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长安汽车插接器技术条件(发布版) (2).pdf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158802 上传时间:2018-10-05 格式:PDF 页数:32 大小:79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安汽车插接器技术条件(发布版) (2).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长安汽车插接器技术条件(发布版) (2).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长安汽车插接器技术条件(发布版) (2).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长安汽车插接器技术条件(发布版) (2).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长安汽车插接器技术条件(发布版) (2).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Q/JD 19202008 汽车插接器技术条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插接器的术语及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质量保证。 本标准适用于车用电线束中的单线和多线插接器及车辆上用于维修的分离插接器(以下简称“插接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53371985 汽车电器、灯具和仪表名词术语 QC/T 413

2、2002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QC/T 417.12001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 1 部分 定义,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汽车部分) QC/T 417.32001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 3 部分 单线片式插接件尺寸和特殊要求 QC/T 417.42001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 4 部分 多线片式插接件尺寸和特殊要求 QC/T 417.52001 车 用电线束插接器第 5 部分 用于单线和多线插接的圆柱式插接件尺寸和特殊要求 GB 9969.1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 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及 GB 53371985 中的定义。 3.1 电线附件:电线和插头或插座之间持久的连接物,例如

3、:压接、绝缘替代、焊接等。 3.2 插接件:又称端子,固定在塑胶盒中金属接触件和螺钉或螺母。插头和插座的统称。 3.3 插头:插入插座可完成电气连接的插接炮包括电线附件的方法)。例如:接头、刀1 Q/JD 19202008 口、插销。 3.4 插座:接受插头形成电子连接的插接件(包括电线附件的方法)。例如:插座、套 管、插孔。 3.5 锁定插座:具有自锁和人工解锁功能并吻合于插头上的孔或凹座的插座。 3.6 锁销:吻合于插头上的孔或凹座,继而锁定插头的插座凸出部分。 3.7 参考点:在图 1 和图 2 中定义的点。 3.8 连接器:插头和插座安装在护套内的组合件。 3.9 连接:两个配合的插接

4、器或插头、插座。 3.10 多线连接:两个配合的插接器和多对插头和插座的连接。 3.11 插接器定位:插接器上的装置或某一形状以防止非正确的连接。 3.12 插接器编码:可目视的和或机械的和或感光的装置以防止出现同一族的插接器连接了相同编号的插头和插座。 3.13 单极容许电流值:适配最大线径的导线时,插接件容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 4 要求 4.1 插接器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 4.2 连接器的要求和质量分级应符合表 1 的规定;质量等级以 A,B,C 来表示,A 表示质量等级为最重要;B 表示质量等级为次重要;C 表示质量等级为一般; 表 1 要求及分

5、级 项目 要求 质量 等级 试验方法端子 外观 4.1.1 没有明显的变形,刮擦,毛边,生锈或诸如此类问题 A 5.2.1端子外观尺寸 4.1.2 应该符合制图中规定的尺寸公差 A 5.2.2护套 外观 4.1.3 无任何形式的明显变形,刮擦,凹陷,收缩,毛边,焊缝,流痕和诸如此类的问题 B 5.2.1护套外观尺寸 4.1.4 应该符合制图中规定的尺寸公差 A 5.2.2基本特性 外观 连接器 4.1.5 端子、防水栓排列整齐、压接良好;相同型号种类端子间高度差0.4mm;相同型号种类端子排列为一条直线,偏差0.3 mm A 5.2.15.2.22 Q/JD 19202008 表 1(续) 项

6、目 要求 质量 等级 试验方法端子接合力 4.2.1 类型 代号 (WT) 接合力(N) 0.640.64 025 0.52.5 1.00.64 040 1.55.5 1.500.80 060 1.55.5 1.80.64 070 1.55.5 2.30.64 090 2.510 2.80.80 110 2.51.0 4.80.80 187 515 8.00.80 312 720 9.51.2 375 2040 注:未经规定的端子的接合力应该以插值法进行确认 B 5.3.1基本特性 强度 端子离脱力 4.2.2 类型 代号 (WT) 离脱力(N) 0.640.64 025 0.52.5 1.0

