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童声合唱训练与指挥,主讲:刘阳生,北方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2004年7月,童声合唱艺术是音乐、文学与演唱的结晶。演唱优秀的童声合唱曲,对于孩子们道德的培养,性格情操的熏陶,形象思维的丰富,都是有积极作用的,有的时候其力量是巨大的。,第一、进行审美教育;第二、学习基本的歌唱技巧、合唱技巧、增进乐感(音乐能力与理解、表现的总称)及学习有关的初步知识;第三、进行情操方面的教育;,一、童声合唱的目的,二.童声合唱的任务,1、教授音乐的基本常识 2、使他们在短期内能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 3、通过声乐训练与演唱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4、培养她们对音乐的理解和喜爱 5、从简单的二部合唱到多部混声合唱 6、训练
2、他们的音准和声技巧,三.童声合唱的效果,合唱是将不同音色和音质的个体组织起来,通过丰富的和声技巧与多层次的表现手段来诠释一部作品的内涵。通过合唱的训练和演出,他们所能学到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声乐技巧,更重要的是学到独唱所不能学到的东西。 1、如何将自己的声音融合到整个声部之中。 2、如何与其他的声部的进行合作与相互支持。 3、怎样理解指挥的意图。 4、怎样通过整个合唱队团体合作达到音乐的最高境界。,四、童声的发展阶段,1、稚声期从能说比较完整的语言的幼儿开始至五六岁之间(相当于幼儿园小、中、大班)均属稚声期;特点:此阶段儿童声音细小,口腔开度不大,舌部不够灵活,语言速度较缓慢,肺活量小,只能唱句子
3、短小、音域很窄的歌,而且音域只有六至八度,音色稚嫩、清脆,但音准极不稳定。,2、童声期从6周岁开始至12岁属童声期此阶段孩子的吸气量已增大,语言能力增强,声带发育已开始有弹性,音域逐渐增宽,音量逐渐增大,音色的可塑性增强以及对间准的掌握也比较灵敏。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6至8岁为童声前期,此一时期可着重对孩子进行合唱基础训练,从为培养孩子们具有多声部的音乐感觉打下良好的基础来说,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年龄段。可分成高、中、低三个基本声部,对他们进行和声听觉的训练,事实证明这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对他们今后的音乐实践是很有价值的。,第二阶段:9至12岁为童声成熟期,此这一时期合唱团已可以承担一些较复
4、杂的作品的排练和演出。此阶段合唱的总音域可以达到,第三阶段:12至15岁为童声后期,此时属于儿童与音少年青春期的衔接阶段,有的孩子可能开始进入变声。童声后期是童声艺术的高峰期,无论在音乐修养、语言、音量、音响幅度、音色变化、音域宽度、或是在演唱技巧等诸方面,均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艺术表现力很强。处理此阶段的合唱团我们习惯上称之为少年合唱团。,3、变声期:是由于此时孩子已经进入新的生理发育阶段。女孩子在1416岁之间(甚至还早些)就已经开始进入变声期,有的女孩子很快就变完声,有的则稍长些,少则数周,长则八九个月,所以仍然可以在少年合唱团演唱,由于她们经过长时期的合唱训练,声带的适应性较强,往往会
5、在不知不觉中就渡过了变声期。,男孩子他们的变声期较长,特别是现在,由于社会及生活条件的变化,常会有一些男孩子提前进入变声期而年龄却尚处于少年阶段,这时可以让他们在低声部用轻声演唱,帮助他们尽快而顺利地渡过变声期。此时期(变声期)合唱整体的总音域是:,五、童声合唱的特点,童声合唱在发声状态方面的要求应与成人合唱的发声状态相同,即在歌唱气息的通畅、喉头位置的稳定、声音的高位置和共鸣腔的打开等方面都应有规范的要求,并应制止儿童完全用真声歌唱,在一些人听来,童声就是真声,这一部分人认为,只有真声的合唱才具有童声特色,而运用科学发声方法演唱的童声合唱似乎总是缺少童声特点。究竟应如何正确认识这个问题呢?我
6、们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1)童声的嗓音特色是客观存在的,正确应用发声方法的童声合唱应当不会影响童声的音色特点。而不注意运用科学的歌唱方法,听任儿童用真声歌唱则必定会损伤孩子稚嫩的嗓子。(2)如果因为运用了发声方法而丧失了童声音色特点的话,那么,问题的根源不在于歌唱方法的运用,而是由于其运用的所谓歌唱方法不正确所致;正确的歌唱方法只会有助唱训练。,A:由于上分析只是为了强调这样一个观点,即必须坚持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进行童声合唱训练。B:由于儿童的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和共鸣器官都还很稚嫩,因此,在进行发声练习时,对气息运动的强度,声音闭合的力度和喉咙打开程度都应适度,童声的歌唱音量也应加以控制,
