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消除疟疾工作技能培训教材,疟疾防治知识培训,对疟疾的初步认识 疟原虫的生活史 疟疾流行概况 学习相关文件和技术方案 广西壮族自治区消除疟疾实施计划 消除疟疾技术方案 疟疾的临床表现、诊断、分类、病例的发现及报告、复核和确认、治疗。,血小板参数值变化在疟疾临床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 (自治区疾控中心寄防所黄亚铭教授的研究成果),课程大纲,什么是疟疾?,一种寄生虫病,常见对人致病的原虫溶组织内阿米巴 杜什利氏曼原虫 蓝氏贾第鞭毛虫 阴道毛滴虫 疟原虫 刚地弓形虫 隐孢子虫 肺孢子虫,什么是疟疾?,一种蚊虫传播的疾病按蚊中华按蚊 伊蚊 库蚊,什么是疟疾?,一种古老的疾病。远在公元2000年前黄帝内经素问
2、中即有专篇论述疟疾的病因、症状和疗法。,什么是疟疾?,一种无国界的疾病,什么是疟疾?,一种可致死的疾病,恶性疟疾、 脑型疟病情凶险,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什么是疟疾?,属乙类传染病,一种法定传染病,什么是疟疾?,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汗,冷, 疟疾发作的典型症状,热,疟疾传播的途径,疑问:冬天也会“打摆子”吗?,亮剑中的李云龙,镜检:红内期,滋养体: 小滋养体 (环状体)大滋养体 裂殖体 配子体,疟原虫的生活史,疟疾防治技术方案内容框架,传染源控制措施,媒介控制措施,人群防护措施,流动人口疟疾防治措施,突发疫情处理,病例发现 疫情报告 病例治疗 休止期治疗,化学防制 生物防制 环境治理,防止
3、蚊虫叮咬 预防服药,边境地区 大型工程建设区域,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我县是以中华 按蚊为主 的传播媒介,疟疾流行概况 目前,全球每年有35亿人感染疟疾,因其死亡100多万。 非洲、东南亚、南亚、南美洲是世界疟疾严重疫区 安徽、云南、海南、贵州、河南等地有疟疾病例报告考虑疟疾: 1.从疟疾疫区回归, 2.不明原因发热病人,疟疾防治现状,广西防治现状 (一)2010年:66例 (二)2011年:112例均是从非洲或东南亚国家输入 (三)2012年:隆林县外出到赤道几内亚务工的返乡人员25人,其中检出恶性疟原虫12例。截止4月20日,上林累计已报告26例输入性疟疾病人。,疟疾防治现状,宾阳县防
4、治现状 (一)自1993年至今,宾阳县无本地病例发生 (二)2011年,新圩镇出现输入性间日疟1例 (三)2012年,黎塘镇出现输入性恶性疟1例,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全国疟疾监测方案(试行) 疟疾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疟疾防治技术方案 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修订稿) 广西壮族自治区消除疟疾实施计划(2011-2020年) 消除疟疾技术方案(2011年版) 广西西南地区灭疟联防区2012年联防协议 2012年宾阳县疟疾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广西壮族自治区消除疟疾实施计划(2011-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消除疟疾实施计划(2011-2020年),疟区分类 一类县:3年均有本
5、地感染病例,且发病率均大于或等 于万分之一的县。 二类县:3年有本地感染病例,且至少1年发病率小于万分之一的县。我区二类县包括:东兰县、隆林县、那坡县、南丹县、三江县、天峨县、百色右江区7个县(区)。 三类县:3年无本地感染病例报告的流行县。我区三类县,除二类县以外的其他102个县(城区)。 四类县:非疟疾流行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消除疟疾实施计划(2011-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消除疟疾实施计划(2011-2020年),目标 (一)总目标:到2018年,全区实现消除疟疾目标。 (二)阶段目标:1.到2012年底,所有的三类县达到无本地疟疾病例;到2015年实现消除疟疾目标。2.到2015年
