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屈原列传(时间:45 分钟 满分:60 分 )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4 分)A 皭然(jio) 汶汶(wn)啜其醨(l) 博闻强志(qin)B. 温蠖 (hu) 诡辩(u)帝喾() 眷顾楚国(jun)C. 憔悴 (cu) 惨怛(d)枯槁(o) 靡不毕见(xin)D. 濯淖(no) 屈匄(i)属草稿(zh) 谗谄(xin)解析 A “汶”应读 mn;B.“喾”应读 k;D.“谄”应读 chn。答案 C2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4 分)A “离骚”者,犹离忧也B屈平属草稿未定C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D亡走赵,赵不内解析 A “离”能“罹” ;
2、C.“从”通“纵” ;D.“内”通“纳” 。答案 B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4 分)A短屈原于顷襄王 短:揭露短处。B上官大夫与之同列 列:行列,位次。C顷襄王怒而迁之 迁:调动官职。D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祖:称为鼻祖。解析 A短:诋毁,说坏 话;C. 迁:放逐,流放;D.祖:效法。答案 B4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4 分)A父母者,人之本也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B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C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人君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D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解析 A判断句/被动句。B. 判
3、断句、被 动句/状语后置句。C.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D.均为被动句。答案 D阅读与鉴赏一、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完成 59 题。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 ”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 !”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 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人君无愚
4、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 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 者,其所 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 袖,外欺于 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4 分)A怀王卒行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B秦,虎狼之国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C内惑于郑袖竟死于秦而归葬D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解析 A均为副词,最终 ;B.助词/动词,到;C.介词 ,表被动/ 介词,在;D. 介词,让,把/介词,因 为,由于。答案 A6下列各句中,
5、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4 分)A亡走赵,赵不内 走:逃跑。B屈平既嫉之 嫉:憎恨。C冀幸君之一悟 一:一次。D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属:连接。解析 一:副词,全部,彻底。答案 C7下列句子中,不能表现屈原忠君爱国及政治智慧的一项是 ( )(4 分)A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B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C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D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解析 说的是楚怀王,与屈原无关。答案 D8下列对原文的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分)A秦以“与楚婚”为借口邀怀王会,从结果来看,其目的被屈原识破。即使这样,新君顷襄王也没有任用屈原。B屈原在为官期间
6、不能劝阻怀王赴秦,遭流放的时候仍心系朝廷。C. 怀王之所以落得“竟死于秦”这样悲惨的下场,主要在于他不能任用像屈原这样的忠臣。D这几段文章有叙有议,目的在于更加全面更加集中地表现屈原忠君爱国的高尚品德。解析 “不能劝阻怀王赴秦”错,而且劝阻怀王入秦也是在流放期间。答案 B9翻译下列句子。(4 分)(1)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2 分)译文:_(2)此不知人之祸也。(2 分)译文:_答案 (1)楚国人责备子兰因为他劝说怀王到秦国去而怀王没能回来。(2)这就是怀王不了解人所招来的祸患啊。二、课外拓展阅读下文,完成 1014 题。哭庵传易顺鼎 哭庵者,不知何许人也。其家世姓名,人人知之,
