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到底是先就业,还是先择业?当下大学毕业生们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又如何看待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我通过网上调查发现某记者近日在各高校大学毕业生中随机发放了100 份问卷,问卷覆盖厦大、集大、厦门理工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等高校的本科、硕士毕业生,其中本科生 73 名,硕士生 27 名。调查结果显示,8 成大学毕业生赞成 “先就业、后择业”。其中,86.4%的本科生赞同这一观点,而硕士生的这一比例是 62.5%。就业与择业这个话题很多人在不厌其烦的讨论着,我感觉作为学生,面对即将到来的就业问题,要冷静与科学思考。虽然实际情况很难让我们接受,但是目前的竞争就是这样子,我们没有办法改变,那就要好好调整自己的心态
2、,坦然接受,选择好就业问题,先就业,等待机会与积累自己的经验,等到时间成熟了,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去解决问题了,那么我们就可以考虑择业问题了,所以说你要往前看,现在的就业是为了将来更好的择业,这才是硬道理。不要悲观的去面对就业问题,这样对自己的将来很不负责任。所以大学生要调整好心态,不要面对不好的工作就失望甚至放弃,这样对我们的将来是不利的,先就业是为了更好的择业。又一调查:“你是否非常看重第一份工作,宁缺毋滥?”在这一问题上,55%的受访者选择“是”,其中本科生52.3%,硕士生 62.5%。而在“就业压力大,临近毕业是否觉得当下有一份工作给自己就好?”问题上,55%的受访者选择“是”,其中本科
3、生与硕士生的选择差别很大,本科生 65.9%,硕士生仅为 25%,不难看出,在就业上,硕士生显得更理性更从容。调查结果显示,78.3%的受访者表示对自己未来的工作有设想。“当发现第一份工作不是自己所爱,会辞职吗?”73.3%的受访者选择“会”。如果选择不到心仪的职位,这时就应调整定位,先找一份工作,但这里的“先就业”是有条件的。从调查数据来看,78.3%的受访者对自己未来的工作有设想,这说明当今的大学毕业生懂得思考未来,这对将来的职业规划大有好处。先就业,所找的职位应立足于刚来目标岗位的需求,根据未来设想岗位的相关素质要求,选择一相关岗位锻炼一下,在工作中慢慢积累相关经验和素质,而不是盲目地随
4、便找一份工作。当前,在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应该大力强化政府在促进大学生就业方面的积极引导作用,制定出台一系列就业指导政策,努力去解决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结构矛盾。 树立风险观念和竞争意识。大学生和家长应当有“高等教育投资也是风险投资”的观念。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是员工的能力和实干精神,文凭已经不再是走向理想职业的“通行证”,交了高额的学费未必能得到高收入的职业。同时,还应该认识到进入大学时的所谓热门专业,在四年后可能就不热门了。因而,不论是选择职业还是职业实践,面对的都将是激烈竞争的环境。这就要求每个家庭对于子女的教育投入必须要有
5、风险意识,读大学的投入与回报不一定成正比;每个学生的职业选择必须要有竞争意识,而竞争求胜的根本在于个人的综合实力。确立合理的职业期望。调查表明,大学生择业期望值普遍偏高,社会责任意识淡薄,择业意愿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存在着明显错位。期望值过高,既可能产生择业的挫折感,又可能导致机会的丧失。因而,指导大学生确立合理的职业期望是非常重要的。合理的职业期望就是要从自身的综合素质出发,从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职业的选择,“先就业后择业”,在职业的实践中逐步地去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我觉得,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应根据自己的性格、能力、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行业或职业范围,有针对性地锻炼自己的能力,为自己将来的职业规划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即便没有做好准备,也要尽量避免从事自己不擅长或不喜欢的工作,因为真正工作后,能让自己改变的机会并不多,即便有这样的机会,往往也要下很大的决心,做出很大的牺牲。因此,在就业之前就应当对自己有个明确的规划,不应当匆忙地为就业而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