7、要防止儿童在合唱中用嗓过度。C:在合唱发声训练中,教师通过正确的范唱帮助和启发学生领会正确的歌唱状态是必需的,有的教师在给儿童做示范时,往往因为担心儿童会模仿自己的声音而不敢放开架式唱,却反而去模仿儿童的歌唱音色,这样不伦不类的范唱反会对孩子们的歌唱状态起到误导。因此,在童声合唱发声训练中,教师应坚持正确的歌唱示范,以让学生完整了解正确的歌唱气息,发声位置和共鸣状态。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示范中应引导学生去正解领会歌唱的状态,而不应去单纯仿成人的音色。D:在童声合唱训练中,还必须把握童声的歌唱音域和歌唱音色这样两方面的问题。,六、童声合唱队(按照年龄差异)的六种组成,第一种:幼儿歌唱小组由七岁以
8、下幼儿组成,齐唱最简单、最短小,富有节奏感的单旋律歌曲。音域5到8度,人数以3至5人或10来人为宜。 第二种:小学低年级儿童歌咏队由小学一、二年级儿童组成,幼儿园大班的个别幼儿也可以加入演唱。以齐唱为主,也可以唱一些简单的二部轮唱歌曲或以少量最简易的二部合唱的短小乐汇或乐句作为练习。总音域8度左右,人数以10至20人为宜。,第三种:小学生儿童合唱队由三年级以上九至十二岁儿童组成,一般可唱二部合唱或三部合唱。总音域14度,人数以10到40人为宜。 第四种:少年合唱队这是童声合唱队中最主要和最常见的组成形式。它由小学四年级以上,十至十五岁左右未变声的少年儿童组成。一般多由男女混合建队,但也有全部女
9、孩组成的合唱队。这种合唱队可划分二到四个声部,各声部的音域特点、人数比例在20到60人为宜。,第五种:中学生少女合唱队由初中各年级女生和少数高中一年级的女生组成,划分三到四个声部,总音域在十五六度,人数20至50人左右为宜。 第六种:初中少年男女混声合唱队十四、五岁的初中生,无论从身体的发育、心理特点、智力发展和趣味爱好等方面,都应该属于少年时期或属于过渡到青年的少年时期,归根到底还不宜称之为青年。初中少年混声合唱队由初中到高中一年级的女生和初中男生共同组成。一般分三个声部高声部全部由女声组成,中声部多为女声,也有少数嗓音条件许可的男声。低声部由变声期间的男声组成。,七、童声的嗓音发展与保护,
10、一、变声期前接受合唱训练的意义声乐是一门技能技巧性很强的学科,对于技能技巧的学习,最好应从小开始,一般凡是从小养成的技能技巧都具有较扎实的功底,也称童子功。声乐艺术的学习也同样应从小童开始。儿童在变声期前接受科学的歌唱发声训练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大致来说,有下列几方面益处:(1)通过早期的歌唱学习活动,尽早培养儿童的音乐兴趣和乐感,开发他们的歌唱潜能。(2)在变声期前,儿童的发声器官各方面状态相对协调稳定,有足够的时间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3)如果儿童在进入变声期之前就已掌握了科学的歌唱发声基础,将有利于变声期的嗓音发育,有助于安全变过变声期。,二、变声的嗓音保护变声期是儿童 的发声器官从稚嫩
11、向成熟飞跃的巨变过程,但是变声过程的长短和剧列程度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变声期来的早,结束的也快,嗓音迅速成熟,但这一部分人的变声反应也相对剧烈;而有的人变声期开始的早,但过程却很慢,这一部分人的变声反应相对弱一些,只有嗓子长期处于充血状态,声音较粗糙,但一般不会出现发不出音的情况。还有的人变声期到得较晚,这一部分人的嗓音一般变化较小,如某些偏高的男高音的嗓音状态,就与女中音嗓音状态相接近,但这种嗓音较为特殊。总之,变声期的嗓音变化巨大的,并可大致分为突变和渐变两种情况。,三、变声后期嗓音恢复在变声后期,发音器官的发育已基本成型,发育速变也趋缓慢,但并没有完全停止。因此,变声期的结束并没有一个明
12、确的界限,一般在变声期高潮过后,即进入变声后期。此时可及时进行适应性的发声练习,以逐渐和恢复变声后的发声功能。便刚变过变声高潮期的嗓子尚在康复之中,一宜承受过大的练习强度,直辖市嗓音功能的发声训练应小心从事,应有一个渐进的适应过程。,八、童声合唱训练的方式方法,童声合唱活动的开展应因地制宜,并没有固定的模式,任何一所普通中小学校都可以组织童声合唱团。童声合唱训练不需要很多的物质条件,只需要一间教室,一架钢琴,如果没有钢琴的话,风琴、手风琴等也行。有了以上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再加上学生的参与和教师的指导,童声合唱队就可以活动了。在普通中小学,甚至可以以一个班能为单位进行童声合唱训练。也就是说可将普
