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青少年期身心发展特点-林崇德.pdf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156831 上传时间:2018-10-05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45.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少年期身心发展特点-林崇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青少年期身心发展特点-林崇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青少年期身心发展特点-林崇德.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青少年期身心发展特点-林崇德.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青少年期身心发展特点-林崇德.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收稿日期 2004 - 11 - 15作者简介 林崇德 (1941 - ) ,男 ,浙江省象山县人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教授。青少年期身心发展特点林崇德 ,李庆安(北京师范大学 发展心理研究所 ,北京 100875)摘要 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是对其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心理学依据。从青少年生理、认知和社会性等三个方面的发展变化特点而讨论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 ,这是国际和国内心理学界的通行做法。青少年的生理发展不外是身体外形、内脏机能和性的成熟等三类变化。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具有三大特点 :第一 ,抽象逻辑思维处于优势的地位 ;第二 ,辩证思维逐渐发展 ;第三 ,思维品质的表现隐含着矛盾。

2、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实质 ,就是实现其社会化 ,这包括青少年社会认知、社会交往、性别角色差异、亲社会行为、依恋和自我等方面的发展。关键词 道德 ;青少年 ;生理 ;认知 ;社会性中图分类号 G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209 (2005) 01200482092004 年 3 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对于我国 18 岁以下 3. 67 亿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建设而言 ,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纲领性文件。这个文件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未成年人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那么 ,什么是未成年人 ? 该文件中的未成年人 ,一般指 18 岁以下

3、的中小学生 ,相应地 ,该文件所涉及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 ,却主要是出自中学阶段的青少年。根据发展心理学 ,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初中阶段相当于少年期 ,十四五岁至十七八岁的高中阶段相当于青年初期。两者合在一起 ,即十一二岁至十七八岁阶段 ,就成为青少年期 (Adolescence) 。那么 ,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有何特点呢 ? 国际心理学的文献往往是从青少年的生理发展、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三个方面讨论这个问题的。例如 ,由 Pa2palia 等三人合著的人类发展 ( Human Develop2ment)第 9 版 ,即 2004 年修订版 1 ,也基本沿袭了这个模式。同样 ,我国发展心理学对青少

4、年特点的研究 ,也是围绕这三个方面的特点而展开的 2 3 。本文的目的是 ,分析和讨论青少年生理、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的变化特点 ,为未成年人 ,尤其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提供心理学依据。一、青少年期的生理发展变化青少年期的生理变化 ,是由于青少年正处于青春发育期 (adolescence puberty) 。青春发育期这个阶段 ,既不同于儿童 ,又不同于成人。它的最大特点是生理上蓬勃的成长 ,急骤的变化。个体从出生到成熟 ,其生理发育时快时慢。有两个阶段处于增长速度的高峰期 (peak period) ,一个是出生后的第一年 ,另一个就是青春发育期。在科学上称“人生的两次高峰”。青春发育期生

5、理上的发展变化是多种多样而又十分显著的 ,但归结起来 ,不外是身体外形、内脏机能和性的成熟等三类变化 ,总称为“三大变化”。这“三大变化”都具有可塑性。如果以 20 世纪 90年代和 60 年代研究指标相比 ,我国青少年的身高不仅提高了 2. 1cm ,男、女青少年性成熟的平均年龄提前了近两岁 ,而且脑电波 波的发展也明显超过 60 年代的水平。就平均频率而言 ,90 年代 6 岁被试 波的平均频率就达到了 60 年代 10 岁被试的发展水平 ;9 - 10 岁的被试则达到了 12 - 13 岁被试的发展水平。由此可见 ,随着社会的进步 ,经84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6、年第 1 期 (总第 187 期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济的发展 ,生活水平的提高 ,儿童青少年的各项生理指标都表现出超前趋势。(一 )身体外形剧变身体外形剧变是青春发育期最明显的特点 ,也是青春生理发育的外部表现 ,既包括身高、体重的变化 ,又包括第二性征的出现。身体迅速地长高 ,是青春发育期身体外形变化量最明显的特征 ,称为青春期生长陡增 (pubertygrowth spurt ) ,或简称生长陡增 ( growth spurt

