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低碳农业与可持续发展探讨.doc

上传人:dzzj200808 文档编号:3162772 上传时间:2018-10-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碳农业与可持续发展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低碳农业与可持续发展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低碳农业与可持续发展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低碳农业与可持续发展探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低碳农业与可持续发展探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低碳农业与可持续发展探讨摘 要:总结了我国构建低碳农业和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分析了我国构建低碳农业和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我国构建低碳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低碳经济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成为低碳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从低碳经济的概念出发,分析了旅游业低碳发展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基于低碳经济的旅游业发展对策。关键词:低碳农业、旅游业;可持续发展。CO2,CH4 等温室气体排放的温室效应造成全球气候变暖,正在深刻影响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重大挑战。农业生产既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又具有汇集和转化温室气体的功能

2、,同时其过程还要受到温室效应的严重影响。因此,在农业生产中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低碳农业已成为人们探索追求的目标。如何在今后的农业生产中实现化肥、农药、农膜、除草剂等石化农资产品使用减量化,农业废弃物的再利用、再循环,进行保护性耕作,充分发挥农作物、林木和草地植物的碳汇潜力和价值,减排增汇,既能遏制温室气体排放影响气候和改善环境,又能提高农业经济和社会效益,是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为此,我们进行了文献资料分析和实地调研,对我国的低碳农业与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思索探讨。1 低碳农业与 可持续发展 的必要性。1.1 构建低碳农 业与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3、英国 2003 年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其引伸概念低碳农业(lowcarbonagriculture )是指农业生产与经营中排放最少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同时获得最大收益的农业发展模式,它是低碳经济的基础。可持续发展(Susta inabledevelopment)概念最先于1972 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提出,它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低碳农业与可持续发展两者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是目前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必然因果链,只有构建低碳农业,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纵观人类农业发展进程,可将农业发展历史分为原始农业

4、、传统工业化农业和现代农业等三个阶段。相应地按照农业生产过程中温室气体(以 CO2 为主)排放多少,即碳经济概念,则可将农业发展历史划分为低碳低效农业发展阶段、高碳高效农业阶段和低碳高效农业等三个阶段。低碳低效农业发展阶段即原始农业阶段,以刀耕火种为主要特征,维持原始生态环境,没有工业化农业造成的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农业生产低碳(排放)和低效率。高碳高效农业阶段是工业革命以后的传统工业化农业阶段,以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等高碳排放工业产品为主要特征,农产品单产获大幅提高,正处于这一发展阶段的我国农业体现高碳高效率。低碳高效农业发展阶段即我国今后构建的现代农业阶段,要求保持传统农业的高效率,从而满足人

5、口不断增长和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需求,同时,还要进一步减排温室气体,构建低碳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史上的新阶段,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几代领导人和人民大众 60 年努力奋斗的目标。2007 年中共中央 1号文件还系统提出了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政策措施。低碳农业和可持续发展也就是我们现在及未来需要探索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式。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就是要从高碳高效农业转向低碳高效农业。并且,过去的原始农业也是低碳农业,这不是我们所需求的农业,因此,准确地说,我们追求的现代农业就是要发展低碳高效农业。1.2 构建低碳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两型社会

6、建 设”的关键。低碳高效农业的特点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是节约型、效益型、安全型、友好型农业。简言之,它是高综合效益的生物多样性农业经济模式。它是人类继传统工业化农业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产量与品质,满足人类需求后,进一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农业可持续发展是针对传统工业化农业发展中出现的资源消耗大、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等一系列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农业发展战略,这种发展能够有效合理利用与保护土地、水资源、植物和动物遗传资源,而不会造成生态环境退化。2007 年12 月,中国国务院批准“ 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 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建设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两型社会”

7、建设是中国应对气候变 化的一个国家综合战略举措。在两型社会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引入国际视野和现代理念,注重借鉴汲取国内外现代农业建设的经验教训,大力引进国内外先进的低碳农业技术,先试赶闯,创新出一条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城乡统筹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现代农业发展新途径。1.3 构建低碳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维护国家声誉和体现国际责任的要求。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与全球气候变化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构建低碳农业是一场涉及农业生产模式、农村和农民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发展低碳农业并不是未来的事业,而是应该从现在做起,关乎每个人的事情。防范全球变暖,需要国际合作,关乎全球每个国家和地区。因

