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单元课外阅读精选.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243468 上传时间:2018-10-0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0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单元课外阅读精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单元课外阅读精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单元课外阅读精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单元课外阅读精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单元课外阅读精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老师的用意春秋时代有个琴师叫俞伯牙,拜成连先生为师。他苦学了三年,创 做 作 了一部乐曲,名叫高山流水 。他非常高兴地把这部乐曲演奏给老师听。老师听完以后,笑笑说:“有个老师比我高明得多。明天,我带你去拜 访 仿 他,你一定会有收获” 。第二天清早,成连先生带着俞伯牙划船来到一个岛上,并告诉他说:“老师就在岛上,你自己去找吧。十天以后,我再来接你。 ”成连先生走后,俞伯牙怎么也找不到那位高明( )琴师。他累( )气喘吁吁,心情烦 躁 燥 ( )坐在海滩上。前面是一望无际( )大海,身后是高耸入云的山峰。那惊涛骇浪拍击岩石发出( ) “哗哗”声,那扣人心弦的阵阵松涛声,使俞伯牙激动( )欢呼起来

2、。他 忽然 果然 居然 明白了老师的用意,立刻面对大海弹起琴来。十天后,成连先生 忽然 果然 居然 的来了。当俞伯牙把修改过的乐曲再弹给他听时,老师连连 夸奖 夸耀 说:“好,好,好极了! 1、划去文中括号内用得不正确的字和词。 (3 分)2、在第三小节的方括号内填上“的” 、 “得” 、 “地” ,注意正确哟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2 分)高耸入云:_扣人心弦:_4、根据段文内容,回答问题。 (2 分)(1)成连先生所说的“老师”是_。(2) “老师的用意”是_。5、读了短文,你从中得到的收获是什么?(请任选一个角度写一写) (1 分)_ 故乡情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写来封航空信

3、, (再三、屡次)托付我为他带几颗生枣核。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蹊(x q)跷(qio qio) 。 从费城出发前,我们就通了电话。一下车,他已经在站上等了。掐指一算,(分手、分别)快有半个世纪了,现在都已是风烛残年。 拥抱之后,他就(殷切、亲切)地问我:“带来了吗?”我赶快从手提包里掏出那几颗枣核。他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他当年那股调皮劲显然还没改。我问起枣核的用途,他一面往兜里揣,一面故弄玄虚地说:“等会儿你就明白啦。 ” 他把我(安顿、安排)在临湖的一个房间后,就领我去踏访他的后花园。地方不大,布置得却精致匀称。我们在靠篱笆的一张白色长凳上坐下,他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

4、花园有点家乡味道?”经他指点,我留意到台阶两旁是他亲手栽的两株垂杨柳,草坪中央有个睡莲池。他感慨良深地对我说:“栽垂柳的时候,我那个小子才五岁,如今在一条核潜艇上当总机械(ji xi)长了。姑娘在哈佛教书。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可是我心里总像是缺点什么。也许是没出息,怎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我现在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了。我想厂句,想隆福寺。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tng tng)院里那棵枣树。所以才托你带几颗种子,试种一下。 ” 接着,他又指着花园一角堆起的一座假山石说:“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

5、回来的。那是我们家的北海 。 ” 改了国籍(j j)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1.在文中加粗字的正确读音上打“” 。 2.用“”划去文中括号里用得不恰当的词语。 3.这段文字写了美籍华人向作者的诉说,诉说的中心内容是() A这花园有点家乡的味道。 B心上总缺点什么。 C年纪越大,思乡越切。 D我现在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了。 4对“我心里总像是缺点什么”一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心里总感到现在住的地方缺少故乡的特色。 B家庭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但心里仍不满足,觉得缺少可玩的地方。 C家庭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但由于不是生活在故土

6、上,所以觉得一切都缺乏保障。 D心里感到的是远离故土的缺憾。因为家庭事业的如意,新式设备的拥有,不能填补离乡的空落。 5用“_”画出最能表现这篇文章中心的语句。(二)粽子里的乡愁(10 分)异乡客地,越是没有年节的气氛,越是(想念 怀念 眷恋)旧时代的年节情景。端阳是个大节,也是母亲大忙特忙、大显身手的好时光。想起她灵活的双手,裹着四角玲珑的粽子,就好像马上闻到那股子粽香了。母亲的粽子,种类很多,包得最多的是红豆粽、白米粽和灰汤粽。一家人享受以外,还要布施乞丐。母亲总是为乞丐大量的准备一些,美其名曰“富贵粽” 。我最最喜欢吃的是灰汤粽。那是用旱稻草烧成灰,铺在白布上,拿开水一冲。滴下的热汤呈深