7、) 。在青春发育期之前 ,平均每年增高 3 - 5 厘米 ,但在青春发育期 ,每年长高少则 6 - 8 厘米 ,多则 11 -12 厘米。男女青少年在身体长高的变化上是不一样的。但到青春发育的前期就发生了明显变化。女孩从 9 岁开始 ,进入生长发育的陡增阶段 ,11 -12 岁时则达到了陡增高峰。而男孩这一过程 ,要比女孩晚将近两年 ,从 11 - 12 岁起才急起直追 ,终于在 14 岁前后又超过了女孩。身高长到一定的年龄就不再上长了。女性一般长到 19 岁 ,至多长到23 岁 ;男性一般长到二十三四岁 ,有的甚至长到 26岁。青春发育期 ,体重也在迅速增加。此前 ,儿童每年体重增加不超过

8、5 公斤。到了青春发育期 ,体重增加十分明显 ,每年可增加 5 - 6 公斤 ,突出的可增加 8 - 10 公斤。男女青少年体重的增加也有差异。 10 岁之前 ,男女体重相仿。 10 岁之后 ,女孩领先发育 ,体重增加。两年之后 ,一般情况下男生赶上女生。第二性征 (又称次性征 ,secondary sex charac2teristics)是指性发育的外部表现。男女的第二性征是有区别的 ,一般地说有如下的表现 :男性的第二性征表现为喉结突起 ,声音变粗 ,起始于 13 - 15岁 ,19 岁以后所有男性的喉结突起且声音变粗 ;上唇出现密实茸毛或唇部有须 ,额两鬓向后移 ,男青少年为此感到“自

9、豪” ,认为这是“男子汉”的象征 ;阴毛、腋毛先后出现 ,前者约在十四五岁 ,后者比前者发育晚一年。女性的第二性征表现为声音变尖 ;乳房发育 ,约半数在 10 岁开始 ;骨盆逐渐长得宽大 ,臀部变大 ;阴毛、腋毛先后出现 ,出现时间比男性约晚一年。青春期身体外形剧变 ,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作用很大。最突出一点是带来“成人感” ( Feeling ofbeing an adult ) 。青少年认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 ,意识到自己开始不再是“小孩子” ,增强了他们自我意识的一些新体验 ,所以产生了“我是成人了”的成人感。人格的发展速度加剧了。但由于生理发展迅速 ,心理发展往往跟不上相应的变化 ,所

10、以青春期发育初期 ,即初中生或少年期 ,行为举止常常显得笨拙 ,并造成心理上的“笨拙感”。身体外形的变化 ,也造成某些青少年心理上一些不正常的变化 ,需要注意他们的心理卫生 ,特别是美感的卫生。有的女青少年因发胖而发愁 ;有的男青少年为自己胡子的茂密而顾虑重重 ;有的女青少年因胸部丰满难为情而束胸、穿紧身衣 ,影响肺部、乳房的发育 ;有的男青少年为显得利落而紧腰 ,爱把腰带勒得紧紧的 ,影响内脏 (如胃、肝、脾等 ) 的发育 ;不少青少年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而开始抽烟和喝酒 ,有的甚至于上瘾成习惯 ,等等。为此 ,要科学地进行有关的心理健康教育 ,要合理地引导 ,告诫正在发育的青少年 ,注意身心

11、健康 ,让身体各部分都能得到充分的发育 ;抽烟喝酒对于身心健康是极为有害的 ,应该坚决杜绝。(二 )生理机能 ,特别是脑和神经的变化体内的器官和组织各有各的机能。到青春发育期 ,体内各种生理机能迅速增强 ,并逐步趋向成熟。体内的器官和组织 ,号称八大系统 ,对心理有决定意义的 ,是脑和神经系统。心理是脑的机能 ,也是高级神经活动的机能 ,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变化 ,是心理发展的直接前提和物质基础。青春发育期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有什么特点呢 ?青春发育期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变化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脑重量的增长。 12 岁的少年人脑平均重量达到 1400 克 ,成人脑重量平均为1400 克。可见

12、,到青春发育前期 ,脑的平均重量已经和成人的差不多了 ;二是脑容积的变化。 10 岁儿童平均脑容积占成人的 95 % ,12 岁少年接近成人的容积。可见 ,到青春发育前期 ,脑的平均容积就几乎达到成人水平 ;三是脑电波的发展。脑发育在“质”上主要是通过 波 (频率 8 - 13 周 / 秒 ) 与 波之间的对抗而进行的 ,对抗的结局是 波逐渐让位给 波 ,13 - 14 岁是显著加速期 ,它标志着除额叶以外 ,几乎整个大脑皮质的 波与 波对抗的基本结束 ;四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的发育。到青春发育前期 ,神经系统的结构基本上和成人没有什么差异了。此时 ,大脑皮质的沟回组合已经完善、94林崇德

