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第一章 概况 .1第一节 煤矿概况 .1第二节 煤矿年度采掘衔接计划 .7第三节 可能导致各类事故的条件、原因和地点 .8第二章 重大危险源评价 .14第三章 矿井灾害预防及处理领导组织机构 .18第一节 领导组织机构 .19第二节 发生事故的汇报程序 .21第三节 相关人员职责 .22第四章 瓦斯爆炸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25第一节 预防瓦斯爆炸事故的措施 .26第二节 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后的处理措施 .39第五章 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事故的 .43第一节 预防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事故的措施 .44第二节 发生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事故后的 .47第六章 煤尘爆炸
2、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522第一节 煤尘爆炸性及煤尘爆炸指数 .52第二节 预防煤尘爆炸的措施 .54第三节 防尘措施 .54第七章 火灾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56第一节 火灾的预防措施 .57第二节 火灾的处理措施 .58第八章 水灾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65第一节 水害类型的分析和预兆 .66第二节 水害的预防措施 .67第三节 水害事故处理措施 .70第九章 顶板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76第一节 底板事故的分析和预兆 .76第二节 顶板事故的预防措施 .78第三节 顶板事故的处理措施 .78第十章 运输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82第一节 运输事故的分析和预兆 .833第二节 运输事故的预防措施 .8
3、4第三节 运输事故的处理措施 .93第十一章 供电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96第一节 供电事故的预防 .96第二节 供电事故的处理 .100第三节 预防性电气试验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101第四节 矿井“夏季供电雷击”灾害事故预防与处理 .103第十二章 炸药爆炸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104第一节 预防雷管炸药爆炸的措施 .104第二节 雷管、炸药爆炸的事故处理 .111第十三章 其它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114第一节 排水系统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114第二节 主通风机停风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116第三节 提升系统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118第四节 主运输系统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119第五节 锅炉、压力容
4、器事故预防和处理 .1274第六节 地质灾害的调查和预防 .129第七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处理 .131第八节 煤仓(小井)施工时的灾害预防和处理 .134第十四章 现场急救和伤员搬运 .135第一节 现场急救 .135第二节 伤员搬运 .141第十五章 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制度 .143第十六章 安全技术培训计划 .148第一节 主要负责人 A 证培训 .148第二节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培训 .149第三节 特种作业人员培训 .150第四节 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 .151第五节 员工日常安全教育培训 .152第六节 其他规定 .1521第 1 章 概况第 1 节 煤矿概况一、地理位置