7、0.64 040 1.55.5 1.500.80 060 1.55.5 1.80.64 070 1.55.5 2.30.64 090 2.510 2.80.80 110 2.51.0 4.80.80 187 515 8.00.80 312 720 9.51.2 375 2040 注:经规定的端子的接合力应该以插值法法进行确认 B 5.3.23 Q/JD 19202008 表 1(续) 项目 要求 质量 等级 试验方法电线附件拉张强度 4.2.3 电线标称截面积( mm2) 拉张强度(N ) 0.22 30 0.3 50 0.5 90 0.85 130 1.25 180 2 270 3 300

8、5 400 8 500 10 600 12 700 15 850 相对于通常线径而未规定类型的电线的拉张强度应该通过插值法进行确定 A 5.3.3端 子弯曲强度 4.2.4 1)所有的端子都不可有弯曲。端子与端子附件表面向下位移的距离不可超过 1mm 2)端子弯曲极限值应该在 30以内 A 5.3.4端子蠕变强度 4.2.5 剩余的接触负载应该大于初始值的 70% A 5.3.5端子保持力 4.2.6 类型 代号 (WT) 在完全锁止状态 N 在初次锁止状态 N 0.64*0.64 0.25 1.0*0.64 040 40 1.5*0.80 060 50 1.8*0.64 070 2.3*0.

9、64 090 2.8*0.80 110 4.8*0.80 187 8.0*0.80 312 9.5*1.2 375 100 (如果电线附件的抗张强度不到100N,那么就以电线附件的抗张强度为准) 60 A 5.3.6基本特性 强度 接合/离脱感 4.2.7 没有明显的挡住或诸如此类的触感 C 5.3.74Q/JD 19202008 表 1(续) 项目 要求 质量 等级 试验方法端子与护套间的接合力 4.2.8 线径( mm2) 接合力(N ) 1mm 15 1mm 30 对于防水型连接器,该接合力包括端子和电线的密封性 C 5.3.8护套离脱力 4.2.9 最大应该为 5 N B 5.3.9连

10、接器接合力 4.2.10 最大应该为 70 N A 5.3.10连接器离脱力 4.2.11 最大应该为 70 N B 5.3.11锁合力 4.2.12 锁合力 100 N A 5.3.12解锁力 4.2.13 解锁力 20 N B 5.3.13连接器夹片接合/离脱力 4.2.14 接合力 50 N 离脱力 150 N A 5.3.14密封性 4.2.15 初始测试和耐久性测试之后的正压应该为 98kPa。在 正压为 98kPa 和负压为 49kPa 时,不应发生水侵和 泄气 A 5.3.15焊接耐久性 4.2.16 - 5.3.16强度 连接器耐撬力 4.2.17 无变形,倒置或由于撬动干扰所

11、致的公端子的错误装配 A 5.3.17低压电流耐受性 4.3.1 初始:5 m 耐环境性试验期间/之后:10 m A 5.4.1电压降 4.3.2 初始:5 mV/A 耐环境性试验期间/之后:10 mV/A A 5.4.2通电后温度上升 4.3.3 温度上升值小于“可靠操作温度-环境温度” A 5.4.3绝缘 电阻 4.3.4 最小 100 M A 5.4.4承受 电压 4.3.5 无明显的断裂或击穿 A 5.4.5基本特性 电气特性 泄漏电流 4.3.6 非防水型:最大 3 mA 防水型:最大 50A A 5.4.65 Q/JD 19202008 表 1(续) 项目 要求 质量 等级 试验方

12、法过量电流承载 - 5.4.7浪涌 - 5.4.8耐慢速滑动摩擦力 - 5.5.1重复插拔耐久性 - 5.5.2耐振动性 - 5.5.3耐冲击力 - 5.5.4机械环境 跌落冲击力 - 5.5.5耐热性 - 5.6.1耐寒性 - 5.6.2热冲击 - 5.6.3复合环境 - 5.6.4高温操作 - 5.6.5温度/湿度循环测试 - 5.6.6防潮性 - 5.6.7防水性 - 5.6.8耐高压水洗力 - 5.6.9结露试验 - 5.6.10抗冻能力 - 5.6.11防尘性 - 5.6.12耐盐雾性 - 5.7.1耐化学试剂 - 5.7.2耐二氧化硫性 - 5.7.3抗应力腐蚀 - 5.7.4耐环

