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五大淡水名鱼与古词中食鱼文化 组图酬中都小吏携斗酒双鱼于逆旅见赠 唐 李白鲁酒若琥珀,汶鱼紫锦鳞。山东豪吏有俊气,手携此物赠远人。意气相倾两相顾,斗酒双鱼表情素。双鳃呀呷鳍鬣张,跋刺银盘欲飞去。呼儿拂几霜刃挥,红肥花落白雪霏。为君下筯一餐饱,醉著金鞍上马归。注:汶鱼即泰山赤鳞鱼,螭霖鱼。唐代大诗人李白漫游到泰山脚下,尝了赤鳞鱼后,写下了这首酬中都小吏诗,借山东人用泰山名鱼招待远来的客人,描述山东人的热情豪放。上杜元颖相公 唐 王建学士金銮殿后居,天中行坐侍龙舆。承恩不许离床谢, 密诏常教倚案书。马上唤遮红觜鸭,船头看钓赤鳞鱼。 闲曹散吏无相识,犹记荆州拜谒初。泰山“神鱼”螭霖鱼:鱼头似龙见
2、光变黑 离泰山便死神奇的泰山螭霖鱼,生长在泰山海拔 270 米至 800 米之间的山涧溪流中,是泰山山泉哺育的珍贵山区淡水鱼,对生存环境条件要求很高,随环境不同身体呈现不同颜色的变化,颇具观赏价值。螭霖鱼安静,且极其胆小,听到脚步声或见到人影晃动,便迅捷地游入石缝中躲藏,野生的螭霖鱼非常难以逮到。以前有人试着逮到它并带下山去,但很难繁衍,因此当地素有“螭霖鱼不下山” 的说法。也正因为这种特性 ,螭霖鱼被奉为我国五大名鱼之一。螭霖鱼还是人间不可多得的美味,其成鱼长不过 20 厘米,肉质细嫩,味鲜美而不腥,传说古时曾作为向朝廷进奉的贡品。螭霖鱼还可入药。 泰山药物志载:螭霖鱼方头巨口 ,龙须龙目,
3、全首似龙而无角,因得“螭”字,以其性喜雨而得“霖 ”字。因其还有补脑益智 ,生清降浊,养颜补气,延年益寿,明目聪耳,坚齿健身之功效。泰山螭霖鱼也叫赤鳞鱼又名石鳞鱼、时鳞鱼、斑纹鱼,为我国鱼类珍品,产于泰山山涧细流中,成鱼长不过 20 厘米,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为名贵肴馔,还可以药用。泰山赤鳞鱼是一种小型野生鱼类,在自然条件下,成鱼长不足 20 厘米,重不过百克。体侧扁,腹部圆,头小吻钝。体暗褐色、腹白,背部微显蓝色。体被细鳞,两侧鳞片微黄,背鳍、尾鳍灰黄色,其他诸鳍桔黄色。生殖季节雄鱼色彩鲜明,鳍呈桔红色,吻部及臀部缀以白色珠星,甚为美观。其鱼体色还会随环境而变,或深或浅。赤鳞鱼属底层鱼,喜食
4、藻类和浮游动物,养殖条件要求严格。泰山溪流以砂石为底,石上富生藻类,溪水常流低温,经流弯曲,含氧丰富,各种矿物质含量低,正是赤鳞鱼特需的生态环境。赤鳞鱼离开泰山水不易成活,自古有“赤鳞鱼不下山”之说。泰山赤鳞鱼为我国五大名鱼之一,自然资源量十分稀少。山东境内虽多青山秀水,但除泰山外,其他水域中均不见其踪迹。据载:“该品甚难蓄养,每蓄缸中,天暑则死,天雨则飞,时时跳跃缸外,必得大缸深水安置荫中,缸口以竹编盖盖之,十活一、二,亦不见长。 ”近年来,有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工作,使赤鳞鱼在人工养殖条件下能够正常繁殖生长,打破了“赤鳞鱼不下山”的说法。泰山脚下已基本建成两处养殖基地,并将部分鱼苗放归
