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蘑菇房.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178729 上传时间:2018-10-06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9.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蘑菇房.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蘑菇房.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蘑菇房.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蘑菇房.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蘑菇房.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箐口村哈尼族村落,卢琪 201208139002 何思妮 201208139015,环境分析,地理位置:箐口村位于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新街镇南部,与镇政府所在地相距68公里,距县城南沙镇30公里。箐口村所在地最高海拔达到3000余米,最低海拔不足100米,海拔高差都在2000米以上,村寨位于海拔1500米左右的山腰,呈现出群峰凌空雄峙、缓坡山粱绵延伸展的地貌特征。经纬度:北纬23 东经102,环境分析,气候特征 1、气温:箐口村村民生产生活活动区域的海拔约在1400米1800米之间,属山地季风气候,垂直分布的北亚热带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0摄氏度,积温42005000摄氏度,一年将持续在254天

2、左右。箐口村由于雾多、日照少、温度低。所以要特别的防潮。,每周温度,焓湿图,环境分析,2、降雨量:红河哀牢山地区降水量较大的地区,特别是在雨季时节(6月8月),降雨量一般会超过1200毫米,所以当地空气潮湿。 3、日照强度:纬度较低,日照强度较大。 4、风力:主要吹西南风。,风分析,夏时令太阳辐射图,元阳地区哈尼族村寨的选址多在温度适中海拔约15002000m之间向阳面较平坦的半山坡上,村寨的选址将所在的山势垂直向下分成神林和经济林区、村寨、梯田三个部分。整个选址主要是由于当地的立体气候特点:“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村落选址与布局分析,哈尼族村寨布局,在村寨选址充分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哈尼族

3、村寨的布局多是依据自然山体地势的起伏变化,建筑平面很少形成院落,多呈线性平行于山体等高线的走向。由于地形的限制和村寨居民的聚居意识因素,一般都由一条主街巷展开,围绕着主街巷无规则地沿等高线发展成树枝状组团,围绕中心区的建筑组团往往密度较高,有较强的群体感;边缘地带的建筑则是无规则的分散开。,有水量丰富水质良好的水井一般位于村落的中心地带,房屋围绕这一中心,顺山坡自由布置。,哈尼族村寨建筑分布,哈尼族聚集地景观结构,哈尼族聚集地景观结构,森林 景观,哈尼 聚落 景观,梯田景观,森林生态空问格局与哈尼族生物资源利用格局,气候因素:光、热,水、气、灾害等,土地因素:地貌、地形、土壤,生物因素:植物、

4、动物,村寨分布格局、民居建筑、道路、水系,人口、年龄、劳动力比例,宗教活动、节日、心理,梯田景观空问格局与水利灌溉系统,自然环境维成成分:水稻土、微气候等,箐口村村落景观形成的自然背景,村落自然景观构成要素,在箐口村哈尼族的集聚区,“森林一梯田一村寨一水系“四个景观要素互相联系、 互相依存,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不可分的村落景观。,箐口村村落景观形成的自然背景,在箐口村不仅可以欣赏到独特的哈尼族景观,还可以观赏到浓郁的森林景观。,箐口村梯田环绕村落四周,主要在村落下方,层层叠叠,沿山势依次而下。在每一个季节,每一种天气中都会显现出不同的变化。特别是在空气湿度大的天气中,梯田和云海相铺相成,形成天光

5、云影共徘徊的美景,菁口村村落景观形成的人工背景,民族建筑,在箐口村,主要的哈尼民族建筑是蘑菇房。,村落中的蘑菇房排列紧凑,高低错落,在山顶树林和周围梯阳的环绕中分外醒目。箐口村的蘑菇房不仅继承了哈尼族蘑菇房冬暖夏凉、朴素自然的特点,而且因为其保存完好,具有教育示范意义,所以箐口村才能被选为“民族文化旅游示范村“。,菁口村村落景观形成的人工背景,景观小品,寨门,新寨门采用木材作为门构架,柱础采用石材,项部采用稻草覆盖,与村寨传统意义上的蘑菇房有相似之处。,箐口村村落景观形成的人工背景,生活、生产、祭祀小品,水碾屋,祭祀房,水井,村口广场,建筑空间形态,哈尼族民居的建筑空间形态一般可分为三种形式:

