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课,共享阳光,一个小山村的生活变迁,合作探究:材料中体现了哪些政府帮助弱势群体的措施和制度?,小华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小山村,村民靠着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生活。近几年来,国家出资帮村里建起了一座现代化的养鸡场,村民靠养鸡盖起了二层小楼。村里的孩子都领到了免费的教科书,坐在宽敞的新教室里上课。小华的哥哥今年考上了大学,拿到了奖学金。小华的叔叔一直在外打工,几年都拿不到工钱,自从国家出台了一项措施,那些人再也不敢拖欠他们的工钱了,叔叔的工友也靠法律援助中心的帮助讨回了工资。村里还专门建了一座小工厂,专门招收那些残疾人,让他们也能有工作。而且,现在村里人看病也不像以前那么难了。,一、政府的努力,我国重
2、视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为弱 势群体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性支持。,社会保险,社会救助,领到“低保”的人们,慈善事业,据民政部统计,仅年一年,我国慈善捐款捐物过千亿元,志愿者数千万计。福利彩票发行年来销售总额达到多亿元,筹集公益金多亿元,有力支持了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从2.5亿人到2900万人:中国扶贫成就感动世界,2005年,全国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减少245万,低收入贫困人口减少910万,中国脱贫人数再次改写世界纪录。,原世界银行行长沃尔芬森盛赞中国扶贫的成就之大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我国实施扶贫开发,全面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在2006年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上,温家宝总理宣布,从2006年起用两年时间,我国将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这一惠民政策率先在西部12个省区市实行,2007年将扩大到中部和东部农村所有地区。从2008年秋季开始,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全部免除,这项政策惠及全国2.59万所城市中小学的2821万名学生。中国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已达到百分之九十九以上,初中入学率也超过百分之九十七。,这项举措给经济困难的学生带来了哪些好处?,我国发展教育事业,促进教育公平,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为解决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资助困难
4、学生的政策体系。,拿到工资的农民工,保障农民工权益,我国实行法律援助制度,我国政府还帮助残疾人、 艾滋病患者,以力求社会的公平,政府帮助弱势群体的措施和制度,1、重视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如: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实施扶贫开发3、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促进教育公平。4、保障农民工权益5、实行法律援助6、 帮助残疾人、艾滋病患者等弱势群体,力求为每个公民创造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二、社会的力量,”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会徽,“联合国难民署”标志,“春蕾计划”标志,“春蕾计划”在行动,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传统习俗的原因,在我国,特别是
5、贫困山区尚有少数文盲存在,而女性文盲占文盲总数的2/3以上;失学儿童中,女童约占2/3。1989年,在全国妇联领导下,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发起并组织实施了一项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女童重返校园的社会公益项目“春蕾计划”。,1、中国少年儿童发展基金会 2、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3、中华慈善总会 4、中国福利会 5、中国收养中心 6、山东省慈善总会 7、中国红十字会 8 、壹基金 .,你还知道哪些救助弱势群体的社会力量?,想一想,想一想:设置这些爱心日的目的是什么?,“世界难民日”,“国际残疾人日”,“世界艾滋病日”,“消除种族歧视国际日”,三、我们的关爱,为什么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应 该关爱社会弱势群体,
6、你想对作者说_;你想对小男孩说:_。 联系社会,谈谈你的感受_。,1、关爱社会弱势群体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责任。我们要用自己有限的能力承担无限的责任。,济公言行叵测,难耐坐禅,不喜念经,嗜好酒肉,衣衫褴褛,浮沉市井,常行救死扶弱之事,状类疯狂。但是,他的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彰善罚恶等种种美德,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了独特而美好的印象,2、扶弱济困、乐善好施等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3、我们的关爱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关爱弱势群体,维护他们的基本权益和尊严是社会和谐发展的要求。,、关爱他人的同时,我们也赢得了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应怎样 关爱社会弱
7、势群体,我是一名残疾学生,性格比较内向,在班上,同学们都很尊重和关心我,看着我这不争气的腿,还莫明其妙地冲着同学们发火,可同学们并没有责怪我,想到我今天的做法,真是后悔啊!这份友情真难得,我今后一定要珍惜啊!,心情故事,看了这段材料,我们在帮助弱势群体时应该怎样做?,面对这些情况,你该怎么办?,场景一:你同桌的父母是下岗工人,同桌很喜欢你刚买的一款文具.场景二:在你回家的路上,天天看到一个肢体健全的人讨钱.,1、我们要学会尊重、理解、宽容弱势群体。,我们在行动,2、我们要学会帮助弱势群体。,3、我们要学会关心弱势群体。,.关爱弱势群体,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公益广告,.我们积极宣传、动
8、员、号召更多的人来关爱、帮助弱势群体。,中学生怎样帮助弱势群体?,1、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学会尊重,学会关心,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帮助。2、我们要积极宣传、动员、号召更多的人来关爱、帮助弱势群体。3、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政府的努力,1、重视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2、实施扶贫开发 3、大力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4、重视农民工社会保障 5、实行法律援助 6、帮助残疾人、艾滋病人 .,共享阳光,社会的力量,1、春蕾计划 2、中国扶贫基金会 3、联合国难民署.,我们的关爱,1、从自己做起,学会尊重、学会关心、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帮助 2、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 事做起。 3、积
9、极宣传、动员、号召更多的人来关爱他们。,以下为附加内容,以下为附加内容,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刘天金20130507 陕西,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这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创新性工作,要大抓特抓、坚持不懈。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目标)生产更多更好更安全的农产品供给社会(方向),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二、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三、如何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深刻背景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人走村空”问题愈演愈烈2012年我国农民工数量达到2.6亿,每年新增900-1000万。 四川抽样调查: 26% 举家外出农户 20% 留守
