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铁、钠、铝知识点和方程式总结.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255574 上传时间:2018-10-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钠、铝知识点和方程式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铁、钠、铝知识点和方程式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铁、钠、铝知识点和方程式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铁、钠、铝知识点和方程式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铁、钠、铝知识点和方程式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钠铝及重要化合物知识点小结(为必背方程式)一、钠及其化合物(一)钠 Na1、单质钠的物理性质:钠质软、银白色、熔点低、密度比水的小但比煤油的大。2、单质钠的化学性质: 钠与 O2反应常温下:4Na + O 22Na 2O (新切开的钠放在空气中容易变暗)加热时:2Na + O 2Na 2O2 (钠先熔化后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Na2O2。 )钠在空气中的变化过程:NaNa 2ONaOHNa 2CO310H2O(结晶)Na 2CO3(风化) ,最终得到是一种白色粉末。一小块钠置露在空气中的现象:银白色的钠很快变暗(生成 Na2O) ,跟着变成白色固体(NaOH),然后在固体表面出现

2、小液滴( NaOH 易潮解) ,最终变成白色粉未(最终产物是 Na2CO3) 。 钠与 H2O 反应2Na2H 2O2NaOHH 2 离子方程式:2Na 2H 2O2Na 2OH H 2(注意配平)实验现象:钠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哧哧的声音,最后消失,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 “浮钠密度比水小;游生成氢气;响反应剧烈;熔钠熔点低;红生成的 NaOH 遇酚酞变红” 。 钠与盐溶液反应如钠与 CuSO4 溶液反应,应该先是钠与 H2O 反应生成 NaOH 与 H2,再和 CuSO4 溶液反应,有关化学方程式:2Na2H 2O2NaOHH 2 CuSO42NaOHCu(

3、OH) 2Na 2SO4总的方程式:2Na2H 2OCuSO 4Cu(OH) 2Na 2SO4H 2实验现象:钠熔成小球,在液面上四处游动,有蓝色沉淀生成,有气泡放出K、Ca、Na 三种单质与盐溶液反应时,先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碱再和盐溶液反应 钠与酸反应:2Na 2HCl2NaClH 2(反应剧烈) 离子方程式:2Na 2H 2Na H 23、钠的存在:以化合态存在。4、钠的保存:保存在煤油或石蜡中。5、工业制钠:电解熔融的 NaCl:2NaCl(熔融) 2Na + Cl26、钠的用途: 在熔融的条件下钠可以制取一些金属,如钛、锆、铌、钽等; 钠钾合金是快中子反应堆的热交换剂; 钠蒸气可作

4、高压钠灯,发出黄光,射程远,透雾能力强。(二)氧化钠和过氧化钠1、Na 2O Na2O + H2O = 2NaOH, Na2O + CO2 = Na2CO3, Na2O + 2HCl = 2NaCl + H2O .另外:加热时,2Na 2O + O2 = 2Na2O22、Na 2O2:淡黄色固体是复杂氧化物,易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2Na2O2 + 2H2O = 4NaOH + O2 ;2Na 2O2 + 2CO2 = 2Na2CO3 + O2 (作供氧剂) 。因此 Na2O2 常做生氧剂,同时,Na 2O2 还具有强氧化性,有漂白作用。如实验: Na2O2 和水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变红后又

5、褪色。通 电 白色固体,是碱性氧化物,具有碱性氧化物的通性:(三)钠盐:Na 2CO3 与 NaHCO3 的性质比较Na2CO3 NaHCO3俗称 纯碱、苏打(纯碱不是碱,溶液显碱性) 小苏打水溶性比较 Na2CO3 NaHCO3溶液酸碱性 碱性 碱性与酸反应剧烈程度 较慢(二步反应) 较快(一步反应)与酸反应 Na2CO3+2HCl=2NaCl+H2O+CO2CO32 +2H+=CO2+H2ONaHCO3+HCl=NaCl+H2O+CO2HCO3 +H+=H2O+CO2热稳定性 加热不分解 加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与 CO2 反应 Na2CO3+CO2+H2O=2

6、NaHCO3 不反应与 NaOH 溶液反应 不反应(不能发生离子交换) NaHCO3+NaOH=Na2CO3+H2OHCO3 +OH =H2O+CO32 与 Ca(OH)2 溶液反应Ca(OH)2+Na2CO3=CaCO3+2NaOHCa2+CO32 =CaCO3 也能反应生成 CaCO3 沉淀与 CaCl2、溶液反应 有 CaCO3 沉淀 不反应用途 洗涤剂,玻璃、肥皂、造纸、纺织等工 业 发酵粉、灭火剂、治疗胃酸过多(有胃 溃疡时不能用)相互转化Na2CO3 溶液能吸收 CO2 转化为 NaHCO3Na2CO3 + H2O + CO2 = 2 NaHCO3NaHCO3+NaOH=Na2CO