13、通中小学音乐课的唱歌教学提高标准,升格为合唱教学。但是如果将唱歌课全部改为合唱课的话,无疑会大加重音乐教师的负担,以目前的工作量安排来说,音乐教师将难以承受。因此音乐教师可以从中物色一个或几个班级作为合唱教学的实验基地,将童声合唱训练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中。在有条件的学校,应尽可能在学校范围内成立学生合唱团,并坚持长年训练。,一、视唱练耳在童声合唱训练中应进行多声部视唱练习,一般以二声部视唱训练为主。视唱练习的内容可以选用专门的练习曲,也可以节选合唱曲的片段。练习的难度应控制在适当的程度内,以学生经过两至三遍的练习即可基本掌握为宜。练习难度过大或过简单都不合适。如果练习难度过大,虽经反复练习,学
14、生们仍然不得要领,他们就容易产生自卑感和厌学情绪。而如果练习过于简单的话,学生又会感到乏味,并且也无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歌唱能力。合唱训练中的听音练习(练耳)应以培养和声听音为主,而良好的和声听觉是建立正确的音程概念和明确的调性概念基础上的。因此,不论是采用固定唱名还是首调唱名,都必须明确其所属调性及与该调性有关的和音程关系。,二、基本乐理合唱训练中的基本乐理教学内容应结合具体的合唱曲目进行,通过乐谱实际的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符号和音乐术语,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乐谱的能力。,基础乐理所产生的声响效果,三、发声训练童声合唱的发声训练应按学生的年龄段分别进行。幼儿(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发声
15、训练以发展自然语音基础为主,先进行带了的发声练习,而后再逐步进行单纯的母音练习。在音准和音域方面,应以唱准自然音域为主要目的,并适当扩展歌唱音域,在发声状态方面,应要求自然通畅歌唱,不要过于夸张发声状态,以免养成不自然的歌唱习惯。少儿(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合唱发声训练,应在幼儿发声训练基础上加深练习内容。应当进行和各母音的连接练习,各种声韵的字音练习,继续向高低两头扩展歌唱音域,进一步完善和巩固发声状态。,少年(初中级学生)的合唱发声训练,应以轻声为主,要求气息通畅。此阶段的学生多处于变声期,因此,在进行发声练习时,应只对他们的发声状态提出要求,而不必要求他们放开声音唱,只要学生们的发声状态正
16、确就可以了,不一定非要很响亮。由于处在变声期的学生们的嗓音情况特殊,当他们用自然正确的方法歌唱时,声音可能不很悦耳,此时教师应理解他们,并及时肯定和鼓励他们。如果不懂得这个道理,而要求处于变声期的学生们唱出很明亮声音的话,那么当他们的声音表面听起来达到了所谓的悦耳效果,但此时他们的嗓子却已处在不正常的发声状态之中,久而久之,嗓音就会出毛病。,高位置混声的特点及其训练,高位置混声,是指歌唱者由气息支持下发出的音色统一、音域宽广、共鸣充分,有一定位置的声响。这种声音,可以把合唱队员中诸多的声音个性高度统一起来,并具有穿透力和飘流感。训练时,必需让儿童明确混声和自然声的区别。开始时可用中等音量练唱,
17、逐渐增大音量,最后达到混声中有亮心。还可以根据作品的风格,调解歌唱者的感觉,以不同的音色来反映作品的内容。 练声是提高演唱水平的重要途径。人们在声乐训练的实践中创作了大量的练声曲,选择科学最富有成效的练声曲,对加速提高合唱队的声音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这里的练声曲,是多年教学实践中创作的练声曲中综合选择编辑的,供同学们在教学中参考,并欢迎修改、补充、完善、提高。每首练声曲起音的定调及半音阶移调练习的终止音高,必须根据合虽最佳的实际情况而定,对练声的速度、强弱、力度、色质及母音的变换,教师可灵活选择。,常用的童声练习曲,一、流畅音程练习,以上练习要强调富有气息支持地“唱”出来,避免缺乏气息地“说”
18、出来。最后一个尾音是否有飘流感,是区别“说”和“唱”的重要标志。对母音“mi”要坚持横音竖唱。,二、高位置混声练习,用“噜”字唱高位置的混声,是儿童最容易掌握的方法。教师需强调歌唱时的口型及气息,并提示学生声音要集中,具有飘流感,好似从鼻梁上方、眉心中间发出的声响,从而感受到头腔共鸣。,三、短促音练习,短促音练习要唱得短促、跳跃,富有力度和弹性,母音“ha”的练习要注意保持“喉头下移,软腭抬起”的兴奋状态,“li”的练习注意头腔共鸣点的集中,做到亮而不散。,四、下行音程练习,下行音程练习要做到“音高下行而感觉向上”,始终保持声音的高位置和音色的统一。,五、扩充音域练习,扩充音域的练习要调整好真