13、李庆安 青少年期身心发展特点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分明 ,神经元细胞也完善化和复杂化 ,传递信息的神经纤维的髓鞘化基本完成 ,保证信息传递畅通 ,不互相干扰 ;五是兴奋和抑制的平衡 ,十四五岁大脑机能其他部分发育逐步趋于成熟 ,而兴奋和抑制过程还在进一步趋于平衡 ,特别是内抑制发育有待进一步成熟 ,到十六七岁后 ,兴奋和抑制能够协调一致 ,脑和神经系统基本上成熟了。青春发育期脑和神经系统 ,从结构到机能上的一系列的发展变化 ,奠定了青少年

14、的心理发展 ,特别是逻辑思维发展的物质基础。青春发育期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 ,为青年初期 ,即高中阶段心理成熟提供了生理机制。尽管如此 ,脑和神经系统只有到 20 - 25 岁以后 ,才完全成熟 ,与成年一模一样。因为在脑下部有一个小小的腺体 ,叫做脑下垂体 ,和长在颈部喉线的甲状腺 ,以及长在肾脏上面的一小块肾上腺 ,在 20 - 25 岁之前 ,青春发育期间都分泌出激素 ,促使全身组织迅速发育 ,但也加强了脑和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因而使青少年的情绪容易激动 ,也容易疲劳。由此可见 ,脑和神经系统的基本成熟 ,为青少年心理基本成熟提供了可能性 ,但青少年毕竟处于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阶段 ,

15、脑和神经系统都有待进一步加强锻炼 ,因此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妥善引导青少年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兼顾学习与娱乐 ,注意劳逸结合 ,这对他们身心健康与成长是非常必要的。(三 )性器官与性功能的成熟生殖器官在青春发育期以前几乎没有什么发展 ,因此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但随着青春发育期的到来 ,由于性激素的作用 ,生殖器官开始迅速发育 ,并完成了性器官与性功能的成熟。对于男女青少年 ,性器官和性功能的成熟 ,体现着各自不同的特点 ,但都给其身心的发展变化带来一系列具有深远意义的影响。女性生殖器官的发育 ,一般从十岁左右开始。先是外生殖器的改变 ,继而阴道深度增加。月经初潮 ( menarche) 是

16、指女孩第一次来月经 ( menstrua2tion) ,标志着性发育即将成熟 ,是女性青春发育期来临的信号。在月经初潮的前后 ,还伴随着相当大的全身变化。女孩对自己的月经初潮日子 ,也记得很清楚 ,有一定的心理影响。月经初潮到来的年龄 ,国内外和各地区并不相同 ,一般在 10 - 16 岁之间。在发达国家或地区 ,月经初潮年龄往前挪 ,平均为十二三岁 ;可是有的国家或地区 ,则平均为十四五岁。男性生殖器的成熟比女性晚。 10 岁以前 ,睾丸只是缓慢成长 ;到 13 岁 ,它才活跃 ,到 15岁 ,睾丸的重量接近成人。首次遗精 ( seminal e2mission)意味着男性生殖腺开始走向成熟

17、 ,性机能成熟 ,能够产生精子。首次遗精的年龄 ,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也是不相同的 ,一般在 12 - 18 岁之间。经济发展、生活提高使首次遗精年龄往前挪。性成熟 (sexual maturity)在青少年心理发展上起很大的作用。青少年开始意识到自己向成熟过渡 ,同时给他们带来性机能的好奇心与新颖感 ,并逐渐产生性意识。此时 ,在感情上愿意接近异性 ,但在行动上又故意疏远 ,处于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 ,都已开始意识到两性的关系 ,促进他们对于异性“兴趣”的发展 ,使他们产生新的情绪、情感体验。例如 ,开始“爱美” ,注意自己的外表仪容 ,也有的出现爱照镜子、追求打扮的现象。我

18、们要了解性成熟给青少年心理带来的变化 ,要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性知识的教育 ,不应该过于强调生理学因素 ,而应该更多地启发他们人生观的修养和道德意识 ,自然地引导男女青少年之间建立团结友爱的群体关系 ,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尽量避免不良刺激的影响 ,把他们的主要经历引导到学习活动中去 ,以培养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二、青少年认知的发展在认知心理学里 , 认知 ( cognition ) 、思维(thinking) 、智力 (intelligence)被看作同义语。随着青少年身心发展日趋成熟 ,社会交往日益丰富 ,以及学习内容和要求日渐复杂 ,这种主客观条件的变化 ,不仅为他们的认知发展创

