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精编)星球版七年级上册知识点.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173665 上传时间:2018-10-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星球版七年级上册知识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精编)星球版七年级上册知识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精编)星球版七年级上册知识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精编)星球版七年级上册知识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精编)星球版七年级上册知识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星球版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和重点地图部分第一单元 地球1.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天圆地方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卫星照片3.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 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 4 万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 ,表面积约 5.1 亿平方千米。4.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5.经线与纬线: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圆叫做纬线,纬线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级逐渐变短(随着纬度的增大,纬线长度变短) ,所有纬线自成圆圈,只有赤道平分地球,所有纬线相互平行。连接南、北两极并与赤道垂直的半圆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所

2、有经线与地轴构成一个半圆,两条正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组成经线圈的两条经线度数和为 180 度,一条为东经,另一条西经) ,且每个经线圈都能平分地球,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在地球仪上经线纬线可以画无数条。6.北;南 S;向北增大的是北纬,向南增大的是南纬。东 E;西 W。向东增大的是东经,向西增大是西经。7.赤道是划分纬度的起点,定为 0纬线。8.国际上规定,以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 0经线,也称本初子午线。9.在地球仪上,赤道把地球划分为南、北两半球。用 20W 和 160E 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划分为东、西两半球。10.判断一个点在南北半球,看

3、这个点的纬度。11.判断一个点在东西半球,看这个点的经度。 (经度小于 20,在东半球;经度大于 160,在西半球;经度在 20160之间,什么经就在什么半球)12.人们习惯上将纬度 030称为低纬度,30 60称为中纬度,60 90称为高纬度。13.地球绕着地轴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自转的周期是 24 小时,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一天。14.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地球是不透明的物体。昼夜更替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转。15.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时间的差异。16.地球自转的同时还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的,周期为一年,约为 365 天。17.地球公转时,

4、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地轴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其北端一直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不同,受太阳光照射的情况也不同,从而形成了四季的变化,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18.3 月 21 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称为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春分日前后的 3、4、5 三个月是北半球的春季。19.6 月 22 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23.5N)上,这一天称为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且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夏至日前后的 6、7、8 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夏季。20.9 月 23 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 赤道 上,这一天称为 秋分 日 。全球昼夜平分,秋分日前后的 9、10、11 三个月是北半

5、球的秋季。21.12 月 22 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 南回归线( 23.5S) 上,这一天称为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且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冬至日前后的 12、1、2 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冬季。22.根据不同纬度的地区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即热带(23.5N-23.5S) 、北温带(23.5N-66.5N) 、北寒带(66.5N-90N) 、南温带(23.5S-66.5S) 、南寒带(66.5S-90S);热带有阳光直射,长夏无冬,南北温带四季变化明显,南北寒带长冬无夏,有极昼极夜现象。23.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四季变化、地球五带的形成 。第二单元 地图24.方向、比例

6、尺、图例和注记是地图的三要素。25.在地图上判定方向的方法有三种:通常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来确定方向。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用经纬网来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26.比例尺:线段式比例尺,数字式比例尺,文字式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反映的内容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反应的内容越粗略。27.海拔是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称作绝对高度。相对高度是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28.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地形。五种基本地形:高原,山地,丘陵、平原和盆地。29.在地图上,将

7、海拔相同各点连接成的线叫做等高线,用等高线表示高低起伏的地图叫做等高线地图。将水域中深度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做等深线。30.不同地形的等高线特点:山峰:中间高,四周低,等高线闭合。陡崖:等高线重叠在一起。鞍部:两个山峰之间的低地为鞍部。山脊:中部高,两边低,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山谷:两边高,中间低,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缓坡、陡坡: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坡度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31.稀缓密陡,小脊大谷(小鸡打鼓)31.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一般表示平原第三单元 海洋与陆地32.地球的陆地面积占地表总面积的 29,而海洋面积占地表的 71。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无论怎么划分,地球上任何两个面

8、积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33.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分隔,其中面积广大的陆地称为大陆,面积较小的称为岛屿,大陆与其附近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陆地分为七个大洲。34.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大洲从大到小排列)35.跨经度最广的大洲亚洲;世界上最大的大洲亚洲;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35.亚洲与欧洲大陆连为一体,称为亚欧大陆(世界最大的大陆) 。欧亚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非两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36.四大洋:太平洋(世界上最大的大洋) 、大西洋(形状略呈“S”型) 、印度洋、北冰洋(

9、跨经度最大的洋) 。37.海陆变迁的原因:主要原因是地壳运动和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也能引起海陆变化,如荷兰的围海造田、日本的填海造陆。38.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学说:2-3 亿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块大陆;以后大陆解体、分裂,逐渐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形成了目前海陆分布的格局。39.板块构造学说:20 世纪 60 年代,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将全球划分为七大板块,认为七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40.板块运动,有的地方表现为张裂,有的地方表现为挤压。张裂的地方常常会形成裂谷和海洋,挤压的地方则会出现高山、岛弧

10、链或海沟。41.七大板块:亚欧板块、大西洋板块、北美洲板块、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以海洋为主。42.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世界火山、地震带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第四单元 天气与气候43.天气指一个地方的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它是 多变的 ,我们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语言来描述天气状况。44.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长时间)的天气平均状况,气候具有稳定性。45.判断天气和气候的方法:短时间为天气,长时间(超过三个月)为气候。多变的为天气,较为稳定的是气候。46.卫星云图是由气象卫星拍摄的地球云层运动状况的图像。在卫星云