13、境性 气候环境 耐臭氧性 在结合基本特性评估项目和表3 的基础上进行评估。 - 5.7.56 Q/JD 19202008 5 试验方法 5.1 基本试验条件 5.1.1 测试条件 除非另有限定,通常环境温度为 235,标准湿度为 45-75%。 5.1.3 测试电线 温度等级,:AESSX(AEX ),:AV S S X (AVX ) 和 & :AV S S (AV S ) 5.1.4 测试顺序 不管测试顺序如何,任何样品都应通过所有的 测试。但是鉴于样品数量和实际测试间期的有限性,需要同时进行 2 个或多个测试。在这种情形下,要在充分考虑 表 2 中规定的建议和条件以及其他系统设定参数(有效

14、样品数量,测试限时,人工成本,设备约束,等)。测试顺序应该得到长安工程技术部门的确认。 表 2 测试顺序 初始特性 可靠性试验(耐环境性) 项目 a b c d e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外观 端子和护套外观/外部尺寸 1, 7 1 1 1, 4 1, 3 1, 6 1,1011,131,71,51,31,31,151,8 1,61,121, 10 1, 4 1, 6 1, 4 1,41,101,6端子接合力 2 端子离脱力 3 电线附件拉张强度 12 14 5 3 端子弯曲强度 13 端子蠕变强度 2 端子保持力 11 12 13 7 11

15、 9 9接合/断开触感 6 10 11 12 6 8端子与护套间的接合力 5 基本特性评价 强度 护套离脱力 4 7 Q/JD 19202008 表 2 (续) 初始特性 可靠性试验(耐环境性) 项目 a b c d e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连接器接合力 2 2 连接器离脱力 9 锁合力 3 解锁力 2 连接器夹片接合/离脱力 4 密封性 8 10 6 5 3 3 7焊接耐久性 2 连接器耐撬动力 3 低压电流耐受性 3 2, 4 2,4,833,5,82,52 3 3 4 5 3 33电压降 4 5 5,96,96 44456 4 44通

16、电后温度上升 5 6 5 5绝缘电阻 6 10 56,107 5承受电压 7 11 7 8 6泄漏电流 9 33,94 过量电流承载 3 电气特性 浪涌 3 耐慢速滑动摩擦力 2 耐环境性 机械环境 重复插拔耐久性 4 8Q/JD 19202008 表 2 (续) 初始特性 可靠性试验(耐环境性) 项目 a b c d e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耐振动性 4 耐冲击力 4 跌落冲击力 2 耐热性 3 3 2 2 耐寒性 2 热冲击 7 复合环境 2高温操作 2 温度/湿度循环测试 2防潮性 2 防水性 7 耐高压水洗力 8 结露试验 8 抗冻

17、能力 2 气候环境 防尘性 7 耐盐雾性 3 耐化学试剂 2 耐二氧化硫性 2 抗应力腐蚀 2 化学环境 耐臭氧性 25.1.5 测试方法和标准 试验后的测量项目见表 3。 9 Q/JD 19202008 表 3 测试方法和标准 5.4.75.4.85.5.15.5.25.5.35.5.45.5.55.6.15.6.25.6.35.6.45.6.55.6.65.6.75.6.85.6.95.6.105.6.115.6.125.7.15.7.25.7.35.7.45.7.5过量电流承载耐浪涌耐慢速滑动摩擦力重复插入/拔出耐振动力耐冲击力跌落冲击力耐热性耐寒性热冲击复合环境高温操作温度/温度循环测

18、试防潮性防水性压缩空气清洁接露实验抗冻性防尘性耐盐雾性化学试剂耐二氧化硫性抗应力腐蚀抗臭氧性4.1.1端子外观 4.1.2端子外观尺寸 4.1.3插座外观 4.1.4插座外观尺寸 4.2.1端子结合力4.2.2端子脱离力4.2.3电线附件拉张强度4.2.4端子弯曲强度4.2.5端子蠕变强度4.2.6端子保持力4.2.7结合断开触感4.2.8端子与插座间的接合力4.2.9插座离脱力初始特性环境耐受性评估项目电气特性机械环境 气候环境 化学环境基本特性评价外观强度测试方法测试标准(标准NO)10 Q/JD 19202008 表 3 (续) 4.2.10连接器接合力4.2.11连接器离脱力4.2.1

