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0731,声、热、光现象,1,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物理教材8年级 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苏州市教育局教研室贾克钧,(第一章 声现象),030731,声、热、光现象,2,教学结构的比较(声现象), 传统教材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音调、响度和音色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课程标准教材 声音是什么 声波,声能 声音的特征 声速 令人厌烦的噪声来源,危害,控制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可听声的频率范围超声波, 次声波,030731,声、热、光现象,3,对有关教学内容的组织结和呈现顺序作了适当调整,第1节,以探究“声音是什么”为切入口和主线,除了研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之外,还介绍了有关声波、声能等重要概念,
2、把有关声速的知识移到第2节“声音的特征”中去研究。 把“声音的等级”的知识移入第3节,结合噪声的危害加以介绍; 把“可听声的频率范围”放入第4节,作为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参照物”加以介绍。,设计思路,030731,声、热、光现象,4,一、 声音是什么?,活动2.1 探究声音的产生 试一试 一张纸,或一根橡皮筋,或一个笔 帽, 或一杯水,怎样使它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方法与众不同。 想一想 上述物体发声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征? 做一做 说话时,你是否感觉到声带在振动你是否感觉到 音叉在振动,视频:吸管发声,030731,声、热、光现象,5,探究过程方法,一是运用
3、了比较的方法,即比较物体发声与发声时的区别; 二是运用了归纳的方法,即通过大量发声现象的归纳,发现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三是运用了转化的方法,由于人眼不容易直接观察到发声体的振动,探究时是借助音叉触及面颊时的感觉,音叉击起的水花来显示音叉发声时在振动。,030731,声、热、光现象,6,以往的作法通常是,一涉及到新概念,就急于对其内涵和外延作严格的界定,这种思维定式或许是学科本位的一种反映。现今的处理方法反映的却是一种新的理念;把着眼点放在对有关现象,特别是学生熟悉现象的描述上,不过分纠缠概念的抽象定义,不追求“一步到位”。本书从第一章第一节就着意引入“能量”的概念。但在处理方法上是以一种不十
4、分严格但较易为学生接受的说法加以引入,并试图通过分门别类地介绍各种学生所熟悉的能量,如声能、光能、内能、动能、电能等,使学生对能量的内涵有一个粗略的但较为具体的认识。,简化概念,用渗透的方式使学生领悟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内涵,编写思路,030731,声、热、光现象,7,能量,宇宙间任何地方的任何变化,从宇宙大炸 到眨一 下眼皮都意味着有能量存在。能量可以导致事物的发生,引起物质的变化,它无处不在,并有多种形式。其中有的形式的能由于被人们用来感知周围的世界,因此更加显而易见。我们听见的声音便是一种能,叫做声能;看见的光也是一种能,叫做光能;感到的热也是一种能,叫做热能。运动和电是我们每天都使用的另外
5、两种形式的能,分别叫做动能和电能。迄今为至,我们所利用的大部分能量直接或间接来自于太阳。,声波能使物体振动、能粉碎小石头、能使小颗粒悬浮,表明声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作声能P22,030731,声、热、光现象,8,设计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创设学生探究思考动手机会,强调课堂教学活动的多样化是现代教学论的重要观点。教材中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实验探究、定性观察、定量测量、简易实验、小制作、交流讨论等。这些活动,一是有趣;二是简单;三是重在体验研究方法;四是大多数的活动对器材的依赖程度不高,除个别活动用到专用仪器外,其它器材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品。,编写思路,030731,声、热、光现象,9,
6、创设一些学生意想不到的情景,030731,声、热、光现象,10,分类方法,WWW 第4题: (p14) 给动物发出的声音分类注意生活中各种动物(记住昆虫也是动物)发出 的声音,把这些声音分门别类填入如图所示的方框内。 把你所列的表格与同伴们交流,并做好准备,说明为什么要如此分类。,声 音,在把某些特征相类似的物体归类到一起的方法称为分类。你可以根据大小、形状、用途和其他一些重要特征来进行分类。科学家们也象图书管理员一样,用分类的方法把信息或者事物有序地组织起来。对事物进行分门别类以后,它们互相之间的关系就变得清晰易懂了。,030731,声、热、光现象,11,“分类”方法 案例,WWW 第5题:
