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关于如何提高小学生朗读水平的研究结题报告.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180521 上传时间:2018-10-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如何提高小学生朗读水平的研究结题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如何提高小学生朗读水平的研究结题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如何提高小学生朗读水平的研究结题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如何提高小学生朗读水平的研究结题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如何提高小学生朗读水平的研究结题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关于如何提高小学生朗读水平的研究结题报告研究结果与讨论:针对目前小学生在停顿断句、语调语气、朗读节奏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我校作为乡镇学校,地处城乡结合,学生语音面貌与城市小学生相比较还有很大差距这一现象,经过一年来的研究和实践,目前实验年级的学生总体语音面貌得到明显改观,学生朗读能力得到大幅提高,课题研究预设的目标基本达成。一、课题的研究成果(一)抓课内带课外,促进学生朗读能力提高。课堂是朗读训练的主阵地。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始终坚持抓“一线两翼” ,即抓实课堂朗读指导为主线,抓好早读和课外朗读为两翼。并以此拟定了课堂教学抓指导,晨读训练抓个案、课外朗读抓巩固等一些研究策略,并根据拟定

2、的策略设计了学生晨读训练和课外朗读训练阶梯评价表,记录学生实验过程中的变化。1.关于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朗读能力,课题组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1)朗读训练分类指导教材中的文章往往是编者从众多的优秀文章中筛选出来的,文质兼美,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泛,可读性强。学生通过练读这些文章可以较好地掌握不同体裁类型、不同情感基调文章的一般朗读规律。不同类型的文章,课题组在实践中总结出不同的指导方法。写景状物、优美散文写景状物、优美散文等文质兼美的文章,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与情感,可配乐将学生引入文本情境或教师范读,激励学生创造性朗读。含义深刻的文章最大的麦穗 天游峰的扫路人等含义深刻的

3、文章学生理解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问题,对于这类文章可指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段,帮助学生理解。对话类文章对话类文章,指导学生抓住人物性格身份,再现生活情境。寓言童话类课文北风和小鱼 雨点等童话类文章可运用夸张演绎的方法来进行创造性朗读。(2)朗读指导细化要求字、词、句、段、篇是构成文章的要素。课题实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字词的发音、句子的读法、篇目的感情基调总结了朗读指导的一些具体要求。把字准确化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打好朗读基本功,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用纯正的普通话朗读,掌握一些音变规律,包括轻声、儿化、变调等。此外,还要读准多音字,并区分在不同的语言环境

4、中字音的变化特点,进而积累词汇。把词形象化这就是说读出的词不仅要与一定的语音相联系,而且要与这些词所反映的那些客观现实相联系。教师在教学中要借助正确的朗读把一些词的含义形象地表达出来,让学生通过读加深对词义的理解。把句子生动化准确把握句子的停顿、重读、语调是衡量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水平与表达能力的重要标志。A.把握好停顿,首先应要求学生读准标点符号的停顿,遇到长句子的时候则应要求学生在具备一定的语音理解能力的基础上,能够正确处理长句中的停顿,即能根据句子的意思在关键的地方停顿。B.把握好重读,要依赖于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程度。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思想感情会处于一种活动状态,体现在声音上,就有抑扬顿挫

5、、轻重缓急的回环交替的声音形式。C.把握好语调。停顿和重读的把握构筑成语调,语调掌握得越好,对作品的表达就越充分。把篇完整化篇的节奏、气氛和基调是与作品的结构、意境和感情相联系的。只有让学生弄清了作品中的强、弱、浓、淡的思想感情,才能既鲜明又恰如其分地表达课文的主题。(3)充分朗读以读悟情课堂上教师讲解多,学生朗读时间少是目前语文课堂教学的通病。学生读得少自然悟得浅。所以我们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积极贯彻“以读代讲”的语文教学理念,要求实验教师凡是阅读教学课必须备写“朗读指导教学设计” ,在课堂上进行朗读指导训练。2.关于如何通过抓好“两翼”这个课外朗读训练的抓手,提高学生朗读能力,课题组进行了