19、2锁合力4.2.13解锁力4.2.14连接夹片接合/离脱力4.2.15密封性4.2.16焊接耐久性4.2.17连接器耐撬动力4.3.1低压电流耐受性 4.3.2电压降4.3.3通电后温度上升 4.3.4绝缘电阻 4.3.5承受电压 4.3.6泄露电流 耐二氧化硫性抗应力腐蚀抗臭氧性基本特性评价外观强度抗冻性防尘性耐盐雾性化学试剂防潮性防水性压缩空气清洁接露实验热冲击复合环境高温操作温度/温度循环5.7.5过量电流承载耐浪涌耐慢速滑动摩擦重复插入/拔出耐振动力耐冲击力跌落冲击力耐热性耐寒性5.7.15.7.25.7.35.7.45.6.95.6.105.6.115.6.125.6.55.6.65

20、.6.75.6.85.6.15.6.25.6.35.6.45.5.25.5.35.5.45.5.5初始特性环境耐受性评估项目电气特性机械环境 气候环境 化学环境5.4.75.4.85.5.1测试方法测试标准(标准NO)11 Q/JD 19202008 注:所有的连接器 :仅对非防水型连接器(所有的) :外线连接器(防水型和非防水型)仅限外部使用 :仅对防水型端子 :仅对 PCB 连接器 5.2 外观 5.2.1 外观 目视检查连接器的变形,破损或类似特性。 5.2.2 外部尺寸 使用游标卡尺, 测微计,投影测量仪或类似量具。 5.3 强度 5.3.1 端子接合力 固定端子的一端,沿轴方向以 5

21、0mm/min 的速度插入另一嵌合端子,并以拉力机或类似量具测量插入所必需的负载。 5.3.2 端子离脱力 固定端子的一端,将其嵌合端子插入规定位置,再使用拉力机以 50mm/min 的速度将其拉出,并测出拉出所必需的负载。 5.3.3 电线附件张力 将已经与电线端压的端子固定,在距离端子卷曲部位大约 100mm的位置,沿轴方向以 50mm/min的速度拉拔,并测量当电线断裂或从卷曲部位拉出时所获得的负载力。对于电线尺寸为最小 0.5mm2的情形,足部绝缘部分不可卷曲。 5.3.4 端子弯曲强度 5.3.4.1 在垂直方向上以 50mm/min 的速度对给定端子应用负载(连接器接合力) ,并

22、对端子呈现出的弯曲度和端子从端子固定表面图 1 离脱的距离进行评估。 端子固定表面加压力图1 负载方向12 Q/JD 19202008 5.3.4.2 在垂直方向上以 50mm/min 的速度对端子的最前端部分应用下图所示负载,时间 为 15s,并测量端子的弯曲角度。此时,端子的颈部应该按照图2所示的方式固定。 图 2 固定方式和负载值 5.3.5 端子蠕变强度 按照下表所示步骤,对母端子的接触部位应用 15N,20N 和 30N 的负载,并测量接触负载。 表 4 负载要求 评价步骤 1 2 3 4 用厚度仪测量端子间的clearance 在端子弹簧的接触部位应用负载 释放端子弹簧部位的负载

23、通过最佳置换,测量接触负载值。 评价方法 5.3.6 端子保持力 将一根与端子端压好的,长约 100mm 的电线固定在护套上,再在轴方向上以50mm/min 的速度拉拔该电线,并测量当端子从护套中拉脱时所示负载值。 5.3.7 接合/离脱触感 用手对端子,连接器和内嵌有端子的连接器进行插入和拉脱,并检查触感。 5.3.8 端子与护套间的接合力 将护套固定,并在轴方向上以 50mm/min 的速度将端子嵌合在一个合适的位置上, 并测量嵌合所必需的负载。 5.3.9 护套离脱力 取一个护套,固定护套的一边,在轴方向上以 50mm/min 的速度使护套的另一边离脱,并测量离脱所必需的负载。对于有锁合

24、装置的连接器,在不激活该装置的情况下,移除连接器密封圈,再对防水型连接器进行评估。 13 Q/JD 19202008 5.3.10 连接器接合力 在激活锁合装置的情况下,取一个内嵌有端子的护套,固定护套的一边,以 50mm/min 的速度使护套插入的另一边,并测量嵌合所必需的负载。 5.3.11 连接器离脱力 取一个内嵌有端子的护套,固定护套的一边,在轴方向上以 50mm/min 的速度使护套的另一边离脱,并测量离脱所必需的负载。对于有锁合装置的连接器,在不激活该装置的情况下,不移除连接器密封圈,再对防水型连接器进行评估。 5.3.12 锁合力 在端子全部插入的情况下,固定护套的一端,以 50