19、假声的比例,向低音扩充时,在增加真声比例的同时要注意保持声音的位置,声高 音扩充时,要加强气息的压力,保持口腔的兴奋状态,突出高位置的头腔共鸣。换声点前后的练习,要特别注意削减音量,保持低、中、高三个声区的统一。,六、音准和节奏练习,半音阶练习要让学生静心听好大、小二度音程关系,然后随琴声练唱,再逐渐增强音量,最后达到无伴奏练唱。(33)题的练习即要注意音准,又要保持低音区的高位置。,七、母音与和声练习,以上练习重点培养学生规范化练唱母音,要求口型统一,声音位置高而集中。初练时,以轻声或中等音量训练为好。第(37)题对培养学生循环呼吸,控制音量,变换节奏,灵敏反映指挥手势有一定的成效。,四、合
20、唱作品排练童声合唱作品的选取应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给学生唱的合唱作品应难易适中,在排练中应将有关的教学问题用学生容易理解的方法作出演示。如对歌唱情绪的要求,就可以运用情景联想的手段来启发孩子们的形象思维。在排练新曲目时,应先分声部视唱曲谱。当合唱队程度较低,视唱有困难时,可结合命名用听唱法进行练习,并逐步过渡到完全采用视唱法学习新曲谱。在视唱新曲谱时,应要求全体合唱队员先共同练习合唱谱中的每一个声部,之后再进行声部的分配。这样做有利于合体合唱队员的合作默契,一般童声合唱曲的音域跨度不是太大,这一要求是能够做到的。,九、童声怎样才能算是良好的歌唱,童声合唱的声部应该以高、中、低三个声部为基础。
21、一、怎样才能算是良好的歌唱1、正确的歌唱姿势2、正确的呼吸(气息)支持3、正确的起声4、准确的母音状态(母音色彩)5、圆润的音色6、丰满而集中的共鸣位置7、清晰的语言8、准确的感情表达 二、保持在良好的精神状态下歌唱具有两方面的积极意义第一,由于合唱是集体活动,情绪的相互影响很重要。第二,在不好的精神状态下歌唱最容易坏嗓子。,十、童声合唱容易出错误的几种声音,大喊大叫声。听起来满怀激情,但由于声嘶力竭的演唱,对少儿嗓音发出的声音不容易协调,破坏了良好的人声美感。 娃娃声。追求的是儿童天真烂漫的特点,但没有经过修饰的自然嗓音是缺乏力度和弹性。 虚音声。口型张得比较空,把声音全吞进去,声音显得又空
22、又小,缺乏技术的表现力和艺术的气息支持的头声。有气息支持的头声才是经过科学训练的声音,它渗进了假声,有了头腔共鸣,使声音明亮、圆润、有弹力,更有控制力和表现力。 以上三种声音都是由于对声音的训练不当造成的。,十一、童声合唱训练的具体步骤,合唱是指由许多人共同完成一首歌曲的演绎,合唱效果的好坏不单单取决于某个人的个人,而是配合协作来共同完成,是一个及其复杂而又艰辛的过程。第一、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注重组织工作,需要教师有较好的组织能力,对学生有影响。第二、要有计划,合唱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我认为至少需要几年时间才能说有教学中也要有目标和重点:首先要注意声音的统一训练并伴随气息的训练,再慢慢的
23、给予和训练、音准训练和歌曲练习。有易到难,循序渐进。同时要让学生意识到合唱不是个人表现的而是全力合作的结果。,第三、要有耐心,恒心。对学的声音要有敏感,敏锐的听觉,发现不好的声音要立即的示范,因为学生的模仿力很强,如果自己的声音不正确,他们就不正确。不要急于求成,一致,不要敷衍了事。在教学中我们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我们一定要本着一颗赤诚的心理,不能气馁。第四、要增强自身的音乐修养和合唱修养。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必须有更多。”自己的修养高了,处理歌曲才会得心应手,声部听觉才会敏锐,才能训练出一支出色,我们得到这么多专家的指导,和教我们对歌曲的处理,让我们深深感到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音
24、乐修养是多么刻不容缓啊!合唱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工作,需要我们音乐老师长抓不卸,只有这样我们的音乐教师更好的发展。,十二、儿童在歌唱前的准备,世界著名声乐大师贝基认为不要去管肌肉、声带什么的,只要声音对机型。儿童教学更是如此。小猫的教师积极的,同学们要学会小猫叫的柑橘。对于儿童尤其不可讲什么“软腭”、“小舌头”,这些东西给成人讲也是不利于正确的歌唱,这只会使好的声音跑到喉咙里,结果是缺乏共鸣,更无高位置。儿童声乐教学中,其主要目的是让儿童在初学时候喉咙就不要提起,要往下沉。感觉凉风通过喉咙,是打开喉咙的关键。有的教师本身就没有弄懂,所以在教学中存在着五花八门的“打开”方法。此问题也困扰了我十多