7、3+H2O注意几个实验的问题:1、向饱和的 Na2CO3 溶液中通足量的 CO2 有晶体 NaHCO3 析出。2、Na 2CO3 溶液与稀 HCl 的反应: 向 Na2CO3 溶液中滴加稀 HCl,先无气体,后有气体,如果 n(HCl)小于n(Na2CO3)时反应无气体放出。发生的反应:先 Na2CO3 + HCl = NaCl + NaHCO3,后 NaHCO3 + HCl = NaCl + H2O +CO2 向稀 HCl 中滴加 Na2CO3 溶液,先有气体,反应是:Na 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3、Na 2CO3 溶液和 NaHCO3 溶液的鉴别:取

8、两种试液少量,分别滴加 CaCl2 或 Ba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的原取溶液为 Na2CO3,另一无明显现象的原取溶液为 NaHCO34、侯氏制碱法(了解就行)反应式:NaCl + NH 3 + CO2 + H2O = NaHCO3 + NH4Cl.注意:在生产中应先在饱和的 NaCl 溶液中先通入 NH3,后通入 CO2,NaHCO 3 晶体析出过滤,在滤液中加入 NaCl 细末和通 NH3 析出 NH4Cl 晶体为副产品。NH 4Cl 晶体析出后的母液进行循环试用,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四)氢氧化钠 NaOH: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易潮解,有强腐蚀性,具有碱的通性。二、铝及其化合物(一)

9、铝的性质1、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质较软,但比镁要硬,熔点比镁高。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和延展性。2、化学性质:铝是较活泼的金属。 通常与氧气易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物起保护作用。4Al + 3O 2 = 2Al2O3。同时也容易与 Cl2、S 等非金属单质反应。 与酸反应:强氧化性酸,如浓硫酸和浓硝酸在常温下,使铝发生钝化现象;加热时,能反应,但无氢气放出;非强氧化性酸反应时放出氢气。 ( 2Al6H 2Al 3 3H 2 ) 与强碱溶液反应:2Al + 2NaOH + 2H 2O = 2NaAlO2 + 3H2( 2Al2OH 2H 2O2AlO 2 3H 2) 与某些盐溶液反应:如能置换出

10、CuSO4、AgNO 3 等溶液中的金属。 铝热反应:(了解就行)铝与某些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如 V、Cr、Mn 、Fe 的氧化物)叫做铝热反应2Al + Fe2O3 高 温 Al2O3 + 2Fe。Al 和 Fe2O3 的混合物叫做铝热剂。利用铝热反应焊接钢轨。(二)氧化铝(Al 2O3)白色固体,熔点高(2054) ,沸点 2980,常作为耐火材料;是两性氧化物。我们常见到的宝石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有各种不同颜色的原因是在宝石中含有一些金属氧化物的表现。如红宝石因含有少量的铬元素而显红色,蓝宝石因含有少量的铁和钛元素而显蓝色。工业生产中的矿石刚玉主要成分是 氧化铝,硬度仅次于金刚石,用途广泛

11、。两性氧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 ,Al 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Al2O3 是工业冶炼铝的原料,由于氧化铝的熔点高,电解时,难熔化,因此铝的冶炼直到 1886 年美国科学家霍尔发现在氧化铝中加入冰晶石(Na 3AlF6 ),使氧化铝的熔点降至 1000 度左右,铝的冶炼才快速发展起来,铝及其合金才被广泛的应用。2Al 2O3 4Al + 3O2。(三)氢氧化铝(Al(OH) 3)白色难溶于水的胶状沉淀,是两性氢氧化物。加热易分解。两性氢氧化物:既能与强酸又能与强碱反应生成盐

12、和水的氢氧化物。Al(OH)3 + 3HCl = AlCl3 + 3H2O, 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2Al(OH)3 Al2O3 +3 H2O (四)铝的冶炼(了解就行)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自然界中主要是以氧化铝的形式存在。工业生产的流程:铝土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铝)用氢氧化钠溶解过滤向滤液中通入二氧化碳酸化,过滤氢氧化铝氧化铝铝。主要反应:Al 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CO 2 + 3H2O + 2NaAlO2 = 2Al(OH)3+ Na 2CO3 ,2Al(OH)3 Al2O3 +3 H2O ,2Al2O3

13、通 电 4Al + 3O2。(五)铝的用途:铝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和延展性,主要用于导线、炊具等,铝的最大用途是制合金,铝合金强度高,密度小,易成型,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迅速风靡建筑业。也是飞机制造业的主要原料。(六)明矾的净水:化学式:KAl(SO 4)212H2O,它在水中能电离: KAl(SO4)2 = K+ + Al3+ + 2SO42-。铝离子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吸附水中的悬浮物,使之沉降已达净水目的。通 电 Al3+ + 3H2O = Al(OH)3 (胶体)+ 3H + 。知识整理:(Al(OH) 3)的制备:在氯化铝溶液中加足量氨水。AlCl 3 +

14、3NH3H2O = Al(OH)3+ 3NH 4Cl 实验:A、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现象是先有沉淀,后溶解。反应式:先 Al3+ + 3OH- = Al(OH)3, 后 Al3+ + 4OH- = AlO2- + 2H2O。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铝溶液,现象是开始无沉淀,后来有沉淀,且不溶解。反应式:先 Al3+ + 4OH- = AlO2- + 2H2O,后 Al3+ + 3AlO2- + 6H2O = 4Al(OH)3。 实验:向偏铝酸钠溶液中通二氧化碳,有沉淀出现。CO 2 + 3H2O + 2NaAlO2 = 2Al(OH)3+ Na 2CO3。 将氯化铝溶液和偏铝酸

