 ) 累 计 完 成(处 )
23、209年 全 市 新 农 村 建 设 工 作 进 展 情 况 统 计 表 ( 四 ) 总数累 计完 成(册 )占计划(%)占 总村 数的(%) 总数占计划(%)实 际完 成(册 )累 计 完 成(个 )总数 填 报 单 位 : 镇 原 县 委 农 村 办项 目试 点单 位镇 原 县 450854682610446826964360436010105672360236010940661010550474.82.858855530试 点 单 位 六 大制 度 建 设209年计 划(个 )实 际(个 )占计划(%)社 会 保 障计划(人) 文 明 村当 年计 划新 建(个 )实 际(人 )占计划(%
24、)209年 培 训 基 地当 年计 划新 增(处 ) 占计划(%)实 际完 成(处 )209年计 划(人 )累 计(人 )五 保 户 供 养 投 资 参 加 合 作 医 疗209年 最 低 生 活 保 障累 计 (人 ) 累 计 供养 (人 ) 科 技 培 训 培 训 农 民 精 神 文 明精 神 文 明 建 设29年 全 市 新 农 村 建 设 工 作 进 展 情 况 统 计 表 ( 五 ) 累 计完 成(个 ) 填 报 单 位 : 镇 原 县 委 农 村 办计 划(人 ) 参 合率占计划(%) 实 际培 训(万 人 )实 际(人 )占计划(%) 当 年计 划培 训(万 人 )参 合 总人
25、口实 际(人 ) 累 计完 成(处 ) 占计划(%) 实 际完 成(个 )占计划(%)项 目试 点单 位镇 原 县 10404041050202520195061031.2819241.740 是 8338.6014 2填 报 单 位 : 镇 原 县 委 农 村 办累 计完 成(户 ) 累 计评 选(户 )五 好 家 庭当 年计 划评 选(户 ) 实 际完 成(户 )实 际评 选(户 )占计划(%) 209年 市 级 试点 村 是否 完 成实 际完 成(个 )占计划(%)计 划完 成规 划(个 )总户数 占 总 农户 (%)农 宅 建 设 村 容 村 貌 及 农 宅 建 设文 明 户 累 计 完 成 累 计 完 成村 庄 规 划连 片 住 宅 村 容 村 貌 整 治 (村 )精 神 文 明精 神 文 明 建 设0年 全 市 新 农 村 建 设 工 作 进 展 情 况 统 计 表 ( 六 ) 投 资当 年计 划建 成(户 ) 累 计完 成(个 )计 划完 成(个 )实 际完 成(个 )占计划(%)209年总数(个 )占 行 政村 总 数(%)占计划(%)当 年计 划新 增(户 )实 际完 成(户 )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