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论中国电视剧的发展现状及其与外国电视剧审美比较文学院 2011 级 7 班 23 号 pyy内容摘要:电视剧是目前国人平日生活里不可缺少的一味调剂品,发展至今,其种类也越来越多样化。21 世纪以来,无论是国产电视剧还是国外电视剧都呈现繁荣发展的态势。本文就近十几年来中国电视剧的发展现状做简单的梳理。并与美剧,韩剧,泰剧等目前在中国流行的国外剧作一定的对比。从浅显的美学原理究其原因。关键词:类型化 历史传统 美剧 韩剧 泰剧正文:对于近十几年的中国人的夜晚活动来说,我认为,除了广场舞以外那电视剧就是主要的精神食粮了。过去的三十年虽不尽然,不过进入 21 世纪以来,在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同时,电视
2、剧作为电视艺术的一种也在不断地变化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其种类愈发多样化,制作水平更加精良是毋庸置疑。在这里,我想谈谈 21 世纪来我所亲身体验的电视剧的发展状况。一、中国电视剧发展现状电视剧种类增多及其类型化发展:首先我想谈谈在主流种类上电视剧的发展。自进入 21 世纪以来,中国电视剧种类明显增多,由原来占主流的爱情剧到后来的家庭伦理剧,自潜伏以来各类各样的谍战剧,生活剧等等中国内陆剧逐渐在电视剧市场中刮起一股不容小觑的风。这一个时间段,电视剧类型化是一个主要特征。类型化即我们所说的跟风。为什么说类型化呢?举个例子,像如果市场上出了一部大火的家庭伦理剧,则紧跟着会出现很多相似
3、题材的家庭伦理剧。自此家庭伦理剧进入观众眼球并取得它一定的独特地位。其他电视剧类型不外乎如是。用挨边的美学理论来说就是,性格美学和行动美学共同成就了好看的人物。与此同时, “类型研究的理论因为注重观众作为集合的反映,可以研究社会大众对多种艺术元素的感受力,对其结构形式的喜好和适应,并做出更有科学意义的规定”长期积累的观赏经验让观众在内心有了相对统一的对于类型化人物的界定。电视剧类型的形成不仅是创作者对于电视剧本体把握的体现,同时也离不开电视剧观众对于电视剧作品的直接反馈和间接再创造。创作和欣赏两个过程的共同作用,使得类型化成为电视剧人物塑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一提的是,自 2010 年一部穿
4、越剧神话在中国观众心里留下一定印象以来,穿越剧似乎也在中国电视剧市场中崭露头角,随后而来的宫大火了一把,再紧跟着一部穿越剧步步惊心也深得人心。看起来这几年穿越剧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和市场,可是现如今又被广电限制这种题材。发展势头被扼杀,所以笔者预测目前到此后的十年间,穿越剧的题材会少之又少甚至不复存在。究其原因,不外乎是中国传统“求实”的心理和尊重历史的官方说法。自古以来,在对中国人思想上统治者总是宣扬正统思想。而穿越在一定程度上属于“胡编乱造的真实” ,因此不会让其发展。独具特色文化长盛不衰的古装武侠剧:提到尊重历史这个话题,不得不再谈论表面看似与之“悖论”却又从过去到现在一直占有一席之地而且普
5、遍为中国人所喜爱的武侠剧与古装剧。古装武侠剧可谓是中国电视剧的一个历史沉淀的代表。在世界电视剧地位上都拥有独特且无法超越的地位。中国的古装武侠剧如果被别国所翻拍,国人总会觉得不伦不类,怎么都不像样。就如同旗袍一样,只有中国女人才能穿出美感和女子韵味。到现在电视剧新种类如此多样的大环境下古装武侠剧仍然是当今我们喜欢观看的电视剧类型。从我们的文化原因和中国人的审美心理上可探究一番。比如就历史因素而言,在服装道具上受众便可一饱眼福, 天龙八部中天下五国的各色服饰令人惊艳;涉及战争场面,小说中的情景得以逼真的还原,以及桃花岛、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等风 景名胜拍得如诗如画,何尝不是一场视觉盛宴。若就武侠
6、本身而言,惊心动魄的打斗场面又能深深吸引住观众的眼球,江湖高手的功夫场面拍得美仑美奂。观众坐在家中,就能领略各地美景、各色美女、各种深不可测的武侠神功、令人感动的感情纠葛和精美的古代服饰等等。此外,从文化心理上。武侠电视剧大大满足了我们最基本的心理需求。例如在武侠电视剧中,以暗器伤人是为侠客鄙夷的,这是符合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的;还有有仇必报或知恩图报的伦理道德,也是中国人普遍认同的传统心理。所以武侠剧作为中国电视剧一种典型文化代表,是其他国家所不能模仿的。国之独特。不过近两年来出现了不少古装剧由网络小说改编而来的势态。对于人们大多拥护原小说而反感其被拍成电视剧的民众心理来说,由小说改拍而来的古
7、装剧能否继续良好发展还是一个未知数。二、美、韩、泰等国外剧与中国电视剧的不同审美特征美剧与中剧:美剧我接触的不多,不过整体风格和大框架不外乎也是那么一个稳定范围内的流动和走向。虽有变化,感觉也跳不出那个我们对它整体印象的“大围墙” 。美国作为一个没有多久历史的国家,取得现在的世界地位是靠的是经济和科技。所以其电视剧里鲜有历史片。多数都是科幻和动作戏。这一点与中剧比最是明显。美剧给人的整体印象就像这个国家一样。有一股风风火火的劲头在里面。电视剧是一种快节奏,让人觉得美剧电视剧里的人总在动作,大动作小动作,反正像是用不疲劳的农民一样,基本让人回想不到一刻安静,温婉的镜头。正如他们这个国家,不是个平
