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提能(五)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梦中客 文档编号:3218877 上传时间:2018-10-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提能(五)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提能(五)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提能(五)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提能(五)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提能(五)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提能(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对于任何一种文化传统来说,如何协调守成、创新与外来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一个关键问题。晚清至 20 世纪,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大规模接触伴随着侵略、殖民与长时间的冷战,这些历史事实增加了问题的复杂程度。尽管如此,多数人愿意认为,五四新文学运动是文学史上的一个成功范例。五四新文学不仅改变了古典文学的传统形式,而且,相当多的作家动手译介域外文学,使各种西方文化元素逐渐汇入中国文学的表述体系。这开辟了汉语白话文学的新阶段“现代文学” 。之所以认定这是一次成功的文学转换,首要的标志是:相对于先秦至晚清的中国古典文学,汉语白话文学更适合表现今天的中国经验

2、。这丝毫不存在贬低中国古典文学的意思。中国古代批评家就曾经深刻地指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学及其评价依据。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学都将受到文学传统与现实世界纵横坐标构成的不同压力。强调来自纵轴的文学传统, 还是追求更大限度地再现当代的现实世界?现实主义的宗旨显然是后者。这时 ,所 谓的 “创新”可以表述成一种现当代现实的企图改变了文学传统的发展方向。这同时划出了一个区分的标准:如何辨别鲁迅式的“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的崇洋分子?尽管二者都对西方文化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但是, “盗火者” 的主旨是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力图“师夷长技以制夷” ;相反,崇洋分子热衷于将民

3、族历史纳入一个普遍的模式,使之成为西方文化逻辑的具体例证。如果说,五四时期的“盗火者”曾经将西方文化视为现代性的启蒙,那么,现今的历史 语境中,中国文化 业已成 为更重要的思想资源。中国文化浩如烟海,门类繁杂,一批饱学之士始终专心致志地从事清理和阐释工作。然而,正如马克思所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只有意识到现今中国文化对于“改变世界”负有的历史使命,人们才能更为深刻地理解这一批饱学之士的学术贡献。也恰恰因为意识到这种使命,人们才不会满足于某些徒具形式的表面文章,诸如儒冠儒服、三叩九拜之类。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并不是刻意维护某种古老的礼仪,而是进入当今社会,

4、力争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工业社会的机器节奏响彻生活的每个角落时,农耕社会的古典诗学例如“意境” “情景交融”乃至“天人合一”,保存了哪些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启蒙、革命、利益、市场以及围绕这些概念产生的社会关系瓦解了古代的乡绅之治以后,儒家的“修身”与西方文化的宗教具有哪些不同的社会功能?在一个群雄争霸、风起云涌的时代, “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蕴涵着哪些重大的启示?这些问题的提出与展开,已经显现出中国文化对话历史、对话现实的思想含量与独特价值。(摘编自南帆中国文化的活力 ,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文化传统而言,协调守成、创新与外来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一个

5、关键问题。B任何时期的文学所遭受的作为纵轴的文学传统与作为横轴的现实世界所构成的压力都不尽相同。C一批饱学之士总是专心致志地从事清理和阐释浩如烟海、门类繁杂的中国文化的工作。D当今社会,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是维护传统礼仪,力争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解析:原文第 3 段中说“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并不是刻意维护某种古老的礼仪并且解决问题” ,因而该项是不正确的。答案:D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相当多的作家动手译介域外文学,使中国文学的表述体系中逐渐融入了各种西方文化元素,因而五四新文学运动是文学史上的一个成功范例。B五四时期的“盗火者”与崇洋分子尽管都对西方文化兴趣浓厚,但方式却

6、不相同,一种是借鉴创新,而另一种却是照搬表述模式。C只有意识到现今中国文化的历史使命,才能深刻理解饱学之士的学术贡献,同时也不会满足于某些徒具形式的表面文章。D对传统文化中有关文化基因、社会功能、重大启示等一系列问题的提出与展开,已经显现出中国文化的思想含量和独特价值。解析:A 项,根据原文第 1 段的第三句、第四句的信息, 该项在表述上属强加因果,故错误。答案:A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晚清至 20 世纪,中西文化的大规模接触伴随着侵略、殖民与长时间冷战的事实,增加了中国文化传统中关键问题的复杂程度。B之所以说五四新文学运动是一个成功的范例,关键是因为汉语白话文学

7、相对于先秦至晚清的中国古典文学更适合表现今天的中国经验。C农耕社会的古典诗学中, “意境” “情景交融” “天人合一”等保存了一些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这与启蒙、革命、利益、市场以及围绕这些概念产生的社会关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D为了便于论述个人观点,作者在前两段的文字中分别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因果论证等。解析:C 项, “这与启蒙、革命、利益、市场以及围绕这些概念产生的社会关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错,根据原文第 3 段后半部分的信息,选项 与原文表述不一致,属于文无据。答案:C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中国茶史郑培凯上古时代,茶在中国的植物图谱中已经出现,但是最早时,茶属

8、于药品,或者属于菜蔬,一直到了唐代,随着茶叶的广泛种植和行销到了游牧民族地区,茶才正式成为中国人的日常饮用之物。这时候,陆羽创立了完整的茶叶科学体系,规范了饮用方法,包括提出了“茶有真香”的核心观念。根据一些古籍记载,战国时候,四川一带已经有饮用茶的习惯,秦灭蜀后,将之带出来, 这 里也是古茶树的发源地之一,符合“南方有嘉木”的说法。到了三国魏晋时代,江南普遍种茶,饮茶人也有增加。饮茶不再属于贵族专利,而扩展到士大夫阶层,常用以待客。当时也做成饼,叶片不能黏合的就用米汤去黏合,喝的时候先去研磨,然后用沸水冲泡,还没有形成唐时那种复杂精美的饮用法。不过当时长江流域尤其是中下游,已经 很普及饮用茶

