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小学起步作文阶段写作兴趣培养的有效性研究.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188838 上传时间:2018-10-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起步作文阶段写作兴趣培养的有效性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起步作文阶段写作兴趣培养的有效性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起步作文阶段写作兴趣培养的有效性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小学起步作文阶段写作兴趣培养的有效性研究夹江一小 范超一、问题的提出小学三年级是学生习作起步阶段,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保持良好的习作兴趣是许多教师和家长所担忧的。众所周知:勤写笔下生花。采用写日记的方式是普遍教师采用的方法。经我们长期观察总结,天天日记或一周一次日记都存在相应问题:一、学生负担重,量大必生厌,习作兴趣丧失,甚至产生习作恐惧症。二、量大必言之无物,言之无情,产生空、假习作。三、量大必出现脏乱差习作,学习态度让人担心希望通过研究能找到一条学生永远保持恒温的日记管理渠道。二、我校学生现状调查分析我们年级组对本年级 3 班和 6 班共 133 个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各项指标的统计

2、和分析相应结论。自觉写日记的学生偏少,靠兴趣来了才写的多。一半功利性强,一半是有感而发。大多数有写作欲望,少数烦燥,没有感觉。学习上进,愿意接受老师的指导。喜欢写新鲜事,写心理活动不多。绝大多数写的不够真实,甚至有瞎编的内容。绝大多数学生对写作充满自信,认为自己水平不错。喜欢上作文课,可喜可贺。都认为老师的指导有帮助。想提高写作技艺,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占绝大多数。学生写作困难是多方面的,调查的真实反映。少数学生对作文有恐惧症。无观察习惯的学生占一半。靠自己回忆获得占一半,靠他人或书籍,网站获得占一半。喜欢读书的学生多,学风较纯正。喜欢神话寓言童话原故事多绝大多数只读自己感兴趣的。摘抄习惯普

3、遍未形成。喜欢摘抄的学生都能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摘抄的内容,说明摘抄很有用。学生习作面临的困难多,在观察积累素材上没有方向,在阅读、摘抄等语言积累上没有得到强化训练。但就主动学习态度上都愿主动接受老师的指导,上进心让人感到欣慰。二、研究的意义和价值1、通过研究,找到循环日记最有效的管理方案,保持学生习作的兴趣,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主。2、对教师而言,通过在课题研究过程 中,不断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不断充实自己,了解学生的习作能力发展的轨迹,积累激励和评价学生习作的方式方法。提升自己的习作教学能力。三、研究的对象夹江一小三四年级学生四、研究的内容1、学生厌倦写日记的原因:我们用调查

4、分析法了解学生对写日记感到厌倦或困惑的原因,好对证下药。2、循环日记的循环方式:循环日记采用班级学习小组循环还是采用优中差搭配循环,哪种方式更有效?3、循环日记的评价激励方式:循环日记的评价激励方式如何与一般习作的激励评价方式不同?循环日记的评价激励方式有哪些有效的模式?4、循环日记交流阅读办法:学生在写作前后如何阅读其他同学的日记?如何参予到日记的评价中来?如何让家长也参驰循环日记的交流以、评阅?哪些方式更有利激励学生进行日记写作?5、循环日记的写作技巧指导办法:循环日记天天进行,教师如何批阅?如何评讲?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如何开展个别指导?五、核心概念的界定班级循环日记就是由多个学生组成一个循

5、环小组,轮流进行日记写作,轮流阅读同组同学的习作,相互学习,相互监督,共同提高的一种写作模式。六、研究的思路研究方法:问题调查、行动研究、个案研究、文献查阅、案例分析、经验总结。七、研究过程中的收获(一) 、带给学生的收获1、班级循环日记与天天日记或小练笔不同,学生一周才一次,负担小,兴趣高;班级循环日记与周记也不同,周记是个人行为,虽也是几天一次,学生负担不大,但没有团队合作意识,没有竞争意识,没有相互阅读学习的机会。2、班级循环日记最大的优势在于它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培养写作兴趣,因为有攀比,学生的写作态度不同,书写质量不同,习作质量也就不同了。长期高标准要求自己,当然比随随便便

6、习作进步大。3、班级循环日记给学生提供了更多与自己生活有关的范文,更容易产生共鸣,更容易产生写作欲望,也更容易把同学们的好的写作思路、写作方法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从孩子们每天课间跑到讲台上来抢班级循环日记去阅读可以印证这一效果。4、班级循环日记不仅把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也把家长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家长在阅读其他孩子的日记时找到自己孩子的差距,在指导和监督上更有力度,这样在选材上,写语言风格上更能体现百花齐发,百家争鸣的效果。5、班级循环日记是一座桥梁,是一根纽带,能促进师生之间心灵沟通与思想交流。孩子们可以通过日记向老师倾诉成长道路上的困惑,学习道路上的困难。小学生向师性强,愿意把知心

