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外资石化公司在我国市场发展现状与策略.doc

上传人:dzzj200808 文档编号:3164530 上传时间:2018-10-05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2.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资石化公司在我国市场发展现状与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外资石化公司在我国市场发展现状与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外资石化公司在我国市场发展现状与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外资石化公司在我国市场发展现状与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外资石化公司在我国市场发展现状与策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更多资料请访问精品资料网(http:/)更多企业学院:http:/ 183 套讲座+89700 份资料 http:/ 49 套讲座+16388 份资料 http:/ 46 套讲座+6020 份资料 http:/ 46 套讲座 http:/ 56 套讲座+27123 份资料 http:/ 77 套讲座+ 324 份资料 http:/ 67 套讲座+ 8720 份资料 http:/ 52 套讲座+ 13920 份资料 http:/ 53 套讲座+ 17945 份资料 http:/ 56 套讲座+ 14350 份资料 http:/ 72 套讲座+ 4879 份资料 http:/ 世纪 90 年代中

2、后期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健康发展,特别是由于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促使中国投资环境逐步改善,以及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使中国由全球潜在的大市场逐步变为现实的大市场,从而成为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地区之一。跨国公司正是看好中国巨大而广阔的市场前景,把拓展中国市场作为其全球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其强大的竞争优势全面进军中国市场。中国的石油石化企业在“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市场国内化”的新环境下,在与跨国公司展开广泛而深入的合作的同时,又进行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全面把握跨国石油石化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动向,深入分析其策略,对我国石油石化工业入

3、世后,面对新的市场环境和竞争规则,结合自身特点,采取有效举措,应对挑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跨国石油石化公司进军中国市场现状跨国大石油石化公司虽很早就在中国开展业务,但真正取得进展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其在华业务的进展情况与我国石油石化产业对外开放的进程密切相关,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表 1) 。表 1 跨国公司在华发展历程阶段 时期 名称 特点第一阶段 1972年1982 年技术装备初始对华出口和业务考察和试探期配合我国开始大规模引进技术和装置设备,建设一大批化工、化肥和化纤装置之际,对华出口技术和装备,开展对华贸易,初步建立起对华业务关系进入中国市场,同时从事对华市场的初步分析研究

4、第二阶段 1983年1992 年初始发展期 一些外资公司陆续在华建了一些中小型工贸企业并取得初步成功, “典范” 的引领作用吸引了更多资金投向中国。跨国公司先后在北京、上海阶 段 时期 名称 特点和深圳等发展基础好的城市设立了代表处和办事处,在华业务不断壮大第三阶段 1993年1999 年底中美就入世达成协议重点扩张期 跨国公司开始对华进行大规模、系统化的战略性投资。尤其在中国入世前景明朗后,其对华业务规模急剧扩大,大中型项目增加,投资金额急剧增加,投资的系统化程度大大加强,使中国在跨国公司经营中的地位迅速升级第四阶段 2000 年 全面发展期 中国入世成定局,使跨国公司对华投资信心进一步增强

5、,纷纷加紧调整对华发展战略。为进一步加快推进其进军中国市场的步伐,抢占发展先机,开始对其在华投资的领域、项目、地点以及组织管理机构展开全方位的整合,使之融入其全球经营网络,同时进一步全面全方位大规模地推进发展对华投资经过几十年,尤其是 90 年代以来的发展,国外大石油石化公司几乎都已在华进行了投资布局。据统计,入选财富杂志世界500 强的大型石油石化公司几乎都已在华投资建厂设点,有的公司在华业务发展已具一定规模(见表 2) 。世纪之交通过超级规模资本重组形成的埃克森美孚、壳牌、BP、道达尔菲纳埃尔夫、雪佛龙德士古、大陆菲利普斯等世界石油巨头大多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初就开始在华拓展业务,投入了巨额资

6、金。BP 是目前在我国油气领域投资最大的跨国公司,累计投资总额已达 45 亿美元,在华有 36 家加油站及多家天然气合资公司。壳牌在我国石油勘探方面投资超过了 6亿美元,在华总投资达 17 亿美元,拥有 20 家企业和 40 家加油站。同时世界前 100 家化工公司几乎也都已在华投资,其中包括巴斯夫、拜耳、杜邦、道化学、阿克苏-诺贝尔、DSM、恩格哈德等欧美著名跨国公司。巴斯夫已成为在华投资规模最大的外国石化公司,拜耳和杜邦已分别在华投资 31 亿美元和 5 亿美元,各拥有 12 家和 19 家独资合资企业。表 2 大型跨国石油石化公司在华投资情况公 司 目前投资水平(亿美元) 预计未来 5