8、此,构建低碳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中国农业发展本身的需要,更是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体现对全球农业发展作贡献和尽责任及义务的要求。2007 年5 月,中国政府发布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根本大法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009 年12 月中国政府正式对外宣布控制 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 2020 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 CO2 排 放比 2005 年下降 40%45%, 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 十二五”及其后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在维护第三世界发展权和承担自己的国际义务方面走在世界的前沿。从 1995年开始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 1997年京都议定书签署,再到 2009

9、年哥本哈根全球气候会议通过了一份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围绕包括低碳农业在内的低碳经济世界博弈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并将对今后世界多极化格局产生决定性影响。不言而喻,我国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工作,工业系统固然要勇挑重担,但是,“三农” 工作系统同样责无旁贷。这是因为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一个重要的温室气体来源,同时又受到温室效应的严重影响。2 低碳农业与 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国在发展低碳农业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巨大的贡献,但也还存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依然任重道远。2.1 农业生产方式不尽合理。长期以来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严重不足,资源利用效率相对低下。如土地总量较大,

10、位居世界第三,但人均耕地面积仅 0.085hm2,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 1/3。为了应付日 益膨胀的人口增长需求,我国过去采取了一系列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已成为我国低碳农业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一是土地利用改变,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破坏和降低了森林、草地植物的碳汇功能。土地利用变化是目前大气中碳含量增加的第二大来源,其作用仅次于石化燃料的燃烧。2006 年中国共减少耕地 67.4 万公顷,2006 年底全国耕地面积只有 1.218 亿公顷,已逼近 1.2 亿公顷的“ 红线”;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高达 138万平方公里,年均土壤侵 蚀总量为 45.2 亿吨,且以每年 1万平方公里的

11、速度流失;全国沙化面积达 173.97km2。致使野生动物栖息繁衍地日益缩小,加上人为乱捕滥猎,导致物种数量减少和濒临灭绝。据有关资料,我国有 15%20%的物种处于濒危和受威胁状态,包括 4600 多种高等植物和400 多种野生动物。近几十年已绝迹的高等 植物就有 200 多种,野生动物有 10 余种,还有 20 多种濒临灭绝。二是土地利用与施肥方式不合理。天下论文网为了追求农产品单产,提高农地复种指数,大量使用化肥,导致农田土壤退化,土壤中有机碳大量丢失排放,引起农业生产报酬递减,进而造成整个农业生态系统脆弱,病虫害频繁发生,进一步加大化肥和农药使用的恶性循环。同时,施肥方式不当加剧了温室

12、效应。如大量施用石灰和尿素已成为 CO2 的排放源。向土壤中施用石灰能够降低土壤的酸性,促进作物生长;但是碳酸盐和重碳酸盐的溶解和释放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 CO2。尿素施用过程中碳素的易挥发性也导致大量 CO2 的损失。三是草地过度放牧。我国草地总面积的大约90%存在着不同程度退化,全国沙漠化、盐碱化的草原面积达 1.35 亿公顷,约占总面积的 1/3,且以每年 200 万公顷的速度迅速增加。严重降低了我国现有的4 亿平方公里草原的碳汇功能。四是农业灌溉方法不当。占我国有效水资源利用量 77%的农业用水未采用节水灌溉,加剧了水资源短缺;加上大量施用化肥、牲畜粪便有害排放等导致水资源污染严重;过

13、度开采地下水以保障生活和农业用水,这又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进一步加剧了土壤退化和沙漠化,降低了农业碳汇功能。2.2 农业生产废气大量排放科学研究表明,农业生产与经营是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二大来源,其中农业生产的废气又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来源。一是畜禽集约化养殖、水稻种植、肥料施用以及农业秸秆燃烧等活动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据估算,2000 年 农业源排放甲烷占我国甲烷排放总量的 80%,排放氧化亚氮占我国氧化亚氮排放总量的 90%以上。二是农村乡镇企业工业和农业机械化的使用已成为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20012006 年,我国农机总动力从 5.50 亿千瓦增长至 7.26 亿千瓦,拖拉机保有量由

14、 1405.5 万台增长到 1728.3 万台。2006年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达到 167.6 万台,水稻插秧机保有量 11.2 万台。2006 年的机械化耕地、播种和收获总面积达到1.56 亿公顷,作业水平分别为 52.1%,32.4%和 25.2%,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 38%。在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粮食作物中,小麦机播和机收水平均超过 80%,基本实现了生产全程机械化;水稻机械化栽植和收获水平分别为10%和 40%;玉米机播和机收水平分 别达到 58%和 5%。由于农用动力机械排放标准低于城市用车,且油品质量也低,所以农用动力的温室气体排放成为农村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论文格式2.3