6、,平面呈矩形,平面呈矩形是最基本的蘑菇房建筑形态。前设一柱廊,廊上课隔房间。,曲尺形,另一种典型是是由基本的矩形在垂直向加一耳房形成曲尺形。,合院式,合院式平面民居是哈尼族民居中规模较大者,由基本的矩形两边加耳房,形成合院,前面常为开敝的廊,根据地形,耳房与正房可不在同一标高。其优点是有丰富变化的空间,使用功能齐全。,建筑单体“蘑菇房”,哈尼族民居建筑蘑菇房一般由一层的平项房和两层的坡顶房组成,有的加围墙形成院子。一层为两坡瓦顶或四坡草项。四坡草项的屋脊较短,四面铺草,貌似磨菇,而有磨菇房之称。,结构体系和功能,蘑菇房一般分为三层,为层高在40m-6Om之间的土石木结构草项建筑,建筑平面为6m

7、gm左右的长方形。,蘑菇房的主体,是一个集取暖、祭祖、起居、厨房、餐厅、睡眠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空间,同时也是各种农具的存放地。晒台是居民休息、纺织、娱乐的场所。,一半是”蘑菇顶”,一半是夯土的平台,平台是粮食的晾晒处,而”蘑菇顶”内则是未经细加工的粮食的仓库。而经过加工的粮食存放于室内楼梯上方的特制粮柜中。,牲畜房以及对方柴草与料草的仓库,农具存放地。,牲畜圈,二层中央火塘区域,由于当地气候潮湿多雨,所以在房间的正中央有个常年烟火不断的方形火塘(一般长95厘米,宽60厘米),火塘旁的位置是整个住宅中最尊贵的地方,是一户中为男性老人所占据的休憩的上位,同时也是提供给客人的位置。,建筑施工技

8、术,(1)建房筹划与备料,(4)屋面、屋架与屋顶,(5)内部格局与划分,建房前先筹划房子的结构和朝向,准备好石料、木料、竹、土坯砖、水泥砂浆、稻草等建筑材料,并用木或钓开始对木料进行粗加工,结构大料截取成预定尺寸,而闪片则劈裂成成品。,(2)基础的开挖与控制,(3)砌墙与立框架,造房前先运用毛石、粘土、砂浆等打实地基,地基半米埋入地下,半米在地上。,室内以木柱划分为三间,同时木柱也是主要的结构支撑,与之相比较,土墙的作用则主要在于围合、划分空间。,以木料作柱、梁、屋架和檩条,用木或竹,340-450mm厚的土坯墙砌在柱外。楼地面层一般作土面或木楼面,屋顶平台的面层为土面或水泥砂浆面。,蘑菇房的

9、室内布局、房间的位置、火塘的设置、供奉祭祀地点的配置等等,都有着严格的规定,体现了哈尼族特有的习俗。,建筑材料,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木、竹、土、石(块石、板石、卵石)、草(山草、稻草、麦秸、麻秆)、藤等天然材料。另一类是砖、瓦、石灰等人工材料。,蘑菇房建筑材料多为乡土材料,就地而取。墙体多为土坯或夯土,兼有一些当地石材“蘑菇项“的屋架又都由竹杆搭建,因此大大地减少了对木材的需求。无论是墙体的土坯,还是“蘑菇项”的稻草,都是来自身边的原始材料,甚至是打完粮食的“余料”。,总体来说乡土建筑材料在蘑菇房的建造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使用价值,但是对于部分材料的选取从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应当加

10、以减少和替换更新。,气候适应及生态技术,从建筑形态学的角度来看,特定的气候条件是民居存在和发展的主导因素,因此针对不同的气候条件就会有不同的对应方式,产生不同的形态。气候条件对于民居再生发展来说“有利”也“有害”,对于自然之害也是自然的限制,应当突破它,自然之利就是自然的馈赠,要巧妙可持续地利用。在这个意义上,气候造就了建筑。气候因素对云南省民居建筑的作用不仅表现在不同民族的人们面对相同气候环境的共同选择上,还表现在同一文化圈跨越不同自然的建筑形式风格的演变中,其实这也是云南省拥有多彩的民居形式的基本原因之一。哈尼族人在箐口县为了适应气候,创建了蘑菇房。,气候适应及生态技术,气温:箐口村由于雾

11、多、日照少、温度低。所以要特别的防潮。“蘑菇房”民居采用厚重的土墙不但具有一定的保温隔热效果,还可避免阳光直接照射。此外,传统“蘑菇房”有冬暖夏凉的效果,这得益于蘑菇屋面形式和结构处理。夏季室外温度比室内高,热气也有由外至内。哈尼族的房屋具有民族特色的一个部分就是屋顶,由梯子上到房顶后,人要弯腰,以免碰到蘑菇顶。蘑菇顶一般比较干燥,它尽管有冬暖夏凉的效果,但是火灾是它不利因素。由于当地房屋密度大,一户村民的蘑菇顶着火,就会殃及周围其他房屋也着火。为解决火灾的隐患,现在的封火房以土木结构为主,全平顶,在顶上封泥后再铺设蘑菇顶。,气候适应及生态技术,降雨量:降水量大,主要防潮湿。在防潮湿方面,臂口