19、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同时也对其认知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于是青少年认知的发展也必然会出现新的特征。对于青少年认知发展的研究 ,国际上更多的是强调皮亚杰 ( Piaget ,1896 - 1980) 的形式运算 (for2mal operation) 。皮亚杰认为 ,到了 11 - 15 岁 ,青少年思维能力超出了只感知具体事物 ,表现出能进行抽象的形式推理 ,这就进入了形式运算思维阶段(formal operation stage) 。所谓形式运算 ,就是可以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分开 ,可以离开具体事物 ,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演的思维。 20 世纪七八十05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 ) 2005 年第 1 期 (总第 187 期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年代后 ,新皮亚杰学派从现实与可能、经验 - 归纳与假设 - 演绎、命题内与命题间、组合与排列、逆向性与补偿作用、信息加工策略、巩固与稳定等七个方面来比较童年期 (小学阶段 )与青少年期 (中学阶段 )的具体运算与形式运算的差异。青少年认知发展到底有哪些特点 ? 按我们自己的研究 ,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 )整个青少年阶段 ,抽象逻辑思维处于优势的地位什么叫抽象

21、逻辑思维 ? 一般认为 ,它是一种通过假设的、形式的、反省的思维 ,这种思维具有五方面的特征 :一是通过假设进行思维。思维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 ,问题解决要靠假设。从青少年开始 ,通过假设进行思维 ,使思维者按照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的途径 ,以实现课题的目的。二是思维具有预计性。思维的“假设”必然使主体在复杂活动前 ,可先有了诸如打算、计谋、计划、方案和策略等预计因素。从青少年开始 ,在思维活动中就表现出这种“预计性”。三是思维形式化。从青少年开始 ,在环境 ,特别是教育条件的影响下 ,思维的成分中 ,逐步地由具体运算思维占优势发展到由形式运算思维占优势 ,这就是形式化。四是思

22、维活动中自我意识和监控能力的明显化。从青少年开始 ,反省性 (或内省 ,introspection) 、监控性 ( monitoring) ,即元认知 ( metacognition) 的思维特点越来越明显。五是思维能跳出旧框框。任何思维方式都可以导致新的假设、理解和结论 ,其中都可以包含新的因素。从青少年开始 ,由于上述五个变化 ,思维必然更有新意 ,即跳出旧框框。于是从这个阶段起 ,创造性思维获得迅速发展 ,并成为青少年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青少年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有一个过程。少年期和青年初期的思维是不同的。在少年期的思维中 ,抽象逻辑思维虽然开始占优势 ,可是在很大程度上 ,还属于经验型

23、(experience type) ,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而青年初期的抽象逻辑思维 , 则属于理论型 ( theoreticaltype) ,他们已经能够用理论作指导来分析综合各种事实材料 ,从而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在青年初期的思维过程中 ,它既包括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 ,也包括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过程 ,也就是从具体提升到理论 ,又用理论指导去获得知识的过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青少年思维的过渡型 ,即处于由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转化 ,于是 ,抽象与具体获得了高度的统一 ,抽象逻辑思维也获得高度的发展。这种转化的关键期在初中二年级 ,约十三四岁。从初二开始 ,青少年的抽象逻

24、辑思维即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到了高中二年级 ,约十六七岁 ,这种转化初步完成。这意味着青少年的思维或认知趋向成熟。所谓思维成熟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1) 各种思维成分或认知成分基本上趋于稳定状态 ,基本上达到理论型抽象逻辑思维的水平 ; (2)个体差异水平 ,包括认知风格、思维方式等 ,都趋于定型 ; (3) 成熟前 ,思维或认知发展变化的可塑性大 ,成熟后则可塑性小 ,与其成年期的思维或认知水平基本上保持一致 ,尽管也有一些进步。青少年阶段处于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特点 ,构成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初中二年级是青少年认知或思维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它既可能成为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的认

25、知基础 ,又可能成为引起学生思想道德变化的认知机制 ,重视初中二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是非常关键的 ;高中一年级的认知或智力表现和学习成绩变化的可塑性还是较大的 ,道德认识和思想变化也是起伏不定的 ,而高二、高三的学生则比较稳定 ,因为其基础高中二年级是认知发展的成熟期 ,所以 ,抓住成熟前的各种认知、思维能力的提高是相当重要的。(二 )青少年辩证思维的发展所谓辩证思维 ,就是反映客观现实的辩证关系 ,自觉不自觉地按照辩证法去进行思维。辩证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最高形态。在人类认知或思维发展的过程中 ,形式逻辑思维 (上述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从形式逻辑思维角度上来分析的 )和辩证思维都是十分重要的 ,但