7、年投资额度( 亿美元)埃克森美孚 全面进入上中下游各领域,现有 36 家加油站 40壳牌 17 全面进入上中下游各领域,现有 20 家企业和 40 家加油站 50BP 45 全面进入上中下游各领域,现有 36 家加油站 65道达尔菲纳埃尔夫4 全面进入上中下游各领域,现有 4 家独资企业和 10 家合资企业 56杜邦 6 19 家独资合资企业,5 个办事处 拜耳 31 11 家合资企业,1 家独资企业 34总的看,跨国石油石化公司在中国入世前景明朗以来,对华投资信心进一步增强,投资步伐明显加快,投资力度显著加大。目前跨国公司已全面进入我国石油石化业各领域,且已取得相当进展。1、发展 LPG、L

8、NG 和天然气管道业务跨国公司利用我国正积极进行能源结构调整、加大对燃气利用领域开放的有利时机, 在积极参与勘探开发中国油气资源的同时,跨国石油石化公司也积极顺应中国能源结构的调整,将上游业务的重心转向了中国较早对外开放的气体利用市场,大力加强在中国的气体开发和利用业务,主要是投资液化石油气(LPG)和液化天然气(LNG)的运输及在经济发达地区建立商用与城市用气体营销网络。目前跨国石油石化公司在中国华东、华北等地区已展开激烈竞争。在 LPG 方面,BP 和加德士公司是中国目前较大的 LPG 供应商。BP 早在 1993 年就在中国开展 LPG 业务,凭借其成立的 3 家合资公司,现已在东南沿海

9、地区建立了比较完善的 LPG 营销网络,且发展势头强劲。BP 通过与福州市煤气公司合资成立的 BP(福建)石油有限公司,在遍布福建全省的销售网点向 2 万多家用户提供液化气。1997 年原阿莫科公司(现已并入 BP 公司)成立的珠海力丰阿莫科能源有限公司的业务覆盖广东、广西、福建、海南、浙江等地区,并成为中国最大的 LPG 进口企业;此外,还投资约 4200 万美金建设了江苏太仓华能阿莫科清洁能源有限公司,其宁波华东液化气有限公司的液化油气基地站是目前已规划的华东地区最大的气库。隶属雪佛龙德士古的加德士公司通过与汕头海洋(集团)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的合资,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地下岩洞液化石油气储存库,

10、还建成了三个不同吨位的装卸码头,最大的码头可停靠 5 万吨级液化石油气船。在江苏连云港成立了连云港加德士石油气有限公司,拥有 4 个各 1000 立方米的储罐和 4 座槽车充装台。在天然气利用方面,由于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中国确立天然气为中国 21 世纪重点发展的主要能源,并计划到 2010 年将天然气的消费量由目前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 2提高到占 78。同时为进一步解决天然气的开发利用难题,中国把原来处于垄断和禁入的天然气输气管道建设和运营以及天然气的开发利用方面的领域对外开放,广东 LNG 项目、西气东输和东海天然气开发等三大战略性项目开始逐步对外资开放。在这种形势下,

11、各大跨国公司都希望能在这如此广阔的市场中有所作为。BP 公司 2001 年年初中标广州 LNG 项目,投资比例达到 30,成为首家进入中国大陆天然气管道建设运营的外资企业。而广州LNG 的背后有中国政府更大的 LNG 规划:包括东南沿海地区利用 LNG项目规划,即珠江三角洲 LNG 项目,包括近海天然气接收站和 LNG接收站;长江三角洲 LNG 项目,通过输气干线系统向浙江东北部、上海和江苏南部的燃气电厂和城市供气;福建 LNG 项目,通过输气干线系统向闽东南地区燃气电厂和城市供气。壳牌公司因在中国的LPG 业务运营未能达到预期目标而在 2001 年宣布退出已经营 20 年、投入 7000 多

12、万美元的中国 LPG 业务后,将集中力量于公司认为在中国更具有发展前景的 LNG 业务,它希望将来在包括 LNG 在内的天然气运输、经营方面有所进展。目前壳牌在 BP 退出竞投西气东输管道项目后表示将单独投标该项目。2001 年初该公司还与中石油合作修建长北至北京输气管道进行前期可行性研究,就管道的路线和天然气的市场需求进行调查。该管道建成后,将主要为工业用户(如发电厂) ,以及北京的家庭用户输送天然气。2、加速建立油品分销网络油品营销领域是跨国石油公司不遗余力争夺的目标,迄今为止大型跨国石油公司在中国都已开展了油品营销业务,他们分别以埃索(Esso) 、壳牌(Shell) 、BP、道达尔(T

