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国参考文献比较与入门五、制度类地方行政(含都督)篇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甲乙部) 正如严耕望所讲,旧史注重的为中央行政史,其实同样重要的地方行政史,比重过低。他这三本书(甲部为秦汉、乙部上册为魏晋南朝、乙部下册为北朝) ,不但从诸书职官志引列材料,连散见于其他诸纪传,以及出土的碑文等资料,也极为详尽(变态级别)的列出,最后加以分析。大方向基本正确,可以说是研究这时期地方史的必读本。至于三国,抱歉了,汉末情形也散见于甲部,不能认为只买乙部便可。由于王国、侯国也同时是地方的,故宗王、爵制也在探论之列。籍贯限制一章,可能要参考已独立成书的两汉太守刺史表 。魏晋南朝中央对地方军政官的管理制度研究中央对
2、府主、府主对下属的诸多节制(平衡) 、护军、节、军师等众多方面,有不少独到见解,对比坊间很多解释这段时期的所谓词典,其实错漏百出;这一本虽然不是词典,但用来快速检索相关内容,却是首选。魏晋南北朝地方官等级管理制度研究论述都督制方面,除了孙吴部份,详尽度比严耕望的高、信服力比张鹤泉为高。关于加将军号、赠官等方面,也有不少精辟意见。魏晋南北朝州制度研究重点果然是州,郡县的关注度是在严书之下。也有不少是严书所没提及的,仍不失为可读之本。魏晋南北朝都督制度研究魏制不如张小稳、蜀汉制不如洪武雄、吴制也不见得比严耕望强。整理有余,论证力度和详尽程度稍欠。魏晋南北朝城市管理研究城市发展、管理机构、城市治安、
3、市集等,作出了详细论述,城市史必读书。选拔考课篇秦汉仕进制度其实这本才是入门者先看之书,因为三国,尤其是汉末,都在沿用汉旧制。不但谈论察举,还有任子、计吏等诸多虽不普遍,但也是提拔人才的途径介绍。列明众多察举的史料,故作者不但能对其所统计的资料作核查,还能因应自己所选取的某时间段,自己找到所需资料,非常实用。也有对各制度优劣有所评价,行文浅白,入门首选。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2009 年版)阎步克参考过黄留珠的意见后,对某些环节有所强化、辩析、修订,所以如无基础概念,应先看前者。探讨时间不是限于汉,而是整个察举制度的终结,故魏晋时期都在探讨之列,可补前者对于三国爱好者的不足。这书是连黄留珠自己也
4、撰文,题目就已重大突破来形容,故根本不可能不读此书。2009 年版对比 1991 年初版,是有点校订,也有点段落调动,但整体结构变化不大。九品官人法考论如果说要数研究九品最著名的著作,这本大概轮不上。但对入门者来说,我倒认为是首选。九品研究可以分三个时期,最早为杨联升,然后是唐长孺和宫崎市定,接著是张旭华等。如果你从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九品中正制度试释开始阅读,当然可以。但如果想先有大概系统化的简介,并交代九品研究的发展经过,这必就能满足你,也是我建议之因。整理的基础上,胡舒云也有自己的见解,而且也用教育史的角度看九品,这点为众多研究者所没有的角度。也从没有人应用刘刟的人物志来分析中正是以怎样的标
5、准来考核,她有非常详尽的论证。九品官人法研究科举前史九品研究基本有两个流派,一个是唐长孺等的,另一派就是宫崎市定始创的。这本提出了乡品这概念,虽然已被多个例子证明不是全都能适用,毕竟也是先提出一个普遍的现象。其实这部,其实不算是九品研究,而是以九品为引子,用制度来给予实际例子,达至京都学派的立论能成立。宫崎市定因凭这部获得日本学士院奖(最高级别) ,绝对是日本东洋史的必读书之一。但看这部书必须要有相当的基础,因为宫崎市定实在太敢讲出众多学者心中所想,但苦无证据的事。因此可能他是料对,但也有可能为错。九品中正制略论稿张旭华这书,有很多与前人不同的见解,并有所突破、新发现,比方九品在吴的实行。对入
