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教学案例(海上英魂).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248341 上传时间:2018-10-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案例(海上英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学案例(海上英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学案例(海上英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学案例(海上英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学案例(海上英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借用历史读课文 读出铮铮铁骨海上英魂教学案例偃师市翟镇镇翟西小学 周 冰案例主题文本的教学价值在哪里?对于不同体裁、类型的课文,教师是否能够做到因“裁”施教。语言优美,结构清晰的课文,教师可以以之为载体,教学生怎样把话说好,如何把作文写好;含有深刻教育意义的,教师可以着眼于塑造学生健全的、积极向上的人格;讲历史故事的,教师不访结合历史,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悟历史,树立高远的志向。案例理念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战争题材的课文,处在和平年代的儿童,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洗礼,让他们透过硝烟,体会到文字里的英雄形象,颇有难度。在教学时,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查找有关课文的历史资料,了解故事发生

2、的时代背景,在课堂上会让拉近学生与英雄人物的距离。案例描述海上英魂是 S 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以中日甲午战争为背景,描述了邓世昌率领将士顽强作战的动人事迹,表现了英雄们舍身报国的崇高精神。备好课后,我先在别的班级进行了试讲。课堂上,我以介绍课文历史背景、学生展示查阅的资料入手,在引领学生梳理课文内容之后,我将重点放在课文的 35 自然段,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人物品质。师:请大家朗读课文 35 自然段,画出描写邓世昌以及全体官兵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句子和词语,拿起笔,把你的体会与感受用批注的方式写在书上的留白部分。学生边读边记,教师巡视。师:谁愿意将你读到的与大家分享

3、?生:战斗打响后,我军“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指挥战舰,冒着密集的炮火,纵横海面,频(pn)频发炮,屡(l)中敌舰。我从中感受到 “致远”号在邓世昌的指挥下,在海战中表现突出,狠狠地打击了敌舰,是一只骁勇善战的军舰。师:读到这一句时,你有什么感受?生:敬佩、欣慰、激动、期望师:试着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生:邓世昌立即指挥“致远”舰开足马力,快速行进到“定远”舰之前,拦住敌军“吉野”舰,保护“定远”舰。 我从中感受到战斗中的邓世昌纵观大局,以大局为重,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师:同学们读读这句话,想想,邓世昌这样做,对北洋舰队有什么好处?但是会给自己的战舰带来什么后果?生:可以使“定远

4、”舰免遭敌人的攻击,保存我北洋舰队的实力,但会使自己的战舰吸引更多的炮火攻击。师:那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你想对他说什么?生:邓世昌,你舍身为国的精神令我佩服。生:在生死关头,你为了国家,毅然把危险留给了自己,你是我们小学生学习的楷模。师:请大声朗读,读出你对邓世昌的崇敬之情。生:他慷慨激昂地向全舰官兵宣布:“我们为国作战,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现在致远舰伤弹尽,无力再战。我决定以我伤残之舰撞沉吉野 ,与吉野同归于尽。 ”全舰官兵齐声高呼:“撞沉吉野!撞沉吉野!”邓世昌登上驾驶台,双手紧握舵(du)轮,开足马力向“吉野”舰猛冲过去。我从中体会到邓世昌忠诚报国的决心,在这场战斗中,不仅有邓世昌还有所

5、有的北洋舰队官兵,他们都在为了祖国而浴血奋战。师:你是一个细心的孩子,你读出了文字背后的故事。邓世昌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出这个命令的?生:弹药用光,船身倾斜,即将沉没的情况下师: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还有别的选择吗?他们可以逃生吗?把你的热血沸腾心情读出来吧!生:“ 致远”舰的甲板上起火了,但它并没有停止前进,而是像一条火龙乘风破浪,继续冲向“吉野”舰。我感受到邓世昌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一心要与敌舰同归于尽。出示影片甲午风云的片段, 师:想想此时的“致远”号和开战之时的“致远”号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生:一样的勇猛,一样的一往无前,但此时的“致远”已经受到重创,即将沉没了。师 :读到这句,你有

6、什么感受呢?生:悲愤、崇敬师:把你的感受读出来。生:但“致远”舰这时不幸被敌军鱼雷击中,锅炉爆炸,舰上燃起熊熊大火。“致远”舰渐渐沉入水中。邓世昌带着遗恨,慷慨殉国,此时此刻,我的心情也非常悲痛。师总结: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邓世昌领导全舰的战士英勇作战,带领大家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战歌,让我们怀着对邓世昌等英雄的崇敬怀念之前,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师小结:同学们,无数先烈用鲜血写下了中国的历史,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话要对他们说的吗?课后,听课老师指出,课堂上我抓住了文章的重点,有浅入深地引领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品,在读中议,并利用适当的影像

7、资料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但我的课堂仅限于一篇文章而已,没有更好的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对于历史题材的课文来说,这样的课堂没有起到它应有的教育价值,并且中日甲午战争在我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是一件影响巨大的事件,在课堂上,也应该让学生对此有所了解。是啊,这样的课堂连我内心的激情都没有被充分激发起来,更何况是学生呢?课下,我认真的查阅了有关中日甲午战争的历史资料,并在接下来的课堂很好的利用到了这样的资料。在学生交流完读书体会后,我接着提出。师:“致远”功败垂成,在最后关头,不幸中鱼雷沉没。多么惨烈的场面啊!但是中日甲午战争并没有随着“致远”的沉没,邓世昌等将士的牺牲而结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我们

8、来看一下这次战役之后,又发生那些事呢?生:我知道我国还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又一次把中华民族带入了灾难的深渊。生:我知道了这次战争中国将辽东半岛、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进一步破坏了我国主权的完整,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生:除了他们说的,我国还进行了巨额赔款。从此加速了日本的发展,加重了我国人民的负担。师:是的,同学们,在中国近代的反侵略战争中,中日甲午战争可以说是规模最大,失败最惨,影响最深,后果最重,教训最多的一次战争。那么,今天的我们,应该怎样吸取历史的教训,迎接新的挑战,捍卫祖国的尊严呢?生:落后就要挨打,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使我国

9、一再受到屈辱,今后我要更加努力学习,将来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把祖国建设的更强大。生:我们要不忘国耻,奋发图强,为祖国争光。生:在关乎祖国主权、尊严的事件上决不能外国妥协,我们都要做有骨气的中国人。一个个坚定的眼神,一句句报国的誓言,此时此刻,你看到的是一群有着铮铮铁骨的中国少年,不忘国耻,奋发图强,他们必将成长为国之栋梁。第二节课比第一节课多了一个对历史的回顾,很明显的是,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激情被充分的激发了起来。至少在此刻,他们记住了国耻,树立了坚定的报国决心。教学历史题材的课文,我们不妨联系一下与课文有关的历史,知道故事发生的前因后果,对学生的理解会有很大帮助的,也能更好的突出教育育人的功能。案例特点“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我们的教育不就是要起到这样的作用吗?2014 年 11 月借用历史读课文 读出铮铮铁骨海上英魂教学案例周 冰偃师市翟镇镇翟西小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