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空间医学理法方药第一节空间医学病因病理一空间医学病因内经中讲:聚则成形,散则成风,高度概括了人体得病原因。聚已成形的疾病,是由无形的气血瘀积成的,治疗时要把有形的积聚疏散成无形的气血。空间医学认为,人体得病病因是水,聚则成形,也是水的积聚,空间能量的积聚是人们用肉眼看不到的,从大自然看,潮湿积聚,雾、云、雨,从人体空间看,潮湿积聚,雾、云、雨,都会对局部周围细胞产生影响,产生细胞内部病变。人的疾病是由渐变逐渐到突变,量的积聚最终发生质的变化,人之疾病一开始是人体空间在某一个点上有了淤积了,当这点淤积与人的脏腑融为一体了,就形成了疾病,当脏腑结合空间没有溶为一体的时候仅是有症状无病名,如果
2、溶合在一起了,就也有症状也有病名。空间医学治理则是在还没有形成症状,还没有结合在一起的阶段,就将其解决了。二空间医学病理人生于水,活于水,病于水,死于水,都与水有关系。人生在子宫胞内,是生在水中;人活,是以水为主;人病,是水的不均;人死,是水的阻塞。所以,空间医学用一个“水”字总结病理。水是人体致病的原因,这跟传统医学大不一样。传统医学讲外因(风寒暑湿燥火) ,内因(喜怒忧思悲恐惊),不内外因(外伤) 。现在的科学病因更多,各种病毒及病菌等,所以病因更多。但是即使是病毒、病菌,他们离开水都不能生存。传统中医有湿热生菌的说法,也是就生菌的条件必须是潮湿,必须是水路不畅通的情况下才生病菌和病毒。流
3、水不腐,户枢不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人的气血是什么物质?是水在人体内以气态和液态存在的两种形式,无论是哪种形式,只要它们能畅通无阻,人就不会生病。如果医者能把水路畅通,把水分布均衡,疾病就能得道解决。生于水,如果子宫内部很干燥,没有羊水,胎儿是不能活。活于水,人的生命依靠水,人体的 70%是水, “活”字就是三点水一个舌字。舌抵上颚,似顶非顶,是天一生水-人体的津津玉液。病于水,水干枯、凝结、分布不均就会生病。水在人体内的凝结叫栓,凝结在不同部位,就有不同部位的栓形成,比方说凝结在心血管,就叫心梗;凝结在脑血管,脑血栓;凝结在肺血管,叫肺栓塞;凝结在动脉管,叫动脉管血栓闭塞;凝结在静脉管,叫静脉
4、血栓闭塞;凝结在肠系膜,叫肠系膜血栓闭塞。在空间,水汽凝在一起了还能移动叫痞,所以张仲景伤寒论里头有五痞汤专门治痞;凝结在睾丸处,叫疝气;水凝结在细胞内不动了,叫瘤;水凝结在细胞周围,使细胞内的物质不能辐射,叫癌。皮肤干燥了,缺水;下部太潮湿,下注关节引起关节炎;背沉背紧,是肌肉缺乏水气,叫痉挛,这一系列的病都是水引起的。水阻碍肺部细胞运动,就叫肺癌;水阻碍胰头细胞运动,就叫胰头癌;水阻碍肝细胞运动,就叫肝癌;水阻碍肾脏细胞运动,就叫肾癌。水排出体外就是汗液,水分在鼻内凝结就是鼻涕,胸部气机不利,咳痰是水凝结变痰了,所以任何部位都是水在作怪,因此在治病的过程中重点解决水。死于水,绝大部分的临危
5、病重患者产生肺部感染,肺部感染是公转不能正常运动,肺部的水液不能及时疏布而形成痰,最后痰阻塞致死。人体内部,水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公转是人体动力的循环系统,连结了外焦运行力,及下、中、上三焦生化功能力的动力体系。是“行”撞击“化” ;“化”推动“行” 。 “行” 、 “化” ;“化” 、 “行”是因果关系,有相互影响。因此,人体致病的关键,行、化力不足引起。其中,又以外焦的运行力不足,引发了下、中、上三焦生化功能失调所致。其中以水的淤滞为关键,水的淤滞、分布不均,将引起不同程度的病因,逐渐发展为气淤、血淤等不同程度的病理现象。三生理与病理的联系正常生理,是一相互刺激、推动之连锁效应动力体系,上
6、焦(心、肺、头)两肩胛外焦撞击(背部太阳区域)命门动力尾闾撞击会阴动力下焦(两肾、膀胱、大小肠等)中焦(肝、脾、胃)膈膜动力膻中动力上焦(心、肺)人体的连锁效应动力体系,包括了细胞开合、阴阳、经络等各种不同的气(如营气、卫气、元气、宗气等)及五行(金、木、水、火、土)的运动变化。也就是说,生理现象,概括了各种不同能量的运动变化,进而形成周而复始的能量运行。整体而言,能量运行是一大面积、及规律性的流动不息。通过微观,从整体能量运行深入各区域部位时,发现体内分布许多粗细不等、颜色不一能量运行的路径线。路径与路径在纵横交错时,又相互形成了连结点,不仅联系了各路径线,并推动各路径线能量的运行。再深入微
