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普利兹克奖(1979-2013)一、1979 年 菲利普约翰逊 Philip Johnson 美国(1)代表作品:1949 美国康涅狄格州纽卡纳安玻璃住宅 Glass House New Canaan1980 加利福尼亚州加登格罗夫水晶大教堂Crystal Cathedral Garden Grove1984 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大楼 AT对建筑艺术手段的构建来自于技术的创作;而且他对建筑艺术品质的构筑也主要是通过技术的表述。同时,技术也为其理性地实现建筑理想提供了必要的法则,现代材料技术的艺术性,细部构造的艺术性。二十一、1999 年 诺曼福斯特爵士 Sir Norman Foster 英国(1
2、)代表作品:德国新议会大厦、香港汇丰银行大厦、斯坦福大学塞恩斯伯里视觉艺术中心香港汇丰银行大厦:内部无任何支撑结构,可自由拆卸。所有支撑结构均设于建筑物外部,使楼面实用空间更大。而且玻璃幕墙的设计,能够善用天然光。地下大堂门向着正南正北,冬夏都能保持大堂凉爽,节省不少冷气费。加上其设计灵活,可按实际需要轻易进行扩建工程而不影响原有楼层。楼内还有一部文件运输带,可每天自由传送数吨重的文件。建筑重点是“衣架计划”的设计方案。整个地上建筑用四个构架支撑,每个构架包含两根桅杆,分别在五个楼层支撑悬吊式桁架。(2)设计概念:重视时代精神,理性对待高技。发掘材料潜力,注重技术工艺。注重场所精神,尊重传统文
3、化。分析气候特征,关注生态平衡。二十二、2000 年 雷姆库哈斯 Rem Koolhaas 荷兰(1)代表作品:波尔多住宅、西雅图图书馆、中国中央电视台大楼西雅图图书馆:独特的全新玻璃盒子式建筑体,以及对产桐城市图书馆建筑功能的扩展,使这里成为整个城市的会客厅。全部采用玻璃幕墙外置的做法镶嵌,而且巧妙地将各块玻璃幕墙的接缝隐于菱形钢架网格上,使建筑外部形成连续有光滑的表皮。入口处是由主体建筑外接的菱形钢架网形式。续的 5层书库都设置在外部看起来最大的建筑体块里,单独的钢构架承重系统承接大量图书的重量。建筑在底层和顶层都有大面积的出檐部位。(2)设计概念:对建筑概念的反思,其建筑创作都遵循着从新
4、的抽象概念到形式创作的方式。新奇的荷兰式的形式。早期受荷兰风格派的影响,对穿插的墙面很感兴趣。后期受超现实主义的影响,爱用体块的组合,并积极利用建筑的必然元素(常为楼梯) ,创造出有时髦的感染力的空间。在室内喜用超现实主义的画作对墙面进行装饰。在大体块的处理上,常用玻璃幕墙,并且在竖直方向上,墙面常为倾斜一定角度或折线状的。反文脉。他的理论是前进、再前进,对新事物始终保持者不熄的热情、不衰的兴趣;他想始终走在时代的最前端。这也是正是他建筑创作的基础之一。二十三、2001 年 雅克赫尔佐格 Jacques Herzog 瑞士(1)代表作品:2000 伦敦泰特现代艺术馆2008 北京国家体育场20
5、08 马德里马德里文化中心北京国家体育馆:“鸟巢”外形结构主要由巨大的门式钢架组成,共有 24根桁架柱,现已完成 20根桁架柱整柱及 2根下柱吊装。施工中“以人为本” , 细致地分析审定施工中的每一个方案,倡导工业化的装配作业,从降低劳动强度,工序中的每一个步骤,提出要采取的措施,中心思想是“以人为本” 。绿色设计国家体育场在建设中采用了先进的节能设计和环保措施,比如良好的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雨水的全面回收、可再生地热能源的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应用等。国家体育场建设对科技的需求为出发点,提高体育场建设科技创新能力,积累高科技应用于体育场的经验,使科技创新成为“三大理念”的动力和保障。(2