7、褐色,内含大量的硷。把包好的白米粽浸泡灰汤中一段时间(大约一夜晚吧) ,提出来煮熟,就是浅咖啡色带硷味的灰汤粽。那股子特别的清香,是其他粽子所不及的。我一口气可以吃两个,因为灰汤粽不但不碍胃,反而有帮助消化之功。母亲常说我是从灰汤粽里长大的。几十年来,一想起灰汤粽的香味,就神往童年在故乡的快乐时光,但在今天到哪里去找旱稻草烧出灰来冲灰汤呢?端午节那天,乞丐一早就来讨粽子。真个是门庭若市。我帮着长工阿荣提着富贵棕,一个个地分。忙得不亦乐乎。乞丐常常高声地喊:“太太,高升点(意谓多给点) 。明里去了暗里来,积福积德, (保佑 保护 保证)你大富大贵啊!”母亲总是从厨房里出来,连声说:“大家有福,大

8、家有福。 ”乞丐去后,我问母亲:“他们讨饭吃,有什么福呢?”母亲正色道:“不要这样讲。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谁又能保证下一世有福还是没福?福要靠自己修的。时时刻刻要存好心,要惜福最要紧。他们做乞丐的,并不是一个个都是好吃懒做的,有的是一时做错了事,败了家业。有的是上一代没积福,害了他们。你看那些孩子,跟着爹娘日晒夜露地讨饭,他们做错了什么,有什么罪过呢?”母亲的话,在我心头重重地敲了一下。因而每回看到乞丐们背上背的婴儿,小脑袋晃来晃去,在太阳里晒着,雨里淋着,心里就有说不出的难过。当我把粽子递给小乞丐时,他们伸出黑漆漆的双手接过去,嘴里说着:“谢谢你啊!”眼睛睁得大大的,看我一身的新衣服。他们

9、有许多都和我差不多年纪,差不多高矮。我就会想,他们为什么当乞丐,我为什么住这样大房子,有好东西吃,有书读?想想妈妈说的,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心里就害怕起来。每年的端午节来临时,我很少吃粽子,更无从吃到清香的灰汤粽。母亲细嫩的手艺,和琐琐屑屑的事,都只能在不尽的怀念中(追求 寻找 追寻)了。1、用“” 。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词语。 (3 分)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 分)门庭若市:_大显身手:_3、文本 57 自然段记叙了什么事情?请说说在这件事中,母亲告诉了“我”怎样的人生道理。(2 分)_ _4、文本题目“粽子里的乡愁”包含了作者那些感情(3 分)_那一份浓浓的乡情我很小的时候,

10、我的父母到山的那一边的县城工作,把我送到了住在山里的这一边的奶奶家。小村的春天是可爱的,活跃的。当春天的温暖取代了冬天的寒冷时,田野里的土变得松软无比。奶奶牵着我的小手,漫步在田埂上,闻着清香的的泥土气息,那种融化在大自然里的感觉,是在城里永远(体会 体味 体验 )不到的。这时候要是有乡亲经过,就会听到亲切(温柔 温热 温暖)的呼唤:“琳琳,这里是你的老家,你要好好看个够,别回城里就忘了呀!”是啊,这就是我祖祖辈辈生活的家乡,此刻我不仅仅是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更重要的是,我在家乡的怀抱里,感受浓浓的乡情。“一日之计在于晨” ,随着声声鸡鸣,各家各户(陆续连续 继续)打开了门,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11、男的下田去了,女的做好了家务,便挽着一大篮衣服相邀到小河边。这时,搓衣声、说笑声,把小河渲染得更加欢乐。奶奶浇菜的时候,我便蹲在菜地里,用稚气而好奇的眼光感受奶奶的吃苦耐劳。奶奶到小河边择菜,我便在河边跑来跑去捡石子,和在河边洗衣服的大人玩。玩累了,奶奶把我抱在木桶里挑着走。这时候一边是菜一边是我,奶奶脸上放射着爱的光芒,祖孙喜洋洋地回了家。遇到乡亲们可能就有了玩具,我常常会得到一些小动物,如小青蛙、小蚱蜢、小泥鳅,或者我叫不出名的小鱼;最常有的是,得到一些野花或一些菜花,小手捏着,鼻子闻着,真舒服!有时,邻居家的大婶见我在屋外玩, (递 塞 送)给我一个刚煮熟的红薯,因为我人小个矮,小狗、小