6、门者唯一的不足是,他是针对前人的多篇论文集,故不是系统化的介绍每一个环节,若根本没有任何概念绝对不适合先看。魏晋南北朝官制论集也有提及官制,但选官制度占文较多,故归在这里。张旭华不但对前书很多未论及的地方,有所补充,一如以往的让人佩服。还有对诸学者的看法,有所异议并表达。绝对是看过这里提及的各必读书后,才能看的后续篇。魏晋南北朝选官体制研究果然是应用了其师之一毛汉光的列传数据统计法,汪征鲁至少拿出一些实则数据来分析。只是他把众多事列分得太精细,而那些环节却未必是制度本身所有的,有点走火入魔。范围太大,在有限的文稿中,所论之详尽,当然不能与专题文集相提并论。当然,毕竟也是列引了众多原始资料,也是
7、实用的检索书。第二、三章写吏及其言秩与否(纳不纳入国家正式官员体系) ,倒是完成了宫崎市定当初的愿望,也是本书其中一个亮点。魏晋南北朝官员惩治与复起研究 、 魏晋南北朝考课制度研究其实真的不用介绍,顾名思义,就是书名本身所述的范围,算是让读者省却索引的时间。提及三国部份的字数,也不算少了。官制篇秦汉官制史稿不但谈及中央与地方诸官的职权、发展,还有王国、侯官,统治少数民族的属国都尉,连选拔官员的察举、征辟,以及考核、赐爵,绝对是一本集诸多笵畴于一身的百科全书。三国毕竟也有相当时间是属于汉末,这书其实可以算是诸制度史的入门书。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对魏晋南北朝的官阶发展,作出了大量具
8、体、精辟的分析,绝对是研究这领域的必读书。从爵本位到官本位秦汉官僚品位结构研究一定程度上是前者的前传,但三国相关内容,真的不多。历史与制度汉代政治制度试释这书最大的亮点,应该是详尽考论出东汉将军可大致分为中朝、征伐两种,然后对他们的职权、属府、驻地各项分析。阎步克在将军军阶方面,也有所应用廖伯源的资料。对三国军事迷其实是必读书。魏晋南北朝禁卫武官制度研究这个范围内,唯一一本值得一看之书。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主要是三公、三省的发展作出了多项分析,其中部份与主流意见相左,但无可考认,应是众多魏晋著作的参考书之一。魏晋南北朝政治制度研究陈琳国也有谈及都督、地方考课与监察,但中央官比重较多,故放
9、在这里。成文于 1989年的博士论文,是本书的草稿,故有些观点及篇幅,与今文有所差别,毕竟是八、九十年代的文,且刊于台湾,内地读者未必能一睹。曹魏时期中央政务机关之研究兼论曹操与司马氏对政制之影响毛汉光首开此风后,广为台湾学者应用,黄炽霖是当中一位。此书绝对不是简单的三国职官表,而是对各官职能的分析、制度变革、籍贯等有所论述,最重要是当权的曹氏和司马氏,如何在中央官职中的强化,来达至对前朝取而代之,魏迷或可一看。魏晋南北朝霸府与霸府政治研究霸府是这分裂大时期的产物,权臣通过建立霸府,透过其府属各属官,掌握朝廷并取而代之,这书是这范围的必读本。蜀汉政治制度史考论晋承魏制,制度史上毕竟探讨魏制者众
10、,蜀汉与吴较少,尤其是蜀汉原始史料甚缺的情况下,洪武雄对都督、太守、监护典参军及军师等诸多制度,作出了多项令人非常信服的结论,蜀汉迷必读。封爵及礼制篇汉唐封爵制度杨光辉这本书是研究爵制必读本,对封国食邑、官礼制、推恩等相关笵畴有精辟分析,惜三国部份太简。魏晋南朝宗王问题研究不但谈及魏宗王,也有论述爵制,惜独到见解不多。再造封建魏晋南北朝的爵制与政治秩序三国部份同样不多,但有不少前人所无探讨的范围,如开国、册封,最重要可能是对这时期相关的论文总评论,让读者可以翻查,故还是值得一看。魏晋南北朝五礼制度考论 、 中国礼制史(魏晋南北朝卷) 礼制史恐怕也真的没多少人感兴趣,两书也有对方所没提及的内容,
11、讨论笵围以前者较大。兵制与法制三国吴兵考顾名思义,绝对是研究吴兵制的必读本。魏晋南北朝兵制研究高敏这本书,今天看来真的较简略,但无可否认,仍是兵制不可不读之本,比历代兵制详尽。历代刑法考如果程树德的九朝律考只是整理与先河之作,那这本绝对是中国法制史的奠基之成。唯一的不足(不是沈家本的问题) ,是成书太早,致未能应用上诸多出土金石文献,否则现在很多法制史学者,可以再推陈出新的空间将不会太多。敍事可能有点累赘,但瑕不掩瑜。六、历史地理、战争类历史地理篇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 中国历史自然地理相对于八十年代众多知名大家参与制作的丛书,三十年后部份参与者,应用上新资料重新撰写。前者是该丛书的简洁本,比较