25、年。童声是甜美、透明的。,十三、儿童的哼鸣,儿童初学时不易在音阶里练哼鸣,因为那样需要很长时间,花费很多精力,其结果并不明显。关键要让儿童有兴趣的去练习,要跳出成的圈子。下面介绍几种练习哼鸣的办法。这种短促没有音符的哼鸣练习最适于儿童。 1.“不高兴就像我们在生气时所表示的那样:“m! m!”感觉紧张,短促有力,气息直奔鼻腔。 2.有口含东西的感觉打开喉咙:“m!”这里是指口腔里面不能因为闭口哼鸣而关死,口腔、喉咙照样要“打开”。可提示学生口中含水或凉的东西。,3.老师与学生做1+1或2+2的练习这样的联系不能让学生自己练,应在指导教师的示范下由p至f。这就是:教师范唱学生模唱,教师范唱2次学
26、生模唱2次。让儿童在不知不觉中找到正确的哼鸣方法,只有练好短促,有点的哼鸣,才能在以后的音阶中找到美的哼鸣、美得声音。 4.打开嘴巴的哼鸣开口练习与上面所讲完全一样,如果张开嘴巴与闭上嘴巴发的声音不变的话,就可以过渡到练习音阶中来了,让人听起来哼鸣也是歌唱,也像歌唱那样美妙动人,但要注意声音一定不要打,自己听到就可以了。,儿童大都习惯喊叫,这对歌唱十分不利,他们听不到别人的声音,也听不到自己的声音。在儿童初学歌唱时,一定要让他们感到一个新奇的变化:小声唱。我叫它“微声”训练法。也就是说在发声训练时不但要听自己唱,更重要的还要听别人唱,并能正确的分辨声音的好与不好。,十四、儿童的微声训练,第一节
27、 怎样唱好微声微声虽是笑声,但比大声还要用力控制。微声唱法的好处:可以自己听,可以谐和,可以感受。微声唱法是一种技巧。我称之为:小声是大声的老师,自己给自己当向导。 1.它不是弱声微声和弱声的力度不一样,它是和真声一样的发声方法。气息和真声一样,但声带并不像真声那样颤动,只是音量小。,2.他避免了真、假声交替时的混乱我在儿童声音训练中从不提及“换声点”,理由很简单:儿童应用头声唱,可以由g唱至c,用不着“欢声点”。我也从来不提高声区、中声区、低声区该如何如何,给孩子一生正确的示范,我想比说多少华丽的词句都有用。对儿童来说切勿规定各种框子,更不要告诉他们那些莫名其妙的声音语汇。 3.声音由小到大
28、或由大到小时没有换声的感觉练习一首歌曲时的声音总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小,从高到低,从低到高的几个“坎”。微声训练可使儿童较好地克服过坎时的生硬,可用练声曲第4条练习。,第二节 微声训练的秘诀1.声音由小变大,或由大变小时,力度变了,音量变了,但音色、音质不变。注意:喉咙不能随着音量而打大,其感觉是憋着的,不能漏掉,胃部不能收回去,要支撑住。2.童声无真假声的区分,音色可有多种,用微声技术可表现多种音色。3.强是弱,弱是强。唱强时想着弱,唱弱时想着强。这主要指气息、力度。唱强音是这样,唱弱音的时候控制和力度还要在意识上加强。在气息上,唱高音时得多用些,唱低音时更要有意识地去绷紧,这样就统了。,4.
29、找出儿童最佳音色。在排练时认准一种好听的声音,让他们自己模仿自己。这里指的是一首歌的音色。正确的要求是:每首歌都有自己的属性、自己的音色,切不可以用一种音色唱万首歌。5.做小声的示范,让同学们听,然后让同学们模仿,力度不断加大;也可以让同学们“搭桥”的练习,这里指的是声音的“搭桥”。,第三节 发音技巧儿童的嘴巴在发音时没有一个标准,因此,我让他们使用一种简单的方法。 a音:用三根手指,立起来伸进嘴里,感觉张嘴的程度。 e音:用两根手指,立起来伸进嘴里,感觉张嘴的程度。 i音:用一根手指,伸进嘴里,感觉张嘴的程度。 o音:用三根手指并拢,伸进嘴里,感觉张嘴得程度。 u音:用拇指伸进嘴里,感觉张嘴
30、的程度。,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唱高音困扰着很多人,被认为是最为烦恼的问题。有人说一旦解决了高音,自己即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高音是一种技术。如果明白了,五分钟九可以掌握;如果不明白,五十年也学不会。”儿童天生就有高音,只是不知道如何去用。成人也是这样,只要掌握了,就像一层纸,一捅就破,马上得起要领。自己有的,可以教别人有,自己没有的就任何问题都谈不上了。就我本身来说,学习高音也有过痛苦的过程。,十五、儿童的高音位置,第一节 什么是儿童的高音? 1.儿童的高音应注意不要: a.喊。 b.做作。c.挤压。 2.什么是儿童的高音? a.力求高音时自然好听的。 b.力求与孩子本身的天性吻合,非常纯洁、
