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古代诗文看地区之间的物候差异物候,指动植物或非生物受气候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季节性变化。今天我们就从古代以来看地区之间的物候差异。春凉州词中的:“羌笛何处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很准确地描述了玉门关所在的西北地区的物候。西北地区距海遥远,受海洋气流影响小,几乎每天都处于烈日暴晒下,而又有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又因为有高大山脉的阻碍,更是没有来自海上有水汽的气流经过。所以西北地区常年无春,也造就了雄伟奇特的大漠景观。而从惠崇春江晚景 中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则呈现了另一方景象。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临海平原,几乎所有的气候都取决于海洋上的变化。这个地方一年四季分明,在春天
2、的时候可谓万物复苏,所有生物再度被赋予生命力。全国上下一片生机勃勃的气息。从这两句不同的古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海陆因素对不同地方物候的影响。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大概是大家最耳熟能详的描写夏天的诗句了。没错,夏天的代表就是那碧绿的荷叶以及粉红的荷花了。而“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就是突出了夏日天气炎热,正午是气温最高的特点,以至于只有昆虫在活动。“绿阴不减来时路,凉的黄鹂四五声”是写了当地的植被覆盖高因此气温较为凉爽,而黄鹂更是象征了天气的气温之低,鸟儿欢快。秋“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突出了秋天美丽的枫叶因为秋天的到来变为了红色,而红色的枫叶,也正是秋天
3、到来的物候象征。但是你有想起“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又表现了秋天到来,满目萧然,万物衰败的凄惨景象。秋天来了,的确,万物都将逝去,自然一片凄惨寂寞的样子。 “不知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大雁是秋天的标志,古人早知道大雁有迁徙的习性,所以他们格外留意天上的大雁。如果大雁迁徙提早或推迟,都预示着天气反常。陆游留意雁的活动,于是写出了“今年寒到江乡早,未及中秋见雁飞”正是这个道理。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西北地区的冬天来的很早,而且风冷、雪大。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是最好的体现。 “寒天倦日短,风浪与云平”则是无雪,但十分严肃、平静的冬天气息。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则显示出了冬日的死寂,更是令人忧郁。我们可以分析古代诗文中不同的物候,从中得出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古诗不但可以赏析,更是可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