13、otal) 、加德士(Caltex)和嘉实多(Castrol)等品牌进行润滑油、沥青、燃料油和航空燃料等服务,已在润滑油的高端市场已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并基本主导我国油品添加剂市场。BP 是惟一一家在中国经营航空燃油供应的外资石油公司,为深圳机场和华南、华中地区的 15 个机场供应航空燃料;埃克森美孚为三峡发电机组提供润滑油,并在锦州设有合资润滑油添加剂厂;壳牌公司在中国设有润滑油生产厂,在中国 200 多个城市有润滑油专卖店。世界最大的添加剂生产商美国乙基公司计划在今后几年内投资 23 亿美元在中国建设 5 家生产厂,将汽油添加剂和机油作为投资重点,目前该公司已向中国的10 家大型客户提供润滑

14、油以及燃料油添加剂。加油站是跨国石油公司进入中国油品分销市场的切入点。埃克森-美孚、壳牌和 BP 利用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在海外上市的契机,成为其战略投资者,拥有了成立成品油零售合资公司的权利,提前进入了中国成品油销售市场,并计划未来5 年内分别在福建、广东、江苏及浙江建设经营近 3000 座加油站。今后随着我国成品油零售和批发分别在 2004 年 12 月 11 日和 2006年 12 月 11 日先后开放,外资将更加加强对中国油品市场的开拓,通过继续扩大与国有控股公司的合资合作、单独兴建加油站、收购社会加油站等多种方式加快提高在中国市场的市场份额。3、扩大下游石化业务世

15、界石化工业生产中心正从欧美向亚洲转移。中国正日益成为跨国石油石化公司全球化工业务增长的重要来源之一,大部分公司正考虑进一步追加在中国的投资,扩大生产能力。目前,跨国石油公司在华化工业务主要是大宗石化品,跨国石化公司则主要是精细化学品、专用化学品和生化产品。跨国公司已在工程塑料、精细化工、医药和农药等领域占据竞争优势,并在对基础石化品的投资方面取得进展。同时,大跨国石油石化公司终于可以在华大力发展以乙烯为龙头的基础石化品生产。巴斯夫、BP、埃克森美孚、壳牌、道化学等公司与中国三大石油石化公司合资新建的五大乙烯项目,将为其在华化工业务的深入发展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表 3 20002005 年中国石

16、化业主要合资建设项目情况合资伙伴 地点 主要产品 能力,万吨年投资金额,亿美元拟完成时间股权比例中石化BP上海 乙烯丙烯聚乙烯聚丙烯丙烯腈904550252630 2002-05 50:50中石化巴斯夫南京 乙烯聚乙烯乙二醇芳烃6040303026 2005 50:50中石化埃克森美孚沙特阿美福建 乙烯聚乙烯聚丙烯60453040 2002-05 50:25:25中石化道化学天津 乙烯聚乙烯氯乙烯单体苯乙烯60-9027506030-35 2006 50:50中海油壳牌惠州 乙烯聚丙烯苯乙烯丙烯乙二醇802456323245 2003-05 50:50中石油菲利浦斯兰州 乙烯丙烯聚乙烯6030

17、5424 2005 50:50中石化壳牌南京 发泡聚苯乙烯3 0.3中石化BP镇海 乙烯 60上海氯碱化工,拜耳上海 聚碳酸酯 10 4.5 2005 10:90资料来源:公司报告及所罗门报告,网上信息BP 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醋酸生产商,市场份额已高达 30%。2002年 BP 宣布 5 年内还将投资 40 亿美元在珠海建设世界最大的 PTA 生产基地。埃克森-美孚在广东有一家独资的增塑剂厂,该工厂以异壬醇及苯酐为原料合成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产能为 5 万吨年。此外,还有 30 多个中间产品储罐分布在香港、上海等地,总储存能力达 3万吨以上。巴斯夫是目前中国化工行业最大的投资商,2001 年在中

18、国的总投资已超过 6 亿美元。2002 年,巴斯夫与亨斯迈、中国石化合作在上海建设包括三家独立企业的一体化异氰酸酯生产基地,总投资约10 亿美元。巴斯夫已在上海建设世界上最大的聚四氢呋喃和四氢呋喃一体化装置。除进行大宗石化品的投资外,巴斯夫已将中国作为其在亚洲最大的动物营养产品市场。公司生产的饲料添加剂,如维生素、类胡萝卜素、防腐剂、酶和氨基酸在中国市场上占据着领先地位。杜邦在中国的投资总额已超过五亿美元,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设有 5 家办事处,共有 19 家独资和合资企业,现有员工 2000多人,产品和服务涉及化工、农业、食品与营养、电子、纺织、汽车等多个行业。近年来,杜邦中国区业务增长居