5、贵州林华矿业有限公司隶属于国家电投贵州金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属贵州能发电力燃料开发有限公司,2004 年 1 月 6 日注册成立,由贵州能发电力燃料开发有限公司(控股 51%)与林东矿业集团公司(参股49%)共同出资组建。公司所建林华煤矿由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2002年批准立项,属国家实施“西电东送”战略 黔 北 电 厂 的 大 型 配 套 煤 矿 ,省重 点 工 程 。林 华 煤 矿 设 计 能 力 150 万 t/a, 服 务 年 限 78a, 概 算 总 投 资 10.2 亿 元 。2004 年 5 月 开 始 分 两 期 建 设 , 2011 年 2 月 投 产 , 核 定 90 万
6、 t/a 矿 井 取 得“五 证 一 照 ”, 进入正式生产,二期工程 60 万 t/a 正在建设中。林 华 煤 矿 位 于 贵 州 省 西 北 部 毕 节 地 区 金 沙 县 境 内 的 金 沙 黔 西 向 斜北 西 翼 中 段 , 井 田 境 界 为 : 东 以 腾 龙 矿 井 、 新 化 煤 矿 及 马 洛 河 为 界 , 西以 白 果 水 库 保 护 煤 柱 , 浅 部 以 +1200m 水 平 、 新 化 矿 一 号 井 、 鸡 爬 坎 矿 、中 心 三 号 、 国 豪 矿 、 中 心 煤 矿 边 界 为 界 , 深 部 至 +500m 水 平 , 地 理 坐 标 为 :东 经 10
7、606 38 -10611 40 , 北 纬 2723 32 -2726 26 。 属 新 化 乡 、 西 洛 乡 管 辖 。金 沙 县 内 目 前 尚 无 铁 路 , 交 通 运 输 以 公 路 为 主 , G326 国 道 ( 为 三 级公 路 , 新 化 至 金 沙 电 厂 段 已 改 造 为 二 级 水 泥 路 面 ) 自 东 向 西 从 井 田 中 部穿 过 , 矿 井 工 业 场 地 东 距 金 沙 县 城 13.0km, 距 金 沙 电 厂 16.0km, 距 遵 义287.5km, 距 川 黔 铁 路 的 南 宫 山 站 80.5km, 南 距 贵 阳 201km, 交 通 运
8、 输 较 方便 。林 华 煤 矿 勘 探 范 围 由 十 四 个 拐 点 连 线 为 界 ,井 田 走 向 长 4.0 6.0km,倾 斜 宽 3.0 4.0km, 面 积 21.8km2。 矿 界 拐 点 坐 标 详 见 下 表 1-1: 井 田 拐点 坐 标 表 。表 1-1 井田拐点坐标表拐点 X Y 拐点 X Y1 3034670 35618085 8 3033103 356130302 3034370 35617904 9 3033450 356124353 3034433 35616577 10 3033440 356109004 3032580 35615130 11 30356
9、82 356097975 3032770 35614490 12 3036996 356109906 3031385 35614116 13 3036685 356134807 3031818 35612686 14 3035600 356154002、 地质及水文地质1.地 层井 田 内 出 露 地 层 由 老 至 新 有 下 二 叠 统 茅 口 组 、 上 二 叠 统 龙 潭 组 、 长兴 组 、 下 三 叠 系 夜 郎 组 及 茅 草 铺 组 和 第 四 系 。 缺 失 侏 罗 系 、 白 垩 系 和 第三 系 。 详 见 表 1-2: 区 域 地 层 简 表 。表 12 区域地层简表系
10、 统 地层名称、代号及接触关系 厚度(m)第四系 Q 014茅草铺组 T1m 400510三叠系 下统夜 郎 组 T1y 364448二叠系 上统 长 兴 组 P2c 33.2249.803龙 潭 组 P2l 91.54126.91下统 茅 口 组 P1m 57151出露地层由老到新分述如下:(1)二叠系(P)1) 下二叠统(P 1) 茅口组(P 1m)出露于井田外北及北西侧。上部为浅灰色至灰白色中厚至厚层状生物碎屑岩,微晶及细晶结构,含腕足类、蜓类、珊瑚等动物化石及少量燧石结核;下部为燧石条带灰岩、灰岩及硅质岩,局部夹粘土质硅质岩,富含蜓类化石。区域地层厚 57151m,本井田内钻孔揭露最大
11、厚度为83m。2) 上二叠统(P 2)主要分布在井田西部和北部外围。自下而上分为龙潭组和长兴组,其中龙潭组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 龙潭组(P 2l)以灰、深灰色薄中厚层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泥岩为主,夹细砂岩、钙质泥岩及 47 层灰岩、泥灰岩,含煤 921 层,其中含可采煤层(含局部可采煤层)26 层。一般 24 层,富含腕足类、双壳类、腹足类及植物化石。厚 91.54126.91m,一般厚 106.13m,厚度变化不大,与下伏茅口组呈假整合接触。根据岩性、古生物,可分为上、下两段:长兴组(P 2c)为灰、深灰色中厚厚层状燧石灰岩。厚 33.2249.80m,一般439.2m。长兴组与下伏龙潭组呈