12、村的房屋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由于云南亚热带山区湿度较大,地气严重,直接地面的房屋第一层不宜人居住,多用于圈养牲畜第二层则住人。中间架设火塘,在楼板上用土筑成方形,火塘在室内能够驱散潮气,又能保证室内温度。,储藏,居住,圈养,火塘,气候适应及生态技术,光照强度:由于大部分滇南大都处在低纬度区,日照强度大。为了避免阳光直晒,“蘑菇房”民居除了有蘑菇房屋顶以外,其外墙的形象是较为封闭。它通常采用传热系数小的厚土墙。据测量,箐口村的民居外墙厚度达到50公分厚,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建筑外部环境的强烈热辐射。毛草屋顶可以防止太阳光的直接照射,有效降低室内气温。,气候适应及生态技术,风力:箐口村处于云南亚热带

13、山区,就不得不考虑大自然的各种气候条件,因此必须采取必要的防风措施。“蘑菇房”民居防风技术措施主要有敦厚的外墙,背风的朝向,封闭的建筑单体,民居建筑密度大,都有利于形成一个微风环境。开间少,面层小,平面组合上四方紧凑。,气候适应及生态技术,生态技术总结 、利用土坯墙体和屋顶的特殊构造,在一定程度上可达到降温隔热的目的。通过实测墙内外表面温差可达6-7左右。 、通过火塘的布置,在取暖的同时降低室内局部空气相对湿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土坯墙体和屋顶的构造可以起到降温隔热的作用,但是在火塘燃烧的时候由于蘑菇房内部常常堂、卧、厨混室,门窗开设甚小,而且多在近灶处不开设窗,因此室内空气流通还是会出现不畅的

14、现象,而且炊烟之时情况更糟。 、蘑菇房的茅草屋顶在回归自然的同时有效的防止了太阳光的直接照射,在雨天还能防止雨声带来的影响,同时具有很好的景观效果。,箐口村村落景观现状分析,箐口村的村落景观构成主要是天然植被、道路、民族建筑、水车、水磨等景观小品、梯田和水景景观等景观要素组成。,蘑菇房的地位虽然仍然占有主导地位,但是外观也在慢慢改变,钢筋混凝土、白瓷装建筑的修建也方兴未艾;村落原始的森林植被也在遭到破坏,物种多样性也在逐渐减少;村落中的农用设施,也就是所谓的原始景观小品水碾、水碓、水车以及秋千、磨秋桩等由于闲置没有很好的发挥其应有的景观价值;村落中生活垃圾乱堆乱放,污水横流,卫生环境状况令人担

15、忧。,箐口村景观规划更新改造,箐口村村落景观按照分布区域的不同,可以分为:蘑菇房景观区、天然植被景观区(龙树林景观区)、梯田景观区、水体景观区四个大的景区。,箐口村的村落、梯田、山林是一个有机整体,规划应将这些元素作为一个园林体系来考虑。利用独特的梯田、云海景观,将丰富多彩的自然信息引入到村落中来,展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箐口村道路交通组织保护更新规划设计,箐口村的道路系统大约可以分为四种形式的道路:进村弹石路、村中巷道、房屋之间小路和田间小路。,对梯田景观区的保护与更新,现状分析:梯田道路普遍较狭窄,不能满足游赏需要。措施:针对一些游客喜欢深入梯田的游览方式,对邻近村落的梯田景观区的道

16、路 进行合理的拓宽、加固,采用梯田中的天然泥土,拓宽田垄,在不影响村落景观的前提下,保持道路的流畅性,保证游客们的游赏安全。,箐口村水景景观保护更新规划设计,水景景观现状分析,箐口村村落的水资源是循环利用的,其大体模式是遵循自然界的水资源循环规律的。暖空气气流和冷空气气流相遇,从而产生降水,一部分降水由于森林植被的吸收与阻隔,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一部分水随着山势而下,汇聚成溪流,沿着水渠流经村庄,最后流入梯田。由于太阳辐射,水分的蒸发,最后随着冷气流与暖空气球流交汇,再一次开始循环。,通过调查发现,箐口村村落的水景景观存在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水质污染的问题,生活垃圾的随意倾倒使水质受到严重的污染;

