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球宏观气候研究和美国的粮食美元战略(2011-05-18 12:09:35) 转 载 标签:财经一、 前言 二、 结论三、 论述一、前言本文是去年上半年研究了全球冰川资料、南极冰盖资料、喜马拉雅山东段冰川数据研究、南极冰盖资料、李四光的资料、全球树木年轮资料、最近几十年的水文资料等等后,去年6月份左右写的文章,今天修改后发布出来。在全球这方面的研究领域,美国是最先进的,这个也是美国的全球粮食战略的根本。以下基本为结论和介绍,因为里面有大量数据,这边就不一一公布,假如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翻阅: Glacial and Quaternary Geology 、 中国冰川概论 、 横断山冰川 、
2、中国典型山地温冰川水化学空间分布特征与近期冰川动态 青藏高原水汽输送路径的探讨、 青藏高原达索普冰芯中积累量与太阳活动 、 云南小中甸地区树木年轮所表征的气候变化 、李四光的文献、欧美的研究南极冰盖的文献文章。美国的粮食美元的构想就是建立在全球气候的一个短期、中期和长期的研究结论中的。欧盟的全球气候变暖是一个忽悠人的,为了他们的碳货币去和美元抗争的。对于全球来说,美国的地缘政治需求决定了(美国的下一个敌人是俄罗斯):短期紧缺的将是粮食,长期紧缺的将是能源,因此短期粮食美元将代替石油美元,而长期来看新能源是发展方向,但是我们要踩准节奏。预计新能源产业将在15年后迎来他的辉煌,而眼前将要辉煌的是美
3、国的生物科技为代表的高科技行业。美国下一个敌人是俄罗斯,这个在全球模型宏观部分中决定了粮食的地位和石油的地位。二、结论:1、宏观(以千年为阶段划分):经过对于全球的冰川期、第四纪大冰川期、最近1万年、最近1千年、最近400年、最近100年、最近50年的数据汇总,我们现在处于第四纪大冰川期的冰后期,第四纪大冰川期北半球有四次冰期、三次间冰期和一个冰后期,现在冰后期维持了1万多年,人类就是在这个1万多的温暖时代快速发展起来的。而根据研究,很有可能这个冰后期是其中一个间冰期,就是说可能后面长期会迎来第四纪大冰川期的第五次冰期(这个时间跨度比较大,以千年为单位,不是说马上就是) 。2、中期(以百年为阶
4、段划分):在间冰期或者叫做冰后期内部,也会有小冰期。时间序列比较长的冰芯和树木年轮记录都清楚展现出1719世纪小冰期的两个寒冷阶段,与当时处于前进状态的代表性冰川相对应,此后,特别20世纪30年代以来,大部分冰川都在后退,50年代以来,实测的气候资料和其他代用指标表明整个温冰川区气温变化都是一致的,普遍处于上升趋势,80年代以来气温上升趋势加剧,与该区冰川后退速率加快情况相对应。小冰期与小冰期之间的间隔在100200年左右,在进入另外一个小冰期的阶段会伴随有地震频繁、太阳黑子活动减弱。从2005年开始太阳黑子活动减弱,特别是2008年应该是太阳黑子的活跃期,但是实际情况是太阳黑子活动进入低谷。
5、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后面以百年计算很有可能是进入另外一个小冰期。3、短期(以10年为阶段划分):从2005年开始我们可能已经进入向小冰期转换的过程,这个转换过程可能在几十年左右,这个转换过程中不是异常寒冷,而是整个气候异常,包括气温、降水、洋流等等,会伴随比较异常的地震活动和太阳黑子活动的减弱(我预计至少要维持20年左右) 。在转换过程结束后会迎来一个寒冷期,这个时候全球的能源和粮食将是一个比较大和严重的问题。三、论述1、基础知识部分:冰期有广义的与狭义的。广义的冰期指前寒武纪晚期、石炭纪至二叠纪和新生代的冰期等,此时地史中气候寒冷,极地广布冰盖,中、低纬度地区有时也有强烈冰川作用。也有人使用大