31、纯正的声音。像小鸟儿在歌唱。 3.成人与儿童的高音一样吗? 应该说,发声技术原理是一样的,但在这个时期训练是不一样的。 儿童的发声应自然、无修饰,充满朝气,不要像成人那样过分鸣、位置。,4.童声高音应是什么样的音色? a.透明感觉像玻璃一样透明、泉水一样清澈,天使般的音色,这样才能引人入胜。 b.甜美感觉是一种享受、陶冶,赏心悦目、 c.扬有生命的,充满活力的。 5.不能从学生的歌唱中听出老师的声音、音色。 全部模仿不对,学生应有自己的声音特点及歌曲本身所需音色。,为什么强调学生不能完全模仿老师?如果指导教师本人是女中音,那么,儿童模仿出来的声音肯定是可怕的。如果指导教师本人是民歌唱法,那么儿
32、童模仿出来的声音肯定是尖锐的,而且有“土味”(在某首歌中是允许的)。所以说儿童不可完全模仿教师。那么不模仿教师,对学生来说又是很困难的事,怎么办呢?这需要指导教师努力追求用一种能让儿童接受并且用声音、音色与自己不同的方法去示范。如果在学生中发现有音质好的,可以让其取而代之为同学示范。但最根本额还是要指导教师曲锻炼自己有一幅敏锐的耳朵,去判别什么声音是圆润的、光彩的、自如的。同时还需要加强自己的钢琴,视唱练耳及和声,音乐理论方面的进修学习,因为这些是日后训练所必不可缺的。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请专家参与是最为理想的。,第二节 儿童只有一个声部1.在众多的儿童合唱团中,有多种多样的唱法,但很多团忽略了
33、一个问题,就是儿童只有一个声部。童声合唱不能用高声部、中声部、低声部来标记,应该用、声部标记。高声区、中声区、低声区应该一样明亮、统一。到高声区不能尖,中声区不能松,低声区不能挤压。对孩子们最好不要提及高、中、低声区。因为他们只属于抒情女高音中分开的(、)。2.男孩不应该低八度,变声后的男生要用高八度的假声演唱,男女声音一样,没有区别。音色也一样。很漂亮的抒情女高音。3.在训练时三个声部不应分出各自的阴雨,和声练习除外。要集体上至c下至f。力求声音的统一,音色的统一。我经常会遇到有些人在要求童声的第三声部:音量要大,音色要暗,声音要宽,想女中音。这是极其错误的,会毁掉儿童的嗓音!,第三节 儿童
34、的音域儿童的音域究竟有多宽?我认为应有三个或两个半八度。训练时不能低于两个半八度,这样才能完成高难度的音乐作品。1.三个声部要当成一个声部训练,即:女高音。2.从g至c,要运用自如。3.一种技巧:按“花腔”连练习。4.点在人中。练习要做到:a.腰四周的气息感觉要明显。b.声音要有向上、向前的感觉。c.声音要有在脑后转弯的感觉,也叫“搭桥”。d.声音要有打喷嚏的感觉。e.声音要有吞刀子的感觉,喉咙、气息是向下的、感觉深至胸口处。f.嘴巴横着打开。一定注意嘴巴不能包,音域高,后边(脑后)弯道越大。音越高,嘴巴越横,点越集中,声音是圆的。着力点在咽部及硬腭,声音在前面(人中)。音越高,嘴巴越横,对儿
35、童来说是解决高音的关键。嘴巴正确打开了,高音材可能在短的时间内(一节课)解决。,十六、儿童的花腔训练,一、花腔训练会使儿童的声音训练产生质的飞跃。1.花腔训练可使儿童的声音、音域产生巨大的变化,能使儿童演唱高难度的作品。可以表现很多过去所不能表现的作品。另外,花腔训练有个好处,它取代了断音训练。过去那种断音训练时学生很难按正确的要求去做,它的用气方法,我认为应该淘汰掉。2.正确的用气是收腹鼓胃,把气绷在腰的周围,用力的时候它自己会绷紧。,二、用笑来体会,这种笑本身就是花腔1.后腰一直要绷在那里,嘴巴横着打开。花腔的练习必须从弱(p)开始。再慢慢的练(放)到中强(mf),但声音一定要干净、饱满、
36、柔和,不管弱音还是强音要唱的统一,尤其气息,由腹穿透胸直打前硬腭处。这样的声音,是人听后感觉很流畅、透亮。2.收腹鼓胃。3.喉咙畅通无阻。一直要保持那种亮起通过的感觉。,三、声音、音准在歌唱时要同时放在第一位1.声音要流畅。不鞥发硬发死,不能一滑而过。2.声音要均匀。不能轻重不一。3.声音要轻巧。声音用的很重,对儿童的喉咙损害极大,不宜提倡。4.声音要自然。让观众听起来是美的,不是做出来的。,四、喉咙的感觉是往下沉的,花腔更要注往下沉如在儿童时期就知道这个原理,对成人以后的提高将不估量。强调吞刀子的感觉。声音要活泼、柔和、灵巧、优美。,五、练习“啊”完全是一种感觉,(事先想好)把几个音连在一起
37、,把它控制好。这种感觉是十分灵活的。要真正唱“啊”,而不是什么a + o 、e + o 、i + o 等,这个观点是不懂歌唱的人感觉到的,其实是喉咙向下后产生的歌唱效果,很像加上了“O”音。唉低声说过:成功的要素是一分灵感、纠纷汗水。贝多芬也曾说过:一天不练,损失一周;一周不练,损失一月一月不练损失一年。所以说校级的合唱团每周至少要练习四课时。经过一两年的基本功练习后,儿童才能形成良好的歌唱方法与习惯。,十七、儿童在歌唱中的声音均衡及连音训练,第一节 均衡“均衡”指的是声音的音量及音色的调整。在平时的训练中一定不能忽略它。一般人只注意学生的练声或石铺,而顾不上或不懂得去同时要求学生对声音作出更