15、 过量使用农用化学物质。农用化学物质包括农药、化肥、农用薄膜、化学除草剂、作物生长剂等。在现代农业生产中,虽然农用化学物质的投入对保障农业增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如果不合理使用或过量使用也会造成低碳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我国是化学品生产和消费量最大的国家,其中氮肥生产占化肥总产量的 80%。1997 年,中国的氮肥达到自给自足,2007 年氮肥过剩近1000 万吨。我国氮肥使用量从 1960 年代的50 万吨增长到 2008 年的3000 多万吨。我国化肥用量赶上和超过世界施肥水平最高的比利时等国,但其利用率平均仅 27%30%,其余部分都流失到环境中,常常造成大气、地表水、地下水污染

16、。农药和除草剂对防治作物病虫草害具有重要作用,但往往含有各种毒素,农药残留可在生物体内蓄积,并对多种生物造成危害。我国农药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总用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至 2000年每公顷使用农药已达24.2kg。其用途已不局限于农业,还涵盖畜牧业、林业、园林、工业、宠物、家庭户内和庭院花园等,日常生活,无处不用。由于农药施用有效利用率很低,一般仅 20%30%, 因此农药和 除草剂大部分漂浮在空气中或降落在地面,一小部分则进入土壤、水体、生物体内。此外,据有关资料,我国农用薄膜残留量每年每公顷45kg,废弃地膜每年约有 40万吨在农田 里。我国农用化学物质的过 量使用,不仅其生

17、产过程的典型高能耗和高污染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而且造成土壤和水环境严重污染,造成土壤等碳素贮存库和转化器功能的减弱或丧失。2.4 农业废弃物处理方式不合理,低碳价值观念有待提高。农业废弃物包括种植业的秸秆和集约化养殖业产生的畜禽粪便废弃物等。在我国传统农业生产发展模式中,生产环节单一,往往有意无意地把种植业与养殖业分割开来。每年农作物秸秆有 7 亿吨,除一部分还田外,更多的是当作废弃物焚烧,结果不仅浪费资源,又增加了温室气体排放。农业集约化养殖产生畜禽粪便,每年约 18亿吨,由于处理需要成本会影响经济效益,所以往往任意堆放,其结果又造成温室气体排放。这些有机废弃物中大约含有的 6000 多万

18、吨农作物必须营养成分氮磷钾总量甚至比目前我国化肥产量还要高。此外,更重要的是还有大约 6亿多吨,目前我国土壤急需要的有机碳。发达国家过去现代农业形成的发展模式是一种非持续性的发展模式,我国低碳农业和可持续发展不能再重复这种高碳发展模式。我国要实现低碳农业和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农业发展模式的变革,而且是包括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要从高碳理念向低碳理念的一系列革命性变革。在这场方兴未艾的低碳发展浪潮中,特别在我国还未完成全面工业化和未充分享受现代工业文明成果的发展道路上,必须完成低碳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跳跃,转变农业发展观念和生活理念,牢固树立我国低碳农业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摘要:低碳经济已经成为社

19、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成为低碳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从低碳经济的概念出发,分析了旅游业低碳发展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基于低碳经济的旅游业发展对策。关键词:低碳经济;旅游业;低碳发展Abstract: Low-carbon economy has been th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trend. As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third industry, tourism should become an integral part of Low-carbon economy. Base

20、d on the defination of the concept of low-carbon economy, the paper analyses the necessity of low-carbon development in tourism and challenges in the development,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n how to vigorous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Low-carbon economy .K

21、ey words: Low-carbon economy; tourism industry; Low-carbon development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089(2009)07-0017-03一、 低碳经济概念随着大气中CO2 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近年来国际社会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应对之策。从 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到 2007年的巴厘岛路线图 ,再到 2008 年7 月,在日本东京 举行的 G8峰会提出的2050 年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 减少至少一半的长期目标。各国都在积极为碳减排的责任和目标寻求途径和方法。表面上

