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现代史)发展线索,1949,1956,1966,1976,1978,过渡时期,曲折中发展的十年 (十年探索),十年 “文化大革命”,两年徘徊,新中国成立,三大改造完成,十一届三中全会,历史转折,现代化建设 新时期,中共十四大; 邓小平南方谈话,1992,改革开放 步入新阶段,1、“文革”结束后,全国各项工作特别是纠正“左”的错误和推进拨乱反正工作依然徘徊不前,原因是什么?,2、什么是“两个凡是”?其表达的主要观点正确吗?“两个凡是”的实质是什么?,3、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背景是什么?这场讨论的目的 是什么?核心内容是什么?有何意义?,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地点、主要内
2、容、意义,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为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作了哪些方面的工作?成效如何?,1、“文革”结束后,全国各项工作依然徘徊不前的原因:,乍暖还寒两年的徘徊,粉碎“四人帮”后,当时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华国锋等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了“两个凡是”,并把“两个凡是”作为“抓纲治国”的指导方针。,“两个凡是”的方针使得纠正“左”的错误以及推进拨乱反正的工作遇到了严重的障碍,粉碎“四人帮”后全国各项工作依然徘徊不前。,“两个凡是”表达的是:毛泽东所有的决策和指示,我们都必须执行。这种观点违反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维护个人崇拜;使“文革”遗留下来的许多政治和社会问题得不到纠
3、正,因此显然是错误的。,2、什么是“两个凡是”?其表达的主要观点正确吗?“两个凡是”的实质是什么?,“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实质:“左”倾错误的继续,1977年,邓小平针对“两个凡是”的观点,明确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他说:“一个人讲的每一句话都对,一个人绝对的正确,没有这回事。”他特别强调应该把实事求是的作风恢复起来。,1977年2月7日,华国锋公开提出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是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以学好文件抓住纲为题发表社论,首次在全国公开提出“两个凡是”。,毛泽东曾经对华国锋说过“你办事,我放心。”这句话
4、成为他的护身符,他希望可以凭此继承毛泽东的事业和威望,包括人民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两个凡是”的方针使得纠正“左”的错误以及推进拨乱反正的工作遇到了严重的障碍。因此,从思想上打破“两个凡是”的束缚,成为拨乱反正工作全面展开的前提和条件。,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的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刊载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第二天,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公开发表这篇文章,接着,新华社、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及全国绝大多数省区的报纸也全文转载这篇文章。,文章鲜明地指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的原则。文章从根本上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在全党、
5、全国引起强烈反响,许多党员和干部都支持和拥护这篇文章,由此在全国引发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背景: 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当时中共中央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了“两个凡是”的方针,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3、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1978年):背景、目的、核心内容、意义,目的:反对“两个凡是”,使人们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内容: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意义: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性质),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3
6、、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1978年):背景、目的、核心内容、意义,邓小平最早明确表示支持对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他指出,“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和根本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如果不同实际情况相结合就没有生命力”,他提出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主张“拨乱反正”,打破精神枷锁,使人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1977.4邓小平写给党中央的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带来的思想解放,加快了实现历史转折的进程。人们开始摆脱“两个凡是”的束缚,实事求是地认识和处理拨乱反正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这期间,邓小平多次强调社会主义要加快发展生产力,要认真学习、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胆改
7、革经济管理体制。,1978年11月10日至12月15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讨论经济问题和全党工作重点转移的问题,还讨论了农业、经济工作、党和国家的民主建设等问题。12月13日,邓小平在闭幕会上作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系统地阐明了解放思想的重要性。这篇讲话成为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经过中央工作会议的充分准备,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一致同意从1979年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完成了各项会议议程,春雷乍响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地点:1978年底,北京,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8、时间、主要内容、意义,内容:,思想上: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 路线; 政治上: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 大决策; 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对党和国家的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历史意义: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2)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3)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主要内容、意义,伟大的转折,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9、,1)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拨乱反正,是从这次会议开始的。 2)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会议拉开序幕的。 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以这次会议为起点开辟的。 4)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会议前后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合作探究,历史纵横,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共党史上的地位类似于哪次会议?,历史学家胡绳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共党史上的地位类似于遵义会议。”,思想纠错,领导核心,历史地位,彻底纠正了“文革”“左”的错误,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 转折,解决了博古等人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
10、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共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时期的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具体内容是什么?,主要依据:不同时期的中国国情,做到实事求是。,“文化大革命”中,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造成了社会秩序、党内民主生活的极大混乱。经过“文化大革命”,人们更加认识到民主与法制的重要性。“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这个问题引起了全党的高度重视。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民主和法制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提出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1980年8月下旬,著名的意大利
11、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询问邓小平:中国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重演?邓小平回答:只有认真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从制度上解决问题。,民主和法制,这两个方面都应该加强,过去我们都不足。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邓小平,春意盎然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1)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为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作了哪些方面的工作?成效如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到1982年底,平反工作基本结束。,1977年 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恢复邓小平职务的决定,恢复了邓小平在1976年
12、被撤销的全部职务。,文革期间,时任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 ,非法监禁,迫害而死。,1980年,中共中央撤消了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恢复其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接过刘少奇的骨灰百感交集,1978年11月北京市委为“天安门事件”平反,1978年12月,北京,彭德怀、陶铸追悼会,1982年底,全国大规模的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基本结束。约有300多万名干部得到平反,万多名共产党员恢复了党籍,数以千万计的无故受株连的干部和群众得到了解脱。党在干部问题上的拨乱反正,为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准备了骨干力量。,(2)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立法工作,5、十一届三中全会
13、后,党和国家为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作了哪些方面的工作?成效如何?,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到1995年底,全国人大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共制定了280多部法律,涵盖政治经济文化领域。,思维拓展,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全面开展,你发现中国共产党有什么优良的传统?(举例说明),中国共产党在不断克服自身缺点、纠正自身错误中发展、前进,思维拓展,八七会议,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夺取政权的方针。,1935年,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
14、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1927年,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左”的错误,完成了党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确立了邓小平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在不断克服自身缺点、纠正自身错误中发展、前进,巩固小结,“两个凡是”,徘徊,转折,推进,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思想基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本课内容结构,两年的徘徊时期,中共十一届 三中全会,思想解放运动,“两个凡是”,导致,促使,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掀起,奠定基础,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全面推进 拨乱反正,保障,决策,经济的腾飞,港澳回归,北京奥运会,60周
15、年阅兵,经济发展 政治昌明 军事强盛 科技繁荣,思考题: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三次巨变依次发生于20世纪的前期、中期和后期,时间上具有连续性,三次巨变诞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据此请回答:三次历史性巨变分别是指什么?每次巨变诞生的伟人分别是谁?,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变、 诞生的三个伟人,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 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第三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巩固练习,1、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
16、开奠定了思想基础的事件是( )A“两个凡是”思想的提出 B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拨乱反正的深入开展2、下列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是( )重新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A B C D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 )A新中国的建立 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C,D,D,巩固练习,4、下列有关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比较,正确的一项是( )都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都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路线方针 都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会议的路线、方针、政策都在实践中得到坚持A B C D5、中国共产党党史上有两次重大、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事件,一次是遵义会议,另一次是( ) A七届三中全会 B八届三中全会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十二届三中全会,A,C,6、思想界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其主要目的是:A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B纠正“文革”以来的“左”倾错误C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D奠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思想基础 7、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其基本特征是: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实行改革开放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