7、观会发现,五脏六腑、皮、脉、筋、骨、肉、血液等,均是由不同细胞群组合而成,细胞开合、吞吐下,产生人体的动力,并推动物质与能量的相互转化,是动力来源。换言之,从细胞开合运动、阴阳变化,到经络传疏及五行能量的运动变化,是为人体点、线、面的动力来源,推动、刺激了三焦空间区域能量的运行。人体的外焦,则是三焦空间区域能量运行的大河道。外焦与三焦的关系,是为百川入海归源。病理现象,则是体内水的湿浊,导致动力体系无法循生理功能活动力,因而超越出正常生理功能活动力,所引发出的疾病。换言之,病理致生出病因,病因引发了病理现象。因此,治疗疾病时,首先恢复人体正常生理的功能作用力,尤其是确保公转的畅通。(一) 病理
8、现象所谓的病理现象,是指症状而言。郭氏发现,疾病往往不是出现单一的症状,所有的疾病彼此间,也都有共同的症状。因此治疗疾病的方法,要打开出入大通道,为所有疾病找到出口。例如:肝部的病变,首先影响了肺部的正常功能,换言之,肝病往往出现肺部不适的病理症状。而肺部的不适,则显示出背部出现沉、紧或冷的病理症状。在治疗时,采取逆向推动能量的方式,即从背部着手,调整背部的能量,为所有疾病找到出口。如图所示,也是病理转为正常生理的过程。肝病肺背的开口,是治疗肝病的出口;肾病肝肺的宣否,是治疗肾病的出口;脊背肾腹的治疗,是治疗脊椎病的出口;头部胸大椎,是治疗头部的出口。相反,则是正常生理变为病理现象。罹患肝病的
9、关键背部开口肺肝病;罹患肾病的关键肺的宣否肝肾病;罹患脊椎病关键腹的治疗肾脊背;头部所有的病变大椎通道胸头部。从动力体系循环路径线发现了,上焦能量的出口,在于外焦;外焦能量出口,在于下焦;下焦能量出口,在于中焦;中焦能量出口,在于上焦。能量循正常途径运行,是为正常生理现象。超越常轨的路径,是为病理现象。1上焦上焦能量出口受阻,无法顺利越肩过背,除积聚于上焦部位,或者超越正常生理动力,另寻其它路径的出口,如五行之”相乘” ,是其能量出口的路径线。能量聚集于上焦部位,将引发下列不适症状:A、上焦气血循环不顺畅,是以形成两肩胛、颈椎、夹脊、背部,沉、紧及酸痛等。B、能量聚集于心区,将影响心脏区域功能
10、活动力,如心火旺盛,引发心烦、睡眠不安,或体现于口舌、血脉等方面不同程度的疾病。C、能量聚集于膻中部位,将引发思维情绪的混乱,影响了上下能量的运行。D、能量聚集于肺部,造成肺部瘀热,易受到风邪之气侵入,得伤风感冒等呼吸道方面的疾病。当能量长期积聚于上焦,将从原本的病症引发出其它的病症来。例如:侵入肺部的能量,过多能量将造成肺(金)乘肝(木) ,肝受到肺部的压制下,只好侵入我克空间区域,是为木乘土;也有可能积结于肝、胆部位。肝在肺过度的克制下,引起其所胜一行的虚弱,从而导致五行之间生克制化的异常。换言之,肺部位能量过多形成淤滞时,首先影响肝胆功能活动力。侵入心区的能量,过多能量将造成心(火)乘肺
11、(金) ,肺受到心藏过多能量的压制下,只好侵入我克空间区域,是为金乘木,也有可能积结于肺部。肺在心过度的克制下,引起其所胜一行的虚弱,从而导致五行之间生克制化的异常。换言之,心脏部位能量过多形成淤滞时,首先影响两肺功能活动力。膻中动力牵系着膈膜以下生理功能活动力。膻中能量的聚结,不但影响公转的畅通,还能影响头部能量的回流,造成头部的内压增高。传统医学有云:上焦如“雾” ,雾乃空间之湿气。湿与空气相交,而越膈从外焦下之,气化生焉。也就是说,人体空间通道的出口,是指上焦能量顺利通达于外焦而言。2中焦积聚于中焦部位,将引发下列不适症状:A、能量积聚于中焦,造成中焦消化系统循环不顺畅,是以形成消化不良
12、,胀气,及两肋的不适等。B、能量聚于肝胆部位,将引发肝胆部位能量的过胜,体现于目、筋、易怒等。A、能量聚于脾胃部位,将影响脾升清、胃降浊的功能活动力,体现于口、肌肉等。B、能量淤滞于中焦,将影响膈膜动力向上推动膻中,进而影响上焦能量通达于外焦。当能量长期积聚于中焦,将从原本的病症引发出其它的病症来。例如:能量聚于肝胆部位的能量,过多能量将造成肝(木)乘脾胃(土) ,脾胃受到肝脏部位的压制下,只好侵入我克空间区域,是为土乘水;也有可能积结于脾胃部位。积聚于脾胃部位的能量,过多能量将造成脾胃(土)乘肾(水) ,肾脏受到脾胃部位的压制下,只好侵入我克空间区域,是为水乘火;也有可能积结于肾脏部位。肾脏