8、平静静,安安分分的主儿。当然,这种快节奏的整体印象不排除与他们的语言特征有关。而中国电视剧给人的整体印象是一种平和,轻缓。像古人说的“中庸之道” 。不过也正是由于美剧和中剧一个像舞刀弄枪的侠客,一个像中规中矩的平民的特点。美剧的形式花样层出不穷,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相比之下,中剧就没有多大的突破了,一是题材上涉及的类型主要是大众现在喜爱的,少有创新题材的出现。二是对未来想象画面的电视剧类型几乎没有,笔者所了解的只有魔幻手机一部而已。探寻到深处的话,无疑也归因于两国国民思想深处的认知心理。笔者在此概括成自由思想下的美剧创新精神和统治思想下的中剧中庸之道。韩剧与中剧:韩剧算是笔者接触得最多的国外剧
9、,所以也从那么多种类的韩剧里总结了特点一二。相较于美剧比中剧的快节奏而言,韩剧的整体印象就是典型的慢节奏了。韩剧的审美也体现在这慢节奏中,像演员间的久久凝视不语,却欲语泪先流;一句短话要停顿哽咽的说完等等,而这些又恰是为中国民众审美心理和文化传统所能接收的意蕴。韩剧情感的突显擅长以演员的眼神来传情达意;中国电视剧则是声音,动作,神态兼具。若照先前譬喻中剧像个中规中矩的平民百姓,那么在笔者看来,韩剧就是温温柔柔的闺阁女子了,更柔更轻。韩剧在题材上也比中剧多姿多彩。也不乏创新。像前不久的一波韩剧,现代的戏却偏偏能拍出带有科幻色彩的新意,如主君的太阳中能看见鬼的女主;听见你的声音中可以透过眼睛读到人
10、内心想法的男主;刚刚火遍亚洲余热不减的外星人都教授。这样的剧情放在中国怕是通不过审核的。为什么韩剧被很多亚洲人喜爱。通过以上提到那几部电视剧可见一斑。用美学的观点来说。美之所以成为美,是因为“真实的虚幻”和“不存在” 。很多韩剧给我们展现的东西往往是现实世界中难以实现和没有存在的东西,所以就具备了美的前提。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真实”的“虚幻世界” ,使我们从中获得对现实的体认、生存的智慧、勇气,还有欲望的暂时满足。正所谓“人入戏,身陷其中,乐其所乐,哀其所哀, 剧如镜,烛照生命和人生” 。所以韩剧给人感觉很美。韩剧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传播韩国的文化和带动消费。看过韩剧的都知道,韩剧中主角都拥
11、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和文化修养,而这些也是普通大众所追求的,在后现代社会这些也是每一个社会个体的身份象征,存在价值所在。它既可以成为社会上层统治者和经营集团的品味、风格、身份的表现形式,并成为他们进一步宰制社会大众的手段,又可以成为广泛传播与人民大众的消费性产品。中国电视剧的性质则要纯粹一些。在通过电视剧带动消费这一点上远远不及韩剧。跨文化传播的影响也不及韩剧。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韩国对其文化的重视。从套路上来说,韩剧较中国电视剧而言就稍显单调了,众多韩剧中我们不乏看到这样的套路,韩剧总是有明显的男一男二,女一女二。故事不外乎主要围绕这四人展开。而且是典型的灰姑娘与王子的故事。男主总是高高在上,女主卑
12、微却深得男主的心等等。韩国奉承着中国儒家思想的传统,所以传统的“男尊女卑”思想也根深蒂固。中国电视剧在创新上虽不及韩剧。但在套路上要比韩剧略胜一筹。除了传统的灰姑娘王子式的爱情,还有平等相爱甚至女富男穷的情况,这也说明了一定程度上中国男女地位越来越平等的现状。泰剧与中剧:第一次接触泰剧也是几年前安徽台的天使之争 ,就总体印象而言,泰剧和中国电视剧的整体感觉差别不大。它不像韩剧那样缠绵悱恻的慢节奏,也不像美剧那样风风火火的奔腾之势。由于笔者所看泰剧不多,现就笔者看的泰剧与中剧最明显的特点比之一比。泰剧比较贴近当地风土人情,不同等级的人之间尊卑有别,日常生活的饮食文化都比较接地气。礼仪这一块做得尽
13、善尽美。“很多韩剧是在谈完恋爱后,女主角患上绝症;而泰剧则常常苦尽甘来,最后大团圆,这是因为泰国是个信仰佛教的国家,所以剧中人善恶分明,而结局则讲求因果报应。在这一点上与中剧是无甚出入的。小结:总结看来,每个国家的电视剧审美特征都与本国的历史文化和审美认知有关。像朱光潜在谈美里说道:“谈美,得从人谈起,因为美是一种价值,而价值属于经济范畴,无论是使用还是交换,总离不开人这个主体。 ”因此,研究美绝不能离开人 。 随着 19 世纪中期审美心理学的崛起,美学的核心问题由美的本质问题转变为审美经验的问题,能够引起我们审美经验的东西,随着人类审美视野的扩大,具有崇高、悲、滑稽、荒诞等特征的事物都加入了进来。所以美的本质研究实际上指的是对所有具有审美价值的事物的本质研究。美是指代审美价值获得了共识。国产剧之所以不被人们看好的原因,应该也有一个“实”字在里面。因为太实,太中庸,就我们审美经验看来就成不了美。而美剧韩剧收到追捧的原因正是因为他们电视剧里有我们所没有的新元素,有着离奇,科幻和不可复制等我们“无”的元素。参考资料:汪方华通俗电视剧美学引用:朱光潜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