22、看,低碳经济是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所做努力的结果,但实质上,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它将全方位地改造建立在化石燃料(能源) 基础上的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低碳经济的实质是提高能源效率、开发清洁能源、追求绿色 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和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的经济,建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1。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进入新世纪,我国旅游业的产业地位进一步提升,综合带动作用更加突出,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做好旅游业自身的

23、低碳化发展,成为低碳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将有利地促进总体经济的低碳发展。二、 旅游业低碳发展的必要性按照国家旅游局的规划,到 2020年我国旅游总收入将达到 46443 亿元人民币,相当于 GDP 的7%,旅游产业将 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 ,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因此,旅游业的低碳发展不仅仅使其行业的发展趋向于绿色和可持续,也对其上下游产业的绿色低碳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1、旅游业及其产业链构成 。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基础,通过提供旅游服务满足旅游消费者各种需求的综合性产业3。在一般旅行过程中,包含 “吃、住、行、游、购、娱”等六要素。因而旅游业与其他产

24、业之间的关联度极高。它以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区、旅游车船公司、旅游商贸公司等为主要内容,对其他产业既有极大的依托性,又有极强的带动性。每一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每一个旅游项目的建成,都会带动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与旅游业相关的产业主要指为旅游业提供原材料、零部件等的上游产业、辅助产业;也包括与旅游业共用某些技术,共享某些营销渠道或服务而联系在一起的产业或具有互补性的产业,如民航、公路等交通部门、餐饮业、住宿业、娱乐业、农业、轻工业、文物、通讯、零售业等。而这些行业均与碳消耗联系在一起,排放温室气体。有的甚至是高耗能产业:如民航、公路等交通产业。因此,旅游业的低碳发展涉及到其上游、辅助产业,

25、衍生行业,旅游业自身材料、能源消耗及排放等诸多方面。2、 旅游业低碳发展的急迫性。我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起步较晚,真正的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目前主要关注点仍然是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带动景区的经济发展,而对旅游资源开发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尚无足够的重视,其主要反映在: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具体表现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评估与规划、急功近利,在缺少必要论证与总体规划的条件下,便盲目地进行探索式,粗放式的开发。开发中重开发、轻保护,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贵重旅游资源的损害与浪费。在过去十几年的旅游业发展中,景区的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使我国风景名胜区,包括

26、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的一些自然风景区,已越来越遭 受到建设性的破坏。有的旅游地在景区内开山炸石,砍树毁林,导致水土严重流失;有的风景区出于经济目的,盲目进行旅店、餐馆的建设和扩大旅游区及修建旅游设施,导致原生态的严重破环。就以索道为例,在旅游名山上修建现代索道,甚至修几条,不仅破坏了自然风景区的原貌4 ,而且索道的修建与运行,则是高能耗过程;而在美国和 日本,索道在旅游景区的修建都有明确的规划可依,如日本富士山海拔 3776 米,公路只修到2000 多米,游人再多,也是自己一步步登上去的。旅游业粗放式运营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随着新的旅游模式的开发,餐饮业、住宿业、娱乐业、农业、轻工业、文物

27、、通讯、零售业等越来越多的融入到旅游业中。然而,餐饮业、住宿业、娱乐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一些承包商为求利益最大化,使用一系列非环保产品。如宾馆饭店的一次性牙刷、牙膏、一次性筷子、一次性拖鞋等日用品,质量差、使用率低、浪费严重,而且生产过程中和使用后都会给环境造成很大压力,导致风景区内垃圾废渣、废物剧增。目前,我国宾馆饭店一次性牙刷的日用量已达万支,其生产中消耗的直接和间接物料进入环境形成的污染远大于牙刷本身使用后的污染量。还有零售业中产品的销售,厂商为求吸引顾客眼球,在土特产、纪念品的包装上使用难降解材料,在浪费资源的同时对环境产生了污染。公众环保生态意识的不足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旅游业发展迅速

28、,而又缺乏规划和管理, 国民的生态环保意识较差,可以说游到哪里,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也就到哪里。风景区内游客乱扔的垃圾废渣、废物剧增。驰名世界的黄山、庐山垃圾随处可见,甚至连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游客也留下了各种饮料袋、包装袋等垃圾。而对这些垃圾的处理,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同时产生碳排放。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在旅游业的发展进程中建设低碳发展模式是实现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基于低碳经济的旅游业发展对策旅游业作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应以低碳经济理念为指导,面向低碳经济,以积极的姿态,大力促