26、在认知或思维发展心理学中 ,对后者的研究显然是不够的。在国际上 ,最早对儿童青少年的辩证思维发展进行心理学研究的是皮亚杰。从 1928 年研究儿童“左右”概念发展特点起 ,他先后研究了儿童“长短”、“大小”、“兄弟”等概念 ,并作了辩证思维发展的解释。在中国心理学界 ,较早地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的是朱智贤教授 ,20 世纪 80 年代后 ,我们对中小学生辩证思维展开的系统研究 ,也是他领导的工作。形式逻辑思维和15林崇德 李庆安 青少年期身心发展特点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27、reserved. http:/辩证思维尽管有一致性 ,但两者的区别很多。从思维的过程 ,即从思维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 ,它们是人的理性认识发展的两个阶段。前者是完整的表象过渡为抽象的规定阶段 ,其基本特征是反映客观现实的基础上 ,以感性认识为前提 ,建立上升式抽象 ,在形式逻辑法则的支配下 ,坚持固定分明的界限 ,坚持思维的确定性、无矛盾性和论证性。后者是抽象的规定在思维中导致具体的再现的阶段 ,其基本特征是以形式思维为基础 ,在对立统一规律的指导下 ,溶解形式思维固定分明的界限 ,使认识与客观现实相吻合 ,所以它是理性认识的高级阶段。我们曾设计并参与研究的全国 23 省市在校青少年辩证思维的

28、调查 ,包括辩证思维的概念、判断、推理三个部分。通过研究 ,我们看到青少年辩证思维的发展 ,明显地低于如上所述的形式逻辑思维 ,即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水平。被试者的平均分数都比较低 ,初一和初三被试得分的正确率分别为37. 94 %和 45. 28 % ,高二年级被试的正确率也刚刚超过 50 %。但是 ,各年级辩证思维能力都在发展 ,年级间存在显著的差异 (p 值均小于 0. 01) 。青少年的辩证思维是怎样发展的 ? 我们的研究发现 :初一学生在小学的基础上 ,已经开始掌握辩证思维的概念、判断、推理等各种形式 ,但水平较为低下 ,仅仅是个良好的开端 ;初三学生正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 ,是个重要的

29、转折时期 ;高二学生得分中的正确率已超过半数 ,这表明他们的辩证思维已趋于优势地位 ,但谈不上成熟 (离成熟指标 统计上的第三四分点 ,即 75 %还有一定的距离 ) 。青少年在掌握辩证思维的概念、判断和推理的三种形式中 ,其发展趋势既有一致性 ,又有区别性 :辩证概念和辩证判断的发展 ,似乎是同步的 ,在每个年级中 ,两者几乎都处于同一发展水平。而辩证推理的发展 ,则远远落后于前两者 ,即使到了高二阶段 ,其正确率的百分数也远远地不足一半 (仅 37. 10 %) 。这既表现了这三种辩证思维形式的发展概况 ,又说明辩证思维发展中诸成分之间明显地存在着不平衡性。青少年辩证思维发展 ,固然是由中

30、学阶段知识学习所奠定的基础 ,然而 ,由于它是认识或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 ,发展的滞后性也是必然的。青少年辩证思维发展的不足 ,不仅影响其看问题的方法 ,即影响思想方法的全面性 ,易带盲目性 ,而且也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在他们的心目中 ,什么是正确的幸福观、友谊观、英雄观、自由观和价值观 ,都还是个谜。所以 ,加强对他们辩证思维技能的训练 ,对于他们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重要的意义。(三 )青少年思维品质的矛盾表现思维的发生和发展 ,服从于一般的、普通的规律 ,又表现出个性差异。这种差异表现为个体思维活动中的智力特征 ,这就是思维品质 ( thinkingtraits) ,又叫

31、做思维智力品质 (intelligence traits ofthinking) 。思维品质的成分及其表现形式有很多 ,诸如独立性、广阔性、灵活性、深刻性、创造性、批判性、敏捷性等等。在不同的年龄阶段 ,思维品质的各成分及表现形式体现着不同的发展水平 ,这就构成了思维的年龄特征。在青少年期其思维品质的最突出特点是矛盾表现。由于社会对青少年有独立思考的要求 ,青少年思维品质的发展表现出新的特点 ,最为突出的是 ,其独立性 (independence) 和批判性 (criticism) 有了显著的发展。但他们对问题的看法还常常是只顾部分 ,忽视整体 ;只顾现象 ,忽视本质 ,即容易片面化和表面化。