5、自然水域,增殖自然资源。赤鳞鱼含脂量甚高,据传,夏日置鱼于石上曝晒,鱼肉可化油而流,只剩鳞片和骨架。该鱼香而不腻,鲜而不腥。 “养螭霖之水,盛螭霜之器,用之泡茶,绝对不腥” 。曾为清代皇室贡品。赤鳞鱼的烹制很有特点。炸鱼前需将活鱼冷冻,用毛巾托住鱼体开膛,放进佐料,鱼被投入油锅后,还能窜跃。熟后鱼头鱼尾翘起,呈弓形,色淡黄,蘸花椒盐食用,外酥里嫩。若清汆赤鳞鱼,佐以姜末、香醋而食,肉嫩汤鲜。当今慕名来泰安的中外游客,无不以登泰山、品尝泰山赤鳞鱼为快事。太湖银鱼 冰鱼 ice fish 或玻璃鱼 清康熙年间,银鱼与梅鲚鱼白虾并称为太湖三宝。银鱼形似玉簪,细嫩透明,柔若无骨,色泽似银,银鱼是太湖著
6、名特产,春秋时期太湖已盛产银鱼。因此,银鱼亦称脍残鱼或王余鱼。品种有大银鱼、雷氏银鱼、太湖短吻银鱼和寡齿短吻银鱼等。银鱼肉质肥嫩鲜美,营养丰富。银鱼炒蛋、银鱼丸子、芙蓉银鱼和银鱼馄饨等是太湖名菜名点。太湖银鱼亦称冰鱼 icefish 或玻璃鱼 glassfish。银鱼科Salangidae 银鱼属 Salanx 多种半透明鱼类的统称。见於东亚咸水和淡水中,在中国被誉为美味。体细长,似鲑,无鳞或具细鳞,很少长於 15 公分(6 吋)。口大,牙大而尖利。掠食鱼。银鱼是淡水鱼,长约七至十厘米,体长略圆,细嫩透明,色泽如银,因而得名。产于长江口的体形略长,俗称“面丈鱼” 、 “面条鱼” 。太湖银鱼,历
7、史悠久,据太湖备考记载,吴越春秋时期,太湖就盛产银鱼。太湖银鱼有四个品种:太湖短吻银鱼、寡齿短吻银鱼、大银鱼和雷氏银鱼。产量以大银鱼和太湖短吻银鱼为高。银鱼是淡水鱼,长约七至十厘米,体长略圆,细嫩透明,色泽如银,因而得名。产于长江口的体形略长,俗称“面丈鱼” 、 “面条鱼” 。太湖银鱼,历史悠久,据太湖备考记载,吴越春秋时期,太湖盛世产银鱼。宋人有“春后银鱼霜下鲈”的名句,将银鱼与鲈鱼并列为鱼中珍品。清康熙年间,银鱼被列为贡品,与白虾、梅鲚并称为“太湖三宝” 。太湖银鱼有四个品种:太湖短吻银鱼、寡齿短吻银鱼、大银鱼和雷氏银鱼。产量以大银鱼和太湖短吻银鱼为高。太湖银鱼春季在太湖边芦苇和水草茎上产
8、卵,产期主要集中于每年五月中旬至六月中下旬,此时也是捕捞银鱼的汛期。东山有“王月枇杷黄,太湖银鱼肥”之说。银鱼营养丰富,肉质细腻,洁白鲜嫩,无鳞无刺,无骨无肠,无腥,含多种营养成分。冰鲜银鱼大部分出口,远销海外,人称“鱼参” 。经过曝晒制成的银鱼干,色、香、味、形经久不变。异名来源。王余尔雅郭璞注,蛤残鱼尔雅翼 ,银条鱼日用本草 ,面条鱼黄渤海鱼类调查报告 ,大银鱼鱼类分类学 。为鲑形目胡瓜鱼亚目银鱼科动物银鱼的全体。银鱼动物形态,体细长,近圆简形,后段略侧扁,体长约 12 厘米。头部极扁平。眼大;口亦大,吻长而尖,呈三角形。上下颌等长;前上颌骨、上颌骨、下颁骨和口盖上都生有一排细齿,下颌骨前
9、部具犬齿 1 对。下颌前端没有联合前骨,但具一肉质突起。背鳍11 至 13,略在体后四分之三处。胸鳍 8-9,肌肉基不显着。臀鳍23 至28,与背鳍相对;雄鱼臀鳍基部两侧各有一行大鳞,一般为 18 至 21 个。背鳍和尾鳍中央有一透明小脂鳍。体柔软无鳞,全身透明,死后体呈乳白色。体侧各有一排黑点,腹面自胸部起经腹部至臀鳍前有 2 行平行的小黑点,沿臀鳍基左右分开,后端合而为一,直达尾基。此外,在尾鳍、胸鳍第一鳍条上也散布小黑点。生存环境与分布。可以生活于近海的淡水鱼,具有海洋至江河洄游的习性。分布山东至浙江沿海地区,尤以鄱阳湖,长江口崇明等地为多。我国的太湖盛产银鱼。少数种类分布到朝鲜、日本及