13、在脾胃过度的克制下,引起其所胜一行的虚弱,从而导致五行之间生克制化的异常。换言之,脾胃部位能量过多形成淤滞时,首先影响两肾功能活动力。传统医学云:”中焦如腐,腐者腐熟之意。 ”郭氏体悟到,中焦之腐,必借助细胞撞击之力,上部有可宣之空,下部有可动之力,中部才能腐熟焉。3下焦当能量积聚于下焦部位,将引发下列不适症状。A、能量聚于两肾部位,将引发两肾部位能量的过胜,或体现于耳、骨等不同程度的症状。B、能量聚于会阴部位,将引发下腹部的胀满、不适,或各种男科、妇科疾病等。能量聚于两肾部位的能量,过多能量将造成肾(水)乘心脏(火) ,心脏受到肾脏部位的压制下,只好侵入我克空间区域,是为火乘金;也有可能积结
14、于心脏部位。心脏在肾脏过度的克制下,引起其所胜一行的虚弱,从而导致五行之间生克制化的异常。换言之,两肾部位能量过多形成淤滞时,首先影响心脏功能活动力。也就是说,心脏能量的出口,在于两肾部位。传统医学云:下焦为“渎” ,是物质与能量调节之地。 ,肛门是物质排出之口,是腹前调节之门,解三焦之实。小便是能量调节之地,是背部空间调节之门,是肺(金)与肾(水)的调节。故为“渎” 。4外焦传统医学讲任督二脉,提出”任脉统诸阴经,督脉统诸阳经”的论点。人体空间医学讲公转畅通,则健康矣。公转将任督二脉相贯穿在一起,可称之为阴阳一气也。换言之,将任督二脉相贯穿在一起,公转畅通也。任督二脉相交点,在口腔与会阴。任
15、脉与督脉交叉于口腔的空间,因此,古修炼家将舌抵上颚做为养生法则,便是掌握了能量运行的过程中,任脉的压力一定要高于督脉的压力,才能正常的达到阴与阳交,如此一来,才能使任脉的能量,运行至督脉达到阴阳一气。督脉与任脉的相交,在会阴区域的空间。因此古修炼家通过提会阴,紧缩谷道的方法,其目的是松弛会阴区域的空间,帮助督脉之能量顺利的越过会阴部位空间,转运到任脉的能量。郭氏不仅认识到任、督二脉相贯穿的要领,同时四焦在运行的过程中,减少会阴部位的压力,并增强尾闾部的压力,任、督二脉才能相贯穿,公转才能畅通。增强尾闾部位压力,便是增加外焦区域能量的运行,行有助于化,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公转的畅通。增加外焦区域能
16、量的运行,除增强尾闾部位压力外,上焦能量是否顺利越肩过背下行之,是为关键。郭氏发现到,右肩胛与尾闾部位,是三焦入出外焦的门户,也就是说,右肩胛扮演了入海归源的枢纽,三焦能量的出口,在于右肩胛,因此,应降低右肩胛压力,才有利于三焦能量注入于外焦。尾闾部位则是外焦出入三焦的门户,所谓的百川同源同出一脉,百川入海归源,将各细胞群体所辐射的能量物质,通过两肩胛注入太阳区域空间,并在公转的带动下,通过尾闾注入到会阴,回到生发能量的源头,是以能量周流不息。传统医学云:下焦如渎,中焦如腐,上焦如雾。 人体空间医学还提出了:“外焦如化”之论点,唯有“下焦如渎,中焦如腐,上焦如雾,外焦如化”才是人体之正常功能。
17、(二) 生理与病理的关系生理与病理是一相互转化的关系。生理变为病理现象,是症症相加的关系。病理转为正常生理,则是症症相减的关系性。症症相加,是指从单一症状逐渐累及、出现多重不同程度及部位症状。症症相减,是为多重不同程度及部位症状,逐渐减轻到单一症状。治疗疾病,是将病理转变为正常生理。疾病逐渐痊愈的过程中,首先是症状逐一的减缓,是症状与症状的相互减少。换言之,生理转变为病理的过程,是症症相加;病理转为正常生理,是症症相减。症症相加或症症相减的过程中,不是单一的因素所致,而是相互累积下造就的。症症相加,有一路径可循,一般而言,从“我克”开始侮之。例如:心两肾脾胃肝肺心。由此观之,生理与病理相互转化
18、关系,在于能量运行的出口上。正常生理现象,是一条相互刺激、推动动力体系循环路径线。当动力体系未循正常生理途径运行时,是为病理现象,能量侵入积聚区域,将造成该区域部位不适的症状,是为疾病。能量的转移和转化,浊废物的清除排放,身体在治疗过程中的不适反应是为退病现象,是为正常病理变化,应正确面对此一病理转为正常生理的过渡时期。症症相减,有如抽丝剥茧般,将致生疾病的因素,逐一解开。症症相减过程,是能量出口路径的回到正常生理运行的轨道。改道过程中,因能量的转化及转移,将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病理现象,是为退病现象。公转运行过程中,高能量在能量运行速度下,高、低不同浓度压力的能量,将相互参与其中,进行能量的混化
19、、异化,因能量的相互均衡,及高速的运行下,高能量因而自然得到消散。过多不被应用的能量,将通过不同途径排除体外。第二节空间医学治疗原则一治病十六字箴言空间医学讲病因是水,就是水积水少的原因,治疗过程也是一个调解水的过程,调合均匀水在体内的重新分布,因此提出治病总原则,治病十六字箴言:清除污染,疏通河道,能量搬家,公转畅通。1清除污染清除污染,所谓污染可存在于细胞内部或细胞外的空间,无论是细胞内还是细胞外,一切的污染都源于体内水的污染。科学研究证实,人在诞生之前的受精卵状态,有百分之九十九是水;胎儿状态,有百分之九十的成分是水;成人之后,水会降到百分之七十;据推测,临死前水应该会降至百分之五十。可