12、整合接触。(3)三叠系1) 夜郎组(T 1y)出露于井田中部,由灰、深灰、紫灰、黄绿色泥岩、钙质泥岩、粉砂岩及灰岩、泥质灰岩组成。富含腕足类、双壳类、头足类化石。厚364448m。根据岩性、化石分为三段。沙堡湾段(T 1y1):灰、灰黄色薄层状泥岩、粉砂质泥岩夹泥灰岩、粉砂岩,含少量的瓣鳃类、菊石化石。顶底常夹 12 层黄绿色蒙脱石泥岩。厚 6.2218.19m,一般 14.55m。玉龙山段(T 1y2):主要为浅灰至灰色薄层至中厚层状泥岩,含动物化石,夹鲡状灰岩及薄层泥岩,下部夹深灰色泥质灰岩及泥质条带。顶部为灰、紫灰、绿灰色薄层至中厚层状泥岩、灰岩,夹钙质泥岩、粉砂质泥岩,含瓣鳃类化石。厚
13、 199.43240.54m,一般 216.75m。九级滩段(T 1y3):为紫色、暗紫色夹灰绿、黄绿色钙质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泥质岩、灰岩。含瓣鳃类动物化石及少量植物化石。段厚 153.73178.22m,一般厚 164.46m。夜郎组与下伏长兴组呈假整合接触。2) 茅草铺组(T 1m)分布于井田东部,井田内出露不全。主要由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和角砾状白云岩组成,含双壳类、头足类及腹足类动物化石。与下伏夜郎组呈整合接触。厚 400510m。分上、下两段:下段(T 1m1):灰、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灰岩夹砾屑灰岩、泥质灰5岩及白云岩、白云质灰岩,顶部常夹鲡状灰岩,局部见蠕虫
14、状灰岩。含双壳类化石,厚 371546m,一般厚 431m。上段(T 1m2):由灰、浅灰、黄灰色中厚至厚层状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和角砾状灰岩组成,底部为数米白云质灰岩、泥灰岩;上部为灰绿色溶塌角砾岩。富含双壳类化石。厚 1560m,一般厚 37m。(4)第四系(Q)分布广泛,但极为零散,为松散的冲积物、洪积物、坡残积物、冰积物、泥石流及洞穴堆积物等,厚 014m。2.构造金沙黔西向斜:轴长约 20km,走向 NNE20,向斜宽 20 余km,其轴线在平面上呈“S”形,北面变为北东东向,南面为北东向,为一开阔不对称向斜,北西翼倾角较缓, 为 10 20, 发育有次一级褶曲;南东翼倾角较陡,
15、为 3040左右。(1)褶曲井田内次一级褶曲为新华向斜,向斜从井田中部穿过,走向NEE70左右,井田内长约 4km,包括区外其清楚段长约 11km,为一宽缓的不对称向斜,轴面倾向北西,向斜宽约 2.04.5m,自西向东,其轴线先后穿过上二叠统、三叠系,对矿井开采影响不大。北西翼地层倾角较陡,为 735,一般 25;南东翼地层倾角较缓,为 412,一般 910。(2)断层井田内发现的断层 15 条,其中:无断距超过 30m 的断层,落差30m 的断层 6 条,钻孔揭露隐伏断层 9 条。6表 1-3 断层特征表断 层 产 状编号 位 置长度(km)性质 走向 倾向 倾角落差(m)备 注F74、6
16、线深部2.5 逆 NE SE 60 5-20切割 T1y2-T1m 地层F8 6、11 线 1.0 逆 SN E 4710-20切割 T1m 地层F9 16 线深部 0.45 逆 SN E 37 5-10 切割 T1m 地层F10J13 线深部0.6 正 NE NW 6510-15切割 T1y3-T1m 地层F11 16 线深部 0.7 逆 NEE NNW 60 不明切割 T1y3-T1m 地层落 差 小 于 30m断 层F36 12 线深部 0.75 正 NNE SN 55 9-11切割 T1y3-T1m 地层编号 位 置 性质落差(m)说 明F705 705 孔 正 4 孔深 448m 见
17、,P 2l 顶部粉砂岩断失F803-1 803 孔 逆 10孔深 515m 见,13 号煤层底板岩层重复隐伏断层 F803-2 803 孔 逆 28孔深 544m 见,铝土岩重复于 15 号煤顶上7F805 805 孔 正 17 孔深 187m 见,切割 T1y2- T1y3地层F1107 1107 孔 正 12 孔深 117m 见,切割 T1y3地层F1108 1108 孔 逆 6 孔深 471m 见,4 号煤层顶板砂岩重复F1304 1304 孔 逆 15 孔深 442m 见,P 2c 灰岩重复FJ1602 J1602 孔 正 6 孔深 228m 见,M9 煤层顶板部分断失F0-2 0-2