19、亚太区首位,正日益成为全球业务增长的重要来源之一,公司正在考虑进一步追加投资扩大生产。拜耳公司已在中国投资 31 亿美元,有 12 家生产企业。中国已成为拜耳在亚洲的第二大市场,为适应世界聚氨酯油漆市场的快速增长,拜耳计划投资 1.1 亿美元在上海地区建设生产此类油漆原料的工厂,目的是继续保持其在此类原料生产方面的世界主导地位。阿克苏-诺贝尔公司在中国现有 15 家运营结构,其中包括 10 家生产企业,涉及医药、涂料及化学等 3 大业务领域。4、开发炼油业务继 20 世纪 90 年代道达尔与中方合资兴建了大连西太平洋炼厂之后,近几年跨国石油公司对炼油项目也给予了一定的关注。目前正在筹划中的炼油

20、扩建项目有两个:一是埃克森-美孚、沙特阿美和中国石化合资的福建炼厂扩建项目,计划将加工能力从 400 万吨年提高到 1200 万吨年。二是埃克森-美孚与中国石化合资的广州石化炼厂扩建项目。此外,中海壳牌惠州石化项目拟新建一座 800万吨年的炼厂炼油厂。5、积极开展勘探开发项目壳牌在中国的总投资已达到 16 亿美元,其中上游勘探和开发约占 6 亿美元。2002 年 4 月,壳牌宣布将投资 4 亿美元开发中国最大的海上气田-西湖凹陷气田。壳牌集团还通过与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合作,在塔里木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参与油气勘探与开发。2002年为例,以壳牌为主的国际财团中标参股我国西气东输工程以及由菲利普斯公

21、司发现的迄今我国海上最大的油田蓬莱 19-3 油田投产,都引起了世界的关注。6、积极涉足电力和新能源领域目前,埃克森-美孚正投资 28 亿元与河南电力公司共同建设河南省郑州市天然气电站等项目。壳牌与中国石化在湖南省岳阳市兴建一座日耗煤 2000 吨的煤气化项目,预计 2004 年投入运营;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壳牌公司将为新疆边远地区发展家用太阳能系统。BP 公司于 2000 年在中国成立了天然气与电力业务单元,以开拓中国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同时公司积极探索天然气与电力的市场潜力,并关注太阳能的开发利用。7、物流基础设施领域该领域正在成为跨国公司投资中国的新热点。跨国公司为抢占我国成品油批零领域放

22、开后的市场制高点,正加紧建设物流设施,完善成品油分销网络。BP 正与广州控股公司投资 10 亿元,合资兴建总库容为 56 万立方米的广东南沙世界级油库,它将成为珠三角地区最大的油品储运基地,也是华南地区的油品集散中心。从目前跨国石油石化公司在华发展现状可见,跨国公司之间竞争的国际化已转为国内化。他们为能在中国全面放开市场之前,先于竞争对手在华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链和营销网络,夺取中国市场的制高点和发展先机,已开始在我国石油石化各领域排兵布阵。如埃克森美孚、壳牌、BP 通过与中国企业成立成品油销售公司,已开始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展开油品分销市场的争夺战。同样,BP 在上海、壳牌在惠州、埃克森美孚在福

23、建、巴斯夫在南京的乙烯项目也已经或将要开始动工建设。这些公司集中在同一个国家进行大规模投资,几乎同时生产类似的产品,又主要针对同一个市场,其间的竞争必然非常激烈。与此同时,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省石油石化公司也已从亚洲金融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正在急起直追,主要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加快发展和扩大对华业务。日韩台企业在过去主要进行精细化工、塑料加工、功能化学品、化纤和纺织等石化下游领域投资的基础上,近几年来纷纷加强了对上游大宗石化品生产领域的投资,产业链呈现出向上延伸的势头,PS、PVC、ABS、PTA、工程塑料、涤纶、聚酯薄膜和聚酯切片等项目正在加紧建设或规划中。同时,还在不断地拓展在华业

24、务范围, “见缝插针”地向中国油品领域进军,韩国 LG 集团、日本石油公司和台湾中油等已开始进入该领域。台湾的中油和台塑公司还开始为国内企业代加工原油。二、跨国石油石化公司进军中国市场策略跨国石油石化公司进军中国市场策略的宗旨是凭借其资金、技术、营销等方面的优势,先进入市场,再抢占拓展市场,最后影响和控制市场。在此指导下,其对华策略呈现出由间接向直接、由局部到全面的变化特点。归纳来看,跨国石油石化公司主要通过逐步调整和实施以下几大策略不断扩大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策略之一:调整投资策略,将中国作为亚洲发展战略的重点,融入其全球发展布局中近年来,跨国石油石化公司在中国的业务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而其