15、钠溶液混和有沉淀出现。 Al3+ + 3AlO2- + 6H2O = 4Al(OH)3。 实验:A、向偏铝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先有沉定,后溶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O 2- + H+ + H2O = Al(OH)3 ,Al(OH)3 + 3H+ = Al3+ + 2H2O 。B、向稀盐酸中滴加偏铝酸钠溶液,先无沉淀,后有沉淀且不溶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O 2- + 4H+ = Al3+ + 2H2O ,3AlO2- + Al3+ + 6H2O = 4Al(OH)3。铝 三 角序号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AlCl3+3NaOH=Al(OH)3+3NaCl Al3+3OH-=Al(OH)3

16、Al2(SO4)3+6NH3H2O=2Al(OH)3+3(NH4)2SO4 Al3+3NH3H2O=Al(OH)3+3NH4+ Al(OH)3+NaOH=NaAlO2+2H2O Al(OH)3+OH-=AlO2-+2H2O AlCl3+4NaOH=NaAlO2+3NaCl+2H2O Al3+4OH-=AlO2-+2H2ONaAlO2+HCl+H2O=Al(OH)3+NaCl AlO2-+H+H2O=Al(OH)3NaAlO2+CO2(足量) +2H2O=Al(OH)3+NaHCO3 AlO2-+CO2+2H2O=Al(OH)3+HCO3-2NaAlO2+CO2(不足) +3H2O=2Al(OH

17、)3+Na2CO3 2AlO2-+CO2+3H2O=2Al(OH)3+CO32- Al(OH)3+3HCl=AlCl3+3H2O Al(OH)3+3H+=Al3+3H2O NaAlO2+4HCl=AlCl3+NaCl+2H2O AlO2-+4H+=Al3+2H2OAl2O3+6HCl=AlCl3+3H2O Al2O3+6H+ = 2Al3+3H2OAl2O3+2NaOH=2NaAlO2+H2O Al2O3+2OH-=2AlO2-+H2O其他AlCl3+3NaAlO2+6H2O=4Al(OH)3 Al3+3AlO2-+6H2O=4Al(OH)3Al3+ AlO2- Al(OH)3+少量OH过量O

18、H+过量OH少量 H+过量H+少量 H+三 铁 Fe1、单质铁的物理性质:铁片是银白色的,铁粉呈黑色,纯铁不易生锈,但生铁(含碳杂质的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原因:形成了铁碳原电池。铁锈的主要成分是 Fe2O3) 。2、单质铁的化学性质: 与非金属单质反应:3Fe2O 2 Fe3O4(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2Fe + 3Cl2 2FeCl3, Fe + S FeS。 与非氧化性酸反应:Fe2HClFeCl 2H 2 ( Fe2H Fe 2 H 2 ) 常温下铝、铁遇浓硫酸或浓硝酸钝化。加热能反应但无氢气放出。 与盐溶液反应:FeCuSO 4FeSO 4Cu ( FeC

19、u 2 Fe 2 Cu ) ; 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 2O(g) 高 温 Fe3O4 + 4H2 铁 三 角FeFe2+Zn、H2、COI2、S、H+、Cu2+、Fe3+Fe3+Cl2、Br2、O2、HNO3、KMnO4Zn、H2、COCl2、Br2、O2、H2O2、HNO3、KMnO4Fe、Cu、I、S2、H2S有关铁三角的相关方程式FeFe 2+2Fe3+Fe=3Fe2+Cu2+ +Fe=Fe2+Cu2H+Fe=Fe2+H2S+FeFeSI2+Fe=FeI2Fe2+FeZn+Fe(NO3)2=Zn(NO3)2+Fe2Al+3Fe(NO3)2=2Al(NO3)3C+2FeO2Fe+

20、CO2CO+FeOFe+CO2H2+FeOFe+H2OFeFe 3+3Cl2+2Fe=2FeCl33Br2+2Fe=2FeBr36HNO3+Fe=Fe(NO3)3+3H2O+3NO26H2SO4(浓) +2Fe=Fe2(SO4)3+6H2O+3SO2Fe3+Fe3Zn+2Fe3+=3Zn2+2FeAl+Fe3+=Al3+Fe3CO+Fe2O3=2Fe+3CO23C+2Fe2O3=4Fe+3CO2 3H2+Fe2O3=2Fe+3H2OFe2+Fe 3+O2+4FeO=2Fe2O3Cl2+FeCl2=2FeCl3Br2+FeBr2=2FeBr38HNO3+2FeO=2Fe(NO3)3+4H2O+2NO2H2O2+2Fe2+=2Fe3+2OH-Fe3+Fe 2+Fe+Fe3+=2Fe2+Cu+2Fe3+=Cu2+2Fe2+H2S+Fe2O3=2FeO+H2O+SSO2+Fe2O3=2FeO+SO32I-+2Fe3+=2Fe2+I2 点 燃 点 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