38、多选择,指导教师在训练时要把握这个分寸,即:歌唱的音量始终建立在良好的状态与技术上,音量不能失控,让学生自己能控制自己所发出的声音,与此同时调整音色。这里讲的“音色”指的是声音的色彩。在训练中要始终强调学生的声音不能撑大,因为大了也就空了,而空就会虚或撑,音色就难听了。我们常说某人声音不统一,声音挤、靠后等,这些都与音色调整的错误有关。,1.声部本身的均衡我们在整体训练的同时,队各声部要单独提出要求,尤其是音量、音色,因为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了歌唱的均衡。学生嗓音条件的不同,就产生了音量与音色的不同,在一个声部里作预先的调整,会对合练有很大好处;还可对每个学生做必要的纠正,这样指导教师的要
39、求就会被学生较深刻地领会。音量的正确应用是衡量声乐指导教师训练水准的一个重要方面,而音色的选择则是歌唱中最宝贵的。指导教师与指挥一起确认和选择最为合适的银色。儿童训练初期只要靠指导教师的耳朵去处理好平衡,随着合唱团的成熟,就应训练儿童自己去评价判断自身的平衡问题。,2.声部与声部间的均衡 各声部间音色的调整这里指的是练声余个唱时各声部音域的不同,可能会产生几种不同的音色,指导教师要及时将其调整成统一的音色。 各声部间吐字重点的标记在歌曲演唱时,旋律声部与副旋律声部的歌词会交替出现,要明确划出重要词句的突击要求。 各声部间音量的分配各声部在练声或演唱中,由于音区的不同,力量不能要求一致,原则是:
40、音越高,气、喉、嘴的张力越大;这个“大”指的是“横”,而不是拉长,拉长会使声音空、散、紧张。只有横着的打开声音才会有立、圆、高位置。音越低,越要保持高音的状态,绝不能放松。放松是指在舞台上心理不紧张,观众感觉不到你的紧张。发声或歌唱时各器官都是紧张的,但不僵硬。, 各声部间声音技术的正确使用在歌曲演唱时,各声部要根据自己的音区,准确地调整好声音。 各声部间呼吸的划分呼吸也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歌曲中最常用的是循环呼吸,急吸气(偷气)。呼吸 要规范化,无论是独唱、合唱,都不允许随意呼吸。歌唱呼吸不得有声音,这也是一门技术,在歌唱中要求很高,切不可大意。 各声部间情感的表达合唱中的情感表达不同于
41、都独唱。各声部间的呼应即构成了整体的默契,并由此产生了艺术的感染力。这也正是合唱的魅力所在,在训练重要突出强调这面。 各声部间音准的调整在练声及演唱时,各声部的音准难点一定要单兵教练,队音准的要求应严而严。以上七种要求构成了儿童合唱的整体均衡。这也是儿童合唱艺术的其本要求。当然这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做到,但在每次排练中要贯穿以上要求,久而久之即可收到良好的效果,3.旋律声部与和声声部的均衡旋律声部具有主导作用,和声声部具有烘托作用。又是在童声合唱中,也会出现副旋律声部,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辅助、伴随作用。这一点在排练中要给学生讲解清楚。儿童的排练与成人有着极大地区别,指导教师、指挥要把各方面及其
42、细微的要求都要交代清楚,讲解明白,使学生有形象的、固定的印象。 这样他们在歌唱中,强、弱、连、断的,人情味的,天使吧呢声音就会很自然的表现出来。,第二节 声音与音程在歌唱中,音程越大,达到声音的统一、气息的支持、喉咙的保持以及音质、音色、力度的要求,也就越难。 儿童在这个时期的训练可分为三个步骤进行: 1.启发儿童的想象力指导教师在训练时,要把每种音程在歌唱中的效果,用叫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让学生在练习时能想象到逼真的画面。这种感觉最好让学生描述出来,因为他们的描述最切合自己。 2.让儿童懂得唱好第一个引得重要性万事开头难,不管练声还是歌唱,一定让学生懂得准备好再开始的重要性,这包括: 呼吸
43、状态 高音 音声 情感促使他们养成认真良好的习惯,并为以后的演唱打下良好基础,让观众听到的第一个音就无懈可击。,3.教会儿童保持好自己的声音让儿童保持好自己的声音是件非常不易的事,因为他们年纪小气又短,音准也不号,所以对他们的要求要由易到难。有一点要随时提醒他们:虽然在练音准,但歌唱的状态不能丢。我把它叫做“三件事”: 吞东西 保持(腰) 上头腔(打开)我认为这样练是符合歌唱规律的,音程唱准确,最终为歌曲内容服务,歌曲必须由歌唱来表达,而歌唱技巧的好坏最终决定歌曲的质量。所以我提倡,万事不离其中,都要围绕提高歌唱技巧,这样才能尽快地提高合唱团的演出水平。否则没有声音技巧的合唱团,永远是没有出息
44、的合唱团。,第三节 连音的训练有人认为,连音就是把声音连在一起。其实,连音包括很多歌方面。 1.音与音之间的连这里指的是声音技术。每个音的感觉像珍珠一样连在一起,让学生感到像小鸟悠然自得,像轻柔的河水连绵不断。但有一点必须注意,在学生没唱以前一定让他们在大脑中,想发声音的样子,这与照相的底片一样,洗出的照片与底片是完全一样的效果。指导教师要求将其准确地示范出来,这样学生即可模仿出悦耳、甜美的声音、,2句与句之间的连这里指的是音乐的感觉。学生把音与音之间的连音唱好后,才是句与句之间的问题,这对于学生来说困难更大。首先是呼吸运用正确,在是声音技术过关,乐句的声音要求是谐和,音色统一以及音准完美。,