25、mm/min 的速度拉拔其另一端,测量锁合装置断开或破裂时获得的负载值。此时,以倾斜的方向(角度:45 度)按照图3所示的预设方向和 4 个方向拉拔护套,以使锁合装置容易解锁(按照连接器的锁合构造)。 图 3 锁合力测试 5.3.13 解锁力 当连接器的所有插孔都被插入端子时,测量锁合部位解锁所需的负载。 5.3.14 连接器夹片接合/离脱力 连接公护套和母护套(所有的插孔都与端子嵌合),采用适用的最大和最小的夹片规格将其插入支架,并测量此时的负载值。在轴方向和 45 度的倾斜方向上以 50mm/min 的速度拉拔电线,并测量连接器断开或破损时的负载值。 5.3.15 密封性 5.3.15.1

26、 电线密封性的评估 对连接器密封性的评估以以下方式进行:在连 接器护套上凿一个孔或在连接器插孔位置通过一个塑料管以注入压缩空气。在评估中,电线导线末端或类似部位应该用附件或预先备好的扁平环密封。测试应该结合密封圈的类型和可用的最大和最小线经。 测试中连接器和电线的关系状况如下:连接器以 30 度的倾角将线束固定,并在最恶劣的条件下在垂直和水平方向及图 4 右图所示 8 个对角线方向上应用 30N 的负载。 在测量 14 Q/JD 19202008 中,注入 98KPa 的压缩空气 30s,并确认在 30s 内没有出现泄漏事故。 没有发生泄漏时,以每次 10kpa 的速度增大压强,并确认空气泄漏

27、开始时的压强。然后 应用 49Kpa 的负压 30s,再将连接器置于通常温度的水中,并确认未发生水侵事故。对于查验连接器空气泄漏的测试设备,可以增大连接器的外部压强,并检查空气泄漏情况。 5.3.15.2 护套密封性的评估 改变图 4 中的固定位置,并在上文(1)中规定的条件下进行试验。 图 4 密封性测试 5.3.16 焊接耐久性 5.3.16.1 将连接器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并以规定的紧固扭矩用装配螺丝将其固定。 5.3.16.1 锡槽温度加热至 2455时,将其浸入使导线浸锡,时间为 101s;在温度加热至 2855时,针对除导线以外的部位浸锡,时间为 101s。然后在常温条件下浸泡 3

28、0min。 5.3.17 连接器耐撬动力 5.3.17.1 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撬动连接器的同时,抓紧连接器(端子卷曲条件下,结合护套尺寸和最大公差的容许限度,其所有的插孔都已插好端子),并使母端子与连接器的公端子嵌合。重复该循环 10 次,并检查端子槽锥形部分所受的影响,变形或类似情形。 5.3.17.2 从任意角度(除通常方向)将端子插入连接器的所有插孔并应用 294N 的负载,检查嵌合情况。 15 Q/JD 19202008 图 5 连接器耐撬动测试 5.4 电气特性 5.4.1 耐低压电流性 将连接器对插好,在最大 20mV 的开路状态下输入 10mA 的电流,并测量距离端子压接位置 1

29、00mm 的各点( 图 6)的电流值。然后减去电线电阻来确定接触阻抗值。 5.4.2 电压降 将连接器对插好,通过表 6 中规定的电流,并测量温度上升至饱和状态时,距离各卷曲部分 100mm 处获得的电压值。然后减去电线上的电压,根据测得的电压值确定电压降。 a)正常电流:开路电压 12V/C;传导电流:10.05A b)最大电流:开路电压 12V/C;传导电流: max(表 6) 如果“温度上升值”+ “环境空气温度(表 12)”超过了 5.4.3 节中规定的安全温度(表13),则产生安全温度的电流值应该视为 max。 表 6 线径与电流大小 电线标称截面积 mm2 max 线径 max 0