9、了,包括对器物和水都有讲究,但是饮用方式还比较古朴,处理茶如同蔬菜,放在水里煮喝,加各种香料与佐料,基本上就像蔬菜汤。属于实用阶段。唐之后,茶饮不再是实用主义,而是上升到了精神领域,这就成就了“饮茶之道” 。茶之流行,除了交通和社会原因,也包括禅教大兴,在参禅过程中,为了提神不寐,也为了打坐,很多寺庙推广喝茶。当时禅宗影响很大,又影响到了民间,渗透特别广泛。宋代茶书和茶人的世界首先在宫廷,当时宫廷的饮茶习惯非常发达,制作茶的技术比之唐代还要复杂。先是龙凤团,后来发展到石乳、白乳,再后来又有小龙团,以及各种密云龙、瑞云祥龙,越来越精细,层出不穷。当 时的点茶手法是水和茶要用得恰当,比例均匀,否则

10、表面的沫饽就不匀。还有斗茶法,没有水痕的最佳。为了达到效果,建立了一套新的系统,包括茶叶制作、茶叶击拂、茶叶品饮、器物优略,都形成了仪式和系统。明代的士大夫阶层讲究品茶,与品茗环境和制茶都有很大联系,构成了一种发达的品茗体系,所以明代成为中国茶的复兴时代。品茶的情趣方面,一是恢复了唐宋赏茗器的乐趣,对茶饮的程序和器物的雅洁再三致意,不因为明使用紫砂壶为主的相对简单的品茗体系,就不欣赏器物、不对器物有追求了;另一方面,着重性灵世界,追求品茶所带来的心灵修养的提升,期待有和谐之境界。清代基本上延续了明朝的饮茶方式,有两件事情值得一提。一是茶碗越来越少,到了最后就成了基本只使用青花杯,或者白瓷杯,紫

11、砂壶成了最主要的泡茶工具;二是福建功夫茶的出现,导致了小紫砂壶的流行, 这都是明清的茶事重点。但是随着清中期后民生的凋敝,整个的品茗雅趣开始走向没落,走了下坡路。尤其是 1890 年之后,基本上没有人有心思提及品茗雅事了。这之后,战乱频繁,革命事起,品茗之趣长期无人提及,结果现在很多中国人觉得茶道是日本的国粹,与中国文化无关,这也是历史失落太久的缘故。大多数中国百姓用大杯冲泡茶,倒是也符合质朴之道。(选自醒狮国学 ,有删改)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茶在上古时代的中国植物图谱中已经出现,古籍记载战国时期四川一带已经有了饮用茶的习惯,蜀地是古茶树的发源地之一。B三国魏晋时期

12、,长江中下游地区已经普遍饮茶,随着茶叶的广泛种植以及行销到游牧民族地区等,茶在唐朝时期正式成为国人日常饮用之物。C宋代宫廷的点茶和斗茶是烹茶的方式,但因有着一定的系统和仪式而成为精神领域的享受,这说明整个宋代的茶书和茶人的世界在宫廷。D清代中期后,民生凋敝,品茗雅趣走向没落,基本没人提及品茗雅趣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很多中国人认为茶道是日本的国粹。解析:C 项,以偏概全。 “整个宋代的茶书和茶人的世界在 宫廷”错误,原文第 3 段第 1 句说的是“宋代茶书和茶人的世界首先在宫廷”,由此可以判断出随后的茶书、茶人的世界应该扩大到整个社会。答案:C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13、在茶饮上升到精神领域方面,陆羽有着重要的贡献,他创立了完整的茶叶科学体系,规范了饮用的方法,提出了“茶有真香”的核心观念。B饮茶开始时属于贵族专利,后来饮茶扩展到士大夫阶层,但饮用方式比较古朴,处理茶如同蔬菜,没有唐代复杂精美的饮用法。C唐代茶的流行除了社会和交通原因外,还与禅教的兴盛有关,很多寺院推广喝茶来提神不寐,因禅宗的影响很大,最终就影响到民间。D现在大多数中国百姓都是用大杯冲泡茶叶,这很符合古代的质朴之道,但因历史原因,我们祖先创造的茶道已与中国文化无关了。解析:D 项, “我们祖先创造的茶道已与中国文化无关了 ”错误。原文最后一段说的是“现在很多中国人觉得茶道是日本的国粹,与中国文

14、化无关” ,意思是因为中国的茶道长期无人提及,造成一些人认为茶道与中国无关的错误观念,并非说茶道真与中国文化无关。答案:D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茶最初被认为是菜蔬,所以饮茶的方式与后来大不相同,十分有生活气息,在三国魏晋时就是放在水里煮,再加香料和佐料。B唐代的制茶技术没有宋代复杂,到明代制茶技术有了更大的发展,形成了一种发达的品茗体系,使明代成为中国茶的复兴时期。C明代品茶的情趣不仅是品味茶叶香味,更重要的还有通过品茶带来的心灵修养的提升,当然在饮茶时还会像唐代一样赏茶具。D清代在品茶上有着自己的特点,如茶碗变得更小,基本只使用青花杯、白瓷杯,紫砂壶成为主要的泡茶工具。福建功夫茶出现等。解析:B 项, “到明代制茶技 术有了更大的发展”错误。根据原文第 4 段第 1 句可知,明代成为中国茶的复兴时代,主要是因为士大夫阶层讲究品茶,构成了一种发达的品茗体系,而不是因为制茶技术的发展。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