10、俄罗斯远东库页岛地区。化学成分。可食部 100 克含:水分 89 克,蛋白质 8.2克,脂肪 0.3 克,碳水化物 1.4 克,灰分 1.0 克;钙 258 毫克,磷 102 毫克,铁 0.5 毫克,硫胺素 0.01 毫克,核黄素0.05 毫克,尼克酸 0.2 毫克。性味 日用本草:“味甘,平,无毒。“归经银鱼营养分析。银鱼属一种高蛋白低脂肪食品,对高脂血症患者食之亦宜。中医上认为其味甘性平,善补脾胃,且可宜肺、利水,可治脾胃虚弱、肺虚咳嗽、虚劳诸疾。功用主治。补虚,健胃,益肺,利水。日用本草:“宽中健胃,合生姜作羹佳。“ ;姚可成食物本草:“利水,润肺,止咳。“ ;医林纂要:“ 补肺清金,滋
11、阴,补虚劳。“;随息居饮食谱:“养胃阴,和经脉。“相关传说。从前,水晶宫龙王身边有一对童男童女,男的叫银果,女的叫银花。一日,龙王派他们俩到人间查看生物生长情况。在人间,他们看到人们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十分羡慕。以后,它俩的感情日益深厚,于是结为夫妻,过着男耕女织,相敬相爱的自由生活,再也不愿回水晶宫了。后来,龙王知道了着这件事,认为银果、银花违犯令条,罪不能容,便派水兵水将,将他们捉拿回宫问罪,并传旨将银果、银花打出水晶宫,永为全身透明的小鱼。从此,银果,银花只能在浅水处游动。他们感情深厚,银花在人间有身孕了,肚子日渐大起来,游动也很缓慢。银果随着银花总不远游,并为银花寻找食物。不料这又被龙
12、王知道了,龙王顿时大怒,即刻传旨,不许出生。银果、银花一听,悲痛万分,相互流泪不止。银果说:“这不是让我们断子绝孙吗?”银花接着说:“我们已是夫妻,怎能没有儿女,我决意破肚而死。这样能保全后代繁衍下去。”说罢,银花便游向碎石,破腹产卵而死。银果一见银花死去,他安置好卵子,也很快死去了。这是一段神话故事,不足为信。但银鱼的生命只有一年,确为事实。渔民们捕获的银鱼,不论大小,都是当年的鱼。黑龙江密山兴凯湖大白鱼密山市我国境内大、小兴凯湖。地理坐标为东经 13059-132 51,北纬 4444-4524。密山兴凯湖大白鱼,学名翘嘴红铂,俗称大白 鱼,鲤科;体长约 50-60厘米,体重 2-10 公
13、斤,浅棕色,银灰色,腹部白色,眼大,口偏上,下额坚厚突出而上翘,生活于流水及大水体的中上层,行动迅捷,善跳跃,性凶猛,以小鱼及挠足昆虫为食。兴凯湖大白鱼常与乌苏里江的大马哈鱼、绥芬河的滩头鱼并称“ 边塞三珍“。肉嫩味香,并有补肾益脑、开窍利尿药用价值,亦是国宴上的佳肴。兴凯湖水质洁净,营养丰富,利于仔生长,成鱼肉质细嫩鲜美,列为中国五大淡水名鱼之一,是历代贡品,国宴珍品。相传唐代有位皇帝南巡,御舟行至湖北江凌府界内时,忽有一尾大白鱼跃出水面,落在御舟之甲板上,只见鱼儿活蹦乱跳,阳光照射,银光熠熠,逗人喜爱。皇帝令御厨烹饪,品尝之后,对白鱼的美味大为赞美,从此,江陵府产的大白鱼就被列为贡品。大诗
14、人杜甫在其诗中曾形容“白鱼如切玉”,可见白鱼历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春夏季捕获之白鱼,全鱼可入药,其肉性味甘、温,有开胃、健脾、利水、消水肿之功效,治疗消瘦浮肿、产后抽筋。上海松江鲈鱼:江南第一名鱼松江鲈鱼仅产于上海松江县西门外秀野桥下,为松江特产,自魏晋以来就闻名全国,其肉嫩而肥,鲜而无腥,没有细毛刺,滋味鲜美绝伦,是野生鱼类中最鲜美的一种,中国五大名鱼之一。松江鲈鱼体型呈纺锤形,长约十二厘米,重不过二、三市两。用鲈鱼制作的名菜,有被誉为“东南佳味”的鲈鱼脍、鲈鱼羹等 。 相传乾隆下江南时路过松江府,吃了一碗当地的鲈鱼后赞不绝口,于是,这种鲈鱼更名为“松江鲈鱼” ,并被誉为“江南第一名鱼” 。
