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济学说史教程,1,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 经济学说史教程 Textbook of History of Economic Theory,第二版 主编 陈孟熙 副主编 郭建青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经济学说史教程,2,第七篇 20世纪2030年代的西方经济学,第二十章 20世纪2030年代的西方经济学说 第二十一章 凯恩斯的经济学说,经济学说史教程,3,第二十章 20世纪2030年代的西方经济学说,本章重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不完全竞争学说 第三节 均衡理论的发展 第四节 货币数量论与威克塞尔的累积过程理论 阅读书目 思考题,经济学说史教程,4,第二十章 20世纪2030年代的西方经济学说,
2、20世纪2030年代传统西方经济学向现代西方经济学过渡。在这一时期经济学家有英国的皮罗斯拉法、琼罗宾逊、约翰希克斯;美国的张伯伦、欧文费雪;俄国的斯拉茨基;瑞典的威克塞尔等。他们在垄断竞争理论、消费者均衡理论、货币数量论等方面提出了与传统西方经济学不同的新论点,为现代西方微观经济理论及宏观经济理论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本章重点,经济学说史教程,5,第一节 概述,一、理论与实践的矛盾 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两件事对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与演变产生重要影响: 1.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了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垄断已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生活的本
3、质特征。 2.19291933年出现了资本主义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大危机,进一步危及资本主义的生存与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理论已不能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西方经济学界被迫另谋对策,对传统理论进行较大的修改和补充。,经济学说史教程,6,第一节 概述,二、 西方经济学说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在微观经济理论方面,出现了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和琼罗宾逊的“不完全竞争”理论,无差异曲线在需求理论中的运用以及对需求理论的其他修改、补充等。 在宏观经济理论方面,出现了瑞典学派的宏观动态均衡理论和以凯恩斯通论发表为标志的现代宏观经济理论体系。 就此微观经济理论和宏观经济理论成为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确立了微观经济
4、学和宏观经济学。,经济学说史教程,7,第二节 不完全竞争学说,一、不完全竞争学说的产生 随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垄断因素不断加强,垄断组织日益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频繁出现,失业现象加剧。传统经济自由主义的“新古典学派”理论难以解释清楚的。 1926年,英国剑桥大学的皮罗斯拉法(在经济学杂志上发表了竞争条件下的收益规律,分析了马歇尔完全竞争假定与规模收益递增或递减不相容的情况,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放弃关于竞争的研究转向对垄断问题的研究。,经济学说史教程,8,第二节 不完全竞争学说,斯拉法对马歇尔经济理论的诘难,主要围绕着完全竞争的不现实的假定展开: 马歇尔的经济理论假定,
5、大多数厂商在完全竞争下生产和销售,部门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决定商品的均衡价格。斯拉法指出,这种局部均衡的方法没考虑到买主购买商品时对不同的售卖者的态度。各个厂商对他们产品的需求曲线不会是具有完全弹性的水平线。 马歇尔理论体系的另一个问题是他对长期规模收益的假定及这种收益律对部门供给曲线的影响。他认为规模收益递增或递减不会与完全竞争的假定相冲突而。斯拉法认为,从长期看,规模收益递增或递减都是与竞争部门的局部均衡分析不相容的。,经济学说史教程,9,第二节 不完全竞争学说,斯拉法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是放弃关于自由竞争的研究方法,转入研究垄断问题。在斯拉法研究的基础上,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