6、冰期一词代替广义的冰期。狭义的冰期是指低一层次与间冰期相对应的冰期。在大冰期中,气温不是在一个寒冷的水平上,寒冷与相对较温暖的时期循环变化着。较寒冷的时期叫做冰期,为区别于广义上的冰期我们在这里称其为亚冰期。该期间,冰川作用最强烈,高纬度地区(极地)的冰盖向中、低度伸展,高寒地区的雪线显著下降,冰体覆盖面积加大,冰层增厚,海水量相应减少,致使海平面下降形成大量海退。大冰期中相对温暖的时期叫做间冰期,间冰期冰川作用相对地变弱,冰盖向高纬度退缩,雪线升高,由于冰体大量消融,冰融水注入海洋,致使海平面上升形成大面积海侵。在5.7亿到6.8亿年前的先寒武纪里,我们的地球经历了第一纪冰川期。那次冰川大规
7、模覆盖了澳洲、欧洲、美洲和亚洲部分地区;在4.1亿到4.7亿年前,地球遭遇第二纪冰川期。此次冰川覆盖了非洲、南美洲、欧洲、北美洲北部地区;地球经历的第三纪冰川期是在2.3亿到3.2亿年前,冰川覆盖面积扩大至整个南半球;著名的第四纪冰川期是从250万年前开始并一直持续至今,我们现在就生活在第四纪冰川期里。在第四纪冰川期之初,冰川覆盖了整个北半球。第四纪北半球大部有四次冰期、三个间冰期和一个冰后期;在北欧则有五次冰期、四次间冰期和一个冰后期。第四纪冰期后期,距今约1万年以来的时期叫冰后期。此期间气候仍有过多次低量级的冷暖波动,如距今40006000年期间曾出现的较明显的寒冷期,使全球冰川一度扩展前
8、进,被称为新冰期。最近一次较明显的小规模的冰川推进出现在1314世纪至20世纪初(有的文献主要指1619世纪) ,约在18世纪中至19世纪中期达到最盛,通称为小冰期。此后,气候总的来说在逐渐变暖,冰川逐渐消融,规模变小,现在冰川的面积只占陆地面积的10%。观测的结果告诉我们,阿尔卑斯山上的冰川在18761934年间面积减少了15%,较大的冰川缩短了13.5千米。喜马拉雅山上的绒布冰川,冰舌中部近百年来减薄了约50米。但也不是直线下降,仍有时冷时热的变化。不过,从长期来看,近几千年总的趋势是变暖了。2、成因部分:关于地球冰期的成因,有三。其一是二氧化碳驱动,即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影响了全
9、球气候;其二是轨道驱动,指的是地球轨道的变化造成太阳辐射的变化,阳光更温暖了造成冰期的终结。其三是指太阳系在银河系内运动对于气候变化的超长影响。第一种假说,最新研究(石笋信息、海洋及极地冰层信息)所描绘的冰期终结图景是:冰期开始时,冰盖开始生长,直到达到它的临界点。这时由于地球轨道的变化,阳光在夏天稍稍强烈了一些,冰盖开始融化。融化出的大量淡水流入大西洋,切断海洋循环,并让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去。二氧化碳和温室腹胀与温暖的日光一起,进一步加速冰盖的融化。这样便形成了正反馈,冰期在几千年的时间里迅速终结。第二种假说,是二十世纪初一名塞尔维亚工程师米兰柯维奇提出的。这个理论称为米氏循环。他是花了几
10、十年的时间来计算地球的轨道偏心率、地轴倾斜和岁差三者的变化,如何影响地球的气候。他计算出,地轴倾斜度以年为周期增加或减少,使得地球的夏天变得更热、冬天变得更冷。岁差是一个天文学概念,指的是地轴的指向的周期性变化,地轴的指向旋转一周大约是年。地质学家的实地考察发现,从万年以前开始,地球的冰期真的是以年为周期的。但是,大约过了万年,冰期周期却发生了改变,从年变成了万年。关于第二种假说中还有一部分就是叫做地球自转的自平衡,当大量海水变成两级的冰盖后,地球的自转就会加快(力臂小了自转就加快的原理) ,自转加快会内在影响全球气候让气候变暖,然后冰盖融化,但是当大量冰盖变成海里面的水后,自转又会变慢,就这