20、以说,人是由水构成的。只有人体内部的水净洁、流通转化正常,人才能拥有健康。体内的水污染与否也会直接体现在舌质与舌苔上,当体内空间的水没有被污染的时候,舌苔是一层薄白苔,这层薄苔不但是有胃气的象征,更是有卫气的象征。因为空间净洁的水捍卫细胞的开合,促进细胞的消化吸收。当空间“水”的浓度太浓,压力太大的时候,必定影响水在空间的流动,影响清升浊降。清升浊降是水在流动时进行自我过滤的过程,它提供各脏腑新陈代谢的营养物质,保证脏腑空间的湿润程度,保证人体津液的留存。舌质有裂纹且干说明细胞缺乏水分,物质不运动,物质不动则细胞内就向石头一样硬,没有弹性,细胞的开合消化功能就自然减弱了,细胞内的物质就难以转化
21、成空间的能量,这就是临床上所看到的重病后期的镜面舌,传统讲因胃气不足而导致。当细胞内的水分渐渐浑浊而且在减少的时候,胞内的物质因缺乏动力使得细胞丧失了活力,即使重新注入水分,想要恢复细胞的功能就和把一台破旧的机器重新启动一样难。有了污染的空间,如同流水中有了杂草一样,要想使水流不畅,水流的方向也就是能量运行的方向,能量所过之处,需要空间的清洁,否则容易在受阻处产生瘀滞,久之形成积患,因此空间医学在治疗总原则上首选清除污染,就是要清理能量运行的环境和空间,只有给能量提供良好的运行空间,才能顺利的完成接下来的一系列最后完成公转畅通。给治疗疾病提供了条件,因此,要想得到健康,就必须治理细胞生存的环境
22、,只有洁净的空间,才有利于细胞的吞吐功能正常。空间医学把人体比喻成一条河,舌也可以看作一条河,舌质代表河水,舌苔代表河流上方的水气,舌根是河水的发源地,河中是河水的流经地,舌尖是河水的入海口。舌中线代表公转的任脉段,两侧中线分别代表两肋的水气运行的路线,舌中线为主,舌两侧中线为辅,舌就好比倒立的人体,舌的不同部位与人体的不同部位相对应,有六个基准点,以这六个点为基础寻找人体部位的对应点,这六个点是舌中线与舌上焦的交叉点,膻中,左右中线与上焦交叉点,分别是左乳和右乳,舌中线与中焦的交叉点是肚脐,左右中线的交叉点分别昌左右天枢,通过观察舌象就可以对这条河的运行状况作出分析和判断。在具体观舌过程中河
23、道要无障碍,河流畅通无障碍,河水清洁见底,水气畅行无阻,不存在污染。也就是舌质分布要均匀,不存在明显的突起和凹陷,舌质淡红,舌苔薄白,如果不符合这一标准就要进行治理。所以舌是空间医学诊断的依据,是治疗的依据,是分析病因病果的依据。空间医学讲病因是水,就是水聚水少的问题,治疗疾病需要疏通水道,在清除污染的基础上,空间中的积聚受阻之处就显露出来,在一个河道中去除了杂草,就能看见河底成块的瘀泥了一样,再将这个瘀泥想办法运走,顺着河流的方向,也就是公转的路线。2疏通河道疏通河道,人体的河道不单纯指人体的经脉,还包括指细胞内部、血管、微循环以及人体的大小空间。疏通河道就是清理河道上的障碍物-沉淀瘀滞,是
24、胞内之水的沉淀,是胞内物质的沉淀。正常的情况下,舌质平坦,三山不高,平原不多,颜色淡红。但经临床观察,很多患者可能舌质凸凹不平,局部隆起或凹陷严重,或者看似平坦,暗藏点状突起,或者颜色暗紫等,这些情况都说明细胞内部存在水的沉淀,要加以疏通。治疗时,解决物质淤滞,要从能量入手,要寻找淤滞部位的前端,是前端不疏通,才造成后端淤滞。癌症之聚,往往聚于成病的前方处,并非成病之处。人体的病和病因往往并不在一处。例如咳嗽,其病在肺,其因在外焦,在太阳区。在这种情况下,不要去管什么病,把前端挖低、让水一冲而过,就迎刃而解了,这是在临床过程中的总结。另外,在疏通过程中,不可直接化淤,要以行为主,要活水不去水,
25、应用水自身的冲刷力化解淤滞,要借助水的力量。要大量补充胞内水分,这和治理自然界的河流是同样的道理。如果要疏通河道,一定要有适当的水,如果水干枯了,就很难解决问题,水源充足,淤滞才能化解,河道才能疏通。临床中还有发现一种情况,即血沉于水,很多患者舌质淡白,呈缺血状,但事实并非如此。比如,败血症患者,舌质淡白,看似缺血,往往采取补血的方法,事实上,败血症并不缺血,而是血不能够充分运转流通,形成淤滞,血瘀又被水掩盖了。在治疗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去水,但又不能完全撤掉,如果完全撤掉,就很难去除淤血,只有借助水的推动力,才能解决,所以说水行则化。一方面要把沉在水底的血瘀化解开。应用佩兰,可以治水,如若不是
