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宝宝的教育计划(每多看一次就多一次体会,读 10 边以后就会觉得越来越得心应手了)1、教育两三岁的孩子怎样才会听话仔细观察发现,不是小孩不听话,而是做父母的不会说孩子能听懂的话。这种年龄的小孩已具备一定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但这种潜在的能力只有通过适合其年龄特点的说话方式才能够被激活并得到充分发挥。那么,做家长的应该怎么说,两三岁的孩子才会听话呢?2、借助孩子生活中熟悉的实物或动画形象两三岁的孩子还不具备独立的判断能力,还不能直接依据父母口中的是、不是,要、不要,可以、不可以,应该、不应该等判断语句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但若把他们喜爱或厌恶的各种实物、形象作为“外力” ,却可以对其行为起到鼓励或制
2、止的作用,因为在这些物象当中,饱含着他们多种纯洁而深厚的情感。譬如,小孩子都比较喜欢黑猫警长、白鹤阿姨、啄木鸟医生,讨厌毛毛虫、苍蝇、蚊子,害怕大灰狼、狗熊、刺猬等。依据小孩的情感倾向,有意识地经常使用这些物象与他们交流,就可以进一步强化小孩对这些物象的情感和行为反应。如冬冬睡觉不喜欢盖被子,爸爸说“天黑了,小朋友要睡觉了。蚊子就会嗡嗡嗡地叫着说:唉,我的肚子好饿呀,到小朋友的身上去找点吃的吧。 冬冬,你身上盖好被子,蚊子使劲一咬,哎哟!这是什么呀?一点也不好吃,还把我的牙齿弄歪了。再找找好咬的地方吧。 ”冬冬听完,乖乖地把被子盖上了。此后,每当睡觉时,只要妈妈说一句“蚊子又要出来找吃的了”,
3、冬冬就会主动地盖好被子。3、借助以小孩为 “主角”的故事快 3 岁的冬冬特别依恋妈妈。妈妈不在身边的时候,就哭闹不止,幼儿园的阿姨、家里的保姆怎么哄也哄不住。有一天,妈妈尝试着编了一个故事讲给冬冬听,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故事是这么讲的:“有一个小朋友,妈妈给他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冬冬。可是,这个小朋友给自己换了一个名字,叫跟屁虫,小名叫虫虫。因为他总是像一条小虫子跟在妈妈的屁股后面。他到幼儿园,班上的同学就问他:你就是虫虫同学吧。 冬冬想:班上小朋友的名字都挺好听的,虫虫这个名字多难听呀,以后妈妈不在的时候,我再也不哭了。于是,这个小朋友就又变成妈妈的好冬冬了。 ”爱听故事是小孩的天性,在
4、他们心目中,虚构的情节也是真实的生活,而且对故事的内容深信不疑,尤其是把他变成故事中的主角时,他对自己在其中的表现就格外关注,如果大家对主角的表现满意,他就会高兴和喜欢,并在实际生活中体现主角的行为倾向;如果大家对主角的表现不满意,他就会反感或害怕,并在实际生活中避免主角的行为倾向。这种说话方式在运用过程中有极大的灵活性和有效性。4、借助小孩心目中 “权威人物 ”两三岁的小孩常常会以不容置疑的口气向你表达这样的意思:你这样做不对,我们老师说应该那样做。也就是说,与小孩接触亲密、关系亲近的人的态度与行为会对他们的行为产生有效的引导作用。我们不妨把这样的人称为小孩心目中的“权威人物” 。但小孩对待
5、权威人物的态度有一个特点:当他和你在一起的时候,你的话他不一定听得进去,而不在现场的第三者却有可能被当成权威。譬如在家的时候,幼儿园的老师可能成为权威。在幼儿园的时候,父母就有可能成为权威。借助这些可亲可敬的人来引导小孩的行为,常常很灵。例如冬冬夏天洗完澡后,不肯让妈妈往身上抹爽身粉,妈妈就对他说:“宝宝洗了澡,抹上这个粉就会感觉特别舒服,再也不长那种讨厌的红豆豆了。你瞧,你的皮肤像白雪公主一样白,多可爱呀。幼儿园的申老师知道了,也会高兴的。 ”因为老师知道了会高兴,所以“思想工作” 很快就做通了。5、借助有趣的活动来鼓励俗话说:小孩爱吃抢饭,的确如此。一个小孩吃饭可能吃得不好,要是几个小孩一
6、起吃,他们就会争着吃、抢着吃。是饭菜香吗?不一定。原因就在于这不仅仅是吃饭,还是一场小小的比赛。小孩子一般都喜爱活动,活动的趣味性、竞争性和激励性对他们有着神奇的吸引力。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把小孩的生活设计成各种活动,通过活动对他们的行为加以引导。比如,小兵不到 3 岁就能自己穿裤子了。看小兵穿好了裤子,妈妈拍拍手,说一句“小兵真能干”,就激起了他学习穿鞋、洗手等的欲望。实际上,小孩的荣誉感甚至比成年人还要强烈,但又很单纯、质朴,绝少功利色彩。想想一朵纸做的小红花在小孩心目中的分量,你就大可不必怀疑精神奖励在引导小孩行为当中莫大的激励作用。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做父母的改变一下说话的方式,把引导小孩各
7、种行为的道理同他们熟悉的形象、故事、人物、活动等紧密结合起来,耐心地启发、督促,就会发现:你的孩子原本是一个非常听话的可爱的乖孩子。6、孩子总不能按家长的指令做时应注意: 经家长多种方式的启发,孩子对指令仍没有什么反应,家长就应注意观察孩子的智力发展、接受能力是否有落后的表现,以便及时发现,及时干预治疗。 有的孩子常常是还未听完家长的要求就急着做,因此出现偏差。 智力发展没有任何问题,也听得懂家长的指令,但就是不愿意按家长的要求做,很有可能是孩子对家长的话毫无兴趣,是故意不愿做。两岁的宝宝可以做一些亲子游戏 目的是让宝宝锻炼手部的精细动作。比如当宝宝的手指足够灵活后,便可以给他一把儿童专用的安