30、.22 5 2 25 0.33 8 3 33 0.5 11 5 45 0.85 15 8 57 1.25 18 15 78 使用最大线径的电线与端子连接 16 Q/JD 19202008 图 6 耐低压电流测试 5.4.3 通电状态下的温度上升 按照规定,将内嵌有端子的连接器与适用的最 大线径的电线相连,并使其保持水平位置,输入从表 6 和表 7 中计算得出的电流值,并测量温度上升至饱和时端子压着部位的温度。测试期间,测试环境为“无风”条件。 a)使最大电流通过连接器的一个电极; b)将最大电流值与折减系数 Kd 相乘,并使得出的电流值通过连接器的所有电极。 如果“温度上升值”+“环境空气温度

31、(表 12)” 超过了 5.4.3 节中规定的安全温度(表13),则产生安全温度的电流值应该视为max。 测试期间, 按照图 7 所示格式报告端子温度的上升特性。 表 7 多极连接器的折减系数 电极数 比例因子 电极数 折减系数 1 1 9 到 12 0.5 2 到 3 0.75 13 到 20 0.4 4 到 5 0.6 21 到 30 0.3 6 到 8 0.55 30 0.2 17 Q/JD 19202008 图 7 温度上升测试 5.4.4 绝缘阻抗 将连接器对插好,使用 DC500V 的绝缘电阻测量仪,测量相邻端子间,端子和插座表面间部位的绝缘电阻值。(见图 8) 图 8 绝缘阻抗测

32、试 18 Q/JD 19202008 5.4.5 承受电压 将连接器对插好,在相邻端子间,端子和插座表面间的部位(按照 5.4.4 节所述方法)应用 1000V 的交流电。 5.4.6 泄漏电流 在端子之间施加 14V 的电压,并测量泄漏电流峰值。如使用另一电源电压,则施加的电压值的计算方法为 14V (另一电源电压/12V)倍数。 5.4.7 过量电流承载 将电线(适用的最大线径)与端子压接好,再 将端子插入护套的每个孔,然后将连接器水平放置在无风条件下,对给定电路输入表8中规定的电流。关于试验完成后对外观方面的评估,允许插座发生变色(除白色以外的其他任何颜色)。测试后样品的变色等级要求得到

33、长安的确认。 表8 线径(mm2) 电流(A) 时间 线径(mm2) 电流(A) 时间 8.5 60min 10.0 20s 11.5 5s 15.0 0.5s 0.22 11.0 60min 54.0 60min 13.5 10s 60.0 500s 15.0 5s 80.0 80s 20.0 1s 120.0 10s 0.3 3 200.0 1s 16.5 60min 67.5 60min 20.5 200s 75.0 1000s 22.5 10s 100.0 70s 30.0 1s 150.0 10s 0.5 5 250.0 1s 22.0 60min 108.0 400s 27.0 1

34、00s 120.0 200s 30.0 10s 180.0 20s 40.0 1s 240.0 7s 0.85 8 400.0 1s 33.0 60min 162.0 400s 40.5 100s 180.0 150s 45.0 10s 240.0 30s 60.0 2s 360.0 5s 1.25 10 600.0 1s 19 Q/JD 19202008 表 8 (续) 线径( mm2) 电流(A ) 时间 线径( mm2) 电流(A ) 时间 40.5 60min 202.5 2000s 45.0 500s 225.0 300s 60.0 70s 300.0 15s 90.0 7s 450

35、.0 2s 2 150.0 1s 15 5.4.8 耐浪涌性 按照规定,使电线(适用的最大线径)与端子压接好,再将端子插入护套的每个孔,然后将连接器水平放置,对连接器一半的插孔通电 10s,电流值为max 5。将高热量所致的自动停止(未产生其他问题)视为一个循环,并通电 1,000 个循环。测试期间的电压降和温度上升值应符合各自相应的标准。 5.5 机械环境 5.5.1 耐慢速滑动摩擦力 公端子与母端子插合,在常温条件下按照下述 条件进行测试。测试期间,通过以下电流并测试低压电流阻抗。该低压电流阻抗应符合标准要求。 表 9 测试条件 滑动距离 滑动频率 滑动次数 开路电压 通电电流 0.23m

36、m 1-2 Hz 10,000 次 最大 20 mV 10 mA 5.5.2 重复插拔耐久性 固定一对端子或连接器中的一个,在轴方向上重复插拔 10 次。在相同条件下,当连接器处于以下两种情形中的任意一种对插状态时: a)端子前端开始接触; b)对插过程中 按照图 9 所示,在前/后和左/右方向上应用 80N 的力 2 次。将该动作视为一个循环,重复操作 10 个循环。如果缺乏特殊的固定夹具,则该操作也可以用手指进行。此时,不可激活插座的锁合装置。 20 Q/JD 19202008 图 9 重复耐久插拔施力方向 5.5.3 耐振动性 5.5.3.1 对插好连接器,并将其安装在振动试验台上(如图