6、张伯伦和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几乎同时独立地发表了论述垄断竞争理论的著作,标志着现代西方经济理论中不完全竞争学说的确立。,经济学说史教程,10,第二节 不完全竞争学说,二、张伯伦的垄断竞争学说 1.生平和著作:爱德华黑斯廷斯张伯伦(18991967)。在1927年,他就完成了以垄断竞争理论为题的博士学位论文。1933年,与英国的琼罗宾逊的不完全竞争经济学同时,出版了垄断竞争理论一书。这两本微观经济理论专著,系统阐述了垄断竞争(不完全竞争)理论,奠定了现代微观经济理论中厂商理论的基础。 2.垄断竞争理论在书中,张伯伦对传统的新古典经济理论进行了检查分析,系统提出了垄断竞争理论。这种理论的基础就是他
7、创造的产品差别的概念。,经济学说史教程,11,第二节 不完全竞争学说,张伯伦的分析是从“纯粹竞争”的概念开始的。他把纯粹竞争的条件分为两个部分:a.市场必须存在大量的买主和卖主。b.市场上的厂商都生产同样的产品。对于产品差别的概念,他认为每一产品都会由于它的销售环境的独特性质、它的位置、它的商标和质量上的差异而被认为是一种独特的产品。垄断正是由某种形式的产品差别造成的。,经济学说史教程,12,第二节 不完全竞争学说,垄断竞争的均衡。他的结论是,垄断竞争将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市场类型,垄断竞争将增进社会福利。,垄断竞争均衡既在dd与LAC的切点上,又在dd与DD的交点上,经济学说史教程,13,第二节
8、 不完全竞争学说,三、罗宾逊的不完全竞争理论 罗宾逊写不完全竞争经济学的目的在于,作为一箱工具而献给分析经济学家的。这是一篇讨论经济分析方法的论文。正因如此,罗宾逊的分析更为抽象。 在她的著作中,几何分析工具则占有突出地位。她使用分析工具得出了关于经济福利的结论。她直接从垄断均衡对不完全竞争进行分析。她成为的用边际分析方法分析利润最大化行为。还对垄断因素在劳动市场造成的“剥削”进行了分析。,经济学说史教程,14,第二节 不完全竞争学说,1.罗宾逊的边际分析 罗宾逊认为,利用总成本和总收益的概念分析垄断利润不能令人满意,因为它造成了垄断分析与竞争分析方法的割裂。她主张用边际曲线和平均曲线来代替。
9、 她认为,用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方法理解价格与数量决定问题,既适用于竞争和垄断情况的分析,也可用于任何一种市场结构的分析,具有普遍性的优点。,经济学说史教程,15,第二节 不完全竞争学说,2.对劳动的剥削 这是罗宾逊关于卖方垄断和买方垄断的论点。 罗宾逊指出,由于劳动市场的不完全性,工人实际得不到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而是受到买方垄断和卖方垄断的双重剥削。 她认为劳动市场的不完全性表现在:1.对厂商边际产品的卖方垄断;2.在雇佣劳动时市场的不完全性。前者导致对劳动的卖方垄断剥削,后者造成买方垄断剥削。,经济学说史教程,16,第二节 不完全竞争学说,在产品市场存在卖方垄断的情况下,在均衡状态下,
10、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相当于其边际收益产品,而不是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罗宾逊把二者之差称为卖方垄断对劳动的剥削。 在劳动市场存在买方垄断的情势下,工人工资水平将大大低于在竞争市场上雇佣同样数量的工人时的工资水平。罗宾逊把二者之差称为对劳动的剥削,它既由于产品市场的卖方垄断,也由于劳动市场的买方垄断。,经济学说史教程,17,第二节 不完全竞争学说,以上卖方垄断和买方垄断对劳动的剥削可用下图表示:MCL:劳动的边际成本ACL:劳动的平均成本MPL:劳动的边际产品MRX:产品的边际收益PX:产品的价格AB:买方垄断剥削AC:卖方垄断剥削,经济学说史教程,18,第二节 不完全竞争学说,四、对不完全竞争学
11、说的几点评论 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和罗宾逊的不完全竞争理论被誉为当代西方经济学说的一场“革命”。他们的理论用不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取代了马歇尔理论体系中的“纯粹竞争”和“纯粹垄断”的假定,确立了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市场和厂商理论。但资产阶级推崇不完全竞争的真正目的是因为这种学说适应了垄断资产阶级在新形势下的需要。 他们的理论被认为与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革命”具有同样重大的意义。微观经济理论中的这场“革命”,是厂商理论的出现和确立角度来看的。,经济学说史教程,19,第二节 不完全竞争学说,罗宾逊指出,由于产品市场的卖方垄断和劳动市场的买方垄断,产生了雇主对劳动的剥削。在经济学著作中公开提出并分析对劳动
12、的剥削,这在西方经济学家中是难能可贵的,这点应当给予肯定。但罗宾逊对劳动受剥削的原因进行的分析是不科学的。 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中对销售成本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创造需求”、“增加需求”的作用的分析,罗宾逊的边际分析方法等,对于我国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并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等等,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经济学说史教程,20,第三节 均衡理论的发展,一、传统经济学的消费者均衡理论 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的消费者选择理论在西方经济学说中一直占统治地位。此理论假定消费者口味不变,收入既定,面临商品价格既定的竞争性市场,如果他要通过不同商品的购买取得最大效用,就应遵从戈森第二定律:在每种商品上的边际支出必
