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韦志榕:对深化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思考一、课改回顾三个重要文件:教育部课程改革纲要 (2001 年)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2010-2020 2010 年,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2014年。1、 教育部课程改革纲要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2、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口号: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战略主题3、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一个“抓手”课程改革五项任务(五个统筹)统筹各学段、统筹个学科、统筹教育教学的核心环节、统筹各方面优势力量、统筹校内外阵地二、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证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国家提出立德树人、高考改革高中阶段普及率达到了 85 以上,高中教育成为了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更加重视培养国民基本素质。国际上,高中教育改革也成
3、为共同趋势。2、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实践力(1)人地协调观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所持的正确价值观。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科最为核心的研究主题和基本的思维视角。面对人口、资源、环境、发展问题人类社会要更好的协调好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2)地理实践力指人们在考察、调查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野外考察与室内试验、模拟相结合,是现代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高中地理课程特有的学习方式。具备地理实践力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以及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3)综合思维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既包
4、括自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综合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也包括地貌水文气候植被土壤人口聚落工业交通等要素之间的综合研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对地理问题的分析和对人类活动的评判必须借助综合思维。将地理的综合思维确认为地理核心素养是基于对地理学科内容和学习思维综合性的考虑。(4)区域认知区域性是地理学科另一重要的学科特性,由此形成的区域认知也是我们分析、理解地理过程、地理规律、人地关系系统的重要思想和方法。如何落实区域认知,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把区域认知落实到区域地图上。 三、核心概念是居于地理学科中心位置、具有较强统摄力和广泛解释力的概念。筛选出以下核心概念:位置、分布、地方、区域、尺度、地理过程、空间相互作用、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四、课程方案1、必修两册书,必修 1 和 2,各 2 学分2、选修 1:自然地理基础(2 学分) 、区域发展(2 学分)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2 学分)3、选修 2:自然方向的天文基础、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人文方向:旅游地理、城乡规划、生态保护、政治地理 技术与实践:地理信息技术、地理野外考察。说明:选修 1 宽而浅,为后续的选修 1 打基础。二是不追求系统性,围绕地理核心素养选材;三是加强对地理实践活动的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五、评价方案高一:地理生物结业 高二:所有科目等级考试 高三:等级考试取最高分