12、适合入门者。范围从历史地理,至人文相关(人口、工农商等) 。后者是专门探讨各时期主要河流的发展、海岸线、沙漠等。中国三千年运河史可惜中国历史自然地理没有谈及运河,嵇果煌在参考过史念海等诸多意见后的整理本,绝对可以填补这重大空缺。对诸河系的运河也有探讨,基本上可以满足大部份读者的要求。排版也恰当,读者可以按朝代搜出所需资料,某程度上比搜索水经注疏还方便得多。河山集四集中国历史地理的开山之作,难得的是史念海亲自各地实地考证,这就是超出顾祖禹的地方之一。陕西战略地位、关中军事地理、秦岭巴山间的军事活动、新旧函谷关、壶口考、秦汉交通路线等诸篇,绝对绝对是战史迷不得不读的大作。网络大多数的扫描本与实体书
13、相比,像素相差太远,有机会还是弄本实体书看地图部份吧。尤其是图袋那三十二张图,也是精华所在之一,但图实在太大,有些近乎 A3 级别,这是扫描本所没有的内容。布局天下中国古代军事地理大势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本才是最适合的入门书,饶胜文总结历朝的地理形势,非常恰当,故也获奖。中国古代战争的地理枢纽相对于前者,这部是专题论文,故对所论及范围的力度,自然胜过前者。魏吴战史研究者,必读。 (合肥、寿春、濡须、武昌又名东关考)河山集六集这书说白了就三个重点:历史地理学、农牧业、汉中历史地理。汉中篇的重点又是诸葛亮,算是对他以往(论诸葛亮的攻守策略 )的观点,另一种演绎。秦汉交通史稿(增订版) 从交通工具制作
14、,至各交通路线、耗粮与粮仓、通信等诸多相关范畴,也有论述,不愧是优秀成果三等奖的作品。唐代交通图考虽然不是汉代,但正如严耕望在书中所讲,有些地区如山西,交通线受制于地形,也能适用于汉代时期;田余庆也以此书作为东三郡交通的参考,故也不能说完全不适用于三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当然,要非常小心哪些是南北朝后才开通,以前所没有之路。政区划分篇中国历史地图集谭其骧为主编,尽管不可能全都弄对,但绝对是最实用的工具书。三国政区地理研究与今人梁允麟的三国地理志相比,孔祥军这本的推论分析,有信服力多了。参考吴增仅等前人的意见分析后,并运用出土文献分析。美中不足是,网上现在应只能找到其论文,而不是台版实体书。孙吴
15、政区地理研究有些细节还需多分析,整体尚可。下编是探讨孙吴对江南各区的开发与政区增设的关系,也大致表达出两者是有所关连的。六朝疆域与政区研究如果仅欲看孙吴政区划分,其弟子孔祥军那本即可。但欲看孙吴的扩张,以及那些典农校尉等诸尉机关,可以一读。战争篇中国历代战争史说白了其实只是资治通鉴军事内容精简版,补充新的地理资料、兵制、战役图,毕竟是首创历代战争史,也不能要求过高。中国军事通史第六卷东汉卷也就黄巾与三国迷有关,不过,东汉兵制等还是能一看;第八卷两晋部份,说真的,不见得比前者强;但第七卷三国卷,余大吉在很多见解上有不少突破,对兵制、军事科技等相关内容的整理,要点多个赞,三国迷必看。实体书党唯一的
16、难题是,通史散卖真的很困难,网络扫描版吧。中国古代兵器图说一本挺实用、图文并矛介绍兵器的书。赤壁之战研究张靖龙找出建安十三年有闰十二月,光这点已能解决很多问题。其论证战争时间、地点、路线,也有信服力。论述背景各交战方,以及荆州本身等,就算对赤壁一战没兴趣,也不应错过。街亭丛考其实就提出陈仓渭水道这观点外,其他内容属于可看可不看的,这个街亭之战有点为扩充成书而为之的味道了。汉匈四千年之战(修订本) 三国相关内容不多,但对了解匈奴战史很有帮助,毕竟还有欧洲篇。周锡山参考了很多外国文献的,大体可信。河山集全书其实就论诸葛亮的攻守策略真的算与三国相关,其他只是探讨大环境。史念海这文,算是王夫之的以攻代