12、鸡经常会更我抢食,我东躲西藏,急得哇哇叫,这时大婶吆喝着给我解围,赶跑了小狗、小鸡。我舒心的笑了,捧着(温柔 温热温暖)的红薯,心里更是(温柔 温热 温暖)无比。上小学的时候,我离开了小村庄,我的心似乎遗落在村里了,我忘不了家乡,更忘不了那一份浓浓的乡情。1、用“” 。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词语。 (3 分)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 分)稚气:_渲染:_解围:_遗落:_3、短文主要从哪四个方面写了我对故乡的美好的记忆?请试着概括一下。 (2 分)(1)_;(2)_(3)_;(4)_4、 “那一份浓浓的乡情”在文中主要是通过哪些事情表现出来的?(2 分)_5、短文最后一句话在朗读时,要饱

13、含深情地读出对故乡的_之情。 (1 分)( )骆驼耐饥耐渴、性情温顺、不畏风沙、善走沙漠,是沙漠地区必不可少的交通运输工具,被世界公认为“沙漠之舟” 。骆驼有单峰、双峰两种。我国所产的骆驼是双峰驼,身高 2 米,重约 450公斤,寿命可达 3540 岁。骆驼原为野生,四千多年前被驯化,现野生骆驼在世界上几乎已绝迹,仅在我国内蒙西部、新疆戈壁和甘肃北部人迹稀少的地方还能发现,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沙漠环境恶劣、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很大,水源、植物稀少。骆驼长期在沙漠生活,身体机能具有一系列的适应能力。它的眼有两排又长又浓的睫毛,耳壳内有密生的耳毛,鼻孔内有挡风瓣膜,可以阻拦风沙的侵袭。它的足底

14、有约 0.5 厘米厚的肉垫,可耐受沙漠 7080的高温或冬季的严寒,骆驼全身披有约 10 厘米长的褐色绒毛,冬天可以用来抗寒,夏季在绒毛与皮肤间形成降温的间隙,能防止高温辐射热。 骆驼有惊人的耐力,在气温 50、失水达体重的30时,还能 20 天不饮水;它还能负重 200 公斤以每天 75 公里的速度连行 4天。骆驼的驼蜂是用来储存脂肪的,最多时能盛 50 公斤脂肪,约占体重的1/5。骆驼的胃和肌肉能贮存一定量的水,它的胃一次可贮水近百公斤。因而,在一时找不到食物和水的情况下,它可以动用贮存的脂肪和水维持生命。另外,骆驼的嗅觉特别灵敏,能在 3 里内辨察和感觉到远处的水源,在茫茫的沙漠里,这个

15、本领可谓至关重要。 野骆驼生活于极端干旱的戈壁滩和沙漠之中,那里人迹渺无,动植物极其稀少。由于无水,天敌也无法生存。自卫能力不强的野骆驼,为了避开天敌的侵害,凭着独特的生理机能,选择了不毛之地栖居,生息繁衍后代。初生的小骆驼很快就能站起行走,随其父母漫步沙漠。1、根据对内容的理解,给段文添加一个合适的题目。 (1 分)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 分)人迹渺无:_不毛之地:_3、用简短的话概括一下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4 分)(1)_;(2)_(3)_;(4)_4、骆驼适应沙漠生活的身体机能,主要表现在哪四个方面?(各用四个字概括)(1)_ (2)_(3)_ (4)_5、 根据段文