25、在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业务增长却举步不前,因此,这些跨国公司纷纷调整投资战略,提升中国业务在公司经营中的地位,将对华投资确定为其亚洲发展战略的重点,并将中国业务的发展融入其全球发展格局中。如巴斯夫公司计划在 20012005 年期间对亚洲投资 45 亿美元,这些投资几乎都将投向中国,建成以其在中国南京、上海、马来西亚关丹的大型装置为支柱和基地的亚太地区业务构架。再加上早些年跨国公司通过实施亚洲投资战略,已在日本、韩国、新加坡、中东等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建立起了一大批独资或合资炼油石化企业,成为其向我国石化领域扩张的桥头堡。同时继续大力发展对华业务,将中国视为其进军亚太市场的主战场。跨国公司正是利

26、用其配置全球资源的优势,将其在中国石化工业的发展与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互供原料和产品,互为市场;另一方面,为今后进一步“抢滩”中国市场打下很好的物质基础,从而实现中国业务发展与公司亚洲发展战略的一体化。由此可见,目前跨国公司针对中国市场已基本形成了“迂回包抄” 、“内外结合”和“中心开花”之势。策略之二:投资项目规模化、系统化,投资地点基地化、园区化,逐步完善产业链和产业群, 产业布局日益明朗中国入世后,跨国石油石化公司已开始调整在华石油石化领域投资的布局,由过去小规模、短期性、局部的投资转变为当前更具主动性、战略性和长远性的全面大规模投资,既投资于上中下游的最终产品

27、,也投资相关的中间产品;既投资于生产性项目,也投资于销售、储运等配套项目,逐步形成产业链并趋于完善。如埃克森美孚、壳牌和 BP 都加紧通过与国内公司合作,分享上游油气资源、参与下游成品油分销和化工产品市场、借助发展世界级规模的炼油和乙烯生产装置,向我国石油石化工业的各个环节渗透,正在较为迅速地构筑和完善其上中下游一体化的产业链。同时,跨国石油石化公司以我国经济发达、市场巨大的沿海、沿江及内陆的重点城市为“根据地” ,迅速将其对华业务辐射到周围地区乃至全国。尤其是中国入世后,跨国公司更是在新兴的上海、南京、珠海、苏州、无锡、常州、张家港、南通、镇江、宁波、惠州、泉州等化工园区投入巨资,利用大型石

28、化项目为龙头带动大量下游石化产品的开发及配套公用辅助项目,互利互补性的产业群正在形成。截止 2002 年,上海化学工业园区的累计投资额已超过 73 亿美元,以中石化与 BP合资的上海赛科 90 万吨年乙烯项目为龙头,聚集了巴斯夫世界最大的聚四氢呋喃和四氢呋喃项目、拜耳世界级规模的 MDI 和 TDI 以及聚碳酸酯项目、巴斯夫与亨茨曼合资的上海联合异氰酸酯项目等,这些项目体现出互补性极强的上中下游产品链关系。同时,法国液化空气公司和美国普莱克斯公司联合成立了上海化学工业区工业气体公司,成为工业区气体集中供应商。跨国公司利用园区内形成的互利互补性很好的产业群,优化资源配置和利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29、,进而获取丰厚的利润。随着跨国石油石化公司在中国不同地点对不同项目进行投资,其产业布局日趋明朗。以 BP 为例,该公司在华业务主要集中在广东、上海、重庆等区域,其产业链布局已基本形成了以广东为重点,华南、华北和西南三角支撑的局面。如在华南,BP 计划将珠海建成世界最大的 PTA 生产基地以及广东最大的 LPG 储存基地,并在广东LNG 项目中占股 30;在华东,BP 投资上海 90 万吨年乙烯项目,完成亚洲最大的液化气中转基地宁波液化气储气站的建设,计划参与福建 LNG 项目;在西南,BP 在四川拥有全国最大的醋酸生产厂,已占有全国 30的市场份额。并计划未来 3 年进一步扩大生产,建成我国最

30、大的醋酸酯生产厂。策略之三:投资方式趋向控股或独资,兼并收购崭露头角随着我国石油石化产业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外商对华投资环境的进一步熟悉,跨国石油石化公司逐渐提升在华投资项目的参股比例,并越来越倾向于选择控股或独资方式,以便将在华投资企业真正纳入公司的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并可放心地转移附加价值更高的产品技术和生产制造技术。在上游油气资源方面,虽然是中方控股,但外方的参股比例已较过去大为提高,例如在西气东输项目中壳牌财团的参股比例高达45%。在炼油和乙烯项目方面,中外双方多是对半合资,如福建的乙烯和炼油扩能项目、上海赛科乙烯等项目中,外资的持股比例均为50%。而在基本开放的下游化工领域,近年来