6、这样的实践:(1)晨读训练抓个案通过晨读训练抓个案的方式,许多在朗读方面存在问题较大的学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比如六年级二班的王连邦同学,实验开始之初他的发音存在读不准音调、前后鼻音混淆、词语停顿换气节奏跳跃等问题,教师通过采取晨读练习多给机会,针对性指导发音,由单词、单句练读到多句练读的气流练习等方法,该同学现在朗读基本达到了正确、流利的要求,语调有起伏变化,而且能读得入情入境、声情并茂,就连自信心也明显增强。(2)课外朗读抓巩固课题组收集整理了课外朗读篇目,并印制成学生朗读能力阶梯训练评价手册 。朗读阶梯训练评价分为日常朗读作业和每月 2 次的指定篇目朗读评价。阶梯训练评价根据课题实验计划,

7、按照四个阶段设计,螺旋上升逐步提高,其中前三个阶段的训练评价指标是依据语文课程标准“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本要求设计。第一阶段目标是:发音正确,流利朗读、气息顺畅,能基本读出感情;第二阶段目标是:正确流利,读出语气、掌握停顿,能说出短文内容;第三阶段目标是:读出语气、掌握停顿,能够入情入境的朗读,能够说出短文主要内容。第四阶段的评价要求和第三阶段一致,目的是的巩固提高。各个阶段目标的设计体现逐步学生应达到的预期层次。按照主体性原则和激励性原则,朗读阶梯训练评价采取“家长评价” 、 “同学评价” 、“自我评价” 、 “老师评价”四种模式,以星级评价的方式反映学生朗读能力进展

8、。通过课外朗读抓巩固的方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例如五年级的仇壮壮同学在课题实施之初的第一阶段,达不到流利程度,有唱读现象,星级评价只能得一颗“” ,经过训练最初的毛病改正不少,第二阶段的星级评价得到两颗“” ,到了第三阶段星级评价是三颗“” ,以前的问题基本解决了,在有感情朗读方面也基本能读出文章的情感变化。又如六年级的李冰雪同学,在课题实施前的调查中她比较喜欢朗读,却又不够自信,存在严重的唱读现象,经常用托长调的方式朗读达到她认为的有感情朗读课文。经过四个阶段大量课外朗读篇目的训练,现在她在朗读星级评价中属于四星级。(二)抓调查重数据,记录朗读能力提高过程1.从数据看课题进展,

9、学生朗读发生可喜变化在课题刚开始实施时,课题组对确定的四、五年级实验学生进行了朗读能力现状的前测调查。调查显示:学生中喜欢朗读的占 46.58%;在语文课上喜欢展示朗读的占 28.06%;能够有感情朗读的占 19.06%;在家能主动朗读文章的占 29.14%,完成老师要求的朗读作业的占 58.81%;在家阅读时间半小时以上的占 21.22%。 。到课题结题总结阶段,课题组对五、六年级学生的调查显示:喜欢朗读的学生达到 93.15%,喜欢展示自己朗读的学生占 82.15%;有 97.8%的学生认为朗读训练对自己理解课文有很大帮助;有 76.28%的学生能够达到有感情朗读课文;在家阅读时间达到半小

10、时以上的占 94.17%,家长对学生的朗读满意度达到 83.61%。这说明经过实践和研究,课题实验确实在激发学生朗读兴趣,提高学生朗读能力方面取得明显进展。数据可见,我们课题的实施是十分必要的。以学生对朗读的喜欢程度,有感情朗读水平和在家阅读时间三项指标为例,可以看出课题实施一年多来学生朗读能力提高的可喜变化。2.课题开展促进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1)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学生朗读的自信心不断增强课题研究之初,只有近 20%的学生能够做到有感情朗读课文,现在 72.86%的学生能够做到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这说明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过去造成学生朗读水平低的原因诸如紧张胆怯、多字丢字、掌握不好停顿换气,