18、 孔 逆 11孔深 307m 见,4 号煤层顶板细砂岩重复综上所述,井田构造以褶曲为主,断层较少,主要呈北东东向。地层走向北西(65)南东,倾角 10左右,井田内发育有一定数量的小断层,如钻孔中见岩石破碎等、煤层层间距变小的断层迹象。从总体看,井田的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偏简单。3.水文地质储量计算标高在+1200m+500m 之间,大部分矿体位于当地排泄基准面以下。井田构造中等,小断层较发育,地形有利于排泄,头道河、游戛河虽常年有水,雨季流量较大,为本井田中部之排泄区,正常情况下对矿井生产不构成影响。而井田内地下水、地表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据井田水文地质资料,开采 M9 煤及其以上煤层时,
19、矿井的主要充水水源为长兴灰岩含水层,受采掘影响,采空区冒落裂隙带勾通上覆长兴灰岩含水层,冒落裂隙带成为导水通道,致使采煤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会出现涌水情况。位于煤组地层之下的茅口组(P 1m)灰岩,为高压水头强含水层。而M15 煤层底与 P1m 灰岩顶间隔的铝土质泥岩隔水层厚度平均为 3.68m,最薄处仅 0.82m,以 M15 煤层+500m 标高计算,P 1m 灰岩最低水位标高8+949.0m。因此,在未来开采 M9 煤层时,其底板隔水层需承受约 449m高的水头压力。根据突水系数计算公式得出 M15 煤底板突水系数T=1.22MPa/m0.1MPa/m,开采 M15 煤会导致底板突水。M9
20、 煤底板突水系数为 0.092MPa/m0.1MPa/m,故正常块段内开采 M9 煤不会引起底板突水。三、开采煤层井田内含煤地层为二叠系龙潭组,属海陆交互相沉积,厚91.54126.91m,一般 106.13m,主要由细砂岩、粉砂岩、泥岩夹泥灰岩、灰岩及煤层组成,含丰富的动、植物化石。含煤 921 层,编号为M1、M2、M4、M5、M9、M10、M11、M13、M15 煤层。煤层总厚8.6815.60m,平均 12.11m,含煤系数为 11。含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 26 层,可采总厚度 3.0112.13m,平均 6.39m。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为 M4、M5、M9、M13(由于 M15 煤层为高
21、硫煤,设计未将其作为可采煤层考虑),其中 M9 煤层是本区主要可采煤层,M4 和 M5 煤层是全区大部可采煤层。2017 年生产计划只开采 M9 煤层。四、开拓方式及生产工艺林华煤矿主斜井、副立井及工业场地位于新化乡风岩村,工业场地距 G326 国道(猫沟)1.48km(新建公路),距金沙电厂 16.0km。主斜井井口标高+1222m,倾角 24,井筒长 1038m,副立井井口标高+1208m,长度 408m,第一水平标高+800m,+800m 水平东翼胶带大巷和轨道大巷布置在 M9 煤层底板岩层中,+800m 水平西翼胶带大巷布置在M9 煤层顶板岩层中,通过一个水平开采开发全井田。采区采用水
22、头村小河沟立井回风,矿井开拓方式以一个水平、一个采区一个综采工作面进行。由于本矿井主要开采上中煤组的 M4、M5、M9 煤层,下煤组的M13、M15 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M15 煤层距茅口灰岩强含水层较近且为高硫煤,矿井开拓布置主要以上中煤组为主。9林华煤矿质量标准化已达国家一级标准,采掘机械化已全面实现,掘进工作面掘进工艺以综掘为主,采煤工作面全面采用机械化采煤。第 2 节 煤矿年度采掘衔接计划一、原煤产量计划2017 年计划生产原煤 70 万吨,其中:回采煤 65 万吨(20910 工作面 65 万吨),掘进煤 5 万吨。二、煤炭销量计划2017 年计划销售原煤 70 万吨。三、生产进尺计
23、划2017 年计划进尺 4500m,其中:20917 工作面 3110m(回风巷 910m、风巷底抽巷 130m、运输巷 1350m、运巷底抽巷240m、运巷运输斜巷 40m、运巷行人斜巷 50m、运巷中部联络巷 30m、切眼 190m、切眼底抽巷 140m、切眼联络巷 30m);2098 工作面 530m(回风巷车场 50m、回风巷 480m);2097 工作面 860m(运巷底抽巷系统 100m、运巷底抽巷 560m、运输巷系统 100m、风巷底抽巷系统 100m)。附件:2017 年度林华煤矿生产作业计划附表 1:2017 年煤炭生产计划回采工作面基础表附表 2:2017 年煤炭生产计划
24、掘进工作面基础表10四、基本建设进度计划计划矿建进尺 4000m,祥见附件 3:林华煤矿 2017 年基建计划掘进基础表第 3 节 可能 导致各类事故的条件、原因和地点林 华 煤 矿 属 于 煤 与 瓦 斯 突 出 矿 井 , 煤 层 无 自 燃 发 火 倾 向 , 煤 尘 无 爆炸 危 险 性 。 2017 年 计 划 生 产 区 域 地 质 条 件 中 等 , 水 文 地 质 条 件 中 等 , 地面 相 对 位 置 自 然 排 泄 条 件 较 好 , 地 表 无 积 水 区 域 及 经 常 性 河 流 。 20910 采面 临 近 20912 采 空 区 , 其 间 留 有 30m 保