31、外资控股和独资的项目日益增多,如 BP 独资运营珠海 PTA 项目和宁波 LPG 储库项目,巴斯夫的聚四氢呋喃项目是其在华的第一个独资项目等。值得注意的是, “入世”前后,跨国公司改变过去在华与中方“捆绑”在一起成立合资企业的投资方式,转而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与中国企业建立起“非束缚性”的伙伴关系,对华企业的兼并收购正崭露头角,投资方式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如埃克森美孚、壳牌和 BP 等公司分别在国有三大控股石油石化公司海外上市时通过收购公司股票成为后者的战略合作伙伴,这种合作方式非常灵活,即可增资扩股,也可将所持股权出手转让。2004 年,BP 和壳牌已先后出售了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的股票。BP 在

32、 2002 年通过收购合资公司的中方股份,全资拥有了珠海九丰阿科能源有限公司,成为我国第二大 LPG 进口商。这种将合资公司进行“独资化改造”的现象已越来越多。外资之间还出现了强强联合在华兴建外商独资化工企业之势,如美国道化学与日本旭化成对半合资张家港 PS 生产厂等。策略之四:经营管理本土化趋势进一步加强跨国公司继续遵循“战略全球化、实施本土化”的基本原则,加紧实施“根植中国”的本土化策略,在继续加强产供销本土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人力资源、研究开发、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本土化,增强其对中国市场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在人力资源方面,随着对本土人力资源开发的不断深入,跨国公司开始越来越多地选用本地人才

33、和留学归国人员担任在华企业的高级职务。在研究开发方面,跨国公司为紧跟中国市场的发展变化,更快更好地提供“中国式”的产品和服务,开始在华投资建设研发中心,加快实现产品本土化开发,并为其在华的战略经营提供技术支持。2002 年初,BP 出资 1000 万美元在华与中科院等国内顶尖研究机构和高校共同建立了“中科院BP 公司中国研究中心” ,这是BP 在亚洲第一个、全球第五个研究中心。在营运管理方面,随着中国业务在跨国公司全球经营战略特别是在亚洲战略中的地位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其亚洲发展重心移至中国。因此,许多跨国公司在进一步加强其对在华投资企业统一管理的同时,将亚洲地区业务管理总部设在中国

34、,中国随之升级为亚洲地区营运管理中心。例如,通用电气塑料集团在将其中国区总部从香港迁至上海后,2002 年又将其位于日本东京的亚太区总部迁至上海。巴斯夫公司已将直接投资的中心转到亚洲,并将其东亚总部由香港迁至上海。策略之五:注重市场研究,以高品质、多样化和差别化的产品进入和占领市场,以 专业化、 规范化和个性化的服务赢得市场跨国石油石化公司在进入中国之前或在华推出新产品或服务时,都会先进行科学周密的市场调查,收集和分析中国市场上大量的相关信息,根据中国市场多样化的需求对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市场进行细分,确保能够迅速占领市场。这不仅为其大规模的进入打下坚实的信息基础,而且有利于公司及时捕捉商机。据

35、悉,巴斯夫金陵树脂公司收集到的不饱和树脂的市场资料,比国内全国性机构掌握的资料还要详尽。同时,跨国公司利用其先进的技术,适当避开与中国企业在大宗石化品上的竞争,在中国生产和销售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价值的产品,保持其产品在精、专、特、新方面的优势,获取高额利润。如虽然汽车高端用油仅占整个车用油市场的 30,却占车用润滑油利润的 80。目前外来品牌虽在中国润滑油市场只占15%的份额,但却占国内都市轿车用油的 78,跨国公司已在润滑油的高端市场上占据了绝对优势地位。此外,跨国石化公司针对我国工程塑料、精细化学品和专用化学品等产品国内产量严重不足的情况,加大了对这些市场的开发和投资力度,目前都已拥有较高

36、的市场份额。在提供高质量、差别化产品的同时,跨国公司还凭借其卓越的服务理念,通过为用户提供全方位规范化的售前售后服务,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在华市场份额。跨国石油公司在华加油站与其在全球的加油站一样,从外观设计、设施布置到服务都采用统一的标准,并且为达到更高的盈利水平,把产品销售和服务结合起来,除加油外,附带洗车或存车、换轮胎等相关服务,还在加油站旁附设全天营业的小型超市,提供各种便利服务。这种方法不但提高了加油站面积的使用率,具有很高的盈利性,吸引了大量的客户,而且对中国传统的加油站经营模式发起了挑战。策略之六:与国内强势企业充分合作,借助社会公关,强化品牌认知度,提升公司形象和知名度,扩大公司的