15、鲈鱼之美,天下皆知,否则怎会有晋人张翰的一走了之与“莼鲈之思”?据晋书 文苑 张翰传记载,西晋时期,江南文学家张翰在洛阳为官,一年秋天,西风乍起,寒潮将临,他忽然想起家乡的鲈鱼和莼菜正是肥美之时,随即吟道:“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唱罢便辞官回乡吃鲈鱼解馋去了。从此,“莼鲈之思”的美谈流传至今。 鲈鱼中,尤以松江鲈鱼最为著名。早在明代时,它就与黄河鲤鱼、长江鲥鱼、太湖银鱼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名鱼。据说,这厮生就异相,一般的鲈鱼只有两腮,而它有四腮,故也称四腮鲈鱼。或许正是因为其生得稀有怪异,故甚得帝王将相之青睐。隋炀帝下江南,品尝松江鲈鱼后赞美道:“金齑玉
16、脍,东南佳味也。 ”乾隆皇帝下江南,偶遇鲈鱼羹后赞不绝口,下令要年年进贡。 三国演义中有一章写“左慈戏曹操” ,说的是曹操设宴,左慈说:“脍必松江鲈鱼者方美” ,曹操道:“千里之隔,安能取之?”慈曰:“此亦何难取!”教把钓竿来,于堂下鱼池中钓之。顷刻钓出数十尾大鲈鱼,放在殿上。操曰:“池中原有此鱼。 ”慈曰:“大王何相欺耶?天下鲈鱼只两腮,惟松江鲈鱼有四腮:此可辨也。 ”众官视之,果是四腮。 所谓四腮鲈鱼,其实不过是古人眼花罢了。这种鱼两鳃前后各有一道凹痕,其形与色如同鳃孔,在鳃盖上又有条橙红色的条纹,看起来极似四片外露的鳃叶。尽管长得很异类,但它的肉质洁白似雪,肥嫩鲜美,少刺无腥,食之口舌留
17、香,回味不尽。遗憾的是,近年来松江鲈鱼濒临绝迹,被列为国家保护动物,我们也只能从古代文人墨客们酒足饭饱之后的慨叹中,感受鲈鱼之美了。 唐人杜甫在泛房公西湖诗中赞美所吃的莼菜鲈鱼是:“鼓化莼丝熟,刀鸣脍缕飞。 ”宋朝时范仲淹“回敬”道:“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到了元代,诗人张庸仍对鲈鱼念念不忘,他在秋水系舟图题画诗中说:“小姑山到彭郎矶,老树含风黄叶飞。何人泊舟秋色里,钓得鲈鱼三尺肥。 ”而明代名医李时珍也对鲈鱼赞不绝口,他先是从一个食客的角度高度赞美了鲈鱼:白雪诗歌千古调,清溪日醉五湖船。鲈鱼味美秋风起,好约同游访洞天。随后,又用医学工作者的严谨态度总结了鲈鱼的药用价值。据本草纲目记载:
18、“鲈鱼性甘温,有益筋骨、肠胃之功能。鳃性甘平,有止咳化痰之功效。 ” 其实,不论是生于海里还是那小小的江中,鲈鱼之鲜都会让人终身上瘾,仿佛张翰一样患上季节性“情绪失控” 。如今正逢层林尽染,漫江碧透,恰如陆游所说:“空怅望,鲈美菰香,秋风又起。 ” 玉树麒麟鲈鱼这是一道传统粤菜,据京津新城凯悦酒店的行政副总厨欧先生回忆,20 多年前他学徒的时候,就曾经有这道菜。玉树麒麟鲈鱼的成败,也是最难掌握的在于其火候。蒸的时间长了,鱼肉松散,时间不够则生、腥。欧先生悄悄透露,4 分钟是最佳时间,这是他当初时尝试了数次才发现的“秘笈” 。这道菜最妙之处在于金华火腿片和姜片的使用,姜片能将淡水鱼的腥味和土味去