26、腹泻,佩兰 2 克足矣。沉在水中的血瘀化不开,还要应用当归,传统本草认为当归有生血、化血、活血的作用,实质就是当归能够解决沉在水底的瘀滞,用量 2 克为宜。癌症患者往往会出现“血沉于水”的情况,所以空间医学得出“清除水底之淤是治癌之妙法” 。河道的畅通无阻,势必给能量的通行打下了基础,提供了运行的空间,人类生存的关键就在行流动和畅通,是以日月星辰在天空上演着每一天,为的是反复照耀地球,以求得交相互映,这就是畅通的结果,否则天有乌云,挡住了空间,必然使日不现天,造成天昏地暗,人类生存在这样的环境可想而知。天人合一,人是小宇宙,人体内如果有乌云密集,也如同河道淤泥淤积,则能量阻滞,引起疾病。所以必
27、须要有一个流动的畅通的空间,才能利于人体健康。细胞也要生存环境流通,方使细胞的消化吸收正常运转。所以必须要清除河道中的不通之处,以便给能量搬家和公转畅通提供顺畅的空间。3能量搬家能量搬家,一为物质转化为能量,二为高能量向低能量的流动。 内经讲气聚则成形,散则成风。可见一切有形的物质积聚都与能量的集结有关,要想化解物质的集聚,必须首先化解能量的集结,化解能量的集结,空间医学主张能量搬家。现代人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正在遭遇一场灾难。因为现在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种各样的营养品越来越多,人参、鹿茸、冬虫夏草等等等等。补脑的,补心的,补肺的,补肾的,补得物质都不能新陈代谢了,补得上焦部位能量壅阻,没
28、有办法疏散,改变的办法唯一的就是能量搬家。 内经讲“上病下取之,左病右取之” ,讲五行运动,讲气血运动,这些都是能量搬家的典范。能量搬家究竟往什么地方搬?一定要保证下游的疏通、顺利。古老传统文化指出了什么是下游,什么是上游,相生为下游,相克为上游。五行相生,肝的下游是心,木能生火,心的下游是脾,火能生土,脾的下游是肺,土能生金。在临床过程中,掌握能量的这种变化,这就是正常的搬家。此外,人体能量的大循环能够带动人体整体运行,公转是人体风水的大运行,是净化四大空间的方法,公转正常运行,细胞内外物质与能量之间的转化才正常,脏腑功能才能正常,公转也是带动能量搬家最为有效的途径。在能量搬家的过程中,不同
29、的疾病会出现不同的反应,要解放思想,辩证地看待问题,正确地认识能量搬家。比方说,子宫肌瘤,一开始,32cm,治疗以后成为 52cm,这是明显的增大,很多患者不理解,认为效果不理想,背上了心理包袱,甚至对治疗失去信心。不能单纯地看体积的大小,还要看中间的密度,32cm 是高密度,52cm 是低密度,这是观察疾病的关键。原来的肿物非常实,虽然小,但也不好搬,后来的比较宣,只有宣起来,细胞之间有了空间,才有办法运走。传统中医讲气血疏通,气血越疏通,就可能发生转移,不转移怎么能疏通呢?只要是有计划的转移,只要是有计划的疏通,就是正常的治疗。再比如说治疗结石,开始一个,后来变成泥沙状,或者一开始是圆的,
30、后来变成方的或者扁的,实体发生了变化,要解放思想,认识到本质,搬家必须是形体转化为能量。只有形体转化为能量,才有办法搬家。内经讲阴病治于阳,阳病治于阴,往往只是理解字面的意思,其实阴病治于阳,阳病治于阴,就是能量大搬家。公转畅通了人体任督二脉的运行,任脉为诸阴经之汇,督脉为诸阳经之汇,空间医学发现了人体的外焦空间,并且通过疏散或者增加人体外焦空间的能量来调整人体的四焦,调整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运行,这也是阴病治于阳,阳病治于阴的实践典范,也是能量大搬家的过程。一切疾病皆可用能量搬家法,在搬家过程中,一定要掌握:能量高处向能量低处疏散。由下而上疏散。在观察舌的过程中,要掌握由舌根向舌尖的疏散,这和
31、河流一样,从发源地向大海运行。舌尖就好比入海口,要避免河流的堵塞,就必须保证入海口的畅通。所以,治疗要先疏通舌尖。舌尖代表着人体上中下三焦能量向外焦转化的通道,上中下三焦的能量只有越过肩达到外焦,与外焦的能量混化异化,才能实现能量的大融合,才能实现公转畅通及四焦循环畅通。在治疗上,空间医学重视这个大融合。传统中医只是强调了清升浊降,强调了气血疏通,但是没有认识到大融合的作用。只有认识到大融合,认识到能量的大运动,只有把人体三焦能量都搬到人体的外焦,在外焦融合变化,才能解决人体的诸多疾病。而外焦能量撞击肾部细胞,增强肾区空间能量,才能增强人体的原动力。观看舌苔,可以不用受心肝肺分区的影响。一个舌