11、样循环往复。第三种假说,关于银河年影响大冰期的途径有多种讨论1975年 Williams 提出:大冰期是太阳在银河系内穿越受麦哲伦星云的潮汐影响最小的区域所致。星系动力学的密度波理论认为,在银河系旋臂的内侧存在一个引力势阱区,银河系物质主要在这个区域而不是在旋臂上。目前太阳正在此地区,太阳系的引力场、宇宙射线等可能都有异于一般时期,第四纪冰期与此可能不无关系。不过以往和今后的大冰期能否这样解释,仍需进一步研究。关于银河年影响亚冰期的途径,科学家一般认为,在银道面附近恒星较为集中,为银河系引力异常区之一。太阳穿越银道时,星际尘埃和恒星的集中使这里的引力场、磁场、宇宙射线的背景发生异常,还可能使彗
12、星、小行星偏离原来的轨道而增加碰撞地球的几率。这些异常,都可能引起地球上一系列事件的发生。从我们所查到的资料上看,科学家们并没有说明在绕银心运动大部分轨道(即除特殊以外的部分)气候状况如何。我们猜测,在此过程中,地球每穿过银道面都会经历一个相对寒冷期总结:我感觉地球的冰期很有可能是好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3、描述部分理解冰期的崩溃过程与人类的过去与未来都具有相关性。因为冰期崩溃之后往往会有气候相对稳定和温暖的一段时期,上次冰期终结到现在有1万多年,人类的农业文明也是在这段时间里繁荣起来的。由于冰期和间冰期的更替,导致生物迁移和海平面变化。在冰期期间,气候寒冷干旱。如在距今1.8万年为,北半球
13、中纬地区气温下降1015,苔原由北纬60移到北纬45,中国多年冻土南界南移到北纬40。植物则随冰期和间冰期大陆冰盖的进退,发生周期性南北迁徙现象,植被移动范围最大可达纬度30。目前正处于冰后期,也可能是另一个间冰期,但地史上有的间冰期气温比现在高23。 第四纪冰期,海平面有明显的升降变化。冰期来临时,地球表面大量水分以冰的形式积累在大陆冰盖和山地冰川中;间冰期时冰盖和冰川融化,大量的水回归海洋。据推算,末次冰期时冰川体积约为71.36106km3,现在全球冰川体积约为24.06106km3,冰期比现在约多47.30106km3,相当海水面下降132m。故在冰期内,许多浅海滩露出海面,甚至使原来
14、为海水隔绝的大陆或岛屿有部分相连,为生物迁徙提供了条件。末次冰期结束后,海面逐渐回升,大约到距今6000年时,海平面达到现在的位置。从上述资料有两组数据对人类历史有划时代意义,一是距今1.8万年玉木冰期最盛时期,二是距今的6000相对温暖年代。这是海水面相差最大的1.2万年的人类历史.现代人类文明正是起于此间。人类本是同祖同色的,正是这一冰期形成了四色人种。各色人种的历史传说的洪水,治水.都应与冰川,冰雪融化有关,人类文明史在5000年前形成都与人类生存环境有关,所以,研究人的历史必须结合地理历史。自从地球诞生至今,每隔数万年左右,地球上的气温就会经历一次温暖期与冰河期的循环。根据地质学上的资
15、料,在80万年内就发生了30次以上。两次冰河时期之间,地球的气温较暖和,称为间冰期。因此,地球的气候是以缓慢的速度逐渐的变化,并非一成不变的。其中最著名的,时间较久四次冰河时期,其名称列于下:鄱阳冰期 137-150万年前大姑冰期 105-120万年前庐山冰期 10-32万年前大理冰期 1-11万年前冰河时期来临时,会使得全球气温下降,每次冰河时期,南极的温度会比现在的温度下降摄氏约11度左右。由于大量的海水结冰,因此会使海平面缩小,陆地面积扩张。同时热带与亚热带的面积也会缩小。地球的气候不断重复冰期与暖期的循环,严寒的冰期大约持续10万年后就会出现1万年的暖期。目前地球正处于暖期,并已经持续了大约1.5万年。现阶段的暖期与以前最大不同就是目前处于忽冷忽热的跳跃期。因此,科学家认为,根据跳跃的非线性规则来分析,并用计算机模拟结果显示,人类没有理由忽视全球可能突然变冷的警告。欧洲可能将是地球上最先变冷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