6、,所有的二类县达到无本地疟疾病例;到2018年,实现消除疟疾目标。,广西壮族自治区消除疟疾实施计划(2011-2020年),策略与措施 (一)消除疟疾能力建设和技能培训 (二)病例侦查和管理 (三)媒介控制 (四)健康教育 (五)流动人口疟疾防治 (六)建立疟疾监测检测网络,广西壮族自治区消除疟疾实施计划(2011-2020年),广西消除疟疾工作指标及要求.doc,广西壮族自治区消除疟疾实施计划(2011-2020年),2012年宾阳县疟疾防治工作实施方案,2012年宾阳县疟疾防治工作要求 (一)年血检人数占乡镇人口总数不低于0.4%。血检覆盖100%乡镇,其中510月份采集的血片数占全年血片
7、任务总数不低于80%。 (二)流动人口年血检率以县总人口为单位达0.05%以上。 (三)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加强本单位医务人员疟疾诊治水平技术培训,减少或防止漏、误诊的发生,要求培训率达到95%以上。,宾阳县2012年灭疟任务分配表及考评细则.xls,2012年宾阳县疟疾防治工作实施方案,消除疟疾技术方案(2011年版),传染源监测与控制 (一)病例诊断 1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史曾有疟疾传播季节在疟疾流行区(包括历史流行区)住宿、夜间停留史,或近二周内有输血史;或有既往病史。,消除疟疾技术方案(2011年版),传染源监测与控制 (2)临床表现 典型的临床表现:有周期性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每
8、天或隔天或隔两天发作一次。重症病例可出现意识障碍或昏迷等症状,主要并发症有脑损害、胃肠损害、休克、溶血、严重的肝肾损害、肺水肿、严重贫血、异常出血、低血糖、酸中毒等。 不典型的临床表现:有发热、发冷、出汗等症状,但热型和发作周期不规律,有类似感冒症状或伴有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也可有头痛、妄语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根据患者是否出现严重并发症,可将疟疾患者分为普通型病例和重症病例;重症病例以脑型疟多见。,消除疟疾技术方案(2011年版),传染源监测与控制(3)实验室检查 病原学检查:显微镜检查血涂片查见疟原虫; 免疫学检测:疟原虫抗原检测阳性; 基因检测:疟原虫特异性基因片段检测阳性。,消除疟疾技术方
9、案(2011年版),传染源监测与控制 2病例诊断分类 (1)疑似病例:具有流行病学史,且临床表现不典型者。 (2)临床诊断病例:具有流行病学史,且临床表现典型者。 (3)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中实验室检查结果阳性的病例。根据感染人体的疟原虫种,确诊病例可分为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卵形疟和混合感染等。 (4)无症状带虫者:无临床症状,血涂片镜检查见疟原虫者。,消除疟疾技术方案(2011年版),传染源监测与控制 (二)病例发现与报告 1. 病例发现 (1)村医务室 在二、三类县,村医对发现的疑似疟疾、临床诊断疟疾病例和不明原因发热病人,应建议其尽快就近到乡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就诊。 (2)
10、乡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 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和既往病史)及临床表现进行初步诊断,对所有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和不明原因发热的病人,及时开具检验单进行疟疾实验室检查。 检验人员负责采集病人血标本,制作血涂片进行疟原虫镜检,有条件的地区也可采用RDT进行检测;对疑似疟疾、临床诊断和确诊的疟疾病例应同时制作滤纸血样(2滴血)或抗凝血样(2ml)冷冻保存、备查。,消除疟疾技术方案(2011年版),传染源监测与控制2. 病例报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验检疫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村医一旦发现疑似、临床诊断和确诊的疟疾病例,应当在24小时内填写传染病报告卡,通过中