7、“自制乐器并给乐器分类”;关于如何给有关乐器分类,可以按管乐器、弦乐器、打击乐器进行分类,也可以按其他自定的标准,例如可按气体、固体和液体发声等给它们进行分类,不必要也不宜强求一致。,030731,声、热、光现象,12,分类方法/ 噪声的来源,关于噪声的来源,要求学生结合如图所示的内容和自己在生活中的感受进行分析、讨论,并尝试将它们分类; 关于噪声的来源及其分类,只有过程性要求,没有终结性要求。 p15,030731,声、热、光现象,13,借助简易的活动,体验科学探究和技术设计的有关要素,本章特意选择了一些看似简单。但却能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与技术设计的活动,例“比较材料的隔音性能”等。 对于“
8、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这一活动,只有过程性要求,没有终结性要求。设置这一活动,重在学生参与,重在学生通过简易的活动,体验科学探究和技术设计的有关要素:提出问题进行猜测设计实验收集证据检验交流。 建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这项活动。,设想,030731,声、热、光现象,14,案例:活动1.7 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1)听闹钟指针走动时的嚓嚓声,注意它的响度和音调。把闹钟放在一个鞋盒内盖上盒盖,声音有什么变化?(2)收集各种可使钟的声音变小的材料(例如衣服、报纸、锡箔纸、塑料袋、泡沫塑料及其它包装材料等),你和同伴不妨先预测所用的每种材料隔声性能的好与差。(3)用尽可能相同的方式阻隔闹钟声的传出,并设计一
9、种简易的方法测试各种材料的隔声效果(每次一种)。(4)根据测试结果,按隔声最好到最差的顺序列出你所使用的材料。,030731,声、热、光现象,15,关于活动1.7 “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的教学建议,当盖上盒盖时,应该观察到“嚓嚓”声减弱。 对于各种隔声材料,应该由学生自己根据生活经验及背景知识,对其隔声性能的优劣进行猜测并评级(如评为甲、乙、丙、丁等四级,其中甲最好,丁最差),这里面就隐含着学生们“自己的标准”(某种假设)。,030731,声、热、光现象,16,如何设计实验,检验假设,一是要注意控制声源发出声音的响度。因为人耳对于响度较小的声音的变化较为敏感; 二是要进行比较,就要注意控制某些
10、条件,操作时要渗透控制变量的思想; 三是为保证测试合理,当盖上盒盖时,学生们必须设计一种确定声音等级的方式(量化指标),一种较好的方式是测量他们刚好听不见指针走动时离声源的距离。 活动时,可让学生们设计一张表格,将他们对有关材料隔声效果的预测情况与实测结果记录下来。,030731,声、热、光现象,17,渗透 STS(科学技术社会)观念,新课程强调这样的思想,即在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技术发明与科学发现同样重要。在科学知识的应用上,课程标准不但重视科学原理的学习,而且将对技术层次的问题规定要求。课程标准还将体现这样的思想,即科学推动了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受到技术发展的推动或制约。 新课程强调让学
11、生体会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及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正面与负面的作用,鼓励学生对这类开放性问题的思考。,编写思路,030731,声、热、光现象,18,声学在发展初期,原是为听觉服务的。在近代声学中,一方面为听觉服务的研究和应用得到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开展了有关物理、化学、医学、工程技术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使学生了解这方面的发展,既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增强他们的应用意识。 在本章中,结合教学活动的展开,采用不同的形式介绍了关于声粉碎、有源消声技术、声成像、声纳、声清洗、声焊接、声悬浮和多普勒效应等现代声学技术的发展简况。,突出人文背景,融入情感教育,渗透 STS(科学技术
12、社会)观念,设计思路,030731,声、热、光现象,19,过去的物理课程中存在的问题1以知识为本的课程设计限制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和科学过程、科学方法领域的教育功能。2划一的学术要求挫伤了很多学生对于自然和科学技术的感情与兴趣。3严格的学科体系难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设计思路,改变学科本位,重视学生发展,调整有关知识的呈现顺序和方式,030731,声、热、光现象,20,对有关教学内容的组织结构 和呈现顺序作了适当调整,从着眼于“教”,到着眼于“学”; 从着眼于“学科的逻辑结构和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到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学生的认知规律;易于激发探究兴趣;已有的经验 ; 自主学习与发现;结合某个主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展开; 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演绎到归纳。,设计思路,030731,声、热、光现象,21,苏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贾克钧,谢谢各位,让我们一起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