32、头从舌根看,是河的发源地,向舌尖流水,舌尖是入大海的入海口,把舌看做是一个河道。这个河道是从舌根到舌尖,到舌尖的入海口,流入大海,也就是注入外焦空间。当入大海后,就可以不管了。舌尖部是舌根能量来源的基础,也就是舌尖的瘀滞与舌根有关系,如果舌根的舌苔很高,传统中医的元气不足,这种情况下要把舌尖的能量导引至下焦,是金能生水。舌根的苔厚,舌根是河的发源地,大海的水就流不到发源地,整个舌头就没有水了。所以舌根很厚,要把厚的地方向前移,向前移就是挖空挖低,舌根的水就向前流,舌根就低了。舌中心很高,舌根也很高,这种情况下,就不能搬舌根的能量,因为搬到舌中间,舌中间更高,所以要先搬舌中间,把舌中间的能量搬走
33、,能量则自行向前流动。把舌中间的能量向舌尖般。舌尖也很厚,舌中也很厚,这种情况下,一定不要把舌中间的搬到舌尖,引起舌尖的更瘀滞,水就更流不出去了。因此要先掏空舌尖,如何掏空舌尖?把舌尖瘀滞的能量往大海填,也就是把内焦能量导引至外焦天外天,如此以来上下就疏通了。这是治疗的关键,有什么病,哪个脏腑有病都不去管,只要舌根搬到舌中间,舌中间的搬到舌尖,舌尖的搬到大海。先搬至高点,上焦高下焦也高,先搬上焦高的;中焦高下焦也高,先管中间的高。在治疗上就依照这个原则。空间医学药物的运行也是能量搬家,从运行的起点把能量带到运行的终点,所以空间医学的用药,小方的精细,就在于如何运用和搬运能量,如果上焦隆起,可用
34、瓜蒌仁进行能量搬家,瓜蒌仁起点在上焦,终点在下焦,瓜蒌仁运行的同时就可以把肺区的能量搬运到下焦之处,这适用于上实下虚的舌苔,临床中很多这样的舌象。香附可越隔而上,即能把隔下的能量搬运到膻中部位,这也是能量搬家,隔下能量搬走,减轻中焦压力,能量搬运到膻中部位,对中焦是泻,对上焦是补,所以能填补膻中部位能量不足,治疗因膻中部位能量不足引起幻听、幻象等精神类疾病,具有安神定志的作用,很多的疾病都是由于舌根的痈满引起的,如肾癌,前列腺癌等。可用香附把中间的能量向上推,中间空下面的能量就往前补充,这就是能量搬家,舌根的高物质能量搬到舌的中心。每一味药在进行能量搬家的过程中,因为能量的转移变动,使机体内部
35、发生了转机,对于能量匮乏之处和壅满之处来说,是互利的,没有削减能量和耗损能量,只是在公转基础上的重新的按需分配了。所以一味药的运用,在使能量重新分配的基础上,对于人体所起的作用,相当于很多味药。也是充分体现了一药治多病的原理。4公转畅通如果把人体视为小宇宙,那么人体内部就是个大空间,能量在这大空间中进行大循环、大撞击,并且在大撞击中进行大交合。在自然界,天地之间本来就存在着大空间、大循环、大交合,由此引起来天地之间的大变化,并产生了人体新的生存物质。人体内是个空间能量自由运动,而且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空间运动。不能把整体空间运动机械地分割开。只有使人体内部形成整体运动,才是祛病强身的好功法。在治疗
36、过程中,应根据身体素质状况,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既使局部服从整体,又让整体照顾局部。人体是一能量动力循环系统,包括自转与公转两个方面。自转,即人体每一个细胞都在进行着胞内物质与胞外能量的相互转化,其所辐射的能量围绕在细胞本体周围,这种能量运行遵循一定的规律,即自左向右围绕细胞本体运行,是横向水平面的运行,这种能量运行为自转。人体的脏腑均由细胞构成,脏腑的能量也都围绕脏腑本体进行自左向右的运行。公转,即人体内能量的高度集中统一运行,牵动人体内部所有自转的运行,贯穿于人体四大空间。以传统中医的穴位进行标识,公转的运行路线如下:能量从会阴向上走,经丹田、中脘、膻中、天突,到达百会,向后方下行,经
37、哑门、大椎、命门,过尾闾至会阴,再转向前方上行,循环往复。公转贯穿于人体的诸经,贯穿于血海、脑髓之海、气海、水谷之海,能量在四大海中汇聚,进行交合、混化、异化,从而生成了新的物质能量。道家修炼有周天功,公转路线经过了周天的各个部位,但很多方面有所不同。公转路线与佛家讲的海底轮、脐轮、腹轮、心轮、喉轮、眉心轮、顶轮相切,相切的交点是人体能量横向与纵向运行的交叉点,是能量的汇聚之处,是经与络能量的转换处,是公转与自转的调节处。所以,公转已经包含了道家的基本练法,包含了佛家的基本练法,是佛道合一的练法。公转在运行过程中调节脏腑的能量盈缺,对人体的阴阳进行了综合性调整。传统中医有任督二脉,任脉为诸阴经