37、10所示)。应用振动力的同时,对所有端子连续通过表10所示的电流,并探测发生/未发生的电流中断情况。 测试期间连接器阻抗值的变动不应当超过 7/s。 5.5.3.2 振动条件应符合以下规定: a)振动方向和间期:3-轴向(上/下,左/右和前/后) 各个轴向 6h(对数扫描 20min) b)振动标准:振动标准遵守表9的规定(振动类别应该遵守表 11 的规定) c)通电电流:通电电流应该遵守表 10 的规定。 表 9 振动标准 振动类别 振动标准 Class 5 to 15 Hz 10 mm (p-p) 15 to 25 Hz 44.1 m/s225 to 100Hz 19.6 m/s2100

38、to 200Hz 4.9 m/s2Class 5 to 18.7Hz 10 mm (p-p) 18.7 to 50 Hz 68.6 m/s250 to 100 Hz 44.1 m/s2100 to 200Hz 29.4 m/s2Class 21.5 to 200 Hz 88.2m/s2200 to 400 Hz 250 m/s2表 10 通电电流 电压 短路电流 描述 大电流端子(最小 187 端子:公端子对插部位宽度4mm )12V 1A 除大电流端子以外的端子(最大 110 端子) (测试中使用单个样品) 20mV 10mA 镀金端子 21 Q/JD 19202008 表 11 振动类别

39、等级 描述 安装在机体上(不限于发动机厢体和车辆内部) 直接安装在机体上(例如:散热器,缓冲器),共振大 安装在发动机机体上 图 10 样品安装 5.5.4 耐冲击力 将连接器安装在冲击试验台上,并在应用冲击力时检查电流的中断情况。测试期间,连接器阻抗波动超过 7的时间不应多于 1s 。(图 11) 峰值加速度:980m/s2操作间期: 10ms 冲击力应用方向和次数:6 个方向(上/ 下,右/ 左和前/ 后),每个方向 3 次。 22 Q/JD 19202008 图 11 振动试验中的阻抗 5.5.5 耐跌落冲击力 按照图 12 所示,将连接器置于水平条件下,使其旋转跌落至一块 300mm5

40、00mm25mm(厚度)的铁板上。该测试每次对连接器的一个面(4 个面)进行。测试完毕,连接器的任何元器件都不应发生错位或离脱。 图 12 跌落冲击试验装置 5.6 气候环境 各测试的温度等级遵照表 12 的规定。 表 12 温度等级 等级 连接器位置 环境温度(正常运行温度) 靠近热源,安装在发动机机体 125 安装在发动机机体 100 安装在发动机机舱位置 85 用于交通工具内部 70 23 Q/JD 19202008 对于安装在发热元器件位置(如:保险丝盒) 的连接器,设定之前应将各种环境温度纳入考虑范围。 5.6.1 耐热性 按照规定使端子插入,对插好连接器,并将其置于表 13 所规定

41、的安全操作温度。 对于防水型连接器,捆扎所有的电线,使其以 30 度 的倾角与防水拴倾斜,并加上 30N的负载。此时,固定好线束进行测试。 表 13 安全操作温度 等级 连接器位置 环境温度(正常运行温度) 靠近热源,安装在发动机机体 125 安装在发动机机体 100 安装在发动机机舱位置 85 用于交通工具内部 70 5.6.2 耐寒性 将连接器在温度为40的恒温厢中放置120h,并测量5.4.1节中的低压电流阻抗。然后,将其迅速从恒温厢中取出,并重复插入/拔出动作 5 次,再将其静止放置直到其恢复至正常温度,并开始其他项目的测量。 5.6.3 热冲击 按照规定使端子插入,并对插好连接器,再

42、将连接器置于恒温厢中。使用图 13 所示的热冲击类型作为一个周期,并重复 1,000 个循环。将其取出,静置 2h,并对其他项目进行测量。恒温厢的内部温度需遵照表 14 的规定。测试期间,输入 5.4.1 节(低压电流阻抗)规定的电流值并测量低压电流阻抗。测试中低压电流阻值应符合规范要求。 表 14 试验温度 等级 高温() 低温() 1253 1003 853 703 -403 24 Q/JD 19202008 图 13 循环周期 5.6.4 复合环境 将插头插入/拔出 5 次,再将其安装在振动试验台上以便进行耐振动性测试。输入表15 中的测试电流 45min,再停止 15min,在图 14