7、话倾诉给老师听,一些平时不便言谈的话题,也会在日记中表露无遗。因此,日记可以架起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发挥着“悄悄话信箱”的作用。我们的民族很内敛,一些话很不好意思说出口,通过书面来表达省去了不少尴尬,学生反而放得开,愿意把自己的小秘密与老师分享,特别是高年级。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做好学生的引路人。(二) 、带给家长的惊喜曾经以为孩子视写作如嚼蜡般枯燥乏味。今天,看到始于领到“写作接力棒”的这种专注与认真,我才发现原来孩子对生活是如此的热爱。当那份稚嫩的童真跃然于纸上时,我更是深深地震憾了创意无限的“写作接力”不仅充公展现了孩子眼中的世界,更是一个爱心交流的平台谢谢老师的创意。老师的创意。(三)

8、 、对我们老师的提升1、知道循环日记的最佳循环方法:各班把学生按优中差相互搭配的形式,把学生平均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多则 10 人,少则 6 人(因班组不同而定) 。每个小组确定一个小组长,要求写作好的同学先写,为后面的同学做好示范。要求每组自行取一个响当当的团队名字,并推荐一名爱好画画的同学把首页当封面画上图案,比比哪组设计得好。然后开始循环写作。2、探讨了部分有效的激励评价办法:生跟着老师的步伐进行写日记,老师的评价就非常重要,每一次评价都关系到你能否带领学生在这条道路上走多远。我们几位老师有空爱商量如何评价激励。、老师点评日记。这种方式与平时评阅习作相似,针对学生每一篇日记做点评。而点

9、评的角度要广阔,指出问题语言要委婉,要能给出合理的建议。尽量做到把优点夸大,把缺点说轻。鼓励的句形式多样。例如可以在习作后写上:你把蝴蝶飞舞的情景写得好逼真,你的眼睛比孙悟空还厉害,连蚂蚁走动的姿势都看得那么清楚你是老舍的高徒、你有丰子恺的本领、你是本次习作之星、集体点评日记。每天选择一篇日记由老师念给大家听,或由学生本人念给大家听,再由老师带领大家点评。在点评的过程中,学生听多了,也就感悟到优秀习作的韵味了,也就能跟着仿写,也能创新写作了。、采用个人星级评比与团队星级评比的方法。每位同学写完习作,老师都会在本子上给出相应的星星。这是同学们最关注的。每完成一个话题的日记,再把全班各组的星星累出

10、来,评选哪个小组第一,哪个小组第二这样一来,小组之间的竞争就开始了,同学们相互鼓励和监督的体制就形成了。、让学生、家长自主参予进来。我们要求学生自觉阅读他人的习作,阅读后在习作后写上自己的感受或建议,老师也根据学生或家长写的情况予以加分。 (家长的加在相对应的孩子身上)这样就能做到生生齐动,家长主动配合的效果了。、每天念一篇优秀习作;让那些是五颗星星的同学上台念自己的习作;把习作所提的星星颗数与班上三风建设评比结合起来;并要求家长配合,把习作打印出来张贴在教室墙上。3、找到了有效的写作内容:循环日记的指导工作开展了一段时间了,我们看到学生的习作有提高,基本上能把自己想写的内容按一定顺序写下来,

11、基本上知道写作要分段写作,基本上知道要围绕一个意思或一句话写。但问题也出来了:习作题材漫无边际,真实性有所下降,有的内容与网上雷同。年级组几个老师交流讨论:可不可以把日记与各单元的小练笔或习作结合起来,每两周一循环,大家围绕一个话题写作,既能把老师在各单元中指导的写作方法在日记中巩固提高,又能让学生彼此观摩,对比,学习提高,可能实效性更强。说干就干,我们迅速拟定了本期的几次日记循环内容:A、写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物。着重让学生运用移步换景的手法写作。B、观察身边的事物,看看自己有没有新奇的发现。训练学生学会细心观察和长期观察,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C、写童话。把自己所想的写下来也算是日记。着重培养学

12、生的想象力,掌握童话的写作韵味。D、写自己喜欢的动物。学习用情写作。 (采用拟人,反语等,让自己的习作充满人情味)E、学会当导游,把自己熟悉的景物介绍给他人。F、搜集人与人之间彼此关爱的故事。学习如何把故事讲清楚,把重点为部分说写。G、给写自己的亲人或朋友写一封信。重点学习写信的格式。八、研究过程中的困惑与反思应该说“循环日记”之路走到今天,我们是满意的。正因为我们“泡”在里面越久,我们才发现了许多新问题。以前是身在庐山之外,不知庐山真面目。现在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呢。如何真正做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保持学生的习作兴趣?如何让学生日记富有成效性?而不是徒增学生负担(至少我们要有这份担忧) 。我们现在的操作模式到底是有效的?还是效益低下?习作的训练是练的外功,还是练的内功?学生到是不停地写作,是不是真正为情为作,情动而辞发?对儿童习作的把握让孩子学习运用祖国的文字学生在“文从字顺上”如何做到呢?我们的家长和老师的引导作用如何体现?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的自我剖析,顿悟能力,自行修改能力如何指导和培养?越想越多,越想越复杂。 。我始终坚信:把一件简单的事好了就不简单,把一简单的招式练久了,练精了,练绝了,那就是绝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级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