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如何克服网络问政九个副效应.doc

上传人:dzzj200808 文档编号:3204864 上传时间:2018-10-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克服网络问政九个副效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如何克服网络问政九个副效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如何克服网络问政九个副效应.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如何克服网络问政九个副效应.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如何克服网络问政九个副效应.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如何克服网络问政九个副效应“网络问政”在中国渐成 新趋势,渐成中国民众实现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新途径。在日前举办的首届广东网民论坛上,一些网民与专家学者平起平坐,针对广东如何走出金融危机阴影、提升产业结构等问题发表看法,不时出现网友反对专家意见,展开热烈辩论的场面。从国家领导人到地方领导,对网络问政的态度都是积极的。网民问政水平的高低、政府的反应、制度平台的建设都影响到网络问政的前景.网络政治参与是一把双刃剑,在提升政治参与质量、促进民主政治建设的同时,也带来许多消极影响。记者以为,克服网络问政副效应,避害趋利,善用网络,可谓明智的选择。互联网的发展正在深刻改变中国。改革开放30年

2、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有个重大突破,就是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兴起,成为推动政治民主化建设的重要平台。我国从1994年4 月起进入互联网时代至今十五年,互联网发展速度惊人,截至目前,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38亿人,普及率达到25.5%,已经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 “网络化生存”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的重要生活方式,互联网已成为中国公民表情达意、畅通民意、集中民智、参与政治的一个重要渠道。目前,作为公民政治参与的新形式,网络政治参与对政府行为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网络问政面临两大挑 战九个负效应2008 年的中国互联 网,有两件不同凡响的大事:一是 6月2 0日,中

3、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来到人民日报社,通过人民网强国论坛同网友们在线交流,回答网民提问,强国论坛一度被挤“瘫” 。这是中共最高领导人第一次以网络直播的形式“面对面”直接回答国内公众提问。二是中国成为世界上网民最多的国家。各地政府官员也在“试水”网络,问计于网民。网络政治参与对民主政治发展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在效应上具有鲜明的“双刃性”:一刃:既有积极正面方面的影响。可增加行政过程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扩大社会公众参与体制内民主的范围和形式,为民主政治提供了新的途径,创造了新的空间;二刃:也有消极负面方面的影响。由于拥有信息的不均衡性,受生活环境和活动范围的限制,对文化、史和国情的了解不同,政治愿望

4、和利益诉不同,而存在不同程度的虚假性、欺骗性、破坏性。互联网可能导致的无序化发展,最典型的表现形式就是“信息轰炸”和“信息欺骗” 。网络政治参与面临两大文化挑战:挑战一:对传统文化的冲击。网络技术源于西方发达国家,以西方文化为主流。不平等的单向文化渗透,使受众对自己民族的文化、理念产生动摇,从而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构成严重的挑战和冲击。挑战二:对和谐社会的影响。由于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容易使青少年网络成瘾,导致心理病症与情感异化,影响其健康成长。网络政治参与对民主政治发展的负面效应有九:一是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的不平等性问题。由于贫富差距造成的网络政治参与机会的不平等,必然会给网络民主带来难以克服的负面

5、效应;由于网络是靠信息技术为支撑而建立起来的,那些既懂得信息技术,又掌握行政权力的“技术官僚”将在网络政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也会带来利用技术手段操纵政治的问题。网络政治参与的虚拟性造成网络主体及其信任感的缺失。在网络社区这个虚幻的世界里,由于各种规范或制度不健全,或者是自身道德感不强,以及某些网络民主的行为主体肆意妄为,导致行为人之间基于人性的最基本的信任感变得越来越模糊。二是网络政治参与的欺骗性。网络环境的信息污染严重,一些虚假信息和错误信息等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而广为流传。在网络环境中,信息容量具有无限性,任何团体和个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表达自己的政治见解。他们通过网络上下载信息,从登陆到发布都

6、是由服务器自动完成,不用像传统媒体那样,发布信息要经过政府审核,政府也很难对网络上的每一条信息都进行审核,于是网络信息的可信度和客观性难以得到保证。三是网络政治参与的不规范性。 互联网的虚拟性和开放性促成了政治参与的不规范性和非法性。由于网络安全性存在的问题,黑客常会侵犯政府网站,与公民相关的个人信息有可能被滥用,公民隐私问题就显得更突出,公民的个人权利得不到保障,形式再完美的政治参与也难以造就真正的民主。四是网络政治参与的先天缺陷性。首先,互联网始终只能反映局部的民意,因此很难体现真正的民主。因为,尽管中国网民已经超过3亿,但还有十亿 左右的国民根本就不上网。其次,互联网世界的虚拟特质,其伦