19、掉,金华火腿片则巧妙地融入鲜美的鱼肉中,浅尝一口,唉,那滋味哪是鲜美二字了得。 怀胎鲜鱼这道菜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据说,某日唐朝大诗人王昌龄乘船路过浙江某山,听闻山里有个“神”庙,十里八乡的人都到这里祭祀,于是也备下酒肉和草履前去拜祭,随后将祭品投入江中。继续行船赶路不多时,王诗人猛然想起自己那把金铸刀没有从草履中取出,懊恼之余却也无可奈何。神奇的是,一条尺余长的大鱼突然从水中跃到船上,最喜食鱼的王诗人一见大喜,丢刀之痛顿减,命人烹制欲食之。就在打开鱼腹的时候,那柄金铸刀竟从鱼腹中掉出,众人无不称奇。后来这个“神话”故事传到了一位杭州厨师耳中,他据此创制了怀胎鲈鱼这道美味佳肴。此菜传统的做法是
20、将整条鲈鱼去骨,然后把调好的肉馅填入鱼的腹中,上锅蒸制而成。如今在分餐制的潮流之下,厨师们创造性地将鱼肉做成卷状,将莲子、马蹄、香菇、鸡肉、虾仁等馅料酿制其中再上锅蒸。出锅后浇上用老鸡熬制的明汤,这样既有鱼肉之鲜美,又有鸡汤之浓郁,美味啊。鲤鱼 唐 章孝标眼似真珠鳞似金,时时动浪出还沈。 河中得上龙门去,不叹江湖岁月深。黄河鲤鱼:黄河鲤鱼甲天下“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 。这里所产鲤鱼尾巴浅红、肚皮鲜白,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泥腥味,营养丰富,滋补健身,为宴席佳肴。孟津黄河鲤鱼是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的特产。孟津以东黄河河道开始放宽,河床宽而浅,含沙量少,透明度高,水中富含鱼类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盐
21、类,此处的鲤鱼因而味道鲜美。唐朝大诗人李白曾赋诗: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这恐怕是孟津红烧黄河鲤鱼最好的广告词。鲤鱼,是我国淡水鱼中的佼佼者,而其中又以黄河鲤鱼为最佳。鲤鱼之得名,据说因“鳞有十字纹理,故为鲤。”(本草纲目 ) 。自古以来,鲤鱼就有“诸鱼之长” 、 “鲤为鱼王” 、 “圣子”等美称。早在春秋战国时代,鲤鱼就被当作贵重的馈赠礼品。据史记 孔子世家 ,孔子得子,鲁昭公送鲤鱼作为贺礼。因此,孔子为其子取名曰孔鲤。在相传为孔子纂集的诗经中,已有“岂其食鱼,必河之鲤”的诗句,而古籍中的“河”就是专指黄河的。汉代也有不少诗文提到鲤鱼,例如“就我求珍肴,金盘烩利于鲤鱼
22、。 ”(羽林郎 )就是将鲤鱼作为美肴来称颂的。到了唐代,鲤鱼的身价倍增,高到了不准食用买卖的地步。因为“鲤”与“李”谐音,所以鲤鱼也就随着李唐王朝飞黄腾达了一个朝代。山东孔府历史上也有不吃鲤鱼的禁忌,因为孔府第二代祖先就名鲤。不过他的后代也想吃鲤鱼,便起个特异的名叫“怀抱鲤” ,此菜如今可在济南孔膳堂中吃到。或者干脆将鲤鱼改名叫“红鱼” 。鲤鱼鲜嫩肥美,营养丰富。 食疗本草称:“将鲤鱼煮汤食,最有补益而利水。 ” 枣林杂俎称:“黄河之鲤,肥美甲天下。 ”所以在沿黄地区到处都有烹烧鲤鱼的餐馆。济南地处黄河南岸,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沿黄大城市,因此,烹烧鲤鱼而终至形成独特的地方风味,是很自然的。济南名