37、市场影响跨国石油石化公司为加快其在华业务的发展进程,提高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地位,纷纷与国内的强势企业合作和建立战略同盟,利用中国企业的知名度和现有的销售渠道,迅速拓展业务,构建自身的销售网络。同时借助宣传和公关,利用社会效应来扩大公司品牌的认知度,提升公司形象。杜邦公司 2001 年先后与我国针织龙头企业三枪和我国世界最大的羽绒服生产企业波司登公司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在品牌推广、技术服务等方面对三枪和波司登进行全方位支持,在三枪所有产品线上广泛使用杜邦的弹性纤维产品,并借用波司登在我国市场的强大影响迅速使杜邦公司的产品覆盖全国。杜邦公司还通过与媒体和政府机构联合举办活动等方式,利用参与社会活动、资

38、助教育事业等公关活动产生巨大的公众效应,扩大品牌影响力,宣传公司企业文化,为企业形象增色添彩。该公司自 1987 年起每年投入 10 万美元,在国内 10 多所重点大学设立“杜邦奖学金” 。从 1999 年起与我国科技部合作设立评选“杜邦科技创新奖” 。此外还通过在国内发行量最大的读者杂志上连续刊发中国世界级科学家的卓越成就和贡献,借以宣传和塑造杜邦公司科技公司的形象。策略之七:运用知识产权保护手段强化技术垄断优势,扩大自身品牌市场份额一些著名的跨国石油石化公司为了占领中国石油石化工业的产品和技术市场,并为未来的发展寻求法律保障,纷纷来华注册专利、商标和品牌,尤其是在专利保护方面,近几年来,积

39、极抢注专利和扩大申请范围。据初步统计,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到 21 世纪初,埃克森美孚、壳牌和 BP 三大石油公司在华共申请专利近 1800 项,杜邦、道化学、巴斯夫和拜耳四家化工公司在华共申请专利 2600 项,而且母专利占很大比例,专利申请配套性很强,涉及面广、起点高。目前,国外石油石化公司在在我国润滑油、有机化工、合成材料等领域申请的专利已占国内这些领域申请专利总数的 60%左右。同时,跨国公司与我国企业合资时,大多是采用其专有技术,在输出技术的同时也输出了其品牌。据统计,我国现有 20 多万个“三资”企业中,有 90以上的企业使用外方商标。如埃克森美孚与上海石化成立的上海金森树脂合资

40、公司使用的就是前者的专有石油树脂技术,所销售的产品则使用前者的“Escorez”品牌。目前跨国公司为保持竞争力,在加快加强在华抢注专利的同时,注意对转让的技术、尤其是核心技术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跨国公司只有取得企业控股地位后才会真正转让先进技术;在不具有股权优势时,往往仅转让二三流技术,这样既可延长其产品生命周期和技术专利期,又可通过技术垄断和品牌控制等掌握其对企业和市场的实际支配权。三、跨国石油石化公司在华今后发展趋势总的看,跨国公司在华未来发展将呈现以下态势:一是随着其在华业务的不断发展及其产业链的日益完善,中国石油石化市场将形成以国内三大石油公司为主导、跨国石油石化公司为重要组成部分、民

41、营炼化企业为补充的多元化市场主体的竞争格局。今后在我国石油石化市场上,国内三大石油公司仍将在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和销售、大宗基础石化品生产等方面在总体规模上(包括能力、市场份额等)占据主导地位。而跨国石油石化公司则将在炼油和油品销售、部分石化品生产等方面在部分地区占有一定市场份额的同时,将在高新技术领域、高附加价值的高端产品领域,如精细化学品、专用化学品、功能化产品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甚至在某些产品领域形成垄断地位。二是跨国石油石化公司将积极把握中国入世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投资和业务发展领域将进一步扩大,投资方式将更加灵活。跨国公司将根据我国入世承诺,加紧在华拓展油品的批发和零售业务、技术服务、

42、专业咨询服务、工程设计施工服务、金融服务、物流服务等,且还将在华设立更多的研究开发机构。此外,跨国公司将采取更加多样化的投资方式加快进入中国市场和扩张在华业务,在目前主要以合资、合作和独资方式的基础上,采取其在国际市场上惯用和擅长的兼并与收购等方式对华投资。尤其是跨国公司可能会利用多种灵活的投资方式与我国一些生产石化下游产品的民营企业和地方化工企业以及部分油品上市公司展开积极的合作。三是跨国公司将在人才和技术创新方面与我国企业展开更为激烈的竞争。他们将在本土化策略的指导下,继续采取“感情” 、 “事业”和“待遇”三管齐下的方法,从中国企业吸引大批高素质人才。跨国公司将充分发挥这些本土人员熟悉国