43、 所示环境温度下对其通电。 在耐振动性测试中,在表 14 规定的范围内,应用耐振动性评估条件。持续该操作 300h。测试中,尽可能保持测试条件无风状态。测试中的待测项目见表 15。测量应符合各相应标准。测试完毕,在 3 个方向上(各 0.5h)进行耐振动性测试,并检查电流中断情况。 图 14 复合环境测试循环 25 Q/JD 19202008 表 15 端子尺寸 测试电流 测试中的测量项目 标准 大电流端子(187 端子或更大:公端子嵌合部宽度4mm) 端子部位的温度 表 13i) 除大电流端子以外的端子(110 端子或更小) (使用单个样品) 对所有电极通过以下方式计算得出的电流:“maxK

44、d” 电压降 4.3.2耐低压电流性 4.3.1ii) 镀金端子 开路电压为20mV,对所有的电极通过 10mA的测试电流 电流中断情况 图.11对于精细的连接器,单独设定电流,以获得实际的车辆电流。 5.6.5 高温操作 将连接器置于 803的条件下保持 1h。60s 后在常温条件下,重复插入/拔出动作 5 次。 5.6.6 温度/湿度循环 在图 15 所示的测示条件下,对完全插入端子的连接器应用 10 个循环。测试期间, 按照5.4.1 节“低压电流阻抗”中规定的电流值测 量相应的低压电流阻值。测试中,低压电流阻值应符合相应标准。 26 Q/JD 19202008 图 15 温湿度循环时间

45、 5.6.7 防潮性 将连接器悬挂在一个温度为803,湿度为90-95%RH的恒温厢中,并保持静止96h。测试期间,应按照 5.4.6 节的规定,测试连接器正负极(交替排列)之间泄露电流。测试中,测得的泄漏电流应符合相应的规定。 图 16 泄漏电流测量装置 5.6.8 防水性 全套装配连接器,应用连接器密封系统允许的最大和最小线径,电线末端封闭。在 27 Q/JD 19202008 表 13 规定的温度条件下预热 1h 后,将其浸入温度为 235的纯水中,并在水中加入 5wt%的 Nacl 和每升 0.1g 的润湿剂,再按照 5.4.6 节的规定测试泄漏电流。重复测试 10 次。测试期间,泄漏

46、电流应符合相应的标准。 5.6.9 耐高压水洗力 使用与 JASO D616 4.9.2(压缩水体喷射试验)的规定在同一等级上测试仪器。测试期间,应用 5.4.6 节 的规定测量相应的泄漏电流。测试中,泄漏电流应符合相应标准。 (a)遵守 JASO D616 中 4.9.2(压缩水体喷射试验)的规定。 (b)在表13中规定的温度条件下,将连接器在恒温厢中加热 1h。5 min 以后,从各个方位(4 个方向)以 30的倾角向其注射自来水,其中水的温度为常温,速度为 14-16 L/min,压强 8,000 10,000kPa,时间为 30s。测试样品应该水平放置,并以 51r/min的速度在安装

47、位置旋转。 5.6.10 结露试验 在恒温厢设置不同的气候条件(高温和低温及高的湿度) ,再将连接器置于恒温厢中,以图 17 所示形式作为一个循环,并对该连接器重复应用 48 个循环。测试中,在连接器的正负极之间(交替排列)应用 5.4.6 节中的规定测量电流泄漏值。测试期间,泄漏电流应符合相应的标准。 图 17 结露试验循环 5.6.11 抗冻性 使对接好的连接器在深 100mm,温度为 803的盐水中放置 1h,然后迅速将其取出,并放于温度设置为- 403的恒温厢中,以使附着的水结冰。此外,还需测量在结冰状态下的泄漏电流。 5.6.12 防尘性 将对接好的连接器悬挂在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其中该容器的长、宽、高为 1000mm,28 Q/JD 19202008 再在容器中不均匀地散放大约 1.5kg 的水泥灰,并以 15min 的间隔用风扇喷射压缩空气,持续时间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