13、须为他带来相同的效用增量。这一原理后来被称做等边际原理,用数学公式表示为: Vmn :购买第n种商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Pn:第n种商品的价格:货币的边际效用,经济学说史教程,21,第三节 均衡理论的发展,马歇尔消费理论的缺陷: 1. 暗含着效用是可以度量的意思,然而效用的大小完全取决于人们的主观评价。 2. 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假定。但当他在得出需求曲线时又必须假定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恒等于,因此,这里存在着明显的理论漏洞。 但如果没有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的假定,很难在边际效用价值与价格之间建立联系。所以,怎样避开效用是不是能够衡量的问题,怎样在边际效用的价值与商品价格之间挂上钩,成
14、为困扰西方主观价值学说的两个难题。,经济学说史教程,22,第三节 均衡理论的发展,二、希克斯对均衡理论的发展 最著名的对新的消费者需求理论的探索者是英国经济学家罗伊艾伦(19061983)和约翰希克斯(19041989)。特别是希克斯在其1933年出版的价值与资本一书中,全面、详细地阐明了这种需求理论的结构和内容。 他一方面指出旧理论的不足和帕累托的理论在补足这种欠缺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发展与完善无差异曲线的方法。,经济学说史教程,23,第三节 均衡理论的发展,他指出,衡量一件商品的效用时可用一个轴表示商品的数量,另一个轴表示效用的数量,得出一条总效用曲线;当涉及两种商品时,则可用一个三维
15、的图,作出一个效用平面,衡量效用总量:,经济学说史教程,24,第三节 均衡理论的发展,通过把边际效用理论用无差异曲线这样转换之后,希克斯认为,他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1.用“偏好尺度”代替了马歇尔的“效用函数”概念,效用能否衡量就成为一个没有必要的问题,从而避免了效用能否衡量的难题。 2.用无差异曲线上任意一点的斜率当做两种商品边际效用的比率,特别是用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的切点表示边际效用与价格之间的比例,就可以在不考虑商品的边际效用绝对量大小的情况下,直接建立边际效用与价格间的联系。,经济学说史教程,25,第三节 均衡理论的发展,人们认为希克斯等人对均衡理论的这一完善和发展极大改变了现
16、代西方经济理论的面貌,具有重大的方法论意义。他们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这些分析工具构造的消费理论和生产理论被认为是现代微观经济理论的一大发展,已成为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教科书的基本组成部分。但在本质上,这种需求理论所依据的仍然是效用价值论或主观价值论。,经济学说史教程,26,第四节 货币数量论与威克塞尔的 累积过程理论,一、西方货币理论发展史的重要阶段 20世纪初,经济学家对货币理论的研究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货币对经济活动的影响问题。传统经济学承认货币总量决定价格总水平,但认为货币数量的多少与社会财富或商品的相对价格水平无关。他们把通货膨胀归咎于战争等灾害或不负责任的政府或政治家滥印钞票的结果。因
17、此,在传统经济学中,由实际因素决定的价值理论和货币理论之间仅存在一种松散的联系。,经济学说史教程,27,第四节 货币数量论与威克塞尔的 累积过程理论,而这一期间对货币理论的研究开始把货币总量与价值理论溶合在一起,使货币理论与价值理论逐渐协调一致,对西方货币理论的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从而成为西方货币理论发展史的重要阶段。在这些研究中,美国的欧文费雪,瑞典的威克塞尔和英国的庇古的成果最为引人注目。,经济学说史教程,28,第四节 货币数量论与威克塞尔的 累积过程理论,二、费雪及其交换方程 欧文费雪用数学公式阐述了货币数量论的基本结论:MV+MV=PTM:货币流通量 V:货币年流通速度 M:银行活
18、期存款数量 V:银行活期存款的流通速度 P:价格总水平 T:交换商品数量 由于现代货币定义中一般都包括银行活期存款,因此,以上方程可以简化为:MV=PT这一方程被称为费雪交换方程。,经济学说史教程,29,第四节 货币数量论与威克塞尔的 累积过程理论,费雪只是用数学方法重复了约翰穆勒的观点。穆勒认为,如果假定出售的商品量以及这些商品被重复出售的次数是一个定量的话,货币的价值将取决于它的数量以及每件商品转手的平均次数。因而,如果商品量和交易量相同,货币的价值与货币的数量和所谓的货币流通速度的乘积成反比,流通中的货币数量等于所有出售商品的货币价值除以货币流通速度。费雪使用这一方程不过再次肯定了M的增