11、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消除疟疾技术方案(2011年版),病例核实与确认1病例核实与个案调查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有专人负责每日浏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发现本辖区内报告的疑似、临床诊断和确诊疟疾病例后,应当立即与报告单位联系,对报告病例的血涂片进行复核。病例诊断发生变更后,及时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进行订正。,消除疟疾技术方案(2011年版),病例核实与确认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发现的疑似、临床诊断和确诊疟疾病例,应在3日内组织完成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及时填写“疟疾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并在完成调查后的2日内将病例个案调查资料
12、录入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消除疟疾技术方案(2011年版),病例核实与确认 2. 病例确认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对辖区内疟疾发病率已连续三年下降到万分之一以下的县(市、区)的所有疑似、临床诊断和确诊的疟疾病例的血涂片进行镜检复核,对血涂片镜检复核结果为阴性的病例进一步进行基因检测确认。,消除疟疾技术方案(2011年版),病例治疗 (1) 间日疟治疗首选磷酸氯喹片(以下简称氯喹)加磷酸伯氨喹片(以下简称伯氨喹)八日疗法进行治疗(此疗法也适用于卵形疟和三日疟患者的治疗)。治疗无效时,可选用以青蒿素类药物为基础的复方或联合用药的口服剂型(以下简称ACT)进行治疗。,消除疟疾技术方案(2011年
13、版),病例治疗(2) 恶性疟治疗采用ACT进行治疗。包括青蒿琥酯片加阿莫地喹片 、双氢青蒿素哌喹片、复方磷酸萘酚喹片、复方青蒿素片等。,消除疟疾技术方案(2011年版),病例治疗(3) 重症疟疾治疗首选青蒿素类药物的注射剂型进行抢救性治疗。包括:蒿甲醚注射剂、青蒿琥酯注射剂等。同时给予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以减少并发症和合并感染。待患者病情缓解并且能够进食后,可选用任意一种ACT,再进行一个疗程的巩固性治疗。,消除疟疾技术方案(2011年版),病例治疗(4) 孕妇疟疾治疗孕妇患间日疟可采用氯喹治疗。孕期在3个月以内的恶性疟患者可选用磷酸哌喹片治疗,孕期在3个月以上的恶性疟患者可采用ACT治疗。孕
14、妇患重症疟疾应选用蒿甲醚或青蒿琥酯注射剂治疗。,消除疟疾技术方案(2011年版),病例治疗 (5)临床诊断疟疾病例的治疗根据患者流行病学史和发病史等相关信息,判断其可能的感染地点,确定治疗方案。 感染地为单一间日疟流行区,可采用氯喹加伯氨喹八日疗法进行治疗。 感染地为间日疟和恶性疟混合流行区,特别是由国外输入的疟疾病例,可直接采用ACT进行治疗;若该病例进一步确诊为恶性疟原虫和其他疟原虫的混合感染,须加服一个疗程(八日疗法)的伯氨喹。 如无法判断其感染地点,可按照本地感染的疟疾病例进行治疗。,消除疟疾技术方案(2011年版),病例治疗(6)疑似病例治疗对不能及时排除的疑似病例,可按临床诊断病例
15、治疗,但在治疗前应采集血涂片和滤纸血或抗凝血送检。病人明确诊断后,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休息一下!,血小板参数值变化在疟疾临床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本研究成果来自: 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广西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黄亚铭教授,研 究 背 景,疟疾患者血小板减少研究历程:本世纪前为了脑型疟危重病人的救治而研究其血小板减少的机理。本世纪以来人们发现一般的疟疾病人包括恶性疟和间日疟患者普遍存在血小板减少的现象。,国 外 研 究 背 景,国外研究结果: 血小板减少在疟疾患者中的比率: 国外对126例经血检证实为间日疟和恶性疟病人进行血常规检查血小板减少统计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疟疾患者血小板