7、理规范的缺失,使得网上民意本身也变得很容易被操弄。第三,互联网上的民意带有很大的情绪性、宣泄性,副作用不可低估。五是网络政治参与的不安全性。网络政治参与法制治理的失位,网络法律的缺失使得某些网络民主的参与者将网络作为肆意妄为的平台,随意发表各种偏激言论,更有甚者在网络上组织煽动无知网民危害国家安全。一些利欲熏心的不法分子,为谋取暴利挖空心思,把服务器转移到境外,利用手机、银行卡等支付平台作为收费手段,形成了非法牟利的利益链条。六是网络政治参与信息获得与处理的不公平性。由于现实条件的差别,使得网络提供的机会上的平等并不一定导致结果上的平等。信息获得上的不公平性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由此

8、凸显社会问题。七是经济霸权扼杀网络政治参与的真实性、客观公正性和理性。当某些经济势力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对网络进行控制,使得网络民主的真实性、客观公正性和理性被扼杀。八是网络政治参与心理的病态扩散。由于网络文化的独特性极易导致心理病症与情感异化,不健康的网络生活和网络游戏的长期感染,使部分网民形成好狠斗勇、崇尚暴力的畸形心理和性别等方面的心理错位,导致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冷漠和疏远。网络病态还冲击着法律底线,如随意公布他人隐私、不负责任地制造虚假信息、充当电脑黑客等。九是网络政治参与的反规律现象。现实的生活依托生理基础,但是网络政治参与生活依托网络信息技术基础,因此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生活方式和我们

9、的现实生活有很大的差距,如网上出现的“宅男宅女”等反常规的网络现象。因此,引导网络政治参与的方向和进程,开拓网上领导关系就显得十分必要而紧迫。克服网络问政副效应十大 路径选择网上领导与领导效果呈正相关关系。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互联网,将互联网建成安全网、放心网、和谐网,是开拓网上领导关系义不容辞的职责。 网络管理和引导需要眼光、胸怀和处理艺术, 既要保护公民权利,又要对网络依法管理,在两者间寻找一种平衡,在自由与限制之间寻找一个黄金分割点,以求得公民权利与自由的动态和谐平衡。因此,克服网络问政副效应有十路径:路径一:加快网络立法进程,实行“注册参与” ,建立网络法治秩序。目前,我国并没有规制

10、互联网的统一法律。因此,在原有的法律法规基础上,针对网络空间的特点完善法律体系,拟定有关文明上网、合理上网的法律法规,并保证公民个人隐私等方面的安全,维护正常的网络秩序。一要加快网络立法进程,构建互联网法治机制;二要增强“网络社区”的道德约束,强化网络行为的责任意识;三要实行“注册参与” 。 “注册参与”就是要求网络政治参与主体在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时必须进行网上注册的制度。这种注册既包括公民身份的实名注册,也包括网民身份的虚拟网名注册,更能反映作为社会政治主体的尊严和权利,防止和抑制网络政治参与的负面甚至破坏性效应,保障互联网安全。实行“注册参与”将是网络政治参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社会政治稳定

11、与政治发展的必然选择,必将成为未来网络政治参与发展的基本趋势实行“注册参与”的关键是技术问题,技术创新是保证“注册参与”以及网络政治参与有序度的重要手段,技术上可采取前台匿名与后台实名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手段达到既保护个人的权利、自由与隐私,又便于在保证网民基本权利基础上实现有效参政议政的目的。“注册参与”同样适用于电子政府的建设和管理,在政府网站建设中推行“注册参与”制度有助于政府真正了解民意,并对公民的利益诉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反馈。路径二:采取法律和行政手段,实行必要网络管制。一些虚假信息、垃圾信息在网络中泛滥,网络上一些违法犯罪行为屡屡发生,各种谣言也大行其道,必然损害网络民主

12、的健康发展,有必要采取法律和行政手段,对网络进行适度规制。对于一些过激的误导公众的言论,甚至是一些违法犯罪的行为和言论,政府要采取法律和行政手段实行必要的管制,防止和抑制网络民主的负面甚至破坏性效应。但过度的管制也是不当的,须在自由与限制之间寻找一个黄金分割点,以求得公民权利与自由的动态和谐平衡。一是具体在形式、内容、观点等方面设置栅栏进行管制,管制发表言论的形式、发表言论的内容主题、发表言论的内容观点。具体管制的重点对象有三种:其一,长期存在攻击官方的言论、资讯的网站、论坛;其二,在没有核实消息真假的前提下,披露突发事件、揭黑幕,刻意制造针对政府的舆论压力的网站、论坛;其三,在网站新闻背后,

13、跟贴中大量存在反政府言论内容而长时间不予以删除的,以保证网络健康发展。二是坚决打击网络淫秽色情,依法打击网络犯罪。依法利用互联网从事非法活动者,阻止少数人利用网络破坏公众的利益;加大对违法违规网站的曝光力度,对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的网站实行“一票否决制” ,凡故意传播淫秽色情等违法信息的网站,坚决依法取消其从业资格。三是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路径三:培植主流网络媒体,占领网络舆论阵地。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一些敌意的、不健康的信息和宣传,直接威胁到我国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对此,必须采取应急对策,利用党报党刊新闻网站的资源,培养自己的主流媒体,改善宣传方式和手