19、长与P的增长之间的比例关系。,经济学说史教程,30,第四节 货币数量论与威克塞尔的 累积过程理论,三、实际余额效应 费雪他认为比货币数量论的数学表达式更重要的是,货币量增长与价格水平提高之间的联系机制问题,即实际余额效应问题。实际余额效应理论假定,在个人持有的货币余额与其购买商品的开支之间存在一种人为的理想关系,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每一个人都力图保持二者之间的这种关系。 的这一传导机制是对货币数量理论的重要补充。但是,费雪并没有充分利用实际余额效应对经济现象进行分析。,经济学说史教程,31,第四节 货币数量论与威克塞尔的 累积过程理论,四、通货膨胀与“费雪效应” 费雪认为,对货币的需求可以
20、用下式表达:md =f(y,i)md:实际货币余额需求 y:实际收入 i:名义利率这一公式的意思是,实际货币需求md是y和i的函数;货币的需求还是货币流通速度的倒数。 费雪指出,名义利率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 1.借贷两种力量所决定的实际利率水平; 2.人们在某一时点上对通货膨胀的预期。用公式可以写为: i=r+ p* i:名义利率 r:实际利率 p*:预期的通货膨胀率,经济学说史教程,32,第四节 货币数量论与威克塞尔的 累积过程理论,当实际的通货膨胀率与预期的通货膨胀率相等时,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也是相等的。费雪认为,名义利率之所以由两个因素决定,是因为借贷者借款时的名义利率是由实际利率加上在
21、借贷期间预期的通货膨胀率所决定的。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会影响名义利率水平。这就是所谓的“费雪效应”。,经济学说史教程,33,第四节 货币数量论与威克塞尔的 累积过程理论,五、威克塞尔的累积过程理论 纳特威克塞尔(18511926)是瑞典学派的主要奠基者。1898年发表的利息与价格及后来的国民经济学讲义是他的代表作。在这些著作中,他详细阐述了后来被称做威克塞尔累积过程的理论,在此基础上后来的瑞典学派经济学家提出宏观动态均衡理论。,经济学说史教程,34,第四节 货币数量论与威克塞尔的 累积过程理论,威克塞尔的累积过程理论本质上是一种动态货币均衡理论,它力图用所谓自然利率与实际利率的一致与否说明均衡价格
22、的形成与破坏,从而使货币理论与价值理论统一起来。 威克塞尔的累积过程对货币增长在商品市场所产生的实际余额效应,以及这种效应使得整个经济从原有的均衡状态走向新的均衡状态的过程,作了系统的动态分析。,经济学说史教程,35,第四节 货币数量论与威克塞尔的 累积过程理论,六、剑桥方程式 英国的剑桥学派利用马歇尔的供求模型,在货币理论中提出了著名的剑桥方程式。 马歇尔认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可以用收入的一个公式来表示,即剑桥方程式:M=KPT M:货币存量 P:价格总水平 T:总产量 K:社会愿意以现金余额或活期存款保存其收入的比率;方程的右方实际是货币需求量的表达式。,经济学说史教程,36,第四节 货币
23、数量论与威克塞尔的 累积过程理论,缺陷:剑桥方程与费雪交换方程本质上是相同的。它们都建立在货币数量论基础上,都只注重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作用,而忽略了货币利息率的作用。这一忽略导致了严重的缺陷,即这种分析未能就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作出说明。,经济学说史教程,37,第四节 货币数量论与威克塞尔的 累积过程理论,七、对货币理论的评论 西方经济学中把货币的供给与货币的需求以及货币的传导机制作为完整的货币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 最初的西方货币理论强调的重点在于货币的供给部分,而对货币的需求,特别是对货币的传导机制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的职能大大超过了单纯流通
24、手段的职能。西方经济学着重分析的是作为资本形式的货币需求,以及通过利率的变化对投资和储蓄以及实际经济活动的影响。,经济学说史教程,38,第四节 货币数量论与威克塞尔的 累积过程理论,与传统的货币数量论不同的是,这一时期的货币理论着重货币需求的分析,着重货币的传导机制问题。这一时期的货币理论把利率水平的变动看做货币供求影响实际经济活动的关键因素。威克塞尔的分析被认为是最早从宏观经济分析角度摒弃萨伊定律的。这一时期的货币理论,特别是威克塞尔的货币理论,力求解释造成资本主义经济波动的原因。,经济学说史教程,39,第四节 货币数量论与威克塞尔的 累积过程理论,总的来说,这一时期西方货币理论的发展适应了
25、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现实,成为西方货币理论发展上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货币理论最后成为从传统货币数量论到凯恩斯的货币利息理论,以及现代货币主义的货币利息理论的桥梁。,经济学说史教程,40,阅读书目,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2卷。 列宁全集,中文2版,第3卷,585页。 罗宾逊: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张伯伦:垄断竞争理论。 希克斯:价值与资本。,经济学说史教程,41,思考题,名词解释 纯粹竞争、垄断竞争、不完全竞争、边际原理、边际替代率、费雪交换方程、费雪效应、剑桥方程式、动态货币均衡论 问答题 1.简评垄断竞争理论。 2.简析以序数效用论和以基数效用论为基础的需求理论的异同。 3.试析20世纪2030年代货币数量论的主要发展线索。,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