17、森林植被的破坏,使水土流失严重;水渠的功能性尚能达到要求,但是景观性不高。,水景景观保护及更新措施,现状分析:村民环保意识不强,导致附近山林的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同益严重。 措施: 对村落所处的山地植被进行合理的保护和开发应用,严禁村民乱砍乱伐山中树木,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保证龙树林的树木不被采伐,努力提高它的森林覆盖面积;对已经砍伐的森林区域,进行合理的生念恢复,尽量减少水土流失面积。,木刻水分示意图,在水面比较集中的地方,像池塘等小型水体,采用生态湿地的形式,运用 一些湿生植物进行合理的绿化设计,添加置石,营造人工湿地景观。,对流经山林、梯田、村落的水渠进行规划设计,对水渠壁采用自然石块堆砌

18、的手法,合理的利用地势高差,营造自然界溪流、瀑布的自然景观。,建筑不足及改造,蘑菇房当前不足: (1)、由于哈尼族村寨多分布在山地上,建筑空间和布局受到山地地形以及山体走势的制约导致了“蘑菇房”建筑密度较大同时建筑间距较小,加之考虑到土坯墙体的承重性能,以及保温隔热的目的“蘑菇房”的开窗较小,一般常在墙正面开设门和较大些的窗,而在侧边和背面仅少开小窗(多在近灶处设置)或不开设窗,因此室内感觉较黑暗,整体建筑的采光比较多,但是室内采光不足。,蘑菇房小窗,布局密集,建筑不足及改造,(2)、就蘑菇房建筑空间布局而言,底层居民入口与牲畜圈入口距离较近并且人畜交通混杂,家畜粪便及气味影响了居住的卫生条件

19、。二层空间常常堂、卧、厨混室,虽然建筑结构本身具有一定的通风性能,但是在火塘燃烧之时特别是炊烟之时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导致无法及时排出,因而家具、房顶、楼面都有被熏黑的迹象。,建筑不足及改造,(3)、虽然“蘑菇房“墙体的建造以土坯砖为主具有很好的隔热保温功能,但是制造土坯砖需要长期取土,大量的取土导致了土地资源以及地区内地形地貌的破坏,从而造成了村寨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的破坏。同时土坯砖本身的耐久性、抗震性能不是很强,经过长时间的居住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 (4)、“蘑菇房”存在的生态聚落体系内有很多的可再生能源,但是很少有被合理开发利用的。居民日常生活中应用的主要能源比较单一,主要还是砍伐山林和

20、种植稻田所产生木料、秸秆等,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较大,而且能源的利用率不高。经过调查村寨内居民除利用林木资源外也运用一些简单的水碾、水车等水力能源设施,但是多处村寨内的水力能源设施都因年久失修而废弃了。 (5)、就绿化而言,位于哈尼族村寨上方的森林以及下方的梯田构成了一个总体比较好的绿化体系,但是就村寨内部每户人家蘑菇房庭院内部来说合理的绿化比较少。,建筑不足及改造,蘑菇房保护更新: (1)、空间布局就底层而言,由原始平面空间结构与改造后结构对比可知应当在做到人畜分离的基础上结合三开间的布局,重新分配空间。利用晒台下方的空间作为关养牲畜的用房,入口与房子的人行主入口分离,使得蘑菇房的卫生和室内环

21、境得到保障。同时将原有底层空间按三开间划分,左侧为祭祀用房和老人卧房,将祭祀与起居分开避免香火、声音的互相干扰。中间的空间作为会客厅。右侧空间设置储藏室和杂物室,放置原有的柴草和生产工具,方便运输和使用。并设简易厕所,可利用管道或是暗沟将人畜粪便引注至沼气池,利用沼气池的原理和方法,用来作为日常生活的燃料来源。这样避免了原先大量的砍伐山林和烧火所带来的粉尘、烟雾,而且方便清洁更加生态环保。,建筑不足及改造,二层空间在保持三开间的基础上重新划分空间,并且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增加层高。左侧空间可作为厨房、中间的空间作为公共活动空间与通行空间,在保留原有火塘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适当的改造并使用无烟燃

22、料。右侧利用木料、秸秆砖或者编织竹片等材料分隔出卧室的空间。这样厨房、中堂、卧室、晒台既有了自己本身独立的空间又可以连贯成一个整体,成为一个更好的供哈尼族居民日常生活与交流的空间。有屋顶阁楼部分(即四斜面屋顶所形成的空间),可保留作为粮食或杂物的储备空间,通过简易楼梯上下即可,并且也可增加简单的低矮坐凳桌椅形成一个眺望、茶、思考的空间。,建筑不足及改造,(2)、墙体传统“蘑菇房”的墙体主要是以石料作基础,木料作柱、梁、屋架和檩条,用木或竹,340-450mm厚的土坯砌墙,外表泥土抹灰。这种传统的蘑菇房墙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隔热保温的效果。但是根据调查和走访可以得出简易的土坯墙不能满足居民的需