25、护 煤 柱 , 工 作 面 不 受 20912 采 空 区积 水 威 胁 。一、可能发生顶板事故的地点1.原 因顶 板 事 故 是 指 在 采 掘 活 动 过 程 中 , 由 于 岩 体 破 坏 、 支 护 失 效 而 引 起顶 帮 垮 塌 造 成 的 人 员 伤 亡 、 设 备 损 坏 或 终 止 生 产 的 事 故 。 主 要 原 因 :( 1) 巷 道 围 岩 不 稳 定 , 支 护 形 式 不 合 理 , 支 护 强 度 不 够 , 巷 道 失 修 ,支 护 不 到 位 等 均 是 造 成 掘 进 巷 道 冒 顶 的 因 素 ;( 2) 采 煤 工 作 面 顶 板 是 整 体 厚 层
26、硬 岩 层 时 , 悬 露 面 积 过 大 , 地 质 构造 带 , 而 没 有 采 取 针 对 性 的 措 施 。2.易 发 生 地 点( 1) 20912 工 作 面 及 20910 工 作 面 收 尾 、 撤 架 ;11( 2) 20910 工 作 面 过 断 层 带 处 ;( 3) 20910 综 采 工 作 面 上 、 下 端 头 及 工 作 面 采 场 超 前 压 力 影 响 范 围 ;( 4) 采 、 掘 工 作 面 过 地 质 构 造 带 ;( 5) 巷 道 交 叉 处 及 失 修 、 修 复 时 的 巷 道 。2、瓦斯爆炸事故1.原因矿井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煤层瓦斯含量高,瓦
27、斯涌出量大。瓦 斯浓 度 在 5% 16%之 间 ; 具 有 引 燃 、 引 爆 瓦 斯 的 火 源 , 火 源 温 度 在650 750 之 间 。 造 成 瓦 斯 积 聚 的 因 素 有 :( 1) 煤 与 瓦 斯 突 出 ;( 2) 煤 及 半 煤 岩 掘 进 工 作 面 放 炮 ;( 3) 回 采 工 作 面 瓦 斯 涌 出 量 大 于 了 现 有 的 瓦 斯 抽 放 系 统 能 够 抽 出 与回 采 工 作 面 配 风 能 够 排 出 的 瓦 斯 涌 出 量 之 和 回 采 工 作 面 瓦 斯 涌 出 量 大 于 抽放 和 风 排 能 力 ;( 4) 采 空 区 顶 板 悬 顶 过
28、长 , 大 面 积 冒 顶 将 采 空 区 内 大 量 的 瓦 斯 在 短时 间 内 涌 入 作 业 空 间 大 面 积 冒 顶 使 采 空 区 内 大 量 的 瓦 斯 在 短 时 间 内 涌 入作 业 空 间 ;( 5) 瓦 斯 抽 放 泵 因 故 停 止 运 转 ;( 6) 系 统 停 电 造 成 主 通 风 机 或 局 部 通 风 机 停 止 运 转 ;( 7) 局 部 通 风 机 停 电 而 停 风 ;( 87) 风 筒 破 损 、 更 换 风 筒 等 情 况 下 风 量 不 足 无 风 、 微 风 或 循 环 风 ;12( 98) 煤 及 半 煤 岩 掘 进 工 作 面 煤 层 变
29、厚 及 地 质 构 造 带 附 近 瓦 斯 涌 出 量突 然 增 大 ;( 109) 未 及 时 封 闭 瓦 斯 抽 放 孔 或 联 抽 孔 ;( 1110) 其 它 因 素 。井 下 可 能 的 火 源 种 类 有 : 电 流 短 路 、 过 载 电 弧 、 电 火 花 、 冲 击 火 花 、摩 擦 火 花 、 炸 药 爆 破 火 花 、 及 、 各 种 明 火 、 静 电 火 花 等 。2.易发 生 地 点( 1) 回 采 20912 综 采 工 作 面 收 尾 、 撤 架 ;( 2) 回 采 20910 工 作 面 上 隅 角 、 回 风 巷 及 采 煤 机 切 割 部 附 近 ;( 3
30、) 2098 工 作 面 上 隅 角 、 回 风 巷 及 采 煤 机 切 割 部 附 近 ;( 43) 所 有 煤 巷 掘 进 工 作 面 放 炮 地 点 附 近 ;( 54) 采 空 区 边 界 处 、 停 风 的 盲 巷 及 煤 仓 ;( 65) 巷 道 贯 通 地 点 ;( 76) 排 放 瓦 斯 风 流 流 经 地 点 及 冒 高 区 ;( 87) 其 它 瓦 斯 易 积 聚 地 点 。3、煤与瓦斯突出事故1.原 因本 矿 井 为 煤 与 瓦 斯 突 出 矿 井 , 自 建 井 以 来 矿 井 共 发 生 煤 与 瓦 斯 突 出 24次 , 最 大 突 出 煤 量 477t、 平 均
31、101.4t; 最 大 瓦 斯 涌 出 量 195170m3, 平 均19768m3。煤 与 瓦 斯 突 出 是 一 个 很 复 杂 的 动 力 现 象 , 国 内 外 普 遍 认 为 突 出 是 地13应 力 、 瓦 斯 压 力 和 含 量 以 及 煤 的 结 构 性 能 等 综 合 作 用 的 结 果 瓦 斯 压 力 和 含量 以 及 煤 体 结 构 性 能 等 综 合 作 用 的 结 果 。突 出 发 生 条 件 与 特 征 有 如 下 一 般 规 律 :( 1) 突 出 发 生 在 一 定 深 度 上 , 且 随 着 深 度 的 增 加 , 突 出 危 险 性 、 突出 次 数 、 突