11、图上白色表示云区,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47.空气质量的优劣,一般用空气污染指数来表示。空气污染指数越低,空气质量好,对人体健康越有利。3空气污染指数在 0-50 为优级,51-100 为良级,101-200 为轻度污染,201-300 为中度污染,300 以上为重度污染48.气温是指大气的冷热程度,单位为“” ,读作“摄氏度” ,测量气温的仪器是温度计。49.以一天(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的日(年)变化。 “晨凉、午热、夕暖、夜寒”是指气温的日变化;“春暖、夏暑、秋凉、冬寒”是指气温的年变化。50.通常用气温曲线图来表示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51.一天之中气温最高值一般出现在午后

12、 2 时(14 时) ,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为气温日较差。北半球的气温,大陆上 7 月最高,1 月最低,一年内的最热月与最冷月平均气温的差,称为气温年较差。52.热带地区气温的年变化小,温带和寒带气温的年变化大。53.等温线是指在地图上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平滑曲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呈闭合状态,中心气温低的地方,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等温线呈闭合状态,中心气温高,表示这里是高温中心。54.纬度位置是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另外,海陆

13、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温的分布也有很大影响。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 100 米, 气温下降 0.6.55.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等温线的分布与纬线大致平行;南、北半球相比,南半球等温线更平直,这是因为南半球性质比较单一的海洋面积广阔,而北半球海陆参差分布,加之陆地地形高低起伏较大,都导致北半球等温线比南半球曲折得多。56.PM2.5 直径在 2.5 微米以下的可被直接吸入呼吸道,支气管和肺泡,又被称为“隐形杀手。57.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形式,降雨是降水的的主要形式。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通常

14、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58.在地图上将降水量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做等降水量线。59.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四多四少):赤道多雨,两极少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量多,西岸降水量少,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多雨,内陆少雨。山地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60.降水的季节变化分为:全年多雨型(热带雨林、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季多雨型(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 ,冬季多雨型(地中海气候) 。61.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被称为世界“雨极” 。智利的阿塔卡马沙漠,是世界降雨最少的地区,被称为世界“干极” 。62.测量降水量基本仪器是雨量器。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63.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重要因素。

15、64.热带气候类型:热带地区全年高温,但降水量的地区差异较大,形成了四种不同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65.温带气候类型:温带纬度较低的亚热带地区,大陆东岸为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西岸为地中海气候;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东部为温带季风气候;高纬度地区,大陆内部为面积广阔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纬度较高的地区则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66.寒带气候:寒带气候又称极地气候,包括冰原气候和苔原气候。冰原气候分布在南极大陆和北冰洋的一些岛屿上,地面覆盖着很厚的冰雪;苔原气候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边缘地带,苔原气候的地面生长着苔藓、地衣等低等

16、植物。67.高原山地气候:在中低纬度的高山高原地区,由于海拔较高,终年低温,形成了高原山地气候。68.影响气候的自然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等。69.纬度因素:受地球形状的影响,不同纬度接受太阳热量的多少不同,导致高度纬度之间气温和降水存在明显的不同。纬度越低,一般降水多,气温高;纬度越高,一般降水少,气温低。70.海陆因素:陆地上的水汽主要来自海洋,因此,离海洋较近且能受到海洋润湿气流的影响的地区,一般降水多;而远离海洋的地区,一般降水少。由于海洋和陆地的性质不同,吸热与散热的情况也不同。陆地吸热4快,散热也快;海洋则相反。因此同纬度地带,夏季气温陆地高于海洋;冬季相反气温海洋

17、高于陆地。71.地形因素: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增加一百米,气温下降约 0.6。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72.人类活动会对气候产生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越来越大。一方面,人类活动可以改善局地气候条件;另一方面,人类的某些活动,会导致气候恶化,从而影响人类的生产与生活。第五单元 世界的居民72. 2011 年 10 月 31 日世界人口达到 70 亿。18 世纪以前世界人口增长缓慢,18 世纪以后,特别是 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快。73. 人口增长的快慢,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目前,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人口增长缓慢,非洲、南美洲、亚洲人口增长较快。人口增长的快慢

18、通常用人口自然增长率来度量。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74.人口最多的大洲是亚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75.人口分布的疏密通常用人口密度来说明。人口密度是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单位:人/平方千米。76.世界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南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是人口稠密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和地势高峻的高原地区,人口稀少。77.发达国家人口问题:人口停止增长,甚至出现负增长,导致劳动力短缺、老年人口增多等问题;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数量过多、乡村人口大量涌向城市,使城市人口急剧膨胀而带来一

19、系列问题,如住房拥挤、交通堵塞、就业困难、环境污染等。78.世界居民主要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白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北部、 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东岸、亚洲西部 ;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黑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79.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为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起源于巴勒斯坦地区,是世界上信徒最多的教。伊斯兰教起源于阿拉伯半岛,其教徒被称为穆斯林。佛教创始于古印度,后传入亚洲其他地区。80.宗教分布:基督教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及大洋洲;伊斯兰教分布在亚洲西部、东南部和非洲北部、东部;佛教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8

20、1.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这 6 种语言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82.语言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 :中国及东南亚。 英语:欧洲西部、北美洲、非洲的南部等。 俄语:俄罗斯; 法语:法国、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西班牙语: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83.人类集中居住的地方成为聚落。聚落一般分为城市与乡村两种类型。84.世界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聚落的形态与分布也千差万别,有的呈团状,有的呈条带状, 还有的呈点状等。在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聚落零散分布,数量较少。85.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受到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等自然环境的影响与制约。重点地图1.地球的公转(P17)2.五带的划分(P20)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P33)4.七大洲四大洋及大洲分界线(P44)55.七大板块、两大火山地震带(P52)6.世界气候类型分布(P7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