7、故不述。哭庵幼奇惠,五岁陷贼中,贼自陕、蜀趋郧、襄,以黄衣绣褓缚之马背,驰数千里。遇蒙古藩王大军 ,为骑将所获,献俘于王。哭庵操南音,王不能辨,乃自以右手第二指濡口沫书王掌。王大喜曰:“奇儿也!”抱之坐膝上,趣召某县令使送归。十五岁为诸 生,有名。十七岁举于乡 。所为诗歌文词,天下见之,称曰才子。已而治经, 为训诂考据家言;治史,为文献掌故家言;穷而思反于身心,又为理学语录家言。然性好声色,不得所欲,则移其好于山水方外 ,所治皆不能竟其业。年未三十而仕,官不卑,不二年弃去;筑室万山中居之,又弃去。综其生平二十余年内,初为神童, 为才子,继为酒人,为游侠。少年为名士,为经 生, 为 学人, 为贵
8、官, 为隐士,忽东忽西,忽出忽处,其师与友谑之,称为神龙。 其操行无定,若儒若墨,若夷若惠 ,莫能以一节称之。为文章亦然,或古或今,或朴或华,莫能以一诣绳之。要其 轻天下、 齐万物 、非尧舜、薄汤武之心,则未尝一日易也。哭庵平时谓天下无不可哭,然未尝哭, 虽其妻与子死不哭。及母殁而父在,不得渠殉,则以为天下皆无可哭,而独不 见其母可哭。于是无一日不哭,誓以哭终其身,死而后已。因自号曰“哭庵” 。(有删改)【注】 易顺鼎:字实甫,晚号哭庵。光绪元年举人。有四魂集。方外:世外,指超然脱俗为隐士或僧侣。 夷、惠:分 别指伯夷、柳下惠,两人都是古代清高廉洁之士。齐万物:即“齐物” ,道家学者庄子的哲学
9、观点,核心是任何事物本无确定不变的是非标准,物我同一。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分)A趣召某县令使送归 趣:马上。B十七岁举于乡 举:被举荐。C所治皆不能竟其业 竟:完成。D莫能以一诣绳之 绳:评判。解析 举:中举。答案 B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4 分)A.Error!B.Error!C.Error!D.Error!解析 A前者为介词“给” ,后者为介词“到” ;B.均为表顺承关系的连词,“就” 。C.均为介词, “用,拿” 。D.均为副词, “于是,就” 。答案 A1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哭庵“恃才傲物”的一组是 (
10、)(4 分)乃自以右手第二指濡口沫书王掌 十五岁为诸生,有名 继为酒人,为游侠 轻天下、齐万物 非尧舜、薄汤武 誓以哭终其身,死而后已 A B C D解析 说明哭庵聪明,介绍哭庵少年时就有名气,表现哭庵对母亲的依恋和孝顺。答案 C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分)A哭庵在五岁时被藩王从贼人手中解救出来,由于藩王听不懂哭庵的南方口音,哭庵就用手指沾着唾液把自己的情况写出来,得到了藩王的喜爱。B哭庵年轻时很有才华,也有名气,研究学问范围甚广,涉及经学、史学、理学等,但他或出世或入世,放浪形骸,行踪无定。C哭庵平时认为什么事都可以哭,但他从没哭过,可等到他母亲去世后
11、,他就每天哭个不停。D. 这篇自传用的是第三人称,叙述了自己一生的经历,人奇文亦奇。排比句式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解析 文中“无一日不哭”的意思是“没有一天不哭” ,并非“每天哭个不停” 。答案 C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1)年未三十而仕,官不卑,不二年弃去。(2 分)译文:_(2)其操行无定,若儒若墨,若夷若惠,莫能以一节称之。(3 分)译文:_(3)及母殁而父在,不得渠殉,则以为天下皆无可哭,而独不见其母可哭。(3 分)译文:_答案 (1)(哭庵)还不到三十岁便做了官,官位不低,不到两年便弃官离去。(2)他操行不定,像儒家又像墨家,像伯夷又像柳下惠
12、,不能用一种节操来评价他。(3)等到他的母亲死了而父亲还在,他不能马上殉死,就认为天下没有什么可以哭的事,只有见不到母亲才可以哭。【参考译文】哭庵,不知是什么地方的人。他的家世和姓名,每个人都知道,所以不说了。哭庵幼年时十分聪明。五岁时被盗贼抓走,盗 贼从陕西、四川到 郧阳、襄阳时,用黄色的绣褓将他捆 绑在马背上, 驰骋了几千里。后来遇到了蒙古藩王的大军, (哭庵 )被骑将俘获,献给藩王。哭庵说话操南方口音,藩王听不懂。于是哭庵用右手的食指沾着唾液在藩王的手掌上写字。藩王大喜,说:“真是神童啊!”抱着他让他坐在膝上, 马上召来一个县令,让他送哭庵回家。十五 岁时哭庵就已考中秀才,颇有名气。十七
13、岁乡试中举。天下人看了 (哭庵) 所作的诗词文章,都称他是才子。他随后研究经学,撰写训诂 考据方面的文章;研究历史,撰写文献典故方面的文章;探究透彻后便想回头修养身心,又撰写理学语录类的文章。然而他生性喜好声色,不能得到想要的 (东西),就将爱好转移到山水、佛道之上,所研究的学问都不能成就业绩。 还不到三十 岁便做了官,官位不低,不到两年便弃官离去;在万山之中建筑房屋居住,后来又弃之而去。纵观他这二十多年的经历,开始是神童,是才子,然后是酒徒,是游侠。少年时是名士,是经生,是学人,是 贵官,是 隐士,时而东时 而西,时而出仕时而退隐,他的 师友和他开玩笑,称他为神龙。他操行不定,像儒家又像墨家,像伯夷又像柳下惠,不能用一种节操来评价他。作文章也一样,有 时谈古有时论今,有 时朴素有时华丽,不能用一种造诣来评判他。 总 而言之,他傲视天下、物我同一、讥议尧舜、 轻视汤武的心气,却一天都未曾改 变过。哭庵平时说天下没有什么不可以哭的事,但他并不曾哭过,即使他的妻子和儿女们死了也没哭。等到他的母 亲死了而父亲还在,他不能马上殉死,就认为天下没有什么值得哭的事,只有 见不到母亲才值得哭。于是没有一天不哭,并发 誓用哭来终其余生,到死为止。因此自号为 “哭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