16、内容,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对打“” ,错误打“” ) 。 (2 分)(1)把骆驼称作“沙漠之舟” ,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方法。 ( )(2)第二段是围绕着“骆驼长期在沙漠生活,身体机能具有一系列的适应能力。”这句话来写的,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和分类别三种说明方法。 ( ) (3)骆驼能利用驼峰贮存水,利用胃和肌肉贮存脂肪,所以能够耐饥耐渴。( )(4)画线的句子在朗读时要读出一种极为“惊叹”的语气。 ( )燕子善飞,妇孺皆知。其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 120 公里,堪称是鸟类大家庭中最善于飞翔的成员之一。燕子又具有高超的飞行特技 它们一会儿像箭一样墙飞行 一会儿又垂直冲云天 它们能够倏忽来个 180

17、度大转弯 或者翼不振 翅不摇 干脆在空中滑翔几分钟燕子老是在飞,似乎它们永不感到疲劳。可是有谁能想到这是它们自身的弱点造成的。燕子有两只很小很小的脚,瘦小的脚难以支撑燕子的身躯,使它们在地上站立时不能够灵活地保持平衡。因此,它们学会了一切都在飞翔中解决的本领:在飞行中吞吃猎获物,在飞行中饮水,甚至在喂养自己的孩子吃饭时,也不是蹲坐在巢沿上,而是扑楞着翅膀,像直升机那样停留在巢前的空中,将食物喂给孩子们。燕子的飞行本领为什么如此高强呢?原来,燕子的身躯呈流线型,两只翅膀既窄又长,每秒钟可以振动 20 次,它们的尾巴几乎是整个身躯长度的三分之一,这些对飞翔的特别重要的。燕子的身子特别轻巧,平均重量

18、仅为 20 克,堪称是最轻量级的飞行员。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2 分)疲劳( ) 飞翔( ) 轻巧 ( ) 身躯( )2给短文加个题目。 (2 分) 3在短文空白处加上标点。 (3 分)4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不同,说说哪句好,为什么?(2 分)(1)燕子善飞,妇孺皆知。其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 120 公里,堪称是鸟类大家庭中最善于飞翔的成员之一。(2)燕子善飞,妇孺皆知。其飞行速度极快,堪称是鸟类大家庭中最善于飞翔的成员之一。5从文中你知道燕子形体上有什么弱点吗?用“”画出来。 (2 分)6燕子学会了在飞行中 、 、 的本领。 (3 分)7 读了文章,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想说的?(3 分)

19、(二)滴水穿石的启示在安徽省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块状如卧虎的石头,石头正中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这个小洞是怎么形成的呢?原来在这块巨石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fng fng)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sh sh) ,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水滴的力量( )是微不足道的, ( )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他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访名医,尝药草,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美

20、国发明家爱迪生,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幼年就自谋生计,当小贩、报务员等。但他(迷恋 迷信 留恋)于电学研究,毕生孜孜不倦,竟拥有白炽灯、留声机、电影放映机、碳粒电话筒等 1093 项发明专利权!现代著名书画家齐白石,在他数(sh sh)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始终没有停止过挥毫作画。他的画室里,挂着他用以自勉的条幅:“不教一日闲过。 ”就是到了晚年,也仍然坚持不懈地创作,他的(技术 技艺 艺术)才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 ,最终取得成功的吗?我们知道,雨水是以很快的速度从高空落下来的,它的力量肯定比太极

21、洞里的水滴大得多,但它却不能把石块滴穿。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它没有专一的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我们要铭(mng mn)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 ) 。1、 用“”画去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或词语。2、 在第二自然段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3、 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近义词:锲而不舍( )反义词:粗糙( )4、 试结合第三自然段的内容,提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自己回答。我的问题: 我的回答: 5、 读了这篇短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写在最后一自然段的横线上。可爱小鸟没有一片绿叶,没有一缕炊烟,没有一粒泥土,没有一丝花香,只有水的世界,云的海洋。一阵台风袭过,一只孤单的小鸟无

