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

类型针刺结合艾炷直接灸治疗跟痛症.doc

  • 上传人:无敌
  • 文档编号:32320
  • 上传时间:2018-03-05
  • 格式:DOC
  • 页数:7
  • 大小:69.50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针刺结合艾炷直接灸治疗跟痛症.doc
    资源描述:

    1、针刺结合艾炷直接灸治疗跟痛症 陈春花 雷丽芳 肖芳 黄瑞 马瑞 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 摘 要: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艾炷直接灸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 例跟痛症患 者随机分为针灸组和药物组, 每组30例。针灸组患者取阿是穴、太溪穴、昆仑 穴和女膝穴, 予针刺和艾炷直接灸治疗, 每周 5次。 药物组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 0.3 g/次, 2次/d;骨康胶囊3粒/次, 3次/d。2周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 Mc Gill疼痛量表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 2组患者Mc Gill 疼痛量表得 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针灸组患者 Mc Gill 得分低于对 照组,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The Mc Gill scores of acupuncture group were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s hav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0.05) 。 2 治疗方法 2.1 针灸组 针刺取穴8:阿是穴、太溪、昆仑。针刺操作:穴位皮肤常规消毒, 使用苏州医 疗用品厂有限公司出品的华佗牌 0.25 mm25 mm 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 垂直 于穴位并快速刺入, 行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法, 得气后留针30 min。艾灸取穴 8

    3、:女膝穴、阿是穴。艾灸操作:取纯净的细艾绒, 搓捏成圆锥体的艾炷, 高约 1 cm, 炷底直径约 0.8 cm, 先在穴位上涂一层薄薄的万花油, 方便粘贴艾炷, 然后将做好的艾炷放置于穴位上用线香点燃, 每穴约57壮, 每壮艾炷灸至患 者感觉到有明显的灼痛感, 方可移除艾炷, 若女膝穴或痛点处皮肤比较厚重, 而患者也不觉疼痛, 则可燃尽艾炷。针灸治疗每周 5次, 共治疗2周。治疗结束 后观察疗效。 2.2 药物组 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 0.3 g, 2次/d;骨康胶囊 3粒/次, 3次/d。2周后观察疗效。 2.3 注意事项 针刺治疗后, 出针时应按压针孔, 避免血肿。 若患者晕针, 则立即停止

    4、针刺, 将 针全部起出, 让患者平卧, 松开衣领同时注意保暖。 轻者静卧片刻, 给予温开水 或者糖水即可恢复正常;重者在行上述处理后, 可按压或针刺百会、水沟等穴, 即可恢复。仍未恢复者, 可考虑现代急救措施9。艾灸后若出现水疱, 应保护 创面, 可捈万花油、烫伤软膏等或敷以消毒纱布, 避免抓破感染。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3.1.1 简化Mc Gill 量表10 采用国际公认的描述与测量疼痛的简化 Mc Gill量表进行治疗前和治疗后评分。 3.1.2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依据跟痛症临床表现及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1制定评定标准如下。痊愈:跟痛消失, 功能

    5、恢复, 无压痛, 行走自如;显效: 跟痛明显减轻, 功能基本恢复, 无明显压痛, 行走无困难;好转:跟痛改善, 功 能好转, 压痛不明显, 部分恢复工作;无效:跟痛症状无改变。 3.2 统计分析 运用SPSS 17.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以双侧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 符合正态分布采用 t检验, 非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检验, 计数 资料以频数或率表示, 采用卡方检验。 3.3 结果 3.3.1 2 组患者治疗前后 Mc Gill 量表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Mc Gill 量表各项得分及总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2 组患者Mc Gill量表各项得分及总分

    6、得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P0.05) 。 提示针灸和药物治疗都能缓解足跟部疼痛, 且针灸结合治疗 效果优于药物对照组, 见表1。 表1 2 组患者治疗前后 Mc Gill量表评分比较 下载原表 3.3.2 2 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 2。 表2 2 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30) 下载原表 3.4 不良事件 2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事件。 4 讨论 跟痛症是一组以足跟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疾病的总称, 西医学对本病 发生的确切病因及机制仍未完全明确。 从解剖上看, 足跟部是人体负重的主要部 分, 而足的纵弓是承力的主要结构。 跖腱膜起自跟骨跖面结节, 其在跟骨的附着点经常受到强大

    7、的牵拉力的作用, 使这一区域的跖腱膜和跟骨骨膜容易受损。 跟 下皮肤增厚, 在皮肤和跟骨之间有弹性脂肪组织存在, 称为脂肪垫或跟垫。 在跟 垫与跟骨之间有跟下滑囊存在。 上述各种解剖结构, 随着机体体质的下降, 长期 慢性的劳损, 以及行走、运动的刺激, 均可使滑囊囊壁充血、肥厚;跖腱膜附着 点产生钙化;跟腱纤维撕裂、 组织渗出;跟骨亦出现退行性改变, 从而产生各种跟 骨周围痛症12。 中医学认为本病属“痹证”范畴, 多因年老体质衰弱, 肝肾亏虚, 筋骨失养, 复感风寒湿邪或因慢性损伤, 伤及筋骨, 病程缠绵日久, 气滞血瘀, 经络不通 则痛, 故发为本病13-14。治疗当以温经散寒、活血祛瘀