11、老师积极性评价少等问题已经得到明显改善。这主要是因为:通过课题实验,教师对学生朗读的向好性评价提升明显,现在有 72.28%的学生自评能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同学的评价认为 81.66%的同学“读得很好” ;来自于教师的评价认为 72.86%的学生能够“声情并茂”朗读。学生主动朗读的意识明显增强。现在有 60.39%的学生能够经常自主朗读,比实验前的 18.53%,提高了近四十个百分点;89.24%的学生认为没有老师指导有信心读好陌生的短文。(2)学生阅读量增加,促进了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课题实施之初学生每天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在半小时以上的只有 21.22%,现在达到 90%以

12、上。通过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实验,极大地促进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学生阅读总量达到近 200 万字,占到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生九年的课外阅读量的 50%,学生理解词句意思和体会文本情感内涵的能力明显增强,达到了“读书百遍,其意自见”的效果。阅读量的增加必然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词汇和素材的大量积累,文章内在情感的丰富体验,谋篇布局的“见多识广” ,促发了学生的写作思路,使得学生写作变得“言之有物” 。3.家校之间的默契不断增强,促进了学生朗读水平的巩固。课题实验之初,有 58.81%的学生能够认真完成家庭朗读作业,其中有29.14%的学生能够在家主动朗读课文;33.43%的家长对孩子的朗读

13、基本满意,近 20%的家长不关心孩子的朗读情况。经过年一年多的实践研究,现在有 60.39%的学生能够在家主动朗读课文;76.04%的家长能够配合老师检查孩子的朗读情况;83.61%的家长对孩子的朗读满意。这说明经过课题实验,无论是学生本身的朗读主动性,还是家长的配合积极性都得到明显提高。(三)抓教研善总结,促进教师教科研水平提高。1.通过实践和研究,课题组总结出朗读能力评价的基本要求和提高朗读能力的一些策略。(1)明确了朗读的总体要求朗读内容方面要求学生做到正确、流利,不添字、不漏字,不唱读、有停顿,并且语速适中。朗读情感方面要求学生做到读出情感,停顿换气合理,语速、语气符合文本基调,感情朗

14、读中可以加入肢体语言,增强表现力。朗读姿态方面要求学生做到站姿挺拔、仪态大方、手端课本与眼睛保持一尺距离,书面倾斜。(2)总结出朗读指导的策略课题组在实验过程中针对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采取个案研究、集体会诊、网络会诊等办法查找成因,梳理总结出小策略 700 多条,每位实验教师都形成了自己的“小小策略库” 。下面是从老师们“策略袋”中摘取的部分策略:针对学生语气平淡、读不出情感等现象,采取创设情境,入情入境朗读的办法。如配乐朗读、情景再现朗读等。针对气息不畅,节奏不稳,语速快慢不一等现象,加强朗读技巧指导。如重音、语调、标点用法及停顿;从短句到长句的练读;教师范读、引读、领读,让学生模仿换

15、气及气息调整;训练语句连带朗读和语速等办法。针对我学生方言较多的特点,进行易混淆音节的发音训练,达到用普通话正音的目的。针对不同言语中字的发音变化规律,指导学生字的音变。如“啊”的音变;叠字叠词的音变和儿化音;“的、地、得”的用法及读法等。针对学生朗读兴趣不浓的现象,采取变换多种朗读形式,激发学生朗读兴趣的方法。如配乐读、演义读、赛读、播音模拟等。针对学生“高声朗读就是有感情朗读”的误区,指导学生不同类型文章,感情基调不同读法也不同,做到能收能放,随着感情的变化,语速、语调、语势等节奏都应有变化,不能一调而终。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对文本情感的理解,个性化朗读。一个学生的个案跟踪记录和实验分析学生姓

16、名:门小倩 班级:五年级 3 班课题初期学生朗读情况分析:能把课文正确、流畅地朗读下来,没有错读、添字落字现象,停顿断句准确,朗读节奏好。但在“有感情地朗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难以做到声情并茂。问题一:读不出美感。成因:学生的朗读潜能没有被激发出来。对策:针对该生这一点,实验教师在训练过程中根据文本内容创设情境,运用形象思维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通过情境架设的桥梁体会作者借文表达的情感,从而读出美感。另外,教师还利用音乐来激发美感。播放乐曲,让学生在或舒缓或激昂的音乐中进行朗读。这样的朗读不但提高了朗读水平,也诱发了美感。问题二:表演读时表情不够生动。成因:表演经验缺失,无法通过表情来表现人物的