23、菜“糖醋黄河鲤鱼” ,历来都被尊称为山东名菜之首,其地位之高,由此可知。另外,用鲤鱼烹制的菜肴还有“棒子鱼” 、 “瓦块鱼” 、 “红烧鱼” 、 “干烧鱼”等,不过“糖醋黄河鲤鱼”名气最大。糖醋鲤鱼的做法是:把活鱼开腹去脏刮鳞洗净,留须、尾、鳍,在鱼身划百叶花刀。撒盐稍腌,再将鱼身挂满蛋糊,放入热油中炸透,炸时提尾上头并将为弯起,炸成后使鱼尾弯翘起,放盘中。趁热浇上糖醋汁。糖醋汁是由烹醋、熬糖、加清汤、提薄芡诸到工序烧成的。因为鱼刚炸成浇汁后,受激吱啦作响,端鱼上桌,即有似跃起的活鱼造型,又有浇汁的声响,增加了宴饮情趣,颇受顾客的欢迎。如今济南各大宾馆、餐馆都有此菜。我国古代诗词中的鱼文化中国
24、是诗的国度,诗的王国。鱼诗是祖国古诗苑中的一朵奇葩,诗人以鱼为题材,借鱼抒怀,表达自己或怡情山水,或超然物外,或愤世嫉俗的情怀。鱼诗中也有很多是名人咏名鱼的诗句,诗人将鱼揉进诗篇,鱼助诗韵,添色增辉;诗传鱼神,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读来诗味隽永,妙趣横生。诗经中描写的鱼我国最早的咏鱼诗,当推诗经中的鱼丽 、 鱼藻 、 南有嘉鱼等。 鱼丽表现了富有者以品种齐、数量多的鱼、酒炫耀自己的财富、地位、身份,抒发了平民对他们的厌恶之情。而最短的诗是诗经 潜 。全诗虽 24个字,但不仅写了水中的许多游鱼,而且还用“以亨以祀,以介景福”来写周朝天子亲往尝鱼,并以鱼隆重祭庙,以及乐歌四起,祈求赐福的雄伟场面。古
25、诗人常以鱼为题材表现思想、情志。唐朝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便是一首千古绝唱。李梦符的渔父诗则生动地描写了渔家生活情趣:“渔弟渔兄春到来,婆官赛却坐江隈。柳榆枸子瘤杯酒,烂者鲈鱼满盎堆。 ”晚唐诗人李群玉标新立异,借放鱼诗揭露当时社会的丑态:“早觅为龙去,江湖莫漫游。须知香饵下,触口是钓钩。 ”诗人以鱼拟人,提醒鱼儿小心香饵下的钓钩,盼鱼儿莫混迹江湖,应寻求更值得生存的地方。宋代王安石的鱼儿诗则为鱼儿不知逃脱而发出慈悲之心:“绕岸车鸣水欲开,鱼儿相逐尚相欢。无人挈入沧江去,汝死哪知世界宽?”诗人以鱼为题,深刻讽刺了现实生活中的那些得意忘形之人。咏鱼诗
26、唐代较多,鲤鱼自古就是人们最喜爱的主要淡水鱼。唐人戴叔伦兰溪棹歌写道:“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月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描绘了春鲤乘春汛到浅滩觅水草产卵繁殖的景象。中唐诗人章孝标鲤鱼诗云:“眼似珍珠鳞似金,时时动浪出还沉。河中得上龙门去,不叹江湖岁月深。 ”这诗恰到好处地把鲤鱼的形象、习性、情态描写得栩栩如生。李白赠崔侍郎诗借鲤喻事:“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还有相当一部分咏鱼诗是赞美鱼的鲜美印象的。鳜鱼,肉嫩、刺少,营养丰富,是宴席上的佳肴,初春和深秋是鳜鱼最肥嫩的季节。唐朝张志和有一首赞美鳜鱼的渔歌子写道:“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