14、段,扩大宣传范围和影响,来主导网络舆论和社会舆论,为科学和谐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政治文明建设创造安定的政治社会环境。路径四:加强政府网站建设,推进电子政府建设。随着网络社会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必须加强对网络民主建设的引导,通过加强政府网站和电子政府建设去整合、主导网络民主发展。一是加快电子政府的网络信息平台建设;二是实行政务公开,建立制度化信息交流机制,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依法执政。路径五:推进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加快绿色网络文化建设。进一步推进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和“阳光绿色网络工程,净化网络环境,抵制不文明行为,形成健康向上的网络文明新风。一是进一步落实各级、各类电信企业网络信息安全责

15、任体系。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和增值电信业务经营企业要进一步强化法制意识和自律意识,坚持依法办网、文明办网,并加强技术业务创新,大力推进绿色网络文化建设;通信监管部门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行政手段,依法监管。二是开展公益性“绿色上网”服务,帮助青少年远离非法网吧。积极开发用户终端过滤有害信息的技术防护产品,加大向社会和家庭宣传、普及和推广的力度,使青少年学会自我防护,抵御网上有害信息侵蚀;把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列入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课程。路径六:建设和管理并举,探索建立互联网管理长效机制。清除淫秽色情等网络有害信息,要打持久战;充分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进一步鼓励公众举报网上淫秽色情信息,落实举报奖

16、励制度,加强举报处理结果的反馈,完善和推广网民评议制度,形成网络建设和管理的社会监督机制;切实加强行业自律,扩大行业自律覆盖面,引导和督促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落实行业自律规范,加强内部制度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的守法意识;加强中央和地方重点新闻网站的内容建设,鼓励重点新闻网站创作一批格调高雅、内容健康、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建设资源丰富、品种多样、益智健康的网上“文化超市”; 加强个人和网络媒介自律,营建“绿色和谐”网络环境; 开展网络道德教育,特别是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加大网络技术开发力度,维护国家信息安全。路径七:政府提供网络制度供给,形成与公民参与的回应机制,并实现二者良性互动。电子政

17、务能够为有序的网络参与提供许多技术支持和便利条件,能够提供一条制度化的途径,把公民的网络参与纳入到政府规范管理的范围内。政府对网络参与的引导应由硬性引导向软性引导转变。公民通过网络向电子政府输入参政信息,电子政府利用电子政务系统处理参政信息,再通过网络和政务平台反馈,就完成了网络政治参与的全过程。随着电子政府和电子政务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程度将有更大的发展。路径八:常态化推行网络问政。网络问政要抓住“公开性、互动性和及时性”的基本特性;网络问政必须加强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必须大力加强先进网络文化建设;必须着力推进网络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动地方民主政治建设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路径

18、九:缩小数字鸿沟。一是加快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动信息产业的发展,促进全民上网,让绝大多数人能够充分享用互联网资源;二是加强网络知识和电子民主相关技术的教育普及,降低网络公民参与的经济和技术门槛。比如,提供免费的网络教育,开放公共图书馆等,将更多的公民参与到网络民主中来。三是采取倾斜和扶助政策,对不发达地区加大投入,普及电脑和网络知识,从而提高网络民主的广度和深度,消除数字鸿沟。路径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强化网络舆论引导。第一,建设三支队伍,实行综合管理。三支队伍是:一是论坛管理员队伍。其工作的主要内容是负责解决论坛事务、问题解答、对外交流、系统公告及审核帖子、设置权限等工作;二是网络评论员队

19、伍。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通过网上发表评论文章、新闻跟帖、博客等,用正确的思想、准确的事实、客观的态度,正确解读国家政策,冷静阐释社会热点, 理性分析新闻事件,以达到为群众解惑释疑、澄清事实、舒缓情绪、化解矛盾、批驳谣言的目的; 三是网络舆论引导员队伍。其工作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主动导帖、积极跟帖等方式对出现在互联网上的过激言论、消极思想进行引导,牢牢掌握着网上舆论的主导权。第二,加强网络舆情分析。网络舆情是指以网络为媒介反映的舆论情况。网络环境下的舆情信息的主要来源有:新闻评论、BBS、聊天室、博客、聚合新闻(RSS) 等。要建立排查机制,定期排查各大网站,汇总各方面信息,科学梳理,分别报送给不同领导和部门,各级领导和部门通过网络舆情分析做出相应的决策,以便做到未雨绸缪、防微杜渐。第三,善于借助人民网、新华网等门户网站,主动占领网络舆论主导权。第四,培养和善用“意见领袖” 。意见领袖以较高的理论素养,较宽的视野和较强烈的社会关怀,在网络舆情生成、发展历程中发挥着启动者、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其观点往往能够左右网民的判断并最终引导网络舆论的走向。政府应找到恰当的方式与这些“意见领袖”沟通,让“意见领袖”多一些建设性意见,少一些破坏性意见。更多网络问政参考信息可百度:商网政务论坛软件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往来文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