6、)设计概念:摒弃了芜杂的手段,直接从材料和建构人手。在他们作品中,建筑的意义、场地等形而上的因素让位于材料、效果等更为直接、更具有感性意义的因素。“建筑是变化的,是四维的” ,这在他们的建筑中有了实质性的表达,建筑随着季节、气候而改变。他们经常性地与艺术家合作,并且受到过艺术家(特别是约瑟夫“博伊斯)很大的影响。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的作品往往没有什么惊人的姿态,没有曲线,没有复杂的空间,没有体量的雕塑。他们重视的是立面的真实表皮效果。二十四、2002 年 格伦马库特 Glenn Murcutt 澳大利亚(1)代表作品:1984 马格尼住宅 1994 辛普森李住宅 2000 弗莱纳佩奇住宅 马格尼住
7、宅:这座建筑座落在一个海滩上,有美丽的礁石和巨大的岩层,是生态建筑”的典范。建筑的平面被设计为两个区域,一个区域是父母房,另外一个是给客人或家庭使用的。开敞的公共的阳台,朝向休息、用餐和厨房空间。这个阳台巨大的扩展了他们的日常生活空间。(2)设计概念:那谦逊的建筑外观,粗犷或典雅,都独具魅力。他设计的小型住宅集现代性、本土文化、精湛的地方手工艺和对自然的尊重于一身。他的建筑大多使用普通材料如波纹铁、水泥等,有着如弓形屋顶的夸张的曲线,分明的棱角,但却能与周围的一切完美融合。他设计的住宅很好地适应场地和天气。二十五、2003 年 约翰伍重 Jorn Utzon 丹麦(1)代表作品:1973 悉尼
8、歌剧院1967 巴格斯韦德教堂 悉尼歌剧院:外观为三组巨大的壳片,耸立在一南北长 186米、东西最宽处为 97米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座上。歌剧院整个分为三个部分:歌剧厅、音乐厅和贝尼朗餐厅。(2)设计概念:扎根于历史,触角遍及马亚、中国、日本、伊斯兰的文化,以及其他很多的背景,包括他自己的斯坎德纳亚人的遗传。把古代的传统与自己和谐的修养相结合,形成了一种艺术化的建筑感觉,以及和场所状况相联系的有机建筑的自然本能。领先于时代,成为将过去的这个世纪和永恒不朽的建筑物塑造在一起的少数几个现代主义者之一。二十六、2004 年 扎哈哈迪德 Zaha Hadid 英国(1)代表作品:2002 奥地利因
9、斯布鲁克的滑雪台 2003 美国辛辛那提的当代艺术中心 广州歌剧院广州歌剧院:总体布局广州歌剧院外部形态犹如一座平缓的山丘上放置的大小不同的两块“砾石” 。由“大石头” 、 “小石头”和“草坡”结合组成建筑空间,功能分区明确,而又交织成为一体。舞台设施和观众厅设计歌剧场按照甲等剧场设计,采用国际上常用的“品”字形舞台的工艺布置形式,分为主舞台、左、右侧舞台和后舞台四个部分。(2)设计概念:现代主义的信仰者。玩弄形式的大师,她的形式技巧通常被定义为“动态构成” ,就是用不动的画面表现运动的效果。设计手法:a.契形物的运用 b.倾斜于变形 c.形式组合 d.布景 e.绘画 f.颜色 g.表现法二十
10、七、2005 年 汤姆梅恩 Thom Mayn 美国(1)代表作品:1986 凯特曼地利尼餐厅 Kate Mantilini 1991 犹曾尚品汽车博物馆 Yuzen Vintage Car Museum 1996 布雷德斯住宅 Blades Residence布雷德斯住宅:基地被塑造成一个缓坡,在北边是一个人工水池,并且以两道弧形的混凝土墙穿插于整个建筑量体中,使得室内与室外的“房间”无法有清晰的分界,于是建筑物与地景在本案中融合交错为一体。不采用传统的房间形式,尝试让空间互相“渗透” 。比如主卧室与更衣间、冲澡间、二楼悬臂而出的女主人书房,甚至是户外的空间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分界,它们被巧妙地