38、之汇,督脉为诸阳经之汇,汇是汇聚之意。人体诸阴经的总指挥、总调节机关是任脉,人体诸阳经的总指挥、总调节机关是督脉。任督为两条经脉,公转将二者贯穿、统一,统一调节阴阳。公转与传统中医所讲的任督二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一,任脉和督脉是两条经脉,公转加强了任督两条经脉的贯通。其二,按照中医的说法,任脉的能量下行,督脉的能量上行,但公转任脉段的能量上行,督脉段能量下行。其三,公转路线宽度要远远大于两条经脉,在任脉段上,以任脉为中线,左右各拓宽二寸。在督脉段上,以督脉为中线,左右各拓宽二寸,即脊椎与五脏六腑之间的空间。任脉是诸阴之汇,督脉为诸阳之汇,公转加强任督二脉的贯通,使人体的诸阴经与诸阳经协调统一
39、运行。人体是一个开放型的动力体系,在体内大小不同的动力体系的相互刺激、撞击及相互推动下,形成并维系了人体的生命活力。人体的动力体系,小至细胞,大至各细胞群,借助不同层面的刺激,推动能量的相互变化、辐射、撞击与交融,并在相互交融中,产生新的能量物质。公转,将人体的动力,膻中动力、命门动力、会阴动力、隔膜动力相互连结、贯穿起来。因此。公转是人体动力体系的超级链接。细胞与细胞之间存在着空间,能量的积聚、流通、异化、混化均在空间内产生,空间是生命物质活力的调节媒介。郭氏认识到,探讨病因,必须找出空间通道受阻之处。公转,贯穿、连结了人体的四大空间,公转是人体动力的循环系统,是一动力体系的超级链接。公转的
40、畅通,将带动四大空间能量的周流,并使空间受阻、瘀滞的高能量,在运行中自行参与混化、异化,自然得到消散。公转畅通,调整、净化、启动能量运动,带动了人体能量的周流。换言之,人体致病的关键,与公转的运行受阻有关,是以引发空间物质、能量连锁效应的淤滞与阻塞。外焦空间是人体最大的空间,它主宰和调控三焦空间能量的运行、交合、分配和更新。外焦位于太阳区脊背的内侧,内则联系三焦,是三焦出入大通道,故一切疾病的根源在于外焦区内。当外焦空间能量淤滞不通,外焦在撞击力不足的情况下,将无以引发命门区域撞击尾闾进行刺激、推动会阴周围空间能量的向上推动力,因而致生出空间能量的淤滞现象。换言之,人体致病的关键,在于外焦运行
41、力不足,引发了下、中、上三焦生化功能失调所致。公转畅通,不仅是治疗所有疾病的根本,也是快速由病理转为生理使人体恢复健康的不二法门。传统医学应用了发表、化痰止咳平喘、清热、泻下、消导、芳香化湿、利水渗湿、袪风湿、温里、理气、理血等的药性,做为调节病理的方法。也就是说,通过不同的方法,将不能再被循环利用及多余的能量与物质,以不同途径排出体外。当这些不被人体再循环利用,多余的能量、物质排出体外时,也是病理转为正常生理的变化过程。例如发烧,是多余不被人体所需的能量,通过腠理发表、散出体外。腹泻现象,是将积食不化的糟泊浊物,排出体外;泻水者,是为清除肠胃多余的水气,唯有将多余水气清除,才有利于脾升清、胃
42、降浊的功能活动力。病理转为正常生理的过程变化中,因腹泻、发汗、发烧及痰多等这样或那样的不适感,是为退病现象,是病理转为正常生理过程的变化。正如能量河道出口受阻,能量出口因而改变河道,河道的改道,是以引发不适的病症,治疗疾病,好比为疏浚受阻不通的河道,将能量出口导引回正常的河道。疏浚时,将跟随受阻的程度与时间,而出现不同的变化。病源深入体内,年限已久者,彷佛是一不流通的死水,生虫长菌、腐臭情形可想而知,在疏浚时,必须将这些浊废物清除排于体外。浊废物清除排放,是为退病现象,换言之,退病现象,每经历一次退病时的现象,象征、反应了病理向生理的转化与退病的层面。空间医学通过临床,将退病层面总结区分为表、
43、中、里三个层次。表,是指表层,如腠理与肌理间的浊废物,通过发、清的途径排出体外。一般而言,是以发表腠理与肌理间的风寒温热邪气为主。中,是指肌理与脏腑间的浊废物,通过清、化、利、渗、泻的途径排出体外。一般而言,是以净化脏腑的空间为主,将糟泊、浊废物及多余的水气,通过泻下、痰、大小二便的方式,排出体外。里,则是脏腑深层而言,通过理、转的途径加以调整及进行转化。一般而言,是以调节各细胞群的浓度与压力。也就是说,表、中、里,通过了发、清、化、利、渗、泻、理、转,将不被人体再循环利用,多余的能量、物质排出体外,也就是病理转为正常生理变化的途径。发:将表层风寒温热之风邪热及水,从腠理发表出来,及肌理的水散