    8、、补肾通络为主。针 刺与艾灸相结合, 可以使皮肤血管扩张,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加速 炎性物质的排泄, 有利于组织的修复, 同时, 艾草的药理作用可以通过燃烧时 的温热刺激和皮肤经络的传导, 使其有效成分直达病所, 改善骨内微循环, 缓 解疼痛15。 针灸取穴以阿是穴为主, 体现了以痛为俞的取穴原则, 肾主骨生髓, 太溪为肾经原穴, 能补髓壮骨, 膀胱经与肾经相表里, 取昆仑穴配合太溪, 可 舒筋通络, 治疗足跟痛。 女膝穴为经外奇穴, 在足后跟正中线赤白肉际处, 直接 艾灸此穴位, 可以改善局部血供, 温经止痛。 灸法古称“灸焫”, 是运用艾绒或药物为主要灸材, 点燃后放置穴位或病

    9、变部 位, 直接进行烧灼的治病方法。 灵枢记载“针所不为, 灸之所宜”, 说明艾 灸有其特有的功效, 但后人为了避免灼肤之痛, 改变其法, 下衬姜、蒜、盐、泥 等, 甚至产生了灸不着肉的温灸之法, 虽然有一定的疗效, 但与古人用于急、 难、危、重症的“灸”法相去甚远。直接灸是最古老最经典的灸法, 因其置于皮 肤穴位上直接燃烧, 故刺激性和灼痛程度较一般灸法要强烈, 然而这种灼痛刺 激及其产生的持续炎症正是灸法技术取效的关键16。 现代研究也表明, 这种灸 热刺激与烫伤引起的过度热刺激不同, 属于生理性炎症反应, 本质上具有维持 机体稳态的功能, 除了对施灸局部产生一定的治疗效应外, 从某种意义

    10、上说, 燃艾时所产生的物理因子和化学因子, 还可以作用于腧穴感受装置与外周神经 传入途径, 刺激信号传入中枢, 经过整合作用传出信号, 调控机体神经-内分泌 -免疫网络系统、循坏系统等, 从而调整机体内环境以防病治病17-18。 目前对于跟痛症的中医证型的分型研究较少, 有些专业教材中没有跟痛症的中 医证候分型, 业界亦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19。 由于个人体质及其对疼痛的感受差异, 在本研究的艾炷直接灸的实际操作中, 有些病人会有少许瘢痕, 但不会化脓。 直接灸虽然略有烧灼皮肤之痛, 但在对病 人实施灸疗的过程中, 可以根据病人对疼痛的感受程度, 调整艾灸刺激量, 使 患者放松心态, 由轻到重逐

    11、步适应灼痛的刺激, 同时还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艾炷灸不像针法深入肌肉而达体内, 且时间短, 一灼而过, 远较针法安全17, 重灸派医者陈延之在小品方中论述“夫针术须师乃行, 其灸凡人便施野 间无图不解文者, 但随病所在便灸之, 皆良法。 ”表明灸法比针法更易于被普遍 百姓推广掌握20。本研究的目的除了观察针灸结合对跟痛症的临床疗效之外, 还希望能够引起临床医生对直接灸的重视, 客观的看待针灸各种疗法对于临床 治疗的实际意义, 建议医疗工作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 选择使用针、灸、针灸结 合、针灸与其他方法结合等等。 参考文献 1姜华, 辛仲斌.中医药治疗足跟痛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

    12、志, 2011, 19 (5) :71-73. 2史春强.针刀松解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的临床观察D.哈尔滨:黑龙江中 医药大学, 2010. 3施阳.中西医结合治疗跟痛症的临床进展J.中医外治杂志, 2008, 17 (4) :56-58. 4唐传其, 陆强益, 梁燕芳, 等.中医外治法治疗跟痛症研究进展J.河北中 医, 2014, 36 (6) :936-940. 5杨玉光.针刺配合中药外用治疗足跟痛 48 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 (4) :67. 6李山鹰, 彭俊侨, 柳松.药物针刀疗法治疗跟痛症 100例J.长春中医药大 学学报, 2009 (4) :558. 7马勇.中

    13、医筋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176. 8沈雪勇.经络腧穴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2:148-196. 9许能贵, 符文彬.临床针灸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5:118-122. 10邱建忠.针刺配合手法治疗跟痛症的临床观察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 2011. 11国家中医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12赵文海, 詹红生.中医骨伤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352-354. 13崔海峰, 陈立忠.经筋疗法辨证论治足跟痛J.吉林中医药, 2015 (7) :743-745. 14许广里, 吕红艳, 顾灵

    14、溪.针刺运动疗法治疗足跟痛的临床观察J.吉林中 医药, 2011 (10) :995-996. 15邱卫东.针灸合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 2007, 34 (6) :817-818. 16周攀, 王玲玲, 张建斌.承淡安中国针灸学对艾炷直接灸的贡献J.中 国针灸, 2014, 34 (4) :409-412. 17李国伟.着肤灸临证应用心得C.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次民间医药学术交流 会暨安徽省民间医药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 2014:167-168. 18项燕.灸法作用机制研究C.2011 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 (摘要) , 2011:358-367. 19王文飞.基于聚类分析对跟痛症中医证型的初步探讨D.北京:北京中医药 大学, 2016. 20杜梦玄.评王焘“唯取灸法”之历史成因J.针灸临床杂志, 2000, 16 (2) :3-4.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针刺结合艾炷直接灸治疗跟痛症.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p-32320.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道客多多用户QQ群:832276834  微博官方号:道客多多官方   知乎号:道客多多

    Copyright© 2025 道客多多 docduoduo.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