11、相迭与融合。两组不同类型的墙的使用是设计表现的重点:一组平行正交呼应社区的邻房及几何环境;另一组则是弧形的长型墙面穿插整座建筑物,并延伸至外部的空间。住宅本身如同是基地上的一些散落区块的集合,由墙面连接在一起,使得室内与户外的空间产生建筑的对话。(2)设计概念:喜欢将自己的设计案视为相互关联的, “像一棵树的树枝一般”的关系。建筑特色以结构严谨的施工过程,和骨架型构造为主。形式上喜用拼贴的长矩状和片段式的结构。注重基地里建物与建物之间的连结关系、并讲求独立建物的机能性,还有材料的发挥。认为基地是有纹理的,环境与地景亦息息相关。作品有一种抽象的、图腾式的体量感。二十八、2006 年 保罗门德斯达
12、洛查Paulo Mendes da Rocha 巴西(1)代表作品:巴西雕塑博物馆、保罗的保利斯塔健身俱乐部系列运动场馆、保罗酋长广场 Patriarch Plaza保罗酋长广场:从门廊延伸出一个巨大悬空的混凝土天篷,可为步行者遮荫。具有保罗的标志性风格在户外广场的巨大墩座上架起现代派的混凝土板层,这种风格还仅局限于拉丁美洲。(2)设计概念:追求“可塑”的混凝土,在足够钢筋的加固下,利用混凝土的表面形成相当丰富的纹理,反映清水混凝土的美感,而水自然也是其中的要素之一。二十九、2007 年 理查德罗杰斯 Richard Rogers 英国(1)代表作品:香港汇丰银行、伦敦千年穹顶、伦敦办公楼伦敦
13、千年穹顶:弯项直径 320m,周圈大于 1000m,有 12根穿出屋面高达 100m的桅杆。 屋盖采用圆球形的张力膜结构,膜面支承在 72根辐射状的钢索上,其截面为 232,这些钢索则通过间距 25m的斜拉吊索与系索为桅杆所支撑,吊索与系索同时对桅杆起稳定作用。另外还设有四圈索行架将钢索联成网状。(2)设计概念:罗杰斯是城市生活的拥护者,认为城市作为一个文明的教化中心,能将人类在世界上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他反对美国那样的分散城市,主张未来城市的区块应该把生活、工作、购物、学习和休闲重叠起来,集合在持续、多样和变化中的结构中。三十、2008 年 让努维尔 Jean Nouvel 法
14、国(1)代表作品:1993 里昂剧院翻新工程 Opra de Lyon 2006 法国巴黎非西方艺术博物馆 Muse du Quai Branly 阿拉伯世界研究中心阿拉伯世界研究中心:建筑分为两个部分,半月形的部分沿着塞纳河的河岸线弯曲,平直的部分则呼应着城市规划的道路网格,中间有一个贯通顶部的天庭。建筑最有表现力的地方是南立面的处理:立面上有上百个完全一样的金属方格窗,被称为照相感光的窗格(photo-sensitive panels) ,因为每一个方格窗按图案方式安排了大大小小的孔,而每一个空洞如同一个照相机的光圈,孔径随外界的光线强弱而变化,室内采光也得到了调控,整个立面变得活跃,象征
15、着万花筒般神秘的阿拉伯世界。巨大的长方形金属盒子,立面像打磨锻造的金属板,刻满了整齐细密的小方格子,闪着灰蓝色的玻璃光泽,具有强烈的阿拉伯风情的科技主义。(2)设计概念:建筑的历史观点同现代的观点都没有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开始点。栋建筑物是在一个特殊的地点为着特殊的目的以及在一个特殊的文脉环境下建成。拒绝复制,拒绝跟随。三十一、2009 年 彼得卒姆托 Peter Zumthor 瑞士(1)代表作品:瑞士丘尔艺术博物馆、瑞士沙芬托的古格伦宫、布雷根兹艺术博物馆布雷根兹艺术博物馆:建筑的主体是一个方形玻璃盒子,共六层(地下二层,地上四层) 。最上的三层为三个混凝土盒,垂直方向相互脱开,由三道承重墙