17、守论升级版。七、文化思想、社会类文化篇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三) 不用多说,钱穆这本不但是思想史必读本,难得还是适合入门者阅读的浅白本。魏晋士人的生死关怀以世说新语为核心的考察以世说新语作切入点,这个想法不错,魏晋之际时很多人卷入政治斗争而亡,值得探讨。附有相关内容摘要表,方便读者日后查阅。六朝文化 (许辉、邱敏、胡阿祥主编)整合各家见解,并运用各出土文献,是谈及六朝文化类中,现时最佳读本,吴迷可看。中国文化通史(魏晋南北朝卷) 就算在吴文化对比前者,也不算相差太远,若欲看魏部份读者,必看。蜀汉部份干么近乎零?建安、正始、竹林;玄、佛;九品下的士庶之别,这个不奇怪,书、画、机械发明与冶铁技术也没
18、提及,这个不予置评了,因为我不是编者们。魏晋南北朝文化史 (万绳楠著)与众不同,坚持台阁制度、选官制度也是文化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有一些其他文化史所没谈及的地方,但整体上当然是不及众人合编之本。汉晋文化地理统计并分析了汉晋间,各地区在文化上的升降。也有谈及婚姻、宗教。士与中国文化 (2013 年版)研究士人文化,尤其是魏晋间文人心态上的必读本。不过内容真的很深奥,而且又与西方作出多项比较,非入门者首选。与旧版比,新增的八章附录、九至十二章,与三国关系不大,倒是初版作者没校对,这是建议看新版主因了。儒道佛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增订本) 汤用彤这本,应乎汉晋间的佛教诸多问题,包括译文、名佛等,基
19、本够用。增订本确实是修录了一些连汤用彤全集也没有的佛教史内容,但这些与胡适的对答、佛教史大纲等,对三国这时间段基本没影响,故是否增订本也不重要了。中国道教史这本能入选商务印书馆的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因为这本真的是中国第一部系统性探讨道教之书。张角、张陵天师道,当然有所谈及。魏晋玄学论稿及其他又是汤用彤,这本很多玄学的论点,广为引用,当然,见解不一定是全对,但论玄学的开山之作,是这方面不能不读之本。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罗宗强这本书书,两岸都刊印,其实已是史界认同其有一定的地位。从玄学的诞生,谈及至东晋士人的心态,某些观点与魏晋诗人与政治相左,谈及人物方面,当然比蜀景慧的广泛(不只是她所选四个代表
20、,还有其他人) 。其实对大部份人来说,二选一便可。魏晋文学与玄学唐翼明学术论文集其实我主要是看从建安到太康的演变、陆机等文学评论,玄学部份不算多,仅王弼和荀粲。其对世说新语诸家注本的评论,值得一看。社会生活篇中国古代社会及其向中世社会的过渡作为魏晋中古说的何兹全,这篇绝对是其代表作,适合入门者。列引多条史料,惜这宏大之作,无法完成晋至隋篇。六朝贵族制社会研究魏篇也有谈及曹操军团的形成,但川胜义雄这日本知名学者,在谈及吴的贵族制(士族)的形成与持续,独到见解不少,值得一看。这本也算是日本东洋史谈及六朝的必读本。中国古代的家族与国家守屋美都雄这本对三国迷来说,其实挺犹疑,汉代基层社会结构,不是必看
21、;仅魏爵制、晋故事(法制) 、家族是相关。就相关方面,又不会让你失望。魏晋南北朝社会生活史起居饮食、风俗、娱乐、婚姻(含少数民族的) ,各方面也谈及了,对了解人民生活,适合入门者。汉晋家族研究虽然汉朝比重极高,而且谈及皇家的部份挺多,但在家结构、称谓、丧祀、家长权、继嗣权等诸多范畴,也有论述,可以填补很多读者关于这方面的空白。汉代婚姻制度书如其名,风俗观念、妻妾地位、皇室与豪族婚姻,这些逃不掉。对入门者来说,其重要家族婚姻图,省却大量检索时间。辐辏与秩序汉帝国地方社会研究如果真的要研究汉社会基层结构,黎明钊应用了大量出土文献的这本书,更值得推荐。当中,长沙走马楼吴简的分析,逃不掉的。香港这位教