32、 出 强 度 、 突 出 煤 层 数 以 及 突 出 危 险 区 域 增 大 ;( 2) 突 出 厚 度 和 强 度 往 往 随 着 突 出 煤 层 厚 度 特 别 是 软 分 层 的 厚 度 增加 而 增 多 大 ;( 3) 突 出 危 险 煤 层 的 瓦 斯 含 量 都 在 10m38m3/t 或 瓦 斯 压 力 大 于0.74MPa 以 上 ;( 4) 突 出 煤 层 的 特 点 是 : 煤 的 力 学 强 度 低 、 变 化 大 , 透 气 性 差 ( 透气 性 系 数 小 于 10m2/Mpa.d) , 瓦 斯 放 散 速 度 高 , 湿 度 小 、 层 理 紊 乱 、 遭地 质 构
33、 造 力 严 重 破 坏 的 “构 造 煤 ”;( 5) 突 出 次 数 有 随 着 煤 层 倾 角 增 大 而 增 加 的 趋 势 ;( 6) 突 出 危 险 区 呈 带 状 分 布 ;( 7) 绝 大 多 数 突 出 发 生 在 落 煤 , 尤 其 是 爆 破 落 煤 时 ;( 8) 大 多 数 突 出 均 有 预 兆 大 多 数 突 出 具 有 预 兆 ;( 9) 突 出 危 险 性 随 着 硬 而 厚 的 围 岩 存 在 而 增 高 ;( 10) 石 门 揭 穿 突 出 煤 层 最 危 险 、 危 害 最 大 , 平 巷 和 上 山 比 下 山 突出 次 数 多 。2.易 发 生 地
34、点( 1) 20910 和 2098 综 采 工 作 面 断 层 破 碎 带 及 应 力 集 中 地 带 ;( 2) 揭 穿 M9 煤 石 门 揭 煤 的 掘 进 工 作 面 ;14( 3) 各 煤 巷 在 工 作 面 突 出 危 险 性 预 测 超 标 的 地 点 ;4、( 4) 应 力 集 中 、 叠 加 区 ;4、( 5) 巷 道 过 地 质 构 造 带 。4、煤尘爆炸事故煤尘爆炸必须同时具备四个条件,煤尘本身具有爆炸性;煤尘必须悬浮于空气中,并达到一定的浓度;存在能引燃煤尘爆炸的高温热源;一定浓度的氧气。1.条件及原因(1)煤尘的爆炸性煤尘具有爆炸性是煤尘爆炸的必要条件。根据地质报告,
35、M9 煤层的煤尘无煤尘爆炸性危险性,但若发生瓦斯爆炸有可能引起煤尘爆炸。(2)悬浮煤尘的浓度井下空气中只有悬浮的煤尘达到一定浓度时,才可能引起爆炸,单位体积中能够发生煤尘爆炸的最低或最高煤尘量称为下限和上限浓度。低于下限浓度或高于上限浓度的煤尘都不会发生爆炸。煤尘爆炸的浓度范围与煤的成分、粒度、引火源的种类和温度及度试验条件等有关。一般说来,煤尘爆炸的下限浓度为 30-50g/m3,上限浓度为 1000-2000g/m3。其中爆炸力最强的浓度范围为 300-500g/m3。一般情况下,浮游煤尘达到爆炸下限浓度的情况是不常有的,但是爆破、爆炸和其他震动冲击都能使大量落尘飞扬,在短时间内使浮尘量增
36、加,达到爆炸浓度。因此,确定煤尘爆炸浓度时,必须考虑落尘这一因素。(3)引燃煤尘爆炸的高温热源煤尘的引燃温度变化范围较大,它随着煤尘性状、浓度及试验条件的不同而变化。我国煤尘爆炸的引燃温度在 650-1050之间,一般为700-800。煤尘爆炸的最小点火能量为 4.54-40mJ。这样的温度条件,15几乎一切火源均可达到,如爆破火焰、电气火花、机械摩擦火花、瓦斯燃烧或爆炸、井下火灾等。根据 20 世纪 80 年代的统计资料,由于放炮和机电火花引起的煤尘爆炸事故分别占总数的 45%和 35%。(4)一定浓度的氧气煤尘爆炸还必须要具备一定浓度的氧气,要求氧气的浓度不低于18%(体积百分比)。由于矿
37、井的氧气浓度一定大于 18%,所以我们在防止煤尘爆炸过程中一般不会考虑这一条件。2.容易发生地点各煤巷掘进工作面及 20910、2098 采面回风巷回采工作面回风巷(瓦斯爆炸地点)。5、火灾事故1.原 因M4、M5、M9 煤层鉴定为三类不易自燃煤层,因 此 矿 井 可 能 发 生 的 火灾 主 要 为 外 因 火 灾 , 主 要 因 素 有 :( 1) 入 井 人 员 带 烟 火 入 井 或 在 井 下 吸 烟 ;( 2) 井 下 违 章 使 用 火 电 焊 作 业 ;( 3) 放 明 炮 、 糊 炮 、 炮 眼 封 泥 长 度 不 足 、 放 炮 母 线 、 脚 线 及 连 接 线的 连 接
38、 不 符 合 规 程 规 定 、 未 按 矿 井 瓦 斯 等 级 选 用 炸 药 、 雷 管 或 使 用变 质 失 效 的 炸 药 进 行 爆 破 ;( 4) 对 机 械 运 转 或 使 用 金 属 工 具 时 , 没 有 采 取 防 止 摩 擦 、 碰 撞 、 等产 生 火 花 的 措 施 ;( 5) 电 缆 与 电 压 等 级 不 相 匹 配 , 电 缆 不 符 合 煤 矿 井 下 使 用 要 求 ;( 6) 电 气 设 备 过 负 荷 运 行 , 没 有 设 自 动 保 护 装 置 ;( 7) 电 缆 选 择 、 电 缆 连 接 、 电 缆 敷 设 不 符 规 程 要 求 ;16( 8)