27、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宋朝王庭题郭秀才钓亭也写道:“碧芦花老鳜鱼肥。 ”清代孙原湘观钓者云:“昨夜江南春雨足,桃花瘦了鳜鱼肥。河豚是一种奇特的鱼, “长江三鲜”之一,其鱼肉味美,质地鲜嫩,营养丰富。宋代大诗人苏轼在春江晚景图上题有一首名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首诗在赞美水暖花开的春江晚景时提到了河豚,可见河豚在诗人心中留下的深刻印象。元代王逢江边竹枝词 “如刀江鲚白盈尺,不独河豚天下稀。 ”在这些优美的诗句中可知宋元时期,河豚不仅成为士大夫的宴中珍肴,而且成为诗歌中常见的艺术形象。 (河豚某些部分有剧毒能致人死命,现长江流域也已基
28、本灭绝。刀鱼的味道十分可口,令人过口难忘。宋代刘宰的刀鱼诗赞道:“肩耸乍惊雷,鳃红新出水。佐以姜桂椒,未熟香浮鼻。 ”鲥鱼是我国四大名贵食用鱼类之一,为鱼中上品,酒席上珍品,其色白如银,肉质异常鲜美,有鱼中西施之美称。清代谢墉所作诗句:“网得西施国色真,诗云南国有佳人。朝潮扑岸鳞泛玉,夜月寒光尾掉银。长悔黄梅催盛夏,难得白雪继阳春。维其时矣文无赘,旨酒端宜式燕宾。”这首诗是赞美鲥鱼形美,如南国绝色佳人西施。苏东坡吃鲥鱼后曾赋诗曰:“芽姜紫醋炙银鱼,雪碗擎来二尺余。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莼鲈。 ”王安石诗云:“鲥鱼出网蔽江渚,荻笋肥甘胜竹乳。 ”鲈鱼有“江南第一名鱼”之誉。宋朝范成大的鲈鱼诗
29、写道:“细捣橙姜有脍鱼,西风吹上四鳃鲈。雪松酥腻千丝缕,除却松江到处无。 ”范仲淹有诗咏道:“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陆游鲈鱼的诗句更多:“空怅望,鲈美菰香,秋风又起。 ”当他宦游蜀中时,又写道:“十年流浪忆南烹,初见鲈鱼眼自明。 ”可见鲈鱼之美有多么诱人的魅力。鳊鱼盛产长江流域,肉味鲜美,是我国主要的淡水鱼之一。清人徐鹄庭写汉口竹枝词云:“不须考究食单方,冬月人家食品良。米酒汤圆宵夜好,鳊鱼肥美菜苔香。”银鱼,细嫩透明,色泽如银,无鳞无刺,肉质细嫩,营养丰富,久负盛名。杜甫诗云:“白小群分命,天然二寸鱼。 ”诗中“白小”即指银鱼(也有说指粲条鱼) 。杨万里食过银鱼后也赋诗曰:“淮白须将淮水煮,江南水煮正相违。风吹柳叶都落尽,鱼吃雪花方解肥。 ”“淮白”即淮河银鱼。唐代大诗人李白漫游到泰山脚下,尝了赤鳞鱼后,写了一首赠中都小吏的诗:“鲁酒若琥珀,汶鱼比锦鳞。山东豪吏有俊气,手携此物赠远人”诗中“汶鱼”即赤鳞鱼。谁说鱼与熊掌不能兼得,只有中国文化,才能将鱼的食用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让人在品味鲜美的鱼肉同时,得到美的熏陶,不由生发出对生活的无限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