22、授,结合了两岸、日、欧美的诸多见解,让读者得知世界各地的看法。士族篇中国中古社会史论毛汉光的列传统计得出的数据分析,省却读者大量的资料搜集的时间,毕竟是这方法的开山之作,还是有参考的价值。魏晋南朝江东世家大族述论方北辰探讨哪些算郡望,他们又是何时南迁,在文化各方面,又是如何慢慢提升至中原水平。提出的江南各区域的开发进度,也是精辟分析。中古太原士族群体研究郭氏、王氏、孙氏的分析,但信服力稍欠,郭淮的政治倾向尤为明显(文钦真的算是形成同盟?元宏问其七世孙郭祚,他回答唯事魏文,这算是亲曹?司马懿也事魏文呢。 )附录评仇鹿鸣的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 ,真的是用心评论,至少在校对方面。曹氏家族与汉
23、晋社会文化变迁可惜的是为许昌诸文学教授所写,论史方面稍差,但文学部份还行。曹氏家风转变、魏政权分析等,也算可以。汉魏六朝琅琊王氏家族政治与婚姻文化研究其实王氏真正的荣光在东晋,魏晋时王祥纯属花瓶,三国迷可看可不看。汉唐之际的余姚虞氏及其宗族文化 、 六朝吴兴沈氏及其宗族文化探究理由同上。少数民族篇北狄与匈奴结合大量出土文物(包括蒙古境内) ,匈奴民族史不能不读之本,比方匈奴城镇遗迹、受斯太基文化影响,突破旧史观念。乌桓与鲜卑鲜卑才是重点,因为拓跋、慕容、宇文对中国历史,有太重要的影响。又有各部迁移、融合等分析,北朝史必备;三国的话,从檀石槐至轲比能的外战,也不能说全无关连。氐与羌马长寿这篇遗稿
24、,幸得其弟子周伟洲整理付印。氐与羌皆是魏及蜀汉欲拉拢的对象,他们又与魏有战争如仇池杨氏、宋建。亲自还没被汉化与藏化的羌族聚居地,翻译当地长老的口传历史,是其亮点;描述北宫伯玉、韩遂之乱也甚详尽。不过相对前两本,受文革影响差点无法重见天日,可以体谅。中国中世西北民族关系研究可以说是周伟洲的总结之作,又应用了大量出土文献如楼兰尼雅出土文书 ,论证力度和内容之丰富,绝不会让你失望。高句丽史研究 (卢泰敦著)卢泰敦凭此书获得韩国 2005 年度最佳图书,绝不是盲从韩方史料,而是有理有据的分析中韩两方,东北亚史可以一读,惜只有台版中译本。八、政治类政治篇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这个是唐长孺对其作品作一个大纲
25、,欲看其作品,建议先看此书。三国前传汉末群雄天子梦于涛中规中矩之作,很多地方论证力度不足,尤其是讨董同盟那章,太多无实证的猜测。关于五斗米道与黄巾,倒是有不错的新意。汉魏禅代与三国政治对比朱子彦其他作品,非评人部份还是能一看。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不论是已广为讨论的谯沛与颍川集团、曹操用人政策、霸府,还是较少人谈及的曹睿权法之治、魏讽案,柳春新这本绝对是魏迷必读本。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推翻前人甚至主流意见,不要紧,最重要是有理有据,仇鹿鸣结合众多出土文献的这书,绝对是近四、五年魏晋史的最佳。探讨范围包括司马氏算不算大族、司马三祖孙如何融合、拉拢魏臣为晋臣、晋廷的构成、晋初几个重大政治问题
26、(司马攸出镇、外戚、宗室和士族间的平衡)。大汉帝国在巴蜀蜀汉天命的振扬与沉坠这有别于一般的偏霸史,饶胜文重点是探讨政治态度而影响的民心倾向,当然,也会论述一下其所擅长的战争史、历史地理。蜀汉迷其实还是值得一看这诸葛亮粉的作品。诸葛亮治蜀与蜀汉政治生态演变研究这问题其实早已被研究烂,整理得还算不错,比方对后世影响。但细节上可以优化,比方谈及蜀汉各人的品秩,官品也列出来了。孙吴政治与文化史论王永平绝对是孙吴史中数一数二的代表人物,主要是探讨孙氏与江东大族在几个问题上的分野,当然也有侨寄士族、文化研究。三国政治与社会探讨三家权力中枢、建国内部形势、魏晋思想三大部份。整理得不错,适合入门者。从中央文官
27、之地域分布及政治派系看孙吴政权的江东化黄炽霖声称通过数据化析,从会稽太守府、车骑将军及徐州牧府、宰相、尚书台、中央官员的南北籍贯上,比对各时期君主,推翻了田余庆的孙吴政权江东化这一主流意见。对读者来说,列出了一大堆可考的吴政权仕人(含籍贯),以及他们所任何职,比洪饴孙的更优化。东晋门阀政治东晋史必读;探讨侨寄士族在魏晋时、京口地理,还是能应用至三国史的。公主政治魏晋南北朝政治史的性别考察三国相关重点就两个:魏公主沛邑制、全公主在孙吴,但后者的话看孙吴政治与文化史论已足够。史学篇魏晋史学及其他 、 魏晋史学的思想与社会基础逯耀东在这领域,可算是创始人。前者是史学发展,后者是对该时期各史书的分析,