22、家可归,落到被卷到洋里的木板上乘流问下,姗姗而来,近了,近了!忽然,小鸟张开翅膀,在人们头顶盘旋了几圈,“噗啦”一声落到了船上。许是累了?还是发现了“新大陆”?水手撵它它不走,抓它,它乖乖地落在掌心。可爱的小鸟和善良的水手结成了朋友。瞧,它多美丽娇巧的小嘴,啄理着绿色的羽毛。鸭子样的扁脚,呈现出春草的鹅黄。水手们把它带到舱里,给它“搭铺”,让它在船上安家落户,每天,把分到的一塑料筒淡水匀给它喝,把从祖国带来的鲜美的鱼肉分给它吃,大长日久,小鸟和水手的感情日趋笃厚。清晨,当第一束阳光射进舷窗时,它便敞开美丽的歌喉,唱啊唱,嘤嘤有韵,婉如春水淙淙。人类给它以生命,它是毫不悭吝地把自己的艺术青春奉献

23、给了哺育它的人。可能都是这样?艺术家们的青春只会献给尊敬他们的人。A小鸟给远航生活蒙上了一层浪漫色调,返航时,人们爱不释手,恋恋不舍地想把它带到异乡。可小鸟憔悴了,给水,不喝!喂肉,不吃!油亮的羽毛失去了光泽。是啊,我们有自己的祖国小鸟也有它的归宿,人和动物都是一样啊,哪儿也不如故乡好!慈爱的水手们决定放开它,让它回到大海的摇篮去,回到蓝色的故乡去。离别前,这个大自然的朋友与水手们留影纪念。它站在许多人的头上,肩上,掌上,胳膊上,与喂养过它的人们,一起融进那蓝色的画面B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2 分)笃厚: 毫不悭吝: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描绘小鸟的可爱?试结合文中的语句说明。(4 分)3、画

24、出文中的一句比喻句。(2 分)4、段的划线句 A 中作者由 联想到 ,它们共同具有 的品质。(3 分)5、段中小鸟的“憔悴”的原因是什么?(2 分)高尚的施舍一个年轻的乞丐来到我家门口,向母亲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右手连同整条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衣袖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 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的,可是母亲却看了看乞丐:“你帮我把后院那堆砖搬到屋前来吧。 ”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给就不给,何必刁难我!”母亲不生气,转身搬起砖来。她故意用一只手搬,搬了一趟才说:“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儿。我能干,你怎么就不能干呢?”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母亲,尖突的喉结

25、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了两下,终于俯下身子,有他唯一的一只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累得气喘如牛,脸上有很多灰尘,几绺乱发被汗水浸湿了,斜贴在额头上。母亲又递给乞丐一条雪白的毛巾。乞丐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和脖子擦了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 母亲又递给乞丐二十块钱。乞丐接过钱,很感激地说:“谢谢你。 ”母亲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凭力气挣的工钱。 ”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 ”说完,对母亲深深地鞠了一躬就上路了。 乞丐走后,母亲独自把那堆砖又搬回了后院。两年后的一天,一个年轻的男子站在了我家门前。 1、 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2 分) ( )的目光 雪白的

26、( ) ( )的目光 雪白的( ) 2、 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1 分) “我不会忘记你的。 ”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是( ) 。 乞丐不会忘记母亲给他二十元钱。乞丐不会忘记母亲对他的教育。 3、 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2 分)_4、 结合上文展开想象,两年后,乞丐再次来到“我”家,他会怎么说,怎么做?把结尾续写在文中的“”上。 (4 分) 我和母亲过马路周末带着妻儿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要上街买点好菜招待我们。我说:“妈,我陪你去吧!”母亲乐呵呵地说:“好,好,你去,你说买啥,妈就买啥。 ”到菜市场要横穿一条马路。正是下班时间,大街上车来车往,母亲年龄大了,双腿很不灵便

27、。她提着菜篮,挨着我边走边谈些家长里短的生活琐事。横穿过马路,就是菜市场了,母亲突然停了下来, 。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这是一个我多么熟悉的动作呀!上小学时,我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到学校。母亲那时在包装厂上班。学校在城东,厂在城西,母亲担心我出事;每天都要送我,把我的小手握在她的掌心,牵着手走到马路对面。然后低下身子,一遍遍地叮嘱:“过马路要跟着别人一起过”20 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已长成一双男子汉的大手,昔日的年轻母亲已经皱纹满面,手指枯瘦,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她一生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罪,这些都被掠头发一样一一掠散,但永远也抹不去爱子的情肠。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

