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中药方干燥综合症是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又称为自身免疫性外分泌腺体病。准确及时的诊断有助于患者的后期康复。中医对干燥综合症的病因认为乃因素体阴虚,或感染邪毒而致津液生化不足、清窍、关节失其濡养致口鼻干燥、眼干及涩痛,异物感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弱性疾病。中医认为干燥综合症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阴虚津枯,清窍失养素体肾、肝、肺之阴虚,阴虚内燥,津液干枯,津不上承,清窍失于濡养,则目干涩、口咽干燥,鼻干等症经久不去。2、内外燥邪,毒邪蕴结素体阴虚内燥,若外受燥(热)之邪侵袭,内外燥合邪上攻,攻于目则目干涩、赤肿,迎风流泪;攻于鼻则鼻干燥,鼻痒结痂;攻于口则口咽干燥,频欲饮而不能止干,
2、咽痒不适;犯于肺,肺失清肃,则咳嗽,气急,咳嗽少。且合邪致病,内外邪气胶着,不易速去,日久致毒邪蕴结而发为舌下、颌下结肿等症。3、阴虚津枯,痹邪阻络阴虚津枯,筋骨失于濡养,筋脉失于濡养,痹邪乘虚入侵,阻滞经络、筋骨、关节致骨节、肌肉酸痛,活动不利。上述内容阐述了中医对干燥综合症的认知,本病性质属虚,以肾、肝、肺之阴虚为主,病程中出现因虚致实或邪气外袭之证候;病位以五官清窍,尤其是目、口为主,病情日久,五脏均可发病。少数病人阴损及阳而成虚劳。干燥综合症属中医“燥证”范畴,以泪液、唾液分泌减少为特征。专家认为,临床使用中药治疗干燥综合症要抓住主要症状,以调整脏腑、益气养血、滋阴润燥为主,分证分期辨
3、证治疗。中药治疗干燥综合症心肝血虚,筋脉失荣证表现为面色无华,语声低怯,口干咽干,目干少泪,心悸易惊,心烦急躁,易疲乏,胸胁不适,脘腹胀满,食欲不振,肌肉关节隐隐作痛,舌质淡,苔薄。治以益气养血,滋阴通络。药方用四逆散、四物汤、补肝汤加减。四逆散方药:甘草(炙)、枳实(破,水渍,炙干)、柴胡、芍药各 4 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四物汤方药:川芎 2 克,白芍 6 克(炒),人参、当归各 4 克,生姜 3 片,大枣 3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分 2 次服。 补肝汤方药:甘草、桂心、山茱萸各 3 克,桃仁、柏子仁、茯苓、细辛、防风各6 克,大枣 24 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
4、1 剂,分 2 次服中药治疗干燥综合症肺脾阴虚,津液亏乏证此证临床较常见,多出现于疾病初期,干燥症状比其他证型明显。表现为眼干口燥,少泪少唾,少涕少汗,目红咽红,时时饮水,阴道黏膜干涩,干咳无痰,皮疹红斑,肌肉关节疼痛,舌红,苔薄、净。药方选用应为甘寒滋润之品,如沙参麦冬汤或竹叶石膏汤加减。沙参麦冬汤方药:生甘草、冬桑叶、生扁豆、花粉各 4 克,沙参、麦冬各 9 克,玉竹6 克。用法:水煎(水 5 杯,煮取 2 杯),每日 1 剂,分 2 次服。竹叶石膏汤方药:青竹叶 30 张,贝母 6 克,桑叶皮、生甘草各 2 克,金银花、冬瓜、熟石膏、光杏仁、连翘壳各 4 克,白莱菔子、鲜苇茎(去节)各
5、9 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分 2 次服。干燥综合症主因为湿热郁遏,津液失调证。症状表现为口眼干燥,涎腺肿大,口苦口臭,口中黏腻不适,疲乏困倦,四肢沉重,关节疼痛肿胀。下面为大家介绍中药治疗干燥综合症的药方。三仁汤方药: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各 4 克,杏仁、半夏各 10 克,生薏仁、飞滑石各 12 克。用法:水煎(水 5 杯,煮取 3 杯),每日 1 剂,分 2 次服。藿朴夏苓汤方药:半夏 8 克,藿香、川朴花、茯苓、杏仁、薏苡仁、大豆卷、泽泻、红花各 10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中药治疗干燥综合症预后较好,有内脏损害者经恰当治疗,大多可缓解。因此,及早发现,正确治疗,可预防肾、肺、肝脏等脏器的损害。专家提示:以上药方请根据医生嘱咐使用,切勿擅自使用,造成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