23、要。由于土坯墙体隔热保温的功能有限,使得蘑菇房要减小门窗的尺度,并加入火塘等设施。所以对于墙体的改造要在就地取材的前提下,通过材料与结构的更新与重新组合来解决。,建筑不足及改造,对于墙体改造来说主要可以借鉴两种主要的秸秆墙体结构类型:一种是屋面荷载直接通过秸秆砖墙传向基础,这种结构方式被称做承重秸秆墙体。其结构如图,墙体外表120mm厚的泥土抹灰层风格保持传统土坯墙风格。,建筑不足及改造,另外一种是屋面荷载通过木柱和由秸秆填充板或秸秆砖构成的横梁传入基础,这种结构方式被称做非承重秸秆墙体,秸秆主要作为填充隔热材料使用。,建筑不足及改造,(3)、门窗首先,从蘑菇房的居住功能要求和外观形式要求出发

24、,卧房、厨房及卫生间都应该对外开窗,以保证室内的卫生、采光和通风,根据周围环境以及房屋角度的不同可以适当的调整窗的大小。其次,考虑在厨房的山墙顶部开通风口,并在厨房中的合适部位增设窗户。另外,牲畜家禽间可以分别设置门和饲料口,并且灵活掌握。 其次,在实地调查过程中发现元阳哈尼民居中部分新建或是经过改造的房屋,其门、窗从形式到材料的运用方面,考虑的不够深入。多数蘑菇房改造运用了铝合金门窗,这样不仅没能体现出传统蘑菇房的特色,而且显得很不协调。对于门窗材料的更新应当考虑复合材料的应用,即以PVC塑料门窗为主,将改造中的旧木料、木板、石料以及涂料等结合塑料门窗进行仿古民族风格的装饰与处理,使得门窗与

25、建筑更加协调。,建筑不足及改造,(4)、屋面屋面材料的更新技术主要分为两部分:(1)在保留原有茅草材料的基础上,利用桐油喷刷其表面并且用硫酸铜溶液对其进行进泡处理,可以防腐防虫。这种处理后的新茅草材料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蘑菇房的传统特色而且茅草属于天然绿色材料,材料来源广泛易于更换对环境的影响较少。 (2)在茅草层与屋顶框架之间增加适当新的防水材料层,防水层可分为涂层和卷材二部分,采用三油二毡的防水做法,就是先涂一层防水剂,粘贴的层防水卷材,再涂再粘,达到三油二毡的防水做法.施工比较方便,采用的材料有改性沥青+沥青油毡:也可采用树脂粘贴+塑料布;还可以采用改性沥青粘贴二布一膜的防水布.,建筑不足

26、及改造,(5)、楼面传统的建筑楼面层主要以木料为主,自下而上由木梁、与地板层组成,比较容易受虫蛀和受到水的侵蚀而腐朽,使用寿命有限,其安全性不高。更新过程中可在传统木料地面的基础上引入秸秆砖作为夹层,总体的结构。自下而上可分为:OSB板(以木材原料加工剩余的刨花通过连续压机压制而成,具有很高的稳定性)、秸秆填充层、横梁、地板层。这样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辅助隔热的效果,增加了气密性而且可以阻止上下层之间湿气的互相侵入。在重量上考虑秸秆砖的重量也比同等体积的木料小很多,在承重受力方面更加安全实用,制作更加方便。也更加方便随时的拆卸翻修与更换。,建筑不足及改造,(5)、墙基 经过实地调查显示,哈

27、尼民居的基础及墙体材料一般为土坯、石材或者是夯土墙。长期使用土坯或者是夯土造墙,这对于土地资源而言是一种浪费;若是采用石材,则造价相对而言较高。经走访和调查后,如果以石材作为基础材料,在能保证当地推广使用的同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1石体墙基施工方便。较之原有的夯土造墙而言,施工快捷,省时省力,且结构性能好,房屋的使用寿命长。 2石体墙基的构造更具有良好的保温和隔热性能,居于其中,内部环境会更加舒适和适宜人居。 3石体墙基格低廉,取材广泛与用现代建筑材料相比,更加经济。,从自然生态理念的新乡土地域建筑再生创作思路,将传统典型符号或母题运用到具有现代功能的设计中,以此来强调民族传统、地域特色和民俗风格。这个符号是反映地区大量传统共性特征的要素,它是一种地域的相对优势,地域特色是新乡土建筑的生命,如何将无形的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格融入有形 的建筑中,是当下哈尼族新乡土建筑设计的重点。,图:箐口村民居屋顶示意图,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