28、只手从她臂弯上取下篮子,提在手上,另一只手轻轻握住她的手,对她说:“小时候,每逢过马路都是你牵我,今天过马路,让我牵你吧!”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老农面对丰收的农田,像一个渔民提着沉甸甸的鱼网1、自然段的“年近花甲” , “花甲”指的大约是 岁。2、自然段中加点词“家长里短”中“里”的意思是 。(A、家长 B、街坊 C、里边) 整个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是: 3、请联系上下文,将第自然段补充完整。(4 分)母亲突然停了下来, 4、第自然段中画线句“我的心灵震颤起来” , “我”震颤的原因是: 。5、文章中写了不同时间的两次牵手,你能概括一下吗? 第一次: 第二次: 暖初春某个假日的

29、下午,我在储物间里整理一家人的冬衣。9 岁的女儿安娜饶有兴致地伏在不远处的窗台上向外张望,不时地告诉我院子里又有什么花开了。这时,我无意中在安娜的羊绒大衣两侧的口袋里各发现了一副手套,两副一模一样的手套。我有些不解地问:“安娜,这个手套要两副叠起来用才够保暖吗?”安娜扭过头来看那两副手套,明媚的阳光落在她微笑的小脸蛋上,异常生动。 “不是的,妈妈。它暖和极了。 ”“那为什么要两副呢?”我更加好奇了。她抿了抿小嘴,然后认真地说:“其实是这样的:我的同桌翠丝买不起手套,可是她宁愿长冻疮,也不愿去救助站领那种难看的土布大手套。平时她就敏感极了,从来不接受同学无缘无故赠送的礼物。妈妈买给我的手套又暖和

30、又漂亮,要是翠丝也有一副就不会长冻疮了。所以,我就又买了一副一模一样的放在身边。如果装作因为糊涂而多带了一副,翠丝就能够欣然戴我的手套了。 ”孩子清澈的双眸像阳光下粼粼的湖水, “今年翠丝的手上没有冻疮。 ”我欣慰地走到窗边拥抱我的小天使。草地上一丛丛兰花安静地盛开着,又香,又暖。1.文章以“暖”为标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2 分)_ _2.与第 2 段中“我无意中在安娜的羊绒大衣两侧的口袋里各发现了一副手套”相照应的是哪一句?(2 分)_3.你喜欢安娜吗?为什么?(3 分)_4.你有过帮助别人或被别人帮助的经历吗?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一次,说一说。_至死不渝的爱王清铭 这是一则在网络中传播很广的

31、故事。一位母亲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了,抢救人员透过那一堆废墟的的间隙看到,她被压得变形了的身体保持着这样的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象古人行跪拜礼。人们把挡着她的废墟小心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 3、4 个月大,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着。 随行的医生在被子里发现一部手机,屏幕上有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在场的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由于通讯遭震灾破坏,这是一条无法发出的短信,也可能是这位母亲用最后的力气写完这短信后就离开人世。 一位叫龚晋的志愿者,在

32、救援现场看到这样的场景:一名年轻的妈妈双手怀抱着一个三四个月大的婴儿蜷缩在废墟中,她低着头,上衣向上掀起,已经失去了呼吸,怀里的女婴依然惬意地含着母亲的乳头,吮吸着。在母亲粘满灰尘的双乳中,女婴的小脸红扑扑的。很难想象,这位母亲在弥留之际怎样将乳头放进女儿的嘴里;更难以想象,一个死去的妈妈还在为自己的孩子喂奶。如果没有龚晋这位见证者,心灵逐渐冰冷僵硬的我们根本不相信会有这样的奇迹。是的,这是奇迹,是母亲用爱创造的奇迹。也只有爱,才能创造这样振聋发聩的奇迹。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2 分) 毫发未伤:_ 振聋发聩_ 2、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述文中的两个故事。(每个故事不超过 10 字)(2 分