28、对掌握基础史料有进一步的帮助。史家行迹与史书构造以魏晋南北朝佚史为中心的考察三国相关部份就是洞纪与吴录 ,吴国史研究者不能不读。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与政治的关系主要内容包括门阀、曲笔、神化君权、华夷之争,说白了就是分析如何服务于现实政治环境。地区史篇魏晋南北朝中间地带研究三国战史迷必读,不但论述各战区的地理、经济环境,也有少数民族,尤其是仇池的探讨。内容较浅白,入门者还能顺道读南北朝时期,找同一个地方的异同之处来佐证。秦汉西晋中央与巴蜀地方地方关系研究最大看点是:当地士人的离心与向心、当地儒士对待蜀汉政权的态度分析、司马氏如何安抚。第二点的说服力还是挺强的。三国颍川郡纪年引用了大量资料,尤其是董
29、卓前后时期,从混乱中梳理中一个轮廊出来。不仅谈讨论当地,还包括当地人。先秦汉魏河西史略探讨魏在河西的各方面领域,篇幅比重虽不重,但也挺全面,最大看点其实是各条河西汉晋简牍、嘉裕关画像砖的运用。魏晋北朝并州地区研究地理、气候、士族等整理有意,新意不足。考古篇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增订本) 一大堆专有名词,入门者不懂是怎样的构选,导致脑海一片空白,这本应用上各出土实物、画砖(附出处) 、意想图,又引用了说文解字等词典,以及史料所编制成的图文并茂词典,汉晋间都能适用。曹操高陵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长联席会议 、 曹操高陵考古发现与研究一堆名家的分析,证明如何是曹操高陵,以及对各环节
30、,比方薄葬的全面讨论文集。魏晋南北朝考古 (韦正著)包含近年来的新出土之物,有城、手工业、宗教遗址,墓葬则按地区分类,图文并茂。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 (2008 年版)在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的基础上,补增了新中国建国以来的新拓本;对比初版,赵超已作出多项修订,是不错的汇编。九、论文集类历朝先贤篇容斋随笔洪迈这本关于历史、文学、哲学、艺术等方面的笔记,有些评价真的无法像原始史料般应用,比方关羽诛文丑。当然,更多的是其考论精辟、素材丰富。日知录集释顾炎武这书,封建时期的经典之一,内容可分为经义、史学、官方、吏治、财赋、典礼、舆地、艺文八类。取材于三国的例子有行军速度:周瑜赤壁前评曹操、夏侯渊的行军速度
31、,再以陈汤的三十里作总结。如果用现在的分类,这本更像是札记或词条,在历朝的资料应用后再加上其解评。读通鉴论王夫之也是一个大思想家,如果非要我选一本封建时代最出色的评论,我会选这本。对比起日知录 ,按朝代更容易让大众查阅所需资料。廿二史札记周振鹤曾评,钱大昕比赵翼、王鸣盛写得好,但其廿二史考异的内容都已被卢弼整编进集解(附评论) ,故介绍赵翼这书。这蜀汉粉的言论或会让魏吴迷有所不快,请先注意。其评论不予置评,但在其词条范围内,也算有整理之功。已故名家篇魏晋南北朝史论丛 、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九品、才性论、杂胡考、客和部曲、汉末名士、士族形成、君父先后论等等,多篇著名论文,有
