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燕子专列教学反思本文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课文,但是整个事件的每一个情节都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洋溢着浓浓的温情,让人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教学时,我力图体现“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在步步推进的多种形式朗读、自主、合作、评价学习中动脑、动口、动手,落实语文教学的基本功训练,深层感悟课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体会人们保护动物的博大爱心。一、入情入境,以境激情“情生于境,境能移情” 。在学生理解燕子遇到的麻烦时,引导学生读读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在教学时,我设计了交流、指名读画出的相关语句、其他同学补充的环节,并且教师投影出示句子“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
2、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 和文中词语:麻烦、骤降、长途跋涉、濒临死亡。通过逐个词语理解意思、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什么是气温骤降,了解什么是濒临死亡,谁就要死亡了?通过这些词语的理解让学生逐层感受到小燕子当时的处境危险,再通过长途跋涉、饥寒交迫的深入辨析理解,学生会更加感受到小燕子遇到的困难很大、处境很危险,从而唤起孩子们那颗保护动物的爱心,进而引导他们通过朗读表现这些词语对表达小燕子处境危险的作用。结束时,带领孩子们来到车站,站在那辆漂亮舒适的专列旁,感慨燕子是不幸的,然而,有了瑞士政府、居民、贝蒂的关爱。它们又是幸运的。这种关爱给
3、了动物生的希望,铸造了人与动物间的和谐,引起学生的共鸣。此时,我问:这燕子专列还是单单运输燕子的吗?孩子们回答:不是!是载着瑞士人民的友情、爱心的专列。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种精神影响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二、重点词句, “读”占鳌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阅读教学,读是关键,是“问”和“悟”的基础,读既是实践,又是训练;既是感悟,又是熏陶;既有理解,又有体验;既
4、有语感的培养,又有情感的陶冶所以,我抓住这一点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如上课伊始我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课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感受燕子遇到的麻烦一段,根据孩子的学习经验,课堂上肯定能找到一些相应的词语,如描写天气寒冷的词语,描写燕子疲劳的词语,我抓住了能够体现燕子处境危险的三个词, “饥寒交迫” 、“长途跋涉” 、 “濒临死亡” ,让学生谈感受。这样,不仅谈出了词语表面的意思,而且还读出了词语背后含着的东西。从词入手,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循序渐进,扎扎实实地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力求体现三个准度的整体推进,达到以文
5、入情的目的。 在学习小贝蒂一段时,我问“你读到哪里最感动?把最让你感动的地方在小组里说一说。 ”这个开放性的自学要求涵盖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之一,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经历“感悟提炼”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学生汇报、交流过程中,适时地指导朗读,提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体会。整节课首先是自由质疑,初读感知,接着,品读感悟,深入情境,同时又在研读中感受浓浓的爱心。清亮的童声始终响彻课堂,琅琅的读书声成了课堂最美的语言。三、引导想象,体悟真情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通过读展开想像,获得情感体验。在学生感受到天气之寒冷给燕子所带来的麻烦,根据课文描绘的情景引导想象燕子的处境,引起孩子对燕
6、子的同情,再结合孩子的理解指导朗读,水到渠成。描写贝蒂那部分,是人类对燕子的真情流露,展现了人类爱护动物的美好品质,也深深地打动着我们。由此教学时,我就抓住这“动情点” , 通过课文插图让学生想象“她在想些什么,说些什么?”从而触摸人类关爱动物的美好品质,也让孩子们在悟情入境的体验中达到心灵境界,从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我觉得动情点挖掘比较有效,孩子们比较成功。不足之处:1在学习生字和新词的时候,有些字词理解不到位:如“跋、涉、即”的字形、字音还是需要再强化,因为个别学生没有读准字音,词义的理解也需要点拨,并交给理解的方法、技巧。2在理解“呼吁”的意思后,让学生作为一名电视台的记者或是广播电台的播音员,代表政府写进行呼吁。虽然孩子们练习说了,但是只是简单地按照老师给的填空来说,缺少自主性,没有很好地体现层次感。在以后的教学中将不断地加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