32、这里 ,我们常常会发现和提出两个问题 ,一是青少年为什么有时要“顶撞”成人 ? 二是青少年看问题为何容易带片面性和表面性 ? 这是思维品质矛盾交错发展呈现出的问题。从中学阶段开始 ,青少年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青少年由于逐步掌握了系统知识 ,开始能理解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的一些复杂的因果关系 , 同时由于自我意识 ( self - con2sciousness)的自觉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常常不满足于教师、父母或书本中关于事物现象的解释 ,喜欢独立地寻求或与人争论各种事物、现象的原因和规律。这样 ,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就达到了一个新的、前所未有的水平。有人说 ,从少年期开始 ,孩子

33、进入一个喜欢怀疑、辩论的时期 ,不再轻信成人 ,如教师、家长及书本上的“权威”意见 ,而且经常要独立地、批判地对待一切。这确实是中学阶段的重要特点之一。青少年不但能够开始批判地对待别人和书本上的意见 ,而且开始能够比较自觉地对待自己的思维活动 ,开始能够有意识地调节、支配和论证自己的思维过程 ,这就使青少年在学习和生活上有了更大的独立性与自觉性。我们应该珍视他们25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年第 1 期 (总第 187 期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34、reserved. http:/这种思维发展上的新的品质。因为独立思考能力是一件极为可贵的心理品质 ,决不能因为他们经常提出不同的或怀疑的意见 ,就认为他们是故意“反抗”自己 ,因而斥责他们 ,甚至压制他们。当然 ,这不是说 ,我们允许青少年随便顶撞长辈或师长 ,而是说 ,我们要正确地对待这个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我们要启发青少年在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的同时 ,还要尊重别人 ,懂得文明礼貌 ,学会以商量的态度办事。对那些确实无理顶撞的言行 ,我们也要适当给予批评。青少年看问题容易片面化和表面化 ,这是其年龄阶段的一个特点 ,是正常的现象。尽管青少年开始能够逐步地比较自觉地对待自己的思维活动 ,

35、开始能够有意识地调节、支配、检查和论证自己的思维过程 ,使他们在学习上和生活上有更大的独立性和自觉性。然而 ,青少年思维的片面性与表面性的表现是各种各样的 :有时表现为毫无根据的争论 ,他们怀疑一切 ,坚持己见但又是常常论据不足 ;有时表现为孤立、偏执地看问题 ,例如 ,把谦虚理解为拘谨 ,把勇敢理解为粗暴或冒险 ;有时明于责人而不善于责己 ;有时好走极端 ,往往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在学习上也有同样情况 ,以致产生公式主义和死守教条的毛病。青少年在独立思考能力发展上的这些缺点 ,是与他们的知识、经验不足以及辩证思维尚未发展成熟相联系的。我们一方面要大力发展他们的独立思考的能力 ,随时加以引导、

36、启发 ;另一方面 ,还要对他们在独立思考中出现的缺点给予耐心的、积极的说服教育。对他们的缺点 ,采取嘲笑的或者斥责的态度是不对的 ,同样的 ,采取放任不管或者认为年龄大一点自然会好起来的想法也是不正确的。三、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近 20 年发展心理学的进展表现出一个明显的趋势 ,即重视主体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强调教育可以帮助个体社会化 ( socialization) 。社会化是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必需的品质、价值、信念以及社会所赞许的行为方式的过程。社会化的过程 ,正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 ,个体通过接受教育而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 ,形成适应社会的人格并掌握社会认可的行

37、为方式的过程。社会化过程包括学习、适应、交流 ,人类个体借以发展自己的社会属性、参与社会生活的一切过程。人类在社会化的过程中 ,学会基本技能 ,掌握社会规范 ,确立生活目标 ,形成社会技能 ,培养社会角色。教育帮助受教育的个体社会化 ,使有些社会化过程中的青少年 ,完成基础教育的阶段 ,这就是青少年的社会化 ;有些社会化过程贯穿于个体的一生 ,这就是成年人继续社会化或再社会化。社会化过程中心理的发展 ,则是社会性的发展 ,它包括社会认知、社会交往、性别角色差异、亲社会行为、依恋和自我等方面的发展。(一 )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主要表现青少年期的生理、认知、情感和品德的发展变化特点 ,决定着这一时期