32、些论调近几成定论,例如司马昭弑曹髦,故晋也只能提倡孝,忠无从谈起这些观点。唐书兵志笺正(外二种:三至六世纪江南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魏晋南北朝史籍举要) 、山居存稿续编相比之下,这两本也不是没有三国相关内容,比方吏役、学术中心南移、土地所有制等,只是非必需研究的范围。魏晋南北朝史发微高敏这篇在整理魏屯田的分布,极为详尽,也推论出屯田户口的约数;校事、奉邑制也推论严谨,必读本。金明馆丛稿初编三国相关内容真的很少,唯有天师道、四本论,当然,这两文的若干观点也被史界主流意见。秦汉魏晋史探微(重订本) 可能有细节有商讨余地(青徐豪霸) ,又或者你不尽同意,但已成主流意见(孙吴江东化) ,但有一些确实是前
33、人所没有探讨,连想都甚少的话题,绝对值得一看。读史集三国内容最著名的,莫过于魏晋中军、兵制;也有若干观点与中国古代社会及其向中世社会的过渡的重复。魏晋南北朝史札记周一良这一本,介乎于词典与短文之间,在若干问题上的意见,广为引用,比方司马氏营立家门的解释。魏晋南北朝史探索(2009 年版) 三国相关内容很多,可能受限于篇幅,虽无大错但也无多大惊喜,以土地赋税和门阀政治较为出色。知名学者篇汉晋间社会阶层升降与历史变迁王永平这书不是单探讨吴,门都文学、正始之争、汉魏之际数个热门话题、辽东等等,有理有据的各种分析,值得一看。汉晋六朝文化社会制度中华中古前期史研究陈启云集合中外诸家意见,有一看的价值,唯
34、有些名词,可能是翻译问题,作者简介其作品,汉末写为汉木、论荀氏时,荀攸官职变成军师祭酒。主要有两大内容:荀氏易学、尚书台(三省) 。前者绝对是其最大亮点,因为他确实是这方面的名家之一;后者也不差,绝对不在祝总斌之下。魏晋南北朝史论合集曹文柱这书,主要是探讨社会文化与风气的转变,这方面表现尚可;但对吕布的评价则不敢苟同。其最后一文:二十世纪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就是如同此文般的书评、史学发展,值得参考。材不材斋文集 祝总斌学术研究论文集祝总斌其中一篇最具代表性的论文都督中外诸军事及其性质、作用 ,在解释都督中外诸军事一权上,基本成为定论。其他三国的相关话题还有晋律、尚书左丞纠弹职掌考等。魏晋南北朝隋
35、唐政治与文化论稿李文才这书,其实就首篇结合走马楼吴简以论孙吴的爵制,是三国相关,鉴于论吴爵的文确实也不多,只有少数人如高敏、陈明光,故也值得一看研讨会篇中国三国历史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不客气的说,水平参差不齐,某些人陈腔滥调、某些文章根本与三国全无关系,连魏晋南北朝的范围都不是;有些如方北辰的铜雀三台与曹魏政治 、龚留柱的孙子略解与曹操的兵学成就 ,倒是能引发其他人的讨论意欲,毕竟是挺新的话题,论证力度也挺不错。两位日本学者(沛沼阳平和渡边信一郎)也是亮点,毕竟没大错,又能让国内读者多理解日本东洋史的研究。北朝史研究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沈刚的孙吴蜀汉封侯问题探讨 、杨英的汉
36、魏经学变迁与曹魏正朔、服色改易 、小林聪的汉六朝时代礼制和官制的关系 、白翠琴的曹魏治夷策考 ,全书就仅四篇三国相关,看著办吧。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中日两地的大交流(韩国的金裕哲确实被我无视了) ,有些是史界发展的总结,有些文章的部份内容,已能见于我的清单内,有些是有说服力的。我也只说值得一看的作品吧(可能有遗漏):津田资久的曹魏符端与司马懿的政治地位 、陶新华的孙吴政权中荆州人士稀少的原因试探 、李传军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谣言和谣言控制等。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 第十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相对前者,至少在三国相关内容,水平略有下降。王东洋的从中正与吏部之关系看九品中正制之考课功能 、沛沼阳平的从走马楼吴简看孙吴的中央集权化和军制 ,推荐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