33、)(1)_(2)_ 3、“这是一条无法发出的短信”,既然无法发出,这位母亲为什么还要写这个短信?请你想象一下这位母亲当时是怎样想的,把它写下来。(2 分) _4、写出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2 分) 是的,这是奇迹,是母亲用爱创造的奇迹。也只有爱,才能创造这样振聋发聩的奇迹。 _ 5、用一句话来概括自己读了短文后的感受,你准备怎样写?(2 分) _乡下一间(简朴、简陋、简单)的旅店里,躺着一位客人。他正闭目(观赏、倾听、欣赏)楼上优美的琴声。琴声一会儿低沉,一会儿高亢,低的时候像珠子在盘中动,高的时候雷鸣震撼着大地。“这是谁弹的呢?”突然, “嘀哒”一声,一滴水滴在他的脸上,他睁开眼往天花板瞧

34、,又滴下一滴水,正好滴进他的眼里。真是的,怎么往地板上倒水?于是他跳了起来,放开喉咙喊:“来人,来人呀!” “楼上是谁,怎么天花板上滴水了!”旅客生气地问。服务员看着滴下的水,答道:“上面住的是当代德国的大音乐家贝多芬先生!” “哦!是贝多芬!难怪弹得这样好!” 旅客一听这名字,怒气立刻消了大半。 “要不要我去关照他不要让水漏下来呢?” “不,不!你不要打扰他,我自己去看看吧!”旅客轻步上楼去,透过门缝见贝多芬正(集中精力、全神贯注、津津有味)地弹着。琴边放着一盘水。他正在(纳闷、苦闷、思索) ,突然看见满身大汉的贝多芬把手指往里一浸,又断续弹下去。哪!原来贝多芬练得手指发烫了,需要随时用冷水

35、冷却一下,因为太紧张匆忙,水溅满了一地,顺着地板缝滴到楼下去了。这位旅客站了很久才离开 当他下楼时 不禁暗暗感叹道 真努力哪 怪不得是位伟大的音乐家 1、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文前横线上。 (2 分)2、在文中最后一个的自然段的“ ”上加上标点符号。 (2.5 分)3、在括号里选择一个正确的词,打“” (2 分)4、用“”线画出描写优美的钢琴声的句子。 (1 分)5、楼上滴水的原因: (2 分) 6、文中划“ ”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2 分)7、文中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 分) 8、读了这篇文章,你想说些什么呢?(2 分)毛主席爱读书的故事毛主席一生特别喜爱读书。几十年来,毛主席日夜操劳党和国

36、家大事,工作一直是很忙的,可是,毛主席总是挤出时间来读书,即使在到外地出差的列车上,也不放过读书的机会。有一年夏天,毛主席出差到武汉。在大“火炉”里,毛主席每天晚上坚持看书,汗水不断地顺着脸颊往下淌。他风趣地对工作人员说:“读书、学习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流下了汗水,学到了知识!”毛主席的床上口公桌上口都放着书口一有空闲就手不释卷地看起来口他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口一手接着书页口每当沉浸在书中的时候口他就忘记了吃饭口工作人员催促他口他总是笑着说口口还有一点口看完再吃口口毛主席一生读了多少书,没法估计。除了马列著作外,古代的和资本主义时期的许多哲学家的著作,他都读过,文学方面的书,毛主席特别喜欢李白、

37、李贺和李商隐的诗和辛弃疾的词。毛主席有一部解放前出版的鲁迅全集,他从延安带到北京,1949 年出国时还随身携带着。从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毛主席总是把鲁迅先生的著作放在床边,直到晚年病重,还在随时翻阅。1.本文第一自然段与全文的关系是 。(2 分)2.给短文的方框处加上标点。 (6 分)3.理解下面句子的意思。 (6 分)(1) “毛主席总是挤出时间来读书,即使在到外地出差的列车上,也不放过读书的机会。 句中的“即使也”突出了毛主席 .(2) “在大“火炉”里,毛主席每天晚上坚持看书,汗水不断地顺着脸颊往下淌。 ”这句话表现毛主席 .(3) “每当沉浸在书中的时候”句中的“每当就”突出了毛主席

38、。4.本文赞扬了毛主席 的品质。 (2 分)5.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想?(2 分)答: (二)毛泽东的亲情观(14 分)毛泽东曾把处理亲情问题概括为三原则,即: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毛泽东同志的这些原则为共产党人的亲情观作了最好的诠释,无疑给世人留下了光辉典范。毛泽东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在处理亲情方面为世人作出了表率。其他不说,单说对待其爱子毛岸英的严教,就令人感慨万千。1946 年初,毛岸英从苏联回到延安。离别 18 年的父子团聚,当然是很高兴的。可是毛泽东同志并没有把岸英留在身边。他对岸英说:“你在苏联大学毕业了,还参加过苏联卫国战争,可是你还没有上过中国这个革命