38、的社会性发展。青少年社会化的任务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1 追求独立自主。由于成人感 (feeling of be2ing an adult ) 的产生而谋求获得独立 ( indepen2dence) ,即从他们的父母及其他成人那里获得独立。21 形成自我意识。确定自我 (ego) ,回答“我是谁”这个问题 ,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 ( self - con2sciousness) 。31 适应性成熟。所谓适应性成熟 (sexual ma2turity) ,即适应那些由于性成熟带来的身心的 ,特别是社会化的一系列变化。41 认同性别角色。获得真正的性别角色 (sex2ual role) ,即根据社会

39、文化对男性、女性的期望而形成相应的动机、态度、价值观和行为 ,并发展为性格方面的男女特征 ,即所谓男子气 (或男性气质 )(masculinity)和女子气 (或女性特征 ) (femininity) ,这对幼儿期的性别认同 (sexual identification) 说来是个质的变化。51 社会化的成熟。学习成人 ,适应成人社会(adult society) ,形成社会适应能力。价值观、道德观的成熟是社会化成熟的重要标志。61 定型性格的形成。发展心理学家常把性格形成的复杂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学龄前儿童所特有的、性格受情境制约的发展阶段 ;第二阶段是小学儿童和初中的少年所特有

40、的、稳定的内外行动形成的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内心制约行为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里 ,稳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已经定型 ,因而性格的改变就较困难了。(二 )青少年友伴关系的发展35林崇德 李庆安 青少年期身心发展特点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在处于过渡期的复杂的青少年阶段 ,同辈群体既可能是青少年重要的情感支持源 ,也可能是令教师和父母忧虑的行为的压力源。如前所述 ,青少年的生理结构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这样 ,当他们与同龄人相处的时候 ,会感觉到自

41、在得多。青少年常常挑战成人的标准和权威 ,当他们咨询同伴的意见之后 ,他们挑战的信心得到进一步加强 ,因为他们的同伴也处于相似的境地。青少年开始质疑 ,他们的教师、父母是否足以成为行为的榜样 ,然而 ,他们并不能确信其行为是否足以同其教师、父母相媲美 ,于是 ,他们转而向其同伴寻求答案。同辈群体是青少年情感的来源 ,同情的来源 ,理解的来源 ,道德指南的来源 ;同辈群体也是青少年实验的场所 ,获得自主权的场所 ,独立于教师、父母的场所 ;此外 ,同辈群体还是青少年形成亲密关系的场所 ,在这里 ,他们能够“演练”成人世界的亲密关系。一般而言 ,同伴的影响 ,在 12 至 13 岁达到最高峰 ,1

42、5至 18 岁开始呈下降的趋势。少年期与同伴的依恋未必预示着麻烦 ,除非依恋程度强到足以让他们宁可放弃家规 ,放弃作业 ,放弃自己的才能 ,也要赢得同伴的认同和欢迎。在社会测量研究中 ,研究者往往要求青少年们提名他们最喜欢的和最不喜欢的同学。这类研究发现 ,在同辈群体中的地位分为五种类型 :受欢迎者 (受积极提名次数很多的青少年 ) ,遭拒绝者 (遭消极提名次数很多的青少年 ) ,被忽视者 (被积极提名和消极提名次数均极少的青少年 ) ,被争议者 (被积极提名和消极提名次数均很多的青少年 )和平常人物 (被积极提名和消极提名次数均居平均数附近的青少年 ) 。 Hatzichristou 和Ho

43、pf 的研究 4 表明 ,适应问题最大者 ,当推遭拒绝者群体 ;此外 ,他们在学习上也存在困难 ,考试成绩较低。遭拒绝的男孩具有攻击性和反社会性 ;遭拒绝的女孩往往怕羞、孤单、不快 ,其自我概念也是消极的。从中学时代起 ,被忽视的群体 ,男生多于女生 ;该群体的亲社会性程度低于平常人物群体 ,然而 ,其学习上的困难则多于后者 ,学习上的许多困难导致他们消极的自我概念。对于遭拒绝和遭忽视的群体来说 ,从小学阶段到初中阶段的过渡和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的过渡 ,似乎都是一段极其艰难的时光。就被争议的群体而言 ,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评价大相径庭。教师们看不到他们的行为问题 ,也许是由于他们学习成绩不错的