43、情,熟悉国内企业的优势,更加顺利地扩大在华业务。这在某种程度上将加重国内企业的人才流失问题,并造成较为严重的损失。在技术创新方面,跨国公司将更加重视利用其技术优势对我国进行技术控制,尤其是利用知识产权保护等手段限制我国技术创新的空间。附件一埃克森美孚在中国一、埃克森美孚在中国的发展1998 年埃克森和美孚两家公司合并后,大大加强了在中国拓展业务的能力。合并后的埃克森美孚通过其在中国的分支机构,积极参与了中国能源领域各个方面的活动,如勘探开发、炼油、销售、化工和发电等。未来五年埃克森美孚计划继续向中国投资 40 亿美元兴建炼厂和化工厂。合并前的美孚公司早在 100 年前就已在中国开展了油品销售业

44、务。八十年代以前,美孚的对华业务是由香港美孚石油公司负责展开的,当时其在华的业务重点是香港地区,是香港基础设施项目最大的燃料油和润滑油供应商。1991 年,美孚公司在北京和上海设立了办事处,1993 年在广州设立了办事处,一并负责公司中国大陆业务的开拓。1985 年埃克森化工公司在北京设立了联络处。1995 年 9 月 18 日,埃克森中国公司成立,总部设在北京,负责埃克森在中国的活动。2001 年 3 月 22 日,埃克森美孚为适应在华业务的增长,调整了中国公司人事,宣布陈培璋自 4 月 1 日起担任美孚石油(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及埃克森中国公司总裁,这两家公司主要负责香港以外的在华的各

45、项业务,包括埃克森美孚福建和广东的合资项目。戈德曼将继续担任埃克森美孚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直接负责埃克森美孚与中国电力组建的合资发电公司并负责埃克森美孚在香港的其他业务。陈培璋和戈德曼分工负责反映了埃克森美孚鉴于公司在华业务迅速增加的力度和范围加强了该地区的管理力量。现时,埃克森美孚在中国: 是最大的润滑油销售商; 是“西气 东输”项目的主要国际合作伙伴。 正与中方研究多个石化重大项目,包括广州和福建的炼化项目; 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公司首次公开募股中作为战略伙伴,投资6.16 亿美元购买了 3,169 股股票,占 A 股发 行前总股本的3.8%。 在中国拥有 36 座加油站。二、在中国的

46、投资情况埃克森在中国的投资涉及油气勘探开发、炼油与营销、化工等领域。1 油气勘探开发在埃克森和美孚公司合并前,两家公司已分别积极参与了中国的油气勘探开发业务。美孚公司参与了中国海上油田- 珠江口盆地的两个油区的勘探和开发。1979 年埃克森与中国签定了海上勘探合作合同。1993 年,埃克森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达成协议,参与东海的勘探,同年获得了塔里木盆地第一个产量分成合同;1996 年初又获得塔里木两个新区块的合同;1996 年晚些时候,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签订了勘探辽东湾一个海上区块的合同。2001 年 6 月 5 日,埃克森美孚被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PetroChina)选为海外合

47、作伙伴,参与“西气东输”项目。埃克森美孚中国天然气管道分公司和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CLP)将合作开发上述项目。该项目总价值将达到数十亿美元。对这一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参与,使埃克森美孚将在上百年里长期涉足中国的发展。目前,埃克森美孚公司与长庆油田正在进行合作开发利用苏里格、米脂气田天然气的谈判。 2 炼油、化工及营销(1)炼油和化工埃克森美孚将与中国石化福建炼油化工有限公司合资建设福建炼油乙烯一体化项目。该项目总投资 268.21 亿元,其中中国石化占投资的 50%,埃克森美孚(中国)有限公司和沙特阿美公司各占 25%。项目包括建设 60 万吨/年的乙烯蒸汽裂解装置,45 万吨/ 年的聚乙烯装

48、置,30 万 吨/年的聚丙烯装置以及衍生物生产装置和相关的销售设施。炼油能力将从目前的 400 万吨/年扩大到 1200 万吨/ 年。同时将设立独家油品销售合资公司,负责福建全省产品的批发和零售。埃克森美孚将与广石化进行 50:50 的合资合营,将广石化的一次加工能力从目前的 770 万吨/年扩大到 12001500 万吨/ 年,同时乙烯产量将增加 23 倍。埃克森美孚目前在中国有 4 家润滑油调合厂。美孚公司在天津建成一座润滑油调合厂。1997 年 9 月 11 日,其在太仓的大陆第二座润滑油生产厂投产,与该厂配套的还有一座 2 公里长、可停泊 2.5 万吨船舶的美孚独资的码头。1998 年埃克森在天津的润滑油调合厂成功开工。1999 年 4 月 29 日埃克森公司位于宁波的润滑油调合厂开工,该厂共投资 2500 万美元,将满足中国中部和南部地区的需求。1985 年埃克森与中国石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往来文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