39、大学。你对中国的情况了解得很少。缺乏实践,这一课应当补上。你应该到农村去拜农民为师,在那里可以学到在外国学不到的许多有益的东西。 ”一九五零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为了送毛岸英上前线,生怕彭老总不同意,备下家宴,为子求情报名。当听到爱子牺牲的消息时,毛泽东说“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 。亲情是血浓于水的情,是最深厚的情结,人人都有亲情。毛泽东同志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献出了 6 位亲人,他需要亲情,他爱自己的亲人,但是他更爱人民,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人民的利益,他可以舍弃自己的一切,这是最伟大的亲情观。有什么比这更高尚,比这更动人?1.从短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4 分)解释( ) 榜样( ) 知道(

40、) 抛弃( )2.毛泽东处理亲情的三原则是什么?用“ ”在文中画出来。(3 分)3.短文写了毛泽东对毛岸英严教的哪两件事?请用简短的语句加以概括。(1)_(2)_4.毛主席的( )观,我觉得很( ) 、很( )!(3 分)_父亲是个修车的,虽年届四十,却略显苍老了,那饱经风霜的脸上,被风风雨雨刻上了深深的皱纹。打我记事起,父亲便开始忙碌在修车铺里,从早一直到晚,靠着他那仅有的手艺,维持着这个家。 ( )整天忙碌, ( )在人们的眼中,修车毕竟是一个“低等”的活儿, ( )父亲常受到人的鄙视。然而父亲不是一个软弱的人,他不自卑(b bi) ,而是把他仅有的希望和那希望受到到安慰的心交付给了我。希

41、望我能胜过他自己,更胜过那些嘲笑他的人们。晚上,父亲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我一见到他,便兴奋地扑到他怀里,接着,父亲便给我讲一些伟人的故事,虽然他只知道一点,但这已尽他的所能了。每当这时,我总是非懂又似懂地听着,用我那天真的眼,盯着父亲的那张脸。不久,我便上学了,这是父亲对我寄托希望最深的时候。父亲为了能让我安心念书,除了白天在修车铺忙以外,回到家还要做家务,累得他常晕倒在地,有时我真想帮他,但父亲总是笑着对我说:“没事的,你尽管自己念书。 ”一次,父亲带我上街,我好兴奋。到了一家卖鞋的商店,父亲停住了,他看着我脚下的鞋,说:“这双鞋太破了,很寒伧,还是买双好点的吧,上学哪能没有鞋?”我却说:

42、“爸,不要,我脚下的还能穿,这双鞋够穿两年了。 ”但父亲还是执意要为我买。接着,为我在柜台下选了双皮鞋,虽然是鞋柜里最便宜的,可我的泪水已在眼中打转了。 “拿着, ”父亲把鞋放在了我手里,又从找下的钱中拿出一部分给我,折了几折放在我口袋中,说, “上学时,买点东西吃,别空着肚念书!”一路上,父亲送我上车,我只是一路沉默,父亲则好像很轻松。半路时,父亲有急事要走了,临走前,他用他那双粗糙(co zo)的手,抚摸了一下我的头,轻声说道:“去吧,上学别迟到了,爸晚上来接你。 ”我“吃力”地点了点头,看着父亲远去的身影,哭了我呆呆地立着,此时此刻的脑子中又浮现出了父亲那张黝黑的脸,那不平凡的脸。我此刻拿着的仿佛不仅是一双鞋,更是父亲的真心和那浓重的一片希望生活的艰辛消磨了父亲的英俊,但永远消除不掉他的深切期望!父亲,走好!儿子我会圆了您的心愿1、请给短文加上一个标题,写在文前横线上。 (2 分)2、用“”给划线的字选出正确读音。 (2 分)3、在文中( )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 分)4、根据下列意思写文中的词语。 (2) 形容经历过许多艰难困苦。 ( ) 形容低视、瞧不起。 ( )5、简要写出父亲对“我”关心的几件事情。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级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