39、 胶 带 输 送 机 没 有 采 用 阻 燃 胶 带 , 没 有 制 定 专 门 的 胶 带 输 送 机 防火 制 度 和 措 施 ;( 9) 进 风 井 口 20m 范 围 内 未 杜 绝 烟 火 。2.易 发 生 地 点( 1) 4 个 进 风 井 口 20m 范 围 内 ; ( 主 井 井 口 、 副 立 井 口 、 二 采 区 副斜 井 、 二 采 区 风 井 ) ;( 2) 所 有 掘 进 工 作 面 迎 头 ;( 3) 所 有 永 久 机 电 设 备 硐 室 及 移 动 变 电 站 配 电 点 ;( 4) 所 有 胶 带 输 送 机 及 刮 板 输 送 机 的 机 头 机 尾 ;(
40、 5) 井 下 及 井 口 20m 范 围 内 火 电 焊 作 业 地 点 。 ;( 6) 临 时 储 存 油 脂 地 点 。6、水灾事故1.原 因水 文 地 质 、 积 水 区 情 况 调 查 不 清 , 采 掘 空 间 与 可 能 的 有 害 水 体 沟 通前 , 没 有 采 取 有 效 的 防 治 水 措 施 , 且 在 采 掘 空 间 与 可 能 的 有 害 水 体 沟 通后 , 矿 井 或 采 掘 工 作 面 排 水 能 力 不 足 以 排 出 涌 ( 突 ) 水 , 即 发 生 水 灾 事 故 。2.易 发 生 地 点( 1) 20910 综 采 工 作 面 回 采 期 间 顶 板
41、 垮 落 带 采 煤 工 作 面 顶 板 赋 水 区 。( 2) 误 揭 地 面 封 孔 不 良 的 地 质 钻 孔 。( 3) 距 离 含 水 层 较 近 及 邻 近 采 空 区 的 巷 道 , 特 别 是 2098 风 巷 ( 沿 空17掘 ) ;( 4) 巷 道 工 程 遇 充 水 性 断 层 或 揭 露 容 水 构 造 区 域 。 特 别 是 20917 工作 面 靠 近 新 化 向 斜 轴 部 区 域 巷 道 。7、运输事故二采区副斜井、一采区主斜井、一采区副立井、二采区轨道上山提升区域、二采区运输上山、西胶运输大巷、一采区轨道上山、一采区运输上山、定向掘进巷道坡度较大区段,提升和运
42、输时易发生跑车事故,钢丝绳突然断裂伤人事故。皮带运输体积较大的煤块或矸石掉落伤及行人。(机运部重新修编,详尽描述)18第 2 章 重大危险源评价一、重大危险源辨识分析与确定1.重大危险源辨识分析(1)林华煤矿存在储存和使用炸药、雷管情况,炸药库最大储存量为 10 吨,大于临界值,构成重大危险源。(2)林华煤矿属于高瓦斯矿井,构成重大危险源。(3)林华煤矿属于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构成重大危险源。(4)林华煤矿首采煤层 M9,煤尘爆炸性经鉴定为无爆炸性,不构成重大危险源。(5)林华煤矿首采煤层 M9,煤层自燃倾向性经鉴定为类不易自燃煤层,不构成重大危险源。(6)根据矿井地质资料显示,林华煤矿水文地质
43、条件属于中等类型,不构成重大危险源,但矿区周边存在关闭的小煤窑老空区较多,经19调查,老空区大多存在积水,突水、透水灾害性可能性较大,应加以重视。(7)林华煤矿从建矿以来未发生过冲击地压现象,不构成重大危险源。(8)林华煤矿安设的蒸汽锅炉已经停止使用,不构成重大危险源。2.重大危险源的确定按照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和文件分析,林华煤矿存在的重大危险源种类主要为:炸药库、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二、重大危险源危险性分析及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1.瓦斯(1)危险性分析在瓦斯抽放不达标、瓦斯治理不到位、通风系统不可靠、停风、采空区瓦斯大量溢出等情况下可能引起采、掘工作面瓦斯大量积聚,发生瓦斯超限事故,易造成工
44、作人员在瓦斯积聚区窒息、引起瓦斯燃烧与爆炸事故。(2)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掘进工作面、回采工作面上隅角、顶板冒落的空洞内、老空区、低风速巷道的顶板附近、采掘机械切割部附近、报废和临时停工的独头巷道内及采空区边界等地点。2.煤与瓦斯突出(1)危险性分析20林华煤矿属于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煤层瓦斯含量高,瓦斯涌出量大,可能导致采、掘工作面在作业过程中因防突措施不到位、遇地质构造带等情况下引发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煤与瓦斯突出时突出的大量煤块和产生的冲击波易造成人员伤亡、生产系统、设施受损等,突出的大量瓦斯在存在火源的条件下还可能发生瓦斯燃烧及瓦斯爆炸事故。(2)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采掘工作面防突措施失效区域