8、全剪刀,宝宝使用剪刀时,大人要在旁边陪着。给宝宝示范剪刀的正确拿法以及如何使用剪刀剪纸,让他模仿。为了保持他的兴趣,大人可以拿一条细长的纸条,让他很容易剪断。第一次即使可能只剪破一点点,大人也要表示很开心。然后给他一张大纸,让他随意剪。宝宝剪下来的东西可以留着做粘贴,妈妈示范涂浆糊的方法,然后将纸片粘到另一张大纸上评论 1 宝宝还小,不要太教条了,会逆反的2.孩子还小,都这样的,我也感觉太教条了不好,大不了多收拾几次3 攻击性的话,是不是你有时太武力了啊,孩子是一张白纸,很多时候他的行为是大人的影子。比如我有时急了会说:“老子或者说你这么不听话,滚出去。结果后来孩子在不高兴的时候也会钻出这样的
9、话。我开始检讨自己了,急还是会急但是过了会好好跟孩子讲道理。本来以为小屁孩什么都不懂,结果事实呢,我女儿现在很懂事,用别人的话说,她的懂事不是说怕大人而是真的明白了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像收拾东西这些好习惯,我们家的方法是给她看巧虎啊或是她喜欢的故事啊,都会有教这些好习惯的,看了几次她自己都会说,巧虎自己收玩具,玥玥也自己收玩具。慢慢的养成习惯了,地上有滴脏水她都会自己找抹布去擦干净。我个人觉得孩子该养的好习惯,还是很有必要从小养成,现在很支持孩子任其发展,不要磨灭他的天性,我是怕万一个性化发展没成功,连基本的素质都没有,岂不是妈妈会伤心4 不论是对的还是错的,宝宝自身是没有意识的,家长需要做
10、一些示范性的引导,并且引导的过程是自然快乐的,让宝宝自身觉得这么做是开心的。而如果一味的引导不管用的话,可以尝试着冷落一下宝宝,让他觉得自己的方式别人并不会在意,慢慢久了,宝宝也会改善一些。家长不能一味的去顺从宝宝的。秩序敏感期两岁半最明显的就是秩序敏感,2 岁至 4 岁是幼儿的秩序敏感期,在他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他的学习课程其中之一便是熟悉身边的事物,有秩序的将事物联系起来,并固定在脑海中。而不断变化的环境会让他无所适从,甚至哭闹,直至事物回复了原来的模样就会做罢。这常常会被误认为固执、无理取闹,但实际上这只是孩子对秩序的一种要求,对秩序的极度敏感。比如红色的小凳在角落换了位置就不行,妈妈的水
11、杯爸爸不能动等等,他的思维中固定的事情是他已经适应的事物关系,不容轻易更改。在这个时期,我们应当为孩子建立有序的环境,帮助他建立各种事物内在的秩序。第一反抗期第一反抗期常常在两岁至五岁期间出现,孩子们在两岁之前只会服从大人的指令,而两岁以后就开始学会了反抗,乐于违抗父母的命令,想方设法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行事。发生反抗是正常的发育过程,是孩子独立的前奏曲,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肯定了这一点,那么心态就会平和一些,事情没那么坏,不要显得极度无助。同时,责备并不能带来更好的结果,只会使矛盾激化,并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两三岁的幼儿虽然爱反抗,并不代表他们的思想有多复杂,相反他们还是我们可爱单纯的宝宝
12、,因此指令要尽量简单一些,将想法表达得直接一些。比如“妈妈很想给你吃这个,可是你玩得太脏了,我们不得不先去洗干净了。”千万不要用“不给吃饭 ”之类的理由来威胁孩子,这样的限制方式会混乱他对事物处理方式的判断。生活秩序学习期两岁以后,要主动的训练宝宝在生活中的常见技能,主要是在吃饭、穿衣、洗漱、卫生等等方面的训练,以及少量简单的家务事。“孩子尝试做事的机会一旦被剥夺,就等于剥夺了他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孩子就不可能走向成功。”家是幼儿熟悉又可探索的地方,是他们成长的实验田,我们要常常陪着孩子们一起开拓田地,两岁左右的幼儿做家务事可以锻炼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感受家庭的意义。同时生活自理能力可以顺应秩序敏感期的发展,不至于让孩子无所适从,并且也可以缓解反抗的各种情绪,符合他此期的独立意识发展。除了这些以外,还要学会尽量和孩子不断沟通,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能把他们当无知的小孩子来胡弄。另外,此期也是孩子开始学习人际交往的阶段,多和其他小朋友接触,同时引导他多关注家人,学会爱别人。在智力方面,可以增加一些小智力玩具,但不要过多,涂鸦画画也可释放孩子的兴趣,多去大自然户外运动,体会世界的美好,有利于情商教育。当然,还有许多,其实孩子到了一定年龄自然会流露出他应有的性格,顺应他的发展就没错了,不用太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