29、进旅游业健康发展。(一)合理规划生态承载量一定时间内,在旅游地域的生态环境不致退化的前提下,旅游地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量称为生态承载量。旅游地生态承载量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对于旅游污染物的净化与吸收能力,以及一定时间内每个游客所产生的污染物量5。生态旅游承载量作为旅游者、旅游资源与 环境、旅游社区居民及管理者之间的有效接口,对于实现旅游业低碳发展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旅游业开发前期规划中,要注重低碳体系构建,科学开发资源,重视环境保护。由于各地条件不同,提供的旅游产品各异,所构建的体系是不同的。最重要的是开发者要树立低碳经济的理念,借鉴国外实施低碳经济的模式和经验,根据旅游地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特

30、点,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趋势,对旅游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构筑旅游地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坚持尽量减少生态成本的原则,减少土地等资源的占用,采用节能降耗技术,减少资源、能源的使用,加强对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的使用力度,从源头控制资源的进入量,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水平,努力促进旅游业朝低碳经济倡导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 ”方向发展。(二)统筹选择低碳运营模式根据每个省市的特征,借鉴国外低碳发展的先进例子,选择适合本地区的旅游发展模式,统筹规划,制定合理的目标,以最低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收益。1、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香港旅游资源贫乏,但香港并没

31、有盲目地搞人造微缩景点。目前,游客认为比较出色的景点是海洋公园和大屿山大佛。由于两个景点依山傍水,别具特色,成为到港游客必看的景点。缺乏吸引力的景点,根据当地的特点进行修缮和改造。与此同时,香港还把具有东方色彩的旅游项目保留下来。针对金融和贸易日趋活跃的特点。把目标盯在商务和会议旅游上。把旅游和商务以及会议结合起来,是高档次的旅游,比观光旅游增加二至三倍的消费,增加了外汇收入。可见,各地旅游资源都有优势和劣势,应根据本地的经济、地理、交通、市场等条件,因地制宜开发旅游资源,朝着多样化、专项化、高层次的方向发展。大力开展工业旅游、乡村旅游、小城镇旅游、温泉旅游、红色旅游、体育旅游、科技旅游等具有

32、特色的专项旅游6 。2、全面推进一些县市的生 态旅游。生态旅游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首选。我国有着丰富的天然资源,大力发展各县市的生态旅游,是走可持续发展路线,与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相适应的7。发展生态旅游,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努力实现由“低、小、散”的粗放型经营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转变。要以产业改 造为目标。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办法,加大规划、建设、管理的力度,努力提高景点、景区的水平。形成各生态旅游城市有特色的拳头产品。 积极发挥旅游业带动功能,从单一经营向综合型、复合型经营转变。发展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生产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土特产和旅游纪念品,合理利用当地全生态、无污染的原材料

33、,采用绿色、生态标志,让公众在旅游消费过程中,无形提高自己的绿色消费意识和生态环保意识。 做好内合外联、产业共兴。对内,要强化景点景区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联合效应;对外,主动接轨周边旅游城市的联合。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使我国的生态旅游得到长足的发展。3.2.3 积极推进“三农”旅游。旅游业有条件也必须为整个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三农” 问题是统筹城乡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对旅游业而言,就是要大力发展农业旅游、乡村旅游、农家乐旅游、海洋海岛旅游等,让农民走上致富奔小康道路的同时,利用这些天然的潜在资源,合理开发,实现清洁生产机制,必定会大力促进旅游业低碳发展的进程。目前我国

34、旅游业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从总体上看,那些经济欠发达、人民富裕程度相对较低的县市接纳的外来游客相对少很多,但旅游资源都各有特色。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多数旅游资源处于“清风明月不用买”的被“ 辜负” 状态。积极推进“三农”旅游,不但是对旅游业本身,还是对农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极大的价值8。3.2.4 采用“绿色饭店”经营模式现阶段,旅游各部门特别是宾馆、酒店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因此在吃、住、行方面要倡导绿色消费,采取措施,尽量减少能源、水源和生活物质的使用量,特别注意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饭店在确保设施和服务不降低标准的前提下,物品尽可能地反复使用,把一次性使用变为多次反复使用或