44、淤于体表。清:是指腠理与肌理间的余热,清除排放出来,如发烧、发冷。化:是指化痰、化湿而言。脾、肺部的水气,通常体现于化痰。利:是指利水,将过多的水排出,多见于两肾、膀胱患者。渗:是指回流,将胞外能量渗入胞内,利、渗,常见于肿胀现象者。泻:泻下多见于物质过胜,肠胃积实不化者。理:是指理气、理血。如止咳平喘、散血瘀、血块。转:是指细胞群能量与物质、胞内,调节能量浓度压力,与胞内外的相互转化。常见于酸痛现象。清升、降浊,清升通过肺表于外,开窍如汗、眼屎、泪、痰,降浊如大小二便。公转畅通,是以同时进行发、清、化、利、渗、泻、理、转的功能调节,畅通公转时,在能量高速度运行之下,高、低不同浓度压力的能量,
45、将相互参与其中,进行能量的混化、异化,因能量的相互均衡,及公转运行的带动下,首先调节各细胞群能量与物质、胞内,能量浓度压力,及胞内外的相互转化。是以深层的能量运动,加速净化脏腑内外大小空间的能量,及刺激、推动,肌理与腠理之邪气与水气排于体表外。也就是说,公转畅通是同时疏浚表中里层的大小空间的河道,因此,将同时出现不同层面的退病现象,不同于传统医学的从表层循序渐进的往中、里层逐步的转为正常生理。二治疗原则空间医学的治疗原则,是“至实至空,回归自然。 ”在临床应用上,则为调整人体空间能量的压力,使能量流通顺畅,人体自然健康。在调整压力时,是调整人体空间与形体之间互为因果的关系,促使能量与能量、能量
46、与形体物质相互撞击。然后,再由相互撞击时产生的压力,推动公转与自转的能量流通。(一) 调整压力调整压力是将能量从多(浓)的部位,调动到能量少(淡)的部位。因能量多(浓)的部位压力必然大;能量少(淡)的部位,其压力必然不足。将能量从多的往能量不足的部位调动,是为了调整、均衡压力,调整能量的浓度,让其保持动态均衡的分布。在调整压力时,必须有推动力的辅佐。人体动力的来源有二:一是借助元气的推动力;二是应用五行生克的关系,来推动能量的流通。借助元气的推动力,适用于全身的能量流通;运用五行的生克循环关系,则适于局部或脏腑之间的能量流通。(二) 推动人体能量的相互撞击力能量之间要产生相互撞击力,就要巧妙运
47、用药物的气、味与药之间的比率关系。用药的气、味与比率,就是调整好人体能量的升、降、浮、沉的关系,即升与浮、降与沉的关系。例如,当下焦或是下肢能量过多,或是能量皆聚积于下焦或下焦以下部位时,必然会造成下焦以上部位、空间能量的不足。因此,必须将部分多余的能量调动至不足之处,或是将能量由下向上推动。因此,在用药时,应选择具有升与浮功效的药物。因该类药物具有往上推动的作用力,可以增加能量不足部位的能量。当上升、推动的能量,与浮于上部的药物能量相互撞击时,会辐射出不同的能量。又因相互的撞击和刺激,进而又形成一股促进周天能量流通的推动力。相对地,降与沉的关系也是如此。如何才能制造升与浮,降与沉的相互撞击?
48、在于药物气、味的选择和药物比率的配伍。原则是升与浮的比率要高于降与沉的比率。换言之,升与浮,降与沉的比率,最少是 2 比 1 的关系。(三) 调节人体空间与形体之间的因果关系空间病与实质性形体的病变,有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关系。人体空间能量的聚积,是因形体细胞或脏腑失去活动功能力时所产生的结果。而人体空间能量的聚积,又会影响到形体细胞或脏腑在进行功能活动时的活动空间。因此,空间病与实质性的形体病变有互为因果的关系。人体空间只是提供形体细胞进行能量的辐射,以及能量相互撞击的一个环境。人体空间能量的聚积,就是因形体细胞辐射能量后,没有产生撞击力的原因所致。因形体细胞的活动功能力不佳时,也就是细胞的
49、开合(吞吐)功能力不足时,所辐射出的能量无法刺激、推动周围能量的相互撞击,能量因缺乏外力的推动、有了惰性而聚集于细胞周围空间。细胞与细胞的空隙处,即是空间。空间的压力,也会影响细胞开合(吞吐)的活动力。如何才能保持空间压力的动态均衡?即应用不平衡、不对称,一松一紧、一虚一实的不协调的关系。只有不平衡、不对称,才能促使能量在空间保持动态的、相对均衡的压力,即动力。第三节空间医学处方一处方规则(一)立法:空间医学处方惟舌辩证,舌的灵魂所在,也是病因所在。临床门诊处方中,根据舌象病人的病情及大便情况即能明确处方的立法方向。究竟是要泻实还是补虚,还是泻南补北。终究疾病是水多还是水少,能量在运行的过程当中,有一点是肯定的,自古以来的都是“万涓成水,汇流成河“直到“奔腾不息奔向海“。所以能量的走向都是要顺应公转的大方向,最终要沿公转路线运行,以达到能量在公转畅通基础上的重新分配。舌的灵魂即是引起疾病的病因,舌中的积聚点,可做为动力点,只有能量积聚地,才有动力的源泉,才能有物质推动,如果是平地,谈不上推动。舌的辩证,从观舌的五项即可得出结论,一看舌尖高低,二看舌中隆起,三看舌根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