16、减少比率为80.6%,其中间日疟患者约占93.33 %,恶性疟患者约占71.87 %【3】。 参考文献 3 Shaikh QH, Ahmad SM, Abbasi A, et al. Thrombocytopenia in malaria. J Coll Physicians Surg Pak,2009,19(11):708-710.,国 外 研 究 背 景,国外研究结果: 另外的研究结果认为,采用血小板计数来诊断疟疾病人是一项重要的指标,其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70%。对疟疾患者阴性的预测值为100%,阳性预测值为86%【10】。 参考文献: 10 Patel U, Gandhi G,
17、Friedman S, Niranjan S. Thrombocytopenia in malaria. J Natl Med Assoc, 2004, 96(9): 1212-4.,国 内 研 究 背 景,国内研究结果:(云南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 报道1:对52例间日疟患者观察发现有34例患者血小板减少,发病率为65%,34例中血小板(PLT)计数均在100X109/L以下9例在50-100X109/L以下(占26.47%)25例在50-99X109/L以下(占73.53%)参考文献: 李永琦,毕惠。间日疟伴血小板减少34例临床分析 中国社区医师 2010,12(8):89,国 内 研
18、 究 背 景,国内研究结果:(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 报道2:20例间日疟儿童伴血小板减少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42天-12岁,血小板(PLT)均降至32-78X109/L经抗疟药治疗后血小板恢复正常平均时间为3天参考文献 沈桂芳,方代华,邓星强,等。儿童疟疾伴血小板减少20例临床分析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 报 2008,29(24):3013,血细胞自动分析仪检测疟疾患者血常规的诊断意义 参考文献:张磊,王法银,李强. 血细胞自动分析仪检测疟疾患者血常规的诊断意义J.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03,1(1):37-38,恶性疟患者氯喹治疗不敏感一例报道 蒋智华 黄亚铭,诺氏疟原虫的4例死亡病
19、例,间日型猴疟血小板动力学及药物 干预观察研究 区德锦 韦海艳 邹春燕 黄亚铭 中华传染病学杂志2011,29(1):18-20,目的: 观察恒河猴感染间日型猴疟后原虫密度消长与 血小板数值变化关系及抗生素和抗疟药治疗后对血小板数值变化的影响。,间日型猴疟血小板动力学 及药物干预观察研究,方法:健康猴血传感染间日型猴疟后2天开始采血检查 疟原虫及血小板计数。发现疟原虫并观察24天后采用阿奇霉素治疗,30天后采用青蒿琥酯将感染猴治愈并观察疟原虫与血小板变化规律。,间日型猴疟血小板动力学 及药物干预观察研究,结果: 1.感染猴体内发现疟原虫初期血小板数值有2天增高并超过对照猴血小板数值, 2.随着
20、疟原虫密度的增高,血小板数值逐渐降低并维持在较低水平,且不随原虫密度波动而变化。 3.阿奇霉素治疗8h后原虫密度开始下降而血小板 数值已恢复至正常值。4.青蒿琥酯治疗64h后猴体内原虫消失,血小板完全恢复至正常值。,间日型猴疟血小板动力学 及药物干预观察研究,结论 1.感染疟原虫后机体血小板下降不随原虫密度高低变化而改变, 2.阿奇霉素及青蒿琥酯治疗对血小板的恢复均有影响。,临床常用药物对血小板参数值的影响 鼠疟动物模型中的试验结果,实验目的:观察临床常用药物如退烧药物、抗生素、激素和抗疟药等药物在鼠疟动物模型中对血小板变化的影响。 退烧药物: 氨基比林 抗生素: 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阿奇霉
21、素 激素: 地塞米松 抗疟药: 青蒿琥酯,临床常用退烧药物对血小板参数值的影响 鼠疟动物模型中的试验结果,临床常用抗生素药物对血小板参数值的影响 鼠疟动物模型中的试验结果,临床常用抗生素药物对血小板参数值的影响 鼠疟动物模型中的试验结果,临床常用抗生素药物对血小板参数值的影响 鼠疟动物模型中的试验结果,临床常用激素药物对血小板参数值的影响 鼠疟动物模型中的试验结果,临床常用激素药物对血小板参数值的影响 鼠疟动物模型中的试验结果,结 论,临床意义: 1.通过血常规的检查而发现疟疾患者。 2.通过抗疟药(或阿奇霉素)血小板参数值1-3天恢复正常。临床应用:诊断三项条件 1.临床高烧患者 2.血小板减少者 3.疟疾流行病学史者,课程结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