16、支撑。整个建筑的外表面铺满经过精心加工的大片玻璃板,没有明显基座。所有的玻璃板都采用相同尺寸,既不打孔又不划分,仅仅用大的钢夹子以鳞片状的排布方式固定在钢框架上。玻璃的侧边缘暴露在外,玻璃与玻璃之间隔着一定的缝隙。整个外框结构独立于内部的混凝土盒子。(2)设计概念:中西方设计风格。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意境之美。三十二、2010 年 妹岛和世 Kazuyo Sejima 日本(1)代表作品:金泽 21世纪美术馆、巴伦西亚近代美术馆、森林之屋森林之屋:利用光线创造冥想空间。压抑和抬升空间。结合地形与之平衡。(2)设计概念:大量的运用玻璃外墙等材质,让建筑感觉轻而且飘浮。亦有报导称其为“穿透、流动”
17、式的建筑。三十三、2011 年 艾德瓦尔多苏托德莫拉Eduardo Souto de Moura葡萄牙(1)代表作品:布拉加体育场馆、莫列多住宅、保拉瑞哥历史博物馆布拉加体育场馆:健壮的,恢宏的,与壮丽的景色相互融合的建筑。将近有一百五十万立方码的花岗岩被从场地中掏空压平以为场馆的混凝土腾出空间,精确的山体爆破创造出百英尺高的花岗岩岩面,成为场馆一端的遮挡面。体育场的屋顶形式取自秘鲁古印加的桥,看上去像长长的遮阳板。体育场建筑两部分的看台坡度相同,高 40m。这促使该建筑成为今后城市继续向北发展的起始点。(2)设计概念:不仅建立了这个时代的作品体系而且还对传统建筑有所回应。他的建筑有着独特的能
18、力在同一时间内有着看似矛盾的个性传达力量和谦虚,夸张和微妙,大胆的公权力和亲密感。通过巧妙地改造基地以适应环境,但这些人工的改造不着痕迹,胜似浑然天成,营造出建筑和自然相互对应、彼此需要的感受。三十四、2012 年 王澍 Wang Shu 中国(1)代表作品:1962 南京三合宅1973 宁波五散房1995 宁波美术馆三合宅:为留下一棵树,让树穿破屋檐,全然不顾是否构成对建筑外观的审美影响,体现其建筑思想之质朴与对环保理念的信守。像一座“睡着了”的建筑,强调房子与居者同为“梦游者” 。这个三面围合一面开敞的建筑,空间形态与人的身体做缓慢、沉重、颠簸着的却没有中断的移动。房子中间围着一方浅池,水
19、波、睡者、房子互相荡漾。用材考虑主要是传统材料和本土方便获取的,如使用了产自苏州的水磨清砖贴面,以及切割打磨的大青砖等传统材料,被设计者认为是能够唤起人们以往经历和回忆的元素。(2)设计概念: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中的高超表达,以及对不同建筑材料组合的巧妙把握,使得王澍的作品有着一种独特的象征性和延续性。抛弃了现代建筑经典规划手法,去除了没有现场意义的轴线关系,对称关系等手法,而是将周围环境作为建筑规划的最大依据,从而形成自由的、外松内紧的、拥有清晰场所关系的规划模式。三十五、2013 年 伊东丰雄 Toyo Ito 日本(1)代表作品:仙台媒体中心、风之塔、银色小屋仙台媒体中心:大胆的将建筑外观全采用透明的玻璃拼接,并能清楚的看见里面如海草般不规则的管状梁柱,使原本坚硬的建筑外观,变成了如水族箱一般柔软感觉,亦有媒体称其为“软建筑”的代表作。 (2)设计概念:伊东的建筑语意中,我们可以看到软而透亮的疆域逐渐形成了一股强而有力的群体。伊东的建筑显现了都会中的人文环境关系,将今日高度发展的大都会风景描绘的更加具体。在这些建筑里念发展过程中,介于高度经济发展和建筑学理念的达成间,伊东有顺序的探索了其中丰富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