10、农户 转移比例平均60%,高的70-80%,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深刻背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老人农业”“妇女农业”“小学农业”问题日益凸显陕西抽样调查: 72% “80后”“90后”青壮年劳动力(农民工)55岁 务农农民平均年龄 63% 妇女 83% 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四川抽样调查:务农农民50岁以上54%,60岁以上30%,70岁以上13%;妇女60%;初中及以下90%。,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深刻背景农村新生劳动力离农意愿强烈,农业后继乏人问题步步紧逼新生代农民工 76% 不愿再回乡务农 85% 从未种过地 (国家统计局2010年10省调查:
11、90%的新生代农民工没有从事过一天的农业生产活动),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二)紧迫课题“谁来种地”“地如何种”?,党的十八大: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国务院常务会议:要采取有效措施,使一部分年轻人愿意在农村留下来搞农业,培养和稳定现代农业生产队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稳定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充分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使务农种粮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农民利益诉求多元,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势在必行
12、。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农业生产经营队伍,积极培育新型农民。聚焦“谁来种地”“地如何种”,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二)紧迫课题“谁来种地”“地如何种”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农村劳动力结构性不足:“不是没人种地,而是这地由什么人来种”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不是种不过来,而是怎么种得更好”,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三)历史使命回答好“谁来种地”“地如何种”的问题,历史性地落在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上。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着力解决农业生产力发展问题,明确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
13、新,着力完善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农业生产关系,进一步强调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现代)家庭经营+合作组织+社会化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新型职业农民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现代农业,新型职业农民是伴随农村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完善产生的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基本细胞,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支撑,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本力量。,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四)重大意义不失时机地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是有利于促进农民从身份向职业的转变,在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中加快剥离“农民”的身份属性,使培育起来的新型职业农民逐步走上具有相应社会保障和
14、社会地位的职业化路子,解决有人愿意在农村留下来搞农业的问题;,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四)重大意义不失时机地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二是有利于促进农民从传统农业生产向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转变,在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中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使培育起来的新型职业农民逐步走上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经营的现代化路子,解决务农种粮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的问题;,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四)重大意义不失时机地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三是有利于促进农民从传统小农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的转变,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中加快培育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使培育起来的新型职业农民逐步走上
15、“家庭经营+合作组织+社会化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组织化路子,解决保供增收长效机制的问题。,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过程,就是激活农民自身活力和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的过程,就是培养高素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者的过程,就是培育“三农”事业发展未来的过程。,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应对农业后继乏人问题的挑战,必须在稳定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基础上,大力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世界性课题比如在英国,农场主平均年龄达到59岁。欧盟一直关注农民老龄化和培养青年农民问题,在CAP新一轮改革议案中提出,将2%的直接支付专门用于支持40岁以下的青年农民从事农业
16、。,世界性课题法国经验统筹农村劳动力转留加强农业后继者培养重视农业劳动力教育培训,切实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放在三农工作突出位置予以推动落实。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是伴随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农业劳动力供求结构已进入总量过剩与结构性、区域性短缺并存新阶段,关键农时缺人手、现代农业缺人才、新农村建设缺人力问题日显普遍,“谁来种地”“地如何种”事关13亿人的饭碗。,各级农业部门要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一项重要职责和基本任务,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将其放在三农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需求导向、综合配套”的原则,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以推动落实,培养和稳定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壮大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二、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一)基本表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必然要求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从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农业生产经营现状及发展趋势看,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为职业、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现代农业从业者。,二、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二)主要类型生产经营型: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专业技能型:农业工人、农业雇员等社会服务型:农村信息员、农产品经纪人、跨区作业农机手、统防统治植保员、村级动物防疫员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