44、缘故 ;其同学则认为 ,被争议的男生具有攻击性、反社会性 ,当然 ,他们也是“领袖人物” ,也许是由于同辈群体敬重和接受男生之攻击性的缘故。其同伴们 ,特别是在小学阶段 ,往往认为 ,被争议的女生势利、傲慢 ,这可能反映了这个年龄的女生容易结成小圈子的倾向。在中学阶段 ,这种女生比从前受欢迎一些 ,而且也是被当作领袖人物 1 。对于青少年来说 ,家庭关系、师生关系和友谊关系是最重要的三大社会关系。较之家庭关系和师生关系 ,友谊关系更具平等性。友谊关系的建立是以选择和承诺为基础的。友谊关系不如家庭关系那样稳定。青少年们已经开始意识到友谊关系的特征 ,以及保持友谊关系的决定因素。青少年争吵的时候

45、,愤怒的成分减少了 ,他们能够更加公正地解决与朋友、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这也许是由于他们能够意识到 ,太多的冲突会使他们失去友谊。青少年们通常会选择与他们相似的同学为友 ,朋友间的相互影响又使其间更为相似。同一个朋友圈的青少年 ,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较为相似 ,在同辈群体中也处于相似的地位 1 。在个体的毕生发展中 ,无论是就友谊的强度和重要性程度而言 ,还是就与朋友共聚的时光而论 ,均莫过于青少年时期。友谊更具交互性。从青少年早期开始 ,在亲密和支持方面开始更多地依赖于朋友 ,而不是教师、父母 ,他们之间共享的秘密也多于更小时候的朋友。对亲密、忠诚和共享的重视 ,标志着青少年向成人式友谊的过

46、渡。青少年期的特征之一是“封闭性” (closure) ,即内心世界逐步复杂 ,从开放走向封闭 ,即开始学会不轻易表露内心活动。然而 ,如非向某人倾诉内心世界的“秘密”不可时 ,这个人不是父母 ,而是同性朋友。青少年朋友之间亲密程度的加强 ,不仅反映了其认知的发展 ,而且也反映了其情绪的发展。这个时候 ,青少年更善于表达其思想与情感。他们也更善于顾及他人的观点 ,因而也更善于理解朋友的思想与情感。青少年向朋友倾诉秘密的过程 ,是探索其自身情感的过程 ,是定位其人生坐标的过程 ,是确认其自我价值的过程。发展亲密关系的能力同心理适应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关系。一般地说 ,友谊关系稳定、亲密

47、和支持性的青少年 ,自我概念积极 ,学习成绩优秀 ,人际关系良好 ,往往不会与他人敌对 ,往45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年第 1 期 (总第 187 期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往不会有焦虑感和压抑感。实际上 ,友谊与适应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良好的友谊促进适应能力的发展 ,良好的适应能力又反过来推动着良好的友谊关系。(三 )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发展在整个中学阶段 ,青少年的品德 ,即道德品质 ,迅速发展 ,他们

48、处于伦理观形成的时期。在少年期品德形成的过程中 ,伦理道德观已开始形成 ,但在很大程度上却表现出两极分化的特点。而青年初期的伦理道德观则带有很大程度的成熟性。他们可以比较自觉地运用一定的道德观念、原则、信念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伴之而来的是世界观的初步形成。11 青少年个体的伦理道德行为是一种以自律为形式、以遵守道德准则并运用原则、信念来调节行为的道德品质。这种品德具有六方面的特征 :(1)青少年能独立、自觉地按照道德准则来调节自己的行为。“伦理”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伦理是道德关系的概括 ,伦理道德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从中学阶段开始 ,青少年个体逐渐掌握这种伦理道德 ,

49、而且还能独立、自觉地遵守道德准则。我们所说的独立性就是自律 ,即服从自己的人生观、价值标准和道德原则 ;我们所讲的自觉性 ,也就是目的性 ,即按照自觉的道德动机去行动 ,以便符合某种伦理道德的要求。(2)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在青少年的道德动机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学阶段是道德信念和理想形成 ,并开始用道德信念和理想指导自己行动的时期。这一时期的道德信念和理想在青少年个体的道德动机中占有重要地位。青少年的道德行为更有原则性、自觉性 ,更符合伦理道德的要求。这是人的人格或个性发展的新阶段。(3)青少年品德心理中自我意识的明显化。曾子说过 :“吾日三省吾身” ,意思是任何人干任何事情时 ,都要三思而后行。但从青少年品德发展角度来看 ,是提倡其自我道德修养的反省性和监控性。这一特点从青少年开始就越来越明显 ,它既是道德行为自我强化的基础 ,又是提高道德修养的手段。所以 ,自我调节品德心理的全过程是自觉道德行为的前提。(4)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