17、内心世界。对策:朗读时,教师作示范性的朗读表演,展现丰富多彩的面部表情。另外,利用多媒体经常观看名人名家朗读、诵读的课件,引导学生模仿其生动的表情入境地朗读。学生现状分析:该生现在的朗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对朗读有着浓厚的兴趣,能够准确把握文本的情感,领略语言的魅力,读起来有感情、有气势,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具有较强的朗读感染力和表现力,并在市级故事比赛中取得良好成绩。2.以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朗读能力提高课题实施过程中,课题组组织了丰富的课外朗读活动,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如演讲比赛、故事会、学生课文朗读比赛等,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朗读的兴趣,丰富了老师朗读指导的知识和技巧。3.课题组教师教科研

18、能力得到提高一年来,我们围绕“小学生朗读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思考” “如何指导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 、 “怎样纠正学生朗读中的唱读现象”等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教科研活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二、课题实施凸显的特色1.课题目标指向明确。本课题研究的指向性很明确,就是针对小学生朗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策略研究,最终形成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资源。2.课题操作紧扣教学。本课题紧扣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实施过程层次分明、目标达成螺旋上升,根据不同学段特点拟定不同的朗读达成目标,使得学生朗读能力整体提升。3.课题记录关注过程。本课题在实施过程中始终忠实记录学生朗读提高的进程,整个实验反映出学生朗读水平从

19、“正确流利”到“有感情朗读”的发展过程;反映出学生从朗读能力弱到学会朗读的发展过程;反映出不同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层次。4.课题实施形式多样。本课题在实验过程中从课内课外,课前课后几方面入手设计不同的朗读训练评价方案,多角度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抓住“正面”和“侧面”两方面,即文本朗读训练和朗读拓展活动,调动学生练习朗读的积极性和实效性。第四部分 结论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语言学理论认为,语感是对语言的一种感受,它与直觉思维密切联系,直觉思维的训练对于语感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言语材料的阅读积累,找出言语规律,并灵活地运用语言,从而在语用层面上形成语感。抓住

20、朗读训练就是抓住了阅读训练的关键,对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以及语感形成至关重要。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在朗读训练中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等这些主体性的特征,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才有可能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才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朗读的积极性,才能把朗读能力培养落到实处。经过一年的实践与研究,学生朗读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教师指导朗读的能力也得到提升,这是课题工作取得的一些可喜成绩。同时在课题实施过程中也有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一是我校特殊的地缘位置,造成学生方言多,缺乏家庭语言环境,使得朗读训练的成果不易巩固;学生多为打工子弟,流动性大,使得朗读训练进度层次不易统

21、一。二是课题技术层面的设计和操作还存在问题。比如,在课题实施之初设计的方案不够严谨和完善,造成实施过程中没有按照原方案进行,有些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是随着课题的进展完善的。三是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例如,为了朗读训练进度、层次的协调统一,学生朗读的篇目大多由课题组教师推荐,学生自主选择的篇目较少。总之, 如何提高小学生朗读水平的研究课题实践一年多以来,在市区两级教研室的指导和关心下,课题研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解决了学生朗读中存在诸如多字、丢字,声音放不开,语气、停顿掌握不好,情感表现力不强等一系列问题;课堂教学中学生用于朗读的时间明显增加,教师能积极贯彻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教学理念;教师朗读指导技巧和方法不断增强,能有效指导学生朗读;学生课外阅读量增加,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提高;学生语音面貌得到大幅改善,普通话水平明显提高,形成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和策略。教育家张田若提出: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下一步课题领导小组将重点做好本课题的总结工作,将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其他年级,不断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营造书声琅琅的校园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级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