45、3.字与字之间的连这里指的是思想感情。大家知道吐字清晰、有感情对于歌唱至关重要。只要每次练习时都去启发学生,运用它们丰富的想象,把每个字都交代清楚,是完全可以做好的。告诉他们边唱边听,边想边做,去感觉、鉴别自己的声音,多用脑子少用嗓子。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自己可以思考、聆听、个那首,使他们真正认识到是意识在歌唱,而不是肌肉在歌唱。懂得本钱与利息的关系,即多用利息(技巧)跟长,少用本钱(嗓子)歌唱!这样训练的合唱团就可以起点高、速度快、多快好省得出成绩。,咬字这个问题,人们讨论几十年了。究竟要怎样咬字才算正确?像戏曲,它们有各自咬字规律。在合唱中,既要让人把字听清楚的,又要把声音的支点立柱
46、。要把横的旋律与竖的和声表达出来,那么对合唱的咬字就要特别重视。儿童本身的咬字是十分清楚的,不要去纠正得太多。不要去改变他们的咬字,只要咬字适合歌曲的延长,听起来优美,能听清楚他唱的是什么,我认为就行了。不要给同学定框子,这个字怎么要,那个字怎么归等等,走到那个误区里面就不好了。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歌唱中的咬字与生活中说话应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想说话一样的自然、亲切、清楚,这点一定不能变,变了就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但为了声音丢掉字的清楚也要不得。既不装腔作势,又要活泼、可爱、可亲地歌唱,咬字就成了各个合唱团很难过的一关。我在训练中强调咬字要清楚,字本身的内容吐得要准确,关键是字的母音要保持,要统
47、一,千万不可拼字,拼字也是许多合唱团所犯的共同错误。这就要求合唱团每个人必须把每个字的口形咬得一致,这样做可一举两得:, 统一字与声 各声部的音准进一步提高 4.前奏、间奏与休止符的连前奏、间奏、休止符也是音乐的组成部分。不能放松,不要无可做,身心要投入,要体会音乐的延续和发展。在音乐里有你的劫色,所以绝对不能忽略前奏。间奏、休止符的连接,情感的连接。 5.一种音色与另一种音色的连有的人把儿童合唱的某一乐句处理成男低音的唱法,例:唱支山歌给党听中的“旧社会”三个字,用儿童在那压着喉咙的歌唱来表现旧社会,我认为对孩子们是不适合的。只有用方法去唱,用心去唱,他们会表现出童心的感受,而不要去故意做作
48、,作出来的不会好,破坏了音乐的美容,同时也毁掉了孩子们的嗓音。,6.音量大与小的连即强弱(包括渐强渐弱,突强突弱)的连。在处理歌曲时,特殊的效果除外,一般的时候在心理感受上也应该是连的,因为那是音乐本身的要求。 7.速度快与慢的连在合唱中,速度不管多块多慢,声音应是连在一起的。音乐也应是连得。总之最终要把握具体作品的要求,恰如其分地使用各种技巧。,十八、儿童歌唱与成人歌唱,第一节 发声练习的不同成人的发声练习要求喉头向下,低声区、中声区、高声区要有相当长的时间磨练,尤其唱高音要经历几个“换声点”。(这也是我国声乐界存在的一大误区,认为自下而上有“换声点”,其实是自下而上、自上而下都要“掩盖”着
49、唱就不会有“换声点”了。)而高音能练到b、演唱时到a要有几年或几十年的时间。儿童则不同,他的发声只要告诉他们一种感觉,有指导教师正确的示范就可以了。他们没有换声点,也没有三个声区。之下而上都是一个统一的声区。但他们由低到高的声音是有特点的,即gg是自然、真是的,ae是亲切、甜美的,fc是轻柔有穿透的。指导教师应用启发、比喻、对比式的教学,使儿童在最短的时间(6个月)掌握发声技巧,并能用于歌曲演唱。当然,这个时期演唱的歌曲不可太难,应以二部为好。,童声,只有通过训练才能学会用“头声”,因为“头声”摆脱了“喉声”、“嘴声”。在“头声”的基础上增大“头声共鸣”,使之传出去。这说起来容易,但训练处有“头声共鸣”的儿童合唱团是少儿又少的,众多的儿童合唱团则停留在趋同的(有较正确的发声及演唱)水平。在训练“头声共鸣”时,切忌要慢慢来,不可操之过急,只有摆脱真声、虚声,材恩那个上升至“头腔共鸣”。这一阶段会有人强调:不能丢掉民族风格呀!声音不能没有个性呀!等等。有许多合唱团便在这时之而不前了,或开始后退了。其实“头腔共鸣”与民族、个性都没有冲突。正确的声音一定不能在口、喉,不能易损害嗓音为代价!像“笑、打哈欠、打喷嚏”等,都是体会“头腔共鸣”的,大家也可根据自己的体会去寻找。总之,谁获得了儿童的“头腔共鸣”,谁就获得了通往音乐圣殿的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