45、;采掘工作面遇软分层,且软分层逐渐增厚区域;采掘工作面遇复杂地质构造带区域。3.炸药、雷管爆炸(1)危险性分析可能由于炸药库炸药、雷管混装,无专用发放台架,人员携带带电等违禁品入库;炸药库防雷击设施不齐全、防静电措施不到位;运输过程中炸药、雷管混装,未使用专用炸药、雷管箱;不同等级、不同厂家、不同批次产品混用;爆炸材料储存、运输、保管、使用不符合有关规定等情况下,可能发生炸药、雷管爆炸事故,危及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还有可能因井下瓦斯超限时,炸药、雷管爆炸,从而引发瓦斯燃烧或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2)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炸药库,炸药、雷管运输途中,井下炸药、雷管临时存放点、炮掘工作面及其他放炮
46、作业点。三、其他危险源危险性分析及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1.水灾(1)危险性分析21因井田范围内存在地表河流及暗河、长兴灰岩含水层、茅口组灰岩含水层;周边存在小煤窑老空区积水;还可能存在断层、溶洞积水等水害隐患,因此在采掘作业过程中可能由于探放水措施不到位,误穿小煤窑老空区、含水层,溶洞、断层裂隙含水区及由于采动影响,导致顶板破坏产生裂隙,导通长兴灰岩含水层、溶洞、地面河流等含水区域时,易发生采掘工作面涌水、透水事故,可能造成淹井,危及人员财产安全。(2)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采掘工作面遇断层、溶洞、裂隙、含水层等富含水源的区域;采面老空区;离矿井边界小煤窑老空区较近的采掘工作面;布置在地面河流下方的
47、采掘工作面。2.火灾(1)危险性分析林华煤矿煤层自燃倾向性为类不易自燃煤层,煤层自燃发火导致的火灾可能性不大。主要可能导致矿井火灾的因素有机电设备失爆;机电设备故障起火;放炮作业引起火灾;雷电入井;人为制造的火源或火灾隐患;未按规定使用阻燃电缆、阻燃皮带、阻燃风筒;井下堆积、使用可燃性材料;井下消防管路、消防设施设置不到位导致存在火源时扑灭不及时;违章进行的电火焊作业;进风井口 20m 范围内违章使用的明火、火源等。矿井一旦发生火灾,还有可能引起瓦斯爆炸等一系列连锁灾难,给矿井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危及井下人员及财产安全。(2)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4 个进风井口,(主井井口、副斜井口、二采区副斜井、
48、二采区进风斜井);所有采掘工作面及放炮作业点;所有永久机电设备硐室及移动变电站配电点;所有胶带输送机及刮板输送机的机头机尾及运输线路;22井下火电焊作业地点;井下油脂等可燃性物品存放点;所有带电电器设备摆放点。3.顶板事故(1)危险性分析采掘工作面因巷道支护强度不够、支护不合理、支护失效、大面积空顶作业、遇地质构造带时未采取措施、巷道长期失修等原因可能造成顶板发生冒顶事故。一旦发生冒顶事故,将可能危及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作业点作业人员的安全或损坏巷道内的设备设施;如发生大面积冒顶时,可能造成巷道被堵死,威胁到更多人员的生命安全。(2)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各采掘工作面迎头;采面上下端头;巷道交叉口;长
49、期失修及修复时的巷道;支护损坏长期未修复地点的巷道;采、掘工作面遇断层、褶曲等地质构造带点巷道褶曲等地质构造带的巷道;回撤工作面。4.煤尘(1)危险性分析采掘工作面因风速过大、除尘设施不齐全、长期不除尘或未采取防尘措施等原因,导致巷道内煤尘堆积过厚或煤尘飞扬,容易使作业人员长期吸入大量煤尘造成职业病,影响作业人员身体健康。还有可能因发生瓦斯爆炸时,造成满足煤尘爆炸的条件,从而引发煤尘爆炸,加剧灾害破坏程度。(2)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掘进工作面、采煤工作面及采面回风巷、采区总回风巷,其他进行巷道修复作业点及人员作业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煤尘的地点。23第 3 章 矿井灾害预防及处理领导组织机构第 1 节 领导组织机构为全面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保证矿井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得以顺利贯彻执行,确保矿井有效地预防灾害事故,迅速处理已发生的灾害事故,矿成立灾害预防及处理领导小组。一、成立灾害预防及处理领导小组组 长:董事长/总经理副组长:各专业分管领导、总工程师成 员:各专业副总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