35、调剂使用。饭店在物品完成其使用功能之后,将其回收,把它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例如饭店内每天残余的食物,作为一种可堆腐的有机物,可通过厌氧发酵生产沼气,作为能源向饭店或周围居民供热或发电,或可以作为周围养殖场的饲料来源。废弃物要分类收集,便于无害化。饭店为了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使用无污染物品或再生物品,作为某些物品的替代物,如使用纸质餐具替代塑料餐具,印有饭店标志的纸质或布质提袋替代塑料袋,使用无磷、无铅、 “ 高效、无毒、多功能” 型洗涤用品 替代传统洗涤剂,在与游客沟通的条件下,变床单、被单“一天一洗” 为“ 一客一洗” ,节约水资源,减少污染排放。要合理利用常规能源,如煤、石油等,采用节

36、能技术,提高能源效率,推广使用节能灶尽量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在高原地区用太阳能来加热,要重视充分结合本地能源优势,考虑利用自然能。建立以节能为中心的无污染型“绿色饭店” 经营模式。减少资能源使用量和污染物产生量。3.3 倡导全民绿色消费倡导公民绿色消费理念,建立相应的制度和加大宣传力度,促使旅游者将环保视为一种义务和自觉的行为规范。首先,旅游业的相关产业部门可配合公关部门或环保产业部门开展公关活动。借公关活动对广大消费者进行教育,包括对绿色产品的认识,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对环保的提倡等等,一方面,增加公众的环保心理,强化他们的绿色意识,从而更积极主动地进行绿色消费,另一方面,树立了公众心目中的

37、本企业正面形象。其次,旅游广告不仅可以传递关于产品的信息,亦可进行对消费者的引导。通过旅游广告来达到教育的效果。当然,一些公益广告的教育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再次,旅游产品本身是个最好的教育例子。因为很多人习惯于从旅游实践中学习,好的旅游产品产生直接可见的利益,本身就是一种最好的“现身” 教育9。最后,着眼未来。在“绿色教育”中,青少年是一个极重要的角色,特别是随着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青少年学生必将成为旅游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青少年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的思想,他们是最有可能成为环保主义的推动者。此外,孩子对家庭(或其他成员 ) 的态度和消费行为有很大影响。从多方面考虑,青少年应成为“

38、绿色教育 ”的关注重点。3.4 国际合作,共同推进相关产业低碳化发展旅游业相关产业众多,旅游业在低碳发展进程中,要注重相关产业的低碳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奉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宗旨,推行 CDM(清洁生产机制)的完善化,系统化。努力使相关产业走低碳路线,减少 CO2排放量。由于国际旅游牵涉到长程飞行,据估计,因温室气体导致的全球暖化效应,国际旅游占有的责任份额高达 4%到 6%,因此旅游业被视为高温室气体排放行业。欧洲理事会现已正式通过指令,自 2012年将目前还未包括在京都议定书范围内的民用航空业纳入碳交易系统,且适用于所有进出欧盟区机场的国内和国际航班10。据此,相关产业更应

39、致力于技术创新,开发使用低污染,低能耗的新型交通工具及设施等。旅游管理必须和国际现代化管理接轨,采用国际国内先进的低碳管理模式,采用连锁管理模式,实现各个环节持续管理,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提高我国旅游业在国际上的整体竞争力。各国均应支持旅游业低碳发展进程中的相关政策制度,实现技术共享,更好的促进全球低碳经济发展。四、 结语旅游业低碳发展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是一个部门或一个产业在一年两年内可以完成的,需要经过整个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去努力和探索。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统筹各相关产业之间、各国之间的联系,寻求适合的低碳发展模式,实现清洁生产机制。只有这样

40、才能实现整个旅游业的低碳化发展,更好的促进总体经济的低碳发展。参考文献:1 辛章平,张银太.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发展战略J.2008.4. 2 李劲松.浅析旅游业在 30 年中的定位与功能.当代经济.2009.1.143 魏莉,汤颖松.基于循环经济的旅游业发展模式研究.2005. 4 李敏,论我国旅游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及保护策略. J.2008(11 ) .5 李慧欣,生态旅游承载量和旅游区经济发展.前沿.2004(5).6 中国投资咨询网,,2008.12.7 张建华.浙江临安全面推进生态旅游业.瞭望新闻周刊J.2001 (51 ).8 纪根立.浙江旅游业大发展的时期已经到来.今日本期关注.2005.11.9 皮平凡.绿色消费与我国旅游业营销战略探析.学术交流J.2004(3).10 民航资源网, 2008.11.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往来文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